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示范鸡育雏管理规章制度

合集下载

小鸡育雏室管理制度范文

小鸡育雏室管理制度范文

小鸡育雏室管理制度范文小鸡育雏室管理制度一、室内环境管理1. 温度控制(1)育雏室温度应保持在30-32摄氏度。

(2)准备热源,确保室温持续稳定。

(3)随室温变化灵活调整供氧设备。

2. 通风管理(1)保持育雏室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积聚。

(2)观察小鸡行为,根据情况调整通风量。

(3)定期清理室内卫生,保持通风口畅通。

3. 光照管理(1)保持育雏室光照亮度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

(2)根据小鸡生长阶段,调整光照时间和强度。

(3)保证正常的昼夜节律,避免造成小鸡紊乱。

4. 音响管理(1)避免过大的噪声刺激小鸡。

(2)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二、健康管理1. 饮水管理(1)保持育雏室内供水设备的清洁与畅通。

(2)准备新鲜和干净的饮水,保持水质纯净。

(3)观察小鸡饮水情况,定期清理饮水器。

2. 饲料管理(1)保持饲料的新鲜度和干净度。

(2)准备多样化的饲料,提供均衡营养。

3. 防疫管理(1)制定育雏期的疫苗接种计划并按时接种。

(2)育雏室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病原菌传播。

(3)对出现不适或异常症状的小鸡,及时隔离和治疗。

4. 病死动物处理(1)发现病死动物应及时清理和处理。

(2)避免病死动物和小鸡接触,防止病原传播。

三、行为管理1. 空间管理(1)确保育雏室充足的空间,避免拥挤。

(2)保持育雏室内良好的通道设置,方便小鸡行动。

(3)观察小鸡行为,及时调整空间使用。

2. 社交管理(1)保持小鸡互动,避免单独饲养。

(2)防止群体间争斗,注意调整饲养密度。

3. 运动管理(1)提供适宜大小的活动空间,鼓励小鸡进行活动。

(2)监测小鸡运动情况,确保适度运动。

4. 游戏器具(1)在育雏室内设置适当的游戏器具,提供小鸡游戏和锻炼的机会。

(2)定期更换游戏器具,避免小鸡厌倦。

四、人员管理1. 培训管理(1)对育雏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养殖技能。

(2)教职员工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培训,以提高产品的安全。

(3)员工在岗位上需要记录和总结相关工作。

育雏期养鸡管理制度

育雏期养鸡管理制度

育雏期养鸡管理制度第一章养鸡场基础管理一、场地选择与准备1.1 养鸡场地选择应选择地势高、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

1.2 场地周围的环境必须整洁干净,远离垃圾堆放场所、化肥堆放区等有害物质。

1.3 养鸡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雨水或水坑积水。

二、鸡舍建设2.1 养鸡场应有专门的鸡舍用于育雏期养鸡。

2.2 鸡舍应具备保暖、通风、遮阳、隔离的功能,并确保鸡舍内外环境卫生。

2.3 鸡舍内的地面应平整、干燥,铺设干净的木屑或稻草。

第二章养鸡管理制度一、饲料管理1.1 采用科学配方的优质饲料,满足小鸡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1.2 规定每天的饲料喂养量,并确保饮水不间断。

1.3 定期清理饲料槽、水槽,避免杂质污染。

二、饮水管理2.1 确保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保持饮水畅通。

2.2 定期更换饮水,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2.3 当发现饮水异常或水质污染时,立即处理并更换清洁水源。

三、温度管理3.1 控制合适的温度,保持鸡舍内温度在28-32摄氏度之间。

3.2 配备合适的取暖设备,确保小鸡在无法适应外界温度时有良好的保温措施。

3.3 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供暖设备,保持合适的温度条件。

四、疾病防控4.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驱虫、消毒等防疫措施,避免疾病传播。

4.2 定期检查小鸡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治疗或处理。

4.3 遵循养鸡场政府部门的防疫法规,确保养鸡场不成为传染病的溃烂源。

五、生长环境5.1 确保鸡舍内通风良好,避免积聚有害气体。

5.2 确保饲料和水源的质量,避免过度饲养或缺食。

5.3 提供合适的鸡场游戏器具和绿化环境,促进小鸡的活跃和生长发育。

六、鸡舍清洁6.1 每日清理鸡舍内的鸡粪,确保鸡舍干净卫生。

6.2 定期进行鸡舍内外的彻底消毒和清洁,预防疾病传播。

第三章记录与监测一、生长记录1.1 建立小鸡的生长记录,包括每只小鸡的起始体重、日常体重增长记录等。

1.2 记录小鸡的用药情况、死亡情况等。

养殖示范鸡育雏管理制度(DOC 29页)

