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叶绿素荧光仪快讯
叶绿素计的原理是怎样的

叶绿素计的原理是怎样的简介叶绿素是植物和藻类中的一种色素,它具有吸收光能的作用,用于光合作用中在光能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叶绿素含量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需要。
叶绿素计就是一种用来测试叶绿素含量的设备。
叶绿素计的原理叶绿素计是一种用光学原理测定样品叶绿素含量的仪器。
叶绿素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能力,而且能够转化这种能量为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信号。
因此,叶绿素的含量越高,测量得到的信号就越强。
叶绿素计可以使用吸光光度法和荧光法两种方法来测量样品中的叶绿素含量。
吸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是通过比较样品和标准溶液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来测量样品中的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可以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如470nm和665nm),而且其吸光度在这些波长下具有高峰值。
测量时,紫外可见光谱仪向样品中通过这些波长的滤光片发出光,并测量通过样品后的光强度。
然后通过比较标准样品和未知样品的吸光度来计算样品中叶绿素的浓度。
荧光法荧光法是通过检测样品所发出的荧光信号来测量样品中的叶绿素含量。
荧光信号是指样品在受激光刺激下所发出的光。
在一定波长下激发样品中的叶绿素分子后,会发生非辐射激发跃迁,导致叶绿素离子和分子中的能级结构产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荧光在不同波长下的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叶绿素含量的测量。
结论通过叶绿素计可以测定植物和藻类中叶绿素的含量,从而对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迭代,以及仪器和设备的日益完善,叶绿素计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和准确性也将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实际生产应用。
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前景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
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支撑起整个生态系统。
因此,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其适应性是极为重要的。
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该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态学、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简介叶绿素是植物体中主要的光合色素,它们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并促进光合作用的发生。
同时,叶绿素分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荧光,荧光强度与叶绿素的光合作用效率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叶绿素荧光强度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状况。
传统的叶绿素荧光检测需要将植物样本取下来,进行离线检测。
这种方法需要破坏植物体,且检测过程较为繁琐,无法实时监测植物的光合作用状况。
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则是利用荧光检测仪实时监测植物体内的荧光强度,进而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二、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1. 现代农业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中。
农业生产中的葡萄、甘蔗、苹果、玉米、水稻等作物的光合作用对于产量、质量和耐旱性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利用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可以了解作物的光合作用状况和生长环境的变化,从而准确预测产量和进行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生态学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具有独到的优势,可以实时、无损监测全球各种生态系统的叶绿素荧光。
这种技术可以评估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对于光合作用的适应性。
同时,通过对叶绿素荧光的监测,还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取大量关于生态系统的生态信息和气候变化的数据。
3. 生物医学叶绿素荧光实时监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研究人员利用该技术监测细胞呼吸过程或癌细胞的生命活动,进而诊断人体的疾病。
例如,该技术可以监测肿瘤细胞的代谢状态,了解其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叶绿素测定仪的工作原理介绍

叶绿素测定仪的工作原理介绍利用叶绿素测定仪进行测试先要了解仪器使用方法以及叶绿素到底是什么,而叶绿素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ZUi紧要的色素。
叶绿素实际上存在于全部能营造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叶绿素从光中汲取能量,然后能量被用来将二氧化碳变化为碳水化合物。
