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评估表(终审稿)
偏瘫评价表格

手功能检查表手指机能检查手的实用性判定序号出发肢位检查动作检查结果序号检查方法动作判定结果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1 手指的集团运动123腕关节分离运动24手指的分离运动536748速度检查9联合反应健手用力握力计、观察患手反应5综合判定结果级级级手实用性判定单侧忽略评定量表请划出下面线段的中点:MMSE评定量表项目内容初期评定/ /中期评定/ /末期评定/ /1 今年的年份?2 现在是什么季节?3 今天是几号?4 今天是星期几?5 现在是几月份?6 现在我们在哪个省,市?7 你现在在哪一县(区)?8 你现在在哪一乡(镇、街道)?9 你现在在哪一层楼上?10 这里是什么地方?11 复述:皮球12 复述:国旗13 复述:树木14 100-7=?(继续减下去,不要提示)15 93-7=?16 86-7=?17 79-7=?18 72-7=?19 辨认:铅笔20 复述:四十四只石狮子21 按图片做:把写有“闭眼睛”大字的卡片给患者看22 回忆:皮球23 回忆:国旗24 回忆:树木25 用右手拿纸26 将纸对折27 放在大腿上28 说一句完整的,有意义的句子(句子必须有主语,动词)记下所叙述句子的全文:29 辨认:手表30按样做图总分评分标准:满分30分,正确为1分。
错误为0分。
文盲≥17分;小学≥20分;初中及以上≥24分。
注:文化程度:FIM记录表*此处不评分,仅在所用方式上打√,如为步行,可在步行的横线上打√FIM功能独立分级:126分:完全独立;108—125分:基本上独立;90—107分: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轻度依赖;54—71分:中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18分:完全依赖为首两级可列为独立:最后3级可列为完全依赖:中央3级可列为有条件的依赖。
Fugl-Meyer评定表改良barthel指数注:* 表示仅在不能行走时才评定此项评定结果:100分正常≥60分生活基本自理41-59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21-4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生活完全依赖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6级分期。
偏瘫下肢步行能力评价表

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偏瘫下肢步行能力评价表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级别判定标准
0 不能站立、行走
1 室内在别人扶持下或保护下可以步行
10米以内(室内介助下步行)
2 平地在他人保护下步行20米(室内保
护步行)
3 室内独立步行50米以上,并可独立上、
下高18cm的台阶2次以上(室内独立
步行)
4 持续步行100米以上。
可以跨越20cm
高的障碍物和上下阶梯10层,高
16cm,宽25cm(建筑物内步行)
5 持续步行200米以上,可以独立上下阶
梯(16cm高,25cm宽)。
步行速度达
20米/分以上(室外步行自行)
注:在相应级别上标记“1”。
1、评价时患者可以使用各种拐杖和支具。
2、1-4级步行速度不限。
3、建筑物内步行是指患者具备在医院、电影院、剧场、商店、饭店、办公楼等建筑物内步行的能力。
4、5级能力者具备到社会环境中活动的能力,如乘车地铁、公共汽车、横穿马路等。
检查日期总分检查者签名。
残疾人评定表格模板

2.二级
3.三级
4.四级
1.痴呆6.分裂情感性障碍11.人格障碍
2.其它器质性精神障碍7.其它精神病性障碍12.孤独症
3.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障碍8.心境障碍13.癫痫
4.精神分裂症9.神经症性障碍14.其他
5.妄想性障碍IO.行为综合征15.原因不明
WHo∙DAS II分值:
级别:1.一级,2116分2.二级,106-115分3.三级,96-105分4.四级,52-95分
残疾人评
பைடு நூலகம்
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身份证
残疾类别
残疾等级
致残主要原因(不超过两项)
1.视力 残疾
1.1级
2.二级
3.三级
4.四级
1.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5.角膜病9.弱视13.原因不明
2.白内障6.视神经病变10.外伤
3.青光眼7.视网膜、色素膜病变11.中毒
4.沙眼8.屈光不正12.其他
矫正视力:右眼左眼视野:右眼左眼
评定意见:
指定医院
评定结果
残疾类别:
残疾等级:
评定医肺:
医院公章
年 月 日
初审意见:审核意见:
市(地)级
县(市、区)
残联审核
级残联初
批准意
审意见
初审人:m审核人:
见
盖章盖章
年 月 日年 月 日
备注
HL 5.待诊
伴随言语能力情况I
1.无听觉言语功能2.基本无听觉言语功能
3.听觉言语交流障碍4.有一定的听觉言语功能
右耳
dB HL
左耳
dB HL
本底噪音:dB (A)
3.言语 残疾
1.一级
残疾评定表【范本模板】

