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从美国来》文化冲突分析 中英对照

《孙子从美国来》文化冲突分析 中英对照
《孙子从美国来》文化冲突分析 中英对照

1.思维模式: 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电影情节:

影片中,爷爷老杨头害怕村里其他人知道他有个美国孙子,带布鲁克斯到县城,把孙子的头发从黄色染成黑色。在被爷爷强制染黑头发后,布鲁克斯在理发店里大声尖叫来表示他的不满,毫不在意他人目光。

Thinking Model: 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Plot: Mr. Yang do not want others know that he has an American grandson, so he brings Brooks to the barbershop and has his blond hair dyed black. However, Brooks screams to show his discontent, without concerning others’ feelings.

分析:

表面原因:爷爷不喜欢孙子的黄发VS孙子不愿染发

深层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更加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相互依赖程度较高,而美国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独立性较高。

因此爷爷因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个美国孙子而不喜欢孙子的黄发;孙子被强制染发后,觉得有损个人独立性,因此直接用尖叫来表示不满

Superficial Cause: Mr. Yang dislikes the blond hair VS. Brooks does not want change his hair color.

Underlying Cause: Chinese care much about others’opinion and tend to be as normal as anyone else. So, Mr. Yang dislikes Brooks’ hair color because it is so distinguishing. In contrast, American put their personal emotion and individual independence at first place, so when Brooks finds his hair color changed, he directly screams to express his discontent.

发现:

从这个染发冲突我们可以看出中美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国人思维顺序由大到小,倾向于以集体为本位,注重在人际交往中求同。美国人注顺序由小到大,倾向于以个人为本位,在人际交往中存异居多。

From this conflict we can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hinking model.

Chinese always put collectivity at first while Americans think highly of individuality.

2.英雄认知:神话英雄VS 漫画英雄

电影情节:

影片中,爷爷认为孙子崇拜的蜘蛛侠是蜘蛛精,而孙子对爷爷口中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不感兴趣,只想快点回家。

Hero Cognition: Heroes in legends VS. Heroes in Comics

Plot: Brooks adores Spider-man, but Mr. Yang regard Spider-man as a goblin. In contrast, Brooks disinterests in Sun Wukong, the powerful hero in Mr. Yang’s eyes.

表层原因:爷爷不认识蜘蛛侠而孙子不认识孙悟空

深层原因:老一辈中国的人的英雄认知都来自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神话小说,而西方年轻一辈则都是通过电影等认识英雄。

Superficial Cause:Brooks do not know Sun Wukong, while Mr. Yang does not know Spider-man.

Underlying Cause: The Chinese elder Chinese adore heroes in Chinese legends that have long history. American children know heroes through popular comics and movies

发现:

中国人眼中,英雄都是被赋予神化色彩的,他们能喷火,能吐水,能上天入地,而在美国人眼中,英雄也是人,也是一个正常的人,只不过他们具有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勇气。

From Spiderman and Sun Wukong we can also deduce Chinese and American concepts of hero. Chinese legendary heroes areendowed with super powers and always be regarded as “immortals”, such Tuotatianwang, Yuhuangdadi. American comic heroes are still“men”in essence, but they are more intelligent and brave than common people, such as Superman and Batman.

3.家庭观念:长幼有序VS独立平等

4.饮食观念:色香味俱全VS 简单便捷有营养

浅论中西方文化冲突和融合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的交往必将促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因差异而产生冲突,由沟通而形成融合,这是一种趋势 何为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相互的交往中由差异而发生冲突这在国际上是常见的事,我们也不必过分忧虑。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最终融为一体。这种融合,一是把外来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化,就像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充分利用文化传播这一促进文化发展的动力,为自己注入新鲜血液,增添生机和活力;另一种则是把自己的文化融入到异质文化中去。这种融合是在深切了解异质文化的深层意蕴的基础上,摈弃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因素,又把本民族文化提高到异质先进文化所达到的时代水平。如满族在汉化的过程中,它的一些文化因素也融入到汉文化中。据史料记载,日本人来华,“目睹东方文化发祥地的中国,有统一的政治组织,有灿烂如花的物质生活,更有崇高理想的精神生活,而因对中国文化产生强烈的爱慕与追求”。“必须突进文化母国,直接移植优秀的文化,才能满足其欲望。”

