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情绪才是治病良药(藏书1)

合集下载

忧思情绪黄帝内经治疗喜胜悲的小故事

忧思情绪黄帝内经治疗喜胜悲的小故事

忧思情绪黄帝内经治疗喜胜悲的小故事(原创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引言2.忧思情绪与黄帝内经3.喜胜悲的治疗方法4.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忧思情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它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它认为忧思情绪可以通过药物和治疗方法得到缓解。

今天我们将探讨黄帝内经中的忧思情绪治疗方法——喜胜悲。

二、忧思情绪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认为,忧思情绪源于人的内心,长时间处于忧思状态会使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黄帝内经提出了一些治疗忧思情绪的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喜胜悲。

三、喜胜悲的治疗方法喜胜悲是黄帝内经中治疗忧思情绪的一种方法,它是指通过使人感到快乐、喜悦来战胜忧思情绪。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或治疗方法,如针灸、按摩等,来使人感到愉悦、放松,从而缓解忧思情绪。

结论黄帝内经中的喜胜悲治疗方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它通过使人感到快乐、喜悦来战胜忧思情绪。

目录(篇2)1.引言2.忧思情绪与黄帝内经3.喜胜悲的治疗方法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忧思情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常常伴随着抑郁、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而《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对于忧思情绪有深入的探讨。

本文将结合《黄帝内经》探讨忧思情绪的调节方法。

二、忧思情绪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认为,忧思情绪的产生与人体内部气血的运行有关。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身体不适和情绪低落。

因此,调节忧思情绪的关键在于促进气血的运行。

三、喜胜悲的治疗方法喜胜悲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即通过使患者快乐的方式来克服悲伤的情绪。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让患者参加一些愉悦的活动,如听音乐、欣赏艺术品等来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来调节患者的情绪。

四、结论综上所述,《黄帝内经》提出的忧思情绪调节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促进气血的运行和采用喜胜悲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忧思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有关情绪的书籍

有关情绪的书籍

有关情绪的书籍
1. 《情绪急救》这本书简直太赞了!就像你的心灵创可贴一样。

比如说,当你被别人的言语伤害后,它能教你如何快速地处理那种刺痛感。

它难道不是一本必读书籍吗?
2.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哇塞,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为啥有时候你的情绪会被别人牵着走啦!就好像你在海上航行,却被别人的风向影响了方向。

你不想了解下吗?
3.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能让你学会和别人好好交流,避免因为沟通不畅产生消极情绪哟!就像给你一把钥匙,打开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大门。

这不是很神奇吗?
4. 《情绪心理学》,哎呀呀,这本书可是深入剖析情绪的呢!它就像一个探秘情绪世界的指南,带你了解各种奇奇怪怪的情绪来源呀。

你还不赶快去读?
5. 《情商》,这可是提升情商的法宝啊!相当于给你的情绪加上翅膀,让你能飞得更高更远。

难道你不想让自己的情绪变得更聪明吗?
6. 《真实的幸福》,读这本书能让你找到真正的幸福呀!好比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你的情绪之路。

不信你试试看嘛!
7. 《爱的五种语言》,哼,它会告诉你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爱,避免因为爱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情绪化哦!就像给你的感情加上了润滑剂。

你不心动吗?
8. 《当下的力量》,哇哦,这本书能让你学会专注当下,不再被过去或未来的情绪困扰。

就如同给你的心灵来一场洗礼。

这是多么棒的一本书呀!
我觉得这些有关情绪的书籍真的都非常值得一读,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呀!。

情绪自救书籍

情绪自救书籍

情绪自救书籍有这么一些书啊,就像是情绪的小救星,在你感觉情绪低落或者快要被负面情绪淹没的时候,它们能拉你一把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可太有趣了。

它把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蛤蟆先生去看医生这样一个故事给讲出来了。

蛤蟆先生本来过得很不开心,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就像我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生活怎么就这么不如意呢。

他去看心理医生,在和医生的一次次对话中,他开始慢慢认识自己的情绪。

书里的对话就像是我们平常和朋友聊天一样,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大道理。

比如说,书里会谈到童年经历对我们现在情绪的影响。

我们有时候莫名其妙地不开心,说不定就是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在作祟呢。

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就感觉像是跟着蛤蟆先生一起在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然后突然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我的情绪是这么回事呀。

