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钢铁是怎样炼成第八章的概括

钢铁是怎样炼成第八章的概括
第八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由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
基所著的小说。
这本小说以工业革命时期俄罗斯的钢铁工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做帕维尔·科尔恰金的工人的故事。
他在钢铁厂工作,经历了种种挣扎和磨难,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这本小说
通过科尔恰金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工人阶级在俄罗斯工业化进程中
的艰辛生活和奋斗精神。
第八章主要围绕着科尔恰金在钢铁厂工作的情景展开,描述了
他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通过不懈努力和勤奋工作
所取得的成就。
小说通过描写科尔恰金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工人阶
级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和奋斗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
会的现实。
除此之外,第八章还涉及到了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工人
阶级在改变社会面貌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科尔恰金的故事,读者
可以深入了解工人阶级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
他们为改变自己命运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总的来说,第八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科尔恰金的成长
故事,展现了工人阶级在俄罗斯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生活和奋斗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现实。
这本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工人阶级在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他们为改变自己命运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第八章 级数

六. 根值判别法 定理: 设 a n 为正项级数, 且 limn a n , 则 a n n
n1 n1
当 <1时, 收敛; 当 >1时, 发散.
注: ① 根值判别法对于 = 1的情形也无效.
2 ( 1) n 例6. 研究级数 的敛散性. n 2
k
S n p S n .
§2 正项级数的判敛法
一、定义
若an 0, (n = 1, 2, …,) 则称 为正项级数. 二、 定理: 正项级数
a
n1
n
a
n1
n
收敛{Sn}有界.
证明: () 用数列极限的性质.
() 用单调有界原理.
n1
任意添加括号后构成的新级数 c 仍然收敛 n
且和不变.
n1
n1
证明: 注意到 c 的部分和数列是 c n 的部分和 n
n1
数列的子列即可.
注:
( 1) n 不满足性质3的条件.
n1
1+(11)+…+(11)+… = 1, 而(1+1)+…+(1+1) +… = 0. 4. 收敛必要条件: 若 c n 收敛, 则 limcn 0. n
故 n1a n 的部分和Sn Tn (n),
从而{Sn}有界, 因此 n1a n 收敛.
(2) 由(1)立得.
注: 条件“an bn (n = 1, 2, …)”可减弱为 “NN+, s.t., 当n > N时, an bn”.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俄罗斯)

4、赫列斯达可夫:出身乡村地主的纨绔少爷,也是
官僚机构的产物。
(1)愚蠢自私、夸夸其谈,生活的目的是享乐:
(2)浅薄无聊的集中表现 :吹牛撒谎 ;玩弄爱情
‚我们的司长跟我交情很深,有一回,人们 甚至把我当作总司令,士兵们都从卫兵室里 跳起来,对我举枪致敬‛,‚我每天都进宫, 明天我就要升为元帅。我走过的时候,所有 的人都像树叶似地发抖。‛ “我吃的西瓜一个值七百卢布,锅里的汤是直 接用轮船从巴黎运来的。‛
的攻击,认为他只写黑暗不写光明,是对俄国现实的
“诽谤”,并轻蔑地称之为“自然派”; 别林斯基 强调“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了农奴制
社会的黑暗面,它以下层人为主人公,着重反映其贫
困和屈辱。
(四)别林斯基(1811-1848)
(五)赫尔岑(1812-1870): 《谁之罪》:开创“问题小说”先河;别里 托夫是奥列宁、毕巧林和罗亭的中介人物。
第八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文学(俄罗斯)
第一节 概述
与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 1、批判重点:西欧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对 社会持改良态度;俄国则针对封建农奴制和 蒙昧制度,到19世纪后期才有所改变。 2、整体风格悲怆沉郁:包含民族苦难和生 命力,这与社会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质 和宗教有关。
‚死就死吧,对世界又不是什么大损 失,况且我自己也过得腻透了。我好像一 个在舞会上打哈欠的人,不回去睡觉,只 因为他的马车还没有来接她,如今马车来 了……别了!从此以后还值得苦苦活下去 吗?‛
(三)果戈理(1809-1852):自然派盟主
“自然派”: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因为果 戈理的创作锋芒直指农奴制和专制制度,遭到反动者
二、代表作:《死魂灵》1842
第八章领导理论1

6