听
力
残
疾
1.一级
2.二级
3。三级
4.四级
1.遗传
2。母孕期病毒感染
3.传染性疾病
4。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
5。全身性疾病
6。中耳炎
7.老年性耳聋
8.早产和低体重
9。新生儿窒息
10。高胆红素血症
11。药物中毒
12.创伤或意外伤害
13.噪声和
爆震
14。其他
15.原因不明
测试耳
0。5
1。0
2.0
4。0
kHz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
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身份证
残疾
类别
残疾等级
致残主要原因(不超过两项)
1。
视
力
残
疾
1。一级
2.二级
3.三级
4。四级
1。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
2。白内障
3。青光眼
4.沙眼
5。角膜病
6.视神经病变
7。视网膜、色素膜病变
8.屈光不正
9。弱视
10.外伤
11.中毒
12。其他
13。原因不明
矫正视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4。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
5。腭裂
6。智力低下
7.脑梗死
8。脑出血
9。脑炎
10.脑囊虫病
11。喉、舌疾病术后
12。听力障碍
13.帕金森氏病
14。多发性硬化
15.脊髓侧索硬化
16。脑外伤
17。产伤
18。孤独症
19.癫痫
20。CO中毒
21.其他
22。原因不明
障碍类别:
山西省
市(地)
偏瘫患者评定表

偏瘫患者评定表
一、病人一般情况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是否住院:住院号:
发病时间:我院就诊时间:诊断:
发病后有无昏
迷:
原发病:(1脑出血 2 脑梗塞3脑外伤)部位:传染病史:既往史:并发症:
经过何种康复治疗: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联系人:
与患者关系:
二、身体结构和功能
视觉:正常有视野缺损偏盲全盲患侧忽略:有无听觉:正常减退耳聋
语言:正常失语症构音障碍全哑
病前的自理能力:完全自
理
大部分自理完全不能自理
病前的移动能力:可走
动:
无辅助使用轮椅使用拐杖、助行器等
不可走动:坐轮
椅
卧床
三、个体活动
四、社会参与
五、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六、患者意愿及目标
七、评定总结
入院时的主要问题:
康复治疗目标:
康复治疗方案:
中期调整治疗方案:
出院时的情况:
随访情况:
评定人:。
残疾人跌倒风险评估表

残疾人跌倒风险评估表
1. 患者信息
- 患者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身高:
- 体重:
2. 跌倒历史
- 过去1年内跌倒次数:
- 目前是否存在跌倒相关损伤:是 / 否
3. 特殊需求评估
- 是否需要使用辅助设备(如拐杖、助行器):是 / 否
- 是否存在感觉障碍(如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平衡障碍等):是 / 否
- 是否存在认知障碍(如失忆、注意力不集中等):是 / 否- 是否存在视觉障碍(如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是 / 否- 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是 / 否
- 是否存在语言障碍:是 / 否
4. 居住环境评估
- 家庭住址:
- 家庭居住情况简述(如楼层、室内环境):
5. 药物评估
- 是否有长期药物使用:是 / 否
- 是否存在药物副作用(如眩晕感、嗜睡):是 / 否
6. 家庭支持评估
- 是否有照顾者支持:是 / 否
- 照顾者情况简述:
7. 医疗状况评估
- 是否存在其他身体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等):是 / 否
- 是否存在精神疾病(如抑郁、焦虑等):是 / 否
8. 特殊注意事项
- 是否存在其他风险因素或需要特殊关注的情况:
请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以上评估表格,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跌倒风险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以上评估仅供参考,如需详细评估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是用于评估和确定残疾人残疾等级的表格。
该表格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残疾类别和残疾等级。
致残主要原因,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等方面。
残疾状况描述,包括残疾的症状、体征、影响等。
残疾评定医生的姓名和评定日期。
在填写残疾评定表时,申请人需要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病史、家族史、体检结果等,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评估。
医生会根据申请人的具体情况,按照国家规定的残疾等级标准,确定申请人的残疾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残疾评定表是用于评估和确定残疾人残疾等级的表格,而不是用于申请残疾证的表格。
如果需要申请残疾证,还需要提供其他相关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医学证明等。
残疾人评估表

