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园研学课程教案.docx

合集下载

学前班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doc

学前班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活动目标:1、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优秀绘画作品,感受画面所表现的繁荣与热闹。

2、欣赏画面上的人、物及人们的活动,感受画面的美。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1、挂图16号。

2、家长帮助幼儿了解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历史朝代,它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在位置。

3、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们清明节期间做些什么吗?(吃青团,划龙舟,上坟祭拜先人,扫墓)在很早很早的古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汴京呢就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的人们在清明节期间的活动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那我们现在就跟着优美的音乐来一起欣赏下这幅画二、欣赏整体画面。

1、教师出示挂图。

--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夫人,他们正踏青扫墓归来。

--这里描述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

在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接着往下看,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什么(船),那木船在什么上停泊着啊(水)这是一条河,这条河叫做汴河。

(--船身都有什么样的花纹啊(许多点点,横线)船身是有许多的点点还有横线组成的,船头尖尖的十分漂亮--在往下看看,横跨在汴河上的是一座弯弯的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西瓜,月亮,镰刀)这座桥弯弯的像彩虹,所以啊人们叫它虹桥---再往下看看,这里有一条街道。

街道上有许许多多的什么啊(人),街道两旁又有什么(房子),那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那会怎么样(看不清出,分辨不出来了)---小朋友们再看看,这又是什么啊(牛)那这个呢(轿子)牛和轿子都是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么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出租车一样。

《清明上河图》导学教案: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生活

《清明上河图》导学教案: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生活

《清明上河图》导学教案:让学生深入了解宋代生活。

一、教学目的1、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

2、学习清明上河图,体会汴京城中繁华的景象。

3、了解古代城市的面貌和生活状况。

二、教学重点1、清明上河图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画中人物、景象和场景的描绘和意义。

3、清明上河图对于后来的绘画、文化和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学前激活通过展示一些清明上河图的具体细节或仿制品,让学生了解此画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以及它所描绘的内容。

2、核心内容(1)绘画背景我们可以讲解一下这幅画的背景,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名画家张择端所绘,可能是在公元1089年或1090年,它描绘了以汴京(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附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城市繁华的景象,表达出宋代城市繁华盛景的形象,也记录了百姓的生活和社会面貌的变化。

(2)画中人物紧随着,我们可以通过画中人物的描写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

人物的形象相对清晰,也更具特色。

衣着、姿态、面部表情等表现细节的丰富程度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特征,从而可以看到古代社会的面貌和风俗习惯。

比如,图中描绘了许多商贾和许多市民,以及做生意的人和人们所享受的各种娱乐活动,通过这个描绘可了解到当时商业与民生的状况。

(3)景象场景清明上河图的画幅非常广阔,其中有大量不同的景象,望江楼、坊门街市、河上游船、城墙内外的建筑与人物群像各式各样。

这些景象和场景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了解当时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

此外,这些景象和场景还具有一定的象征和隐喻意义,可以推测当时对生活、文化、信仰等方面的呈现。

(4)影响后代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品,更是一部人类的记忆。

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化和艺术,它不断地启迪着画家们的思维和创造性,甚至对今天的生活习惯也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它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古代城市的面貌和生活状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盛和辉煌。

《清明上河图》社交礼仪教案幼儿园大班

《清明上河图》社交礼仪教案幼儿园大班

《清明上河图》社交礼仪教案幼儿园大班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著名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除了艺术价值以外,还有很多可以教育幼儿的东西。

社交礼仪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清明上河图来教育幼儿社交礼仪。

本课程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 (15分钟)引导幼儿们欣赏清明上河图,让幼儿们看懂画面的意思。

并与幼儿们进行简短的互动,问他们看到了什么,让他们说出来,激发幼儿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正文 (45分钟)1、社交礼仪教育通过观察画面,让幼儿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幼儿了解“礼貌、友好、尊重、关爱、合作”的价值观,并引导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表现这些价值观。

在教育幼儿社交礼仪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感受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礼仪。

