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需要讲解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学营养需要的度量及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营养需要的度量及研究方法

R = aWb+cX+dY+eZ+∙∙∙∙
生产需要
R: 养分的总需要量 aWb: 维持的养分需要量 Wb: 代谢体重; b=0.75 a: 常系数, 每kg代谢体重的维持需要 X、Y、Z ∙∙∙: 不同产品中某养分的总含量或总沉积量 c、d、e ∙∙∙: 养分用于不同产品生产的利用效率之倒数
动物的反应(生产性能, P)
一、反应曲线法 (综合法)
1. 原 理
ΔP ΔI 养分供应水平(养分采食量, I) 维持需要点
动物的反应:通常指生产性能, 常用指标有日增重、 产仔数、养分沉积量、血液指标等;
ΔP/ΔI: 指单位摄入养分的产品生产率, 以最佳生产水 平为目的, 确定为了某一生产目的的养分需要量;
第十一章 动物营养需要的 度量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营养需要的度量
一、动物所需的养分种类(营养物质指标)
必 需 维生素
动 物 能量 蛋白质 氨基酸
矿物质 亚油酸 采食量
(EAA) 脂溶性 水溶性
猪 ++ + + + + - +
禽 ++ + + + + + +
反刍动物 + + - + - + - +
表中+表示动物需要的指标; EAA: 生长猪10种, 生长鸡11种, 包括甘氨酸
二、养分需要量的度量
养分需要量的度量方法 1. 单位时间的需要量
能量:千、兆焦耳/头·日表示 养分:以g或mg/头·日表示 2. 日粮浓度 单位重量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 常结合采食量使用. 能量浓度:千卡或千、兆焦耳/kg 养分浓度:%;g/kg或mg/kg;IU/kg
3. 与某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比例 能量与蛋白质比例: 家禽的常用指标, 千卡/g, g/兆卡 EAA与蛋白质的比例: EAA g/CP 100g EAA与赖氨酸的比例: 以赖氨酸为100表示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

《动物营养学》总结一、名词解释:1.饲养标准:根据大量饲养试验结果和动物实际生产的总结,对各种特定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规定。

2.RDP:英国的降解与非降解蛋白质体系中,瘤胃降解蛋白质,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可合成菌体蛋白。

3.短期优饲:指在配种前10~14天开始,供给动物能量相当于维持的130~200%,增加排卵数。

4.ME: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5.维持需要:是指动物在维持状态下对能量和其他营养素的需要。

营养物质满足维持需要的生产利用率为零。

这种需要仅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代谢过程,弥补营养素周转代谢的损失以及必要的活动需要。

6.绝食代谢:饥饿代谢或空腹代谢,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动物绝食代谢的水平一般比基础代谢略高。

7.EAA: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8.理想蛋白: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必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9.热增耗: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粮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它以热的形式散失。

10.NDF:(中性洗涤纤维)饲料样本在中型洗涤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下不溶解的部分。

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

11.ADF:(酸性洗涤纤维)NDF在酸性洗涤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下不溶解的物质,包括纤维素、木质素、残余矿物质。

12.限制性AA:是指饲料或日粮含量比动物最快生长或生产需要量少的必需AA。

13.维持需要:指动物既不生产产品,也不从事劳役,并保持体况正常和体重不变时对各种养分最低需要量。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2、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NPN)CP%=N%×6.25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 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有机酸、叶绿素等)。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

纯养分分析比概略养分分析更准确,更能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2、概略养分分析体系3、养分的基本功能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动物的维持需要

