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作者:
————————————————————————————————日期:
ﻩ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
ﻫ详细说明如下:ﻫ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ﻫ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大气压:和高度、湿度、温度的变化成反比--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气压,而非气压!详细说明如下: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分越多,尔水的分子量比空气的混合分子量小,水气的增加,等于稀释了空气;温度越高--虽然增加了空气分子的对撞机会,但是空气迅速膨胀,对流,尔引起空气变得稀薄,其增加的对撞能量远小于空气变稀薄减小的对撞能量,自然空气压力减小。
有关常识如下:定义:1.亦称“ 大气压强”。
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由于地球周围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压强。
其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2.压强的一种单位。
“标准大气压”的简称。
科学上规定,把相当于760mm高的水银柱(汞柱)产生的压强或1.01×十的五次方帕斯卡叫做1标准大气压,简称大气压。
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
空气可以像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
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
在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臵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
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
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压强公式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13×105Pa。
由于当时的信息交流不畅意大利和法国对大气压实验研究结果并没有被全欧洲所熟知,所以在德国对大气压的早期研究是独立进行的。
1654年奥托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
天气与大气压强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
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
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1.大气压的变化。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
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大气压也不一定相同。
即大气压还随区域、时间而变化。
2.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
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做高气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气压区。
3.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如下图)(1)高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故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2)低气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故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注意:一般来说,高气压区多晴燥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
二、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1.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人在晴朗的天气一般心情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往往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这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高低有关。
2.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外受到的压强是相等的。
当外部大气压变化时,人体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例如:长期生活在平原上的人,突然来到青藏高原,刚开始会有高原反应,但是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适应了。
注:因气压减小、缺氧等原因产生头晕,甚至恶心、呕吐等现象的反应叫高山反应3.生产、生活、科学领域中大气压的应用。
(1) 中医的拔罐疗法。
(2)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要增压。
(3)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宇航服。
三、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高压锅里的压强大,水的沸点高,食物容易熟。
四、生活用品与大气压1、真空压缩保存袋2、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例题:1.大气压随季节而变化。
一年中,大陆上的最高气压值出现在季,最小气压值多出现在季;晴天的气压比阴天。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而水汽的分子量是,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
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
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关于大气压的知识点

关于大气压的知识点
1. 你知道吗,大气压可厉害了!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抱住我们周围的一切!比如我们用吸管喝饮料,就是大气压在帮忙呀,它把饮料推到我们嘴里了呢!
2. 嘿!大气压还跟天气有关系哦!你想想,为啥有时候会感觉闷闷的呀?这就可能是大气压在“捣乱”呢!就像你心情不爽的时候会捣乱一样,它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感觉呀,比如晴天气压高就会感觉比较舒服呢!
3. 哇塞,大气压还决定了水的沸点呢!不信你看,在高原上,大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也低,煮东西都不容易熟呢!这多神奇呀!
4. 大气压能托住那么多东西,这难道不神奇吗?像把一个很重的杯子紧紧吸在桌子上一样,大气压也能拖住大气层呢!
5. 哎呀呀,大气压不是一成不变的哦!它会随着高度变化呢!你爬山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呼吸有点困难呀?那就是大气压变了呀!就好像你换了个新环境会有点不适应一样!