2、给社交礼仪画画框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让幼儿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画画框”,不同的环境中应该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需要注意的环境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公共场所等”,同时让幼儿们将这些生活环境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便于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掌握社交礼仪。

3、学习形象语言幼儿们学习形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课程中,可教育幼儿学会用“笑脸、心形、拥抱、握手、点头”等形象语言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通过让幼儿模仿画中人物来练习这些形象语言,还可以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引导幼儿正确的使用形象语言。

4、学习交流技巧教育幼儿学习交流技巧也是本次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教育幼儿交流技巧的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幼儿们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与幼儿进行简短而贴近生活的交流来教育幼儿如何与别人交流,如何沟通。

5、学会关注他人通过清明上河图中的描绘,让幼儿认识到关注他人的重要性。

教育幼儿们在人与人之间需要关注他人,为他人着想。

我们可以通过问幼儿“如果看到朋友受伤了,你该怎么做?”等方式来教育幼儿关注他人的重要性,同时让幼儿们了解到为他人着想,不仅能够带来他人的感激,同时也会带来自己的快乐。

清明上河园 研学内容

清明上河园 研学内容

清明上河园研学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清明上河园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处重要景点,也是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

这座园林建筑坐落在开封城区南侧,占地面积达74.5亩,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

清明上河园是宋代开封城的城外园林,曾是皇室的别墅和猎园,现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们可以从建筑结构的角度对清明上河园进行研学。

清明上河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风格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园内建有许多古建筑,如挑檐式建筑、回廊、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均采用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和砖砌技艺。

通过研究这些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宋代建筑的特点、结构、材料等,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我们还可以从园林布局的角度对清明上河园进行研学。

清明上河园采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手法,融合了汉唐时代的景观设计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园林风格。

园内有曲径通幽的小道、林木葱茏的树木、碧水环抱的湖泊等,构成了一幅幽静优美的园林景致。

通过研究清明上河园的园林布局,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原则、构图技巧和美学观念,领略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建筑和园林布局,清明上河园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研学资源。

园内设有多个展馆,陈列着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和历史资料,展示了宋代的文化、生活、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展馆,了解宋代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工艺技术等,感受宋代的文化氛围,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文化修养。

清明上河园还有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可以为我们提供启发和思考。

园内有许多古建筑和景点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如“甲申奇墓”、“明盛堂”、“酒仙桥”等,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品德观念、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清明上河园是一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研学价值的景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清明上河图》含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清明上河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激发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教学准备•一幅《清明上河图》•幼儿用的水彩笔、颜料、画笔等•教学光盘或音频,用于播放相应背景音乐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说:“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幅名画——《清明上河图》。

它是一幅非常古老而且有名的国宝,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究这幅画的故事和画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看图解读老师出示《清明上河图》后,让孩子们自由观察,然后通过问答方式帮助孩子们解读:1.这是一幅什么画?2.画中有哪些人物?3.他们都在做什么?4.画中有哪些特别的东西或景象?5.你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学唱歌曲老师播放与《清明上河图》相关联的古典音乐,带领大家一起唱唱跳跳,享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作大环节1.幼儿分组,老师为每组分配一个部分,让组员们一起商量并协作完成对应的作品,比如绘制对应部分的景物或人物,或创造对应部分的故事情节。

2.老师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提示,帮助孩子们完成创作。

展示作品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引导家长和其他同学给予肯定和反馈。

反思与总结老师与孩子讨论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传达正面的价值观念,激励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做出自我肯定。

教学反思1.儿童对于古典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有限,如何通过创意活动和绘画等辅助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古典文化艺术的魅力,是每位老师必须面对的难题。

2.教材选择和准备是一项重要而必须严格把握的任务,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的学习背景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孩子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精心选择与跟进教材,并准备必需的辅助教学材料和设备。

3.我们要注重挖掘孩子的潜能和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创意活动和艺术表现中。

同时,我们要注重教育孩子的合作和协作精神,促进孩子们在共同创作和合作中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

