蓝藻治理新技术.

合集下载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它在水体中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蓝藻治理成为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蓝藻治理方法。

第一,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清除水体中的蓝藻。

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机械搅拌、过滤和曝气等。

机械搅拌可以有效地破坏蓝藻的生长环境,阻断其生长繁殖过程。

过滤则可以将蓝藻直接过滤出水体,达到清除的效果。

曝气则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

这些物理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理。

第二,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清除水体中的蓝藻。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过氧化氢、硫酸铜等。

这些化学药剂可以有效地杀灭蓝藻,清除水体中的蓝藻。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药剂治理蓝藻需要谨慎,要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生物方法。

生物方法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水体中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食藻类的生物,如螺类、鱼类等,它们可以食用蓝藻,帮助控制蓝藻的数量。

此外,也可以利用一些对蓝藻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来治理蓝藻。

生物方法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小,但需要注意生物的引入和控制,避免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蓝藻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也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保护水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蓝藻简单的处理方法

蓝藻简单的处理方法

蓝藻简单的处理方法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水藻,生长在水体中,特别是在湖泊、池塘和水族箱中较为常见。

蓝藻的存在会影响水质,对水生生物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维护水体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来处理蓝藻。

本文将介绍一些蓝藻的简单处理方法。

1. 物理清除物理清除是处理蓝藻的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物理清除:1. 使用网兜或者渔网将表面浮游的蓝藻捞出来,减少蓝藻的数量。

2. 使用水泵或者水管清洗水体底部,将底部的蓝藻和泥沙冲刷出来。

物理清除的方法适用于小面积的水体和比较浅的水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物理清除只能暂时解决问题,无法根除蓝藻的根源,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2. 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方法。

可以使用以下生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浮游植物:引入一些浮游植物,如鲢、草鱼等,它们可以通过摄食蓝藻来控制蓝藻的数量。

- 浮游动物:某些浮游动物,例如水蚤、螺蛳等,也可以帮助控制蓝藻的繁殖。

这些动物会摄食蓝藻,可以有效地减少蓝藻的数量。

- 水生植物:一些水生植物,如莎草、凤眼莲等,可以通过竞争养分和阻断光线的方式来限制蓝藻的生长。

同时,水生植物还能氧化水体、净化水质。

引入适当的生物控制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蓝藻数量,但是需要注意生物的种类选择和控制的平衡,以免引入的生物对水体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3. 水质调节蓝藻的生长受到水质的影响,有一些水质调节方法可以帮助控制蓝藻的繁殖。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水质调节方法:- 增氧: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可以减少蓝藻的生长。

可以通过增加水体的水面曝气面积、增设氧气喷雾器等方式来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

- 减少养分:蓝藻繁殖需要养分的支持,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

可以通过控制面源污染、合理施肥、增加植物吸收等方式减少水体中的养分含量。

- 调节pH值:蓝藻的生长受到pH值的影响,保持适宜的pH值可以抑制蓝藻的繁殖。

可以通过添加酸性物质或者碱性物质来调节水质的pH值。

蓝藻水华治理措施是什么

蓝藻水华治理措施是什么

蓝藻水华治理措施是什么治理富营养化水体,防治水华,恢复水体的综合功能,已成为当前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尤其是蓝藻水华更加需要及时治理,那么蓝藻水华治理措施是什么?目前治理蓝藻有各种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第一,生物防止法。

蓝藻是淡水鱼类的食物,因此可以通过投放此类鱼苗治理藻类,防止藻类暴发第二,生物浮床法。

利用吸附藻类的植物和其他生物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过量繁殖,从而建立生态平衡系统。

第三,机械捞法。

这是最原始和传统的办法,即用人力将蓝藻连水带藻一起捞出。

优点是打捞彻底,缺点是对于大面积蓝藻治理仍难奏效。

第四,化学法。

即用化学药物杀灭方法,一般用硫酸铜。

早期海洋赤潮治理也常用硫酸铜,效果较好。

但二价铜离子对生物幼体的变态具有致畸性,并引起饵科藻类的严重脱落,同时,硫酸铜具有毒性,能破坏水体正常的生态系统。

第五,微生物菌除藻。

将自然状态活性污泥中的有益菌种进行菌群筛选、分离出来,喷雾干燥后获得高密度菌粉,再通过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附着到专利填料上,形成高效处理系统。