养殖示范鸡育雏管理制度(DOC 29页)

养殖示范鸡育雏管理制度(DOC 29页)控制系统。

小规模养鸡硬件达不到这种要求,但管理上大同小异。

肉鸡管理的八大要素:1、温度: 现代肉鸡健康养殖模式,舍内温度的控制主要是依赖加热系统和通风系统来控制,烟道、暖风炉、电热等是常用的加热方法。

温度是养鸡成败的关键条件,尤其是在育雏期,提供适宜的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随着肉鸡的生长发育,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要逐渐降低。

刚出壳的雏苗,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第一天必须保持32-35度的室内温度,前三天保持30度以上,不得低于29度对雏鸡的生长不利,温度低雏鸡卵黄吸收不好,对后期生长发育和免疫影响很大。

以后每周降2度,3周降至25度,不得低于22度,4周降到20度左右或自然温度。

温差变化的控制从开始1—2度变为后期不超过3度。

5周后至出栏的饲养过程中,温度21-24度为或最佳温度。

温度管理必须做到防寒避署,建立适合雏鸡生长环境温度,是育雏管理的关键。

在育雏的管理中,温度计只是参考,温度计本身误差和放置地方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鸡的品种不同,对温度 喂料 卫生消毒 饮水 观察记录 光照通风 湿度温度有一定的差异,长得快的对温度要求要高。

日龄(天)1—3 4-7 8-14 15-21 22-28 29-35 36-出栏温度(℃)33-35 30-32 27-29 25-26 23-24 18-22 20—常温◆适宜温度下,雏鸡活泼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鸡只分散均匀。

◆温度过低,表现行动迟缓,颈羽收缩直立,夜间睡不安稳,常常发生尖叫,鸡群密集向热源靠近,相互积压成堆。

◆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分布,精神懒散嗜睡,食欲下降,大量饮水,增重缓慢。

◆控制温度的原则是:初期宜高,中期平稳,后期宜低。

中期每天温度变化幅度不超过2℃,切忌温度忽高忽低,尤其在10-28天,鸡的羽毛还没长全前,降温一定要谨慎。

◆昼夜温差不能过大,温度要平稳下降,同时鸡舍各部位温度要均匀,差异不宜大于2℃。

蛋鸡育雏前后管理制度范文

蛋鸡育雏前后管理制度范文

蛋鸡育雏前后管理制度范文蛋鸡育雏前后管理制度一、前言蛋鸡是农场养殖中常见的一种鸟类,主要用于生产鸡蛋。

蛋鸡的育雏管理是确保鸡群健康生长和获得较高产蛋率的关键环节。

为了规范蛋鸡育雏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育雏前管理制度1.场地选择:育雏场地应远离污染源,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无害虫和外界动物侵扰。

同时,需要保证供水供电,方便照明、温控和饲料机械化投喂。

2.消毒处理:在育雏前,必须对场地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消毒应在雏鸡入舍前进行,并重点处理饮水设备、饲料槽和鸡笼等育雏设施。

3.饲料准备:在蛋鸡育雏前,需要准备适宜的育雏饲料。

育雏饲料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满足雏鸡的营养需求。

在供应上,要确保新鲜、无霉变和无异味,以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

4.环境温度调控:育雏期的环境温度对雏鸡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饲养房内,应根据雏鸡的体温、湿度、空气流通等因素,合理调控温度。

通常,在第一周时,温度应保持在32-35℃,之后逐渐降低至24-28℃。

5.消防安全:育雏房内应安装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以应对火灾的突发情况。

同时,要保持育雏场地的整洁,定期清理可燃物品,避免火源的产生和传播。

三、育雏中管理制度1.灯光管理:灯光对蛋鸡育雏的生长发育和日长效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育雏期,常采用连续照明法或间歇照明法,以模拟夜间期和白天期的变化。

初期应保持夜间照明,逐渐增加白天照明的时间,使雏鸡逐渐适应光照的变化。

2.饲喂管理:对于蛋鸡的饲喂管理,应注意三餐定时定量,保证饮水和饲料的清洁和新鲜度。

雏鸡的周龄增长,饲料的成分和数量也需要适时调整,以满足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3.疫病防控:在蛋鸡育雏的过程中,疫病的防控尤为重要。