还有《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的名字就很特别,我们很多人都害怕被别人讨厌,总是小心翼翼地生活。

但是这本书告诉你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书里的观点很新颖,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你耳边悄悄说,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啦。

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让你明白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

我们不需要为了迎合别人而活,要活出自己的样子。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是给自己的心灵做了一次大扫除,把那些因为害怕被讨厌而积攒的灰尘都清扫干净了。

《当下的力量》也是一本很棒的情绪自救书。

我们常常会为过去的事情懊悔,为将来的事情担忧,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关注当下。

书里有很多生动的例子,就像有个好朋友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说,当你在为昨天的错误懊恼的时候,你就错过了今天的美好。

它会引导你去感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当你真正开始关注当下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让你烦恼的情绪好像慢慢就消散了。

就像一阵清风,吹走了乌云,让阳光照进你的心里。

再说说《情绪急救》这本书吧。

它就像是一个情绪的急救箱,里面有各种各样针对不同情绪问题的“药品”。

比如说你失恋了,感觉很痛苦,书里就会给你一些方法,让你慢慢从这种痛苦中走出来。

关于情绪的书本

关于情绪的书本

关于情绪的书本
关于情绪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
1. 《情绪的语言:让你的情绪更清晰、更有影响力》(美)道格拉斯·斯通):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描述和表达情绪的新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控情绪。

2. 《情绪智商:情商的理论与实践》(美)丹尼尔·戈尔曼):这本书是情商理论的经典之作,提供了情商概念的全面理解,并介绍了如何提高情商的方法。

3. 《情绪的解析》(美)保罗·艾克曼):这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和声音来解读他人情绪,对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很有帮助。

4. 《情绪的智慧:情商与成功》(美)罗伯特·B·西奥迪尼):这本书从心理学和商业角度阐述了情商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技巧和策略。

5. 《情绪的奥秘:如何科学地理解和管理情绪》(美)詹姆斯·格罗斯):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情绪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并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调节和管理情绪。

6. 《情绪的力量:心理学中的情商》(美)苏珊·大卫·利伯曼):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全面介绍了情商的概念和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以上书籍涵盖了情绪的各个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涉及,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

教你如何心理调节的书籍十本

教你如何心理调节的书籍十本

教你如何心理调节的书籍十本心理调节是生活中矛盾和事件所引起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情绪反应,所以心理调节和控制的最基本点,可以说是调节和控制情绪,使之推迟发作或发作适可而止。

但这种调节又与个体对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密切有关。

下面是教你如何心理调节的书籍:(1)安慰剂效应没有无法治愈的疾病,只有无法治愈的病人。

★推荐一:一本全面地、系统地讲述“安慰剂效应”的著作,语言生动、案例详尽、证据科学,展示了受过西方传统医学教育的临床医生如何转变观念,正视心理力量在疾病康复和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推荐二:没有不能治愈的疾病,只有无法治愈的病人。

我们的时代太过专注于对身体的重视,而忽略了心理在健康中的强大力量。

《安慰剂效应》既有科学文献的证据支持,又有作者经手的案例和亲身经历,这给我们的医疗现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作者在TED关于疾病真相的演讲获得了百万点击量。

★推荐三:《安慰剂效应》独创了一种彻底改善健康的新方法:六步自我疗愈法。

这六个步骤将帮助你找出生命中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心理健康、创造力、环境,还是工作和人际关系等?以便你信任内在的指引,为自己制定一个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帮助你的身体做好接受奇迹的准备。

(2)抑郁药不要作者告知给我们的是一种4周疗愈身体、轻松缓解抑郁的非药物方法。

★推荐一:《抑郁药不要》带来了一种治疗情绪障碍的革命性治疗方法,并结合了心理疾病方面前沿而科学的临床研究,《抑郁药不要》给我们这个只依赖药物的世界带来了别样的光明。

★推荐二:抑郁症不是因为身体内某些化学物质的失衡造成的,而是个人生活方式导致的危机,只要合理地重新调整,就可以治疗抑郁症状。

抑郁症状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身体内多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出现了不平衡——从血糖到肠道健康,再到甲状腺功能。