动物营养学动物的维持需要
动,其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这是一 种动态平衡状态。 2. 维持营养需要 (Maintenance requirement)
处于维持状态下的动物,其体组织处于不断更新的动 态平衡之中,此时动物仍然需要不断地补充能量和各种营 养物质,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动物在这种维持状态下对 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需要,就称为维持营 养需要,简称维持需要。
表12-1 维持能量占生产畜禽能量总需要量的比例
动物种类
维持能量所占比例(M/T)
奶牛 (BW500kg, 日产奶20kg)
30%
肉牛 (BW300kg, DG 1kg)
66%
肉鸡 (BW1kg, DG 35g)
61%
猪 (BW50kg, DG 750g)
41%
对畜牧生产者来说, 合理平衡维持需要与生产需要间 的关系, 尽可能降低维持需要这一无效损耗, 充分发挥动 物生产性能,以增加生产需要所占比重, 是提高动物生产 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研究维持需要的意义之所在。
猪:NEm = 70 W0.75×(1+50%) = 105 W0.75 DEm = NEm÷70%= 105 W0.75÷70% = 150 W0.75 (kcal)
二、维持的蛋白质需要
1. 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内源性损耗(基础氮代谢) ✓内源性尿氮(EUN): 指动物采食无氮日粮时, 从尿中排出
对其它矿物质元素的研究较少, 研究结果也不太一致, 变 化幅度很大, 故一般只列出一个最高和最低需要量范围。
四、维持的维生素需要
目前一般认为, 脂溶性维生素的需要量与动物体重成正 比 (至少对成年动物是如此), 即: 维生素A需要量(保健):6600~8800IU/100kg BW 或胡萝卜素需要量:6~8mg/100kg BW 维生素D需要量:90IU/100kg BW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动物营养学习题解答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

《动物营养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动物营养学发展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动物饲料的化学成分,通过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养分含量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动物对营养的需求。

- 科学阶段:20世纪初,随着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动物营养学开始从单一的化学分析转向对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过程的研究。

- 系统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动物营养学逐渐形成了以动物生理代谢为基础,研究营养素对动物生长、生产、繁殖和健康影响的科学体系。

同时,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为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与基因表达:研究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动物对营养素的利用效率。

- 营养与免疫:探讨营养对动物免疫系统的影响,提高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

- 营养与肠道健康:研究营养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以及通过营养调控改善肠道健康。

- 营养与环境:研究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降低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

1.3 畜牧业热词解析(上)- 绿色畜牧: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生产出安全、优质、营养的畜产品。

这包括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 精准营养: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生产性能等个体差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方案,实现营养的精准供给。

这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 生态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模拟动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条件,提高动物福利,生产出高品质的畜产品。

这包括采用有机饲料、减少抗生素使用、提供宽敞舒适的养殖环境等措施。

1.4 畜牧业热词解析(下)- 饲料添加剂: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保障动物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目的,而在饲料中添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物质。

维持营养需要课件(共16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维持营养需要课件(共16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一、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1、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 绝对平衡的状态:不存在,维持状态下的动物,其体组织依然处于不 断的动态平衡中 只能把休闲的空怀成年役畜、干奶空怀成年母畜、非配种季节的成年 公畜、停产的母鸡等看成相近的维持状态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 2.维持营养需要的意义 • 维持需要视为全部非生产性活动所消耗的养分总和,在经济上没有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2.蛋白质的需要 家畜体内蛋白质的代谢是不间断的,即使喂不含蛋白质的日粮,从粪,尿中仍排出稳 定数量的氮。 从粪中排出的氮称代谢氮(要来自消化道黏膜脱落部分和消化液等), 从尿中排出的氮称内源氮 代谢氮与内源氮之和为维持氮量。维持氮量乘以6.25即得维持的蛋白质净需要量 维持蛋白质需要=(内源尿氮养需要的估计 1.能量需要 动物维持能量的需要可通过基础(绝食)代谢估测。 基础能量代谢:大约与体重的0.75次方成正比。也与体表面积有关,每千克代谢体 重每天需要293kJ能量,即: 基础代谢能量(净能,kJ/d)=293×W0.75.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基础代谢:指动物处于安静状态(立卧各占一半时间)和适宜的外界温度及绝食时的能量代谢。 维持能量需要:基础代谢能量+非生产性自由活动及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估测动物维持能量需要: 可用公式表示为:基础代谢能量(净能,kJ/d)=293W0.75×(1+a) 式中,a为动物非生产性活动的能量消耗量。 在生产条件下,一般家畜舍饲时应在基础代谢上增加20%,笼养鸡增加37%,散养家畜增加50%.
单元二 动物营养需要
三、影响维持营养需要的因素 2.年龄和性别 幼龄动物代谢旺盛,以单位体重计,基础代谢消耗比成年和老 年动物多,幼龄高于成年和老年动物。 公畜比母畜代谢消耗高,如公牛高于母牛10%~20% 3.体重和体型 一般说来体重越大,其维持需要量也越多。 但就单位体重而言,体重小的维持需要较体重大的为高。这是因为体重小 者,单位体重所具有的体表面积大、散热多,故维持需要量也多。