FIM评定标准:7分:完全独立能。
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活动完成规范,无需矫正,不用辅助设备和帮助,并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6分:有条件的独立。
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但活动中需要辅助设备,或者需要比正常长的时间,或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5分:监护或示范。
患者在没有身体接触性帮助的前提下,能完成活动,但需要他人监护、提示或规劝;或者需要他人准备或传递必要的用品。
4分:需小量身体接触性的帮助。
给患者的帮助限于辅助,或患者在活动中用力程度大于75%。
3分:中等帮助。
需稍多的辅助,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到达50%-75%。
2分:大量帮助。
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为25%-50%1分:完全依赖。
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为0-25%FIM分级标准;126分:完全独立108-125分:基本独立90-107分: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轻度依赖54-71分:中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18分:完全依赖欧洲和美国医药研究机构提供的材料表明,老年人死亡的原因绝大部分属于病理性的,而真正属于生理性死亡的比例很低,仅占老年死亡人数的10%。
医学专家认为,有些老年人在睡眠中安然去世,并不是“无疾而终”,只不过是平日没有注意观察,护理不到位,以至于患了病没了发现。
进入老年后,不少人患有脑动脉硬化,出现脑活动能力减弱、对外界的敏感性降低和反应迟钝等现象。
正因为如此,体内疾病带来的痛苦难以表现出来。
稍有疏忽就会耽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死亡。
另外,由于年龄的增大,老年人体内的免疫功能日趋减弱,而疾病又会破坏体内的生理平衡,致使各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结果出现恶性循环。
一些老年人身体向来健康,后因患小病而一蹶不振,体力明显下降,结果造成死亡,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专家们建议,在对老年人的健康护理上,必须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发现老年人起居饮食表现出异常,即使变化极其微小,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上医院,请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评估表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残疾人评估表FIM评定标准:7分:完全独立能。
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活动完成规范,无需矫正,不用辅助设备和帮助,并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
6分:有条件的独立。
能独立完成所有活动,但活动中需要辅助设备,或者需要比正常长的时间,或有安全方面的顾虑。
5分:监护或示范。
患者在没有身体接触性帮助的前提下,能完成活动,但需要他人监护、提示或规劝;或者需要他人准备或传递必要的用品。
4分:需小量身体接触性的帮助。
给患者的帮助限于辅助,或患者在活动中用力程度大于75%。
3分:中等帮助。
需稍多的辅助,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到达50%-75%。
2分:大量帮助。
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为25%-50%1分:完全依赖。
患者在活动中的用力程度为0-25%FIM分级标准;126分:完全独立108-125分:基本独立90-107分: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72-89分:轻度依赖54-71分:中度依赖36-53分:重度依赖19-35分:极重度依赖18分:完全依赖?欧洲和美国医药研究机构提供的材料表明,老年人死亡的原因绝大部分属于病理性的,而真正属于生理性死亡的比例很低,仅占老年死亡人数的10%。
医学专家认为,有些老年人在睡眠中安然去世,并不是“无疾而终”,只不过是平日没有注意观察,护理不到位,以至于患了病没了发现。
进入老年后,不少人患有脑动脉硬化,出现脑活动能力减弱、对外界的敏感性降低和反应迟钝等现象。
正因为如此,体内疾病带来的痛苦难以表现出来。
稍有疏忽就会耽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死亡。
另外,由于年龄的增大,老年人体内的免疫功能日趋减弱,而疾病又会破坏体内的生理平衡,致使各脏腑之间互相影响,结果出现恶性循环。
一些老年人身体向来健康,后因患小病而一蹶不振,体力明显下降,结果造成死亡,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专家们建议,在对老年人的健康护理上,必须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发现老年人起居饮食表现出异常,即使变化极其微小,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上医院,请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是老年人体弱多病,用药的机会多一些,正确用药,对治疗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护理老年人用药时,要做到三点:第一、防止用药剂量过大进入老年之后,人体内各脏腑的细胞数量减少了30%左右,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大为减弱。
因此,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成年人正常剂量的四分之三较为适宜。
服用时忌用茶水。
第二、正确掌握服药时间不同的药物由于作用,吸收方式和在体内分布等的不同,服用的时间也各异。
病人及家属应看清该药的服用说明。
第三、防止药物中毒、成瘾或乱用老年代肾功能减退,肝功能降低,药物在机体内排泄缓慢,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必须格外小心。
一些患慢性病的老人在连续服用了某种药物之后,机体会逐渐对其产生一种病态的嗜好。
一旦停止服用,会出现精神不振、肌肉酸痛、失眠和呕吐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出现上述现象,应及时就医,稳妥处理。
总而言之,对老人用药要掌握“少而精”的原则,分清主次重次治疗,不能一病一药,或者一病多药,或者问病吃药。
作为承担护理任务的子女,只要时常关心老人的医疗和用药,他们就一定可以延年益寿,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根据不同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开展心理护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临床疗效。
一、关心和尊重老年患者老年患者一般都希望重视自己的疾病,所以在工作中要耐心细致,视患者为亲人,说话时要态度和蔼,服务要热情周到,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心情舒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以后的治疗产生积极效应。
对老年患者的提问要耐心听取并耐心地解释,不要有不耐烦的情绪,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
二、主动帮助患者解决困难老年患者中大多数由于患病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差,孩子因工作不能常来陪伴,使这类患者在精神上感到孤独、寂寞,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通过良好的语言,热情的态度及行为去影响他们,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在生活上要关心体贴,帮助他们端水、端饭,协助他们大小便等,使患者感觉到温暖,增强信心,战胜疾病。
三、稳定老年患者的情绪老年患者对所患疾病都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忧虑自己的病能否治愈,怀疑对他隐瞒病情的严重程度,怕得不到满意的医疗护理,又怕由此失去家人的关心或对健康的恢复失去信心。
这类心理一旦出现,往往不会逆转,所以要及时观察,给予体贴、关心和必要的教育,以改变其消极态度。