应定期对雏鸡进行疫苗接种和检疫,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育雏场地的卫生和清洁,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4.环境调控:在蛋鸡育雏过程中,要对育雏房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控。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范本最新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范本最新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规范蛋鸡养殖行为,确保蛋鸡养殖的安全、卫生和质量,保护环境,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开展蛋鸡养殖的各类养殖场、农户和相关单位。

第三条:蛋鸡养殖应遵循合理、科学、法律、安全、环保的原则,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第四条:相关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蛋鸡养殖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养殖基本要求第五条:蛋鸡养殖场应当选址合理,地势平坦,环境适宜,保证饮水和通风条件良好。

第六条:蛋鸡养殖场应当具备合理的建筑布局,鸡舍布局合理,保证鸡群生活的舒适和健康。

第七条:蛋鸡养殖场应当配备合格的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应当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转。

第八条:蛋鸡养殖场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案,确保饲料、饮水、疫苗等供应充足。

第三章饲养管理第九条:饲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合理搭配,防止不合理浪费和污染。

第十条:饮水系统应当保持清洁卫生,供水量充足,水质优良。

第十一条:鸡舍应当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减少病原体传播。

第十二条:蛋鸡的疫苗接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方法和剂量进行,确保鸡群的健康。

第十三条:定期监测鸡群的生长状况、疫情情况等数据,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第四章疾病防控第十四条: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定期对鸡群进行健康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鸡只。

第十六条:采取控制性生物安全措施,如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鸡舍、洗消车辆等。

第五章环境保护第十七条:合理处理鸡粪、废弃物等,严禁乱排乱倒,保持环境清洁。

第十八条:鸡舍周围应当保持清洁卫生,防止蚊蝇滋生。

第十九条:合理利用资源,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第六章安全管理第二十条:鸡舍内部设施应当符合安全标准,防止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一条: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定期检查消防安全隐患。

第二十二条:对饲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加强预防,确保工作人员和鸡群的安全。

养蛋鸡育雏管理制度范本

养蛋鸡育雏管理制度范本

养蛋鸡育雏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蛋鸡育雏阶段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雏鸡成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育雏前的准备工作1. 根据育雏数量准备好足够的育雏设备,包括育雏舍、育雏器、饲料桶、水壶等。

2. 育雏舍内必须提前2周按程序进行彻底冲洗、饲养与管理和消毒。

进雏前1~2天对育雏舍进行预热,检查育雏器及室温是否达到标准温度。

三、饮水与开食1. 先饮水后开食,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及抗生素、电解多维等有良好的效果。

2. 在饮水后2~3小时,约有2/5的雏鸡有觅食表现时即可开食。

四、温度管理1. 育雏初期,温度应逐渐改变,雏鸡头3天内温度降低不得大于11℃。

2. 育雏后期最理想的温度范围为15~20℃,尽可能避免一天内温度升降大于6℃。

3. 使用温度计确定育雏舍的温度,以鸡只的行为作为调整温度的依据。

鸡只分散均匀、活动自如、叫声欢快为温度适宜;鸡只张口呼吸、远离热源为温度过高;鸡只扎堆、发出唧唧叫声、拥向热源为温度过低。

五、光照管理1. 育雏期光照的使用原则为递减而后恒定。

3周龄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4瓦/平方米;4周龄开始每昼夜缩短光照时间0.5小时,光照强度3瓦/平方米;5周龄自然光照10小时;6周龄自然光照9小时;7~8周龄维持自然光照。

六、卫生与防疫1. 公共区域卫生区整洁,无杂物,鸡舍内地板清洁、无臭味、无杂物,每周全面消毒一次。

2. 做好鸡舍卫生等日常工作,保持内墙、天花板无蜘蛛网、尘灰,保温架无明显鸡粪,清栏后及时打扫消毒。

3. 定期对饲料桶、水壶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数量与鸡群比例恰当,高度适当。

4. 小鸡严格保温,定期消毒,定期防疫接种,并做好防兽工作。

5. 不同龄鸡群不得混养,病鸡及时隔离,密度大时及时分群饲养。

七、记录与报告1. 做好每批、每次进出栏、成活率、死亡数的记录。

每天死亡鸡十只以上立即汇报,每三天报一次存栏数至生产部。

2. 每天观察鸡群精神状态、饮水量、饲料量,并做好记录。

肉鸡育雏前后管理制度

肉鸡育雏前后管理制度

肉鸡育雏前后管理制度一、育雏前1、环境准备(1)粪肥处理:在入鸡舍之前,要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粪肥堆放的地方,要进行清理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2)文明用药:在准备入雏之前,要对鸡舍进行杀菌消毒,同时要对鸡舍进行传染病的检测和预防,做好防疫措施,确保鸡舍的环境卫生安全。