动物营养学-11第十一章(维持与生长的营养需要1)

动物营养学-11第十一章(维持与生长的营养需要1)

EUN在体内的代谢:体蛋白分解与合成代谢始终处于一种 动态平衡中,体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总有一部分被氧
化分解为尿素或尿酸,大都经尿排出体外,剩下的一部分
可经尿素循环重新进入胃肠道。
EUN排泄量: 0.5mg/KJ绝食代谢产热量
150mg/kg BW0.75
内源尿氮排出 量与基础能量 消耗呈一定比 例关系
(kJ/W0.75)
产蛋鸡 2
499
250
3491
297

100 9200
92
4672
293
奶牛
500 34100 68
7000
320
公牛
1000 52000 52
5643
293
肥育牛 482
32411 67
5738
315
绵羊
50
4301
86
3599
228
山羊363344源自933367227
成年动物绝食代谢的平均基础值不适合生长动物,生长 动物随年龄增加,单位代谢体重的绝食代谢产热量减少。
1 根据绝食代谢计算(析因法):
❖维持能量 = 绝食代谢+随意活动±T
为绝食代谢 和一切增加 的能量需要
= 绝食代谢+绝食代谢×20~50%
= 360~450 BW0.75 = α BW0.75
例题:215页(参数有误37-35;随意活动重复计算)
不同成年动物的维持能量需要量(kJ/kg BW0.75,%)
(二)基础氮代谢的表示和评定 1、基础氮代谢的表示 基础氮代谢是指EUN、MFN和体表氮损失的总和。
外源尿氮:饲粮蛋白质因不适于体蛋白合成而进入氧 化分解代谢过程产生的氮,即外源尿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温度范围时,会增加维持能量需要。
3.根据动物的基础(绝食)代谢产热量估测 维持能量需要:大量研究结果推导的相关公式:
基础代谢能 =70W0.75(Kcal/d,NE) =293W0.75(Kj/d,NE)
≈300W0.75(Kj/d,NE)
W0.75:为代谢体重(Kg)。代谢体重是自然体 重的0.75次方。
不同动物代谢粪氮与内源尿氮的关系
畜别
代谢粪氮为内源尿氮的%
单胃非草食动物(鸡、猪)
40
单胃草食动物(马、兔)
60
反刍动物(牛、羊)
80
维持蛋白质需要量:
维持氮需要量=内源尿氮量+代谢粪氮量 内源尿氮量:试验证明,
动物绝食代谢时每产生1Kj(1Kcal)能量,内源 尿氮相应损失约为0.5mg(2mg)。
即 , 每 日 每 Kg 代 谢 体 重 ( W0.75) 排 出 0.15g(0.14g)内源尿氮。
CP
代谢粪氮量:与内源尿氮产生的量相关。
第十一章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一节 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P221 第二节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第三节 影响动物维持需要的因素
第一节 维持需要的概念与意义 P221
一、维持、维持需要与绝食代谢的概念
(一)维持(Maintain,M)
维持即维持状态,
是动物生存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状态。
即健康动物不工作(如劳役),不生产产品, 体重不增减(体内各种物质收支平衡)并处 于完全的消遥或休闲状态。―简称维持
此时的代谢产热(能量消耗)为基础代谢能。 即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最低 限度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的理想条件: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测定,包括:
①动物发育正常、健康,试前营养状况良好。
②绝对空腹:消化道内容物处于吸收后的状态。
即呼吸商(RQ)降至0.707时。
③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动物的等热区内。
2.基础代谢与维持需要的差异:
维持需要>基础代谢
维持有消化吸收过程耗能,体增热较高;:“绝
食代谢”是通过体组织的分解代谢所产生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时的代谢率。
维持动物有休闲活动;