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由于其层次的不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人们的接受中也是不一样的,不论交流与融合的层次有什么不同,但是,在交流与融合中,为实现世界多元文化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目标,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 有幸看过鲁迅先生的一篇名为《拿来主义》的文章。 这篇文章阐明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是“拿来主义”。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鲁迅先生认为,我们应该以宽阔的胸怀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的东西,用于改造我们自己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实现了很大的飞跃,我们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拿来主义”,吸收了国外很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这是好的一面。但是某些行业(如科学仪器制造)却常常是只仿其形,未得其意,越来越落后于国际水平,生产出大批“山寨”产品。这些行业所处的正是“占有”和“挑选”阶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Case Study 1 Age and Status 两位同事的矛盾使一家数据处理公司的总经理遇到了麻烦。一方是一位踌躇满志的法裔加拿大小伙子,另一方是一位有特许签证的年长的中国女性,而此前两人确实很好的合作伙伴….. Case description: A manager in a data-processing company was having difficulty dealing with a conflict between a young, ambitious French Canadian male and his co-worker, an older Chinese woman who was on a special visa from China. She had recently become uncooperative and had made it clear to the manager that she would not be willing to travel to the capital with her co-worker to hold discussion with legislators about a new product with great enthusiasm. When the manager asked her what the problem was, he received no clear explanation. When he asked her co-worker, the young man had no insights to offer. The young French Canadian was clearly annoyed, however, that the Chinese woman was refusing to share her data with him. That meant he couldn’t make the presentation to the legislators because she had all the key data on her computer disks. The manager repeated questions to her but her “problem” got nowhere. So he changed his approach. He began explaining his concerns, as manger and as spokesperson for the company, about the upcoming meeting with legislators. His explanation about his position was unemotional. In that climate she then felt she could explain her position. She revealed she felt that that as an older, and to her mind, more senior person, she should not be sent to the capitol with a younger employee who would do the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she had worked hard to develop. That would diminish her status, she felt. The general manger knew the root of his headache. Questions: 1.What do you think caused the conflict? 2. What would you do to resolve the conflict if you were the general manager? 矛盾冲突 这位年长的中国女士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开发产品.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拒绝与年轻的同事一同去向议员做推介:当经理和同事问其原因.她并未做任何明确的回答:而当经理改变策略,不再直接询问原因,而是迂回地讲起自己的困境时,她才道出自己的顾虑。在这位资深年长的中国女士看来,同一位比她年轻的同事一同去国会,并且由对方来做推介会影响到她的地位和威信,因此她无法同意: 原因分析 造成这一矛盾的文化因素有两方面.对地位、年龄的不同态度以及这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人对权力的认识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根据霍夫斯特的调查研

中西方文化差异文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wenzhang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二、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异同 ①科学观 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四大发明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但是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②法制观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在对欲望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宋代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即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也是封建统治盛行的根由。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欲望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③民主观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④人际交往

如何处理跨文化冲突

如何处理跨文化冲突 读《刮痧》有感 《刮痧》一书是由王小平所著,书中的内容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自中国的许大同和简宁夫妇来到美国工作八年,他们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丹尼斯。他们平静的生活被一件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打破。由于对儿子和孙子的思念,许大同年迈的父亲许毅祥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看望他们。一天,许大同和妻子都不在家,因为爷爷不懂英文,便用中国传统的刮痧疗法为孙子治病,很快就好了,大家都没放在心上。一天,丹尼斯不慎踫伤,大同将他送到医院,医生在为孩子检查时看到背上紫红色的刮痕,认为大同虐待孩子,报告了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该机构以虐待儿童的罪名将大同送上法庭,法院判丹尼斯由儿童福利院监管。几经波折,这一家人才能重聚在一起。 这部小说反映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刮痧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通过活血、疏通经络来达到健身、排毒等效果,在中国人眼中,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对付各种常见不适的方法。而美国一直以来对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就有争议,认为任何药物和治疗手段的使用都要有科学的论证。所以,在法庭上,不管许大同怎样解释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法官都无法信服,最终剥夺了许大同对丹尼斯的监护权,这也使得这个本来幸福的家庭陷入了无限的痛苦之中。 同样的文化冲击来自于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于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差异。许大同在美国是著名的游戏设计师,在一个新游戏的发布会上,丹尼斯与公司老板的儿子发生了冲突,许大同为了表示对自己老板的尊重,当众打了自己的儿子,并让他道