★推荐三:既有医学背景,又有神经科学背景的凯利·布罗根博士在《抑郁药不要》中提供了一种新的4周疗愈法来帮你更新功能不良的生活方式,同时附赠丰富多样的食谱供你实践。

中医学中的情绪调理与心理健康

中医学中的情绪调理与心理健康

中医学中的情绪调理与心理健康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注重人体的整体调理,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情绪和心理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

中医学中的情绪调理是通过平衡体内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以及用草药和针灸来实现的。

本文将探讨中医学中的情绪调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中医理论中的情绪分类根据中医理论,情绪可以分为七种,分别是喜、怒、思、忧、悲、恐、惊。

每一种情绪都与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经络有关,当情绪过于激动或者长期不平衡时,就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中医认为情绪调理对于维护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二、情绪调理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可以对不同的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柠檬、薄荷、菊花等食物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有助于缓解愤怒和焦虑情绪;而香蕉、芦荟、大米等食物则具有温养作用,能够缓解忧郁和悲伤情绪。

因此,合理饮食结构对于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

2. 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有着丰富的治疗情绪失调的经验。

例如,当人们感到烦躁不安时,可以使用柴胡来调节情绪;当人们感到抑郁时,可以使用黄连来舒缓情绪。

中医草药的应用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配,所以在使用草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3. 针灸调理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情绪调理有着独特的效果。

例如,通过刺激耳垂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情绪状态,达到镇定和放松的效果。

针灸调理情绪需要专业的针灸师进行操作,所以在接受针灸治疗时要选择有经验的医师。

三、心理健康与情绪调理的关系中医学中的情绪调理与心理健康是紧密相连的。

情绪的失调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强调通过调整情绪来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通过情绪调理可以改善心情,减轻焦虑和忧郁,提升人的整体幸福感。

总结:中医学中的情绪调理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绪对于个体身心的平衡至关重要,因此合理调控情绪对于维护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治愈不开心的5种小药丸,生活必备良药

治愈不开心的5种小药丸,生活必备良药

治愈不开⼼的5种⼩药丸,⽣活必备良药【蘑菇⼼理第373天】“情绪是我们内⼼深处的猛兽,千万不要被它控制。

”⽣活中难免会有不开⼼的时候,就像我们的⾝体有时候会不舒服⼀样,不开⼼就是我们⼼理上的⼩“感冒”。

它会让我们带上⼀种消极的有⾊眼镜,让我们本来正常的⽣活也变的低沉起来。

虽然每个⼈都会有不开⼼的时候,但并不是每⼀个⼈都懂得怎样处理这种情绪。

所以今天,实⽤菌就和⼤家⼀起探讨下,当你不开⼼的时候,怎样合理的疏导⾃⼰的不良情绪。

宣泄法作为⼀个成年⼈,控制⾃⼰的情绪是最基本的⼀种要求。

但是我们也知道,过度压抑的⾃⼰负⾯情绪也是⼀件⾮常危险的事情。

⼀个⼈所能承受的⼼理压⼒是有限度的,当负⾯的情绪积累到⼀定程度之后,它所聚集的“洪荒之⼒”就像堰塞湖的洪⽔⼀样,需要及时的释放才能避免破坏性的影响。

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宣泄⾃⼰的不良情绪。

但是,宣泄并不是说完全不控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如和⼈争吵、砸东西发泄怒⽓等等。

这样的⽅式虽然能暂时缓解内⼼的压⼒,甚⾄还能在发泄的时候还能体验到⼀种快感,但是这种效果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反⽽会激起更多的负⾯情绪。

⽽且在⽣活中,很多情况下是不适合直接表达⾃⼰的情绪的。

⽐如⼀个⼈被⽼板批评⾃然会不开⼼,如果这时宣泄⾃⼰的情绪和⽼板对骂,结果是可想⽽知的。

所以,宣泄情绪也是要考虑实际情况的。

合理的宣泄⽅法有很多,如果是独⾃⼀⼈的话,可以把⾃⼰的感受⽤写作的⽅式写下来。

研究发现,当我们把⾃⼰内⼼的焦虑、悲伤、甚⾄是愤怒写到纸上的时候,这个写作的过程就天然的具有⼀种疗愈的作⽤。

甚⾄我们还会从这种情绪中找到有意义的收获。

如果是和朋友在⼀起的话,我们可以通过与朋友聊天的⽅式来宣泄⾃⼰的情绪。

通过与⼈交谈,我们不仅能够开阔⾃⼰的视野,避免钻进负⾯情绪的⽜⾓尖,⽽且更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他⼈⾝上获得⼀种情感⽀持。

