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全
《西方文论史》考试复习

《西方文论史》考试复习名词解释:1、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2、“卡塔西斯”作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审美效果的中文音译,朱光潜译为净化,罗念生译为陶冶。
净化,指通过悲剧观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心理健康。
陶冶指的是通过悲剧欣赏,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得以疏导,过弱的情绪得以激发,使情绪强弱适度,以有利于身心健康。
综上,可以解释为通过悲剧观赏,使情绪强弱适度,有利于身心健康。
2、崇高的含义文章风格的审美性质,如高洁、深沉、不同凡响的意味,激越的热情、豪迈的气概、高超的文采等。
!3、启蒙主义启蒙,“启迪”、“照亮”之意,启蒙主要指要用近代科学的理性光辉照亮民众头脑,启迪民众心灵,以建立自由化的理想王国,故称启蒙运动。
4、德国古典文艺美学18c末19c初,德国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如康德、席勒、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他们开创了西方近代美学的高峰时期,史称德国古典文艺美学。
5、天才康德认为,“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规”;“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
”特点:独创性、典范性、自然性、不可模仿性。
简答,论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1、)2、评价柏拉图唯心主义诗学的奠基人:提供了重要的诗学概念:理式和灵感;艺术不同于技艺;艺术是自然的模仿;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艺术的政治功用;艺术内容的重要性;对话体写作泽及后世;审美经验积淀的重要性;美的普遍性等。
不足:神秘性;贵族性;否定模仿的艺术;否定艺术主动性和创造性;否定俗世情感等。
3、柏拉图的艺术本质论A、模仿的艺术:理式的模仿的模仿和影子的影子。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1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柏拉图一、单项选择题。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D)A、亚里士多德B、贺拉斯C、王尔德D、柏拉图2、《会饮》作者是( C )A、亚里士多德B、布瓦洛C、柏拉图D、康德3、迷狂说的提出者是( D )A、尼采B、雨果C、朗吉弩斯D、柏拉图二、多选。
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 A、B、C )。
A、《大希庇阿斯》B、《会饮》C《理想国》D《诗学》E《九卷书》注意的问题:1、柏拉图在雅典城外建立了学园派。
2、柏拉图的著作有《大希庇阿斯》、《伊安》、《高吉阿斯》、《会饮》、《斐得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
三、名词解释:迷狂说或(灵魂回忆说)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理念说:这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文学本体论范畴。
理念,即真理。
柏拉图认为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相对于理念,文艺是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如果说现实生活是理念的影子,则文艺就是影子的影子。
四、简答或论述。
简述柏拉图的迷狂说与灵魂回忆说。
A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B、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C、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净化说的是( D )A、柏拉图B、康德C、巴尔扎克D、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B )A、完全一致B、不一致C、相似D、在似与不似之间二、多项选择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六要素是(ABCDE)A、情节B、性格C、言词D、形象E、歌曲注意的问题:悲剧六要素: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
2.当代西方文论两次转移:从重点研究作家到重点研究作品,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3.两次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4.波德莱尔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象征主义“应和论”,称为“象征主义宪章”。
5.叶芝把象征主义分为情感与理性的。
6.表现主义主要文论代表: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论;科林伍德作为巫术与娱乐的艺术,作为表现与想象的艺术。
7.俄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莫斯科语言小组雅各布森;彼得堡小组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艾亨鲍姆科学验证。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重人格:自我,本我,超我。
9.直觉主义代表人物:法国柏格森。
10.新批评派的奠基者首推艾略特(非个人化)和瑞恰兹(语义学批评),兰瑟姆是新批评派论的真正奠基者:文本中心论《新批评》11.原型批评的创始人:弗莱(加);理论基础:荣格精神分析说,弗雷泽人类学理论12.维姆萨特提出了“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说13.英伽登结构划分为:字音与高一级的语音组合;意义单元;多重图式化方面和其方面连续体;再现客体。
14.英伽登主要将阅读方式概括为:前审美阅读,审美阅读,后审美阅读。
15.结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让·皮亚杰,列维·斯特劳斯16.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人物:瑞恰兹,此外查尔斯·奥格登,詹姆斯·伍德也是重要理论家。
17.结构主义代表:前四子:列维-斯特劳斯,福科,阿尔都塞,拉康(加巴尔特称为五巨头);后四子: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勃瑞蒙。
文论背景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18.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以卢卡契发表《历史和阶级意识》为标志,影响最大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法国的萨特。
19.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
20.女权主义批评奠基人:英:弗吉尼亚·沃尔夫;法:西蒙;德:波娃。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
1、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著有《理想国》。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提出了关于诗人不过是的代言人,和文学艺术是理念的的模仿的学说。
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经写作了著名的,在其中,他提出了是悲剧的第一要素。
