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毒药品,也能成为治病良药

合集下载

砒霜竟是救命良药?困扰西医上百年的白血病,被中医轻松拿捏!

砒霜竟是救命良药?困扰西医上百年的白血病,被中医轻松拿捏!

砒霜竟是救命良药?困扰西医上百年的白血病,被中医轻松拿捏!砒霜居然能救命?恐怖如斯的白血病竟害怕砒霜?令西医束手无策的血癌却被中医根治!大家还记得18年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吗?电影讲述了人被白血病纠缠上身之后将会有多大的痛苦,大家还能想起那个那个骨瘦如柴最终惨死在病床上的吕受益吗?相信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一旦患上白血病就无法根治,只能在痛苦中遭受病魔的侵袭,但并非是所有白血病都是无药可治,例如我们常说的M3型白血病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得到治疗的,但你知道吗?最早研究此类白血病的是我们中国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为世界医学作出重大贡献,但却鲜为人知的张亭栋!再说张亭栋之前,老尤先简单为大家科普一下白血病的由来,1827年,法国的一名医生,在临床诊治时,发现了一名病人患有常见的发烧、腹胀、乏力等症状,但这名病人没过多久后便离开了人世,后来经过尸检后,医生得知着名病人的肝脾有明显的肿胀,就像是往里面灌了水一样,血液中还有很多粘稠的物质,就像是化脓了一般,而且在血液上还有一层白色的粘膜,由于当时的科技并不发达,医生对此也并未做出解释,直到1845年,一位德国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此类病人的血液样本,他发现了病人的血液中有很多白色的小球,就像是血液被染白了一样,因此他当时称这种现象为白血!1847年这位医生经过不断研究发现,白血现象并不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被染白了,而是白细胞骤增,因此他正式将这种病命名为白血病!大家了解了白血病的由来,咱们接下来就聊聊张亭栋是如何发现砒霜能治疗白血病的!1971年,东北地区的一个卫生院中有个声名远播的老中医,被当地居民奉为华佗在世,这名老中医之所以能声明远播,是因为他居然能治愈癌症患者!要知道,癌症直到今天依旧是世界上无法攻克的难题之一!而当时一个卫生院竟传出能治疗癌症,这震惊程度相信大家也都能体会得到,于是当时的省卫生厅就委派了张亭栋为代表,带领调查组前往一探真相!来到当地后,张亭栋发现这个老中医果然不简单,因为当时有一个病人,是前不久刚被张亭栋医院联合确诊出的癌症晚期,这个病人当时的情况已经极度恶劣,甚至无法吃饭喝水,医院也是无能为力,只能让他另谋生计,于是这个病人辗转来到这名老中医所在的卫生院,想要求得一线生机,但神奇的是,这名病人在接受了老中医的治疗后,病情虽说没有痊愈,但也大有好转,如今这名病人不仅能正常吃饭喝水,就连下地走路也不成问题!这可是让张亭栋惊讶不已,这才多久病情就有如此大的好转,这医术真是妙手回春啊!张亭栋对老中医仔细询问方法后发现,这位老中医居然是剑走偏锋,采用了以毒攻毒的方法,他将砒霜、轻粉、蟾酥等按照一定比例制成药方,起初这个药方这是用于治疗淋巴,但后来老中医却发现这个药方对一些癌症有特殊功效,老中医靠着这个药方曾经治好了病人的皮肤癌,于是张亭栋在和老中医协商沟通过后,将老中医的药方带回了省卫生厅,经过研究后,又将其改作针剂,用于治疗癌症!这个药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还有奇效,刚发布那就风靡一时啊,接着省卫生厅就在全省推广了这个方法,但是按照道理来说,治疗癌症如此有效的方案,早应该风靡全国了啊,可为什么咱们现在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呢?上文提到过,这种药是由砒霜、轻粉、蟾酥制成的,砒霜就不多说了,一句大郎吃药不知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了,轻粉是由水银粉以及汞粉两个剧毒物质合成的,而蟾酥则是五毒之一蟾蜍身上脱落的也含有剧毒!三种毒药放在一起毒性那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啊,因此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便被放弃使用了!但这个药方却引起了张亭栋的注意,他将这个药方用作治疗白血病上,经过反复试验,张亭栋发现轻粉和蟾酥对于白血病治疗的用处并不大,反而是砒霜的效果拔群,换句话说,就是砒霜中大量的三氧化二砷对于白血病有奇效,后来张亭栋团队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发现三氧化二砷对于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的治愈率较高,且能延长其寿命!1973年到1978年,张亭栋团队成功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人近60例,在1979年,张亭栋已经清晰的给出了三氧化二砷的定位!直到2011年,张亭栋和屠呦呦共同获得了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但在四年后屠呦呦因首次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一味有剧毒的中药材,能以毒攻毒治病救人,中医称它为三仙丹

