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老子思想与现代生活的意义

⽼⼦思想与现代⽣活的意义引⾔:⽼⼦思想是我国五千年思想⽂化的精华,其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类⽂明发展的早期就揭⽰了⽂明发展的副作⽤,并对此进⾏了全⾯的反思。
儒家的忧患意识经常为⼈们所称道,⽽以⽼⼦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对⼈类⽂明进步的反思,实质上也是⼀种忧患意识,⽽且是更深⼀层的忧患意识。
因为儒家式的忧患意识只关注于⼀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道家式的忧患意识则是对整个⼈类的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
⽼⼦站在全⼈类乃⾄整个宇宙的⾼度上思考问题,因⽽便具有不同于儒家的眼光。
他所提出和思考的问题对于⼈类来说,往往具有更为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因⽽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的思想便具有了⼴泛的世界性和现代意义。
关键词:⽼⼦思想,⽣态智慧,政治智慧,社会管理,⽣活智慧。
内容:⽼⼦思想对中国⽂化乃⾄世界⽂化的贡献是多⽅⾯的。
其中最重要、最核⼼的就是关于⾃然的观念和理论。
⾃然主义是⽼⼦思想的灵魂,是⽼⼦为⼈们提供的处理⼀切事务的基本态度和原则,也是⽼⼦思想的世界性和现代意义的主要体现之所在。
⽼⼦思想的世界性和现代价值是多⽅⾯的,其包括对现代⽣态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社会治安及政治管理的影响以及对现代⽣活处世之道的影响等多⽅⾯,仅此将在下⽂中展开。
第⼀部分:⽼⼦介绍以及相关思想简述⼀.⽼⼦简介⽼⼦(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
姓李名⽿,字伯阳,诞⽣于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
⽼⼦⼜名⽼聃,相传他⼀⽣下来就是⽩眉⽑⽩胡⼦,所以被称为⽼⼦;⽼⼦⽣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问礼。
⽼⼦晚年乘青⽜西去,并在函⾕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前写成了五千⾔的《道德经》(⼜名《⽼⼦》),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哲学与古希腊哲学⼀起构成了⼈类哲学的两座⾼峰,⽼⼦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被尊为“中国哲学之⽗”。
⽼⼦的思想被庄⼦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化的内核。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被誉为道家哲学的奠基之作。
它总结了老子自己多年的思索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洞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提出了“道”的哲学概念,即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而道是无形无物、无声无息、无为无为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物质和权力的满足,导致了社会问题的日益加剧。
而《老子》中的“道”就是一个提供了完全相反的思考方式,它告诉人们不要追求无谓的物质和权力,而是要回归内心,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和谐。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追名逐利、功利主义的思潮起到了警示和反思的作用。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认为,人们应当放弃过度干预和控制他人的行为,而应该追求自然的随性而行,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忙碌和焦虑的状态,追逐成功和成就,忽略了生活本身的乐趣。
而《老子》中的“无为而治”思想提醒人们要以柔克刚,不要用武力和控制去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顺势而为、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需要平等、包容和和谐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还强调了“无敌于天下”的思想。
老子认为,追求权力和占有是导致争斗和战争的根源,而只有通过放弃私欲和抱负,追求无私和谦卑的境界,才能获得真正的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金钱和权力成为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导致了社会矛盾和分裂的加剧。
而《老子》中的“无敌于天下”思想提醒人们要放下私心和欲望,追求真正的内在自由和力量。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需要建立和谐、包容和稳定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出了追求内心和谐、追求无为而治、追求真正力量的思考方式,对现代社会追名逐利、功利主义思潮起到了警示和反思的作用。
它强调了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选择和生活方式,以及放下私心和欲望的重要性,对于建立和谐、包容和稳定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观点被誉为道家哲学。
他思考着人生的真谛,推崇自然主义,强调顺应自然,认为顺应自然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老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老子的思想强调了自然主义和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在如今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然的重要性,将自然看成是被征服和利用的对象。
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顺应自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自然资源,尊重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不仅对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对后代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老子的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的观点。
老子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不要过度干预、不要人为地去修补、调节一些事物,而是应该随着事物的发展而自然发生。
这个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在处理一些国家事务时,也要注意到这个理念。
政府应尽可能地为人民和社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也不能过于干预和统治,而应充分听取民意,尊重社会的发展规律,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
再次,老子的思想是追求自由、平等、人性本善。
