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合集下载

打虎亲兄弟

打虎亲兄弟

打虎亲兄弟最初,这个谚语是这样说的: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

意思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只有亲如兄弟父子的人共同去干才行。

逐渐被简化成: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耳熟能详,尽人皆知。

独生子女政策,曾经让很多中国家庭的孩子拥有兄弟姐妹成为奢望。

至今清晰记得,儿子小时候,有一次走在北京动物园大门前的地下通道,上楼梯,前面一位爸爸一左一右领着两个小男孩儿,一样的高矮胖瘦,不用问就知道那是一对儿双胞胎。

满心羡慕,表情肯定流露出来,那个爸爸看着我说:谁累谁知道!是的,从嗷嗷待哺到上山打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多子女父母的养育历程更是充满艰辛。

如今的这份辛苦更多地无关乎温饱,也不只是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付出,而是怎样用心让孩子们全然地长成TA自己本来的样子。

一个双胞胎妈妈的亲身经历是,当得知怀上一对双胞胎的时候,被惊吓出了一身冷汗。

我至今想不明白,三颗心脏怎样在一个身体内跳动而不互相干扰?是不是跳着跳着就同频了?养一对双胞胎的工作量是一个孩子的2.25倍,这是一个经验值。

小时候买奶粉尿片,是单个宝宝双倍的量,但只需要去一次超市,这无疑提高了效率。

渐渐长大以后,两个娃娃会联合起来互相壮胆儿跟爸爸妈妈作对,父母不但要培养每个孩子,还要处理纠纷,解决冲突。

这种时候,工作量便远大于养育一个宝宝的2倍。

毫无疑问,能拥有兄弟姐妹是幸运的。

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意味着童年的互相陪伴,长大以后的互相支持,更重要的是,人到中年,能有一个人跟你一起回忆咱爸咱妈年轻时的往事,谈起童年咱爸咱妈给买回的好吃的,还有咱家简陋的小厨房,那些藏在心底的幸福,有人分享,有人共鸣,便是兄弟姐妹存在的意义。

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兄弟姐妹是爸爸妈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深以为然。

多子女的养育,极不赞成把竞争机制引入自家孩子的培养之中。

双胞胎宝宝小的时候,爷爷奶奶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吃饭,会说,你们俩比赛看谁吃得快。

俩宝回答:妈妈说了我们不比赛。

兄弟姐妹共同成长,竞争与生俱来。

表达塑料兄弟情的句子

表达塑料兄弟情的句子

表达塑料兄弟情的句子1. 表达兄弟情的语句有哪些1. 兄弟就是自己受了委屈从不跟你说,但你受了委屈他第一个不答应。

2. 兄弟就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出现,他不一定能帮到你,但是他一定会出现,站在你旁边,永远陪着你哭陪着你笑陪着你受苦。