而仪器则利用叶绿素的工作原理来进行相应的检测,从而可以了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帮忙您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
叶绿素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1.两个LED光源发射两种光,一种是红光(峰波长65Onn1),一种是红外线(94Onm),两种光穿透叶片,打到接收器上,光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被放大器放大,由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被微处理器处理,计算出SPAD值并显示在显示屏上。
2.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值的校准与计算
在校准过程中,压头不夹样品,两个LED依次发光,被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光强度的比率被用来计算。
在压头夹住样品后,两个LED再次发光,通过叶片传输的光打到接收器上,被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光的强度比率被计算。
步骤1和2的值用于计算SPAD测量值,即表示夹住的样品叶片当前
叶绿素相对含量。
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即时测量植物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单位SPAD)或绿色程度、叶面温度,从而解植物真实的硝基需求量并且了解土壤硝基的缺乏程度或是否过多地施加了氮肥。
可以通过此款仪器来加添氮肥的利用率,并可保护环境。
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植物生理指标的讨论和农业生产的引导。
标签:叶绿素测定仪。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

应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色素,同时也是微藻生物量的重要指标。
叶绿素荧光法是目前常用的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之一。
其通过
测量微藻生物体内叶绿素荧光的强度,推算出微藻的生物量。
本文将
分步骤说明如何应用叶绿素荧光法测定微藻生物量。
第一步,准备微藻样品。
首先需要将微藻培养物离心,将上清液倒掉,留下底物。
接着用去离子水洗涤1-2次,最后用去离子水重新悬浮微藻,调整至相同的悬浮液浓度。
第二步,取出少量微藻悬浮液放入试管中,并加入2-3滴叶绿素荧光素。
试管放到深色环境中静置15-30分钟。
第三步,测定叶绿素荧光强度。
将试管放到光度计中进行测定,记录
下荧光强度值,并保证测定时间相同。
第四步,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微藻生物量。
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标准曲线,将荧光强度转换成对应的微藻生物量值,从而得出微藻样品的生物量。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标准曲线时需要选取不同浓度的微藻样品,分别
进行叶绿素荧光测试,然后绘制曲线。
同时,每次测定时应该用同样
的参考物进行比较,以确保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叶绿素荧光法还可以用于微藻生长的监测。
通过定期测量微藻
样品的叶绿素荧光强度,可以了解微藻的生长状态,并且可以通过调
整培养条件来提高微藻生长速度和生物量。
总之,叶绿素荧光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微藻生物量的方法,对于微藻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在污染检测及修复中的应用

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在污染检测及修复中的应用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境治理和修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这些需求驱动着科学家们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从而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水体污染,并为修复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
一、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的原理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是一种基于藻类细胞在受激发后发出的荧光特征的分析方法。
具体来说,当藻类受到激发光后,会发出荧光信号,荧光强度和光谱分布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藻类品种、光照条件、环境中的污染物等。
因此,通过对荧光信号的测量和分析,就能够得到水体中存在的污染物信息。
二、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的应用在环境污染检测中,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有害藻类的检测和监测。
有害藻类是一种对水生生态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极大危害的藻类,对其的检测和监测是治理有害藻类的前提。
其次,在水体污染物的检测中,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测藻类荧光强度和光谱分布,就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水体中是否存在污染物,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也能够用于水体修复中。
治理污染需要先快速准确地定位污染源,然后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能够准确地诊断污染物并进行分析,为水体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未来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技术的检测精度和准确性还有提高空间,未来可能会通过改进光谱仪器和信号处理算法来提高检测精度和准确性。