领导行为理论集中研究领导的工作作风,采取 的行为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管理方格图理论、领导连续统一体理论等等,这些 理论主要是从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个维度, 以及上级的控制和下属参与的角度对领导行为进行 分类,这些理论在确定领导行为类型与群体工作绩 效之间的一致性关系上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原因主 要是缺乏对影响领导行为成功与失败的情境因素的 考虑。领导行为与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显然还依赖 于任务结构、领导成员关系、领导权威、下属情况 等情境因素,领导权变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提出 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情境因素,并且情境因素可以 被分离出来,它的研究成果包括菲德勒权变模型、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途径目标理论等。
11
2、确定权变因素
费德勒提出领导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1.职位权力——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 大小。(越有实权、权力越大、影响力越大) 2.任务结构——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有关人员对这些任务 的理解和负责程度。(任务越明确、具体越有利于领导)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即上下级关系,是被领导 者对领导者的信任、忠诚和愿意追随的程度以及领导者 对下属的爱护、关心程度。(关系越好越有利于领导) 费德勒指出,职位权力越强,任务结构化程度越高, 上下级关系越好,则领导者拥有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越 高,领导效果也就越好。 前两个因素与职位和任务有关,而第三个因素主要取 决于领导者自身的素质。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八章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目 录
•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史
•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第五节 社会核算矩阵(SAM) • 第六节 附属核算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一、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认识
–(一)SNA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产物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作用 • 二、国民经济矩阵的扩展与分解
第四节 国民经济矩阵
• 三、国民经济矩阵的数例说明 –(一)国民经济矩阵的一个例子 –(二)流向线读表法的提出 –(三)国民经济矩阵表的解读
• 解读过程可认为是对读表的几个要点的掌握:
• (1)数据来源。 • (2)平衡关系。 • (3)行列含义。 • (4)账户交叉项的处理。
–(四)对国民经济核算目的两种观点的评价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点
•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问题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用和特点
•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 –(1)用来监测经济活动; –(2)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决策提供帮助; –(4)进行统计的国际比较。 •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 五、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形成和发展
–(二)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认识 •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发展中的不同观点 • 2.中国还不可能有第三类体系
第三节 国民经济账户
• 一、经常账户
–(一)货物和服务账户
–(二)生产账户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 1.收入分配账户 –(1)收入形成账户 –(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3)收入再分配账户
第八章食品安全法

• 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 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获知有关食品安 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通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信息 核实后,应当及时调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 •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 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 评估。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工作,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 专家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食 品安全风险评估。 对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 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应当有食品安全风险评 估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参加。