一味有剧毒的中药材,能以毒攻毒治病救人,中医称它为三仙丹

一味有剧毒的中药材,能以毒攻毒治病救人,中医称它为三仙丹有一味剧毒的中药材,它并非天然形成,而是古代术士炼丹时炼出的剧毒物质,被中医得到后发现能以毒攻毒治病救人,中医称它为三仙丹,它就是中药材升药。

古人一直追求“长生不老”,特别是那些王侯将相们,于是就有大批的术士开始了炼丹之路。

发现中药材升药可以说是这些术士的功劳,升药原名灵药,是由水银、火硝、明矾混合升华而粗制成的氧化汞。

因为是三种“炼丹”材料炼制而得到,所以称“三仙丹”。

三仙丹的中医应用古籍记载,这种称“三仙丹”的升药能“拔毒、提脓、去腐”。

在中医看来可以用于两个方面,但这两种用法都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仅可作为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用,非专业人士切莫实际临床应用。

1.本品毒大,多作外用。

专拔毒提脓去腐,效果良好,故有“仙丹”之称。

清代医家张山雷在《疡科纲要》中记载:“一切溃疡皆可通用,拔毒提脓最为应验。

”凡痈疽疮疡溃后,脓多或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不生者,皆可以本品为治。

《疡医大全》记载治疮口坚硬、肉暗紫黑或有脓不尽,单用本品细末,以少许外掺患处。

徐世林《癣病治疗和炼丹》记载治诸疮恶毒,单用三仙丹研极细末,疮口大者以少许干掺,疮口小者以纸捻黏药少许插人。

升药也常配伍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外用,以增强疗效和便于掌握剂量。

升药与煅石膏的比例为1:9者,习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兼收湿生肌之功;比例为2:8者,习称八二丹,拔毒力较强;3:7者,习称七三丹,拔毒力亦较强;比例为1:1者,习称五五丹,拔毒力强;9:1者,习称九转丹,拔毒提脓力更强。

2.升药亦有以毒攻毒之效,可治梅毒疮。

以三仙丹与轻粉、玄明粉、僵虫、珍珠配伍,并同时配伍血竭、广木香、青木香、巴豆霜、儿茶、丁香,再用土茯苓、金银花、青黛、薄荷、冰片漱口,治疗梅毒。

三仙丹的使用注意1.本品有大毒,一般不做内服。

孕妇及体弱之人忌服。

2.本品为氧化汞,与脓水接触后,能生成汞离子,通过皮肤及创面亦可被人体吸收引起汞中毒,故创面过大时最好避免使用本品,以免引起中毒。

毒药治疗疾病的例子

毒药治疗疾病的例子

毒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在传统观念中,毒药被视为一种危险的物品,通常与谋杀、死亡等负面事件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现代医学中,一些毒药却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成为了有效的药物。

下面将介绍几个毒药治疗疾病的例子。

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压。

然而,一些传统的降压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如头晕、头痛等。

因此,一些医生开始使用毒药来治疗高血压。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天然毒药。

它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活性来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

2.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

一些传统的降糖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如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因此,一些医生开始使用毒药来治疗糖尿病。

例如,二甲双胍是一种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吸收的口服药物。

它可以通过抑制肝脏内的糖异生过程来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

3.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通常会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一些传统的抗炎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出血等。

