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集下载

房屋买卖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与修复责任具体要求解读

房屋买卖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与修复责任具体要求解读

房屋买卖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与修复责任具体要求解读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促使了房屋买卖协议的广泛应用。

在房屋买卖协议中,瑕疵担保与修复责任是双方约定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房屋买卖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与修复责任的具体要求进行解读,并探讨相关法律规定。

一、瑕疵担保的具体要求在房屋买卖协议中,瑕疵担保是指卖方对房屋的质量、功能等方面所作的保证。

具体来说,瑕疵担保通常包含以下要求:1. 隐蔽瑕疵的披露:卖方应当如实告知房屋的隐蔽瑕疵,包括但不限于房屋结构、管道、设备等可能存在的问题。

卖方应该提供完整的相关证明材料,并允许买方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和检测。

2. 瑕疵的损害程度与处理方式的约定:买卖双方在协议中应当明确约定针对不同瑕疵的损害程度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包括维修、调换、赔偿等。

3. 瑕疵担保期限的确定:卖方应当在协议中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对房屋存在的瑕疵承担维修责任。

这一期限应当根据房屋使用寿命和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确定。

4. 瑕疵担保的排除与限制:卖方在协议中可以排除或者限制对某些瑕疵的担保责任。

但是对于房屋的基本质量、安全性等方面的瑕疵,卖方无法排除或者限制其责任。

二、修复责任的具体要求在房屋买卖协议中,修复责任是指卖方对房屋中存在的瑕疵进行修复的义务。

具体来说,修复责任通常包含以下要求:1. 修复的方式和时限:卖方应当在瑕疵担保期限内按照约定的方式对房屋中的瑕疵进行修复。

修复的时限应当根据瑕疵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合理确定。

2. 修复的费用分摊:在协议中,买卖双方应当约定修复费用的分摊方式。

大部分情况下,卖方应当承担修复费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买方在使用过程中造成损坏,买方可能需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修复费用。

3. 修复过程中的权利保护:在修复过程中,买方有权要求卖方提供合理的交接和配合,并保证修复工作的质量和时效。

买方还有权对修复工作进行验收,确保瑕疵被有效修复。

4. 修复责任的违约责任:若卖方未按照约定的修复要求履行义务,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返还部分或全部的购房款项、索赔等。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及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物的瑕疵担保责任”,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有点绕,但其实一说就明白,简直是“门清”。

咱们生活中买东西,买房子,甚至买一瓶可乐,都可能遇到问题,商品不合格,质量差,或者根本就不值那个价。

这时候,你就得知道“瑕疵担保责任”这个概念,它能帮你保住你的权益,也就是说,这个责任就是商家得对他卖出去的东西负责,必须保质保量,给个靠谱的商品。

话说回来,这个“瑕疵担保责任”其实就是指:卖方如果卖出的东西有瑕疵,或者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卖方就得承担一定责任,修理、更换,或者赔偿,甚至全额退货。

这可不是说买了个坏的电视,商家随便推诿不管哦,按法律规定,你有权利要求他们整改。

你买的那瓶洗发水,结果用着用了两次,竟然掉头发,那你是不是就有理由找商家退货呢?得看情况了,通常是产品质量问题,商家是得负责的。

咱们中国的《合同法》里明确规定了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咋说呢?大概意思就是商家不能拿不合格的货给你,万一他真做了这事,你有权利要求退换或者赔偿。

这就像你去餐馆点了个大排档,结果上来的饭菜居然是凉的、味道差,那你是不是也有权利要求换个新的?如果餐馆态度不好的话,哼,你可以想想怎么去投诉他,甚至找消协。

法律就是这么靠谱,让你不吃亏,不吃哑巴亏。

讲到这儿,咱们就来看看实际的操作,假设你买了台新电视,结果发现它屏幕有一道大划痕,退不了货,商家不给解决,那你就得知道自己有权力去找他“算账”。

不过呢,也不是所有的瑕疵都能算在瑕疵担保责任里。

比如说,买了一瓶化妆品,结果用了之后过敏了,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商家的责任就没那么大了?可能得看你个人的皮肤问题,商家是否有明确说明产品成分,或者是否有明确的使用说明书。