同样的⼀句安慰的话,⾃⼰说给⾃⼰,和别⼈说给⾃⼰,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代偿转移法有⼈说,治疗失恋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下⼀场恋爱。

女性90%的病是憋出来的:罗博士教你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女性90%的病是憋出来的:罗博士教你不憋屈,不上火,不生病

读书笔记
情绪和身体要想呼应,大道理并不能只能暂时改变自己的观点,却无法深入潜意识,很多行为都是人们无意 识的行为,所以而改变潜意识却很难,所以改变情绪也有点难,但是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观点,对 事物的看法,书中提到,正念,树洞,是很好的办法。
百分之八十的疾病属于心身疾病,割裂开来治标不治本。 人有七情六欲,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要时时刻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生气,就不生病。 喜欢罗大伦老师,讲的通俗易懂。 开头挺吸引人的,把经常影响女人情绪总结为四种:比较病、应该病、委屈病;让我们自己明白情绪怎么来, 怎么影响我们的身体和健康、之前中医讲究调理,不知道调理什么,如何调理,书中给我们科普了答案。 说情绪病根源是要改变认知,大篇幅都是在写药方,压根没写怎么去改变认知,怎么不憋屈。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生病是被自己生生憋出来的。特别是女人,不能委屈自己。
5 5.家庭氛围不
对,人容易得 怪病
1.一个方子,为什么 能治好近百种疾病
2.没有排出去的压力, 容易变成乳腺结节和
肿瘤
3.乳腺增生了,我该 怎么办
4.乳房胀痛、乳腺增 生,艾灸可以帮你忙
5.生气导致的月经不 调,可以这样调理
6.女性想美丽,先要 疏通肝气
7.憋屈出来的甲状腺 结节,该如何化掉
8.颠簸的更年期,可 以这样平稳度过
9.肝气郁结导致的失 眠,泡脚就能解决
10.肝气郁结导致的 疑难杂症,该如何调

11.很多人的累是心 累,很多人的病是情 绪病
12.知道生气不好, 但就是忍不住,怎么 办
1.气不顺,血就郁
2.如何诊断自己是不 是气滞血瘀
3.大病专门欺负气滞 血瘀的女人
4.把瘀血逐出去,让 身体好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的情绪才是治病良药一、良好的情绪是最好的“化妆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在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将美容寄托于化妆品,殊不知,长期的浓妆艳抹对皮肤健康反无好处。

其实,真正的“化妆品”就掌握在你自己手里,那就是你的情绪。

祖国传统医学极为重视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养生,七情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身心健康,使人早衰,容易失去青春容貌。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精神状态好坏与否和皮肤休戚相关,并有其物质基础。

皮肤的色泽,取决于表皮内黑色素的含量、分布位置以及皮下血管收缩与扩张的程度,而这些因素无不受控于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其中情绪则起着“总导演”作用。

人的情绪、行为有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管辖。

下丘脑上通大脑皮质,下通脑垂体和其他神经组织,是调控神经—体液—内分泌的中枢。

情绪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到各脏器的生理功能,而且会直接影响到肤色的变化。

当人遇到高兴的事,心情愉悦,大脑内神经调节物质乙酰胆碱分泌增多,血流通畅,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通向皮肤,面色绯红、容光焕发,给人以一种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充满自信的感觉,这能不美吗?如果一个长期郁郁寡欢,焦虑愁闷,会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使上皮细胞合成过多的黑色素堆积于皮肤细胞中,使皮肤变得晦暗无华。

忧愁苦闷还可导致神经衰弱、失眠,也会影响到皮肤血液供应,导致面容黯无光泽,眼圈发黑。

不良情绪还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活力降低,脏腑功能减退,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癌症等会随之而来,这又怎能使人变得容光焕发呢?“畏老老相迫,忧病病弥缚,不畏亦不忧,除灾祛病药”。

这首古诗道出了情绪养生的真谛。

人生之旅路漫漫,种种不顺心的人和事难免会遇到,这就要求人们学会控制情绪,豁达开朗、淡泊自然,使心理处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衡状态。