歉。而老板并为对他有所感激,反倒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科学,在没有对事实进一步了解时,就贸然地指责自己的儿子,令他对许大同的教育方式深表反对。此事原本就此告一段落,却在法庭的指证中被翻了出来,那次许大同打儿子的事情更证明了他虐待孩子的行为是确切的,不仅如此,连妻子难产丈夫不陪在身边,将年幼的儿子独自放在家中等事件,令许大同的脱罪几乎无法实现。而这一切,都仅仅是源自中美文化的差异:中医西医的差异,中西方对待子女教育问题的差异…… 但在中国人的眼中,许大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父亲、好儿子。为了保护辛苦养育他的父亲,他在法庭上将刮痧这个“罪名”揽在了自己身上,是希望父亲不要因为这件事受干扰,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思想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百善孝为先”的体现。对于儿子丹尼斯,许大同也给了他无限的父爱。为了让孩子不住在儿童院,他不得不与自己心爱的妻子简宁离婚,让孩子能与母亲生活在一起,但他的心中却是万分痛苦;在因为背负“虐待儿童”的罪名后,他无法与儿子相见,却依然铭记对儿子的承诺,于是他不顾危险,在圣诞夜扮成圣诞老人沿着水管爬到了儿子房间的窗口,最终兑现了对儿子的承诺。 在法庭的辩论中,中美文化的差距更为凸显。 “别人种了九千年的桃子,他不跟主人打一声招呼摘来便吃,当人家制止时,他不但不听劝阻,而且还大打出手毁了人家的桃园。别人辛辛苦苦炼好的丹丸,他拿来就吃,还把主人打得头破血流,临走还毁了人家的制作车间——象这样一个野蛮顽劣的猴子,竟然被许大同在电子游戏中描绘成英雄......”——在电影《刮痧》中,控方雇佣的美国律师在法庭上这样描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以证明移民美国的许大同有暴力倾向。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美国人看来,却带

大理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冲突分析[Word文档]

大理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冲突分析[Word文档] 大理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冲突分析 关键字:大理,旅游业,旅游,发展,当地,民族,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分析大理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冲突分析 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 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可以促使本地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还存在着民族文化冲突的问题。本文对大理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冲突进行分析,提出饮食结构改变、加强对本地居民的宣传教育、加强对餐饮经营者的监督和规范,加强旅游文化营销策略等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体验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旅游业作为集文化、休闲和体验于一体的产业,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旅游人次逐年攀升,尤其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使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成为重要的旅游类型。值得注意的是,在民族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的冲突凸显,矛盾加剧。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外来的游客来到旅游目的地,会对本地的饮食有需求,如果当地饮食文化与游客的需求不吻合,就会造成为了应对游客对饮食的需求而改变当的饮食结构的现象,从而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长此以往,旅游景区的民族文化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存在着本土文化消失的难题和困境。 文化冲突指的是不同文化性质特征和功能以及力量释放过程中因为差异而引起的相互冲撞和对抗的状态。大理居住的白族人拥有特殊的饮食文化,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活体系。本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冲突会造成本土旅游业的不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发展与当地民族文化生存的矛盾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难