再说了,瑕疵担保责任,也有时候还要看你到底在合同里约定了啥。

商家给你提供了一个保修期,在保修期内,出问题就应该找他们修理,但过了这个期,商家的责任就不大了。

如果合同里没有明确约定,那商家可不一定全权负责。

房屋买卖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房屋买卖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房屋买卖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在房屋买卖中,瑕疵担保责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对于买卖双方来说,了解和理解瑕疵担保责任的具体规定,可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避免发生纠纷和争议。

本文将对房屋买卖中的瑕疵担保责任进行深入探讨。

一、瑕疵担保责任的概念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卖方对所售房屋存在的瑕疵负有的法律责任。

瑕疵包括房屋存在的质量问题、建筑隐患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故障等。

在房屋买卖合同中,卖方通常会对房屋的质量进行明确承诺,而买方有权依据瑕疵担保责任向卖方追究责任。

二、卖方的瑕疵担保责任卖方根据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对于房屋瑕疵所承担的责任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卖方有对房屋的实际控制权;二是瑕疵问题在房屋交易前即存在或者在交易后出现。

卖方应对其明知或者应知的瑕疵问题进行如实告知,并且对不能通过事先检查发现的瑕疵问题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买方的权利保障在房屋买卖合同中,买方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因此在面对房屋瑕疵问题时需要有一定的法律保障。

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买方在发现房屋存在瑕疵问题时,有权要求卖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买方可以要求卖方进行修复、退还购房款、赔偿经济损失等。

四、鉴定评估和证据收集对于房屋瑕疵问题的认定,往往需要通过专业的鉴定评估来进行。

买方在发现瑕疵问题时应当立即通知卖方,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鉴定评估。

在鉴定评估过程中,买方应保留相关的证据,如瑕疵问题的图片、文字描述、鉴定报告等,以便在日后主张自己的权益。

五、协商解决和法律救济当买方发现房屋存在瑕疵问题时,应首先与卖方进行协商解决。

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达成一致意见并解决争议。

如果协商无果,买方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向相关部门申请鉴定评估,或者通过诉讼的方式主张自己的权益。

六、对房地产开发商的特殊规定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其常常作为卖方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在售房屋时应当对房屋的质量和相关事项提供明确的承诺,并对所售房屋的质量问题承担相应责任。

买卖中的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

买卖中的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

买卖中的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在商业买卖过程中,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

当我们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常常希望得到一些保障,确保所购买的物品或服务的质量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而卖方则应对其所卖的商品或服务承担责任,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之前的承诺。

瑕疵担保是指卖方对其所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做出的明示或默示担保。

这种担保可以是书面的合同条款,也可以是口头上的承诺。

根据不同的法律体系和国家规定,瑕疵担保的内容和效力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一些法律管辖范围内,瑕疵担保可以保障买方在商品质量出现问题时获得赔偿或退货的权利。

当买方购买的商品或服务存在瑕疵时,卖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种责任可以包括修复、替换、退货或赔偿损失等方式。

具体的赔偿方式和数额可以根据合同条款、法律规定或双方协商达成。

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卖方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尽可能地向买方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确保其对商品或服务有充分的了解。

买方则应全面披露其需求和要求,确保卖方对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有充分的理解。

这样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误解和争议。

在实际商业买卖中,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往往涉及到一些争端和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可以提起诉讼或寻求其他法律救济途径来解决纠纷。

在一些国家,还设有专门的仲裁机构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来帮助解决这类纠纷。

为了减少纠纷的发生和保障买方的权益,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严格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制度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为买方提供了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

买方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依据这些法律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的来说,买卖中的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是商业交易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

它保障了买方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权益,并规定了卖方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应承担的责任。

