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论文

动物营养论文

反刍动物维生素营养摘要:本文综述了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在反刍动物上的研究。

V A可提高反刍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牛肉品质和反刍动物脂肪组织的发育,不同来源的V A的生物学活性有差异;VD3可提高奶牛免疫力,VD3的吸收率优于VD2。

提高血清中25(OH)D3的浓度,影响牛肉品质;VE可提高产奶量,降低乳房炎、胎衣不下等疾病的发病率,刺激生殖器官发育。

改善牛肉品质。

烟酸不仅能缓解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还能减少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从而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VB12能促进葡萄糖的代谢,提高初生羔羊的生命力。

胆碱能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增加产奶量、乳蛋白和乳脂,并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

经过包被的VC有较好的过瘤胃能力,能更多的在肠道被吸收,促进奶牛对VC吸收。

关键词:V A;VD,VE;烟酸;VB12,VC目前,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维生素在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减少应激和提高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及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文献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重点集中在牛肉品质、健康状况等领域。

l维生素分类维生素依据其溶解性能可分为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脂肪和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常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有V A、VD、VE 和VK等。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

常用的水溶性维生素有VB。

、VB2、烟酸,烟酰胺、VB、VC,叶酸、泛酸和VB等。

2脂溶性维生素的研究进展2.1 V A V A是含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

植物中含有的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为V A。

国内只在V A对反刍动物免疫功能和牛肉品质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对V A的生物学活性、脂肪组织发育、肉品质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V A可提高反刍动物的免疫功能。

改善牛肉品质。

2.2 VD VD有D2和D3,两种活性形式。

国内在免疫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对VD在反刍动物体内的吸收、对血液矿物质的影响和对肉品质影响方面方面进行了研究。

日粮添加VD。

维生素对奶牛的作用和日粮添加方式

维生素对奶牛的作用和日粮添加方式

维生素对奶牛及肉牛的作用及日粮添加方式维生素是反刍动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大类有机物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维生素C、胆碱等)两类。

维生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它参与许多代谢途径,并具有免疫细胞和基因调控的功能。

每种维生素的临床缺乏都会导致某种特定的缺乏症,例如当维生素D缺乏时,就会出现佝偻病。

当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亚临床症状发生时,动物的生产性能或总体健康都处于非最佳状态。

一、维生素对奶牛作用及日粮添加方式(一)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D必须由日粮提供。

近来随着奶牛饲养管理体系完善和舍饲化的发展,奶牛接触阳光和新鲜饲草逐渐减少,对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也有所提高。

1.维生素A 维生素A在动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对动物正常生长发育、精子发生、骨骼组织维持和上皮组织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视黄酸间接调控基因表达,提高机体免疫。

