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周周测14 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写作训练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周测——专项演练08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周测——专项演练08 Word版含答案

周周测08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西南首条江底下穿隧道的修建工程艰难异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中段的观音湖路段修建尤为关键,一旦渗水,则________。

②成功的第一步,无疑是要先拥有强烈的愿望,如果缺乏强烈的成功欲望,到最后关头,常常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③高三复习至此,大学已经在望,我们要善始善终,尽心尽力,这时如果无法不遗余力坚持到底,就可能________。

A.功败垂成功亏一篑前功尽弃B.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功败垂成C.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功亏一篑D.功败垂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石墨烯基础研究在受到重视的同时,还要加强石墨烯的应用研究。

简单重复国外的应用研究,未来可能会在专利方面受制于人。

B.我们呼吁埃及有关各方摒弃暴力,通过对话化解分歧,恢复法治,这既有利于北非的和平与稳定,也符合埃及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智成长至关重要,因此父母不仅要为孩子建构一个形式上的家,更要构建一个充满爱心、信任和尊重的家。

D.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严密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新问题,把风险和困难降到最低,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当今中国既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指向,又有发展经济的目标。

前者要求我们限制甚至消灭资本逻辑,而后者又迫使我们利用甚至发展资本逻辑。

这就使我们陷于两难境地。

________。

既不回到“老路”又不走“邪路”,就是要开辟出既能免受雾霾之苦,又能创造出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新路”。

A.如果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B.因为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而倘若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

C.如果只是执着地利用资本逻辑,我们则会拐入“邪路”,而倘若一味地限制资本逻辑,我们就会回到“老路”上去。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20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20 Word版含答案

天天练20简明、得体(二)[基础过关]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虽然我国出台的“限塑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但8年来,这一规定似乎逐渐被人们遗忘。

市场上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仍大行其道。

专家分析说,白色污染问题在“限塑令”出台前后曾引发公众关注,但随着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塑料袋引发的污染问题便不再凸显,人们关注较多的通常是空气、水等污染问题。

“限塑令”推广初期塑料袋的使用量是下降的,但替代塑料袋的物品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同时对生产超薄塑料袋的小作坊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

虽然超市执行“限塑令”相对到位一些,但是菜市场、餐馆和路边的商贩,仍会用0.025 mm以下的超薄塑料袋。

请以记者街访的方式,表现百姓对“限塑令”施行情况的认识。

要求:表达连贯、得体。

记者:请问您对施行了8年的“限塑令”怎么看?路人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路人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记者:白色污染其实危害也很大的,你们赞成以严格的执法措施施行“限塑令”吗?路人甲: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路人乙: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词语必须删除的有哪四个?写出序号即可。

大家都不陌生。

而对于“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的谚语来说①在日常生活中,苹果更像是一位灰姑娘,没有出众的外表,也没有昂成为了全世界最贵的身价。

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周周测13 语基+论述文阅读+写作训练

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 周周测13 语基+论述文阅读+写作训练

周周测13 语基+论述文阅读+写作训练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随着微博等各种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许多人认为报纸等纸质传媒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对此观点我________。

②当前,美韩军事演习所激发的朝鲜核问题正日益加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朝有开战风险,而朝鲜当局却________。

③我们常常会因为“牙痛不是病”的俗语而对牙疼________,但事实上,牙疼有可能会导致面颊部红肿热痛、化脓,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等症状。

A.不敢苟同不以为意不以为然B.不敢苟同不以为然不以为意C.不以为意不敢苟同不以为然D.不以为然不以为意不敢苟同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与贪污腐败相比,虽然庸官懒政的“软腐败”表面上不会造成太多的经济损失,但是会直接严重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损害党和政府威信。

B.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服务形式,但是,稍不小心,你就可能遇到你不愿意掏钱却又不得不消费,或者说是“过度"消费的情况。

C.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当代话剧《中山码头》正是为这一天特别策划创作的.D.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公园管理员法比安·布伦森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条长椅上坐着的两个人最多相距50厘米,可内心世界像隔了十万八千里.这让布伦森认识到,________A.人和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除了生和死外,还有两个人紧挨着,并且各自关注着另一个世界.B.两个人紧挨着,却各自关注着另一个世界,这是不是比生和死还要遥远的距离?C.人和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两个人紧挨着,却各自关注着另一个世界。