3、古罗马时期的一部重要希腊文著作《论崇高》的作者是,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观点,后来被文论所继承。
4、法国古典主义批评家布瓦洛著有《》一书,在其中,他提出了关于戏剧创作的原则。
5、法国作家雨果的一般被认为是的正式宣言。
二、名词解释。
1、哥特式2、新批评3、“艺术是影子的影子”4、“美即关系”5、“市民剧”6、the intentional fallacy7、合式8、《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四、论述题。
1、在20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从作者及其社会历史环境的角度来考察文学。
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理论视点发生了转移,请举例说明并评述文学理论视点的转移以及对西方文学史观的影响。
四川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秦纳是()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5、尧斯是()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⑤《九卷书》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念说2、悲剧(亚里士多德)3、《论崇高》4、原型(荣格)5、直觉(克罗齐)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史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选择: 2分×10个=20分2.填空: 1分×10个=10分3.名词解释: 5分×4个=20分4.简答: 10分×2个=20分5.论述: 15分×2个=30分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美是数与数之间的和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把“火”看作宇宙万物的本源。
他认为宇宙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
他说:“人不能两次走入同一河流。
”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论点。
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
发展了赫拉克利特,探讨了文艺的审美功能,提出了审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
4. 苏格拉底丰富了“艺术摹仿自然”,得出了“美在功用”的原则。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一、柏拉图对文学本质的认识—理式论摹仿说1、“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这种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越往上,理式越完美,而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善是真善美的统一,是神的化身。
这样一个精神的理式体系又是和现实的自然世界相对应的,现实的“床”是理式的床的影子,是理式造出来的具体的特殊外在形象。
他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要经过感觉,只需要对理式的领悟。
2、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举例:在《理想国》卷十中,柏拉图以床为例来说明他的理论。
他认为,有三种床:第一种是床之所以为床的“理式”;第二是木匠依床的理式造出来的个别的床;第三是画家依木匠造出的个别的床绘画出的床。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特征:打破了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文论的中心化、人本化、固定化、价值(意义)的一元化等倾向。
追求文论的边缘化、非人化、动态化、价值(意义)的多元化,消解了一切传统的固定模式,将文学及其意义作了无限开放。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2012.12.25)关于文论:1.文艺理论:文艺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它有指导和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文论发展规律受制于内部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文学本身发展变化,外部规律主要是社会生活和理论家的主体认知图示。
西方文艺理论呈现的方式有三种:哲学家、著作家、美学家等的著作中包含着文学理论,如《理想国》;诗人作家著书立说,如《诗学》;19世纪后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著作。
2.批评实践的定义:对文学文本有了3种以上的批评方法和视角的解读;对批评文章的方法论审视;对文化现象也进行理论审视。
一、西方古代文论发展脉络(一)、源头:古希腊文论;初级阶段:罗马古典主义;转折: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理论;冲击期:文艺复兴时期;完备:新古典主义(二)、古希腊的文艺理论1.宗教与艺术氛围宗教:以异化的形式对人文的表述古希腊:海洋型民族、殖民掠夺、航海冒险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2.早期的哲学与文艺学自然哲学:“始因”:A.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质形态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源,也包括文艺学和美学。
泰勒斯:“水”;赫拉克利特:“火”;B.以一种抽象的概念来表征世界的同一性。
巴门尼德:“存在”;毕达哥拉斯:“数”3.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艺术和美的关系:美是和谐统一——两个宇宙的概念评价:用自然科学观点研究艺术美学,只从形式结构探寻艺术的和谐美,显得过于简单赫拉克利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哲学的奠基者;火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意识到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意识到美的相对性。
评价:运用自然科学观点论述文艺和美学问题,把对物质的研究作为认识的基础。
德谟克利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提出了求美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为以后的美学研究确定了方向。
西方文论史.doc

《西方文论史》课程学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理式:理式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理式或译为“理念、观念、理型、模式”等,是柏拉图构想的一个境界,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是实体,思想中的理式世界永恒不变,绝对存在,是万物的原型,万物是他的摹本。
净化:Catharsis 或者Catharsis,净化,又译“卡塔西斯”,后来弗洛伊德所谓的“宣泄”也是用这个词。
卡塔西斯、宣泄、净化或陶冶,本指医学术语,指放血或用泻药治病。
“净化”起初是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
“净化”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悲剧中的“净化”,既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也是要排除“怜悯和恐惧”,最终求得新的和谐。