因此,一些医生开始使用毒药来治疗关节炎。

例如,类固醇类药物是一种能够减轻炎症、缓解疼痛的口服药物。

它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轻关节炎的症状,提高关节功能。

4.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会导致呼吸道痉挛、咳嗽和呼吸困难。

一些传统的平喘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如心悸、肌肉震颤等。

因此,一些医生开始使用毒药来治疗哮喘。

例如,茶碱是一种能够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道痉挛的口服药物。

它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来减轻哮喘的症状,改善呼吸功能。

5.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来缓解症状。

一些传统的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如口干、失眠等。

因此,一些医生开始使用毒药来治疗抑郁症。

例如,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一种能够增加血清素水平、缓解抑郁症状的口服药物。

它可以通过抑制血清素再摄取来增加神经元中的血清素水平,改善抑郁症状。

虎狼之药话砒石:以毒攻毒成良药,中毒急救须掌握

虎狼之药话砒石:以毒攻毒成良药,中毒急救须掌握

周 围 毛 细 血 管 有麻 痹 作 用 ,可 导 致 毛 轨 道 ;诱 导血 癌 细 胞 “ 自杀 身 亡 ” ,
细血管 扩张松 弛 ,渗 透性增 加 ,I f I l 压下 让 正常 细胞 清理 其 多余 、有 害 、发 育
砒霜 是由砒 石精制 而成 ,而鹤顶 红
降 ,进 而使 小动脉受 损 ,出现 组织 营 养
则是指 一 种天然矿 物红砒 。砒 ,又有
改 变 。再 来就是损 害肾/ J 、 球 ,引发蛋 白 尿 、血尿 。还可 使旰 受 损 ,引起 旰 8 旨 变 、旰 小叶 巾心坏 死 ,造成 心 、肝 、 肾 、肠 充血 、 绅 咆坏 巧 E 、毛细血 管
砒 敖 、信 砒 、人言 、信 石等 名 ,筠 用的 有红 砒 、白砒两 种 。明代大药 物学家 孪 时 珍在 《 本草纲 目》中说 : “ 砒乃 大热
“ 改 邪 归正 ” ,重 新 返 回 正 确 的 发 育
涂 剂 中 搀 杂 的砷 成 分就 会 逐 渐 氧 化 并 统病 变 。
以蒸 汽 的形 式 挥 发 出来 ,成 为 导 致 拿
破 仑 死 亡 的 根 本 原 因 。 从 这 些 传 说 中 ,砒 霜 的毒效 可窥 见一斑 。
其 次 ,离 子 砷 对血 管 舒 缩 中 枢 及
金 破 仑 卧室 的壁 纸 中 含有 一 种 绿 色 的 徐 剂 ,随 着 壁纸 逐 渐 受 潮 腐 烂 ,这 种
谢障 碍首 当其 冲 ,致 使高级 神经 中枢与
自主 神经功能 失调 ,造成 广泛性 神经系
骼 生 长 ,活跃 骨 髓 造 血 机 能 ,促 使 红
细 胞 及 血 色素 新 生 。砒 霜 制 剂 对 癌 细 胞 有特 定 的毒 性 ,可污 导 癌 变 的 细 胞

砒霜:“最毒的”救命药

砒霜:“最毒的”救命药

医学探秘37砒霜毒性之凶险世人皆知,《水浒》当中,潘金莲毒杀武大郎,所用的毒药就是砒霜。

这也让砒霜之毒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去年,一则香港大学研发成功口服砷剂(砒霜)治疗白血病并获专利的新闻报道,让白血病患者精神为之一振,却也引发了大众太多的质疑。

砒霜,这让人闻之色变的毒药真能治疗白血病吗?砒霜:“最毒的”救命药□ 连政文砒霜属传统中药的一种。

据《本草纲目》记载,砒霜有剧毒。

由于毒性强烈,砒霜早已被看作是一种杀人的武器。

两千多年来,砒霜就一直与“中毒”、“暴死”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因而“声名狼藉”。

光绪死因百年疑案,原是砒霜所为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皇帝驾崩;第二天下午,慈禧太后也断了气。

37岁的光绪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而且仅隔一天,引起许多猜测。

有人认为,慈禧听人说光绪得知自己病危而有喜色,一怒之下,派人毒死了光绪。

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

还有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

但也有人认为光绪是身体虚弱病死的。

100年来,有关光绪死因的论文论著连篇累牍,却始终没能成定论。

2008年,在光绪皇帝百年忌日到来之际,国家清史工程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皇帝死因报告会”,公布光绪死因确为砒霜中毒。

研究过程中,专家先后提取了光绪遗骨及衣物样品测试,结果肩胛骨、脊椎骨和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很高。