D.不论生和死,还是两个人紧挨着,却各自关注另一世界,都是人和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G系统能够以100 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拨号上网快 2 000倍,上传速度也能达到20 Mbps,①________________。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周周测13 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不分版本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周周测13 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不分版本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3 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不分版本周周测13 名句默写+论述类文本阅读+写作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大量运用比照描写阿房宫的奢靡,其中将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相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表现出的生活哲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似。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醒统治者北伐当有万全准备,否那么会像刘义隆一样,落得“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答案:(1)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赢得仓皇北顾解析:此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1)呕'(2)残'(3)皇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作为普通人,历数我们的种种焦虑,为根本保障,为生活条件,为梦想实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没有平安感,缺乏确定性,觉得得不到成认和肯定,体会不到信任与支持,凡此种种,这不正是我们“无家〞的感觉吗?尽管在家和家园之中我们还会面临其他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是平安的,我们不会遭受恶意的伤害甚至不会感受到敌意,我们可以得到呵护,在遇到困难时会获得照顾支持。

人类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生产迈入工业化,从传统礼俗社会进入现代科学理性与法律社会的过程,也是人类一步步失落家园的过程。

现代的工业市场生产、大规模城市生活、科技理性支配和无情的科层制与形式主义法律统治,将人类从与自然界密切联系的共享天地之中抽离,而将其投入以功利效率的工具理性为核心的逻辑组织和运作的各个“系统世界〞中,人类身处自己打造的机器般的“铁笼〞之中,既失温馨家园,又怎能免得恒久的焦虑?从赋予政府更多的福利保障职能,到重新看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发挥信仰的功能,或以人本主义来平衡科学精神,直到重建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在个人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内核基石上的这一切,看起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23有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23有答案

天天练23图文转换(一)[基础过关]1.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1)(2)题。

(1)简要解说漫画内容,不超过4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请用一句话说出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下面是我国颁布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图标,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数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上海格致中学从五个维度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评价,下图的黑色区域是某位同学的评价结果。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36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36 Word版含答案

天天练36文言翻译(二)[基础过关]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孟尝君择舍人以为武城吏,而遣之曰:“鄙语岂不曰,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哉?”皆对曰:“有之。

”孟尝君曰“文【注】甚不取也。

夫所借衣车者,非亲友,则兄弟也。

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

今赵王不知文不肖,而封之以武城,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屋室,訾然使赵王悟而知文也。

谨使可全而归之。

”(选自《战国策》)【注】文:孟尝君的名。

(1)夫驰亲友之车,被兄弟之衣,文以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屋室,訾然使赵王悟而知文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朱买臣,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选自《汉书》)(1)买臣愈益疾歌。

妻羞之,求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周测——专项演练12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周周测——专项演练12 Word版含答案

周周测12语基+名句默写+文言文阅读一、语基练习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很多大学领导满足于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对社会舆论要求大学重视本科教育的呼声________,只做些应付的表面文章。

②她想闭眼又怕撞到什么,睁大眼睛也看不清什么,眼前的一切景色简直是________,只有杨晓冬这一形象萦绕在脑子里。

③青年领导干部如果对拒腐防变的警钟________,对廉洁与腐败的原则问题分辨不清,那么总有一天会出事,会失去未来的幸福。

A.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充耳不闻B.置若罔闻充耳不闻视而不见C.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置若罔闻D.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充耳不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了帮助大学生创作落地,组委会开展了“创意无界大讲堂”,邀请与本届大赛相关的业界精英对参赛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辅导。

B.地暖是采用地板辐射采暖,具有节省空间、供暖均匀、低碳环保等优点,日本、韩国等高纬度国家的采暖方式大都以地板辐射采暖为主。

C.当许多国家都在复兴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时,我们如果不考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际情况,民族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D.美国名校在招生时,最喜欢的是除了学习成绩过硬以外,还在文、体等方面拥有天赋特长,最好还具有领导力和爱心的“精英苗子”。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执行主任大卫·瑞兹宣布,科学家们寻找引力波的努力终于收获成果,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物理学上,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力波探测能够检验广义相对论,还将推动引力量子化的研究,最终把引力融入其他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完成爱因斯坦的伟大梦想。