2、设备准备(1)供暖设备:在冬季入雏的时候,要确保鸡舍内有足够的供暖设备,以保持适宜的温度。

这对肉鸡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更要重视供暖设备的准备。

(2)饮水设备:要提前准备好饮水设备,确保鸡舍内有足够的饮水设备,以满足肉鸡的饮水需求。

(3)饲料设备:要准备好饲料设备,确保鸡舍内有足够的饲料,以满足肉鸡的饲料需求。

3、饲养员培训在入雏前,要对饲养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包括肉鸡的养殖知识、饲料配制、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以提高饲养员的养殖水平和技能。

二、育雏后1、鸡舍环境管理(1)保持温度:在入雏后,要确保鸡舍内的温度处于适宜的范围,特别是在冬季入雏的时候更要重点关注保温工作,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适宜。

(2)保持通风:鸡舍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确保空气新鲜,避免因为通风不畅导致的气体积聚问题。

(3)保持卫生: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因为鸡舍内的卫生问题导致的疾病传播。

2、饲料管理(1)定时喂食:要确保肉鸡有规律的饮食,定时喂食,确保肉鸡的饮食有规律,避免因为饮食不规律导致的生长发育问题。

(2)合理饲料:要选择适合肉鸡生长发育的优质饲料,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肉鸡的饲料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饮水管理(1)保持清洁:要定期清洁和消毒饮水设备,确保肉鸡有干净的饮水,避免因为饮水不洁净导致的疾病传播。

(2)定期更换水源:要定期更换饮水设备内的水源,确保肉鸡的饮水源新鲜。

三、常见疾病的防范1、禽流感:要定期对肉鸡进行禽流感的检测和预防,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确保肉鸡不受禽流感的侵扰。

2、鸡瘟:对鸡瘟的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确保肉鸡不受鸡瘟的侵扰。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

育雏小鸡前二十天养殖流程一、进雏前准备(第1 - 2天)1. 鸡舍消毒。

- 彻底清扫鸡舍,包括地面、墙壁、屋顶等各个角落,清除粪便、灰尘和杂物。

- 用消毒剂(如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密封鸡舍熏蒸24 - 48小时)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

2. 设备检查与准备。

- 检查育雏笼、饮水器、喂料器是否完好无损,数量是否足够。

- 调试加热设备(如热风炉、红外线灯泡等),确保能正常提供适宜的温度。

- 安装好照明设备,保证鸡舍内光照均匀。

3. 饲料和饮水准备。

- 准备好适合雏鸡的开口料,要求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

- 在雏鸡进舍前2 - 3小时将饮水器装满清洁、温暖(20 - 25℃)的饮水,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以缓解雏鸡运输应激。

二、雏鸡入舍(第3天)1. 雏鸡选择与运输。

- 选择健康活泼、绒毛光亮、脐部愈合良好的雏鸡。

- 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8 - 32℃)、湿度和通风,避免雏鸡拥挤和受伤。

2. 入舍安置。

- 将雏鸡轻轻放入育雏笼中,按照合理的密度(一般每笼饲养的数量根据育雏笼大小而定,避免过度拥挤)安置。

- 及时让雏鸡饮到水和吃到料,引导雏鸡熟悉饮水器和喂料器的位置。

三、育雏初期管理(第4 - 7天)1. 温度控制。

- 第1 - 3天,育雏温度保持在33 - 35℃。

可以通过观察雏鸡的行为来调整温度,如果雏鸡扎堆,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雏鸡远离热源、张口呼吸,说明温度偏高。

- 之后每周逐渐降低2 - 3℃,到第7天温度可降至30 - 32℃。

2. 湿度调节。

- 育雏初期湿度保持在65 - 70%。

可以通过在鸡舍内放置水盆或使用加湿器来增加湿度。

如果湿度过低,雏鸡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3. 光照管理。

- 前3天采用2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要适中(如每平方米5 - 10瓦),以方便雏鸡采食和饮水。