•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 后,应当立即会同有关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 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 理,并采取下列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 (一)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对因食品安全事故导 致人身伤害的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 救治; (二)封存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 料,并立即进行检验;对确认属于被污染的食品 及其原料,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依照本法第五十 三条的规定予以召回、停止经营并销毁;
四、食品生产经营
• 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 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 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 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 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 (三)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 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四)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 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 品;
• (三)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 并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四)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依法对食品安 全事故及其处理情况进行发布,并对可能 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 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应当立即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处臵指挥 机构,启动应急预案,依照前款规定进行 处臵。
毛概第八章

3,毛泽东等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毛: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 兼顾三者利益 新经济政策 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等 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所有制结构、经 济运行、市场结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邓小平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提出必须树立适 合中国国情的科学发展观。 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又要摒弃西 方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发展观。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1月)
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 进修班上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 建议.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二大“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 补充”。 十三大,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 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成为公有 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十四大,多钟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十五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 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 本经济制度。 从方针、政策层面上升到基本制度
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为重点的国 有企业改革进展加快。 逐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 济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 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 有机结合。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 “国家调节市场,市 场引导企业”的经济 运行模式。
第八章 政治参与

第八章:政治参与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涵义与作用一、政治参与的涵义1、西方学者从20世纪60年代起,政治社会学的出现和兴起使政治参与的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不同,因此对政治参与的理解分歧较大。
主要有六种定义:(1)政治参与就是影响或试图影响公益分配的行动。
(2)政治参与是旨在影响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行动或有组织的平民的行动。