跨文化传播与中西文化冲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5257790.html, 跨文化传播与中西文化冲突研究 作者:袁启家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中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由于各国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民族习惯等差异,发生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并且时常会闹出很多笑话,出现很多让人难堪的尴尬境地。这严重影响了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谊。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让国与国之间的交际交流变得轻松自如,成为一种人人渴望的享受而不再是怯场或恐惧。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作者简介:袁启家,男,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贵州教育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文学与教育。 在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对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因为社会逐渐趋于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应越来越密切,这样才符合时代赋予我们与时俱进的要求和使命。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其实,要想解决掉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突问题,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行深刻的认识和剖析,这样才能清醒的认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能说的和不能说的,让每一次的交流都变得轻松惬意,成为一次难忘的经历和美好回忆。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一)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一向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并且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有多么在意对方,把对方真正的当朋友来看待。西方人则相反,他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个人意识相当强烈,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即使是再亲密无间的朋友,他们在交谈时也会适可而止。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二)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文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浓缩,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要以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 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即以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把它视为组成社会的细胞;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良言古训;而在英美国家,18岁的子女仍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他们往往要住进老人院,由社会关照。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如lo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更是尊崇有加。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是和“不合潮流”“老而无用”的含义连在一起的。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更不会倚老卖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又如,英美人忌讳莫深的fat一词,见人说fat会令人沮丧不快而且反感。说到fatmeat(肥肉)多半会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该扔掉的废物。而中国人见了小孩子说“胖嘟嘟”“胖乎乎”,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对成年男子说fat有“发福”之义,对成年女子讲fat有“丰满”之义,都有赞美恭维之意。日

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一: 1925美国总理福特访问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的一切活动。 在福特访日前两周,CBS谈判人员飞抵东京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问题。 美方代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许多过高的要求,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而日方代表则沉默寡言,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 两天后,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供哪些帮助。 日方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坦率外露的思维方式和日本人内部思维方式相冲突。 美国人反对过分拘泥于礼仪,办事干净利落,注重实际,语言表达直率,而且耐心不足;日本人讨厌过分施加压力,比较注重资历、地位。 CBS的要员充分掌握了日本人的性格及谈判风格,才促成了谈判的成功案例二: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最初来上海谈判时,正值美国政府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并提出美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不能提出国产化要求的时候。 但福特汽车公司代表一开始就提出合作期间可考虑50%的国产化要求,通用汽车公司接着在上海谈判时,又主动提出国产化率可从60%开始。 由于他们并未理会其政府的限制,我方代表也充满信心的与其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分析: 美国人热情奔放,性急但信心十足、很容易接近,认为自己是谈判高手,希望对方也是谈判高手,含糊隐晦、高深莫测的对手只会让美国人纳闷,只有同样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案例三: 美国某公司与河北省某市谈判黑白玻壳项目,由于竞争条件不如日商,谈判失败。 后来中方积极调动美方力量,使其对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几个玻壳项目一起承包,最后达成交易,并向中方条件靠拢。 分析: 美国商人喜欢搞全盘平衡的“一揽子”交易,我方积极运用对方力量去促成更大范围内的联合协作,从而减少谈判中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充分了解美国人的特性。 失败案例一: 1992年,我国13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去美国采购约三千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 美方自然想方设法令我们满意,其中一项是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纪念品。 纪念品的包装很讲究,是一个漂亮的红色盒子,红色代表发达。 可当我们高兴地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当面打开盒子时,每个人的脸色却显得很不自然———里面是一顶高尔夫帽,但颜色却是绿色的。 最后,合同我们没和他们签。 分析: 美国商人的原意是:

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2 《黄鹤楼》五个英译本的语义等值研究 3 On Nabokov’s “Lolita” and Its Adaptation into the Movie by Stanley Kubrick 4 张培基散文翻译赏析 5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6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7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8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0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11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 12 《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中的幽默 13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14 海明威文学作品中青年和老年人物关系对比探究 15 提高中学生听力的有效策略 16 浅析不同文化中的身势语 17 探析中国电影英译的几个误区 1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19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20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 21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 22 The Influences of Religion On the American Society 23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广告的英译 24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与成长 25 论《红楼梦》英译本中“红”字的翻译 26 27 《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 28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29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 30 On th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Chinese and British Culture 31 美剧《欲望都市》中女性语言的语用分析 32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 33 《格列佛游记》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34 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 35 Key Factors to Cause the Tragedy of Mariam 36 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学反馈的调查与反思 37 中美谈判商务礼仪之比较 38 广告翻译中的模因传播 39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 40 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研究 41 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42 从模糊语分析广告语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措施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及应对措施 摘要:国际商务谈判中谈判者来自不同地域、国家和文化背景,因其不同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使谈判过程变得更为复杂。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跨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也屡见不鲜。增加跨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并有效提高跨文化能力为解决跨文化冲突形成有力保障,并以此竭力减少由于文化差异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商务谈判;跨文化冲突;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国际商务发展历史久远,但真正意义的国际商务起源于二战之后,当时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试图建立一种所谓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由此,国际商务历经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最初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贸易显著增长,这一时期美国跨国公司对此起主要作用。随后欧洲、亚洲的世界贸易发展脚步紧随其上,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这一经济新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不同民族身份的碰撞,跨文化冲突势必产生。商务谈判这一国际商务核心环节,也饱受跨文化冲突的深刻影响,其中人际冲突或者低效交际是谈判双方所面临最严峻挑战。但遗憾的是,在跨