对于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呼唤民主、自由、平等,这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追求。
老子的观点指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人人生而平等,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尽可能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公正的待遇。
倡导道德的修养和自我约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培养和发挥人性的光辉素质,是现代社会的大趋势。
综上所述,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瑰宝,对现代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和运用老子的思想,发扬光大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稳步前进,推进人类文明发展。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依然可以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汲取智慧,帮助自己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从《老子》的思想中挑选几个重要的观点,谈谈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认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秩序,而人类的干预只会干扰这种秩序,引发更多的混乱和矛盾。
他提倡“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刻意干预事物的发展,而是要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也可以从中领悟到这种理念的智慧。
有时候,不要过度干预,而是顺势而为,放下执念,或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子提出了“无上至柔”的观点。
他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为水的柔软可以适应不同的形状,而不会被任何事物所限制。
而“柔弱胜刚强”的思想也是老子非常重视的。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柔软的力量同样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时,不要一味地强硬对抗,而是要保持柔韧的态度,善于妥协和包容,或许能够化解许多矛盾和冲突。
老子强调“无欲”和“淡泊”之道。
他认为,欲望和功利是导致人类痛苦的根源,而“淡泊”则是一种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各种欲望所束缚,而追求名利和物质的积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观念。
我们可以从老子的哲学中得到一种超脱物欲的智慧,学会去控制自己的欲望,在内心深处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功利的迷失,更能让我们在生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淡定的心态,找到内心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老子提出了“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他认为,“无为”并不是完全无为,而是返朴归真,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即要学会以无为而无不为,即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而不是过分追求功利和名利,把握好平衡,找到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理解总结

对老子道家思想的理解总结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老子关注的主题主要包括道、无为、自然、反思现实、实事求是等等。
此文将对老子道家思想进行总结和理解,分析其核心观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老子的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在老子看来,宇宙万物都由道构成,它是生命的源头和运行的原则。
道是超越形式和事物的本质,是一种无法言说和思考的存在。
老子认为,人应当追求与道的合一,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真实的自我。
同时,老子强调了道的隐秘性和深奥性,宣扬了“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
老子强调了无为的思想。
他认为,自然自发的运行是最有效的方式,而人类的过度干预和努力往往反而导致问题的产生。
因此,他主张人们应当放弃功利和急躁的心态,学会无为而治。
这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去人为干涉,以免产生矛盾和冲突。
通过无为而得到真正的力量,实现自身的内在平和和生活的和谐。
老子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也是他的特色之一。
他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运行方式,而人类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的智慧。
他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认为自然是巧妙和简朴的,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相对立。
他批评繁文缛节和奢华的生活方式,主张回归自然本真,减少人为的干预和改变。
反思现实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老子认为,人们过分追求名利和权力,贪图功利主义的欲望,导致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不安。
他通过对现实的深刻思考,指出了社会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主张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引导他人,改善社会的现状。
老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老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治理方式,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和政治哲学奠定了基础。
其次,他的道家思想强调了自然的智慧和无为而治的理念,在中国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者,老子的思想启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和现实困境的反思,丰富了哲学和伦理学的研究领域。
综上所述,老子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强调了无为、自然、反思现实等多个方面的观点。
《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社会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社会影响1. 引言《老子》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由古代中国哲学家老子所撰写。