清明上河园实践活动方案

清明上河园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清明上河园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市,是以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历史文化、园林艺术、民俗风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制定本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园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活动时间2022年4月3日(星期日)四、活动地点清明上河园五、活动对象全市初中、高中学生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在清明上河园门口举行开幕式,由学校领导致辞,宣布活动开始。

2. 观赏表演:组织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园内的传统表演,如杂技、舞狮、京剧等,感受宋代文化的魅力。

3. 漫步游览:引导学生漫步在清明上河园内,欣赏园内的建筑、园林、雕塑等,了解宋代的历史文化。

4.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以下活动:(1)书法体验:邀请书法老师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

(2)绘画体验:邀请画家现场教学,让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描绘清明上河园的美景。

(3)陶艺体验:组织学生参观陶艺馆,学习陶艺制作过程,亲手制作陶艺作品。

(4)剪纸体验:邀请剪纸艺术家现场教学,让学生学习剪纸技巧,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

5. 团队协作游戏: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拔河、接力跑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6. 闭幕式:在活动结束时举行闭幕式,由学生代表发言,总结活动收获,颁发奖品。

七、活动安排1. 上午:(1)8:00-8:30:学生集合,乘坐大巴前往清明上河园。

(2)8:30-9:00:抵达清明上河园,举行开幕式。

(3)9:00-11:30:观赏表演、漫步游览。

(4)11:30-12:30:午餐。

2. 下午:(1)13:00-15:00:文化体验、团队协作游戏。

(2)15:00-16:00:参观清明上河园内的其他景点。

清明上河园研学计划

清明上河园研学计划

清明上河园研学计划介绍清明上河园是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座历史文化园区,以其精美的清明上河图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我们特别策划了清明上河园研学计划。

本次研学计划旨在通过参观清明上河园,学习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方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目标1.了解清明上河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绘制技艺和艺术价值;3.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方式;4.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安排第一天•上午:–9:00-9:30:集合并出发前往清明上河园;–9:30-10:00:导游介绍清明上河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0:00-12:00:参观清明上河园,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绘制技艺和艺术价值。

•下午:–14:00-16:00:参观清明上河园的展览馆,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方式;–16:00-17:00:参观清明上河园的民俗村,体验古代人民的生活。

第二天•上午:–9:00-10:30:参观清明上河园的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和艺术品;–10:30-12:00:参观清明上河园的建筑群,了解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下午:–14:00-16:00: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剪纸、茶艺等;–16:00-17:00:总结和讨论本次研学计划的收获和体会。

注意事项1.所有学生须按时集合,不得迟到;2.参观过程中,学生需保持安静,听从导游的指导;3.参观过程中,学生不得触摸展品和建筑,以免造成损坏;4.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学生需尊重传统礼仪和规则,不得擅自行动。

总结通过本次清明上河园研学计划,学生们将有机会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参观清明上河园和了解清明上河图,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方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学生们可以亲手体验传统艺术和手工技艺,增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

《清明上河图》教案《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通用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上河图》教案篇1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配文,拓宽学生对国画发展史的知识层面,从南北朝、隋、唐的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发展到宋元时期风俗画的出现并日益增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市民百姓的平凡生活终于接轨,这说明了什么?通过活动,将会回答这个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配文字说明的活动,在图与文的转换过程中,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发展同学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象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

德育目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欣赏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1.尽量寻找《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一幅。

2.在教师指导下,分大组讨论《清明上河图》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信息,选定准备配文的画面,研究配文的形式,进行组内分工。

活动要求1.在配文的创作中,要把自己融入历史,假设自己生活在北宋,体验当时人观当时景,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感觉。

2.文字体例不限,可以是解说词、小故事、书信、人物对话等,要有合理的想象、独到的创意,活化的历史陈迹,要能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反映一种历史现象,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脱离“北宋”这一历史时期。

活动步骤教师:五代的绘画,在唐代灿烂辉煌的基础上,继续蓬勃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两宋时期,中国绘画又出现了新的高峰。

