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确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后续复习提供指导。

2. 复习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等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3. 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践意识。

教学内容:

1. 力学复习

a. 复习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基本概念。

b. 复习力和力的合成、分解。

c. 复习摩擦力、弹力和重力等力的计算。

d. 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2. 光学复习

a. 复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反射定律。

b. 复习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

c. 复习光的成像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

3. 电学复习

a. 复习电荷、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b. 复习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c. 复习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

d. 复习静电场和电场力线的性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并复习前置知识。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力学、光学和电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检验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学辅助手段:

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解题步骤。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用于进行实验操作。

3. 教材和习题集,作为教学参考和练习材料。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解题步骤的合理性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

解题能力。

3. 实验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实践意识。

教学建议:

1.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可以提供额外的练习题和辅导材料,帮助他们加强理解和掌握。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他们的思辨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笔记的整理和总结,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学习资料。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中考物理复习的第一轮复习,全面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为中考物理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中考总复习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 确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找出薄弱环节,为后续复习提供指导。 2. 复习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等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 3. 提高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践意识。 教学内容: 1. 力学复习 a. 复习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基本概念。 b. 复习力和力的合成、分解。 c. 复习摩擦力、弹力和重力等力的计算。 d. 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2. 光学复习 a. 复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反射定律。 b. 复习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 c. 复习光的成像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 3. 电学复习 a. 复习电荷、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b. 复习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 c. 复习电功率和电能的计算。 d. 复习静电场和电场力线的性质。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物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并复习前置知识。 2. 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对力学、光学和电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实验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检验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学辅助手段: 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解题步骤。 2. 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用于进行实验操作。 3. 教材和习题集,作为教学参考和练习材料。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解题步骤的合理性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作业评估: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

年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第一讲、机械运动 课型:复习 主备:罗长海 审核: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 毫米(m m)、微米(μm )、纳米(nm)。 1 Km=1000 m ;1 dm =0.1m; 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 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 ,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 ,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 );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 n)等 。 1h= 60 mi 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 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 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 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 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物理 第一轮复习全套精品教案

第1讲测量声现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知道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用量筒(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4.会进行长度及体积的单位换算。 5.知道声音的发生及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二.知识整理: (一)长度测量: 1.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 常用的还有、 、、、和 _ 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m = _______Km = _______dm = _______cm = ______ mm = __________nm。 2.工具: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 ,使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 做到: 齐: 靠: 正: 准: (二)体积测量: 1.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来测物体的体积。 2.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视线要跟凹形液面的___________部或凸形液面的 ____________部相平(即平视)。 3.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误差,它是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完全避免的。 (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__________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3.乐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跟声源 的振动的频率有关;______________跟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 1.单位换算(要求写出换算过程) ⑴ 0.56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厘米; ⑵ 35毫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 ⑶ 1.53×106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毫米; ⑷ 4.76×104微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米。 ⑸ 0.5纳米=_________米=_________毫米=________微米(不写过程)。 2.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 ⑴某同学身高为1.64________; ⑵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0_______; ⑶窗玻璃的厚度为2.5_______; ⑷一号干电池的长度约为6_____。 3.如图: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4.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位换算: ⑴ 1.5米3=________升=_________厘米3=__________毫升; ⑵ 360毫升=_______升=___________米3=___________厘米3。 6.如图:是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金属块体积的示意图,水的体积为: _____ 厘米3,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_____厘米3,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厘米3。 这只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可以精确到___________。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节复习的引入和运动的复习 焦作市第十五中学刘志莹 一、第一轮复习的要求目标 中考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整个九年级复习的主体阶段,耗时最长,教师、学生付出的精力最多,其成败往往能决定整个九年级工作的成效。 总体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目的是要对初中学习到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具体要求是:紧扣课本,以教材内容体系为主线(注意:是“为主线”,不是说必须按课本编排去复习),分章、节进行单元复习训练。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②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③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 10%~ 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比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等等。 ( 2)要做到全面复习,凡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这是复习基础知识最基本的要求和方法,教师要切忌挑选自己认为的“重点”、“热点”反复讲解和习练,造成其他知识点复习的淡化,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隐患。 ( 3)要避免复习工作演变成单纯的旧知识重复,搞成“压缩饼干”式的教学,这既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是第一轮复习的大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学物理知识整体的高度来看待和重新认识每一个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课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每个考点间的相互联系,教师可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在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第一轮复习的框架体系,编排为新的复习单元进行复习,将“双基”抓好,为后面的复习打好基础。 ( 4)要抓好落实,要从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位学生两个维度抓落实,即要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就要求教师课堂上要关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那些相对差生,课下要有计划地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辅导抓好落实。 注意: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将实验内容贯穿进去,并且要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运动的复习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教案 篇数 课题第十七章欧姆定律(一)授课日期布置作业 【复习计划】 欧姆定律是研究电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也是是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课标对欧姆定律这部分的要求是:理解欧姆定律,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发现,中考中对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考察明显增加。 一个是对电路图的识别,这个也是学生在初三涉及电学知识时候感到最头疼的地方,教师要在平时的电学题目分析过程中慢慢的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分析电路,所以在复习欧姆定律时候也不要忽视这一点; 二是对欧姆定律的计算方面有所加强,并且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针对这一点,复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了解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教学目标】1、电路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判断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或通过导体中的电流改变时,导体电阻是否变化。 2、应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如: ⑴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大小 ⑵利用欧姆定律推导出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求电路中的比值大小问题; ⑶分析当电路组成发生变化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或计算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计算在不损坏电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等。 3、实验能力: ⑴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得出结论; ⑵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会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等; ⑶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电路故障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利用欧姆定律的简单的计算; 3、欧姆定律的应用,包括伏安法测电阻;串、并联的分压分流问题;动态电路的取值问题;电路故障的原因问题。 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完整)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doc