本文将探讨《老子》的哲学思想以及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我们将深入研究《老子》中的核心理念,并分析这些理念对道家思想、政治观念和人类行为准则的贡献。
2. 老子的哲学思想2.1 道 - 道(Dao)是《老子》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根源和终极真理。
- 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存在,而且超越了个体意识和现实世界。
- 道是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的法则,追求与道合一可以使个体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
2.2 无为而治 -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这一概念,指出过度介入和干预可能导致混乱和矛盾。
- 他主张以柔软、包容和谦逊来领导,以克制和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2.3 自然观 - 老子认为自然是道的体现,个体应当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 他倡导人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势而为,避免过度干预和控制自然。
3.《老子》对社会的影响3.1 道家思想的影响 -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道家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道家注重内省、融入自然,并通过修炼提升人性境界。
这些观念在宗教、文化、医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3.2 政治观念的贡献 - 老子的政治思想主张降低政府控制和介入力度,提倡民主、宽容和包容。
- 他强调领导者应当尊重个体权利,并通过放权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3.3 社会准则的指导 - 《老子》中关于道德行为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 老子倡导谦逊、包容和无私,鼓励个人通过自我修炼来提升道德境界,以实现社会和个体的和谐。
4. 结论《老子》作为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通过其独特的思想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强调道、无为而治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核心理念,为后世思想家、政治家和大众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从道家学派形成到对政治观念和人际关系的指导影响,《老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老子的思想及应用

老子的思想及应用老子,也称李耳,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思想被称为道家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老子的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对中国的政治、伦理和宗教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子的主要著作是《道德经》,也被称为《老子》。
这本书是一部哲学和道德的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道德经》主要论述了老子对人类存在和行为的看法,以及他对社会和政治的思考。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
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一个无名无形的道构成的,这个道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宇宙的本质和规律。
道是无我无为的,无所谓存在与否,它超越了个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追寻和顺应道,通过无为而治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根据老子的思想,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他认为,政府应该发挥最低限度的作用,不要过于干预人民的生活。
他主张政府应该像水一样,下山流向低处,而不是向上爬山,以保持社会的和谐平衡。
他认为政府过度干预只会带来不必要的争端和矛盾。
此外,老子的思想也对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有重要影响。
他提倡“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人们应该做到无私无欲,不追求功名利禄,不争夺权力地位,以达到心灵的安宁与自由。
他主张让自己与道合一,以达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老子的思想还对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道”被一些人看作是一种超越宗教的信仰,他认为宗教应该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而不是被强迫的信仰。
他主张人们应该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并通过信仰来获取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老子的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化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很多人致力于研究和传承老子的思想,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中国古代,有很多政治家和官员借鉴了老子的思想,通过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
此外,老子的思想也对中国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产生了重要影响,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老子思想对现代社会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 2010级2班李慧 2010204226读《老子与当代社会》上善治水,水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踵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创始人,也是道教所尊奉的圣祖。
他的著作《老子》一书,是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人高道、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乃至平民百姓,而且对现代物理学、哲学、养生学、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富有启迪。
现代社会生活,依然离不开老子的生活智慧。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那么急匆匆的来来去去,人们忙于奔波,忙于应酬,忙于生计,然而,当夜深人静,面对浩瀚星空沉思时,人们心里仍然充满矛盾,仍然觉得一切不可思议。
面对这不可思议的世界,人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常使现代人陷于困惑中。