- 从第4天开始逐渐减少光照时间,每天减少1 - 2小时,到第7天可采用18 - 20小时光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示范鸡育雏治理制度鸡的精细治理要求饲养人员精明强干,治理精益求精,饲养精耕细作,成本精打细算。

一、育雏前的预备工作1、鸡的育雏的方法专门多,生态养殖一般采纳网床和笼子育雏两种方式较为适宜。

自制网床成本低,效果好,治理方便。

网床依照育雏室的大小和环境温度,制作1-2层网床,宽度一般为1米,宽了不便于治理,二层的育雏床中间要加接粪隔板。

外边安装食槽,饮水器(最好乳头饮水器)。

育雏底网孔径为1.5厘米,育成则要2.0以上的塑料网;承重要求,育雏每平方米15公斤,育成则要25公斤。

笼养育雏,笼底要垫孔较小的塑料底网,将育雏笼孔距调到最小,防止雏苗出来。

笼养或网床饲养都要将水杯乳头高度调低,以便在第五、第六天能够喝到水杯或乳头的水,水杯的水位调至达三分之一即可,对倾斜的水杯要校正,对出水小或不出水的水杯乳头要进行清理疏通,确保正常供水,检查水管是否有堵塞,水管有杂物堵塞出水口,水管接头是否牢固,防止水管脱落或水位过高漏水,造成舍内湿度过大等。

2、室外温度低于20度,必须提早1-2天增温,使育雏室内温度达30度以上,持续12小时,以提高墙面温度,才能进雏苗。

若难达此温度,必须采纳盖模保温,高度为40厘米,再添保温灯加热,保温灯加热可自行适应雏苗。

3、预备好开食用的药品或保健品,开食用的料桶和水桶,瓢、盒、桶、拖把等工具和其它饲养用具等。

4、检查门窗是否漏风,换气扇是否工作正常,检查窗户的纱窗是否完好,防止苍蝇、蚊虫进入育雏室。

5、对育雏室进行多次消毒(薰蒸1—2次),至少选择2种以上的消毒剂对育雏室进行多次交替消毒。

消毒液浓度要达到标准,消毒液水量要足,消毒才能完全。

在门口预备消毒池和消毒洗手液。

育雏室门口要备有提供更换的衣服和拖鞋,治理人员进入育雏室一定要换衣换鞋和消毒洗手。

6、进雏时,保持室温32-35度,地面洁净,无积水,无灰尘,无苍蝇、蚊虫等。

对无用东西全部清理出育雏室,保持室内洁净、整洁。

二、进雏1、开水开水确实是雏鸡的第一次饮水。

雏鸡一旦饮水,体内消化功能正式启动,就必须通过采食营养维持生命代谢。

雏鸡从蛋壳出来,靠体内的卵黄维持生命,靠卵黄中的抗体抵抗疾病,在没有饮水的情况下,可维持6-15天不死,开水后假如没水没料,特不是缺水,可在几个小时内死亡。

将新进雏鸡苗清点数量,做好记录,按规定数量放入育雏网床(或笼中)。

待1-2小时后开始喂水,即叫“开水”,饮用水用3/1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置于喂水的小桶中,水量为正常水桶容水量的1/10左右,让雏苗自由饮水,开水的水温以20到25度为宜,不能过低。

受长途运输和环境温度等阻碍,必定会产生较弱雏鸡苗。

对不吃水或没找到水吃雏鸡,进行人工调教,将雏鸡的嘴按到水中2-3次。

刚到的鸡苗打盹,不喝水,不吃料的缘故是运输中温度低或受凉,应提高舍温1—2℃,诱导鸡苗喝水;若温度不高,雏苗张嘴呼吸,是因室内熏蒸气味大重或霉菌细菌感染,应该用1%的硫酸铜喷洒地面操纵霉菌,再饲喂抗生素。

鸡苗弱,腿爪干燥是因脱水引起,应增加饮水量,同时增量添加电解多维或速补。

对不吃水的弱雏采纳人工补充营养液,用滴管滴于雏苗的鼻孔中,每只滴4-6滴,滴鼻用的营养液一般用10%的葡萄糖加多维再抗菌药。

每毫升营养液大约可滴3-4只。

配营养液时不宜配得太多。

没用完的营养液要放好,可为弱雏或有病的雏苗补充营养。

2、鸡苗对网床有一定适应后,开始喂高锰酸钾水,饮完后(1-2小时),再饮用葡萄糖和开口药,葡萄糖按5%浓度添加于开口药水中,加速雏鸡体能的恢复,降低残次弱苗和死亡率。