再对光绪棺椁内、墓内物品和陵区水土等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头发上的高浓度砷物质并非来自环境沾染。

而砷化合物也就是剧毒的砒霜。

经过科学测算,光绪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光绪死因的百年之谜就此揭开。

其实,不止是光绪,比他早死87年的拿破仑,后人也在其头发上检测出高含量的砷化合物,进而得出拿破仑也是被人毒死的推论。

毒药也是救命药砒霜无疑是一种致命毒药,但它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而中医用“毒药”治病也非此一例。

五毒治癌症-以毒攻毒中药直接抗击癌毒

五毒治癌症-以毒攻毒中药直接抗击癌毒

以毒攻毒中药直接抗击癌毒瘤之所成,不论是由于气滞血瘀或痰凝湿聚或热毒内蕴或正气亏虚,久之均能淤积成毒,毒结体内是肿瘤的根本病因之一。

由于肿瘤形成缓慢,毒邪深居,非攻不克,所以临床常用有毒之品,性峻力猛,即所谓"以毒攻毒"。

研究表明:以毒攻毒药物大多对癌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民间常说的五毒中药(全蝎、蜈蚣、守宫、蛇、蟾蜍)如何杀伤癌细胞。

①全蝎:全蝎食用、药用历史悠久,食后可温肾补精,益气养血,养颜健体。

其药用价值已为我国中医实践所证实,具有祛风、解毒、止痛、通络等功效。

全蝎的主要药用成分为蝎毒素(Buthotoxin),据《本草纲目》和《中国药典》载,全蝎具有“熄风镇痉、消炎攻毒、通络止痛”功能;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皮肤病、心脑血管病、炎症、乙肝、肿瘤”等病。

全蝎也是一种高档美味佳肴,营养丰富,食之有防病治病、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功能,备受中外宾客青睐。

现代研究证实,其天然活性蛋白含有有人体所需大量的氨基酸,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酷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同时,还含29种微量元素,有钠、磷、钾、钙、镁、锌、铁、铝、铜、锰、氯等。

此外,尚含三甲胺、甜菜碱、铵盐,苦味酸羟胺、胆甾醇、卵磷脂、蝎酸、牛磺酸、软脂酸、亚麻酸、正十七碳酸、异油酸,二十碳酸等天然活性成分。

具有协调人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等功能。

药理实验证实,全蝎制剂有抗癌作用,其水提物对结肠癌细胞、醇提物对人体肝癌细胞等有抑制作用。

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证实全虫在试管内(Ehrlich 山腹水细胞)试验,显示抗癌活性。

②守宫:守宫就是壁虎。

《本草纲目》称其:“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厉节风,及痰惊,小儿疳痢,血积成痞,厉风瘰疬。

”现代研究显示:守宫含脂肪、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以锌含量最高,体外实验:本品水溶液可抑制人体肝癌细胞呼吸,近代用于治疗各种癌肿,尤其以食管癌效更佳。

以“毒”攻“毒”对付肿瘤或许毒性中药更管用!

以“毒”攻“毒”对付肿瘤或许毒性中药更管用!

龙源期刊网 以“毒”攻“毒”对付肿瘤或许毒性中药更管用!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19年第03期日前,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共同体、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浙江省新华医院联合承办的第三届肿瘤阳光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共同体第二届会议在杭州举办。

有毒中药科学应用是此次会议一大亮点。

多位专家表示,毒性中药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治疗癌症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应该加以重视。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主任、全国肿瘤阳光论坛创始人黄金昶教授介绍,恶性肿瘤发展迅速,且多胶结难消,大毒中药在肿瘤治疗上大有可为。

应用这类药物治疗肿瘤时,要准、狠、猛,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运用以毒攻毒之品,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临床敢用又会用有毒中药的医生少之又少。

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临床专家徐书教授认为,除了受中药有毒论影响,主要是因为缺少传承,民间很多有效的方子、很多绝活都失传了,年轻中医不掌握有毒中药的用量和炮制方法,所以不敢用也不会用。

他介绍,有毒中藥的疗效必须有正确的炮制方法做保证,比如巴豆既可通大便,也可止泻,急症生用,缓症熟用。

熟用巴豆还必须烤至紫褐色,用锡纸研末去油才行。

烤煳则无药效,火候不够、去油不全则有毒。

又比如马钱子,它的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不好把握,而这些都是民间中医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需要跟师傅学习才能真正掌握。