过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过失说”,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的,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
”但是“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恶德败行,而是因为‘错误’(过失)。
”具体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比如俄狄浦斯;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比如美狄亚。
即无意的“失误”和故意选择的“罪过”。
或然率和必然率:亚里士多德的重要概念。
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像历史学家那样“叙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叙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诗学》所说的“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情”。
相对而言,“已经发生的事情”多半只是“个别的、偶然的”,“或然发生”或“必然发生”的事情,才更具普遍性。
所以亚里士多德相信“诗偏重于叙述一般,历史则偏重于叙述个别”;即使诗人选用历史题材,也会从中挖掘“符合或然律或必然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成其为诗人或者“创造者”。
亚里士多德由此从“摹仿”得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结论:艺术不仅可以表现真理,而且“诗歌比历史更真实”。
合式:“合式”的概念可以导源于苏格拉底对两种“和谐”的区分。
第一种是一般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是客观的和谐;第二种才是针对一个具体对象及其特定功用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具体的美的对象,是主观的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柏拉图:(古希腊)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文艺社会功用说:认为作为各城邦国家公民教育教材的诗和文艺,如果不符合对青年和成年人的教育要求,也要被删除、被禁止。
主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他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认识,是从他的奴隶主贵族派的政治理想得出的。
他的文艺功用说是他的政治理想在文艺理论上的体现。
他从文艺要培养“城邦保卫者”的立场出发,要求文艺为贵族奴隶主的政治服务,故而否定了摹仿艺术的作用。
灵感说:在古希腊时期,“灵感”的基本含义是“神助”、“灵启”、“醉”、“迷狂”等,柏拉图把它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从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获得灵感的过程三个方面予以解释。
灵感的源泉主要是“神灵附体”或“神灵凭付”;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这种回忆能够把握住事物的真实体,达到对理式世界的正确认识。
柏拉图的“灵感说”是一个涵复杂的概念,它既有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又包含着对文学艺术活动特征认识的真知灼见。
迷狂说(灵魂回忆说):1、这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
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两种途径:一是“神明凭附”,一是“灵魂回忆”。
2、当诗人获得了这种诗神的灵感或在灵魂中回忆到了理念世界,就可能产生一种精神上的迷狂状态。
3、迷狂说(灵魂回忆说)否定了技艺和经验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二、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文学本质论: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等人的“艺术摹仿”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但是艺术的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本质在于诗人和艺术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的区别。
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这使“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更为明确,为揭示文艺的本质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悲剧“冲突论”:即悲剧“过失说”,其本质是好人犯了错误。
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他规定:悲剧人物是好人,但不是完人,他“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所以犯了错误。
然而他的性格、品质又是善良的,是“比一般人好的人”,是与我们相似的人,这样,当他遭受了不应遭受的灾难时,就博得了观众的同情。
由好人犯了错误引发的悲剧冲突,才能引起观众的怜悯和同情。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不着意于“悲”,而着意于“严肃”,这一论点抓住了悲剧的本质特征。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
三、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四义说: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是但丁为了解读世俗文艺。
认为《圣经》的语言有四种含义: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
他明确指出字面的意义以外的意义都是寓意,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为文学批评以及语言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启示。
民族语言理论:但丁主的建立民族语言以代替拉丁语。
主要体现在《飨食》、《论俗语》中,主在意大利各地方俗语的基础上创立一种统一的、有权威性的新的民族语言,这种民族语言既是全民族传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又是作家创作采用的语言。
四、布瓦洛(法国新古典主义)《诗的艺术》:布瓦洛一部向封建贵族妥协、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术趣味,总结文学创作经验,规法国文学艺术的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的理论原则:理性原则:唯理主义是贯穿全书的指导思想,在布瓦洛看来,理性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完美的根本途径。
不论是艺术家的情感和想象,还是艺术的容和形式(作品的容和形式具有高贵性和规性),都必须服从理性。
创作要凭理性而不是凭感情去鉴别判断一切。
诗人不能跟着模糊的感受和情感走,只能跟着理性走。
自然原则:他强调“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布瓦洛之谓自然,基本含义是指合乎常理常情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常理常情的人性。