奶牛维生素A 缺乏时,食欲降低,出现上皮组织角质化、夜盲症、受胎率低和流产。

饲料中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源。

一般新鲜牧草中含较多的β胡萝卜素,但在干燥、加工和储藏中容易氧化使效价降低。

因此,日粮中维生素A含量差异很大。

此外,添加的维生素A有60%被瘤胃破坏。

NRC(2001)指出,维生素A的需要量为补充量。

生长母牛对维生素A需要量为每lkg体重80 IU,泌乳牛为每lkg体重110 IU。

以前认为干奶牛每lkg体重需要量为76 IU可能足够,后来考虑到乳腺健康改善的可能,建议干奶牛的需要量也为每lkg体重110 IU。

但在以下特殊条件下,需要进行维生素A的补充:①低粗料日粮(瘤胃破坏程度严重,胡萝卜素摄人量低);②饲喂大量青贮玉米和少量牧草的日粮(p胡萝卜素含量较低,生物学效价低);③含有劣质粗料日粮(稻草秸秆等胡萝卜素含量低);④传染性病原体接触较多时(免疫系统需要量增加);⑤免疫力可能降低的阶段(围产期)。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的营养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的营养
• Wagner和Flokers(1964)将维生素的研究 历史粗略分为3个阶段: • 1.用特定食物经验治愈某些疾病; 2.用动物实验诱发缺乏病; • 3.采用合成日粮发现必需营养因子。
• 第一阶段开始于许多世纪以前,人们逐 渐认识到夜盲症、坏血病、脚气病和佝 偻病是与日粮有关的疾病。古希腊、罗 马和阿拉伯人发现用肝脏可治疗夜盲症。 在16世纪和18世纪,分别发现用云杉针 (SPrucenee—dles)提取物、桔子和柠檬 可治疗坏血病。19世纪末,日本海军发 现脚气病与摄食大米有关,而用大麦代 替大米,或者增加膳食中的肉和蔬菜可 防治该病。此外,还发现用鱼肝油可治 疗佝偻病。
维生素营养状况的判定
• 生长反应、肝脏维生素A的含量、血浆维 生素A的浓度及脑脊髓液压都可反应维生 素A的营养状况。 • 肉牛血浆中低于0.2 ug/ml表示缺乏,
奶牛肝中A含量低于1 IU表示临界缺 乏, • 猪血浆中低于1 ug/ml表示缺乏,鸡每 克肝储备2~5IU 则不会缺乏。
(五)缺乏症和中毒症
• 关于维生素的名称尚有争议。有些并不符合维 生素的概念。胆碱只是暂作为B族维生素。与 其它B族维生素不同,胆碱在体内可以合成, 需要量大,发挥功能是以结构成分而不是辅酶 形式。 • 有些物质虽符合维生素的定义,但仅少数动物 需要,视这些物质为类维生素(Vitamin— like substances),主要有:肌醇、肉毒碱、对氨基 苯甲酸、黄酮类(Flavonoids)、辅酶Q、葡萄糖 耐受因子、硫辛酸、乳清酸、泛配子酸 (VB15,Pangamic)、VB17(Laetrile)、 VH3(Gerovital)、VU(Cabagin)等。
表9-1 维生素研究的历史年代
• 维生素 • • • • • • • • • • 首次分离来源 发现 分离 阐明化学结构 1931 1831 1932 1936 1939 1926 1933 1938 1948 1911 1931 1930 1936 1938 1939 1936 1935 1938 1956 1937 合成 1947 1950 1959 1938 1939 1936 1935 1939 1972 A 鱼肝油 1909 胡萝卜素 胡萝卜、棕榈油 D 鱼肝油、酵母 1918 E 小麦胚芽油 1922 K 苜蓿 1929 B1 米糠 1897 B2 鸡蛋白蛋白 1920 B6 米糠 1934 B12 肝、发酵产物 1926 烟酸 肝 1894

动物营养学: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动物营养学: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VD缺乏症
佝偻病—生长动物
VD缺乏的羊--腿向两侧弯曲 (X腿)
小鸡佝偻病,喙软化 猪---佝偻病
二、维生素D
骨软症、骨质疏松症——成年动物
产蛋禽----产蛋量和孵化率,使蛋壳薄而脆
肢腿变形
青年蛋鸡股骨严重弯曲
维生素E
1922年,发现怀孕怀孕白鼠日粮中缺某 脂溶物质时胚胎死亡或被吸收,把该物 质称为“X因子” 1925年有人提出这种有生育能力的因子 是一种新的维生素——维生素E,并于 1927年确认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叫做生殖维生素 或抗不育维生素
种类有限
七、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
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 些非特异性的症状
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 料利用效率下降等
因不同的维生素而异
第九章 维生素的营养
概述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在了解维生素分
类及特性的基础上, 着重掌握各类维生素 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缺 乏症,比较掌握脂溶 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
不参与机体构成 不是能源物质 需要量少 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过量——中毒症
胆碱
维生素的研究历史
用特定食物治愈某些疾病的经验 用动物实验诱发缺乏症 采用合成日粮发现必需因子
二、维生素的分类?
14种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类维生素
(肌醇、肉毒碱、辅酶Q、硫辛酸等)
四、维生素的计量单位?
绝对单位
g, mg, ug, pg
相对单位
IU、鼠单位、雏鸡单位
五、维生素的需要特点
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 动物生理状况 生产水平 体内储备 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
动物营养学(维生素)
目 录
• 维生素的概述 • 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 • 维生素缺乏症与过量影响 •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 维生素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 维生素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
01 维生素的概述
维生素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
维生素是动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 的微量有机营养素,它们在动物 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通过食 物获得。
02 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
维生素的消化吸收
消化液中溶解, 以便于肠道吸收。
维生素的吸收
维生素通过肠道细胞进入 血液,由淋巴系统输送至 全身。
维生素的转运蛋白
维生素需要特定的转运蛋 白进行运输。
维生素的运输与储存
1 2
维生素的运输
维生素在血液中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进行运输。
的生理功能。
03
老年动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物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因此对维
生素的需求量也会相应增加,如维生素E、B1和B6等。
不同品种和类型的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草食动物
草食动物主要依靠植物 性食物获取维生素,因 此对某些特定维生素的 需求量较高,如维生素 C和某些B族维生素。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主要依靠肉类 食物获取维生素,因此 对维生素A、D和其他脂 溶性维生素的需求量较 高。
在必要时使用维生素补充剂, 但应遵循兽医或营养师的建议
,并控制好剂量。
04 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
01
幼年动物
由于生长迅速,对维生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与骨骼、牙齿和免疫
系统发育相关的维生素,如维生素D、C和B族维生素。
02
成年动物
成年动物对维生素的需求相对稳定,但仍然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正常