第六,高强磁灭藻。

应该高强度磁场杀藻,有人发现,在磁场强度为3700Gs的高强磁水处理器的作用下,蓝藻基本消除,水体质量明显改善。

这个方法的缺陷是成本高,不能对大范围蓝藻进行处理。

第七,工程疏浚法。

即引入活水,如长江水,利用大水量将蓝藻连同发臭的湖水冲进海洋。

特点是能够对大面积蓝藻进行治理,缺点是没有从根本上治理,是将污染转移到别的地方。

不宜大规模提倡。

蓝藻水华治理措施上面都有介绍,所以说水华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一直都是需要了解的事情,这些都属于海洋灾害小知识,登录就可以了解这些知识。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

蓝藻的现状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纲要:近来几十年蓝藻水华在我国各豪富营养化湖泊屡次迸发,形成藻灾。

鉴于传统的打捞等治理手段的限制性,新兴的生物技术治理方法以其优胜性而备受世人瞩目,盼望成为攻陷蓝藻污染的最正确选择。

文中从水华的迸发及危害、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防治举措和研究方向以及蓝藻的生物工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希望能够追求合理的治理方案。

要点词:富营养化蓝藻治理生物技术国家要点治理的“三湖” 因为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害日趋严重,其余湖泊如东湖、西湖、洞庭湖、洪湖、鄱阳湖、洪泽湖等也不容乐观,甚至连藏在群山之中、极少点面污染源的千岛湖,也因为游人猛增而水体富营养化,已出现蓝藻大规模增生的趋势。

从1998 年开始,这类蓝藻泛滥成灾的危机屡次出现,并呈快速延伸之势。

从 50 年月以来,因为人口急剧增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加快,大大增添了氮、磷营养物质向水体的排放量,加剧了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使水体生态环境向恶化方向演变,最后影响经济和社会可连续发展。

所以,富营养化问题日趋遇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是一个湖泊众多的国家,大于1 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有2300 余个,湖泊面积为70988 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湖泊总储水量为7077 多亿立方米。

近来几年来,我国东部南部跟着公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控制相对滞后,许多水体负荷了超量氮、磷和其余有机污染等营养物,以致湖泊环境不停恶化。

湖泊富营养化在中国已经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预防治理蓝藻水华已成事不宜迟。

1湖泊富营养化和水华的形成和危害藻类和一些光合细菌能利用氮、磷等无机盐类经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称为光养型生物。

富营养化缓流水体中的光养型生物,如蓝藻、绿藻等,经过光合作用以光能和无机物合成自己生长生殖的有机物,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生殖,形成藻灾,即水华。

往常春夏秋湖泊中的主要藻类是蓝藻、绿藻。

但在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自春至夏蓝藻常成为独一的优势水华种群,此中以微囊藻水华最为严重。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治理方法
蓝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它在水体中大量繁殖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蓝藻的治理成为了当前水
环境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针对蓝藻治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生物控制。

生物控制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引入
一些食藻生物,如小型鱼类、螃蟹等,它们可以食用蓝藻,有效地
控制蓝藻的数量。

此外,一些特定的细菌和微生物也可以起到控制
蓝藻的作用。

2. 物理控制。

物理控制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较常见的方法
包括利用曝气设备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环境,抑制蓝藻
的生长;利用超声波等物理手段对蓝藻进行干扰和破坏;利用过滤
网等物理隔离手段,将蓝藻过滤出水体。

3. 化学控制。

化学控制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利用杀藻剂来杀灭蓝藻,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杀藻剂要慎重,以免对水体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可以利用草酸、过氧化氢等氧化剂氧化蓝藻细胞,从而达到控制蓝藻生长的目的。

4.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是通过调整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控制蓝藻的生长。

比如,可以通过植被的种植来增加水体的氧气供应,抑制蓝藻的生长;可以通过湿地的建设来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环境。

综上所述,蓝藻治理是一个综合性工程,需要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和生态等多种手段,才能有效地控制蓝藻的生长。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体情况和蓝藻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治理效果,及时调整治理策略,以实现长期的蓝藻治理效果。

河道蓝藻治理方案

河道蓝藻治理方案

河道蓝藻治理方案背景介绍蓝藻,又称“蓝绿藻”、“水华”,是一种海洋或淡水中的藻类,常见于高温季节,特别是夏季。

蓝藻在水体中繁殖过多时,会形成水华,给水质带来严重影响,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威胁,例如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对水中生物造成窒息危害,同时繁殖出的毒素也对人畜禽类造成危害。