葡萄糖饮水只用一天,不超过24小时,否则会钝化鸡的肠道发育,阻碍鸡的正常生长,抗病力降低等。

5%的葡萄糖水与开口药和多维混合一起喂,1-7天的饮水最好用凉开水。

3、运雏的纸箱,搬出育雏室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杜绝乱丢乱放,或另作它用等。

对运输过程中死亡的苗,进行无害化处理。

4、打扫育雏室,清理走道,一般用湿拖把或湿扫把清理舍内卫生,幸免扬起灰尘。

对刚使用过的用具物品要进行清洗消毒。

育雏室、走道等,每天消毒1次。

2、开食待鸡饮水2-4小时,开始喂开口料。

开口料以碎碎料为好,若是较粗的颗粒料,需要好捣碎,因刚出壳的鸡小,料的颗粒大吃不下。

1-5天按肉鸡用药程序使用开口药等,进一步清理肠道,净化机体,阻断疾病的垂直传播。

三、育雏治理现代化的养鸡确实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制造适合于鸡健康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安全高效养殖的目的,是规模化和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养殖方式,鸡场实施全进全出、封闭式治理,鸡舍内的设备实现自动供料、自动供水、风机通风、电脑自动控温、湿帘降温的自动化操纵系统。

小规模养鸡硬件达不到这种要求,但治理上大同小异。

肉鸡治理的八大要素:1、温度: 现代肉鸡健康养殖模式,舍内温度的操纵要紧是依靠加热系统和通风系统来操纵,烟道、暖风炉、电热等是常用的加热方法。

温度是养鸡成败的关键条件,尤其是在育雏期,提供适宜的温度是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随着肉鸡的生长发育,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要逐渐降低。

刚出壳的雏苗,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第一天必须保持32-35度的室内温度,前三天保持30度以上,不得低于29度对雏鸡的生长不利,温度低雏鸡卵黄汲取不行,对后期生长发育和免疫阻碍专门大。

以后每周降2度,3周降至25度,不得低于22度,4周降到20度左右或自然温度。

温差变化的操纵从开始1—2度变为后期不超过3度。

5周后至出栏的饲养过程中,温度21-24度为或最佳温度。

温度治理必须做到防寒避署,建立适合雏鸡生长环境温度,是育雏治理的关键。

在育雏的治理中,温度计只是参考,温度计本身误差和放置地点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鸡日龄(天) 1—3 4-7 8-14 15-21 22-28 29-35 36-出栏温度 喂料卫生消毒 饮水 观看记录 光照通风 湿度◆适宜温度下,雏鸡爽朗好动,食欲旺盛,睡眠安静,睡姿伸展舒适,鸡只分散均匀。

