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情况。
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包括多种因素。
病理学表现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本质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病理学表现1. 细胞变性或死亡:神经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往往会变性或死亡。
这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共同病理学表现,如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亨廷顿病等。
2. 肿瘤:神经系统中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出现,例如神经胶质瘤和脊髓瘤。
这些肿瘤通常会影响正常的神经信号传输,并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破坏。
3. 炎症: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典型表现,如多发性硬化症和脑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会导致炎症反应并造成神经细胞的损失。
4. 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这些障碍可能涉及感觉、运动、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僵硬和动作迟缓等症状。
5. 神经元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会引发神经元异常。
例如,神经元过度活跃是癫痫的一个典型病理学表现。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对治疗的意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深入了解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最关键的是了解病变的类型、程度和位置。
这些信息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和确定最优疗法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例如,了解到帕金森氏症患者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后,便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水平,从而减轻症状。
又如,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提前了解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病情并获得最佳康复效果。
三、神经系统疾病病理学表现的诊断手段通过一系列诊断手段,医生可以了解到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表现。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为脑电图、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等。
这些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变类型、位置和程度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出治疗方案。
此外,临床表现和病史等资料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前期小儿癫痫的症状主要的时候

前期小儿癫痫的症状主要的时候引言小儿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早期症状的及时发现和诊断对于儿童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讨论前期小儿癫痫的症状,并详细介绍每种症状的表现和影响。
癫痫的概述癫痫是由于脑内异常电放电引起的一系列脑功能紊乱症状。
小儿癫痫是指儿童期发生的癫痫发作,通常在5岁以下发病,占所有癫痫的三分之一。
前期癫痫的症状1. 精神症状儿童癫痫早期常表现为精神症状的变化,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能力下降等。
有些孩子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如兴奋、焦虑、急躁等。
这些症状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问题,而错过了癫痫的早期诊断。
因此,家长应当对孩子的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并及时就诊。
2. 运动症状前期小儿癫痫的另一个主要症状是运动症状的改变。
癫痫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出现突然的抽搐、肌肉僵直、肢体摆动等症状。
这些运动症状通常持续数秒到几分钟不等,并可能伴随口唇发紫、面色苍白等表现。
如果孩子频繁出现这些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癫痫的相关检查。
3. 感觉症状癫痫发作还可能引起感觉症状的改变。
孩子在发作时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听力降低、感觉异常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秒到几分钟,并可能不易被家长察觉。
因此,家长需要留意孩子在发作时的任何感觉异常,如注意到孩子突然回避光线或声音等。
4. 自主神经症状前期小儿癫痫的另一个主要症状是自主神经症状的改变。
这些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出汗增加、呕吐等。
这些症状可能伴随癫痫发作,但在发作时也可能单独出现。
家长应当留意孩子是否出现这些症状,并及时就诊。
影响及处理方法及时发现和诊断前期癫痫的症状对孩子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旦症状确定是癫痫引起的,应尽早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医生通常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习惯调整等。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造安全环境:减少孩子在发作时受伤的风险,如准备好软垫、安全护具等。
2.规律生活: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当小儿患上神经系统疾病时,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与治疗对于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为家长和医生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家族史以及一系列的医学检查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诊断方法:1.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应与家长充分沟通,了解患儿的病史,包括生长发育情况、起病过程、症状表现以及相关的环境因素等。