河道蓝藻治理方案1. 综合治理法综合治理法针对河道中的蓝藻实行综合治理,将预防、控制、清除和修复等工作综合起来,从全面治理的角度出发,实施适应不同治理目标和不同类型的治理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降低水体中各种营养盐、有机质和污染物的输入;•建立水生态系统,培育有益生物;•增加水体流动,加大水力冲刷,利用冷却塔废水等增加水体流量和水质;•推广农田秸秆综合利用以及早种、早收等措施,降低氮磷化学需氧量的输入。

2. 生物治理法生物治理法是将一些合适的微生物、水生植物引进到河道中,利用它们的代谢和光合作用,分解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并抑制蓝藻的生长。

生物治理法治理河道蓝藻的具体措施如下:•引进造林较好的水草,如菱角草、过江草、茭白等。

水草可以吸收水中的养分,如果水中的养分过多,则会使水草腐烂,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大量减少,从而抑制蓝藻生长;•引进某些微生物,如螺旋藻、硅藻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与蓝藻相互竞争,较为有效地控制蓝藻数量;•引进某些能够代谢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的菌群,以及诱导菌群和菌种等可以控制蓝藻的生长并使其降解。

3. 化学治理法化学治理法是指在河流中投放一些化学物质对蓝藻进行消灭和控制。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快捷,但是会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较大的影响,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化学治理法应当在适当的药剂选择、适宜的用剂量、控制点和控制时间等方面做出科学和合理的选择,避免药物残留的危害。

结论综合治理法、生物治理法和化学治理法都可以对河道蓝藻进行治理。

但是,综合治理法是一种持久性的和综合性的法治蓝藻所采用的原则。

蓝藻治理方式

蓝藻治理方式

蓝藻治理方式1. 引言蓝藻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也被称为蓝绿藻。

尽管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但过度生长的蓝藻会对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开展蓝藻治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蓝藻治理的方式,并探讨其优缺点。

2. 蓝藻治理方式2.1 物理治理物理治理是一种常见的蓝藻治理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减少蓝藻的数量和生物量。

常用的物理治理方法包括机械采摘、水体曝气和水体流动增强等。

•机械采摘是一种直接清除蓝藻的方法。

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采摘设备,将蓝藻从水体中捞出来。

这种方法对于小面积的蓝藻爆发比较有效,但对于大面积的蓝藻爆发则不太适用。

•水体曝气是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来抑制蓝藻生长的方法。

可以利用曝气设备将氧气注入水体中,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体中蓝藻生长较为密集的情况。

•水体流动增强是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来减少蓝藻的生长。

可以利用水泵等设备增加水体的流动性,从而减少蓝藻的生长。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体中蓝藻生长较为分散的情况。

2.2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是一种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控制蓝藻生长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治理方法包括添加铜剂、添加过氧化氢和添加氧化剂等。

•添加铜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治理方法。

铜剂能够破坏蓝藻的细胞膜,从而抑制其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铜剂对水环境和其他生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剂量,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添加过氧化氢是一种氧化性较强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氧化作用抑制蓝藻的生长。

添加过氧化氢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改善水质,并抑制蓝藻的生长。

但过氧化氢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剂量的控制,以避免对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添加氧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治理方法。

氧化剂可以通过氧化作用抑制蓝藻的生长,并改善水体的水质。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等。

2.3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是一种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蓝藻生长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治理方法包括添加蓝藻天敌和利用生物竞争等。

蓝藻治理方案

蓝藻治理方案

蓝藻治理方案蓝藻(cyanobacteria)是一种富含蓝色素的细菌,生长在水体中,并具有光合作用能力。

然而,过度生长的蓝藻会成为水体的污染物,给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制定蓝藻治理方案对于水体质量的保护至关重要。

一、监测蓝藻数量为了有效治理蓝藻污染,首先需要对水体中的蓝藻数量进行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观察水体中的藻类数量和颜色、利用各类仪器测定蓝藻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蓝藻治理措施。

二、提高水体营养度水体富含养分是蓝藻过度生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提高水体的营养度,既可以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又可以抑制蓝藻的过度生长。

营养改善方法包括加强排污管道管理、控制农业和家庭废水的排放,以及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例如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等。