(3)政治参与是个人或个人组成的集体有意或无意地反对或支持,改变或维护一个政府或团体的某些特征的一切行动。
(4)政治参与是在政治体制的各个层次中,意图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抉择的个别公民的一切自愿活动。
(5)政治参与是表示社会成员选择政治统治者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在公共政策形成等方面的自愿活动。
(6)政治参与所指涉的是一般平民直接地、或多或少意欲影响政府人事的选择,以及他们所采取行动而形成的法律行为。
2、我国学者关于政治参与的定义综合大多数学者意见,我们认为,政治参与是公民、政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各种政治行为。
3、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①政治参与主体的非职业性。
②政治参与目标指向的公共政策性。
③政治参与外延上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④政治参与表现形态的行为性。
二、政治参与的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是在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自由、平等、博爱”原则为前提,以议会制为核心,包含了三权分立、政党制度、普选制、法治原则等基本内容,同时确认公民享有选举、结社、集会等政治权利,这些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活动的途径与合法化机制。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参与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础发起来的。
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和国家各项活动的主体。
人民在经济上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统治从本质上讲就是多数人的统治,这就为社会绝大多数人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提供了基础,为多数人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繁殖能力下降或丧失: 3.夜盲症:
表现为受胎率下降、流产、怪胎、难产等。
表现为对弱光不敏感,在黄昏和夜里视物不清。
4.骨骼畸形。
(四)维生素A过多
续
干眼病
VA缺乏胎儿Biblioteka 型(五)VA的来源与供给动物产品中VA
深色植物茎叶胡萝卜素丰富
三、维生素D(Vitamin D,VD)
(一)动物体与饲料中的VD
禾谷类饲料和块根、块茎饲料,脱脂乳中缺乏VB2; 日粮营养浓度高,则核黄素需要量增加,环境温度低应供给较多的核黄素;
动物性饲料(除乳清粉和脱脂乳外)也含有较多的VB2。
动物对VB2的需要与日粮组成和环境温度有关, 种禽和妊娠动物的需要量较高。
本节
四、泛酸
又名遍多酸,鸡抗皮炎维生素,是一种二肽衍生物,
晒制的干草
动物晒太阳
舍饲动物需补
补充物:一般为D3
1IUVD=0.025μgVD3
四、维生素E(Vitamin E)
天然存在:8种
单位:P130
1 IU VE =1mgdl-α -生育酚醋酸酯
1mgd-α -生育酚醋酸酯相当于1.36IU VE
1mgd-α -生育酚相当于1.49 IU VE 1mgdl-α -生育酚相当于1.1 IU VE
表现为消瘦,羽毛蓬
羔羊缺乏硫胺素也出现类似症状(见图)。
(三)饲料中硫胺素的拮抗物
1.吡啶硫胺素、氨丙啉;
2.蕨类植物:反刍动物食后发生中毒--蕨病。
3.新鲜鱼和软体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硫胺 素酶,能破坏VB1。故不可生喂。
本节
三、核黄素(riboflavin,VB2)
(一)核黄素的主要作用:
干热及在酸、碱溶液中易被破坏。
(一)泛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泛酸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辅酶A参与糖、 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泛酸在脂肪的合成 和分解中起重要作用。 与皮肤和粘膜的正常功能、毛发的色泽和 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密切关系。
(二)泛酸的缺乏症:
主要导致皮肤和粘膜的病变。 表现为:表皮粗糙,毛发或羽毛脱落,胃肠 溃疡,神经受损,生殖功能发生障碍。抗病 及抗应激力下降。
章
一、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1.主要起调节和控制机体代谢的作用。
多数Vit是以辅酶的组成成分起作用
的合成,导致代谢紊乱。
,维生
素缺乏,会影响辅酶
供给高剂量的某些Vit有增进动物免疫能力, 提高抗病,抗应激能力等作用。
2.对单胃动物来说,除了个别维生素外,必须 从食物或饲料得以补充。反刍动物瘤胃微生 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和VK2。
3.各种青绿饲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饲喂大量青绿饲料的 动物对维生素不会感到缺乏。高产动物的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仅靠饲料中的天然来源不能满足动物需要,须补充工业化生产的商品维生素。
二、维生素的衡量单位
大多数以毫克(mg)或微克(μg)表示。
维生素A、D、E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
(IU)衡量其活性或表示动物对其需要 量。
有利于消化。
(二)VB1缺乏症:
VB1缺乏,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 动物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受阻, 肌肉无力,行走不稳等,严重者出现神经症状。
肌功能异常。
造成组织中丙酮累积,能量供给不足导致神经、心
硫胺素的典型缺乏症:雏鸡多发性神经炎,
乱无光,运动困难,头震颤,严重时头向背后极度弯曲呈“观星”姿势(又称“观星症”),甚至倒地不能起来。
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能量和 蛋白质代谢。
(二)核黄素(VB2)的缺乏症: 机体代谢紊乱,其症状:主要是皮肤、粘膜炎症。