他要求以理性去筛选自然,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性的自然事物,实际上是主借自然表现情理。
总体上看,新古典主义要求诗人作家摹仿自然,要服从理性的指导。
自然的原则从属于理性的原则,自然的原则是理性原则的补充。
古典的原则:古典的也就是理性的、自然的。
因此要创造理性的、自然的作品,就必须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为典。
他决不允许对古典作家有微辞,务必要在当代作家诗人心目中树起古典的绝对权威。
其目的是规法兰西的文艺,使法兰西文艺像罗马帝国文艺一样,成为辉煌的文艺。
道德的原则:在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理论中,理性、真、善、美是四位一体的,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四者和谐统一。
尊重理性、摹仿自然、服从古代典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作家的道德修养也至关重要。
这就是《诗的艺术》里的又一原则。
五、莱辛(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是民族统一的途径)(德国启蒙主义)诗画界限论: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它们有异中之同,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1.就存在形式说,诗是一种时间艺术,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诗的表现围要比画广,画适宜于表现美,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
2.就模仿的媒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色彩。
3.就模仿的对象说,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物体。
4.就追求的效果说,诗求其真,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即姿态和表情上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
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否则就会招致失败,但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莱辛其他理论观点:1. 对高特雪特的古典主义理论进行批判:两人的斗争实质涉及到如何建立德国民族文学的大问题,是启蒙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斗争。
高特雪特不从德国的现实出发,不顾文学的民族传统,片面强调搬用法国新古典主义,这是片面的。
莱辛并不反对借鉴古代艺术遗产,但他更强调立足于民族生活的土壤和民族文学传统。
2. 向“诗如画”的传统观点挑战:莱辛《拉奥孔》的目的在于批判以温克尔曼所宣扬“静穆美”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艺术趣味,探讨诗与画,尤其是诗与雕塑的不同艺术特征。
首先从三个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界限:摹仿媒介的不同、摹仿对象的不同、艺术作品的效果不同。
其次提出了诗与画不同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境界是美,诗的最高境界是真。
再次,提出了艺术的时空辩证观。
强调画是空间艺术,诗是时间艺术,两者界限不容易混淆。
同时指出,时虽长与表现动作,但通过动作也可以暗示物体;画长于表现物体,但通过物体也可以暗示动作。
3. 为建立德国市民剧斗争:为建立德国民族的新型戏剧,提出了建立市民剧的主,在题材容和风格形式上来一番改革,使戏剧适应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
在艺术风格上主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认为艺术家要走向民间。
提倡运用日常生活语言,反对华而不实的贵族语言。
六、康德(文学艺术理论)(德国古典美学)纯粹美就是不以对象的客观合目的性为前提, 其本质特征是不涉及对象的存在因而无利害感,不涉及概念而又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由“共同感”决定而有必然性。
核心问题是审美不涉及存在,只涉及表面形式,因而无利害感。
依存美则以对象的客观合目的性为前提,受概念的制约,依存美涉及概念、利害和目的。
然而依存美不低于纯粹美,相反,美的理想不在纯粹美,而在依存美。
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艺术作品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的结果。
艺术像游戏:游戏中的孩子有双重身份;游戏是为了愉快;游戏是自由的。
游戏和艺术都是这样的活动都是体现人的自由本质的令人愉快的活动,因此艺术像游戏。
审美观念:审美观念是文学艺术家从审美要求出发,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没有任何一特定思想能够完全和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相切合,这一形象是“说不尽的”,又是“说不准的”,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审美观念通过想象力、悟性、精神和鉴赏力形成。
天才理论(重点):康德“天才论”是要说明,“美的艺术”如何可能达到自由与法则、人工与自然的统一。
他认为美的艺术的创造同于鉴赏判断,不是依概念的活动,但美的艺术的创造又必须以出自概念的法则为前提。
因此,艺术法则必然在于艺术家的心灵,美的艺术只有作为天才的作品才有可能,即“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
康德指出,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式独创性。
天才的独创性,具有天赋的独创性,创造出的作品是独特的,不同于别人,不能化为公式和原则供别人使用,具有神秘性,因此天才只涉及艺术,不涉及具有公式的科学;天才的典性,自然通过天才创造作品,为艺术立法,但这种立法不是提供公式原则,而是提供典。
天才的艺术以其艺术形象提供一种无法用概念和法则表示的法则和标准,因此艺术的继承只能靠天才的典作为引导;天才与鉴赏力的结合,康德认为,一个对象的美的表象,本质上只是一个概念的表达的形式,而找到最恰当的表达形式则要靠鉴赏力。
艺术家应该从伟大的作品中不断辛勤地实验,努力找到适合者思想的表达,又不使心意诸力活动的自由受到损害的形式。
也就是说,天才应和形成艺术形式的能力——鉴赏力结合,很高的鉴赏力是天才必须具备的条件。
七、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情节情境情致: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题,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
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和创造:黑格尔认为,美的本质是,a“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或艺术是理念、概念与客观实在的统一、美或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b“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c艺术美的创造(基础和出发点是现实生活)。
艺术理想(理想性格说):符合理念本质而显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这种理念就是理想。
黑格尔认为,艺术理想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理性与感性的活的有机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