而老子所提倡的自然智慧,正可以作为现代人寻找文化对策、解决生活危机的新的智慧源泉。
提到老子,就容易想到他的以柔克刚的思想,柔似水,却能致胜于刚。
老子是由衷的赞美水的,水利万物而不争,滋养着万物,不求回报,不争不抢,却能汇成大海波涛。
无坚不摧,因其柔弱;无为,却有为。
很多人误认为老子的无为而治是种消极逃避的处世态度,其实不然。
虽然也有小国寡民的思想,但这只是他保守落后的一个侧面。
小致个人修身养性,到企业管理,大到执政发展战略,《老子》中有很多值得借鉴与学习的思想内容。
在老子看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道的规律产生和发展的,这个规律就是尊道贵德,因循自然。
而人生之道也是如此,道的法则是顺其自然,遵循自然,自然是万物的法则,也是人生的法则。
人生要顺其自然,过道德的生活。
这是一条法则,是人生核心思考的向度,这也构成了人心灵的家园,是人心灵自在的信仰和信念。
老子思想强调返璞归真、见素抱朴、绝伪弃诈,越是自然而简单的东西,就越与人类生命的本质靠的最近,也越能牵动人类至深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思想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老子作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思想家之一,他不但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和道教的始祖,而且也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重要启蒙者,即便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他的思想也在世界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体系以“道”为核心,以“无为”作为践行“道”的方式,在他的哲学思想中包含了大量的和谐思想,涉及到宇宙、社会的各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老子的自然无为、忧患意识、和谐、辩证法思想来论述老子思想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众所周知,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存世的不世之作《道德经》(又称《老子》),乃历代不世之经典。
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
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其学说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我们从老子的四个思想方面浅谈老子的思想。
(一)自然无为,顺其自然,生生不息.“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髓。
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无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
老子的“无为”是指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万事万物遵循自然法则,顺其自然。
老子的“无为”,实际是要人们遵循规律,客观地去做事,让社会在和谐中发展。
老子的无为哲学有着其崇高的思想境界,顺其自然,无为不矜,无为自化,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在当今社会有着其广泛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老子把“无为”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最高原则和人的至善品德,他认为,从人类到自然界要以无为、无欲即“自然”为其活动的准则。
同时老子的自然无为对人类自身的修养发展也有着广泛的启发意义和重大影响。
中医学和现代很多长寿的人士都借鉴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老子》第七十三章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老子认为没有欲望心就会平静下来,一切都会变好。
老子还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即让一切顺其自然。
如果一切能顺其自然,就能生生不息,老子这种朴素的道家思想,对我国中医养生理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皇帝内经》便吸取了老子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理论。
《老子》第二十九章说:“去甚,去奢,去泰”,他认为追名逐利,嗜好过多,都是找灾引祸,也是百病丛生的根源。
《素问上古天真论》也指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豪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中医学在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中,处处强调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称“天人相应”。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人们要顺应自然养生才能健康长寿。
日本的铃木大拙在他86岁时,弟子问他有关养生之道:他说疲倦了就休息,想睡就睡。
并且我们知道的禅式坐睡最有名,其实这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无为”养生之道。
他80岁后天天讲学旅游,90岁后天天读书讲学为乐,94岁参加檀岛第四次哲学家会议,成为当时著名的新闻人物。
北大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已九十多岁了,身板还很好,思维还很敏捷。
有人问他有没有好的长寿秘诀,他的回答是:“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想吃啥就吃,心理不要有负担,顺其自然,经常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内心要达到心平气和就行”。
其实,从季老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也借用了老子“无为”的方法养生,从这两个具体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只有顺应自然的“无为”,才能达到真正修身养性的目的。
(二)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老子思想是我国五千年思想文化的精华,其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了文明发展的副作用,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儒家的忧患意识经常为人们所称道,而以老子为主要代表的道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反思,实质上也是一种忧患意识,而且是更深一层的忧患意识。
因为儒家式的忧患意识只关注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而道家式的忧患意识则是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
老子站在全人类乃至整个宇宙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因而便具有不同于儒家的眼光。
从历史看来,老子是非战的,主张人道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缺失忧患意识。
