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独单独尽没有了比喻角度新闲休闲厌满足喜爱赞美
孤独寂寞之情
忆江南
谙熟悉旧从前
反问喜爱之情。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家乡的思念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人的才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2.难点: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描绘古诗中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动画等。
2.道具: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道具,如图片、模型等。
3.作业: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古诗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首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模仿古诗中的情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音乐和图文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
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依提纲交流汇报1、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2、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杜甫唐朝大诗人,称为诗圣,他的一生跌荡起伏,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后,杜甫来到了成都锦江边的草堂居住,过上了安宁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江水的歌唱,鸟儿的叫声,吸引着他走出草堂,一路上他被春天的美景所打动,写下了这组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3、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三、再读知意交流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
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含三首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夜晚的宁静以及登高远望的壮观景象。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内容。
但在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方面,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欣赏和鉴赏古诗,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欣赏法: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欣赏古诗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古诗的文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古诗鉴赏资料和文化背景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第一首古诗《春晓》,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背景。
然后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朗读与背诵(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教师纠正发音。
然后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范文3篇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望庐山瀑布、山行)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会“庐”、“川”2个生字,会解释“生”、“疑”这2个词;能说出“日照香炉生紫烟”和“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会背诵、默写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出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导语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
尤其是在唐代,古代文化出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庐(l),庐字是半包围结构,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即:在门户的户的上面加上广,生字所带的新词是庐山,庐山,在江西省北部,是游览胜地,著名风景区。
川(chu1n),川是翘舌音,用三拼连读的方法读准字音(ch—u—1n→chu1n)声调标在a上;用数笔画或书空的方法记字形,字义是水道、河流的意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3.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23.古诗词三首(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教案: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三首》中的《泊船瓜洲》、《江雪》、《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2. 掌握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技巧。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了解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字词理解,诗人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注释等资料,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句的意义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答疑解惑。
四、讲解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对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句的字词意义、诗人的生平背景、意境特点等。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抒发,理解诗中的哲理。
五、练习与巩固(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 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1.《独坐敬亭山》表现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籍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2.《望洞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的惆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
3.《忆江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天江水美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学习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4、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
【学习重点难点】
品位诗句,指导朗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准备】
查找诗人资料,查找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独单独尽没有了比喻角度新闲休闲厌满足喜爱赞美孤独寂寞之情
忆江南
谙熟悉旧从前
反问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