良好的商业买卖关系建立在双方诚实守信、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同时依靠法律的支持和保护来维护双方权益的平衡。

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探析

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探析

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探析在买卖合同中,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卖方对其出售的商品或服务存在瑕疵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以下是对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的探析:1. 瑕疵的分类:- 质量瑕疵:指商品不符合合同约定或通常使用目的的质量标准。

- 权利瑕疵:指卖方出售的商品存在所有权争议或未解除的抵押权等权利负担。

2. 瑕疵担保责任的成立条件:- 瑕疵存在:商品或服务在交付时存在瑕疵。

- 瑕疵未被买方知晓:卖方有义务告知买方存在的瑕疵,若未告知,则买方有权要求卖方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3. 瑕疵担保责任的范围:- 修理、更换:卖方应负责修理或更换存在瑕疵的商品。

- 减价:若修理或更换无法实现或成本过高,买方有权要求减价。

- 退货:在特定条件下,买方有权要求退货并返还已支付的价款。

4. 瑕疵担保责任的期限:- 法定期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通常有明确的瑕疵发现期限。

- 约定期限:买卖双方可以约定瑕疵担保责任的期限,但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期限。

5. 瑕疵担保责任的免除:- 买方同意:买方在知情的情况下接受瑕疵商品,卖方可以免除责任。

- 瑕疵由买方造成:若瑕疵由买方使用不当或其他买方原因造成,卖方不承担责任。

6. 瑕疵担保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瑕疵担保责任侧重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保证,而违约责任则涉及合同的全面履行。

7. 瑕疵担保责任的法律后果:- 卖方违反瑕疵担保责任,可能导致合同解除、赔偿损失等法律后果。

8. 瑕疵担保责任的证明:- 买方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商品存在瑕疵,以及瑕疵在交付时已经存在。

9. 瑕疵担保责任的国际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可能存在差异,国际贸易中需特别注意适用法律。

在制定买卖合同时,应明确瑕疵担保责任的条款,包括瑕疵的定义、责任范围、期限、免除条件等,以保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合同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义务在合同协议中,瑕疵担保义务是指一方在签订合同之后发现交付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存在瑕疵时,对另一方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这项担保义务在商业合同中十分重要,可以保障合同双方的利益并促进合作关系的顺利进行。

首先,瑕疵担保义务的范围包括了产品的质量、性能和功能等方面。

如果合同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或者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瑕疵担保义务将会起到维护另一方合法权益的作用。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提供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无法按时交付客户订单,那么提供产品的公司应承担修理、更换或退款等责任,确保对方利益不受损失。

其次,瑕疵担保义务的时效性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双方未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产品或服务的保修期限,那么依法应当为合理期限。

一般情况下,合同一般会规定产品保修期限为一年,服务保修期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该时效期内,发现瑕疵的一方有权要求另一方承担责任,超过时效期后,责任将会相应减轻或免除。

另外,在合同协议中,应该规定清楚瑕疵担保的方式和程序。

双方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瑕疵担保的通知期限、处理方式、赔偿方式等条款,以免发生争议时无法及时解决。

一般情况下,瑕疵担保通知应当书面形式,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通知对方,以便对方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同时,双方也应当积极配合,共同协商解决方案,确保问题能够得以妥善解决。

总的来说,合同协议中的瑕疵担保义务是保障合同双方利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考虑到这一点,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相关条款,以确保在发生瑕疵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达到合同目的,维护双方利益。

只有合同各方充分理解并履行瑕疵担保义务,才能够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实现合同目标。

二手房买卖中的瑕疵担保与赔偿责任

二手房买卖中的瑕疵担保与赔偿责任

二手房买卖中的瑕疵担保与赔偿责任在二手房买卖中,瑕疵担保与赔偿责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益和交易的公平性。