动物营养基础

动物营养基础
• 小肠是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主 要是其面积大。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消化后,大 部分产物在小肠被吸收。 • 单胃动物中的草食家畜,由于其大肠中存 在较强烈的微生物消化,因此对其消化产 物,盲肠、结肠的吸收能力较强。
第二章 蛋白质营养
•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动物细胞的重 要组成成分.动物蛋白质不同于植物蛋白质, 其差异主要是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 种类、数量和结合方式。因此蛋白质营养 实际上是氨基酸的营养。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解剖特点
• 瓣胃:在网瓣口和皱瓣口之间有瓣胃沟,液体和 细粒饲料可由网胃经此沟直接进入皱胃。瓣胃粘 膜形成百余片瓣叶,在瓣皱口两侧的粘膜形成一 皱褶,称为瓣胃帆,可防止皱胃内容物逆流进入 瓣胃。瓣胃的功能是否阻留食糜中的粗饲料,继 续加以磨碎,并输送较稀部分进入皱胃。 • 皱胃:前接瓣胃后接十二指肠。皱胃粘膜光滑、 柔软,粘膜内含有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其功能 与单胃动物的胃相似。
动物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动物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 肝、胆、胰腺、小肠和大肠。 各种动物消化器官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
单胃动物猪的消化系统解剖特点
猪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肝胆、胰腺和大肠构成。
口腔由唇、颊、硬腭、软腭、口腔底和舌、齿龈及唾 液腺组成,唾液腺包括腮腺、舌腺和舌下腺等。上唇和鼻 连在一起构成吻突。 猪胃是单室混合胃,分无腺部和有腺部。有腺区分为 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无腺区位于贲门周围。
三、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 饲料被消化后,从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 入血液或淋巴液,然后再输送到机体各个 组织合成畜体的营养成分。 • 消化道不同部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速度是 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及饲料成分和停留时间。

维生素A、E、C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A、E、C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维生素A、E、C对水生动物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周辉霞;甘维熊【摘要】针对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在水生动物上的营养免疫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水生动物疾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水生动物;维生素;营养免疫【作者】周辉霞;甘维熊【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畜牧食品局;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3维生素是一类水生动物代谢所必需且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均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前体。

国内外有关不同品种鱼类的维生素需要量及缺乏症研究较多。

关于维生素与水生动物免疫是维生素营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梁萌青和季文娟(1999)试验表明,相关维生素能提高水生动物的抗病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维生素A不足使中国仔对虾对细菌抵抗能力下降,进而使死亡率升高。

饲料中添加高剂量维生素C可显著降低因弹状病毒引起的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死亡率(Anggawati-Satyabudhy等,1989),另外,有研究还发现,维生素E也有类似的功能。

本文就维生素在水生动物上的营养免疫作用作一综述,为水产养殖中维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1 维生素对水生动物免疫细胞的影响免疫细胞主要是指能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所有细胞,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杀伤细胞(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等。

虽然鱼类和哺乳动物进化上相差甚远,但很多研究表明,鱼类存在类似于哺乳动物的T、B样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1.1 淋巴细胞鱼类抗病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免疫细胞的作用,而鱼类的淋巴细胞是其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参加特异性免疫。