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注意到动物类中药在癌症治疗中的优势。

中医历来看重动物药的临床应用。

清代医家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称:“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且具有攻性。

”名医叶天士也有言:“久则邪正混处其中,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

”历代医家明确指出,动物药的某些功效非一般植物药所能比拟。

黄金昶教授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经炭火烤焦后的蟾皮不仅存性,其止血作用很强,而且其心脏毒性明显减轻,对肿瘤出血、淋巴转移癌及恶性淋巴癌、皮下转移癌都有很好的效果。

砒霜是剧毒药,中医上却用它治病,原理在这!

砒霜是剧毒药,中医上却用它治病,原理在这!

砒霜是剧毒药,中医上却用它治病,原理在这!陈竺曾任卫生部长,圈内的人都知道他和他的同事们在治疗白血病方面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而这种灵丹妙药就是砒霜。

M3型白血病就是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成人患者多见,是白血病中最危重的一种类型。

砒霜是剧毒,能迅速致人于死地,但用量恰到好处时,又可以成为治病的良药,目前M3型白血病治愈率已经高达90%以上,原因就在于砒霜既能杀死白细胞中的幼稚细胞,又不会杀伤成熟的正常细胞。

砒霜能治癌,这在西方医学看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最早中国人向国际一著名血液学期刊投稿时两次被拒绝,直到一位著名的美国血液学教授在上海访问,他看了研究结果后觉得很不公正,才特意推荐使之发表。

论文发表后即引起轰动,被誉为白血病治疗的‘中国革命’。

由此可见,西方医学对毒的认识是缺乏辩证的。

中医对毒的认识与西方医学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医学看来,能够制造人体的不平衡就是毒药,而能够恢复整体的平衡就是治病的良药。

人体约含有70%的水分,人体的平衡就是通过组织液循环来完成的。

经络就是组织液循环的通道,宏观的经络有神经和血管,微观的经络有十四经脉,即微循环,更基础的就是连续在整体的组织液。

西方医学是观察科学,它们对人体解剖以后组织液消失了,微循环几乎观察不到了,于是他们以为经络根本就不存在,其实经络就是淋巴和组织间隙的混合体,它是半通透性质的,物质和能量一面在其中运输,一面向周围组织液扩散,正是这样,整体才能够将影响力扩展到每一个细胞。

相对于十四经脉,神经和血管虽然也是经络的一部分,但它们的作用与十四经脉相比要小得多,它是维束管道,主要是快速传递信息和物质运输,一般出现错误的非常小,而十四经脉却是直接影响到局部组织功能的关键所在。

因此,中医才大谈十四经脉,而似乎忽视了神经和血管。

人们常说重金属离子有毒,其实所谓的毒性并不是它真的有什么毒,而是重金属离子带电量非常大,它包络的水分子团也特别大,并且相对稳定,一量它进入人体,就会堵塞微循环,使局部的组织细胞失去了营养供应,以致出现毒性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这种东西的描写,我们早在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就已经看到了。

可怜的武大郎被戴了绿帽子不说,最后还突然“暴毙”,但真实死因却是被在饭菜中下了砒霜。

而在今天,砒霜这种剧毒的化学物质却反而成为了治疗一种曾经的“恶魔”——急性前髓性白血病(APL)的良药,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无独有偶,在医学上,这类兼具剧毒和疗效的药物,实际上并不少见。

硝普钠:尘封于药房的“扫地僧”
“硝普钠是一种红色的盐,放在医院药房落满尘土的架子上。

只有当一名敬业的医生确定有人出现高血压危象之时,它才会偶尔走出药房。


上面这段看起来似乎很梦幻的文字,来自顶尖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BMJ)》对硝普钠的描述。

几乎所有医生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硝普钠是一种强效有力的降压药,在各种需要紧急降低血压的关键时刻(例如手术期间突然出现的高血压,或是疾病引发的高血压危象),它总是医生们的不二选择。