两宋的绘画同五代一样,山水画,花鸟画空前兴旺,发展成格调高雅、神韵超然的文人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入历史画卷——梦回千年大宋》研学课程教案授课对象:初一年级学生授课人数: 40课程时间: 6 小时一、背景分析清明上河园是的一个标志,是以北宋画家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按照原比例建造的一个5A 级景区。

旅游局给清明上河园的定位是“步入画卷,梦回千年” ;外籍游客评价说这儿是“古代迪士尼,宋装嘉年华”。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宫的镇馆之宝就是一个动态版的巨形清明上河图,由此可见这样的一个公园在中国的地位。

在这儿不仅仅可以看到一个现代城的园林,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游览了一幅立体的世界名画,走进了一座千年以前的世界第一大都市。

在这里可以研究宋代建筑风格、风俗人情,可以观看大型实景演出,尤其是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层面来说,在课本上学习了太多的宋代诗词,两宋的历史,对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已有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说,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探究问题,表现自我,学习兴奋点集中在直观、趣味性强的历史知识上,学习情感外显。

三、教学目标(一)教育目标(核心素养)1.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岳飞枪挑小梁王的经历。

2.科学精神——勇于探究:曾经的世界第一城市是怎么没落的?3.科学精神——批判质疑:《清明上河图》的理解,描绘的是繁华喧嚣,还是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

4.实践创新——技术应用:体验蹴鞠、推铁环,制作木板年画。

5.责任担当——认同:对比曾经的汴京和现在的,意识到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

(二)课程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参观清明上河园,了解宋代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人民的生活状态,更深刻的了解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纵观城的兴衰交替,认识到对于人民的意义,更深刻的领会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

3.问题解决:探究“东京城”由盛转衰的历程,寻找下一步走向复兴的道路。

4.创意物化:以小组分工自己动手设计的形式,制作木板年画,在实践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三)三维目标学生通过参观园区,近距离欣赏市井杂耍表演,现场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手工制作,结合自己在课本上和电视上曾经的对宋代的认知进行对比,就可以更深刻的认识到当时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第一大都市的人民的生活状态。

让学生从体验中知道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知道当时我们的科技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把当时繁华的东京和现在的作对比,从历史发展中找规律,可以更深刻的意识到祖国的繁荣与强大才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证。

(四)目标三要素1.基础知识:对清明上河图的认知了解,对宋朝的历史了解。

2.基本技能:问题探究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3.教学活动:参观清明上河园,观看大型实景剧,体验民俗文化课程。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清明上河园的探究,结合园区的民间艺术,加强对宋代民俗风情,文化遗产的认知了解。

难点:学生对于宋代文化的认同,纵观东京城的兴衰交替,自身情感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提问法、启发式教学法、讲解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任务卡纸圣旨奖状铁环木板年画制作材料七、教学容(一)清明上河园的概况介绍(二)清明上河园里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三)体验射箭、推铁环、蹴鞠等古代体育运动(四)观看大型实景剧《岳飞枪挑小梁王》(五)制作木板年画(六)参观《清明上河图》展馆八、教学步骤(一)抵达目的地前1.讲解乘车安全注意事项,纪律要求,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2.车上破冰小游戏,活跃气氛。

3.在车上介绍本次活动流程,介绍历史文化。

4.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带着问题去学习。

例如:(1)《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有多大?(2)《清明上河图》现保存在哪?怎么才能看到?(3)清明上河园是按照《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吗?(4)《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汴京的繁华景象吗?(5)作宋代的首都,当的皇是哪里?(6)作宋代的世界第一大都市,什么在展的并不好,甚至有些落后?什么原因致的?(7)什么被称“城城”?(8)你知道的的名人都有?⋯⋯(二)抵达清明上河园后1.清明上河园概况介清明上河园是中国著名八朝古都的一座大型史文化主公园,占地 600 余,坐落在城光秀的亭湖西岸。

它是依照北宋著名画家端的世之作《清明上河》本建造的,于1998 年 10 月 28 日正式外开放。

《清明上河》是中国古代一幅弥足珍的社会民俗生活卷,画中反映了作中国北宋期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情和城建格局。

