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第五节 复合油气藏)

合集下载

圈闭和油气藏精品文档14页

圈闭和油气藏精品文档14页

①中间地层垂距变化②重复褶皱;③平行褶皱;④不协调褶皱;⑤刺穿和隐刺穿褶皱⑥不对称褶皱;⑦礁和沉积差异压实;⑧多种假构造(溶蚀、坍塌造成的);⑨不整合前的变形;⑩逆掩断层下的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由于其距油源区近,又是与沉积作用同期形成,同生断层又可作为其油气运移的有利通道,因而常可形成富集高产的油气藏.断层与储集层相结合,在平面上构成封闭状态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情况:①一条弯曲断层与单斜地层相切(图中B) ②由两条或更多互相交叉的断层,在储集层上倾方向产生遮挡(图中C)③一条近于平直的断层,在鼻状地层向上开口端产生遮挡,形成所谓的鼻状构造(图中D);④由几条断层将地层从四周切割成一个孤立断块,形成封闭(图中E)。

该气田的生产层主要是三叠系嘉陵江组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其上部为硬石膏层作为盖层。

据岩心分析,其平均孔隙度仅2%,渗透率小于1毫达西;但试井结果,渗透率达几十到几万毫达西,平均值高达3000毫达西以上。

因此,这种良好的渗透性显然是由于次生裂缝发育造成的。

该区蒙特雷组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板状硅质页岩;中部为裂缝性燧石层;下部为石灰质页岩。

中部岩层为主要储集层,其孔隙度仅6%,但裂缝发育且分布均匀,渗透率极高,60%的产量来自该层。

根据与刺穿岩体的关系可分为两类直接与刺穿岩体有关的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Ⅰ①-③)。

它包括①盐栓(核)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②盐帽沿遮挡的圈闭和油气藏;③盐幅内的透镜体圈闭和油气藏。

与刺穿岩体有成因联系的伴生圈闭和油气藏(图中Ⅱ①-④)。

它包括①盐背斜圈闭和油气藏;②断层圈闭和油气藏;③盐栓周围的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④岩性尖灭圈闭和油气藏。

美国密西西比州的小溪油田为典型的边滩砂岩体油气藏。

砂岩厚度与蛇曲河凹岸一侧延伸方向一致,砂体的形态与边滩一致。

该油田构造为一向北倾斜的鼻状构造,油田分布主要受边滩砂岩体所控制。

油田面积约25km2,原始可采储量达1370万吨。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东部的布奇砂岩中的油田为典型的分流河道砂岩体油气藏。