3. 兄弟就是常把“男儿有泪不轻弹”挂在嘴边,但在你面前他会哭得像个孩子。

4. 兄弟就是平时说你五音不全唱歌难听,但在KTV会和你抢麦克风比谁唱的更难听。

5. 兄弟就是你出了洋相第一个拍手叫好,笑的最大声,但在笑过之后是唯一一个肯帮你的人。

6. 兄弟就是把最舒适的沙发让给你坐,然后腆着脸坐你腿上的人。

7. 兄弟就是你半夜打电话给他,他先紧张的问你有什么事,当得知没什么大事之后,才开始抱怨你。

8. 兄弟就是你把课外书带到学校被老师发现,他却说书是他的,死皮赖脸帮你把书要回来。

9. 兄弟永远不会轻易离开你,即使被迫分开个八九十年不联系,他也会惦记你。

10. 兄弟就是你惹了麻烦捅了篓子第一个想要告诉他,他只是骂你几句白痴,怪你给他找事,但第二天你就发现他帮你把大事小情全部搞定。

11. 兄弟就是考试的时候你给他传条被老师抓住,他说是自己逼你这么做的人。

12. 兄弟就是平时对你骂骂咧咧号称见你就不烦别人,但你心烦的时候,他可以陪你灌着着啤酒直到天亮的人。

13. 兄弟不是为你庆祝胜利,而是陪你共渡难关。

14. 兄弟就是有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第一个想给你的人。

2. 表达兄弟情深的句子皎然【康造录事宅送太祝侄之虔吉访兄弟】阮咸别曲四座愁,赖是春风不是秋。

漫漫江行访兄弟,猿声几夜宿芦洲。

杜甫【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

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

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元稹【遣行十首】塞上风雨思,城中兄弟情。

北随鹓立位,南送雁来声。

遇适尤兼恨,闻书喜复惊。

唯应遥料得,知我伴君行。

卢纶【寄郑七纲】小来落托复迍邅,一辱君知二十年,舍去形骸容傲慢,引随兄弟共团圆。

上阵父子兵的演员上阵父子兵演员表介绍 演员详细介绍

上阵父子兵的演员上阵父子兵演员表介绍 演员详细介绍

上阵父子兵的演员_上阵父子兵演员表介绍演员详细介绍上阵父子兵演员表介绍演员详细介绍乔日成-范伟-乔梁的父亲乔梁-张桐-乔日成小儿子窦小满-衣珊-乔日成媳妇张之勇-杨佳音范伟--饰演--乔日成(乔梁的父亲) 范伟,著名笑星、小品、影视演员。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与赵本山合作了《牛大叔提干》、《红高粱模特队》、《卖拐》、《卖车》、《送水工》等喜剧小品,深受亿万观众喜爱。

代表作有:《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老大的幸福》等。

范伟曾经获得过金鹰奖、金凤凰奖、金钥匙奖、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等奖项。

范伟近期出演的电视剧: 20__年《先结婚后恋爱》饰:滕飞 20__年《美丽的乡村我的家》饰:大明白 20__年《郭小宝和周老财》饰:周老财 20__年《上阵父子兵》饰:乔日成张桐--饰演--乔梁(乔日成小儿子) 张桐,1981年8月26日出生于天津,毕业于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20__0级(研究生),国内著名影视演员。

其代表作品有《亮剑》、《仁者无敌》、《雾柳镇》、《闯关东中篇》、《一代大商孟洛川》、《皇家刺青》、《虾球传》、《铁梨花》、《野鸭子》、《红槐花》、《奢香夫人》、《黄金密码》等。

张桐近期出演的电视剧:20__年《家事也是事》饰:马文杰 20__年《野鸭子2》饰:杨顺20__年《上阵父子兵》饰:乔梁衣珊--饰演--窦小满(乔日成媳妇) 衣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05级学生,中戏校花,以清纯的外表迅速蹿红。

代表作有《孔子春秋》,《香草美人》等经典作品。

写真集《珊珊来迟》也大受欢迎。

衣珊近期出演的电视剧:20__年《妈妈的花样年华》饰:彤彤 20__年《上阵父子兵》饰:窦小满 20__年《便衣支队》饰:蔡丁丁 20__年《菊花醉》饰:花郁青杨佳音--饰演--张之勇杨佳音,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02级本科班,自幼接受各种曲艺、表演教育,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毕业以后,更是被国家级演出团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录用,成为该团的专业话剧演员。

惠安讲古丨“打虎抓贼亲兄弟”的传说

惠安讲古丨“打虎抓贼亲兄弟”的传说

惠安讲古⼁“打虎抓贼亲兄弟”的传说打虎抓贼亲兄弟惠安民间久已流传:“打虎抓贼亲兄弟”之谚语,有些地⽅还加上“上阵须教⽗⼦兵”之句,都是说明⼈们⾎缘关系的重要,⾎缘关系越近,亲情关系越浓,在关键的危险时刻更能拼死相帮。

