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过关检测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下列哪项是DNA和RNA共同具有的( )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B.脱氧核糖C.尿嘧啶D.腺嘌呤2.甲(A-T-C-G)是一种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

下列有关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的组成成分中均有糖B.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C.丙只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D.甲和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3.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RNA可催化细胞内的某些生化反应B. RNA是一种遗传物质C. RNA参与构成核糖体D. RNA参与构成细胞膜4.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参与的是( )A.核糖体B. tRNAC.氨基酸D.解旋酶5.已知一段mRNA有30个碱基,其中U和C共有14个,那么转录出该mRNA的一段DNA分子中G和A的数目之和以及该mRNA经翻译而合成肽链时,应脱去的水分子数目分别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A. 16和10B. 30和10C. 16和9D. 30和96.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位于甲上B.乙由三个碱基组成C.甲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乙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7.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A.密码子共64种,转运RNA共61种,说明有3种密码子不被识别和翻译B.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C.转运RNA能识别所有信使RNA的密码子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8.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A.蓝藻、变形虫B. T2噬菌体、豌豆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9.下图表示细胞中某种生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丙的合成是由甲、乙共同控制的B.甲、乙中共含有A、G、C、T四种碱基C.若甲中发生一个组成单位的替换,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D.若a、b上分别有x和y个密码子,丙中最多有(x+y)/3个肽键10.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4章 人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稻鱼共生系统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生态模式是我国重要的农业文化财产该生态系统中鱼为水稻除草、除虫有的鱼会取食稻花鱼粪可以肥田稻田养鱼模式实现了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稻鱼共生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生及多级利用B. 鱼取食稻花后这部分稻花的能量会全部转化为鱼体内的能量C. 鱼粪中含有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供桑树生长发育减少了化肥的用量D. 稻田中的鱼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都属于消费者【答案】D【解析】解 A.能量是不能循环再生的稻鱼共生系统属于生态农业可以实现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A错误B.鱼取食稻花后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鱼同化而未被同化的部分流向分解者 B错误C.桑树属于绿色植物不能利用鱼粪中含有的有机物的能量 C错误D.稻田中的鱼根据其取食不同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但都属于消费者 D正确故选 D2.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A【解析】解 A.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A错误B.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正确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C正确D.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D正确故选 A3.践行生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C. 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D. 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降低本地的物种多样性从而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错误B.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在短期内可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的开发利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引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 C正确D.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C4.“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的新思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 规定禁渔期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 A错误B.规定禁渔期是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原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正确D.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错误故选 C5.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 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N、P等无机盐也越多B. 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 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D. 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A【解析】解 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好氧性细菌越多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则溶解氧减少 N、P等无机盐增加 A错误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正确C.反馈信息与输入的信息起相同作用使得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是正反馈则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 C正确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则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正确故选 A6.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cdot 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A. 沙尘暴频发B. 火山爆发C. 温室效应加剧D. 湿地内物种减少【答案】B【解析】解 A、沙尘暴频发的原因是人类对草原的破坏造成土地沙漠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A正确B、火山爆发是自然因素引起的与人类的掠夺式开发无关 B错误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引起的与人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C正确D、湿地内物种减少是由于围湖造田过度开垦引起的 D正确.故选 B.7.下列关于碳循环及温室效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海洋对于调节大气圈的含碳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C. 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硫增加造成全球变暖D. 地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有些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解 A.海洋中有大量的浮游植物对于调节大气圈中的含碳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A正确B.光合作用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光合作用只发生在白天而四季温度有变化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B正确C.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易造成全球变暖 C错误D.地球变暖会改变全球降雨格局有些树种分布区发生变化 D正确故选 C8.关于水能成为良好溶剂及具有支持生命的独特性质的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B. 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C. 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减少能降低结冰点抗寒能力提高D. 