三、物理治理蓝藻物理治理蓝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清除水体中的蓝藻和藻类细胞。

常见的方法包括放水稀释、高效微滤及选择性吸附等。

放水稀释法可以通过增加水源水体,从而将蓝藻浓度降低到安全水平。

而高效微滤和选择性吸附法则可以过滤掉水体中的藻类颗粒和各种污染物,从而净化水质。

四、化学治理蓝藻化学治理蓝藻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来消灭水体中的蓝藻。

常见的方法包括抗藻剂和杀藻剂。

抗藻剂一般被用来减缓蓝藻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控制蓝藻数量。

而杀藻剂则是直接消灭蓝藻。

五、生物治理蓝藻生物治理蓝藻是指利用天然微生物对蓝藻污染进行治理。

这个方法主要利用具有吞噬能力的微生物,例如:介壳虫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有益细菌,例如:异养菌和硝化菌等,促进底栖有机物和无机物的降解,从而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六、结合多种治理方法单一的治理方法往往难以彻底治理蓝藻污染问题,因此,采用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是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

这种方法既可以在各个方面调节水体环境,又可以保证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总之,蓝藻治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而各种治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结合现实条件进行试验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等离子体放电”剿灭蓝藻 •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技术生物所黄青研究员
带领的团队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水体有害微生物, 发现等离子体放电可高效杀灭蓝藻细胞并降解毒素。 • 研究发现,等离子体放电是得到低能带电粒子的一种 重要方式,其放电过程产生带正电的离子和负电的电 子,能量可达上千电子伏特,它们与水分子碰撞可以 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等,并且伴有紫外线,能氧化降 解水中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是一种高级氧化水处理 技术。 • 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具有综合优势,即在杀灭蓝藻细 胞的同时又能把藻细胞释放的毒素降解去除,同时, 研究阐明了其中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为等离子体水处 理新技术及方法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 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
• 首先是一种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专利号为 CN100554170C。配方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石膏粉 30%~40%,凹凸棒石粉(层链状结构的含水富 镁铝硅酸盐粘土矿物 ) 20%~40%,腐殖酸钠 30%~40%。 • 使用方法为将该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用10~20倍水调 成悬浮液,并搅拌均匀,泼撒于蓝藻过度繁殖的水体, 每次施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3~10克水体浮游生态调 节剂。根据水体的状况可多次施用本水体浮游生态调 节剂,各次施用的间隔时间一般为20天~40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008年9月杏花公园工作人员乘船往水中洒一 些生物制剂,水体明显比以往清澈不少。采 用的技术是复合酶治理方式,技术来自美国, 在北京等城市的水治理中都取得过很好的效 果。据介绍,通过复合酶分解水中污染物, 同时破坏藻类的细胞结构,释放溶解氧,形 成良性的原生态平衡。13天的试验后,公园 水中50%到60%的藻类被杀灭,23天杀掉 80%到90%的藻类。
• 等水葫芦快要枯萎时,就进行打捞,打捞上 来的水葫芦有很多用处。研究所做过实验, 将紫根水葫芦的叶子拿来喂鸡、鸭、猪等禽 畜,发现这些禽畜还很喜欢吃。此外,紫根 水葫芦还可以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清华大 学和昆明理工大学曾做过实验,发现紫根水 葫芦根系吸附重金属能力很强。