本文将探讨二手房买卖中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规定。

一、瑕疵担保的内容瑕疵担保是指卖方对所出售的二手房质量和合法性作出承诺。

卖方应当向买方保证房屋的产权合法、使用权无争议,以及房屋的实际面积、物质状况、装修状况等等。

如果卖方对上述事项不作明示或隐含担保,那么卖方将对由此引起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瑕疵担保的方式瑕疵担保可以通过书面方式来明确卖方的承诺和责任。

在二手房交易中,卖方通常会提供一份详细的房屋信息和资料,其中包括了房屋的各项情况和承诺。

买方在购买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卖方提供的信息,确保自己对房屋的状况有充分的了解。

三、赔偿责任的确定当买方在购买后发现二手房存在瑕疵时,可以要求卖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律对赔偿责任的确定有一定的规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卖方将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1. 卖方故意隐瞒或虚假陈述房屋的实际情况;2. 卖方对于房屋已知的瑕疵没有提前通知买方。

同时,如果买方在购房后发现瑕疵,并及时通知卖方,买方依然选择继续购买,那么卖方对于这些已经通知的瑕疵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四、卖方赔偿责任的限制在实际操作中,卖方的赔偿责任也有一定的限制,这些限制主要包括:1. 瑕疵的程度不明显或超出买方合理预期的,在卖方承担赔偿责任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减免;2. 买方未履行相应的检验义务,导致无法发现瑕疵,卖方可以主张免除赔偿责任;3. 其他具体的法律规定。

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在二手房买卖中,买方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首先,买方在购买前应该详细了解房屋的情况,选购一家有信誉、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进行协助。

其次,购买前应尽量进行查档和检验,确保房屋无纠纷,避免后期的烦恼。

最后,在合同签订之前,买方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是对瑕疵担保和赔偿责任的相关约定,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

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买卖合同中瑕疵的担保责任例文1论文摘要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四、我国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存在的缺陷五、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完善的建议六、结语摘要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

所谓权利瑕疵担保,即保证买受人不致因第三人主张权利而丧失其标的物;所谓物的瑕疵担保,即担保标的物应具有通常的品质或特别保证的品质。

买卖的瑕疵担保是买卖合同中出卖人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也即出卖人就其所交付的标的物,担保其品质及其移转的标的物权利上不存在未告知的瑕疵。

我国合同法理论肯定出卖人负有瑕疵担保责任,即出卖人应保证标的物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标准。

标的物不符合规定或约定的质量标准,即为有瑕疵,买受人用通常方法检查即可发现的瑕疵,属于外表瑕疵,需要经过技术鉴定或者在使用过程中才能发现的瑕疵,属于隐蔽瑕疵。

出卖人对于外表瑕疵和隐蔽瑕疵,都应承当责任。

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存在的缺陷。

本文还表达了对我国瑕疵担保责任制度的一些完善建议。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责任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一、买卖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合同法》第130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有偿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是买卖合同最根本的法律特征。

买卖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交付财产取得价款的一方称为出卖人,接受财产交付价款的一方称为买受人。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使买受人获得标的物所有权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责任,即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是法定责任。

只要权利或物有瑕疵,出卖人必须负责,因此属于无过错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卖合同的瑕疵担保义务
[摘要]当前,我国市场商品质量问题很多,比如假药、假酒、伪劣化肥、劣质电器等商品不断冲击市场,愈演愈烈;因质量问题引起的恶性事故屡有发生,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伪劣商品造成的严重危害已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买卖合同有效成立后,出卖人依合同负有交付标的物的义务和转移标的物的所以权于买受人的义务,此外,还负有两项瑕疵担保义务,即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

本文重点阐述了两项瑕疵担保义务的构成要件、表现情况以及法律效力问题。

[关键词]买卖合同;瑕疵担保义务;权利瑕疵担保义务;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一、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3条规定,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质量要求支付标的物。

出卖人提供有关标的物质量说明的,交付的标的物应当符合该说明的质量要求。

《合同法》第155条规定,出卖人交付的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买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153、155条的规定属于物的瑕疵担保的规定。