氢键的存在使水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答案】C【解析】A、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因此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水可以作为良好的溶剂 A正确B、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氢键易断裂和形成该分子结构特性使水在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具有流动性 B正确C、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加抗寒能力提高 C错误D、氢键的存在使水分子稳定性高有较高的比热容使水的温度不易发生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 D正确故选C.9.下图为某山区推行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指各种含碳有机物B. 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C. 沼气池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真菌D. 该生态系统中的部分能量不是单向流动的【答案】B【解析】解 A.图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盐离子 A错误B.该生态农业模式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 B正确C.沼气池中的生物成分主要是进行无氧呼吸的微生物 C错误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表现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错误故选 B10.小芳某天的生物作业是自制生态瓶她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A. 分解者B. 生产者C. 消费者D. 非生物部分【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主要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小芳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其中含有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生产者故选B11.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 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C【解析】试题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结合选项具体分析.解 A、由于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错误B、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一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逐渐增加 B错误C、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因为物种多食物链或食物网结构复杂性增大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C正确D、环境的变化是不定向的遗传多样性低表明种群没有过多的性状也就很可能被环境淘汰掉所以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弱 D错误.故选 C.1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13.2013年9月1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全球暖化趋势的第五次评估报告称全球变暖的事实不容置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 不断酸化的海水逐渐吞噬珊瑚使营养级较低的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从而破坏食物链C. 海洋吸收了人类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暖D. 人类工业生产排出的大量CO_2多数被海洋和森林吸收了尽管造成了温室效应但是对物种的多样性没有影响【答案】D【解析】解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A正确B、珊瑚的破坏使浮游生物丧失栖息地从而破坏食物链 B正确C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产氧量最大.海洋中的藻类每年约产生360亿吨氧气占大气含氧量的3/4 同时吸收占大气约2/3的二氧化碳从而保持了大气中气体成分的平衡维持着地球上生命的繁衍生息和进化减缓了气候变暖 C正确D、人类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打破了自然界原来的碳循环的平衡状态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很在的影响使部分生物因不适应变化后的环境而被淘汰致使生物的多样性锐减 D错误.故选 D.14.每年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 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J”型曲线增长B. 若地球环境对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110亿C. 若将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则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将增加D. 若某国出生率不变人均寿命增加则该国人口数量将保持稳定【答案】C【解析】解 A、按生态学原理由于环境和资源有限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S”型曲线增长 A错误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最适人口数量应在\dfracK2时(此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为55亿 B错误C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从能量传递效率角度考虑若要提高地球可供养人口的数量应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比例 C正确D、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所以该国人口数量不一定会保持稳定 D错误.故选 C.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引进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可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C. 相比草原生态系统遭受同等强度干扰后苔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更快D.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和间接价值【答案】A【解析】解 A.引进外来物种既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可能由于竞争优势使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正确B.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错误C.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若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比较恶劣遭受同等强度干扰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更快 C错误D.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和空气的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A16.有关生态工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等基本原理B.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通过将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主要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日标是建立稳定、持久和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D. 矿区废弃地的生态工程恢复关键在于植被的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答案】B【解析】解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A正确B.桑基鱼塘模式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的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主要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B错误C.目前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C正确D.为加速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人们采用的措施包括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等其中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正确故选 B17.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属于副生物圈带B. 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含量的减少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C. 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D. 人类保护藏羚羊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答案】D【解析】A、生物圈最高可达离地面处10000m或更高是副生物圈带最低可达地下植物最深的根际处和深海地壳的热裂口处 A错误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 B错误C、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C错误D、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中全部的藏羚羊属于一个种群人类保护藏羚羊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D正确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8.(1)根据文中信息深度净化塘能降低污染物含量利用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18.(2)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分析凤眼莲在该系统中所起的作用18.