⼀个民族,⼀个宗族,⼀个家庭都⼀样。

平时的⾃家摩擦都是⼩事,受到外来势⼒的侵袭,⼀致对外才是⼤事。

兄弟们平时⽣活中虽有⽭盾,甚则吵架,但当某个兄弟遇到险情的,兄弟们还会冒着性命危险去救助的。

在闽浙地区,民间曾流传着亲兄弟齐⼼协⼒打虎的故事。

说的是从前闽地某⼭区住有⼀户⼈家,历来靠狩猎、砍柴和耕作⼭地度⽣活。

养育三个⼉⼦,家境贫寒。

三⼦长⼤后⽗母相继过世。

三兄弟仍操世代旧业度⽣活,夜间还练武强⾝,以利猎狩猛兽和必要时⾃卫。

穷则思变,为求发展,⽼⼤就跟⼈去南洋闯荡拼搏。

⽼⼆和⽼三由于勤俭持家,经多年奋⽃,家庭经济有所好转,两兄弟相继娶了妻⼦,分家⾃⽴门户。

其时⼭中常有猛虎出没,伤害村中⼈畜,⼭民们住居不得安宁。

⼀般的猎户都不敢惹虎,避之唯恐不及。

⽼⼆和⽼三兄弟正当年轻⼒壮,更加经多年不断的练武增强了体质,艺⾼⼈胆⼤,两兄弟便决定要为⼈们除去这⼀⼤害。

于是他们去了铁匠铺,⽼三打了⼀柄钢叉,使的⼗分顺⼿;⽼⼆打了⼀对铁尺,以打拳的步数挥起来虎虎⽣风。

准备好了武器,兄弟两个即上⼭守候,准备打虎。

时⾄黄昏,⼀阵冷风过处,密林中闯出⼀只猛虎来,⽼三年轻⽓盛,举着钢叉迎着猛虎冲了上去。

⽼虎展威,⼤吼朝着⽼三⾼⾼跃起,猛扑下来。

⽼三眼明⼿快,不待⽼虎到⾝前,即举钢叉对准虎颈叉了上去,⽼虎被钢叉叉在半空使劲乱蹦,吼声如雷。

⽼三使尽浑⾝⼒⽓,撑着钢叉不放,将虎堵死死。

⽼⼆见状急忙挥动那⼀对铁尺冲到虎前,⽤铁尺前铁球猛砸在⽼虎⿐孔上端。

据⽼⼈经验介绍,打虎要打⿐,⿐的上端可能是脑的所在。

被砸了⼏铁尺,⽼虎渐渐失去了反抗的⼒量,不多时便被⽼⼆砸死了,该虎体重有两百余⽄,抬下⼭后卖了好价钱,兄弟发了⼀笔⼩财。

此后即以打虎为赚钱门路,兄弟⼆⼈配合默契,每次打虎都有收获,⽽⾃⾝⼜毫发⽆伤。

明朝历史人物故事

明朝历史人物故事

明朝历史人物故事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一个有着根深蒂固“重农抑商”思想的王朝,商人阶层地位低下,被列为“四民之末”。

那你知道明朝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明朝历史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明朝历史人物故事:开国功臣徐达徐达,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

徐达家像朱元璋家一样,世代务农,唯一不同的是徐达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朱元璋到凤阳招兵,徐达主动投军,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徐达投军后,因作战勇猛,而且极具智谋,很快就凭借战功升到镇抚,并成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

有一次,郭子兴与濠州城内的另一义军首领孙德崖发生冲突,逮捕了孙德崖。

而恰逢朱元璋正在孙德崖营中,孙德崖的部下拘留了朱元璋,要对他不利。

这时徐达挺身而出,代替朱元璋做人质,直到孙德崖被释放才被放回。

徐达这种誓死维护朱元璋的行为,使他深受朱元璋的信任。

俗话说得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徐达和朱元璋亲如兄弟的关系,为自己才能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朱元璋获得了义军的实际指挥权,挥师南下攻打集庆时,徐达参与每次战斗谋略的制定,成为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将领。