胸腺是鱼类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主要场所,此外,在鱼类血液与肠道的黏膜中也存在着淋巴细胞(卢全章等,1991)。

大西洋鲑日粮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C能促进其T淋巴细胞的增殖。

维生素对奶牛及肉牛的作用及日粮添加方法

维生素对奶牛及肉牛的作用及日粮添加方法

《养牛学》作业11级动物科学1班李国玲201130790309维生素对奶牛及肉牛的作用及日粮添加方法维生素是牛体内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它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A、D、E等,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C、B族。

这些维生素对维持奶牛和肉牛体内的正常代谢、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1]。

本方主要从维生素A、D、E、K、B族阐述其对奶牛及肉牛的作用1 维生素A和B-胡萝卜素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能保持各种器官系统的黏膜上皮组织的健康及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牛的正常视力与繁殖机能,促进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作用,是维持机体上皮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

B-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牛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

近年研究表明,维生素A在机体的抗体合成、T细胞增殖等方面不可缺乏,主要表现在维持上皮组织和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细胞等阻挡病原微生物入侵肌体的第一道防线的完整性,参与清除微生物和外来物的黏液的形成,是骨髓产生抗病白细胞的必须营养物质之一。

缺乏时不仅会导致牛体生长发育不良,犊牛体质软弱或死亡,还会造成母牛受孕率降低,使某些疾病如产后乳房炎、产后乏情不孕等病的发病率增加[2-3]。

对于肉牛,添加维生素A 和B-胡萝卜素对其日增重与采食量无明显影响,但低水平的维生素A在育肥前中期可减少脂肪沉积以改善牛肉大理石花纹,同时,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升高,饱和脂肪酸显著降低。

而育肥后期对肌内脂肪沉积影响较小[4-5]。

2 维生素D维生素D具有协调和引导奶牛机体免疫的功能,它通过影响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而增强奶牛机体的免疫能力。

维生素D还参与钙、磷代谢和免疫功能:强化消化道吸收Ca、P的过程;增强骨骼的骨化程度;调节尿中Ca、P的排出[6]。

当维生素D缺乏时,肉用牛食欲减退,生长发育下降,引起钙、磷代谢失调,发生拘楼病,骨质的沉钙作用差,骨的灰分减少,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肋骨末端出现病性患珠,关节粗大,步行僵直,后躯瘫痪[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1.3 维生素B1的缺乏
各种动物均可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衰弱, 跛行,痉挛,消瘦,肌肉无力等症状。 人类脚气病:神经炎,四肢麻木,脚步软弱, 僵硬,脚、腿浮肿,步态不稳等。 日粮中缺乏VB19~12天,雏鸡会出现多发性神 经炎:鸡体坐在自身屈曲的腿上,头颈向后仰, 角弓反张,羽毛蓬乱,痉挛,转圈运动,肌肉 衰弱。“观星姿势” 猪:消化机能紊乱(厌食、呕吐、腹泻等)、 心肌受损,肌肉萎缩,四肢麻痹,运动失调。 犊牛:运动失调,痉挛,体况衰弱,有时出现 厌食、腹泻。
小脑软化症
维生素E缺乏产生的白肌病
维生素E缺乏的心脏
7.2.3.4 维生素E来源
谷物胚芽中最多 青绿饲料、优质干草中较多
7.2.4 维生素K(抗出血维生素)
7.2.4.1
理化性质
维生素
K是醌类衍生物。其中最重要的是 VK1(叶绿醌)、VK2(甲基苯醌类)和VK3 (甲苯醌)。

饲喂缺乏维生 素K的日粮15 天后的雏鸡 (上图) ——有严重的 出血斑点
7.2.4.4 维生素K的来源
维生素K分布于各种植物性饲料中,尤其是青绿 饲料中含量丰富。 还能在动物消化道(反刍动物在瘤胃,猪、马 在大肠)中经微生物合成。 因此,正常情况下家畜不会缺乏,而家禽因其 合成能力差,特别是笼养鸡不能从粪便中获取 维生素K易产生缺乏症。生产实践中常采取补饲 维生素K的办法。 据报道,高水平的维生素对患球虫病的鸡有益 处。
7.2.1