6. 你们说,大气压是不是无处不在呀?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我们和周围的一切呢!从我们呼吸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它的身影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大气压真的太重要了,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它呀!。
为什么大气压会影响天气

为什么大气压会影响天气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受到外部气候环境影响,而大气压是气候环境最重要的要素。
因此了解大气压如何影响天气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一、大气压影响天气,有关热量循环
首先,大气压对于气温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空气层中的物质的分散和传输,从而影响气温。
此外,大气压还可以影响热量的流动和分配,它可以改变地表的温度,因此影响到天气的变化。
二、大气压影响大气的结构
其次,大气压也可以影响大气的结构,比如可以影响大气中的空气对流层,影响它们的厚度和位置,这会影响大气中的水汽分布,因此影响天气变化。
三、冷暖气流成因于大气压
此外,大气压也会影响冷暖气流的变化,当大气压变化时,气流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大气压变化会影响天气形成,从而影响天气。
四、大气压影响风速
此外,大气压的变化也会影响风速的变化,而风速的变化又与大气压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说大气压的变化可以影响天气的变化。
五、大气压影响气压分布
最后,大气压的变化也会影响气压层的变化,气压层的变化会影响气温、湿度、云量以及风等因素,因此大气压也可以影响天气变化。
总之,通过对大气压如何影响天气的了解,我们可以认识到大气压对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想了解更多有关大气压的知识,我们也应该加强观测、研究,以及细致的分析。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初级中学范军华大气压又称大气的压强。
从空气分子运动观点出发,它是空气的分子运动与地球重力场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这综合的作用下,许多空气分子在每瞬时平均对单位面积的平面所施的撞击力就表现为气压。
空气分子密度大的地方,也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的地方,因此,撞击力就大,故气压也大。
当你收听无线电台的天气形势广播时,常听到“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词。
这些词都是指的大气压在某一区域的分布类型,那么为什么大气压与天气预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呢?地球表面上的风、云、雨、雪,万千气象,都跟大气运动有关系,而造成大气运动的动力就是大气压分布的不平衡和气压分布的经常变化。
由于地球表面各处在太阳照射下受热情况不同,各地的空气温度就有较大差别。
温度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空气变得稀薄,气压就低;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就高。
另外,大气流动也是造成气压不平衡和经常变化的重要因素。
这样在地理情况千差万别的地球表面上空,就形成各种各样的气压分布类型,多种气压类型的组合就构成了一定的天气形势,而决定着未来的风云变幻。
气象工作者为何能根据各种气压类型来预报天气呢?这是因为事物间总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而一定的气压类型往往导致一定的天气现象出现。
例如,在高气压控制的区域,由于低处的空气不断从高压中心向外流散,上层空气就要下沉填补。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体积压缩(因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温度升高,原来空气中的细小水珠就会蒸发消散,不利于云雨的形成。
因此高压中心附近地区常常是天气晴朗。
而在低气压控制的区域,低层空气是从周围流向低压中心,使低层空气堆积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汽凝结,易形成云雨。
所以低气压中心附近往往是阴雨连绵。
无怪乎有人把气压计称为晴雨表,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这些规律都不是绝对的,天气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但是气象工作者只要掌握了大面积内(一般包括整个欧亚大陆)的气压类型的分布,结合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就可对本地区的风向、晴雨等做出预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的变化与季节天气的关系
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大气压的变化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对这段叙述,就是老师也往往不易说清,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可归结为温度、湿度、空气流动与大气压强的关系问题.今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雨天)大气压高
首先我们来分析:空气密度对大气压的影响。
我们通常所称的大气,就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整个空气层.它除了含有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外,还含有水汽和尘埃.我们把含水汽很少(即湿度小)的空气称“干空气”,而把含水汽较多(即湿度大)的空气称“湿空气”.不要以为“干”的东西一定比“湿”的东西轻.其实,干空气的分子量是28.966,而水汽的分子量是18.016,故干空气分子要比水汽分子重.在相同状况下,干空气的密度也比水汽的密度大.在晴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少,属于“干空气”,密度大,所以大气压比较高。
阴天(雨天)的时候,空气中水分含量多,属于“湿空气”,密度反而小,所以大气压比较低。
此外,引起晴天大气压比较高另一个原因是:气流运动对大气压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地面不断地向大气层进行长波有效辐射,同时大气也在不断地向地面进行逆辐射。
晴天,地面的热量可以较为通畅地通过有效辐射和对流气层的向上辐散运动向外输运。
阴天时,云层覆盖在大气层上方,减少了对流层大气向外的辐散运动。
云层这种保存地表和对液层热量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这样,阴天地区的大气膨胀就比较厉害,从而导致阴天地区的大气横向(水平)向外扩散,使得阴天地区的空气向外流动,当然阴天地区的密度也就会减小,从而导致阴天的大气压比晴天的大气压低。
大气压和天气的关系
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地说,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这里所说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是相对的,不是指大气压的绝对值。