①宇宙中大质量天体的加速、碰撞和合并等事件才可以形成强大的引力波②引力波被视为宇宙中的“时空涟漪”③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④发出的引力波功率还不如家里电饭煲功率大⑤地球围绕太阳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前进⑥通常引力波的产生非常困难A.②③①⑤④⑥B.⑤④⑥①②③C.③②⑥⑤④①D.①⑥⑤④③②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34 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34 Word版含答案

天天练34文言断句(二)1.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解析: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断句时可充分利用顶真这一特点。

如本题“炊黍饭令令告曰”中,前一个“令”作“饭”的宾语,后一个“令”作“告”的主语,中间明显应断开。

原文: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

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

”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

【参考译文】刘基,字伯温,是青田人。

刘基辅佐平定天下,料事如神。

性情刚烈嫉恶如仇,与世事多相违逆。

到了洪武四年归隐山中,只饮酒下棋,嘴里从不说自己的功劳。

县令求见不成,穿便装扮作乡村的人来拜访刘基。

刘基正在洗脚,让侄子把县令带进茅舍,做饭给他吃。

县令告诉他说:“我是青田的知县。

”刘基惊讶地起身自称为民,告辞离开,最终不肯再见。

2.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原文: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

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

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参考译文】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年时跟从闻人梦吉学习,通晓《春秋》众史。

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学正。

很久之后,他被举荐到朝廷,被封为南康丞。

南康风俗剽悍,人们认为南康丞是读书人,轻视他。

过了几个月,吴履揭发隐伏的坏人坏事如同老练的狱吏,于是人人都大为吃惊,相继收敛形迹。

3.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原文: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

【参考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县人。

幼年孤苦贫寒,侍奉母亲很恭敬,精通《五经》,正直高傲,特立独行。

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到京师去,途中遇到一个步行的人,那人自称父亲是颍上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快速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

王义方解下自己所骑的马给他,没告诉他姓名就离开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周测14 名句默写+小说阅读+写作训练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中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描写琵琶女弹奏后,四周船只悄然无声,从侧面表现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认为自己在这样痛苦的婚姻中无法与男子白头偕老,想起以前白头偕老的愿望就怨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欧阳修表达“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迁徙到南冥时击水和上升时的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子认为男子对待爱情没有定准,经常改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郑传敏妞儿第一次见若兰时只是闭着眼咧着嘴哭,哭得脸儿皱成了“核桃”。

若兰用一根手指伸向那挥舞着的“小鸡爪”,妞儿紧紧抓住,竟止住了哭声。

那时若兰47岁,妞儿出生一小时。

妞儿满月时,小脸儿慢慢地鼓起来,撑开了“核桃皮”,成了粉嫩粉嫩的小人儿一个。

若兰趴在摇篮边,看不够那小模样。

看不够的还有远在百里之外的三娘娘。

三娘娘有四个儿子,做梦都在想闺女。

于是,三娘娘死缠硬磨要把妞儿抱回家。

妞儿的父亲有些心动: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就够他操心的了,这第九个整日哇哇哭的小肉团儿让他心烦。

但若兰不松口,若兰不松口谁也抱不走妞儿。

照说妞儿应该感谢若兰,可妞儿连若兰年轻时的模样都不记得。

会跳绳的妞儿怎么也想不起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就一边跳绳一边喊:“若兰若兰……你年轻时啥样子……?”“就这样子啊!”妞儿仔细瞅瞅埋头梆梆梆剁猪菜的若兰:瘦长脸,齐耳短发,灰褂子。

妞儿觉得若兰好像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好像又不是。

这年妞儿7岁,若兰54岁。

可是,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

30岁的大姐领走了10岁的妞儿,让妞儿和自己的三个孩子一起上学。

百里外的小镇,有许多趣事,妞儿和三个一挨肩的外甥外甥女沉浸其中。

晚上,四个孩子一张床,妞儿比外甥大10个月,不会客气。

“妈——小姨踢我!”外甥哭叫。

“姐——他掐我!”妞儿告状。

房间里每晚都要闹腾好久。

这样有趣而喧腾的日子过得飞快,一年一晃而过。

妞儿回到家,感觉若兰有些怪:那痴痴的目光让妞儿分外不自在。

哥哥姐姐告诉妞儿,若兰想妞儿想得走不动路,见到与妞儿同龄的小孩就掉眼泪,还大病了一场。

妞儿很是奇怪:若兰怎么了?妞儿不是好好的吗?妞儿上初中了。

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吃亏,心里不平衡起来,找若兰理论:“不行!你多照顾了大姐20年。