维生素A(视黄醇、抗干眼病维生素) 7.2.1.1 理化特性
维生素A为黄色片状结晶体,它有视黄醇、 视黄醛和视黄酸三种衍生物; 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植物性饲 料中含有维生素元——类胡萝卜素,它们在 动物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 维生素A可在肝脏中大量贮存;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在阳光照射下或在空气 中加热蒸煮时,或与微量元素及酸败脂肪接 触条件下,极易被氧化破坏而夫去生理作用。
1、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2、抗应激作用
3、激发和强化机体的免疫机能
4、提高动物繁殖性能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6、预防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疫病 7、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7.1.5 影响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

1、动物因素:

种类、年龄、生理时期、健康与营养状况及生产水平 如脂肪氧化酶破坏VA;硫胺素酶破坏VB1
7.2.3 维生素E( 抗不育维生素)
7.2.3.1
理化性质
具有维生素E活性的酚类化合物有8种,
其中以α-生育酚效价最高。
维生素E为黄色油状物,不易被酸、碱
及热所破坏,但却极易被氧化。它可 在脂肪等组织中贮存。
7.2.3.2 维生素E的营养生理功能

1、抗氧化作用 2、维持正常的繁殖机能 3、保证肌肉的正常生长发育 4、维持毛细血管结构的完整和中枢神经系统 的机能 5、参与机体内物质代谢 6、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7、改善肉质

7.3 水溶性维生素
共同特点: B族维生素都是水溶性维生素;几乎都含有氮无 素。 都是作为细胞酶的辅酶或辅基的成分,参与碳水 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除维生素B2外,很少或几乎不能在动物体内贮存。 B族维生素可在成年反刍动物瘤胃中大量合成故 一般不必由饲料供给。 B族维生素的饲料来源基本一致,除了维生B12只 含在动物性饲料中外,其他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 十各种酵母、良好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 籽实类的种皮和胚芽中。

维生素B1缺乏的雏鸡(右)
维生素B1缺乏 的雏鸡
维生素B1 缺乏的猪 (下图) :被毛粗糙, 肌肉衰弱
患 多 发 性 神 经 炎 的 鼠
7.3.1.4 维生素B1的饲料来源
啤酒酵母是VB1最丰富的来源; 谷物籽实、糠麸、油饼类及青绿饲料等
中也含有VB1 。 鱼、虾、蟹等生鱼产品中含有硫胺素酶, 能分解硫胺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功能及降低血压等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7.2.4.3 维生素K的缺乏
凝血时间延长。 雏鸡缺乏时皮下和肌肉间隙出现出血现象,断 喙或受伤时流血不止;患缺乏症的禽类,可在 躯体任何部位发生出血,有的在颈、胸、腿、 翅膀及腹膜等部位出现小血斑;母鸡缺少维生 素K,所产的蛋蛋壳有血斑,孵化时,鸡胚也常 因出血而死亡。 猪缺乏维生素比皮下出血,内耳血肿,尿血, 呼吸异常、初生忏猪脐孔出血,或仔猪去势后 出血,甚至流血不止而致死。有的关节肿大, 充满瘀血造成跛行。
7.3.2 维生素B2(核黄素)
7.3.2.1
理化性质
核黄素呈桔黄色针状结晶,味苦,耐
热,易被光、碱及重金属破坏,而对 酸却相当稳定。
7.3.2.2 维生素B2的营养生理功能
以磷酸核黄素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
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的代谢。
是机体生物氧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7.1.3 维生素的分类与特点
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4种):

VA (视黄醇,抗干眼病维生素) 、VD (抗 佝偻病维生素) 、VE (生育酚) 、VK (抗 出血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10种):

VB1(硫胺素)、 VB2 (核黄素)、 VB3(泛 酸) 、 VB4(胆碱) 、 VB5(尼克酸) 、 VB6(吡哆素) 、 VB7(生物素) 、 VB11 (叶酸)、 VB12(钴胺素) 、 VC(抗坏血 酸)

维生素的概念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 机化合物 奇怪的病:坏血病、脚气病等 未知的物质: 谷皮的奇效 维持生命的胺 发现前后,字母顺序