其次,将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应用于水体修复中的工程实践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因此,未来可能会考虑研发更加便携、实用的技术和设备。
最后,水中藻类荧光光谱技术也有望进一步创新,推出更加多样和专业的应用技术,以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
叶绿素荧光仪的使用方法

叶绿素荧光仪的使用方法
叶绿素荧光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它通常用于
研究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的过程。
使用叶绿素荧光仪需要遵循以下
步骤:
1. 样品准备,首先,准备待测的叶片样品。
确保叶片表面干燥,并且没有明显的损伤或病害。
另外,样品应该在测量前暗适应一段
时间,以确保叶绿素在最佳状态下。
2. 仪器设置,接下来,将叶绿素荧光仪设置在适当的参数上,
包括激发光强度、测量光强度、测量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应该
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样品特性来确定。
3. 测量操作,将样品放置在叶绿素荧光仪的测量室内,确保样
品叶片均匀覆盖在测量窗口上。
启动仪器进行测量,记录下测量得
到的数据。
4. 数据分析,最后,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计
算叶绿素荧光参数,如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
数(qN)等来评估叶绿素的光合效率和光保护能力。
除了以上基本步骤外,使用叶绿素荧光仪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测量过程中避免样品受到外界光照干扰,保持仪器的稳定性等。
另外,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手段和
技术来进行综合分析。
总的来说,使用叶绿素荧光仪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合理设
置参数,并结合数据分析来全面评估叶绿素的光合特性。
希望以上
回答能够帮助到你理解叶绿素荧光仪的使用方法。
对叶绿素荧光仪各参数的说明

对叶绿素荧光仪各参数的说明叶绿素荧光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叶片中叶绿素荧光特性的仪器。
通过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以了解光合作用的效率及叶片光能利用的情况。
下面对叶绿素荧光仪的各个参数进行说明。
1.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是叶绿素荧光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在最大光强下,叶片所有光能被光化学系统利用的能力。
一般来说,健康的叶片Fv/Fm值约为0.8至0.85、Fv/Fm值较低可能意味着光合作用受到了抑制或叶片发生了其他异常。
2. 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是指在最大光强下,叶片中电子在光合系统中传递的速率。
ETRmax值可以用来评估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
ETRmax值较高表示叶片对光的利用效率较高。
3.实际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电子传递速率是指在实际光照条件下,叶片中电子在光合系统中传递的速率。
ETR值可以用来评估叶片对光的利用效率。
ETR值的大小与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活性有关。
4.非光化学淬灭(NPQ):非光化学淬灭是叶片在强光照射下,通过热量转移和光保护机制来消除过剩能量的过程。
NPQ值可以反映叶片的光保护能力。
NPQ值较高表示叶片对光损伤的耐受能力较强。
5.能量转化效率(ΦPSII):能量转化效率是指叶片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
ΦPSII值可以用来评估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ΦPSII值越高表示叶片对光的吸收和转化能力越强。
6.电子通过光系统Ⅱ(PSII)的速率(ET0/CSm):ET0/CSm是叶片中光合系统中电子通过光系统Ⅱ的速率。
ET0/CSm值可以用来评估光合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7. 叶绿素含量(Chl):叶绿素含量是叶片中叶绿素的总量。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的光能捕获剂,叶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作用的效率。
8.活性氧自由基(ROS):活性氧自由基是氧分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的高活性的氧化物。
活性氧自由基对植物细胞的生理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叶绿素荧光技术快速测定水体藻类生物量的应用

过荧光激发光谱来区分不同门的藻类[ 3 】 。 3 叶绿 素 荧光仪 的 测定 方法 与使 用 .
3 1试 验仪 器 、 . 材料
德国 “ WAL ” 叶绿 素 荧 光 测 定 系 统 系 列 中 的 Z
P T — A 叶绿素荧光仪。 HY O P M 荧光仪检测叶绿素浓
度 的下 限为 0 1 g L . / 。
素荧 光 仪快 速测 定 藻类 生物 量试 验 中 , 我们 针对 自身 的 水源 藻 类情 况建 立 优 势 藻 类特 征 图谱 来 校 正 叶 绿 素荧 光仪 , 分析 出快速 荧 光测 定 的方 法和 传统 的有 并 机溶剂 提取法 有较 高的 相关性 。 2 叶绿素 荧光 的测定 原 理 .
在 应 用 叶绿 素 荧光 仪 快 速 测 定 藻 类生 物量 试 验 中 , 器正式 投 入 使用 前 我们 需要 分 别测 定不 同门类 仪
的的纯培养藻类以校准仪器。 标准的藻类荧光指纹光 谱 储 存在 藻 类分 析 仪 中 , 得 的样 品特 征谱 线 可保 存 测
城镇供水 N . 2 0 o6 07 5 1
关键 词 : 源水质 富营 养化 藻 类 生物量 快 速检 测 水
1 前 言 .