2013年9月,在巢湖边上的“蓝藻治理中试 基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 “化蓝藻为泥土”实验,这种技术能将蓝藻 转化为泥土的纳米粉末极细,每克就能够覆 盖一个篮球场大小的面积,范崇政研究团队 制作了5种材料在4个水池中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水池中的蓝藻密度最高达到每升一亿个 之多。但实验池中的水是死水,巢湖却是活 水,漂浮的蓝藻也会随着风向流动,因此还 需要进一步考虑动态平衡控制蓝藻等问题。
• 目前用于消除水体蓝藻过度繁殖现象的技术包括化 学除藻法,微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以及生态治理的 方法。 • 化学除藻法就是在水体中投加杀藻剂,该方法立竿 见影,但难以治本,并且二次污染严重,如 CN1214204公开了一种“江河、湖泊、池塘用的粉 末除藻剂”,这种除藻剂采用聚合氯化铝、沸石粉 的絮凝、吸附作用除藻,药剂使用量大,所用的聚 合氯化铝本身对水产动物有一定危害,而且只是单 纯除藻,将蓝藻和其他藻类一同除去,对水体的藻 类生态结构不利。 • 微生物方法就是通过投加有益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 菌制剂等),与蓝藻争夺营养,减少蓝藻密度,这种 方法是一种环保型治理方法,无二次污染,但效果 不稳定,外源微生物通常难以得到较好的生长繁殖。
• 2012年6月炎炎夏日,日益攀升的气温使得环 城河水域的蓝藻开始有大面积暴发的迹象, 快速增长的蓝藻对水质和水生物具有极大的 危害,也影响了市民的游园。据介绍,环城 公园采用泼洒漂白粉的方式来治理雨花塘及 银河水域的蓝藻。因为漂白粉不仅药价低廉, 而且治理效果明显,对水生物也基本无损伤, 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且工人也较容易上手。
• 评价
• 目前在水污染处理中,等离子技术与臭氧技术,通过 氧化等方式治理污染物,效果显著。但要让这些技术 成果快速转化为工程化应用,大规模开展治理水体时, 就需要有合理的,高效低成本的工艺配套来使其能落 地生根,发挥其科技治理水体的功效。如果技术非常 先进,但由于无成熟的工艺路线或成本、实施环境等 因素制约了其在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那技术只能停 留在悬浮状态,不能落地。 • 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如果能把污染源切断,以预防为 主,不给蓝藻水华暴发创造条件,那就不需要去讨论 蓝藻治理了。从长远来看,针对蓝藻的治理技术只会 是阶段性的研究,最终科学家们会将治理蓝藻的时间 和精力更多转向健全水生态系统,新建备用水源,人 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
• 效果分析
• (1)石膏粉和凹凸棒石粉的吸附、絮凝作用,可降低 藻类密度,提高水体透明度;运用腐殖酸钠对水体中 微量元素的络合作用,可提高其它单细胞藻类(如绿藻、 硅藻)对中微量元素的利用效率,增加藻类多样性,抑 制蓝藻的过度繁殖,降低水体微囊藻毒素含量(微囊藻 毒素主要由一些有毒蓝藻产生),使藻类生态趋于合理。 • (2)该生态调节剂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且其中的腐 殖酸钠对水产动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助长作用,适于在 水产养殖的水体中使用;并具有药剂使用量较小,容 易实施的优点。 • (3)该发明的水体浮游生态调节剂及其应用可有效地改 善城市湖泊、河道(缓流河道)环境,改善景观效果,也 可用于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效益。
• 物理方法就是安装水泵、增氧机等手段增加水体流 动,减少藻类繁殖,这种方法通常只是一种辅助措 施,能耗较高。 • 生态治理方法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构建水生植物、水 生动物、以及水体微生态系统,形成较好的水生生 物链,使营养盐得到良性循环,保持水体中较低的 营养盐浓度,最终达到避免蓝藻过度繁殖的目的, 生态治理方法对大型水体是一种理想的蓝藻治理方 案,但对受到场地、资金限制的小型污染水体,工 程实施和管理难度较大。
蓝藻治理新技术
——黄建伟
• 湖泊、河道中蓝藻过度繁殖,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 的一个环境问题。在高密度水产养殖池塘水体中, 也经常出现蓝藻过度繁殖的现象。水体蓝藻过度繁 殖不仅影响景观,也严重影响水体使用功能,在水 产养殖水体中蓝藻过度繁殖,将直接危害养殖生产。 • 蓝藻过度繁殖现象主要是由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 大、比例不当,在高温天气诱发而引起的。控制蓝 藻过度繁殖现象,是水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 紫根水葫芦治污
• 紫根水葫芦是普通水葫芦的改良品种。该新种的特点 是抑制叶片生长,其叶片只有普通水葫芦的十分之一 大小;根系发达,长达80厘米左右,并可保持长达 一年以上的时间不腐烂;根系以紫色为主,新根尖白 色为辅。
• 滇池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钾等,而植物生长需要 这些营养元素。紫根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 滇池水体里的氮、磷、钾等污染物。紫根水葫芦每年 开花两次,能快速生长到成熟期,栽种下去25天就会 增加1500倍的微生物。 • 水域总共分为四个区域,一是交换区,也就是污染还 比较严重的地带;二是缓冲区,这片的污染和治理基 本平衡,不会加重污染;三是治理区,是栽种紫根水 葫芦开始起作用的区域;四是核心治理区,是已经没 有蓝藻,水质达到4类或3类的区域。3类水标准,就是 指已经达到国家饮用水源头标准,经过自来水厂的加 工就可以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