(3)水生植物根系发达根据文中信息指出发达的根系在净化污水中的作用18.(4)这种三级串联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出一个生物体内结构具有相似原理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请提出一种思路使该系统在冬季也保持较高的净化效率【答案】(1)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解(1)根据文中信息深度净化塘能降低污染物含量利用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答案】(2)物质①直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营养物②分泌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物并为好氧菌输送 O_2能量①固定太阳能②产出 O_2供给好氧菌分泌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物为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解析】(2)根据短文可知在物质方面直接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营养物同时分泌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有机物并为好氧菌输送 O_2 在能量方面能固定太阳能产出 O_2供给好氧菌分泌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有机物为微生物生长发育提供能量【答案】(3)①增大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形成过滤层使水中悬浮物沉降②利用发达的根系快速吸收N、P 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③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利于好氧菌在其根部吸收利用 O_2【解析】(3)水生植物根系发达根据文中信息可知发达的根系在净化污水中的作用主要有①增大与水体的接触面积形成过滤层使水中悬浮物沉降②利用发达的根系快速吸收N、P 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③与水体接触面积大利于好氧菌在其根部吸收利用 O_2【答案】(4)流速较缓利于各种植物、微生物充分利用N、P, 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等有用物质【解析】(4)这种三级串联方式的优点是流速较缓利于各种植物、微生物充分利用N、P 生物体内结构具有相似原理的例子有肾小管吸收葡萄糖等有用物质【答案】(5)利用大棚将深度净化塘遮住起到保温作用(并根据温度高低及时供暖)【解析】(5)为使该系统在冬季也保持较高的净化效率可利用大棚将深度净化塘遮住起到保温作用(并根据温度高低及时供暖)19.(1)氧化塘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食物网越复杂 ________稳定性越高19.(2)此人工湿地中的菌类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 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19.(3)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19.(4)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答案】(1)垂直, 生物群落, 抵抗力【解析】解(1)氧化塘中的植物有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一般情况下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答案】(2)将动植物遗体残骸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太阳能和化学能【解析】(2)此人工湿地中的菌类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等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太阳能和废水中的化学能【答案】(3)挺水植物的遮光作用会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解析】(3)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答案】(4)丙和丁【解析】(4)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而在生物体内积累称为生物富集作用表现为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级升高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也逐渐升高由此可判断甲、乙为第一营养级丙、丁为第二营养级戊为第三营养级20.(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常用________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鱼的种群数量最好控制在 K/2 左右其原因是________20.(2)池塘养鱼时通常采用多鱼种混合放养模式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填“水平”或“垂直”)结构在实践中的应用这种养殖模式的优点是________20.(3)农田生产的关键之一是防治害虫其中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农田害虫属于________ 防治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0.(4)在“沼气发酵池→农田”的过程中发生着________ (填“仅物质”“仅能量”或“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建立沼气池的意义是________ 该“生态农业”涉及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标志重捕,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解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适合用标志重捕法即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鱼的种群密度 K值表示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当种群数量在 K_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鱼群能在短时间内数量增加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答案】(2)垂直, 能充分利用生态系统(或池塘)的空间和食物等环境资源【解析】(2)不同种的鱼生活的水层不同则在池塘中会出现分层的现象而群落的垂直结构就表现为分层现象对于动物来说垂直结构能让它们更好的利用生存空间和食物等资源已获得最大的生存保障【答案】(3)生物, 农田生态系统中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解析】(3)利用性信息素干扰雌雄虫间交配的通信联系即使田间充满性信息素的气味引致雄虫丧失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大大降低雌雄虫间的交配几率从而使下一代虫密度急剧下降这属于生物防治【答案】(4)仅物质, 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整体性原理, 物种多样性原理【解析】(4)农田生态系统中物种组分少导致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单不易抵抗外界环境压力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自我调节能力差能量传递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在沼气发酵池→农田中没有营养结构所以只发生物质的传递建立沼气池可以对人畜禽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使生活污水、垃圾得到净化处理使农业秸秆被充分利用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池中的废渣可以用作肥料所以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该农业生态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等21.(1)调查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1.(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 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所以需要施加氮肥21.(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总量该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由生产者流到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1.(4)农田还要定期除草、灭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21.(5)蚜虫喜欢追逐黄色的东西可以使用类似粘鼠板的“黄板”来吸引杀灭该技术利用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这个功能的方向往往是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21.(6)小麦秸秆可加工成饲料可制作成精美的秸秆画还可发酵生产沼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生物的多样性的生态功能明显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它的直接价值21.(7)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植食动物所摄入的全部能量 D表示植食动物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C表示________【答案】(1)取样器取样法【解析】(1)调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采用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答案】(2)农作物, 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生态系统【解析】(2)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因此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石是农作物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由于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生态系统因此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