工作中就更要耐心细致、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不嫌烦、不嫌脏,并主动向他们介绍病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稳定患者情绪,帮助病人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
因为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支柱。
一、常见精神及心理问题1 、衰弱综合征(1 )常见原因: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
(2 )常有表现: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
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2 、焦虑症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
常见因素有: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
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3 、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 50-60 岁, 80 岁后少见。
表现: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4 、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
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
主要表现: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
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5 、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
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6 、高楼住宅综合征是指一种因长期居住于城市的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与外界很少接触,也很少在户外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异常反应的一组症候群。
多发生于离退休后久住高楼而深居简出的老年人。
其主要表现:不爱活动,性情孤僻、急躁,难以与人相处等。
它是导致老年肥胖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病及冠心病的常见原因。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增进与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坚强、心理协调、反应适度、关系融洽。
总而言之,可归纳为: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能应对紧张压力;适应环境,能参与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和谐,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过着高质量的生活。
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1 )、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老年人普遍自我健康评价欠佳。
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更感衰老而无用,对老人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因此,在老人身心健康的实践指导和健康教育中,应实事求是,正确评价自身健康状况,对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 )、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由原来的职业功能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只有充分理解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生活变动泰然处之。
(3 )、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勤用脑可以防止脑力衰退”。
因此,老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
(4 )、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
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与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老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导作用,维系亲子、婆媳、翁婿等家庭生活气氛。
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时因看法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谓“代沟”。
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已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
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生活习惯对老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如起居、饮食、戒烟、节酒等。
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很有道理的。
适当的修饰外貌,改善形象;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优美的音乐艺术;搞好居室卫生,在室内作一些装饰和布置,赏玩一些花、草、工艺品或字画等,使用权生活环境幽雅宁静,心情舒畅,有助于克服消极心理,振奋精神。
所以,应培养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安排,怡然自得。
改善和加强社会对老年心理卫生服务(1 )、进一步树立和发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我国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早已形成了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和尊敬的社会美德。
这种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也形成我国老人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
(2) 、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老年是许多危机和应激因素集中在一起的时期。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会破坏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因此,各界都应对老人给予关心、安慰、同情和支持,为老年人建立起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网,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在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发育、生长、衰老、死亡的必然进程。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65岁以后为老年期,中华医学老年学会根据我国情况定为:60岁以后为老年期。
一般自生长期(20-25岁)满以后,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就开始逐渐的衰退,进入老年(60-65岁)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所以人到老年之后,容易发生各种老年病。
老年人的疾病特点,首先一人多病,平均每个老人患5-6种重要器官疾患,这些病之间相互影响,可使病情加重、复杂症状又可相互掩盖。
第二临床表现不典型,老人因生理反应和敏感性减退,疾病症状可相互混淆、相互掩盖,容易误诊。
第三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多,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明显减退,一旦发病或因医治不及时可使病情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