如此,健康和美容便会与你结缘,青春的活力便会与你同驻。

二、情绪与心性养生人的心理活动与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心理养生的方法早在吐蕃时期的医学著作中也有详细的论述。

西藏医学认为,情绪稳定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心情抑郁晦暗,或过度紧张冲动,都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导致许多疾病发生。

例如溃疡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癌症、早衰等,都与患者情绪失衡有关。

众所周知,食物营养直接关系着人的体质与寿命,近些年来人们很讲究食物营养保健。

其实,人的精神也需要充足的营养,精神营养不良,必然会使心理不健康。

再健康的体格,可以因不健康的心理而毁于一旦,而健康心理则有助于身体健康的长久保持,也能促进病体早日康复。

当今,心脑血管、内分泌、消化、精神和神经等系统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与许多人心理不健康有关。

因为人体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超过强烈的精神刺激限度和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会使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削减机体的免疫功能,致人的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进而诱发各种疾病。

因而如今流行的食物营养保健法,只是营养保健学的一个方面。

它强调的是人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

而心理健康则又取决于精神营养是否充足。

人需要精神营养,要进行心理进补。

所谓的精神营养,虽然不像食物那样具体,或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但它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广泛存在于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良好的个人品质、高尚的精神境界、完善的个性、平稳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情绪等。

西藏传统养生学也认为,养生虽涉及饮食、起居、药物等诸方面,但调摄情志、修养德行则是统摄全局的第一大法。

西藏医学认为,在人体这个天地里,人的心态如何,对于人体整个系统的损益兴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古代藏医养生学家特别强调养心、养神、养性、养德,注重调摄情志,陶冶情操。

正如藏医经典名著《四部医典》中说:“情志赤巴住于心脏间,心广自豪做事按意愿”,“无故豁达丰美呈焕发”。

强调要调摄精神,避免情感大波动,防止气机逆乱,阴阳失调,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人应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而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

西藏医学中的心性养生十分注重调整人的精神心理,认为“心主神志”形神合一是健康的保证。

《四部医典》在疾病的病因、症状归类中认为:人的情绪变化有“贪、嗔(嫉、愤)、痴、悲、忧虑、寡言、惊恐、心情不快”等,情志是人对外在环境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影响人体健康、生病的根源,“忧心生悲使得容颜衰,惊恐懦弱不乐衰光焕。

”藏医养生学从人的健康方面论述了人生回首往事时,易产生多种复杂情绪。

尤其是不愉快的往事,最易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它可能给人以痛苦回忆,使之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忧郁沮丧,苦闷烦躁的心情,甚至沉溺于痛苦之中。

倘若一个人的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那么,他的身心健康就会遭摧残,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谈到病因,藏医病理学认为,一切疾病的发生原因有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内因即指七情,三因素失调,平衡遭到破坏,其原因是七大物质失调或不合适,以及人的精神所致。

还认为人七情内伤致病,患病或早衰的原因,“可因五官的过度活动,精神疾病,不好的陋习”有关。

并“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

人全身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脏,心与人的思维有关,心主神志,七情为心发出,情绪异常又会损伤心神。

心神主宰全身,“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使身体各脏器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国内外心脏学家普遍认为,紧张、忧郁、压抑、烦恼,是引起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很多病例比如脑血管意外(中风)就是在情绪激动时发生的。

紧张、焦急、生气,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痉挛,血中胆固醇增多,动脉硬化加重,发病率提高。

临床观察表明,癌症患者大多孤僻、悲观、急躁、压抑。

情绪受打击,心境恶劣会刺激大脑产生一种生物化学作用,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连锁反应,减弱对癌的自卫免疫能力。

在1000多年前藏医学家就指出情绪变化对健康的不利作用,认为“情欲蒙昧嗔怒俱反常,以往优劣秉性大变样,此人只道速去见阎王”。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在心情愉快时,呼吸、脉搏、血压、新陈代谢等都较平衡协调。

遇到忧愁、焦虑时,则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生物化学调节失常。

遇到惊恐、愤怒时,则呼吸急促,脉搏变快,血糖和血压升高。

长期情绪不好,会引起各器官功能失调,降低体内免疫力,容易患病。

故《四部医典》指出:“常显憔悴不安心烦躁”,“伤于寒凉胃疲加哭泣,悲哀又使忧心语叨叨”。

势必造成人体七情内伤致病,或早衰,或精神耗散而早逝。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精神状态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均强烈地作用于免疫系统。