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4章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最新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第4章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第 4 章检测试题(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 遗传信息的转录1,2,3,14( 中)2. 遗传信息的翻译4,5,6,7,8,9,10,16,17( 中 )3. 中心法则的内容11,12,20( 中 )4.基因控制性状13,15( 中),18( 中 ),19( 中 )一、选择题 ( 本题共 15 小题 , 每小题 4 分 , 共 60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 RNA 的叙述 ,正确的是 ( C)A.RNA 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B.所有 RNA 都可以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模板C.一个 mRNA 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 ,提高了合成蛋白质的速度D.有些 RNA 可以催化某些代谢反应 ,有些则可作为某些细菌的遗传物质解析 :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RNA 聚合酶。

只有 mRNA 可以作为基因表达的直接模板。

RNA 只能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所有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2.如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某一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A.图中①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②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B.该过程用到的原料是游离的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C.该过程可发生在噬菌体、蓝藻、酵母菌体内D.催化②形成的物质,其结合位点在①上, 结合后移动方向从右到左解析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图示过程为转录过程, 需要游离的四种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噬菌体为病毒 ,病毒体内不存在转录过程, 该过程在寄主细胞内发生; ②为 mRNA, 催化其形成的酶为RNA 聚合酶 ,结合位点在①的非编码区, 根据题图 ,RNA 左边部分和DNA 碱基互补配对 ,因此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3.如图是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合理的是( A)A.甲、乙两过程均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B.甲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 ,乙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C.催化甲、乙两过程的酶是相同的D.从化学组成上看 ,与碱基 A 对应的 X、 Y 处的碱基应该是相同的解析 :甲过程为DNA的复制,乙过程为转录,二者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

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检测卷附答案

2020年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四章检测卷附答案

第四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山东德州月考)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A.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B.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来自亲代C.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和形成都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D.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精确的模板[解析]多起点双向复制能保证DNA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DNA,所以每个子代DNA都有一条核苷酸链来自亲代;复制过程中氢键的破坏需要解旋酶的催化;DNA分子的准确复制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及精确的模板。

2.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共有(C)A.4个B.20个C.61个D.64个[解析]考查氨基酸的密码子。

密码子一共有64个,但有3个是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故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个。

3.(2019·江苏徐州调研)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1∶7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分子数目与只含31P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解析]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中胞嘧啶占30%,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0 000×30%×(23-1)=2.1×104。

高一生物必修2第四章综合检测题

高一生物必修2第四章综合检测题

高一生物必修2第四章综合检测题第四章综合检测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1.组成mRNA分子的4种单核苷酸可形成多少种密码子()A.16种B.32种C.46种D.64种2.中心法则是指()A.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B.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C.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D.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3.中心法则包括()A.复制B.转录及逆转录C.翻译D.A、B、C三项4.同一株水毛茛,浸在水中的叶与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形态不同,原因是()A.基因发生了改变B.环境决定生物的性状C.基因未发生改变,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D.水中叶片脱落了5.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A.复制和转录过程中B.翻译过程中C.复制和翻译过程中D.逆转录过程中6.碱基互补配对不发生在()A.细胞膜上B.线粒体内C.叶绿体内D.核糖体上7.如图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合成过程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所示的阶段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解旋酶B.图中②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C.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D.图中的②合成后,直接进入细胞质中,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8.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指导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其主要原因是()A.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B.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转运RNA携带到核糖体中C.一个核糖体可同时与多条mRNA结合,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D.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9.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V和v控制的,果蝇的正常发育是在20°C~25°C 条件下完成。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过关检测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过关检测