轻者:
食欲减退,消化机能紊乱,机体衰弱,生长受阻,生产力下降;
严重者:
皮炎,眼周围和背部脱毛,甚至皮肤溃烂,腿瘫痪。
猪严重不足:发生呕吐,下痢,皮炎; 眼结膜、角膜炎;腿弯曲强 直,步态不稳;肾脏受损。妊娠母猪早产, 胚胎死亡及胎儿畸形,初生仔猪体弱。
其典型缺乏症:
1.猪
表现为生长迟缓,皮炎,因消化道炎症或溃疡而引起腹泻,粪便里常带有粘液和血液,
运动障碍,后肢运动痉挛性鹅步(见图)
则表现为生长不良,
,生殖机能紊乱。
2.雏鸡
羽毛零乱,口角周围和眼炎症,眼分泌粘液增加, 喙角与趾部形成痂皮(见图) 。种蛋孵化率下降, 死胚率增加。泛酸缺乏还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2.白肌病:同时缺硒,症状加重;
3.雏鸡渗出性素质病;
4.雏鸡脑软化:
曲;
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头向下或向后弯曲痉挛,有时向一侧扭曲,两腿呈急速地伸、
5.肝坏死:VE与硒同时缺乏,引起急性肝坏死, 只缺乏其一,为较轻的慢性病变; 6.脂肪组织软化、酸败、出现黄膘猪
(脂肪呈黄色)。
(三)
(三)VE的来源与供给
(一)维生素PP的主要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相同,烟酸在体内转化为烟酰胺。
烟酰胺是辅酶Ⅰ、辅酶Ⅱ的组成成分。辅酶 Ⅰ、辅酶Ⅱ是许多脱氢酶的辅酶。
递氢的作用。
在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传
与糖酵解,脂肪代谢,丙酮酸代谢,高能磷 酸键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在维持皮肤和消化器官正常机能中起着重要 作用。
(二)维生素PP的缺乏症
表现为皮肤增厚,被毛 粗糙极易脱 落 ,严 重的皮 肤溃烂形成 痂皮及 脓肿
雏禽的典型症状:俗称“卷爪麻痹症”(见图)
跟关节肿胀,趾爪向内弯曲成拳状,急性缺乏症能使腿部完全麻痹、瘫痪
足
母鸡产蛋量下降,种蛋孵化率低,死胚率增 加,雏鸡成活率低。
(三)
(三)来源与供给:
青绿饲料、酵母中含量较高, 肠道微生物能合成。
烟酰胺。研究表明,反刍动物补充烟酸还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饲料中添加烟酸可改进高产奶牛产奶量,并减 少酮病的发生。
六、维生素B6(Vitamin B6, VB6 )
VB6是吡哆醇、吡多醛、吡哆胺的总称。
动物体内有相同的生物学作用。 三种物质在
(一)VB6的主要生理功能
参与氨基酸、蛋白质代谢: VB6 是多种氨基 酸脱羧酶、转氨酶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含有VB6 的酶参 与几乎所有氨基酸的代谢;
对脂肪、糖、无机盐的代谢也很重要。 较高剂量可增强动物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
(二)VB6的缺乏症:
VB6 缺乏,体内蛋白质沉积率降低,动物生长缓慢 或停止。 其特征性缺乏症为皮炎,红细胞生成障碍(贫血), 神经过度兴奋或惊厥。类似人癫痫的阵发性抽搐或痉挛。鸡出现兴奋性增强,有神经症
节 章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一、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二、维生素A(Vitamin A) 三、维生素D(Vitamin D) 四、维生素E(Vitamin E)
五、维生素K(Vitamin K)
三节
一、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这类大部分能在体内贮积,短时期供给不足 不会对畜禽生产力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而 长时期超量却会产生有害作用。
VD3的毒性比VD2强。
(二)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是调节钙、磷代谢: 即,
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调节肾脏对钙、磷的排泄; 控制骨骼中钙与磷的贮存和血液中钙、磷的 浓度等。
(三)维生素D的主要缺乏症
VD不足→钙、磷代谢障碍。其典型缺乏症与 钙、磷营养不良基本相似, 主要有: 1.幼龄动物佝偻病、软骨症;
狗黑舌病,鱼死亡率增高,鱼肉强直。
(三)来源与供给:
干酵母、麸皮、青绿饲料、动物蛋白饲料中 含有较丰富的烟酸或烟酰胺。 玉米、小麦、高粱等谷物中的烟酸大多呈结 合状态,单胃动物利用很少。 色氨酸可在动物体内转为烟酰胺,但一般饲 料中色氨酸含量不高,转化率低。
本节
约50-60mg色氨酸可合成1mg
已证明:VA、VD和VK3 过多对动物有毒性 作用。
二、维生素A(Vitamin A,VA)
(一)VA的天然存在形式
VA仅存在于动物体内。
植物中只有VA原--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 主要是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原在动物体内经胡萝卜素酶作用可转化为维生素A,但一般吸收转 化率很低。
(二)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
2.成年动物骨质疏松症;
3.鸡产的蛋蛋壳变薄、变脆,易破等。
(四)VD过多
血钙↑,过高,软组织、关节、软骨等钙沉 积。 最大耐受量:多数动物
导致心力衰竭,关节强直或肠道疾患,甚至死亡。
长期(>60d)连续喂:需要量的4-10倍;
短期喂:需要量的100倍。D3的毒性比D2强。
(五)VD的来源与供给
(三)泛酸来源与供给:
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饲料中。
麸皮、米糠、苜蓿、油饼类饲料中含量尤为丰富;
本节
块根、块茎中含量较少。
消化道微生物能合成部分泛酸。
一般猪、鸡日粮中都添加泛酸。
五、烟酸和烟酰胺(维生素PP,VPP)
烟酸和烟酰胺总称为维生素PP或抗癞(糙)皮
病维生素。
不易被热、氧、光、碱、酸破坏。
(三)维生素K的典型缺乏症
易出血,凝血时间延长或流血不止。 雏鸡易发生VK缺乏症 (见图)表现为胸部、腿部、翅下
皮下甚至腹腔易出血,胃肠道也易出血。
(四)
(四)VK的来源与供给
来源与供给: 饲料中VK的拮抗物:
◇草木樨及某些杂草中的双香豆素
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一、动 物水溶 性维 生素的营养特点 二、维生素B1 三、维生素B2 四、泛酸 五、烟酸和烟酰胺 六、维生素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