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高,就叫做高气压地区;某地区的气压比周围地区的气压低,就叫做低气压地区。
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要从高气压地区向低气压地区流动。
因此某地区的气压高,该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周围地区流出。
高气压地区上方的空气就要下降。
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所以高处空气下降时,它所受到的压强增大,它的体积减小,温度升高,空气中的凝结物就蒸发消散。
所以,高气压中心地区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常常是晴天。
如果某地区的气压低,周围地区的空气就在水平方向上向该地区流入,结果使该地区的空气上升,上升的空气因所受的压强减小而膨胀,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所以,低气压中心地区常常是阴雨天。
由于气压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各气象哨所每天都按统一规定的时刻观测当地的大气压,报告给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的依据之一。
2.大气压与季节的关系: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空气温度的变化是引起气压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当空气冷却时,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单位面积上承受的空气柱重量增加,气压也就升高。
因此,冷空气一到,总是伴随着气压的升高;而在暖空气来临的同时,气压常常降低。
冬天是冷空气的世界,夏季则是暖空气的天地,气压冬高夏低的道理也就很清楚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空气的密度是随高度的上升而减小的,所以,通常讲气压的高低,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层面上来做比较的,—般用的最多的是海平面气压。
3.大气压与时辰的关系:早上和晚上的大气压比中午的高
对于同一地区,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地面的大气压值也会有所不同,这叫大气压的日变化。
一天中,地球表面的大气压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
早上和晚上,气温相对较低,同时大气中的空气比较干燥,相对湿度较中午低,属于“干空气”,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早上和晚上空气密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早上和晚上大气压比较高。
而到中午的时候,大气不断的积累热量,使其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增大。
当温度升高后,大气逐渐向高空做上升辐散运动,在下午15~16时,大气上升辐散运动的速度达最大值,同时大气的湿度也达较大值,由于此二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午的大气压比早上、晚上的大气压低。
4. 大气压随地理纬度的变化
地球表面大气层里的成份,变化比较大的就是水汽。
人们把含水汽比较多的空气叫“湿空气”,把含水汽较少的空气叫“干空气”。
有些人直觉地认为湿空气比干空气重,这是不正确的。
干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8.966,而水气的分子量只有18.106,所以含有较多水汽的湿空气的密度要比干空气小。
即在相同的物理条件下,干空气的压强比湿空气的压强大。
在地球表面,由赤道到两极,随地理纬度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极地半径的减小,地球对大气的吸引力逐渐增大,空气密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两极地区温度较低,所以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可近似看成干空气,所以由赤道向两极,随地理纬度增加,大气压总的变化规律是逐渐增大(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局部某处的大气压值变化可能不遵循这一规律)。
5.大气压随水陆的变化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大陆及海洋上气压随气温变化的实际情况.我们说,夏季大陆上气温比海洋上高,由于大陆上的空气向海洋上扩散,而使大陆上的气压比海洋上低;冬季大陆气温比海洋上低,由于海洋上空气要向大陆上扩散,又使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高.而由此可见,在温度变化和分子扩散两个因素中,扩散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应当指出,这里所说的扩散,是指空气的横向流动.因为由空气的纵向流动并不能改变竖直气柱的重量(有的文献②把因温度而产生的气压变化说成是空气沉浮的结果,这是不妥的),因而也就不能改变大气的压强(对重力加速度g因高度变化而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忽略).
6. 1大气压随地势高低的变化
从微观角度看,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体的密度n;二是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
在地球表面随地势的升高,地球对大气层气体分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空气分子的密度减小;同时大气的温度也降低。
所以在地球表面,随地势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数值是逐渐减小的。
如果把大气层的空气看成理想气体,我们可以推得近似反映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的公式如下:
p=p0e?μgh/RT
(μ为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P0为地球表面处的大气压值,g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R为普适气体恒量,T为大气热力学温度,h为气柱高度)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考虑大气温度变化这一次要因素的影响时,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h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小,其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在2km以内,大气压值可近似认为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2km以外,大气压值随地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渐缓。
所以过去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介绍:在海拔2千米以内,可以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