攻下集庆后,徐达率部东进,连克镇江、常熟、江阴等地,不仅扩大了朱元璋的地盘,还有效遏制了另一支义军将领张士诚的西进,徐达因此也被封为统军元帅。

朱元璋自称为吴公后,封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

随后,徐达又随军消灭了陈友谅部。

击败陈友谅后,朱元璋的政权得到了稳固。

朱元璋自称为吴王,任命徐达为左丞相,官职在诸将之上。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元帅,常遇春为副元帅,领军二十万讨伐张士诚。

徐达成功利用反间计,使张士诚老巢陷入孤立之中。

次年,徐达率军攻破城门,与张士诚展开巷战,但张士诚军心溃散,手下纷纷投降。

张士诚放火自焚,后被手下将领救下,被徐达俘虏,押回京城。

徐达在破城前,就制定了军规:“掠夺百姓财物者杀!毁坏民居者杀!离开军营二十里外者杀!”破城后,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很快稳定了民心。

上阵还得父子兵上阵父子兵第11121314151617181920集剧情介绍

上阵还得父子兵上阵父子兵第11121314151617181920集剧情介绍

上阵还得父子兵上阵父子兵第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 20集剧情介绍上阵父子兵第11集剧情介绍谢铁骅宣布成立抗日先遣军,自任司令,乔群和张之勇分别担任二连的连长和连副。

谢铁骅建议,将乔曰成编人乔群连中。

众人计划攻打牛镇,参谋长花驹献计,欲攻牛镇,唯一办法就是偷到宪兵队的兵防图。

此时有消息传来,牛镇宪兵队的队长是乔日成的旧识雄井。

花驹巧言哄骗乔日成,声称乔群欲独自前往宪兵队去偷兵防图,护子心切的乔日成担心乔群只身犯险,主动提出前往牛镇偷兵防图。

上阵父子兵第12集剧情介绍乔群热泪盈眶,陪乔日成喝酒为其送行。

次日,乔日成到雄井经常去的小茶馆,假装与其偶遇,并成功获得对方信任,受邀前去宪兵队担任厨师。

就在宪兵队内,乔日成认识了厨娘程懿飞,这是个性格泼辣,对曰本人有着深仇大恨的奇女子。

乔日成无意中得知在宪兵队内有个机要室。

乔日成想尽办法,终于成功偷偷混入了机要室,并找到兵防图。

奉雄井的命令来打扫机要室的程懿飞突然出现,此时乔日成发现了程懿飞身后的雄井,为了不让雄井怀疑,乔日成突然抱住程懿飞,假装轻薄。

上阵父子兵第13集剧情介绍由于乔日成机智反应,消除了雄井的顾虑。

程懿飞得知乔日成的真实目的,对乔日成另眼相看。

乔日成将兵防图交给乔群,乔群欲带最少兵力突袭智取牛镇,最终谢铁骅同意他的方案。

天蒙蒙亮,十几个敢死队员在乔群的带领下变装成老百姓,三三两两地赶去牛镇,乔日成献计,由他带领乔群以给碉堡送食物为+借口,混进南大门的碉堡,将这个火力要塞给攻下。

上阵父子兵第14集剧情介绍雄井溃败,逃离东门战场。

雄井猜测有人偷看兵防图,将程懿飞抓住,欲杀其解恨。

危急关头,乔日成出现救下程懿飞。

乔日成和程懿飞逃至废旧破屋,乔日成为救程懿飞,将唯一的手榴弹扔出,日本军官当场毙命。

乔群在废墟瓦砾中找到了乔日成,程懿飞为感激乔曰成救命之恩,欲跟其回家,服侍左右。

乔日成心中暗喜,但乔群却表示反对。

由于乔日成用手雷炸死了个日军伍长,此事让随军记者获悉,他将乔日成的光辉形象登在报纸上。

弟子规15|打虎亲兄弟

弟子规15|打虎亲兄弟

弟子规15|打虎亲兄弟今天讲《弟子规》第三部分“出则悌”部分的第一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小时候,长辈常常跟我们讲一句话:“打虎需亲兄弟,上阵要父子兵”。