国贸易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众多跨国公司的谈判人员对于跨文化情境因素知之甚少。在谈判人员跨文化能力低下的窘境下,国际商务谈判常缺乏相互理解,以导致谈判处于信任危机之中,而这种信任危机深刻影响着谈判问题的解决和合作行为。跨国公司之间交易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谈判,因此,理解和掌握成功的商务谈判中有效预防和缓解跨文化冲突的驱动力对于跨国公司来讲至关重要。 二、研究概述 跨文化商务谈判绝非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其国外研究随国际商务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方兴未艾。国外研究主要围绕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商务交际风格差异,国际商务谈判中培养跨文化能力,以及解决跨文化冲突的途径等问题展开。国对于跨文化商务谈判的研究者包括傅曦琛、薇、王瑞雪、一蕊等。研究涵盖国际商务谈判中非语言交际、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国际商务谈判中言语交际策略的跨文化问题等方面,但对于国际商务谈判中导致跨文化冲突的具体诱因以及有效应对跨文 化冲突的策略方案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国际商务谈判中跨文化冲突的类型 总体来说,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可归纳为3类:语言运用不当型冲突、跨文化语境认知不足型冲突、跨文化意识欠缺型冲突。其中,语言运用不当型冲突指由于某种语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文化比较论文)

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xx级x班 xxx 学号:xxxxx 通过对本学期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的学校,我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以下我将从饮食、节日、音乐、建筑等方面,简要对中西文化的异同做一下探讨。 首先,从饮食方面来说: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中国和西方的饮食习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不同于西方,其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的食品板块,在中国菜都放在表和大家共享。如果你是被视为一个中国主机,准备一吨的食物。中国是他们的饮食文化非常自豪,并会尽力给你许多不同类型的菜肴的味道。朋友之间,他们只是为了将足以为那里的人民。如果他们有人出来吃饭的关系是半礼貌客气的,那么他们通常会比客人数量(例如四口人,五菜)为了一个菜。,如果它是一个商务宴请或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食物量,将不可能完成。一个典型的餐开始与一些凉拌菜,像煮花生和大蒜捣烂黄瓜。这些都是其次的主要课程,热鲜肉和蔬菜菜肴。最后,汤是带了出来,这是由淀粉的“主食”食品,通常是米饭或面条或有时饺子。许多中国人吃米饭(或面条或其他)最后,但如果你要与其他菜肴米饭,你应该说那么早。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