石油地质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 但并不是所有圈闭都有油气聚集
2、油气藏的特点
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单一圈闭” :单一的储集层(体)、
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油气藏与油气田的区别
3.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由于密度差异,油气分布在水之上.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存在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翟光明(1982) 认为“隐蔽油气藏/圈闭”概念多指“目前勘探技术 手段尚不易识别和找到的各种油气藏,包括隐蔽的构造油气藏和地层 岩性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 一般指目前勘探技术手段尚不易识别的非构造 圈闭所形成的油气藏.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 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第二节 油气藏的分类
一、分类的目的
油气藏有多种分类方案:按油气藏相态 按油气藏形态 按圈闭成因
从勘探角度,油气藏的分类:一要反映相同类型 油气藏的共性以及不同油气藏的差异性;二要反 映油气藏形成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
油气藏按圈闭成因进行分类,能体现不同类型油 气藏形成条件的差异和分布特点的不同
二、油气藏按圈闭成因的分类 1. 构造油气藏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 层底面的交线.又称含水边界
③含油面积:含油外边 界围成的面积
(2)油(气)柱的高度: 油(气)水界面至油藏最 高点的垂直距离
(3)充满系数:含油面积与闭 合面积(圈闭面积)的比值。 或油气柱高度与闭合高度的 比值
(4)边水和底水 边水:分布在内含油边界以外的水 底水:存在于油层下面的水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2、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两条基本原则 1)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 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 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分类的实用性,及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 分类的实用性, 发工作,并且比较简便实用。 发工作,并且比较简便实用。 自然界地质作用因素复杂,圈闭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自然界地质作用因素复杂,圈闭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往往不仅仅受某一种单一地质因素的控制。从这个角度讲, 往往不仅仅受某一种单一地质因素的控制。从这个角度讲, 自然界的圈闭大都是复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的圈闭大都是复合作用的结果。圈闭成因的分类就是 要强调其主导作用因素,因此, 要强调其主导作用因素,因此,在分类中本书采用主因素分 类原则,即根据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分类。 类原则,即根据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分类。
第三节 构造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层顶面发生变形、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层顶面发生变形 、 变位而 形成的圈闭, 称构造圈闭。 形成的圈闭 , 称构造圈闭 。 在构造圈闭中的油气 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1、背斜油气藏 、 2、断层油气藏 、 3、岩体刺穿油气藏 、 4、裂缝性油气藏 、
静 水 条 件 下
本节要点
1、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含义; 、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含义; 2、理解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范围的含义; 、理解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范围的含义; 3、学会度量圈闭; 、学会度量圈闭; 4、了解描述油气藏的各种术语。 、了解描述油气藏的各种术语。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1、圈闭和油气藏 多年来, 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许多分类方 多年来 , 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 许多分类方 主要可归为几种: 案,主要可归为几种: ①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②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③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结合形态分类 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③遮挡条件 ①储集层
遮挡条件?
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3、圈闭类型划分
划分方法:根据遮挡层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
• 因地层变形与变位形成的构造圈闭
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刺穿接触圈闭
• 因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地层圈闭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包括不整合遮挡和不整合 覆盖圈闭) • 因沉积相变或成岩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化而形成 的岩性圈闭 (包括岩性尖灭和透镜体圈闭,原生和和次生成岩圈闭) • 上述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形成的复合圈闭 • 特殊类型(非常规)(如:水动力圈闭)
断层能否起遮挡作用取决于断层的封闭性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复杂
断层封闭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断层封闭性在空间上也是有变化的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①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对接情况与断距、地层厚度的不同配置有关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②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侏罗系泻湖相 巨厚岩盐活动 形成底辟
40km长 20km宽
布尔干油田
潜江组盐湖 相泥岩厚 3500m以上, 盐层153层之 多 底辟幅度 800m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4.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覆盖在古突起上,存在差异压实作用
(2)基本特点: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地下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从地质特征看,圈闭是周围被致密层所 限定的储集体。 从成藏动力学角度看,圈闭是周围被高 势区所围限的低势空间。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大。
伊朗加奇萨兰油气田
第三系阿斯马利灰岩油气藏
四、岩体刺穿圈闭和岩体刺穿油气藏
岩体刺穿圈闭:由于岩体(盐体、岩浆岩体、 泥火山)刺穿接触遮挡而形成的圈闭
1. 盐体刺穿圈闭和盐体刺穿油气藏
2. 泥火山刺穿圈闭和泥火山刺穿油气藏 3. 岩浆岩体刺穿圈闭和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
机理
盐体侵入,刺穿沉积岩层形成圈闭
披覆背斜油气藏
在断块运动及重力滑动作用下,边断边沉积,堆积在同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滑,使地层产
(1)圈闭形成机理:三角洲加积过程中的断裂和重力滑动作用 (2)基本特点: ①三角洲相,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③背斜高点向深部偏移轨迹平行于断层面 ④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大致平行,沿断层成串出现
(1)圈闭形成机理:盆地基底 的隆升使沉积盖层变形 (2)基本特点: ①两翼地层平缓,倾角小

由7个 基底隆 升背斜 组成的 大型长 垣构造 带
②闭合度小,闭合面积较大
③常形成大型油气田 (3)分布特点: 克拉通盆地 构造稳定区 : 或大型坳陷 盆地
南北 长 145k m,东 西宽630km, 闭合 面积 2500k
生逆牵引,形成了这种特殊的“滚动背斜”
⑤成藏条件好
(3)分布特点: 三角洲相发育区
同生大断层的下降盘。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著名的尼日利亚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就有近200个 这种类型油气藏,如尼日利亚第一个海上油气田—奥 坎油田,它的油气藏即为典型的滚动背斜型油气藏。 奥坎油田位于尼日尔河三角洲上,是一个滚动背斜 圈闭,在其东北约3Km,为一主要同生断层,它与滚 动背斜都是同沉积的。奥坎背斜长约10Km,宽约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同时代地层下降盘厚度大于上升盘厚度 (生长指数>1)
逆牵引 拉张作用在靠近断层附近形成了
空间,沉积物重力导致下滑。与 正常拖曳作用的结果相反。
(2)逆牵引背斜圈闭基本特点: ①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封闭
形成的圈闭称为断鼻圈闭
(2)断块圈闭和断块油气藏
由弯曲断层或多条断层配合,
形成两面、三面甚至四面为断
层围限的圈闭称为断块圈闭
3、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 有两方面:1)遮挡作用;2)运移通道作用
– 1)遮挡作用:断层封闭时,形成断层圈闭 – 2)运移通道作用:断层不封闭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两翼地层倾角较陡, 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靠近挤压力来源方向较缓 ②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③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 (3)分布特点: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
挤压(压陷)盆地: 前陆盆地山前褶皱带; 成排成带出现
西西伯利亚 1966 西西伯利亚 1969
博瓦涅科夫
扎波利亚尔 什托克马诺夫 北极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西西伯利亚 1971
西西伯利亚 1965 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背斜
背斜 背斜 背斜
K
K K K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
4.385
3.532 2.762 2.762
阿斯特拉罕
格罗宁根 哈西鲁迈勒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背斜圈闭的构造幅度与闭合度
构造幅度: 以区域倾斜面为基准。
闭合度: 以水平面(海拔)为基准
一、圈闭 断层圈闭的溢出点与闭合度
溢出点
二、油气藏
1.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 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 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单一圈闭” :单一要素控制、单一的储集层、统一的压 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二、油气藏
2. 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2)油藏: 油在上,水在下 油-水界面 (3)气藏: 气在上,水在下 气-水界面
二、油气藏
3.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③地层不整合作为遮挡
④地层岩性变化作为遮挡
一、圈闭
2.圈闭的度量
①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 后,开始流出的点
②闭合度(closure):圈 闭的最高点与溢出点之间 的海拔高差
③闭合面积(closesing area):通过溢出点的储层顶面 构造等高线所圈出的面积。也称为圈闭的面积。
③含油面积:外含油边 界围成的面积
二、油气藏
(2)油气柱的高度:油(气) 水界面至油藏最高点的垂 直距离
(3)充满系数:含油面积与 闭合面积(圈闭面积)的 比值。或油气柱高度与闭 合高度的比值
二、油气藏
4、边水和底水
边水:只分布在内含油边界以外的水 底水:存在于整个油层底部的水
二、油气藏
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圈闭与油气藏的类型 构造圈闭与构造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地层油气藏 岩性圈闭与岩性油气藏 复合圈闭与复合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圈闭和油气藏PPT