你不能偏心,你照顾大姐姐多少年,也要照顾我多少年。

你不准死咧!”这样的账时常算,若兰时常应:“好好好!”若兰信守承诺,一直照顾着妞儿,但却渐渐地老了,妞儿便不喜欢和若兰一起逛街了。

她们一起的时候妞儿三步两步就蹿出去老远,回头耐着性子等若兰,等急了就扯着嗓子喊:“若兰,快点啊——”若兰急急地赶到,笑喘着分辩:“你看,我赶得上妞儿呢!”妞儿数落:“你和大姐她们一起时多有劲!临到我,连路都走不动了,偏心!”若兰确实偏心,偏心妞儿。

姐姐们相继出嫁了,五个哥哥无视妞儿的高中生身份,照样拿妞儿当小玩意儿,没事就逗着玩儿,比赛谁能最先把妞儿气哭。

比赛的时间常常在吃饭时,全家齐聚一堂,正是比试本领的好时机。

五哥开头,四哥接下句,三哥拓展,二哥挖掘。

常常是大哥还没来得及总结,妞儿就转身进了屋,眼泪一掉,饭就不吃了。

谁让妞儿是个认真的人呢!若兰总把哥哥们骂得狗血喷头,又拿出好吃的哄妞儿。

谁让妞儿是个较真的人呢!初二时一群女孩儿送别一位好友,难舍情谊,定下五年之约的“鸿鹄盟”。

五年后,读大二的妞儿千里迢迢地赶回家。

得知原委,全家齐声制止,说根本不会有人记得什么“鸿鹄盟”,只有像妞儿这么幼稚的人才会当真。

妞儿不信,依约赶赴那片青山碧水旁的秀竹林。

她在竹林边那个古朴的石磙上坐等了整整一天,不见一个人影。

妞儿想了一天的心事,流了许多泪,发了许多狠:“这次我回家,要有谁敢笑话我一句,我就一辈子不再回家。

”硬着头皮回到家,哥哥们竟然出奇地体贴,全然没有往日的尖酸刻薄。

妞儿松下一口气。

直到妞儿结婚后,才知道这口气是若兰帮她松下的。

若兰一直是偏心的,偏心妞儿。

妞儿在生下自己的女儿朵朵时,豁然明确了这点。

小时候一些不甚清晰的琐碎的细节,便温暖地浮上心头。

若兰放牛时带回来的一枝山红豆,割稻回家掏出的一把野山楂……鲜红地在眼前闪耀。

这年妞儿23岁,若兰70岁。

妞儿还清晰地记得带着5岁的朵朵去看若兰,若兰摸出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朵朵嚷着要,若兰拿出一个小的递给朵朵:“小人儿吃小的,大人吃大的。

”把大红苹果塞给妞儿,生怕朵朵来抢似的。

若兰、妞儿、朵朵去逛街,妞儿搀着若兰慢慢地走,朵朵蹦跳着在前面催“姥姥——走快点——”这年妞儿28岁,若兰75岁。

一日,妞儿从梦中哭醒,丈夫抚慰了很久,妞儿才忍住悲痛,说出一句话:“我梦见若兰不在了。

”小时候一直和若兰计较:不准老,不准死。

可若兰还是越来越老了,妞儿从不敢去想没有了若兰她该怎么办。

写这篇文章时,妞儿37岁,若兰84岁。

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

母亲!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啊!今生不离不弃。

(节选自《雪莲》,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叙述了一个亲情绵绵的故事,以外貌、语言和心理描写为主,展现了众多人物形象,给读者带来了美好而感伤的情愫。

B.已是八个孩子母亲的若兰在47岁时生下了妞儿,这最小的女儿险些被送人,对妞儿的歉疚使得若兰对妞儿格外娇惯,甚至常常没有原则。

C.妞儿知道大姐年轻时的样子,不知道若兰年轻时的样子,巨大的年龄差距造成了很深的代沟,使妞儿始终没能认真思考过若兰的母爱。

D.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妞儿,如妞儿在大二时千里迢迢赶回家乡,赶赴与好友的“鸿鹄盟”,表现了妞儿单纯执着的性格特点。