然它所反映的只是当的一部分,但管中窺豹,可一斑,由此也不推想其他街市的大略形貌。

有趣的是,千年前,端把它从毅到了画卷,千年后,人又把它从画卷上搬到了。

徜徉其中,常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光倒流之感。

清明上河园的南苑展了北宋期的市井百和民俗情,在里您可以了解民工的奇魅力,体市井百的多姿多彩,感知民俗文化的深厚涵。

北苑集中体了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及宫廷娱乐,在这里您可以感受皇城廷的神圣巍峨,领略皇家园的美轮美奂,感叹北宋皇城的瑰玮壮丽。

2.盛大入园仪式 --- 包公迎宾府包拯奉旨领文武百官,设皇家仪仗,行开园大典,迎四海宾客。

擂鼓礼炮响彻云霄,龙虎王朝马汉环伺左右,包青天口宣圣谕,恭迎佳客入园,共享人间欢乐。

3.分组行动 --- 寻找非遗文化分发研学清明上河图,分发任务卡,明确任务——寻找非遗文化,比比哪一组找到的最多,时间 1 个小时。

校场集合,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带队老师评价,记录成绩。

4.观看大型实景剧——《岳飞枪挑小梁王》让同学们换个方式了解历史,该演出利用战马、扬沙、炮战、飞箭,全景式的电影表现,现代影视高科技手段,让游客梦回千年前宏大的古战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极度震撼。

大型英雄实景秀《岳飞枪挑小梁王》震撼上演,其激烈的马战、震天的炮战、巧妙的特效可以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5.特色午餐(羊正店),品尝美食小吃世界闻明,说一说的享誉中外的小吃都有哪些。

由带队老师做出评价,记录成绩。

6.古代运动体验(古代娱乐城)体验推铁环、射箭、蹴鞠等古代娱乐项目,组织推铁环比赛,对获奖的个人颁发圣旨奖状。

7.欣赏民俗绝活捏面人、吹糖人、曲艺、杂耍,近距离欣赏民间艺人和非遗文化传承人的精湛技艺。

8.制作木板年画,感受非遗文化(东坡书院)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木板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发源于朱仙镇。

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亲身制作一幅木版画。

9.参观清明上河图展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备受争议的画作,有人说它描绘了当时的繁荣市井,也有人说它描绘的是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它描绘的到底是什么,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10.登车返程,布置研学作业6个小时的游园时间,学生们穿过南苑市井风情街,民俗文化区,北苑皇家园林,尽情感受清明上河园浓厚的宋文化底蕴。

走出清明上河园,千年前,北宋著名画家择端把东京的繁华景象从现实搬到了画卷,千年后,人们又把它从画卷搬到了现实。

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世界名画中,令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带着满满的收获,乘车返回。

在返程路上讨论今天的收获和成果,并写研学总结心得。

11.课后讨论(1)对宋朝有哪些了解?(2)对人文历史有哪些了解?(3)对民俗文化有哪些了解?(4)本次学习有什么非凡的意义?延伸:(1)怎么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2)关于的历史文化你还了解多少。

九、总结与分享是一座古老的城,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曾经的世界第一城市。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作为宋代的首都,见证了太多的“古今兴衰事” ,也诞生了太多了科技发明,同时孕育出了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变迁,被留下来的都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我们参与其中,见证它,感受它,学习它,幸甚至哉。

十、教学反思是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很多初中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仅限于历史课本和一些不符合现实的电视剧。

《清明上河图》是其中一幅备受争议的画作,有人说它描绘了当时的繁荣市井,也有人说它描绘的是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选取清明上河园,是想让学生在这片土地上,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重返大宋,亲身去见证、去体验宋朝人民的生活状态,体验宋代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宋朝服饰的特点,以及体验市井中的各种民俗手工技艺,亲身体验到的就是财富,是我们在课本中或者电视里无法相比的。

本次活动安排重点就是感受属于那个年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版画、剪纸、风筝、蹴鞠、高跷、汴绣等等,体验当时的市井民俗如推铁环、斗鸡、杂耍等等,让学生尽早的了解他、认可他、传承他,此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