第4章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应控制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基础上保持平衡B.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层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C.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变暖,可增大人类的宜居区域D.酸雨是指由碳和硫的氧化物引起pH低于7的降水2.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足迹是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重要指标B.生态足迹中的耕地面积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等所需的农田面积C.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多碳足迹会增大D.生态足迹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的定性方法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列人类活动与该理念不相符合的是( )A.退耕还林、还草B.建立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D.植树造林防止土地沙漠化4.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从国外大量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以自然景观为对象的生态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D.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沼泽地改造成人工林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了可抗疟疾的青蒿素,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红树林具有防风护岸、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好的保护7.由于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一些物种的灭绝有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水利等人类活动会造成某些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C.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导致一些未知功能的基因的丧失,对人类影响不大D.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人类将面临灭绝的风险8.某地获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正日益成为当地居民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单元评估检测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基因的表达单元评估检测含答案

基因的表达(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甲、乙、丙中都含有腺嘌呤C.丙图所示物质含有的单糖只能是核糖D.乙图所示化合物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2.(2018·启东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B.能转运氨基酸C.能与核糖体结合D.能转录产生RNA3.下列关于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位置相同B.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种类相同C.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中碱基数量不同D.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与R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相同4.下列关于ATP和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ATP水解去除两个磷酸基团后得到的产物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细胞中RNA可为细胞代谢提供活化能,ATP可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C.真核细胞中细胞呼吸合成的ATP可用于细胞核中合成RNAD.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可以合成ATP,也可以合成RNA5.如图是高等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

有关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B.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C.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100个水分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D.细胞中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要的时间越短6.(2018·洛阳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线粒体DNA所控制的遗传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线粒体DNA所控制的性状不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B.线粒体DNA是由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C.线粒体DNA所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儿子D.线粒体DNA在细胞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中7.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等。

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该病毒只能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B.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该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T与A配对8.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逆转录酶是通过逆转录合成的B.翻译过程中tRNA与氨基酸随机结合C.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D.真核细胞的转录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9.科学家发现蛋白质合成用到的供能物质有鸟苷三磷酸(GTP),GTP与ATP类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过关检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过关检测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答案 D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过程需消耗能量;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真核细胞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2.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答案 B解析图中①链为模板链,②链为RNA,①链中A与②链中U互补配对;③表示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②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

3.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DNA…-A-T-G-C-C-C-…RNA…-U-A-C-G-G-G-…A.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需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B.该过程可表示一个DNA分子转录成mRNAC.该图中的产物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D.该图中共有7种核苷酸答案 D解析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该图示表示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转录得到的产物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没有穿过生物膜结构;该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答案 D解析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答案 D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过程需消耗能量;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真核细胞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2.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答案 B解析图中①链为模板链,②链为RNA,①链中A与②链中U互补配对;③表示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②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

3.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DNA…-A-T-G-C-C-C-…RNA…-U-A-C-G-G-G-…A.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需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B.该过程可表示一个DNA分子转录成mRNAC.该图中的产物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D.该图中共有7种核苷酸答案 D解析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该图示表示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转录得到的产物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没有穿过生物膜结构;该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答案 D解析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RNA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

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RNA的碱基是A、U、G、C,故它们的碱基构成不同。

5. 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 .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 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B .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C .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D .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答案 C解析 题图所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故为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故A 、D 错;转录是核糖体沿mRNA 移动,故B 错。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基因)DNA ――→①mRNA ――→②蛋白质――→③性状A .①过程是转录,它分别以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B .②过程是翻译,只需要mRNA 、氨基酸、核糖体、酶、ATP 即可C .③过程表明所用的性状都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实现的D .基因中替换一个碱基对,往往会改变mRNA ,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 答案 D解析 转录的模板是DNA 的一条链;翻译还需tRNA ;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性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中替换一个碱基对,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