这能够帮助医生初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对小儿的神经系统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检查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寻找出现异常的迹象。
3. 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指标、遗传学检查等,以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排除其他疾病,并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4.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脑电图(EEG)、脑磁图(MEG)、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检查能够提供关于大脑结构和功能方面的信息,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 神经生理测定:神经生理测定主要通过电生理技术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例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可以用于判断神经传导是否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可用于评估听觉通路的功能状况。
二、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的疾病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儿的年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许多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和控制疾病进展。
具体的治疗药物会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情选择,例如抗癫痫药物、抗炎药物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用于改善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的运动障碍和功能缺陷。
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按摩、理疗等,旨在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脑外伤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的疾病,包括中风、癫痫、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以及治疗原则。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1. 头痛与头晕:头痛和头晕是神经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脑卒中等,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头痛和头晕。
2. 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肢体活动不协调、肌肉无力等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脑卒中后遗症等都会造成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受限。
3. 感知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感知异常,例如视力减退、听力下降、触觉异常等。
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4. 认知障碍: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会引起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认知障碍。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都是典型的认知障碍疾病。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1. 早期诊断与干预: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与干预对于病情的控制和症状的缓解至关重要。
患者在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疾病。
2.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要根据病情选择溶栓治疗、介入手术或脑血管支架等治疗方式。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抗癫痫药物、抗帕金森药物等。
患者应按医生指导规范用药。
4.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对于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十分重要。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言语治疗等可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5. 支持性疗法和心理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照顾,因此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总结: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治疗原则各不相同,要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儿童常见十大疾病

儿童常见十大疾病1. 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又称婴儿麻痹、婴儿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婴幼儿在出生后几天内出现肢体瘫痪或者肢体僵硬、无力,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脑部可有智力障碍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2. 小儿麻风病:小儿麻风病是一种由麻风的病原体—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肝脏等系统的损害,病人身上可以出现红斑、脱屑、疤痕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还可以导致智力障碍和神经系统损伤等,所以应及时对其进行诊断治疗。
3. 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低热、乏力、头痛、咳嗽、流鼻涕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因此应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4.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腹部出现的拉肚子状况,主要表现为拉肚子、腹痛、腹泻、腹胀等,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等,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治疗,小儿可能会出现水肿、低血糖、贫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应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5. 小儿肾炎:小儿肾炎是婴幼儿肾脏发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尿量减少、腹痛、四肢酸痛、肌素改变等,原因可能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药物性肾炎等,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治疗,有可能造成肾功能损害、肾综合征、肾衰竭等。