文化差异案例分析

成功 案例一: 1925美国总理福特访问日本,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受命向美国转播福特在日的一切活动。在福特访日前两周,CBS谈判人员飞抵东京租用器材、人员、保密系统及电传问题。美方代表是一位年轻人,雄心勃勃,提出了许多过高的要求,并且直言不讳地表述了自己的意见,而日方代表则沉默寡言,第一轮谈判结束时,双方未达成任何协议。两天后,CBS一位要员飞抵东京,他首先以个人名义就本公司年轻职员的冒犯行为向日方表示道歉,接着就福特访日一事询问能提供哪些帮助。日方转变了态度并表示支持,双方迅速达成了协议。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美国人坦率外露的思维方式和日本人内部思维方式相冲突。美国人反对过分拘泥于礼仪,办事干净利落,注重实际,语言表达直率,而且耐心不足;日本人讨厌过分施加压力,比较注重资历、地位。CBS的要员充分掌握了日本人的性格及谈判风格,才促成了谈判的成功 案例二: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最初来上海谈判时,正值美国政府要对中国进行制裁,并提出美国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不能提出国产化要求的时候。但福特汽车公司代表一开始就提出合作期间可考虑50%的国产化要求,通用汽车公司接着在上海谈判时,又主动提出国产化率可从60%开始。由于他们并未理会其政府的限制,我方代表也充满信心的与其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分析:美国人热情奔放,性急但信心十足、很容易接近,认为自己是谈判高手,希望对方也是谈判高手,含糊隐晦、高深莫测的对手只会让美国人纳闷,只有同样充满信心才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案例三: 美国某公司与河北省某市谈判黑白玻壳项目,由于竞争条件不如日商,谈判失败。后来中方积极调动美方力量,使其对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几个玻壳项目一起承包,最后达成交易,并向中方条件靠拢。 分析:美国商人喜欢搞全盘平衡的“一揽子”交易,我方积极运用对方力量去促成更大范围内的联合协作,从而减少谈判中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充分了解美国人的特性。 失败 案例一:1992年,我国13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去美国采购约三千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美方自然想方设法令我们满意,其中一项是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纪念品。纪念品的包装很讲究,是一个漂亮的红色盒子,红色代表发达。可当我们高兴地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当面打开盒子时,每个人的脸色却显得很不自然———里面是一顶高尔夫帽,但颜色却是绿色的。最后,合同我们没和他们签。 分析:美国商人的原意是:签完合同后,大伙去打高尔夫。“戴绿帽子”是中国男人最大的忌讳,合同我们没和他们签,不是因为他们“骂”我们,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太粗心。连中国男人忌讳“戴绿帽子”都搞不清,怎么能把几千万美元的项目交给他们? 案例二:张先生是位市场营销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职于某大公司销售部,工作积极努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丧葬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中西方文化在宗教、伦理、颜色、礼物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究其根源,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摆脱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西方文化则是彻底摆脱了人对自然的依属。 关键词:丧葬文化中西文化差异 不言而喻,每一个民族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文化,中西方两种自成系统的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民族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虽然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融,各自的界限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但无论中方还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还是自身文化脉系的传承,还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从中美传统的丧葬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差异。 一、丧葬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1、宗教文化不同。在丧葬中,西方国家基本上属于宗教式的丧葬礼仪。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的是为死者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近现代以来,由于西方崇尚“个人本位”,主张“以个人为中心”,因此在丧礼中,根据宗教礼仪,重在安置死者的“灵魂”。从它的丧葬仪式可以看到他们的宗教传统。儒家确立了中国丧葬礼仪的大传统。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存在灵魂不死的信仰,经儒家伦理化解释,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后来佛教的传入,则带来了“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等观念。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早期道家只讲炼丹成仙,在民间并无多大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吸收了儒、佛教的许多观念,终于和儒、佛成为鼎足之势。从道教对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影响中,亦可看到道教与儒、佛二教的关系,道教给丧葬文化带来了关于地府阴间的观念。宗教的融合体现在丧葬礼仪中,那便是以儒家传统丧礼为主体,融合了佛、道二教的丧葬礼仪的出现。明代小说《金瓶梅》中所描绘的李瓶儿葬礼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其基本程序是儒家的,如装敛、报丧、成服、大敛、出殡等等;但其中又杂以众多佛、道习俗,如请阴阳生批书、置七星板、钉长命钉等是道教习俗;而念倒头经、做七七斋则是佛教习俗。更为有趣的是做七七斋时,首七由和尚念经,二七由道士作法事,三七是和尚念经,四七为喇嘛念经,五七又是道士作法事,六七不念经,七七又由女尼诵经,真是鱼龙混杂,但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的宗教信仰文化。 2、伦理文化不同。秦汉以后汉民族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地位的一种伦理文化。儒家伦理学中以“孝”为核心,并将其提升到最高范畴的地位。儒家著作《曾子大孝》中说“夫孝,天下之大经也。置之而塞于天地,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孝”不仅是人们德行的根本: “民之本教曰孝”,而且总括一切德行,所有的具体德行都是孝的不同表现,因此社会各阶层中普遍形成了“重孝”的观念,而“孝”的体现之一就是丧葬活动的重殓厚葬,而简办丧事便会被视作“不孝”,会招致舆论的谴责,损害个人乃至家族名誉。丧葬礼仪中的繁多的礼节都表现了儒家的孝义。西方的伦理道德观,用著名的伦理学专家黄建中的话来说就是:远西伦理是宗教伦理、个人本位、利权平等、崇尚亲爱等。崇尚个人与自我是西方伦理价值观的一