这句话的意思是,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为你拼命甚至愿意把性命丢掉的也只有自己的家人。

在传统文化中,兄弟属于“五伦”之一,兄弟之间讲究一个“悌”字,具体来说就是兄长要关爱弟妹,弟妹要尊敬兄长。

作为父母,看到子女团结和睦当然是开心的;如果看到子女手足相残,这是任何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

汉朝的许武教弟是一个典型,他们之间的兄弟关系为历史所称赞。

许武的父亲早死,而两个弟弟许晏、许普还年幼。

许武每天在耕田劳作的时候,都叫来两个弟弟在身边看着,怕他们日后学不到生存的本事。

晚上,他就在灯下教两个弟弟读书识字。

若两个弟弟不听话,他就自己跪在宗族牌坊下告罪,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得力。

后来,许武被荐举为孝廉,但他想到两个弟弟都还没名望,便把家产分作了三份,自己故意拿了最好的一份,把差的分给两个弟弟。

如此一来,人人都称许他的两个弟弟而鄙视许武,但许武一直忍受着这份恶名。

等到弟弟们也得了功名后,许武这时才聚集了全族的人,哭着说明了自己当时的苦衷,那全是为了要给弟弟们显扬名声。

说明缘由后,许武便把自己得的那份家产又重新分作两份,全部赠给两个弟弟。

很多人看到许武是一位好兄长,但我分明看到一位好父亲,古人有“长兄为父”的说法,这是最好的版本。

兄弟之间还有一个说法,“亲兄弟,明算账”,又说“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又说兄弟、父子之间,哪怕是合伙做生意,这个“合”字要写好都很难,主要还是利益问题。

兄弟之间,要算账吗?这本账能算得清吗?很多人或许会说,如果是单纯两兄弟,没有算不清的,但如果兄弟之间还有一个大嫂,这个账就不好算了。

其实,这里并不是离间关系,而是讲明了世间的实情。

人世间有本账是永远算不清的,但如果有一方愿意吃亏,那这本账就很好算。

兄能够真正对弟讲“友”,弟能够真正对兄讲“悌”,那么就一定没有算不清的账,而且很多时候这本账根本不需要算。

增广贤文-难得兄弟

增广贤文-难得兄弟

原文: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难者兄弟。
译文:天下没有不好的父母,世上最难得的 是骨肉兄弟。
我会猜 1.天下没有不好的父母,世上最难得的是骨肉兄 弟。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 2.父子和睦,家道不会衰退,兄弟团结就不会闹 分家。 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 3.打虎还要亲兄弟同心协力,上阵杀敌也离不了 父子兵。打虎还要亲兄弟,出阵不离父子兵。 ————————————————————
难得兄弟,家和不败
• • • • • • 父子亲而家不退,(衰退) 兄弟和而家不分; 打虎还要亲兄弟, 出阵不离父子兵。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对,不好) 世上最难得者兄弟。(表示十分可贵)
原文: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译文:父子和睦,家道不会衰退,兄弟团结 就不会闹分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文:打虎还要亲兄弟,出阵不离父子兵。 译文:打虎还要亲兄弟同心协力,上阵杀敌 也离不了父子兵。
我会填
1.( 父子亲而家不退 ),兄弟和而家不分。
2.打虎还要亲兄弟,( 出阵不离父子兵。) 3.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
我会填
1.父子亲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2.( 打虎还要亲兄弟 ),出阵不离父子兵。
3.(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难得兄弟,家和不败
• • • • • • 父子亲而家不退, 兄弟和而家不分; 打虎还要亲兄弟, 出阵不离父子兵。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难得兄弟,家和不败
• • • • • • 父子亲而家不退, 兄弟和而家不分; 打虎还要亲兄弟, 出阵不离父子兵。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世上最难得者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图一:远征军老兵韩宝轩先生及夫人马志清全家福(天津雅致杂志社2009年拍摄)照片正是以生动的“像语”,(新华社记者,摄影大师唐师曾叫:语像。

