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教案完美版
【教学方案】《辛德勒名单》示范教案

《辛德勒名单》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欣赏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题音乐,体会音乐在表现的情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方面的作用。
2.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以及乐曲旋律波浪式进行的特点。
3.对比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欣赏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题音乐,体会音乐在表现的情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方面的作用。
2.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情感,以及乐曲旋律波浪式进行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辛德勒的名单》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连姆·尼森等主演的战争类电影,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2018年在北美进行重映。
该片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名身在波兰的德国人辛德勒,在二战时帮助1100多名犹太人逃过被屠杀的故事。
1994年,获得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配乐等多项大奖。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德国商人辛德勒1908年4月28日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
二战初期,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
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迫害。
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1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
同时,其中一人敲掉自己的金牙,他人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
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整个世界。
《辛德勒名单》教案

《辛德勒名单》教案1辛德勒名单(节选)史蒂芬·蔡利安[学习目的]:1.掌握剧本的思想内容,体会剧本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复苏;2.了解电影剧本的特点,分析主人公性格的转变。
[学习重点难点]:1.进一步认识人性的复杂,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2.了解电影剧本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掌握欣赏电影剧本的基本方法;3.着眼作品整体,用联系的观点解读和鉴赏作品的具体细节和情节。
4.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学习时间]:1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课前观看电影,了解故事情节,获得感性认识。
1.电影故事《辛德勒名单》是由史蒂芬·蔡利安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基尼利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
该影片曾获得第66届(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 000多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
二战初期是国会党党员。
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
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
因此,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佣《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
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生产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
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汽室的喷头里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
辛德勒名单教案

辛德勒名单教案教案:《辛德勒名单》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二战期间辛德勒的故事,理解他对犹太人进行拯救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增强他们的道德氛围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深入理解《辛德勒名单》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辛德勒的拯救行为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辛德勒名单》的电影或小说版。
2.教学PPT和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 激发学生兴趣1.使用PPT展示《辛德勒名单》的电影宣传海报和小说封面。
2.给学生介绍辛德勒的拯救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 理解和分析1.观看电影或阅读小说《辛德勒名单》。
2.在电影或小说中选取几个重要情节,进行分析和讨论。
3.帮助学生理解电影或小说所传达的主题和故事背景。
Step 3: 辛德勒名单的意义1.引导学生思考辛德勒的拯救行为对历史和社会的意义。
2.组织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和点评,促进深入思考和讨论。
Step 4: 学习笔记和写作1.指导学生在观看电影或阅读小说时做好笔记。
2.让学生根据观看或阅读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辛德勒名单的观后感或读后感。
3.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写作的形式(文章、诗歌、日记等)。
五、巩固与评价:1.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后感或读后感。
2.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3.布置作业: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二战和犹太人大屠杀相关的历史事件,撰写一篇文章或制作展板,展示在班级或学校。
六、拓展与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馆或纪念馆,加深对二战和犹太人大屠杀的了解。