无为的人道主义更需要忧患意识,这不仅体现在春秋动荡社会时期,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如今的社会。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就已说明社会从来都偶是弱肉强食的,只有适者、强者才能生活,生活得更好,这是社会的现实与本质,无论是在动物世界还是人类社会,这条法则永垂不朽。
因此,我们更加需要老子的忧患意识思想,需要它时刻警醒我们反思自己,督促我们活出真自我。
(三)和谐,构建个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关系老子关于和谐这方面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的“宁中”学说上:“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第五章)。
意思就是人对事物的把握要适度,要保持宁静淡泊的心态而持“中庸之道”。
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但如今社会又是一个充满巨大矛盾的社会,很多人在疯狂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发现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物质的丰富而幸福起来,相反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利益和不信任。
真诚失落、道德滑坡,人们的精神世界反而越来越空虚。
人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人们经过思索后发现,老子思想中丰富的生活智慧值得现代人借鉴,成为现代人解决生活问题灵感的来源。
人生在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
在老子看来,人类社会最初的状态时和大自然一样和谐的,高度紧张的社会关系式违背自然规律的,儿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自然主义,只要自己顺应自然,不追求过多的不切实际的东西,心灵就不会被物质所累,生活的幸福感才会提升。
《道德经》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讨论道的本质和特点,另一部分是讲道对人生的影响,即“为”与“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类似这样的叙述在文中俯拾皆是。
假设老子真的赞同道就是让人无所作为的话,他何必要费如此口舌来讲无为与无不为的关系,讲如何“无为而无不治”,直接不提便是。
反观《庄子》,洋洋数万言中根本没有出现对为与无为的讨论,也没有谈及什么治国之道、处世之道,因为在庄子看来,这些都是不须说也不屑说的,他只关心“逍遥”,关心无拘无束的生活,关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蕴藏的各种哲理。
暂且不论二者境界高低的问题,仅从这种对比上来看,老子显然仍然关心现实社会生活,仍然希望人能有所作为,这就是老子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
首先,老子强调了生命的重要价值,“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第十三章)即使遭受祸患,老子也认为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吾有身”。
所以老子讲养生,自己也得长寿,庄子亦是如此。
反观法家那些实干家、权术家们,如韩非、李斯,几乎都是死于非命。
就从这一点上来说,老子的思想就有十分伟大的积极意义。
第二,老子教会人们正确对待生活。
生活无非就是成败得失,悲欢离合。
在老子看来,一切都是道之所然。
我既得道,心也自然,所谓成败,所谓悲欢,皆随他去,我自然,断不会有疯癫、轻生等过激之举。
徐老师云:幸福=所得/所欲,所言甚是。
老子让人们寡欲而不争,所欲便少,顺天而行,所得便多,如此何恐幸福不大呢!第三,老子教会人们善待他人。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第二十七章)不仅要求人们善待他人,而且要求无声无息,不被人察觉,这样人人皆自然,社会也会和谐。
(四)辩证法思想,批判的看待事物。
老子的思辨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老子主张对任何事情都持思辨的态度,持独立批判的能力。
批判的能力很重要,没有批判的能力,社会就不能发展。
老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也就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他认为,“有为”往往会导致妄为、胡作非为。
其实人可以通过无为来达到有为的目的。
就像在治国方面,老子有很多治国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是非常有力的,同时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就是治大国就像煎鱼一样,要讲究技巧,煎鱼时不能随便翻,把鱼都翻烂了,应该尽量不干预,让它自己熟。
他还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是说,自然规律被破坏了,才用所谓仁义约束人的行为;有了智慧,也出现了虚伪;母子、父子、兄弟不和睦的时候,才提倡孝道;国家快要垮台的时候才会看出忠臣。
总之,越是宣传提倡的东西,越说明它是最缺乏的东西,这是老子深刻独到的见解。
老子讲一切都是对立的,也讲一切都在变化和一切皆有利弊。
好的一面包含不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包含着好的一面,没有单纯的利也没有单纯的弊。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一句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提醒我们单纯的利和单纯的害是没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两个方面。
比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得很好,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环境、生态的破坏。
我们在引进许多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丢掉了我们民族不少固有的美德。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不能因为事情有弊有害就不去做,关键是我们要把害处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又或是我们该采取什么办法来实现变害为利才是最主要的。
老子发现,自然万物,本身便是如此地“辩证”:坚硬的,便必定是脆性的;柔弱的,反倒是韧性的。
柔弱,只是表面,骨子里却是柔韧的。
以此来看人生,那么。
道理便变得简单明确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意思是说,草木们,活着的时候,看似柔弱,风一吹来,两边摇晃,似无骨骼;死了呢,反倒坚挺脆硬,看似坚强。
人呢,也是如此。
原来。
“坚强”,是死亡的象征,而柔弱。
反而是生存的原则。
社会生活中,任何的强权,终必走向灭亡,而阴柔示弱,才是真的强大,是生生不息的生存法则。
别自大,别逞强,守定一种轻柔、弱势、低调甚至是一种看似浑浑噩噩的姿态和心态。
也便为自己赢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如果被问及与他人的区别,老子会回答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也就是说,“俗人”们,到处彰显自己的强悍和力量。
而“我”呢,昏昏然犹如睡意未解柔弱无力;“俗人”们,处处显示出自己的精明才干,而“我”呢,显得呆滞木讷啥本事也没有。
当然,“我”的这副在“俗人”眼里的“窝囊样”,不是刻意的伪装,而是深刻会意水德之后的精神升华的自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