6. 小儿败血症:小儿败血症是一种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贫血、出血、咳嗽等,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造成组织损伤、脑病变、心脏病变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7. 小儿癫痫:小儿癫痫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突发性失去知觉、肢体抽搐、不明原因发作性惊厥等,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脑部损伤、智力障碍,因此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8. 小儿肝炎:小儿肝炎是一种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发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肝脏肿大、黄疸、腹痛等,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导致肝功能障碍、肝硬化等,严重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环境认识和反应能力下降,定向力和记忆力受 损、错觉、幻觉,以幻视为主,形象生动而逼 真,以至有恐惧、外逃或伤人行为。昼轻夜重,
持续数小时-数天,常见脑炎、脑血管病、脑外 伤及代谢性疾病,也可见于高热、中毒、酒依 赖等。
三、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⑴去皮质综合征(decortiated 或apallic syndrome):意识活动丧失,但睡眠与觉醒周期 存在,无意识的睁眼闭眼,貌似清醒但对刺激 无反应。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甚至有无意 识的咀嚼、吞咽动作,大小便失禁,四肢肌张 力增高,锥体束征阳性。呈上肢屈曲,下肢伸
一、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 小脑本身、小脑角传入或传出纤维、红核、桥 脑或脊髓病变均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 表现:随意运动的力量、速度、幅度和节律不 规则,伴有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和语 言障碍。
1.姿势及步态的改变 • 站立不稳,步态蹒跚,两足远离叉开,左 右摇晃不定,并举起上肢以维持平衡,即 躯干性共济失调(姿势性共济失调),小 脑蚓部病变所致。 • 上蚓部受损易向前倾倒; • 下蚓部受损易向后倾倒; • 半球损害时行走则向患侧倾斜; • 严重者难以坐稳。
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认识大脑
•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结构 和功能损害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体征或综合症。包括意识障碍、认 知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平 衡障碍等。
意识障碍
• 意识(Consciousness):大脑的醒觉
程度,个体对内外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能力。通过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表 达出来。该能力减退或消失就意味着 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2.顶叶性共济失调 • 对侧患肢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闭眼明显, 双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可出现双下肢 感觉性共济失调及尿便障碍。
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内容——胎⼉及⼩⼉不同发育时期正常脑MRI表现影像检查对⼩⼉神经系统常见病的诊断神经影像学进展1、孕 24 周以前仅见外侧裂雏形;T1WI :⽪质>⽩质;T2WI :⽪质<⽩质;⽣发基质层与⽪层灰质等信号2、孕24 ~ 28 周发育较浅的脑沟(中央沟、矩状沟);脑⼲部分结构髓鞘化(内外侧丘系);丘脑和基底节髓鞘化;3、孕30 ~ 33 周脑沟回数⽬进⼀步增多;部分岛盖发育;髓鞘化: ⼩脑蚓部和⼩脑脚, 背侧桥脑和腹侧桥脑; 丘脑、苍⽩球和内囊⽣发基质⼤部分消失;⼤脑⽩质未髓鞘化;4、孕34 ~ 37 周⼤脑⽪层进⼀步增厚,并形成更多脑沟;内囊后肢与⾖状核相⽐仍为 T1 低信号 /T2 ⾼信号;侧裂池稍变窄;5、孕38 ~ 40 周⼤脑⽪层增厚;脑沟形态已经接近成⼈;脑⼲腹侧、内囊后肢和放射冠中央部分⽪质脊髓束呈现 T1 ⾼信号;在 T2WI 上,脑⼲背侧呈低信号,内囊后肢可见点状低信号;侧裂池及枕部脑外间隙仍很显著;6、出⽣ ~ ⽣后 1 个⽉T1 加权像⾼信号区:后颅窝:内侧丘系、外侧丘系、内纵束、下丘臂和⼩脑上下脚;⼩脑深部⽩质信号逐渐增⾼;幕上结构:⼩脑上脚交叉、丘脑背外侧区、苍⽩球、内囊后肢后部和半卵圆中⼼的中间区;中央前后回⽩质信号逐渐增⾼;T2 加权像:评价⼩脑和脑⼲成熟度优于 T1WI ;侧脑室额⾓顶部可见⼩灶状灰质信号;⼩脑蚓部和⼩脑⼩叶信号减低;沿脊髓⽪质束路径可见信号减低;丘脑背外侧信号减低;7.1岁以内3~6 个⽉时,胼胝体,脑桥腹侧、枕叶⽩质基本发育;7 个⽉后,中央前后回、额叶、颞叶⽩质逐渐发育。
8、2 岁以内脑组织进⼀步成熟,⾄ 24 个⽉左右,绝⼤部分脑组织完成髓鞘化过程。
脑表现接近成⼈。
双侧脑室后⾓旁脑⽩质的髓鞘化可达4-6岁;发育中含⽔量下降,⽪质增厚,脑回增多髓鞘终⽌区位于侧脑室体部外侧,由于纤维束髓鞘化延迟,⾎管周围间隙扩张⽽形成。
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健康宣讲

治疗方式
支持性疗法:提供心理和社会 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庭应对挑 战。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遗传咨询:对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士进行 遗传咨询,了解患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 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生活质量的改 善
生活质量的改善
家庭支持:鼓励家人和朋友提 供支持和理解。 教育资源:寻找相关教育资源 和社会支持组织。
生活质量的改善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总结
总结
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在儿童中 较为常见,但通过适当的治疗 和支持,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 得到改善。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运动和感觉 方面的异常,请及时就医并提 供适当的支持和康复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症状