)惟妙惟肖地诠释了中国远征军老兵韩宝轩一家子的幸福时光。

照片前排,坐着的是马占山的孙女,原天津大学图书馆常务馆长马志清。

(左)身后站立者为韩宝轩先生。

韩宝轩身旁是他的孙女儿。

右二位,为韩宝轩夫妇之子韩明夫妇。

如果说抗日战争是一本浩瀚的苍天巨著的话,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就是最后的篇章。

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随着自然界的规律都走进历史博物馆的大门了,这本苍天的巨著才合上最后一页,放进历史图书馆的书架中;几千年来,我们人类社会正是伴随着战争的风云走到今天的。

我一直研究老兵。

从1991年开始,到1997年之间,我在日本国采访22位原侵华日军老兵。

中国人俗称“日本老鬼子”。

2004年,我在昆明采访、记录、录像十位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老兵。

从1998年开始,我在国内采访数百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八路、老新四军,国军抗战老兵。

还接待、采访来华谢罪的侵华日军老兵12人。

研究老兵,实际上是留给后人揣摩的故事。

战后67年,中国人关于“下山摘桃·游而不击”的争论还在继续。

并且,针尖对麦芒。

现在,大陆一方已发展壮大为“中流砥柱”的坚实理论;而海峡对面还是坚持老观点。

直接受伤的就是国军抗战老将士。

我把国军抗战老兵们叫“苦神”,他们的苦难伴随一生。

我是一直主张“官兵分开”、“责任各负”的。

比方,海军副司令王守业。

他贪污受贿多达1.2亿人民币,包养多名情妇,其中一个是南京军区文工团演员,大约是美女吧,因为搞出私生子,王不能负责,又颇为吝啬不肯给足分手费抚养费,于是女人就翻脸大闹,闹到军委,闹到海军司令部大院,天天守在海军大院门口散发传单,终于把军队的面子剥的精光,军委主席只好处理这个海军中将副司令了。

但是,他的警卫部队和相关纪律检查机构天天恪尽职守。

如果处理这些官兵的话;他们的下场和国军抗战将士是一样就不公平了。

正是因为社会进步了,所以:只处理王守业。

将心比心、扪心自问,笔者举例海军副司令王守业,正是源于此目的。

数百年来,官员作恶,殃及士兵;数百年来,中国民众之间一直在残酷斗争。

这,正是日本国民弹冠相庆的地方。

人类社会伴随着战争走到今天,中国人之间永远打下去的话,正是应验了古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以上,正是我揭示抗战老兵命运的最终目的。

本文“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说的是在抗日战争中,我国第一位牺牲在对日作战前线的韩家麟少将,和他曾经当过远征军少校翻译的儿子,韩宝轩先生的故事。

无独有偶,韩宝轩先生的夫人马志清,又是指挥江桥抗战的英雄马占山将军的孙女!我和韩宝轩一家子非常熟悉。

第一次和我电话联系的是韩宝轩的夫人、马志清女士的兄妹。

那是2000年的一天,我正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上班,电话打来,对方自我介绍:是马占山将军的孙子辈人物,是看了我写的《我认识的鬼子兵》一书中,关于“土匪马占山·英雄马占山”一文而和我联系。

这位马占山将军的后代告诉我:马将军的长子夫妇在“文化大革命”中遭人诬陷家中藏匿手枪,终被屈打致死。

我听了如上信息,怎么也不可理解:“原侵华日军、日本老兵说马占山是:‘匪贼’。

中国人也说马占山将军是:‘国民党反动派’、‘土匪’。

那么,谁是抗日英雄呢?”图二这张照片,是2009年3月26日,笔者(左三)随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的记者(右一、二),一起采访韩宝轩和马志清夫妇(左二、一)。