2.将辛德勒的故事与其他类似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进行比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以上是一份关于《辛德勒名单》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
辛德勒的名单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播放电影主题曲师:我们先来听一段《辛德勒名单》的主题曲这段小提琴声在电影中不断重复出现,显得是那么的深沉而悲壮,仿佛在为那些在二战中被残酷迫害的600万犹太人默默哀悼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19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并获得了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但让人觉得很奇怪的是,在20世纪,电影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导演却采用了黑白摄影技术这部电影,从开头的烛光渐渐熄灭就开始进入了黑白世界我们今天读到的是这部电影剧本的节选部分同学们能从这节选部分找到导演这样处理的用意吗?教师准备:引导学生要找出剧本中关于这个历史环境的描写——镜头一: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上了厚厚的一层……辛德勒从引擎盖上拢起一把在手里捻了捻那不是什么雪,那是骨灰……——镜头二:焚烧尸体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镜头三:德国官兵命令犹太人用铁镐挖掘自己同胞的尸体这些尸体被送上传送带,投进焚尸炉——镜头四:一个德国军官目睹这一切,发疯似的狂吼着,他被眼前发生的事逼疯了,他只会握着手枪冲焚尸炉叭叭地开枪——镜头五:只见一辆辆载着尸体的小推车来回奔跑学生回答,小结:1. 真实再现历史忘记那段劫难就等于是背叛历史2. 让人觉得非常沉重3. 暗示拯救过程的艰辛(可及时引导学生简单复述本节选部分的情节)4. 暗示那是个荒谬的、疯狂的、充满杀戮的、没有人性的世界教师适时补充关于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表现(看学生答的情况而定):1. 被眼前的场景和自己的行为逼疯的德国士兵更突现了这是种泯灭人性,作为一个人无法承受的世界2. 对海伦作杀头动作的小孩杀戮在孩子的眼里已经一点都不可怕更显得这个世界的残酷二、研习文本:(读出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过程及原因,体会出人性的复杂)师:在这样冷酷、灰暗、人性泯灭的世界里,我们能否感受到一些温情,看到一些希望呢?请同学们从剧本中找找这方面的镜头、对白等,选择一处读给同学听,说给同学听(这里最好引导学生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中提到越黑暗,越显得温情的可贵PPT两手准备)学生阅读,寻找,分析,教师适时引导总结:1. 辛德勒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出了人性善的回归、燃烧,让我们感受到温情与希望在一步步靠近(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隐藏在客观平静的语言叙述中学生发掘体会起来会有难度这也正是教师要引导的地方,就是要引导学生注意,电影剧本语言与小说语言在体现人物内心复杂世界方面的不同电影剧本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时,多采用客观语言叙述,而小说语言带有强烈的主观的情感色彩)A. 那不是什么雪,那是骨灰……——这个荒谬的可怕的世界带给辛德勒灵魂的震撼辛德勒的诧异、惊恐、对纳粹做法的反感B. 辛德勒回过头,看着眼前正在发生的这一幕,陷入了沉思——他对犹太人的处境和自己的做法有了新的思考C. 他轻轻把箱子合上,转身走到窗前,凝视着窗外,不禁思绪万千——他的良知在觉醒是选择奢靡的生活,还是抛洒钱财、乃至自己的生命去拯救犹太人的生命?这是堕落与崇高的挣扎,恶性与善性的搏斗“清晨”一词,也暗示了辛德勒可能彻夜未眠,思想在作激烈的斗争(教师及时总结:面对这些场景一次次陷入了沉思,说明暴行使辛德勒的灵魂受到震撼,它使辛德勒认识到这个世界越来越荒谬正是纳粹的暴行唤醒了辛德勒的人性)D. 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作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即将遭灭顶之灾的犹太人——最终,他战胜了自己,“人性”的火焰在心底蔓延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所以之后辛付诸行动拯救犹太人:敲定辛德勒名单,尽己所能拯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与高斯谈判,用金钱贿赂;劝说其他老板;运用金钱与智慧救回被运往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女工(教师追问:那为什么纳粹的暴行没有唤醒高斯的人性?为什么没有唤醒其他人的人性?)学生回答,总结:中国有句古话,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辛德勒来说,能“放下屠刀”,能“立地成佛”,都因为他心中还有善根在辛德勒的内心深处有着没有泯灭的人性的种子他还没有从一个人沦为一个杀人成魔的兽他身上的人性的力量强大于他身上的兽性力量2. 辛德勒与伊特兹哈克的对话,充满了深情长期的相处,两人已经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感情人性是无法被残暴的杀戮完全毁灭的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已不是一个纳粹,而是一个人,有着“人的感情”的人(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引导注意以下这些加点字:“我让高斯答应我为你说情,到了那边你会受到特别待遇”“深情地望着这位老搭档”“辛德勒眼中已噙满了泪水”3. 不断切换的106镜头不断闪现的镜头,体现了辛德勒欲救人的急迫心理也是我们看到美好情感与巨大生的希望的地方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名单那代表的是生命,是希望,名单以外就是深渊也是辛德勒的心血所在,爱的倾泄之所4. 高斯与辛德勒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渴望爱的一个人他在内心深处深爱着犹太女佣海伦,这是爱情,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但“丧失人性的纳粹”压倒了“作为一个人的高斯”,在挣扎与斗争中,他的“兽性”压倒了“人性”但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和温情证明了人性力量的强大(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教师总结:从我们同学刚才的回答中,我们发现,纳粹的残忍,与犹太人的朝夕相处,都是唤醒辛德勒心中未泯灭的善良之心的重要原因在我们感受辛德勒人性复苏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伟大三、问题探讨:师:很多同学在预习中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辛德勒只是用他从犹太人身上剥削来的钱拯救了犹太人,也等于是犹太人用自己的血汗钱拯救了自己所以辛德勒不值得我们这样去赞颂他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教师准备:(大概)——认同这种说法他原先也是个纳粹分子,也曾参加过战争,犯下过滔天的罪行他利用廉价的犹太人赚钱,赚到了一辈子也用不完的钱之后,他良心发现了,他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用犹太人的钱去买犹太人的命顶多他是在为自己赎罪的罪人,而不能当作要赞颂的对象——不认同首先,背景不同那是个暗无天日的世界与时代所有的德国人都疯狂,所有的犹太人的生命价值都被视为低于动物,他当初的盲目也是可以理解的其次,醒悟及时在看清纳粹的暴行之后,能在复杂的思想斗争中摆脱当时的处境与私欲,不能不说是一种伟大其三,超越自己比较于高斯,他的思想已超越了个人这不能不说是人性的力量在那个社会,辛德勒的行为犹如黑暗中的一点烛光,让人看到了微茫的希望,看到了在黑暗中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芒教师总结: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我想用(PPT 