石油地质学-圈闭和油气藏PPT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加 瓦 尔 油 田
长 200km, 宽 16km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萨莫特洛尔背斜型大油田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乌连戈伊背斜型大气田
3.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柔性物质(盐、 泥)活动上拱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以短轴背斜或穹隆背斜为主 ②顶部多被放射状断层切割 ③盐层以下构造消失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1、圈闭和油气藏 多年来,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许多分类方
案,主要可归为几种: ①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②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③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结合形态分类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2、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两条基本原则
⑤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一)断层圈闭的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和形态特征,可分几种基本类型: (1) 断鼻构造圈闭; (2) 弧形断层或断块圈闭; (3) 交叉断层断块圈闭; (4) 多断层断块圈闭; (5) 逆断层断块圈闭。
断层圈闭
断鼻油气藏
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永安镇油田永12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3.面积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小的不到1平方公里,大的 可达数千平方公里;
4.组合上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若干线状排列的背斜带。 还可以是统一的大型隆起背景上排列不规则的穹窿群;
5.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断层复杂化。
世界特大油田基本地质情况表
油田
国家
加瓦尔 布尔干 萨法尼亚 坎塔雷尔 扎库姆 马尼法 基尔库克 萨莫特洛尔 罗马什金 大庆 鲁迈拉 布盖格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可以很多。常见的有两种:背斜-水动力油气藏(图4-45)、断层-水动力 油气藏。
(三)地层—水动力复合油气藏
主要有:岩性-水动力复合油气藏(图4-46)。
图3-45美国怀俄明州弗朗尼 油藏构造图(据Hubbert,
1953)
图3-46美国圣胡安盆地梅萨维 达水封向斜型气藏平面图和剖 面图(平面图据Hill等,1961; 剖面图据Masters等,1979)
图3-43美国怀俄明州弗朗尼 油藏构造图(据Hubbert,
1953)
图4-44 任丘油田潜山等高线及油田剖面 图(据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1978)1.含 油范围;2.高产井;3.第三系油藏;4.潜 山等高线;5.见水井;6.剖面线;7.断层; 8.潜山油藏;9.东营组
(二)构造—水动力复合油气藏
(四)地层—构造—水动力复合油气藏
实例不多,但有,如图4-46可能是这种油气藏实例。
图3-47 前苏联巴拉哈内-萨本奇-拉马内 油田IIK组构造及油藏分布图
思考题
1、简述各种圈闭和各种油气藏的含。 2、简述各种圈闭形成机理和各种油气藏特点。
第五节 复合油气藏
一、复合圈闭和油气藏基本概念 复合圈闭:由构造、地层、水动力三种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共同封闭形成的圈闭。 复合油气藏:处于复合圈闭中的油气藏。 二、复合油气藏主要类型 理论上复合油气藏有很多种。 (一)构造—地层复合油气藏
种类可以很多。常见的有四种: 背斜-岩性复合油气藏、 背斜-不整合油气藏(图3-43) 断层-岩性油气藏、断层-不整合油气藏(图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