采访的理由,是:“韩家麟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位为国献身的将军。

您怎么看自己的父亲韩家麟?”“国家民政部给韩家麟将军颁发烈士证书是在哪一年?”“韩宝轩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翻译,少校军衔。

当时,怎么去远征军的?”“看没看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有何感想……?”“作为父子抗日,您人生的心路历程?悲欢离合?生死离别?警世恒言?……”图三、“将军来去匆匆,没有留下一张单人照片,只有后人画的一张画像”在韩宝轩家翻拍的东北军韩家麟将军画像图四、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1918年生人的韩宝轩先生今年94岁。

1932年他的父亲韩家麟少将牺牲在战场上时,韩宝轩刚刚14岁。

韩宝轩对我说:“父亲是东北军马占山部队的少将。

1932年,在一次对日作战中,为了引开侵华日军大部队的追击,韩家麟主动带领小部队阻击日寇。

弹尽粮绝,这支小部队悉数牺牲。

以为是击毙了马占山将军的日寇砍下韩家麟的头颅,挂在城墙上示众。

韩家麟少将是中国抗战军队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为了保护韩家麟一家的安全,免遭日寇的追杀,东北军系统悄悄把韩家麟一家遗属送到北平等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东北军系统又安排韩家麟遗属南撤。

1941年,韩宝轩先生考入重庆复旦大学,就读于农林系。

复旦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重庆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

抗战八年间,迁入后方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重庆复旦大学等。

西南联大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而复旦大学则是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由上海搬迁到重庆的。

1944年,韩宝轩先生响应国家征召,参加中国远征军,开赴抗日战场。

韩宝轩老人这样向我介绍自己的父亲:韩家麟(1898-1932)号述彭,国民党东北边防军少将。

吉林梨树人,祖籍山东。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1932年,战死于黑龙江庆安。

将军幼年丧母,先就读于私塾,后入当地高级小学读书1913年,高小毕业回家务农。

1914年,追随马占山(收为义子),参加东北军骑兵第二旅第三团。

1927年,任中校副官长。

1930年,在沈阳“东北高等军事研究班”学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坚决拒绝充当日本侵略者的帮凶,冒死前往北平(今北京市)投奔万福麟并被任命为第五十三军上校副官长。

1931年11月上旬,受张学良、万福麟委派,携密令返回东北联络马占山部,任黑龙江省政府軍署少将参议兼省府机要秘书。

1932年2月,接任黑龙江抗日义勇军总部参谋长职务,为马占山迷惑敌人出谋划策。

1932年4月,协助马占山脱离日、伪控制区。

4月12日,通电全国宣布继续抗战。

图五。

江桥抗战时期的马占山将军(韩宝轩提供照片)。

5月15日,参加在黑河举行的抗战誓师大会。

5月16日,随抗日义勇军向日本侵略者发起全面进攻。

5月23日,在呼兰击溃日军后进逼哈尔滨。

作为马占山的得力助手,他在此次抗战中参与军机,负责保管印信、文件和辎重,发挥重要作用。

1932年7月,马部义勇军在敌人重兵围攻下受挫,即随马占山退入深山老林。

7月28日,在海伦县东十七井子与大股日军遭遇,混战中为掩护马占山而率部分道而行。

7月29日凌晨,日军将他带领的百十人包围在庆城(黑龙江庆安)县罗圈甸子以南七八道林子。

当时敌众我寡,遂率部以死相拼。

激战中多处受伤,最后壮烈殉国。

终年34岁。

日军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一身着呢子军服的军官,从其身上搜得马占山名章一枚,同时又发现韩尸体瘦小蓄短须,与马占山相似,遂误认为马占山被击毙。