电影海报)电影海报为我们的话题做一个总结:辛德勒要不要把他当作英雄一样来赞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兽性中将自己解救出来了,证明了人性的力量强大他拯救了犹太人,其实就拯救了他自己,拯救了全人类拯救了我们的信念,证明了人性的不可摧毁性和永久性正说明了电影中的一句犹太人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四、结束本课:教师边播放影片结尾,边在旁作有感情地讲解最后,我们在电影的最后片断中结束我们的课:二战结束,辛德勒作为战犯准备逃离在下大雪的一个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 1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自己保存下来的一颗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也是他们战后唯一的所有,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辛德勒哽咽着感谢犹太人,犹太人握着他的手安慰着他施义的和受义的相互感激成就了一段相互拯救的历史五、布置作业:看《辛德勒名单》电影,然后写一篇影评。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德勒的名单》的作者奥斯卡·辛德勒及其创作背景。
2. 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分析小说中的历史背景,认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所遭受的迫害。
4.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辛德勒的名单》是奥斯卡·辛德勒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小说,讲述了德国商人辛德勒在二战期间,如何拯救上千名犹太人免于纳粹屠杀的故事。
2. 人物介绍:简要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辛德勒、犹太人、纳粹分子等。
3. 情节梳理: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强调关键事件和人物关系。
4. 主题思想:剖析小说所展现的人性光辉、道德抉择和生存意义等主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小说中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 观影互动法: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增进对小说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作品背景、人物关系和情节梳理。
2. 第3-4课时:分析小说主题思想,讨论作品的意义。
3. 第5-6课时: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小说中的道德抉择。
4. 第7-8课时:观影互动,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历史背景,认识犹太人在二战期间所遭受的迫害。
3. 学生能够从小说中汲取启示,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4. 学生的读后感能够体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
六、教学资源1. 《辛德勒的名单》原著小说或电子书。
2.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DVD或在线视频。
3. 相关历史资料,如二战时期犹太人迫害的图片、文献等。
4. 讨论问题指南,包括小说中的热点问题和道德困境。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辛德勒的名单音乐教案

辛德勒的名单音乐教案篇一:辛德勒名单(节选)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投入地欣赏主题音乐,喜爱所聆听的电影音乐,并有进一步了解影视音乐的愿望。
②聆听《辛德勒的名单》,体会电影音乐在深化主题、烘托情感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理解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
②通过亲身参与演唱等艺术实践活动,适当地运用模仿法积累感性经验。
3、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辛德勒的名单》的历史背景②知道美国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的音乐贡献。
③能辨析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主题时的情感变化。
④结合作品,了解乐曲旋律波浪式的进行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体会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②丰富情感体验,通过参与活动,激起进一步探究影视音乐的愿望。
2、教学难点:①主题旋律学唱的准确性。
②辨析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主题时的情感变化。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让你为陌生人冒着生命危险,倾家荡产地无私奉献,你能做到吗?”(同学们相互探讨)(设计意图:用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做好铺垫。
)(三)新课学习1、展示课题《辛德勒的名单》2、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资料,以提问的形式来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3、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辛德勒的名单》的历史事件。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为学习新课做好资料铺垫。
)4、视频赏析——《辛德勒的名单》电影片段。
(思考:辛德勒是怎样的一个人?)(设计意图:结合影片积极思考,为欣赏做好情感的铺垫。
)5、学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根据图形谱了解波浪式的旋律)。
(设计意图:图形谱的学习,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和进行。
)6、走近美国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