E.本文最后才说“妞儿就是我,若兰是我的母亲”,饱含了女儿对母亲的无限依恋,让读者的感受渐趋沉重,回味悠长。

2.文中两次写到“逛街”,情形有一些不同,但其包含的情感内涵却又有相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为什么要一再比较妞儿与若兰的年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题目“请在你的时光里等我”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萝卜进城冯巧张锋搬进了新家,老爸老妈从乡下乐呵呵地赶来庆贺。

老妈拎了一大筐土鸡蛋,老爸背了一背篓大萝卜。

他们知道现在城里人最稀罕乡下的绿色土特产。

张锋和媳妇儿见着二老,自然高兴得不得了,只是担心累着二老,可他们一个劲儿地摇头摆手:“不累不累,我们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张锋招呼媳妇儿把鸡蛋和大萝卜放进冰箱里。

妞妞忙着给妈妈帮手,她把萝卜放在地上,一个一个排起来,还挨个儿数起来:“一、二、三……一共十九个。

”“哎哟,我的妞妞真能干呢!”爷爷一边夸着妞妞,一边对张锋说:“这大萝卜多好,你拿些给隔壁邻居尝尝,他们一定很高兴。

”“爸,我们刚搬来,都还不认识,不用了!”媳妇搭腔了。

“正因为你们是刚搬来的,所以才要主动去跟他们套近乎嘛!”老妈也在一边说,“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以后也好有个照应。

”“对!你妈说得对!我们在乡下住,来一趟不容易,万一有个什么的,他们也好帮帮你们!”老爸表示赞同。

张锋和媳妇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时,妞妞站起来有板有眼地对奶奶说:“①奶奶,你不知道吗?老师都说陌生人给东西是不能要的。

他们又不认识我们,肯定不会要!”“呵呵!我的乖孙女,老师讲的那是坏人,我们不是坏人啊。

这么好的大萝卜,谁不稀罕?”爷爷刮着妞妞的小鼻子,认认真真地说。

张锋看老爸老妈坚持要去搞好邻里关系,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支吾着:“爸,妈,我们去送也行,万一人家不要多没面子啊!”老爸抢先一步,主动背上背篓:“他妈,我们去送吧!我们是农村来的老人家,一看就不是什么坏人,人家放心!”于是,老爸老妈挨家挨户送萝卜去了。

隔壁住着一对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热情地开了门。

相互寒暄了几句,老妈从背篓里拿出两个大大的萝卜递过去,走时,老爸还大声地说上一句:“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住在204,以后请多关照,谢谢!”成功送出去两个大萝卜,二老更有信心了。

他们每家送两个,离开时老爸都会重复那句话:“我儿子张锋刚搬来,以后请多关照!”很快,背篓里只剩下一个萝卜了,老妈说:“算了,这个就不送了吧,送一个也不好意思,干脆拿回家今晚炖排骨吃。

”老爸连连说好。

二老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老爸得意地把背篓亮给张锋和儿媳妇看:“怎么样?我们说得没错吧!你们还总说人家不会收,人家不仅收了,还收得特别开心。

”“就是!我看哪,城里人真稀罕这个,赶明儿我们回去再背些来,八楼上面还没送呢!”老妈的热情可真高,老爸也跟着附和。

“啊?你们还要送啊?”张锋和媳妇儿不约而同地喊出来。

“送!这幢楼每家每户都送。

别的我们帮不上你们,给邻里送些土生土长的东西还是没问题的。

”老爸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夫妻二人无语。

第二天一大早,二老就吵着要回去,说是早点儿背萝卜来送给八楼上面的住户,免得时间长了,人家知道了,还说送萝卜的人偏心。

张锋拗不过二老,只好早早爬起来送他们去车站。

妞妞舍不得爷爷奶奶走,硬要跟着爸爸一块儿去送。

老爸背着空背篓、老妈拎着空篮子在前面走着,张锋牵着妞妞在后面跟着。

“嘿,这儿怎么会有萝卜?”老爸突然叫起来。

老妈也看到了一大堆白生生的大萝卜。

张锋看到后也傻眼了,他愣了一下,说:“可能是旁边一家餐馆库房里坏掉的。

”“哪儿坏啊?个个白白嫩嫩的呢!”老爸还在嘀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