对癌症患者精神状态的调查表明,精神状态好坏及信心如何,直接影响癌症预后及患者存活时间。

心胸狭窄,遇事斤斤计较的人,常处于不满、怨恨、嫉妒等不良情绪状态,因而危害健康。

研究表明,善嫉妒者使心身备受折磨而造成危害,常见腰痛、胃痛、失眠、神经衰弱等,且脾气暴躁,古怪多疑,加重嫉妒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调查证明,情绪是否稳定、是否非常紧张与身心健康关系密切,愉悦平和的情绪乃长寿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

国外统计发现,音乐指挥家寿命较长,且几乎与心血管病无缘,此与音乐能陶冶情操,减少紧张情绪有关。

紧张情绪可致许多疾病,研究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心肌梗塞、脑出血、高血压及心绞痛发作、糖尿病、哮喘、偏头痛、甲亢等都可由于情绪过度紧张而促发。

紧张状态是肿瘤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国外抽样调查表明,35%的疾病与情绪紧张有关。

调查还表明,乐观、谦逊、办事积极主动者,比狂妄自大或消极悲观者健康得多。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最勤恳且总以坚定乐观的态度对待环境变化者,身体最健康。

长寿调查发现,高龄老人中绝大多数心情舒畅,情绪乐观,从容和蔼,热爱生活,开朗坚强而很少发脾气。

现代科学进一步证明,情绪通过大脑影响心理活动及全身生理活动。

乐观可使体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自动调节作用于最佳状态,使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促进身心健康,更有效地适应环境。

现代医学研究还表明,人的精神状态可促发癌症,又能抑制癌症。

德国哈默博士认为,心态犹如控制癌症的阀门。

哈默博士曾根据500位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恶劣的情绪的冲击下,人们脑中的一个程序会出现编制错误,这样错误的“密码”可引起体内细胞的变性而产生癌症。

因而调摄情志,“克制嗔怒本质秉性良”,使心情平和、七情无损、五脏六腑气血调和、畅达、六淫无机可乘,进而达到百病不生,方能长寿百岁。

这是西藏古代医学家、养生家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藏医传统养生的基础。

宇妥·云丹贡布说心情愉快能健康长寿。

《四部医典》中指出:“情志赤巴位于心脏间,心广自豪做事按意愿。

”“无故豁达丰美呈焕发,与此相反则死期到。

”也阐明良好的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即要开阔心胸,如果生活中悲哀忧郁之情多窒人生机,解除之法莫善于使其心胸开阔而旷达。

《健身三字经》云:“心胸宽,人快活”;“心胸窄,忧愁多”。

故对于悲郁,首当扩展心胸,扩大眼界,提高自己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

最早研究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巴甫洛夫说:“恰恰可以使你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藏医传统养生法也十分注重精神因素的调养,并要人们从3个方面加以调养:一要调养身体,要依缘,行善积德,涵养精神,安神益志;二要注意精神心理的修养,五官灵利,心意敏锐,语声柔和,防止操心劳累,心情愉快,坦坦无忧;三要坚持修行,“练神还虚”,形与神俱,若不达则易于衰老。

所以从藏医学观点来说,在生活中应有良好的情绪,注意身心调养,方能保证身心健康。

现代心理学也认为,通过体格锻炼可以促进躯体健康,而重视情绪锻炼,则可促使精神健康。

现代人要想健康长寿,情绪锻炼要比体格锻炼更为重要。

国外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中指出:“一切不利的影响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

”近些年来,国外医学家十分重视情绪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美国曾有一批医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他们所诊断、治疗的病人中,患胃病、恶心的病人有88%是由于不良情绪所引起,并认为情绪不良会增加胃中胃酸的流量,容易导致溃疡病。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功能状态,那么,这个人的内脏及内分泌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处于平衡状态,使整个机体协调、充满活力,身体也自然健康。

为此,心理学家把人的情绪归纳为两大类:愉快情绪与不愉快情绪。

为了健康,现代人不论是愉快的或不愉快的情绪都应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