(设计意图:介绍曲作者,对于了解乐曲的内涵及欣赏乐曲是非常必要的。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第一篇:辛德勒的名单教案《辛德勒的名单》教案1、导入: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畅享在音乐的海洋里,那么,同学们,你们你们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吗?(生:喜欢)那谁能说说你最喜欢哪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吗?(生:答)那你为什么喜欢它呢?(生:答)师:同学们喜欢它是因为故事情节非常精彩,引人入胜,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里面的音乐呢?(生:答)有的同学们注意了有的同学忽视了里面的音乐。
其实电影电视剧中的音乐是必不可少的。
究竟音乐在里面起了什么作用呢?这些音乐又表达了什么情感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共同关注一下影视音乐。
师: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影视音乐,这些音乐在影视播放中肯定是带有画面的,同学们说说它可能是什么样的画面和场景呢?(播放音乐)生:讨论回答师:总结:这段音乐选自电影《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主要给大家留下了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和气势磅礴的海难。
而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杰克和露丝一起跳踢踏舞的情景。
活泼欢快的音乐使得他们的舞步更加自由自在。
2、教授:一、1、那今天老师这里还有一段影视音乐,大家来听听,这段音乐你又联想到什么场景和画面呢?(播放主题旋律)生:讨论——战争、打了败仗,死人,离别等等。
师:说的很有道理,大家都感受到它的情绪是悲伤地。
那大家知道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二胡等等)师:这是小提琴在低音区演奏的,音色浑厚,所以有的同学误认为是-------。
那这部电影究竟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2、电影的概况(播放主题旋律和画面)3、模唱主旋律体验情感,根据音乐一起用“啦”来哼唱。
二、1、刚才我们哼唱的这些旋律仅仅是影片主题音乐中的一部分,那什么是主题音乐呢?(课件出示主题音乐的定义)下面我们就来完整的听一遍电影的音乐,大家听一听刚才哼唱的主题旋律在整个主题音乐中到底出现了几次?(师给以提示)师: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三次)非常棒,我们把这个主题旋律叫做A紧接着又出现了一次A后来还出现了一次A,第三次出现以前有个新的音乐出现我们叫它B,开头是个引子,最后面有一个尾声。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

辛德勒的名单教案教案标题:《辛德勒的名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背景和情节。
2. 分析和评价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决策。
3. 探讨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5. 提升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部电影,并请他们分享自己对电影的了解或观影经历。
主体活动:3. 分发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剧情简介和主要人物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阅读并讨论。
4.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电影的背景是什么?它发生在哪个时期?地点是哪里?b. 电影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是谁?他们的决策对故事发展有何影响?c. 电影中所传达的价值观是什么?它们与你的价值观有何异同?d. 你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做出的道德选择正确吗?为什么?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
鼓励他们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和证据。
6.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他们对电影中人物决策的不同观点。
拓展活动:7.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写作,要求他们撰写一篇关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人物决策的文章。
学生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某个人物的决策,并提供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8. 鼓励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让他们在班级中分享自己的文章和观点。
可以组织辩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辩论不同观点。
总结:9. 总结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教案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10.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将电影中的道德选择和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案评估:11. 收集学生的个人写作和口头表达作为评估材料,评估学生对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种力量叫做震撼
-----评析《辛德勒名单》的人性美
常山一中张萧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和电影文学的一般特点,把握全剧剧情。
2、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把握电影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结合教材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4、能学会如何去鉴赏一部影片,尝试写作一段感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2、如何理解人性这个复杂抽象的概念。
3、理清辛德勒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发展渐变性。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文本研读和问题探讨相结合,以问题探讨为主的方式。
在文本研习中产生问题,在问题探讨中推进对文本的把握。
对专题内涵即人性的探讨不能离开文本,不能把专题的内涵从文本中抽象出来,架空讨论。
四、学法指导: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半部分,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性认识;
揣摩作品,把握情节,重点分析辛德勒和高斯的人物形象;
对人性问题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观看《辛德勒名单》的上半部分,了解课文内容之前的相关背景;
(2)让学生评价在上半部分中的辛德勒人物形象;
(3)充分去感知是什么东西促使辛德勒发生了改变;
(4)打印相关的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占有材料,对如何赏析影片有一个初步感知;
(5)准备一张白纸,以便学生上课抒写感受;
课堂教学过程:
一、简介影片,导入课文
1.导入课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明星梦,小时候,我就希望自己能变成梁朝伟,能有他在《花样年华》中忧郁眼神,但由于天分不高,忧郁眼神没学会,倒把身高学得比他还矮了。
不过要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能读懂剧本,能揣摩人物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电影剧本,我们将以经典电影《辛德勒名单》为引子,来评析其中所蕴涵的人性魅力,来感受影片给大家带来的震撼力量。
2.赏析宣传照,简介影片。
(插入第一张图片,然后进行解说)
《辛德勒名单》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影片。
导演故意采用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
全片最后用彩色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
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生存,凝聚着人性之美,是影片的主要体现之物。
该片获1994年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二、赏析一组镜头,体味人物情感变化
1、简介电影文学的相关知识。
电影文学作为一门综合表演艺术,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那么什么是电影文学,作为电影文学有具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看幻灯片
(插入第二张幻灯片,展示有关电影文学相关概念的知识)
2、赏析一组镜头,体味人物情感变化。
作为一部影片,它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101-----104镜头,并设想假如你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你会如何将这一组镜头用电影表现出来。
并请大家注意在这组镜头,给我们渲染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辛德勒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研读文本,老师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研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始终关注从文本中分析出: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哪些地方放映出辛德勒人性的变化。
(1)、作者是如何刻画环境的,他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学生讨论,师生交流
(2)、在这样的环境中,辛德勒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大家注意辛德勒的情感转变是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
[请大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他的思想转变过程]
101镜头:面对飞舞的雪花,他感到“十分诧异”,用手“捻了捻”
102镜头:一听说他们要被送往奥斯威新集中营,他“连忙转过身”、“注视着高斯”,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陷入了沉思”
103镜头:一个“特别待遇”,一个“深情”的眼神,一个“噙满了泪水的”细节,特别是其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值得我们深深回味。
104镜头:“思绪万千”
[播放辛德勒与伊特兹哈克交流的影视片段,看看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如何来演绎的]
三、明确一个主题,探讨人性的魅力
1、我们都知道此时的辛德勒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辛德勒只沉醉与个人的享乐,天天沉迷酒色,把战争视为自己难得的挣钱机遇,他并不在意谁对谁错,并不关心犹太人的命运,反而还把犹太人作为他挣钱的工具。
他的梦想就是带着满满两箱钱离开克拉科夫城。
但现在的辛德勒却为犹太人流出了眼泪,陷入了沉思,并决定用他挣来的钱来拯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
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人性,是人性在他身上渐渐复苏!
[用幻灯片展示这个过程(前后辛德勒人物形象对比)]
2、什么叫人性?如何理解人性?
人性是人的美好情感与正常理智。
3、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
以老师的问题为引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人性这个复杂的话题。
(1)纳粹的暴行唤起了辛德勒的人性。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能置身事外,把战争当成自己挣钱的机会。
可是一个个犹太人的被随意处死,让他不能容忍纳粹的暴行。
在焚烧尸体现场,望着堆积如山的尸体,想着千千万万即将被送入奥斯威薪集中营的犹太人将受到特殊照顾,潜伏着的人性这时被激发出来了。
惨象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但直到惨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抉择。
(2)辛德勒内心深处有着没有泯灭人性的种子。
我们并不否认辛德勒一开始并不是自觉地去做帮助犹太人的事情,但是帮助犹太人激起了他潜在的怜悯之心。
当然他这颗未被泯灭的人性种子是一点点被激
发出来的
(3)身边的犹太人对他的影响。
开始时他们只是被辛德勒利用,但他们又影响了辛德勒,改变了辛德勒。
在与那些犹太人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对他们产生了感情,与伊特兹哈克的交谈,说明他已经把哈克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在这一个个情节的推动中,我们和辛德勒一起体验着一个普通人的感情历程。
(4)宗教的影响(这个原因学生一般很难解答出来,老师可进行提示概括)我认为这里还有个原因,那就是犹太宗教对辛德勒的影响。
我们不能忘记影片是在一个犹太家庭的祈祷声中开始的,随着祈祷的烛光渐渐熄灭,犹太种族的苦难就开始了。
后来辛德勒专门给工人放假,让他们去祈祷。
可见,宗教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
{如果学生说不出这个理由,也可不讲}
4.中还有一个人物,在他的身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性这个主题,那就是高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
请大家说说看,在你眼中的高斯是个怎样的人物?
引导学生去阅读109镜头,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人性的复杂性这个主题
a)高斯喜不喜欢海伦?
b)那他为什么又不把海伦带走?为什么要给她那么多的痛苦?
c)最终答应把海伦卖给辛德勒说明什么?
d)他与辛德勒之间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五、抒写一段感受,激发学生共鸣
1、学生写作一段感受,以“某某某,我想对你说”为题,根据昨天写好的感受,结合今天上过课后所产生的感受进行修改。
2.学生当场进行写作,完成之后进行交流,在学生写作交流的过程中,主题音乐要始终播放着。
3.老师展示自己的感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