其遗首被敌人悬于海伦城头数日“示众”,满面血污惨不忍睹。

名章等实物轮回陈列展出,拍摄照片,各报登载,大肆宣扬,演出了一幕闹剧。

图六马占山及其幕僚在海伦。

前排左一是马占山将军,右一是韩家麟将军(韩宝轩提供照片)韩家麟少将与马占山将军一起组织“江桥抗战”,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给日本关东军以沉重之打击,从而唤醒了中国人抗日意志。

韩家麟将军是我中华民族为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将军。

图七。

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将军(韩宝轩先生提供照片)。

韩宝轩先生的夫人马志清教授是一位非常随和的长者。

我们多年联系,她总是和蔼可亲、谆谆教诲,有求必应,毫无架子。

马志清,1927年生,黑龙江海伦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天津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天津市《津图学刊》编委会委员。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

1954年由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图书资料室调到天津大学图书馆工作,历任部主任、常务副馆长等职务。

曾任天津市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

多年从事"高校图书馆职能"研究。

发表论文9篇;合作完成科研项目"实时多用户联机书目检索与管理系统",1988年通过市级鉴定,获1988年国家科委最佳科技信息成果二等奖。

图八江桥战役之后,美国与瑞士记者(马占山左右着便衣者)去马占山的部队采访。

(韩宝轩提供照片)韩宝轩老人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马占山部队老兵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原马占山部队(某部)无奈投敌后,又在侵华日军军营中杀日本鬼子的故事。

我听着,算是:马占山部队的奇闻异事1940年5月13日,刚挂上将军军衔不几天的冈本,就让参加过诺门坎战役的中国伤兵用战刀生给劈死了。

这个伤兵,原来就是马占山部队的骑兵。

因兵力不足,一些无奈投敌的伪满军也参加了诺门坎战役。

先参加战斗的是以蒙古族为主的伪兴安师、第十军管区,但这些部队极为厌战,剐刚接触就全线崩溃。

日本关东军急调目军赴前线的同时,调驻齐齐哈尔第三军管区属下的石兰斌部,组成石兰支队。

伪军少将旅长石兰斌的步骑兵投入战斗,由于死伤惨重,而且有整排整连的人投奔了苏蒙军,因此不几天就撤出了战斗。

石兰斌,江桥抗战时是马占山部第三旅参谋长,后任骑兵五十五团团长。

骑兵55团在会攻哈尔滨时表现得那是相当英勇。

可叹的是,马占山退入苏联后,石兰斌领全团600人投降日寇,反过来“讨伐”孙鸿裕的救国军。

本是抗日队伍现在打了自己人,官兵们极为不满。

爱国军人第三连上尉连附郭凤来带兵起义,重举义旗,55团士兵群起响应。

石兰斌众叛亲离,仅带三四个人跑到齐齐哈尔。

现在,石兰斌又带部下中国士兵为日本鬼子卖命,跟苏联坦克拼刺刀,士兵的不满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从诺门坎回来后,石兰斌部的伪满军伤兵,积怒如火。

一是多年来受日本人的气太多了;二是这仗为日本人死了无数的弟兄;三是受伤后没人管;最重要的是,自己本是抗日战士,却被迫为日本人打仗。

种种怨恨齐集心头。

伤兵们以要求落实伤员待遇为名找日本人算账,可找谁谁不管,于是,这群身穿日本鬼子军服的伤员们找到了大官——师团参谋长冈本德三。

冈本德三少将根本没把这些中国人放在眼里,不说人话,不讲人理。

打过鬼子,这回又是从死人堆里爬回来的伤兵们,新仇旧恨齐上心头。

争吵中,一个老兵,“唰”地抽出战刀,将冈本德三一刀劈死。

一个将军,让“自己人”劈死,这是极其丢人的事,日本人对这事不敢声张,上报时说,冈本德三少将是让一个精神病砍死的。

但是还有人知道当年的事情真相。

故事的传颂者说:我的父亲当年正在齐齐哈尔读“国商”,虽然不是目击者,但听当“国兵”的朋友说过这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