物的瑕疵担保义务包括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效用瑕疵担保责任和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三种。

物的价值瑕疵担保责任是指担保标的物无灭失或者减少其使用价值的瑕疵。

效用瑕疵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标的物无灭失或减少效用的瑕疵。

例如,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冰箱为了保存和冷冻食品等即属于物的
通常效用。

所保证的品质担保责任是指出卖人应担保标的物具有其所保证的品质。

出卖人对标的物所具有的品质保证,应以双方当事人的合同中的约定为准。

出卖方违反品质担保义务应如何承担责任,依照我国合同法,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约定不明或无约定的,可协议解决;不能协议的,买方可根据标的物的性质及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修理、更换、减价或退货等救济措施,买方有损失的可请求损害赔偿。

另外,买方还可选择合同解除权,但解除权的行使须在卖方规定的期限内。

二、权利的瑕疵担保义务
《合同法》第150条规定,出卖人就交付的标的物,负有保证第三人不得向买受人主张任何权利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合同法》第151条规定,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第三人对买卖的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本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义务。

《合同法》第152条规定,买受人有确切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

《合同法》第150、151、152条的规定属于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

(一)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构成要件
1.权利有瑕疵。

其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权利不完整或欠缺之瑕疵,其常见情形有:全部权利属于第三人;权利一部分属于第三人;权利受第三人权利之限制,即买卖标的之权利虽属于出卖人,但其上附有第三人的权利;在出卖之货物上有他人享有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
识产权。

第二,权利本身不存在之瑕疵,包括两种情形:债权及其他权利之不存在,这限于买卖债权或其他权利的契约;买卖有价证券的,有价证券已经公示催告而无效。

2.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时存在。

权利瑕疵在买卖合同成立时即存在,这是出卖人承担责任的条件。

如果买受人是在买卖合同成立后知道标的物权利有瑕疵时,那么出卖人仍然要负责任。

这是因为标的物的权利瑕疵既有可能在订立合同时存在,也有可能是在买卖合同成立后才出现。

至于瑕疵之产生是否由可归则于出卖人之事由所致及出卖人是否知情,则在所不问。

合同成立后才出现权利瑕疵则是出卖人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而不是瑕疵担保责任。

3.权利瑕疵须于买卖合同成立后履行时仍存在,若权利瑕疵仅于合同成立时有在此后履行前即已去除者,则无需承担权利的瑕疵责任。

所谓权利瑕疵已经除去,是指第三人不能向买受人就买卖的标的物主张自己的权利。

4.须买受人不知有权利瑕疵的存在,是否知道应由出卖人负举证责任,但买受人的知道不必是实际知道,若通过合理途径即可了解而不做了解,视为知道。

5.须因权利瑕疵而使买受人遭受损害或损失。

(二)权利瑕疵担保的义务情况
1.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第三人,或者第三人对标的物也享有所有权。

2.标的物的所有权受有限制。

这主要是指出卖的标的物上设定有
其他权利,如抵押权、留置权、优先权等,从而使买受人不能完全地行使所有权。

或者,当第三人行使标的物上的权利时,买受人就会丧失所有权。

3.出卖人享有出卖标的物的所有权,但该标的物的设计或制造却侵犯了他人合法享有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等。

(三)权利瑕疵担保的效力
出卖人违反这一担保的法律后果,从出卖人方面看是他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且该责任不以过错为条件,从买受人方面看是他可以采取哪些救济措施,通常主张支付违约金,实际履行,解除合同或要求损害赔偿等,但买受人于订立合同时知道或应知道第三人对买卖标的物享有权利的,出卖人不承担权利瑕疵担保责任。

另外,我国合同法还规定“买受人确有证据证明第三人可能就标的物主张权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应的价款,但出卖人提供适当担保的除外”,该项规定是赋予买受人积极的救济权,能够更好地保护买受人的权益,是对传统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冲破和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