◆温度过低,表现行动迟缓,颈羽收缩直立,夜间睡不安稳,常常发生尖叫,鸡群密集向热源靠近,相互积压成堆。

◆温度过高,雏鸡张嘴喘气,远离热源分布,精神懒散嗜睡,食欲下降,大量饮水,增重缓慢。

◆操纵温度的原则是:初期宜高,中期平稳,后期宜低。

中期每天温度变化幅度不超过2℃,切忌温度忽高忽低,尤其在10-28天,鸡的羽毛还没长全前,降温一定要慎重。

◆昼夜温差不能过大,温度要平稳下降,同时鸡舍各部位温度要均匀,差异不宜大于2℃。

◆遇到天气突变(如大风、降温、下雨、下雪等),要及时补温,否则突然降温对鸡群是专门大的应激。

◆免疫、扩群、鸡群生病时可适当提高舍温。

2、喂料喂料是养殖治理的关键环节,喂料要让所有的鸡都能吃到料,就必须要有足够料桶和食槽,必须做到定时定量,换料时饲料的平缓过渡,减少应激是关键。

喂料治理要注意的问题确实是养殖的密度。

密度过大,料桶、食槽不够,鸡采食拥挤,找不到饲料,造成雏鸡生长不整齐,病弱苗增多。

喂料次数:雏鸡第一周要使用优质合格的饲料,自由采食,每天添料5-6次,从第二周开始,减为喂4次,而且给正常采食量的70-80%。

定时定量喂料,使鸡形成条件反射,切忌随意变更喂料时刻和次数,导致鸡消化功能紊乱。

第5周以后,正常供料,自由采食,可补偿前期限食而降低的体重。

如此鸡的整齐度较一致,发病率低,饲料酬劳高,而且大大减少鸡的猝死综合症和腹水症。

典型生态养殖从第5周开始改喂4次,2个月后喂3次,10周后喂2次。

肉鸡具有生长过快,体重的增长与骨骼生长不平衡,腿病增多,徒长引起机体缺氧,从而诱发腹水症和猝死症。

可通过限食的方法改变肉鸡徒长和降低发病,肉鸡限饲是限制饲料量,操纵供料时刻和限制光照等。

料桶、食槽和料盘的数量,分布合理,保证肉鸡有足够的采食位置。

不可因节约投资而减少料桶、食槽和料盘数量,造成分布不均匀以及断料的问题,导致鸡的重量不均疾病增多等诸多问题。

后期随着鸡采食量的适当增加食槽(桶)等,食槽(桶)要定期清洗。

食槽的位置也专门重要,让鸡找得到,够得着,不白费,不被粪便污染,粪便里致病菌最多,鸡吃带粪便污染的料,细菌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出正常的20-30倍,球虫发病率高100倍有余。

NBM生态养殖由于粪便嗅味少,鸡是依气味和感官采食,往往把粪便当成饲料而食,因此养殖模式上多采纳网床饲养,不宜采纳地面或垫料饲养,这是生态养殖与一般养殖方式的重要区不。

依照鸡大小的更换合适的食槽(桶),保持食槽中料的新奇度,吃完再添,也不能添加过多造成白费,投料量是食槽容量的1/3,否则造成饲料的白费。

假如笼养育雏,食槽不足时,可全程自由采食。

换料过渡:一般饲料在4—5过渡完成,生态饲料7—10天过渡完成,太快对鸡的应激大,阻碍生长,诱发疾病。

3、饮水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水对雏苗来讲,比料还重要,水是生命之源。

雏苗开水后,体内营养代谢启动,这时只要缺水超过12小时(高温天气5小时)就会导致雏鸡的死亡。

育雏期更要保持饮水的洁净卫生,对饮水必须进行消毒或用凉开水,保证饮水的正常供应,保证饮水消毒和饮水中杂质的过滤。

每次换水要清洗水桶或水池,特不是用药后更要清洗,药物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药效,产生毒素等。

水桶在使用时由于高度的阻碍,残留的饲料较多,要求每天清洗1次。

另外,水桶供水时刻一次不超过8小时,即要求8小时内饮完。

饮水包括自来水消毒可阻断饮水过程中的疾病传播,有效降低病毒性疾病的发病率。

饮水治理要注意的问题:◆饮水杂技沉淀物的处理,对有杂质、沉淀物的水要采取过滤,再放入沉淀池让杂质沉淀呈清亮水,方能为雏鸡饮用,假如沉淀物太多,只能烧开水供雏鸡饮用,这种水的硬度,PH值,细菌总,亚硝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等都达不到雏鸡饮用水标准。

◆不饮水就必须消毒,中大鸡用自来水或添加生物制剂后不消毒。

◆饮水器的清洗,特不是投药后及时清洗药垢,水管线更容易结垢。

掌握乳头饮水器的漏水和堵塞的处理方法,防止缺水、漏水。

◆加药器或加药用完后每次都要清洗,保持水的洁净状态。

◆鸡场用水最好送卫生防疫机构检测,确保符合鸡场饮用水的各项指标,否则应采取改进措施。

4、光照:光源:雏鸡要求采纳白灼灯,白灼灯的光谱更接近于太阳光,适合鸡的生长,但白灼灯比较费电,维修费用高,使用节能灯也较多。

育成或育肥期可用节能灯,但一定要选暧色的节能灯(光线偏黄的),即暧光灯,不能用冷光灯,冷光灯会阻碍鸡的正常的生长发育。

节能灯的好处在于寿命长,节能,光线由弱变强,对鸡的应激小,特不是间歇光照。

强度:光照强度要求10-15lx,相当于15W的灯泡在1.5米高的光照强度。

白灼灯按每平方米3.3—3.5W,灯高一般2米,灯距3米,一周龄内每10平方米45—60瓦的灯泡,2—4周龄改换25瓦的灯泡,5周龄起换15-20瓦灯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