然而和其他药物相比,它的出场频率实在是太低了,很多时候只能如同BMJ描述的那样,放在药房的角落。

这一点完全是因为硝普钠是一把彻彻底底的双刃剑,医生们因此不得不只在必要时刻才使用它。

硝普钠结晶,呈现出
血一般的鲜红图片:Leiem
硝普钠,在化学上也被称为亚硝基铁氰化钠。

从这个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和大名鼎鼎的剧毒物质——氰化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实上,硝普钠独特的化学结构让它同时拥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它进入人体后可以充当血管“信使”
一氧化氮(NO)的供体,为组织提供可以舒张血管的NO,从而快速有效地降低血压;另一方面,它自身在发挥完作用后,也会有一小部分在体内转化成氰化物,再进一步转化为硫氰化物而排出。

对正常人而言,硝普钠在体内生成的氰化物量很小,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这完全依靠于人体自身的代谢能力。

然而,倘若患者的体质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必要的转化(例如存在肝肾功能的异常),或是医生输注它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身体无法及时把全部有毒产物转化,就会造成氰化物中毒,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因此医生在使用硝普钠时,往往相当谨慎,有时还需要不时抽血来监测患者体内硝普钠的代谢情况。

此外,硝普钠的稳定性很差,稍不留神就会自己变成氰化物,所以它只能“现用现配”,注射时还要套上遮光的黑纸或是铝箔。

砒霜:从杀人毒物到抗癌良药
1988年,中国学者在顶级血液学杂志《血液(Blood)》上的一篇论文,震惊了整个医学界,因为论文中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疗法,居然能降伏素有“恶魔”
之称,拥有着高死亡率但又很难治疗的一种白血病,也就是APL[1]。

而在近10
年之后的1997年,中国学者再次在《Blood》发文,宣布已经找到了对治疗失败后的APL患者的全新疗法,而这一疗法的主角,居然是妇孺皆知的毒物砒霜[2]。

从古至今,砒霜这种物质除了极少数时候用于治病救人之外,基本都是各种暗杀事件的主角。

毕竟它的毒性十分巨大,下毒后又不易察觉,最常见的中毒症状(腹痛、水样腹泻等)还容易和疾病相混淆,使得它“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毒物。

而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还发现,砷这种元素和某些癌症的产生实在是撇不清关系,它也从这时起被看作是重要的环境毒物[3]。

然而,砷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东西方的传统医学中,砒霜、雄黄等砷化合物一直被用于治疗某些疾病,而在青霉素发明之前,脱胎自染料的砷化合物一直都是治疗梅毒的不二选择。

直到现在,砷化合物美拉胂醇还是治疗一种顽固又致命
的寄生虫病——晚期非洲锥虫病的唯一手段(尽管它的副作用很惊人)。

这令不少科学家不禁联想,砷化合物有没有可能会在某个尚未被攻克的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呢?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东北的一些医院就开始尝试性地用砒霜(三氧化二砷,ATO)来治疗APL患者,取得了令人震惊的疗效。

可惜的是,当时国内尚没有开展大型临床研究的条件,使得这一疗法只能做小范围试用。

直到科研和医学条件逐步进步的80年代末,中国学者发明的以全反式维A酸(ATRA,该药原被用于治疗“青春痘”)为基础,能让白血病细胞“改邪归正”的APL治疗方案震惊了世界,ATO才被世人所重新回顾。

首先是在1996年,ATRA疗法的发明者王振义院士的学生陈竺,在《Blood》上发表封面研究,证实了ATO治疗白血病的机理。

原来,绝大多数APL患者的发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类似,都是因为患者基因上的“恶魔开关”被启动了(感兴趣的可以阅读旧文《白血病克星格列卫是怎样诞生的?》)。

在APL 中,这一“恶魔开关”是由15号染色体上的前髓性白血病(PML)基因,和17号染色体上的维A酸受体(RAR)基因所构成的,生成的产物——PML-RARα蛋白则导致了APL的发生。

而ATO一方面可以损伤带有这一特殊“恶魔开关”的白血病细胞,另一方面也可以阻断特殊蛋白的致癌作用,从而达到治疗APL的目的。

1997年,陈竺领导的、来自上海瑞金医院和哈医大一院的团队进行了一个小型(只有15名患者)的研究,但因为研究中所显现出的ATO疗效实在是太出众,研究成功发表于《Blood》。

从此开始,陆续有大型研究来证实陈竺的判断,ATO这种曾经的“毒药”,也正式成为了APL患者的救命药。

目前为止,通过中国学者发现的两大APL治疗方案,该病的总体治愈率已经突破了80%,成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