对 于水 体 中藻 类测 定 , 目前 一 般都 是 使用 显 微镜 进 行 数 量计 数 , 用有 机溶 剂提 取 法 进行 藻类 叶绿 素 使
含量 的 测定 。整个 检 测周 期长 , 且 对藻 类 的鉴 定主 而 要 依 赖 于经 验 , 同技 术人 员检测 所得 的 结果 有较 大 不
的差 异 , 叶绿 素荧 光 仪可 利 用仪 器 激发 藻类 特 异性 而 荧 光 , 入样 品就可 测 定主 要 门类 ( 藻 、 藻 、 藻) 加 绿 蓝 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研究监测快讯
藻类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能源与环境方面研究的深入,藻类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到实验当中。
叶绿素荧光是藻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后受激发而释放出的能量,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弱,
可初步判断藻类的光合作用强度及生理状况。
该项技术使藻
类的生理生化研究变得更加简单、方便、精确。
重要参数如下:
Ft瞬时荧光,与藻细胞浓度、叶绿素浓度有
关。
在暗适应状态下测得的Ft值即为Fo最小荧
光值,在给予饱和光照时,即为Fm最大荧光值;
QY反映藻类的光合效率,对胁迫非常敏感;暗适应条件下测得的QY值为最大光合效率值即(Fm-Fo)/Fm,反映藻类的潜在光合效率,光照下测得的QY值为有效光量子产量即(Fm’-Ft)/Fm’,反映藻类的实际光合效率。
OJIP曲线快速荧光诱导曲线,可测定藻类在由暗适应转到光照下的瞬间荧光变化,其中
FixArea与藻类叶绿素浓度
呈正相关,可作为藻类浓度
指标;PI为功能指数,对
胁迫非常敏感。
有些胁迫不
会影响PSⅡ,也不会导致
QY降低,但可通过PI体
现出来,PI可以反映三个方面:反应中心密度、用于电荷分离过程的光子吸收率、电子传递效率。
NPQ 非光化学荧光淬灭,多余辐射能的散失,反映的藻类的光保护能力。
1、AquaPen探头式藻类荧光仪
AquaPen探头式藻类荧光仪用于水体微藻类的荧光测量,其高灵敏度和便携性可以对水
体较低浓度的浮游植物进行快速测量。
检测极限可达0.5 µg
Chl/L,测量计算参数:Fo, Ft, Fm, Fm‘, QY, OJIP, NPQ等。
光化学光和饱和光的强度在0 - 3,000 µmol·m-2·s-1可调,光
化光的持续时间可调,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内存可达4Mb,
4节AAA电池供电,数据可通过USB数据线传至计算机或
掌上电脑。
检测器前带有暗适应罩子,适合野外测量。
2、AquaPen试管式藻类荧光仪
由暗室和控制单元组成,暗室里可盛放4ml 藻液,可同时测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密
度值(OD680和OD720),检测极限可达0.5 µg Chl/L,
光源采用双色光源即红光(620 nm)和蓝光(455 nm)。
测
量计算参数:Fo, Ft, Fm , QY, OJIP, NPQ, LC等。
光化
学光和饱和光的强度在0 - 3,000 µmol·m-2·s-1可调,光
化光的持续时间可调,界面简单,易于操作,内存可
达4Mb,4节AAA电池供电,数据可通过USB下载
至计算机或掌上电脑。
3、FL 3500藻类荧光测量仪
FL 3500藻类荧光测量仪是捷克PSI公司研发的双调制荧光监测系统,在进行PAM测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对OJIP曲线,QA再氧化动力学,状态转换及天线色素的大小和异质性等分析。
FL 3500藻类荧光测量仪用于测量藻类(微藻
及大型藻类)叶绿体、类囊体的叶绿素荧光动态。
系统由控制单元(1)和测量单元(2)组成,测量
单元有标准版、水下原位测量探头及高灵敏度版供
选择,一个控制单元可选配不同的测量单元,测量
单元内置发光二级管和探测器,可根据实验需要选
配磁力搅拌器。
每一组发光二极管的光强和时间都
可以通过软件调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仪器的控图1 标准版FL3500荧光测量仪制也可通过软件FluorWin实现。
通过选配氧电极
标准版的测量单元中间为盛放4ml悬浮液的标和温度调节模块,还可实现对溶解氧含量准试管室,用户可根据实验需求,选配远红外光。
的测量和水温的控制。
图2 水下原位探头图3 高灵敏度测量单元
可潜入水下测量海草、珊内含一盛放水体样品的特氟纶球,检测器和发光二级管。
因其高灵敏度的瑚、浮游植物等荧光强度特点,可以测量自然水体中微藻的叶绿素荧光强度,测量极限可达1ng Chl/L。
4、AOM藻类荧光在线监测仪
AOM藻类荧光在线监测仪为高灵敏度藻类在线监测仪器,可以监测到30 ng Chl/L的叶绿素
荧光,仪器便于携带,防水性能强,可用于野外和实验室研究。
具有广谱生物监测功能,可对绿藻、褐藻、蓝藻等多种藻类进