动物所处的环境条件,增强动物的代谢率。 基础(或绝食)代谢的测定是在等温区的条 件下。(即散热最少)而实际生产中,维持状态的动物,是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当环境温度超过其等热
一般按基础代谢能的20%-50%计。
一般:(参考)
笼养鸡增加37%;平养鸡增加50%; 舍饲奶牛和母猪增加20%; 公猪增加45%; 放牧动物的活动量变化大,难于估计,增加
50-100%不等。
所得结果是净能。再根据NE/ME和ME/DE可 推 算 出 维 持 状 态 下 所 需 的 ME 和 DE 量 。 见 P226 表16-3
(二)采用饲养试验估测定动物的维持 能量需要:
将试验动物分为几个组,分别喂给不同能量 水平的饲粮,使成年动物体重不增不减时的 的能量摄入量。即可作为该动物维持时的能量需要量。
试验动物的头数足够多,试验期足够长,试验动物的体重相当稳定,则可得到相当准确的维持需要量数据。
(三)根据能量平衡试验测定动物的维持 能量需要
方法一:测热法
给动物饲喂一定量的饲料,使动物体重保持不变,同时再用测热法检查动物体内的能量收 支是否为等平衡,
能保持能量收支等平衡时的饲料能量摄入量即为动物维持时的能量需要量。
方法二:饲养试验结合屠宰试验
选择体重、体况都相近的动物,分成两组。一组在试验开始时屠宰测定动物体内的能量含量;另一组饲喂一段时间后再屠宰测定这组动物体内 的能量; 如前后两组动物体内的能量含量相同,则饲喂日粮中的能量即为该动物的维持能量需要量。
④动物在意识正常的前提下,处于绝对安静和 放松的休眠状态:避免情绪变化或轻微运动对机体物质代谢率的影响, 大脑活动也应暂时休息。
(2)绝食代谢:
按基础代谢的要求适当放宽条件,允许动物有 轻微的活动,消化道内有少量物质,其余条件 维持不变。
应用:动物的基础代谢以“绝食代谢”,也 称为“饥饿代谢”替代。
简单地说, 就是满足动物自身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的养分需要。
二、维持需要的意义
(一)维持需要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动物生产产品,必须在保证了维持需
要以后才能进行。
(二)了解维持需要对动物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维持需要是动物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支出(P222)。维持需要↑,生产成本↑。
减少维持需要的比例, 可提高饲料用于生产的 转化效率,增加动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提高生产率)。
常被看作处于维持状态的动物:
⑴成年休闲空怀的役畜; ⑵非配种季节的成年种公畜; ⑶成年空怀干乳期乳牛; ⑷休产母鸡等。
(二)维持需要 (maintenance requirement) :
处于维持状态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包括质与量)。
维持需要是动物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需要。 即弥补基础代谢损失与必要活动。
公式表示:每天每Kg代谢体重的基础代谢能 为70Kcal或293Kj约300Kj 。
维持能量需要:
维持能量需要 =a+70W0.75 (Kcal/d,NE) =a+293W0.75 (Kj/d,NE) 或a+300W0.75 (Kj/d,NE)
a:动物的活动耗能,
根据动物的具体活动量和所处的环境条件,
二、维持蛋白质需要
(一)维持蛋白质需要的实质:
弥补机体内源尿氮、代谢粪氮和体表氮的损失。
体表氮损失: 主要是:
①皮肤表皮细胞;②毛发衰老脱落;损失的氮③随汗排泄N。 一般体表氮损失略去不计。
∴ 维持氮需要量=内源尿氮+代谢粪氮Βιβλιοθήκη (二)维持的蛋白质需要估测方法
1.按绝食代谢能估测维持蛋白质需要量:
(三)是研究一切动物营养需要的基础
∵ P=R-M
∴要了解动物的生产需要,就必须首先了解维持需要。
第二节 动物的维持营养需要
一、维持能量需要
估测方法主要有基础代谢、能量平衡、饲养 试验、屠宰试验等。
(一)用基础代谢法估测维持能量需要:
1.概念:
(1)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 ,BM):适宜 温度条件下,健康动物处于安静、不生产产 品、饥饿状态(其消化道内容物处于吸收后 的状态)下的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