语言和沟通问题:言语困难和 沟通障碍。
诊断方法
诊断方法
身体检查:观察运动能力、感觉反应和 语言表达。
神经系统评估:通过测量神经电活动来 评估神经功能。
诊断方法
遗传学测试:检测相关基因的 突变。
治疗方式
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 语言治疗,旨在改善运动和感觉功能。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抗 痉挛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小儿吉兰-巴雷 综合征健康宣
讲
目录 介绍 症状 诊断方法 治疗方式 预防措施 生活质量的改善 总结
介绍
介绍
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是一种神 经系统疾病,影响儿童的运动 和感觉功能。
本PPT将为您介绍这种疾病的常 见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式 。
症状
症状
运动障碍:痉挛、无力和失衡。
感觉异常:触觉、温度和疼痛感觉不正 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mptomatologyoftheChildNeurolog icalDiseases
24.03.2019
意识障碍(Disorder of consciousness ) 瘫痪(Paralysis) 惊厥(Convulsion)
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s)
瘫
痪
瘫痪(paralysis)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 或丧失. 瘫痪类型:单瘫、偏瘫、截瘫、交叉瘫、四 肢瘫。 瘫痪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痉挛性瘫痪(spastic paralysis)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弛缓性瘫痪(flaccid paralysis)
瘫痪的常见病因
颅脑疾病:颅内感染、脑瘫、脑白质病、颅内出血、 颅内肿瘤 脊髓疾病:脊髓灰质炎综合征、脊髓炎、SMA 周围神经病:GBS、CIDP、坐骨神经损伤、CMT 神经肌肉接头或肌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 不良、儿童良性肌炎、先天性肌病、周期性瘫痪
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
临床特点 病变部位 痉挛性瘫痪 皮质运动区、锥体束 弛缓性瘫痪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神经、颅 神经及其运动神经核 反射 病理反射 肌张力 肌萎缩 肌束震颤 肌电图 肌肉活检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 (+) 增高,呈痉挛性瘫痪 无,可见轻度废用性萎缩 无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萎缩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消失 (—) 减低,呈弛缓性瘫痪 显著,早期出现 可有 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有失神经电位 失神经性改变
不自主运动的鉴别
鉴别要点 主要部位 动作频率 动作幅度 节律 肌肉张力
舞蹈病
手足徐动
颜面和四 快 肢 肢体远端 慢 慢
快
中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或小
无
有
降低
降低
扭转痉挛 躯干
震颤 肢体远端
最大
小
间歇性
有
降低
增高
抽动症
面、颈、 快 肩、四肢、 声带
中度
无
正常
大脑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
痫性发作
惊厥性痫样发作(惊厥)
非惊厥性痫样发作
长期反复出现
急性痫性发作 (急性惊厥发作)
癫痫
惊厥病因及分类
感染性 脑膜炎:化脓性、结核 颅 性、 内 病 毒 性、 霉菌性 脑炎:病毒性、免疫性 脑寄生虫病、脑脓肿 非感染性 颅脑损伤 颅脑发育畸形 颅内肿瘤 (癫痫)
高热惊厥 (Febrile 颅 seizure,FS) 外 中毒性脑病
代谢性: 电解质紊乱(低钙、 低镁、 低钠、高 钠) 特发性低血糖症
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s)是患 者意 识清醒时出现不能控制的骨骼肌不正常运动,为 锥体外系病变所致。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指肢体静止状态 下出现的震颤 帕金森病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 是肢体远端游走性肌 张力增高与减低动作 Wilson病 舞蹈症(chorea) 是肢体迅速的不规则、无节 律、粗大的不能随意控制的动作 小舞蹈病、 Huntington病 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是肌肉异常收缩导 致缓慢扭转样不自主运动或姿势异常 核黄疸、 乙脑 多发性抽动(Tourette Syndrome):是多部位 突发的快速无目的重复性肌肉抽动
皮肤营养障碍
多数无
常有
脊髓休克期 损伤平面以下的肌肉为弛缓性瘫, 肌胀力减弱或消失。约2周结束,痉挛性 瘫痪的特征才表现出来。
惊
厥
痫样发作(epileptic seizures):发作性皮层功能异常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 状(运动、感觉异常、行为认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惊厥(Convulsion):伴有骨骼肌强烈收缩的痫性发作 癫痫(epilepsy):临床呈长期反复痫性发作的疾病过程
嗜睡 ( +,明显) (+,呼唤) (somnolence) 昏睡(stupor) (+,迟钝) (+,大声呼唤) 昏迷(coma) 浅昏迷 + — 中昏迷 重刺激可有 — 深昏迷 — —
+
+ 可有 很少 —
+
+ + — —
+
+ + 迟钝 —
稳定
稳定 无变化 轻度变化 显著变化
意识内容
意识模糊(confusion):定向力障碍,错觉为 突出表现。 谵妄状态(delirium state):定向力和自知力 均障碍,有丰富的错觉和幻觉。
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中枢 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应答 反应的能力,或机体对自身及周围环 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意识障碍 :意识水平
意识内容
清醒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中昏迷
深昏迷
脑死亡
记忆
语言
定向
计算
自知
意识水平
分级 对疼痛反应 唤醒反应 无意识自发动作 腱反射 光反射 生命体征
醒状昏迷 (coma vigil)
去皮质综合征(decorticate syndrome) :皮质广泛损害 ,去皮质强直姿势,病理征(+)。睡眠-觉醒周期保 持,
无动性缄默症(akinetic mutism) :网状激活系统损害 ,去脑强直姿势,病理征(—),肌肉松弛 ,伴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 双侧皮质脊髓束 及皮质延髓束受损,导致几乎全部运动功能丧失,脑 桥及以下脑神经均瘫痪,表现四肢瘫,不能讲话和吞 咽,可自主睁眼或眼球垂直活动示意,看似昏迷,实 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