行荧光测量,测量参数包括Fo、Ft、Fm、Fm’及OJIP等。
测
量光源为红光和蓝光,光强度可调。
光化光及饱和光的强度为
0-3000µmol·m-2·s-1,带自动省电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验需求选
择配置测量藻红素(phycoerythrin)及藻蓝(phycocyanin),
可用于水处理监测,水华或赤潮早期监测预报、水处理化学物
质的有效控制等。
5、便携式超高灵敏度藻类荧光在线监测仪(Fluorometer FL 5000)
FL5000外形小巧,易于携带,灵敏度极高,非常适合野外或实验室的水体监测,广泛用于
测量分析水体藻类及浮游植
物荧光诱导,QA再氧化动力
学,OJIP,状态转换,荧光淬
灭及PSⅡ天线有效大小等,检
测极限可达0.1ng Chl/L,内置
定时器,时间分辨率达1µs可精确记录实验时间,内置网口和WFI可实现远程遥控和数据采集。
测量光、光化光、饱和光均采用双色光即蓝光和橘红光,光化光的持续时间可调。
采用最先进的触摸屏模式,可实时远程控制蠕动泵、在线监测等,检测器为双通道模式,可同时对藻类和细菌叶绿素荧光进行检测,检测效率高。
自带的FluorWin 软件可将数据导出为Excel格式,方便数据存储及分析。
右图为触摸屏的操作界面。
6、Micro-fluorCam显微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
显微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用于研究单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的叶绿素荧光动态。
系统核心部分由CCD镜头、发光二极管组合、显微镜等,镜头分辨率高,图像与测量光闪同步记录,并通过USB传至PC或笔记本电脑。
显微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具有四个版本,分别为:
1)Micro-FluorCam FC 2000-ST 内含: CCD相机;简单显微镜架;光学组件;控制
单元;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件包;使用
手册。
2)Micro-FluorCam FC 2000-EN 内含: CCD
相机;带可更换可扩展组件的机械强化显微镜
架(Olympus BX40);机械强化光学组件;控制
单元;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件包;使用手
册。
3)Micro-FluorCam FC 2000-MFW内含: 6位滤波轮;CCD相机;带可更换可扩展组件的机械强化显微镜架(Olympus BX40);机械强化光学组件;控制单元;
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件包;使用手册。
4)Micro-FluorCam FC
2000-EFW内含:6位完全
软件控制的滤波轮;CCD
相机;带可更换可扩展组
件的机械强化显微镜架
(Olympus BX40);机械强
化光学组件;控制单元;
高性能PC;激发光源;软
件包;使用手册。
参考文献:
1.Hill R. and Ralph P. (2006): Photochem. Photobiol. 82 (6): 1577-1585.
2.Koblizek M. et al. (2005):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51 (3): 353–361.
3.Trtilek M. et al. (1997): J. Lumin. 72 (74): 597-599.
4.Nedbal L., Trtilek M. and Kaftan D. (1999): J. Photochem. Photobiol. 48: 154-157.
5.Skotnica J. et al. (2000): Photosynth. Res. 65 (1): 29-40.
6.Mock T. and Kroon B.M.A. (2002): Phytochemistry 61, pp. 41-51.
7.Mock T. and Valentin K. (2004): J. Phycol. 40, pp. 732-741.
8.Koblizek M., Kaftan D. and Nedbal L. (2001): Photosynth. Res. 68: 141-152.
9.Nedbal L. et al. (2005): Photosynth. Res. 84: 99-106.
10.Shlyk-Kerner O. et al. (2006): Nature 442: 827-830.
11.Vaczi P. and Bartak M. (2006): Biol. Plant. 50 (2): 257-264.
zar D. (2006): Functional Plant Biology 33 (1):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