中外合资企业文化差异:冲突与融合

合资企业不仅是中国利用外国资金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但是,必须看到由于中外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决策思维、企业行为方式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努力搞好不同文化的融合,消除管理冲突,对促进合资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不同文化背景特别是中西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在合资企业管理中有多方面的表现。 概括来说,这些差异主要有: (一)价值观方面。价值体系的核心构造不同,表现为人格取向中的文化冲突。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以农民社会为主体的农业文化,又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根基的宗法制度文化;以欧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在古代希腊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平民为主体的商业社会文化和市民社会文化。因此,东方文化发展取向是重群体、重道德、重实用,西方文化发展取向则侧重个体、重科学、重思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化系统决定了东西方人格特质构造和发展取向的整体差异。东方人格体现的是长期农业文化积淀而成的人际角色认知、行为模式。个性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取向。它的基本特征是: 较强依附性和内向型;以自然之和谐为真;以人际和谐为善,以天人之和谐为美;注重行为的节俭、封闭、悠闲;突出以家庭成员为中心。西方人格是在西方宗教文化、商业文明熏陶下形成的价值观、社会心态以及行为模式等性质的综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是: 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个人主义体验;具有明显的外向开放色彩;体现了社会互动中的平等和民主模式。 (二)管理模式方面。市场体制不同,表现为经济模式中的文化差异。英美式市场经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和日本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三种代表形式。这些不同的市场经济模式隐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基于价格取向的不同,美国和英国的市场经济被称为个人资本主义,日本

《孙子从美国来》文化冲突分析-中英对照

电影情节: 影片中,爷爷老杨头害怕村里其他人知道他有个美国孙子,带布鲁克斯到县城,把孙子的头发从黄色染成黑色。在被爷爷强制染黑头发后,布鲁克斯在理发店里大声尖叫来表示他的不满,毫不在意他人目光。 Thinking Model: Collectivism VS Individualism Plot: Mr. Yang do not want others know that he has an American grandson, so he brings Brooks to the barbershop and has his blond hair dyed black. However, Brooks screams to show his discontent, without concerning others’ feelings. 分析: 表面原因:爷爷不喜欢孙子的黄发VS孙子不愿染发 深层原因: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更加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相互依赖程度较高,而美国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独立性较高。 因此爷爷因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个美国孙子而不喜欢孙子的黄发;孙子被强制染发后,觉得有损个人独立性,因此直接用尖叫来表示不满 Superficial Cause: Mr. Yang dislikes the blond hair VS. Brooks does not want change his hair color. Underlying Cause: Chinese care much about others’ opinion and tend to be as normal as anyone else. So, Mr. Yang dislikes Brooks’ hair color because it is so distinguishing. In contrast, American put their personal emotion and individual independence at first place, so when Brooks finds his hair color changed, he directly screams to express his discontent. 发现: 从这个染发冲突我们可以看出中美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国人思维顺序由大到小,倾向于以集体为本位,注重在人际交往中求同。美国人注顺序由小到大,倾向于以个人为本位,在人际交往中存异居多。 From this conflict we can fi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hinking model. Chinese always put collectivity at first while Americans think highly of individuality. 1.英雄认知:神话英雄VS 漫画英雄 电影情节: 影片中,爷爷认为孙子崇拜的蜘蛛侠是蜘蛛精,而孙子对爷爷口中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不感兴趣,只想快点回家。 Hero Cognition: Heroes in legends VS. Heroes in Comics Plot: Brooks adores Spider-man, but Mr. Yang regard Spider-man as a goblin. In contrast, Brooks disinterests in Sun Wukong, the powerful hero in Mr. Yang’s eyes. 表层原因:爷爷不认识蜘蛛侠而孙子不认识孙悟空 深层原因:老一辈中国的人的英雄认知都来自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神话小说,而西方年轻一辈则都是通过电影等认识英雄。 Superficial Cause:Brooks do not know Sun Wukong, while Mr. Yang does not know Spider-man. Underlying Cause: The Chinese elder Chinese adore heroes in Chinese legends that have long history. American children know heroes through popular comics and mov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