引入 中考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整个九年级复习的主体阶段,耗时最长,教师、学生付出的精力最多,其成败往往能决定整个九年级工作的成效。 总体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目的是要对初中学习到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具体要求是:紧扣课本,以教材内容体系为主线(注意:是“为主线”,不是说必须按课本编排去复习),分章、节进行单元复习训练。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② 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③ 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 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 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比 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 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 含有“类比法”等等。 (2)要做到全面复习,凡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这是复习基础知识最基本的要求和方法,教师要切忌挑选自己认为的 “重点”、“热点”反复讲解和习练,造成其他知识点复习的淡化,给学生的知识 结构留下隐患。 (3)要避免复习工作演变成单纯的旧知识重复,搞成“压缩饼干”式的教 学,这既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是第

物理第一轮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压强

第一轮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压强》 知识整理: 1.压力和压强: ⑴压力: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压力与重力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压强: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单位________________; ④增大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对容器的________和_______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_______;深度增加,液体压强_______;液体的密度 越大,压强______。 ⑶液体压强公式: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有关, 而跟其它因素无关。 ⑷连通器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压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大气压强。 ⑵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⑶大气压的测定: ①托里拆利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标准大气压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气压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例题及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画出各图中A物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计划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不拘泥于学科知识的逻辑线索,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改变了从机械运动的定义、运动的相对性开始的常见结构,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从具体的长度、时间测量以及运动快慢比较出发,最后回到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相对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等较为深刻的主题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处理测量结果 2 理解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公式及其意义 3 能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4 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测量方法 2 速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3 速度公式的运用,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解题方法 4 参照物的定义和选择 教具和学具 课前准备 预习“机械运动”,写出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误差是不可避免 的,可以多测几次 减少误差 特殊测量方法有: 测多算少 化曲为直 等量替代 例:测一页书纸的厚度。 例:硬币的直径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 例:铁路线的长度 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 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 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 宽度为__5.0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 径约为_1.6__mm。 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由什么决定,此题最 好说明。 特殊测量时要注意 方法的实用性。 复习速度 速度的定义和 物理意义 v=s/t 引导学生,如何理 解速度 学生归纳: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 物理量。 两种比较快慢的办法: 如百米赛跑: 1、时间一定比较路程(观众) 2、路程一 定比较时间(裁判) 本节内容为理解学 生对速度的定义和 物理意义区分容易 不清。 三匀速直线 运动 平均速度和平 引导学生总结:匀 速直线运动的定 义平均速度:一 学生练习: 例1、有两个同学,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小钢 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 条直线上标出A.B.C三个点,拿一根 本节内容为理解层 次。 通过速度的计算加

物理第一轮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质量和密度

第一轮中考物理总复习教学案《质量和密度》 知识整理: (一)概念部分: 1. 质量: 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质量。 ⑵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的变化而变化。 ⑶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 、 ⑷ 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 Q量质量 2. 密度: ⑴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密度公式为_____________ ,还可变形为_________ 和________ C ⑶ 单位: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__ ,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 。 1 千克/米 克/厘米3;1克/厘米3=千克/米 ⑷ 水的密度: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 (二)实验部分: 1. 质量测量——天平的使用 ⑴水平调节:_________ ⑵横梁平衡调节: ⑶称量时被测物体放在________ ,砝码放在_________ ;横梁重新平衡 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 ⑷取放砝码时要用____________ 取,不能用手拿。https://www.360docs.net/doc/3819226933.html, 2. 密度测量: ⑴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 实验中用________ 称物体的质量,用_________ 测量物体的体积。 ⑶测定金属块密度的方法与步骤: ①