维生素的发现


维生素的命名

7.1.2 维生素的基本特征

1、存在于天然食物或饲料中,含量很少。 2、为生物活性物质,易受光照、热、酸、碱、 氧化剂等破坏。 3、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和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发 育与生产所必需的营养素。 4、动物体内含量极少,除个别维生素在动物 体内可自行合成一部分外、大多数维生素必须 从饲料中摄取。 5、动物体组织或产品中维生素含量,在一定 程度上随着饲粮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6、饲粮中缺乏或动物吸收利用能力较差时, 导致维生素的特异缺乏症或缺乏综合征。
偻症” ,常见行动困难,不能站立,生 长缓慢。 2、成年动物,尤其妊娠母畜和泌乳母畜 患“软骨症”,骨质疏松,骨骼脆弱, 易折,弓形腿。 3、家禽除骨骼变化外,啄变软,蛋壳薄 而脆或产软蛋。产蛋量及孵化率下降。
用维生素D治疗前后的佝偻病
缺乏维生素D的猪
7.2.2.5 维生素D过量
会使早期骨骼钙化加速, 后期钙从骨组织中转移出来.造成骨质
7.2.1.3 维生素A的缺乏症
1、夜盲症 2、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病、瞎眼;肺
炎、气管炎;肠炎;尿道炎;子宫炎等 3、母畜性周期异常,不孕;公畜精液品 质下降,丧失生殖能力。 4、生长缓慢,体重减轻。 5、骨髂、牙齿生长不健全;运动失调、 痉挛、抽搐等。
严重的维生素A 缺乏导致瞎眼
第七章 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7.1 7.2
维生素概述 脂溶性维生素
7.3
水溶性维生素
7.1 维生素概述
维生素的概念、发现、命名 7.1.2 维生素的基本特征 7.1.3 维生素的分类与特点 7.1.4 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7.1.5 影响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
7.1.1
7.1.1 维生素的概念、发现、命名
严重的维生素A 缺乏导致瞎眼
严重的维生素A缺乏导致小鼠瞎眼
7.2.1.4 维生素A过量
长期或突然摄入过量维生素A均可引起动
物中毒。 对于非反刍动物及禽类,维生素A的中毒 剂量是需要量的4~11倍,反刍动物为需 要量的30倍。 维生素A中毒可表现为骨的畸形、器官退 化、生长缓慢、失重、皮肤受损以及先天 畸形。 猪中毒表现被毛粗糙,触觉敏感,粪尿带 血,发抖,最终死亡。


2、维生素颉颃物:

3、应激因素:

如动物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 加
由于笼养,饲喂配合饲料,动物免疫力下降、应激因 素增加,动物疾病增加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动物 生产性能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4、集约化饲养:


5、日粮中营养成分

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
7.2 脂溶性维生素
VK1 为黄色油状物,VK2 为黄色晶体。VK3 是
人工合成的产品,其中大部分溶于水。
所破坏。
维生素K耐热,但易被光、辐射、碱和强酸
7.2.4.2 维生素K的营养生理功能
1、维生素K主要参与凝血活动 2、雏生素K与钙结合蛋白的形成有关,
并参与蛋白质和多肽的代谢;
3、维生素K还具有利尿、强化肝脏解毒
7.2.3.3 维生素E的缺乏
雏鸡渗出性素质病 动物不孕症;母鸡种蛋白受精率、孵化
率下降,胚胎死亡;大鼠胚胎重吸收 白肌病; 肝坏死 雏鸡小脑软化症 脂肪组织炎症,体脂肪变黄
雏鸡小脑软化症: 运动失调,头向下弯曲,僵卧不起
雏 鸡 的 维 生 素 E 缺 乏 症
维生素E缺乏的雏鸡
7.1.3 维生素的分类与特点
特点:
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 吸收:需要脂肪存在 肠道不断随水吸入 贮存:可贮存于体内 没有贮存 排泄:通过胆汁从粪中排出 随尿排出 生理作用:有特定的作用 主要与能量传递有关 毒性:过量会中毒 相对毒性较小
7.1.4 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VD2(麦角钙化醇,存在于植物) VD3(胆钙化醇,存在于动物)
理化性质:
纯维生素D为无色晶体,性质稳定,耐热, 不易被酸、碱、氧化剂所破坏。 但脂肪酸败可引起维生素D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