7.如图表示有关遗传的模拟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 )A.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还要加入DNA酶B.若X的序列是—C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还要加入逆转录酶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还要加入氨基酸D.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要有其他RNA答案 D8.根据下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DNA双链T GmRNAtRNA反密码子 A氨基酸苏氨酸A.TGUC.ACU D.UCU答案 C解析密码子为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因此根据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关系,DNA的信息链有两种可能,若DNA信息链含碱基T、G,可推知mRNA上相应位置上的碱基分别是A、C,由tRNA上反密码子最后一个碱基A可推知mRNA上相应位置上的碱基为U;因此苏氨酸的密码子为ACU。

若另一条链为信息链,则其碱基顺序为ACA,由此可推知密码子为UGU,与选项不符,因此应选C。

9.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A.染色体数目不同B.消化能力不同C.蛋白质结构不同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答案 D解析牛和羊是两种生物,体内含有的遗传物质DNA不同,尽管吃同一草场的草,吸收的养料也是一样的,但是各自的基因控制合成了组成自身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

10.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A.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B.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C.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和转录的原料都是脱氧核苷酸答案 D解析DNA复制所需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转录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11.有科学家深入研究发现: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而引起突变。

这说明一些基因() A.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B.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C.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着色性干皮症是由于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而引起突变,这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12.下面是几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以及中心法则的图解。

①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②环丙沙星:抑制细胞DNA解旋酶的活性;③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以阻止其发挥作用;④利福平: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环丙沙星会抑制a过程,利福平将会抑制b过程B.除青霉素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抑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作用C.过程d涉及的氨基酸最多20种,tRNA最多有64种D.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答案 C解析环丙沙星的作用是抑制细胞DNA解旋酶的活性,而DNA的复制(a)需要该酶,利福平通过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来抑制转录过程(b);红霉素能抑制翻译过程(d),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通过抑制与肽聚糖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该过程中不存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携带反密码子的tRNA最多有61种;由RNA到DNA需要逆转录酶。

13.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 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基因能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G)∶(T+C)=3∶1,则另一条链上(A +G)与(T+C)之比是1∶3C.该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最多可达41000种D.该基因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 400个答案 B解析共1 000对即2 000个,每个DNA中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600个,复制2次,形成子代DNA为4个,其中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600×3=1 800个。

14.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决定某性状的一段RNA 含碱基A 23%、C 19%、G 31%,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应含有碱基T() A.23% B.25%C.31% D.50%答案 B解析由题意知,RNA分子中U=1-(23%+19%+31%)=27%,则A+U =50%。

由RNA逆转录形成的DNA分子中也是A+T=50%,而双链DNA 分子中A=T,所以T=25%。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44分)15.(21分)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合成某种分泌蛋白过程中由DNA到蛋白质的信息流动过程,①②③④表示相关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过程的产物是DNA,则①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催化过程②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AC,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____________。

(3)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

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核细胞中分离的多聚核糖体常与DNA 结合在一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RNA聚合酶(2)甲硫氨酸(3)由a→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4)短时间内能合成较多的蛋白质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点进行的16.(23分)下面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1)通过①过程合成mRNA,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与合成DNA不同,这一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称为________,需要的物质和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化病是由于缺乏合成黑色素的酶所致,这属于基因对性状的________(直接/间接)控制。

(4)某人欲探究抗生素对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设计如下实验:①提出问题:抗生素能杀死细菌等病原体,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哪一过程?②作出假设: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

③实验的基本思路:a.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的________过程。

甲组:加入________处理后的各种细菌的转运RNA;乙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各种细菌的转运RNA,其余条件____________且适宜。

b.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____________的合成量。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抗生素不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