2022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电学

2022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电学 一. 教学内容: 第11章 简单电路 第12章 欧姆定律 第13章 电功和电功率 第11、12章知识梳理 (一)电路 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导线:输送电能 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 ⎪⎩ ⎪⎪ 2.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断路短路电源短路部分电路短路⎧⎨ ⎩⎧⎨⎪ ⎪⎪ ⎩ ⎪ ⎪⎪ 3. 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特点 串联电路:用电器顺次连接 特征: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特征:电流有分支混联电路 ⎧⎨⎪ ⎪ ⎪ ⎩⎪⎪⎪ (二)电流(I ) 1.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2. 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 电流的单位:安培(A )、毫安(mA )、微安(μA ) 换算关系:1101036A mA A ==μ 4. 电路中形成连续电流的条件 ①有电压 ②电路是通路 5. 电流的测量:电流表及电流表的使用 6.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 I I I I n 串……===12。

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即I I I I n =+++12…… (三)电压(U ) 1. 电压的概念: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缘故。 2.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 电压的单位:伏特(V )、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 ) 换算关系:1103V kV =-,1101036V mV V ==μ 4. 电压的测量:电压表及电压表的使用 5.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即:U U U U n ====12…… 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并联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即:U U U U n =+++12…… (四)导体和导体的电阻(R ) 1. 导体: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导体 所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的溶液⎧⎨⎪ ⎩ ⎪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典型绝缘体 2.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 电阻单位:欧姆(Ω)、千欧(k Ω)、兆欧(m Ω) 换算关系:1101036ΩΩΩ==--k m 4.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5. 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的构造与原理在电路中的作用 6. 串联电路中电阻关系、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之和。 即:R R R R n =+++12…… 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的倒数之和。 即: 111112R R R R n =+++…… (五)欧姆定律 (1)内容

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教学案九年级下册(含答案)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2课时) 第1课时 电功、电功率 一、课程标准 1.知道电能表作用,了解技术参数并会正确读数和计算电费;2.理解电流做功;3.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4.会计算电功和电功率;5.正确认识和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知识梳理 电功的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 能的过程,做了多少功 就消耗了多少电能.1 kW ·h= J . 电功的公式 ,其它公式 、 、 . 电能表是测量 的仪器. 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 的物理量.定义式 .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其它公式 、 .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 三、考点梳理 考点一 电能表、电功 【典型例题】 1.小明家电能表上月底的示数为 ,本月底的示数如图15-1-1所示,他家本月消耗电能_2818.2__kW ·h.小明家同时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不得超过__8800__W .小明将一个电风扇单独接入电路中,10 min 内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了32次,此过程中电风扇消耗电能___36000_J ,其功率为___60___W. 2.在“探究电流做功多少与电压、电流的关系”的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5-1-2甲、乙、丙三个电路。 (1)实验中我们通过比较 灯泡亮度 来比较相同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所用的两灯L 1和L 2规格是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利用图甲可以研究电流做功多少与 电流 的关系。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图甲电路存在一个缺陷,其缺陷在于 不能多次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 (3)在乙图的实验中,两灯都发光,但灯L 1较亮,灯L 1两端的电压也较大,根据此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电流一定时,电压越大,电功越大 。 (4)某同学想利用丙图来研究电流做功与电压的关系,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的位置来改变灯两端电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存在什么问题? 不能控制电流相同 。 【拓展变式】 电功率 电功 图15-1-1

(2021年整理)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物理中考第一轮复习教案的全部内容。

引入 中考第一轮复习阶段是整个九年级复习的主体阶段,耗时最长,教师、学生付出的精力最多,其成败往往能决定整个九年级工作的成效。 总体要求是: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目的是要对初中学习到的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 具体要求是:紧扣课本,以教材内容体系为主线(注意:是“为主线”,不是说必须按课本编排去复习),分章、节进行单元复习训练。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②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③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 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 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比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等等。 (2)要做到全面复习,凡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这是复习基础知识最基本的要求和方法,教师要切忌挑选自己认为的“重

九年级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全)

第一讲、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测量的初步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长度的测量。 2.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体积的测量。 3.误差和错误。 4.长度的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 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 常考的物理长度估测 课桌的高度约0.75 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为20~30 cm,一支铅笔长度约20 cm,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 m,教室每层楼高约3 m,一张纸的厚度约0.1 mm (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 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的测量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比如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用尺规配合法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棉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用滚轮法测量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 60 min= 360 s. (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常考的时间估测 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约15 s;脉搏1 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考点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