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创造美的纹理美术课教案
小学美术_《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然的纹理》教学设计一、导入定标。
1.摸一摸、说一说:同学们,平常我们都是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今天让我们换一种方式。
把小手拿出来,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脸、头发、身上的衣服、桌子和凳子,这些东西给你的感受一样吗?互相交流,说说你的感受。
想一想,我们问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呢?小结:同学们的这些感受是由于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质地、手感。
2.摸一摸、猜一猜:老师带来了一个百宝箱,里面藏着一件特别珍贵的宝贝!究竟是什么呢?谁想第一个知道?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
(盒子内藏有表面粗糙有纹理的物品)你能告诉大家,摸在手里有什么感觉吗?你知道是什么吗?它摸上去为什么会这么粗糙?天然的纹理是大自然创造的一种美也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发现并表现这种美!(板书课题:天然的纹理)二、探索新知1.自主学习。
我们生活着的大自然是多么美丽,你还见过其他有明显纹理的物体吗?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找一找美丽的纹理。
欣赏图片:仔细观察,在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纹理?由一个个的点形成的美丽纹理──斑驳的墙面、美丽的蝴蝶、大堆的玉米;是由线条组成的纹理──老树的年轮、清晰的叶脉、奔跑的斑马;由面组成的纹理──农田、橘瓣、猕猴桃。
2.合作交流。
我们的身边有什么美丽的纹理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了纹理?它是什么样子的?3.我们怎样把这样美丽的纹理表现出来?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尝试将纹理表现出来。
有时美丽的纹理也会跑到我们的画中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物体留下的纹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用到的好办法。
在表现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实践创作3.总结提炼。
教师总结并根据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问题演示:(1)用油画棒或铅笔覆纸拓印:白纸的下面垫着一片树叶。
把纸覆盖在物体上面,用蜡笔、铅笔或油画棒轻轻涂擦,漂亮的肌理就在纸上出现了。
(2)用水粉颜料涂于物体表面,将纸覆盖其上再印出纹理:还是这片树叶,老师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方法把它的纹理表现出来。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 美丽的纹样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3课美丽的纹样教学目标
1.了解纹样的概念和种类;
2.学习观察自然和艺术中的纹样,并理解其设计之美;
3.通过线形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并体验设计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纹样的种类和设计;
2.学生能够观察自然和艺术中的纹样,并体验到设计的过程和快乐;
3.线形组合形成新的纹样。
教学难点
1.理解纹样的设计原则和美感;
2.通过线形组合形成新的纹样。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教师展示各种纹样,让学生了解纹样的种类和美感;
2.学生讨论感受,思考为什么纹样能够产生美感;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纹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纹样的认识。
操作环节
1.教师让学生观察自然中的纹样,让学生了解自然纹样的特点,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让学生观察艺术中的纹样,让学生了解艺术纹样的特点,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
3.教师让学生用线形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并让学生设计自己的纹样;
4.教师让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总结环节
1.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2.教师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觉。
教学效果
1.学生了解了纹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
2.学生通过观察自然和艺术中的纹样,提高了对美的感知能力;
3.学生通过线形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并进行自我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加深了对纹样和设计的理解。
小学美术_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丽的印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拓印的方法,学生能够用手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并能简单的印出、添画有自己想法的作品。
2.体验拓印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对不同印纹的形态进行创造的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手创造肌理效果,并有意识地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自制印纹的方法,让他们大胆、自由的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学习《美丽的印纹》。
(板书课题《美丽的印纹》)体验尝试、思维拓展教师示范手是怎样变魔法的:将手涂上颜料,在纸上印出手指的印纹。
请学生动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试一试、印一印,看能用手的不同部位印出和老师不一样的形状吗?(教师给学生提出建议:印制时的速度和颜色的多少)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几个用手的不同部位压印的手印展示给全体学生欣赏,看看都印出了怎样的效果,根据印出来的形状让全班来猜猜他是用手的什么部位印出来的。
学生尝试练习,将作品完成在第一张练习纸上学生仔细观察印的形状,有的用手指侧面印出了条形纹;有的掌心能压印出这块面的形状;用手掌压印、还有的握紧拳头,印出了拳头的侧面……通过“体验尝试”,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简单的示范,教给学生拓印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去举一反三地印出不同的形状,体现教学的自主与探索。
教师的示范添加、大量图片的欣赏入手,引导学生对手指印各种形状的联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想象力,使学生思维飞跃起来。
《美丽的印纹》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各种事物理解不够,对直观事物,如形形色色的颜料,则具有极大的兴趣,因而在设计时可多以直观事物作为学习的媒介,展示各种教师范画、材料等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另外,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较差,很难完整的听完老师的讲解,往往就几分钟时间就会分散注意,开小差。
所以在设计时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过程中渗透知识,这样教学目标就在无形中实现了。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9《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一. 教学目标1.了解天然的纹理的种类与特征;2.能够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天然的纹理;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想象和表现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精神。
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天然的纹理的种类与特征,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天然的纹理;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新精神,表现天然的纹理。
三.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画笔、彩笔、水彩、彩纸、炭笔、白色素描纸等;2.学生准备:画笔、彩笔、水彩、彩纸、炭笔、白色素描纸等。
四.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 (5分钟)教师可以选取一部分素材 (比如树木、花朵、叶子、石头等) 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寻找它们的特征与区别。
2. 学习天然的纹理 (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素材上的纹理特征,并向学生讲解不同的天然纹理类型如皮革、树皮、木纹、岩石纹理、羽毛等;2.教师可以放映或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种天然纹理的特征。
3. 创意绘画 (30分钟)1.学生根据之前观察、思考的经验在白色素描纸上进行勾画,先用炭笔描绘出纹路,再用白色乳液画出图案,与自然界中的纹路相对比,再用水彩、彩笔或彩纸填充纹路;2.学生可以根据天然物品的特征,自由发挥进行创意绘画,如在花瓣或羽毛上增添奇妙的颜色,或者用用不规则的形状组成一幅自己的天然纹理画。
4. 展示分享 (15分钟)1.让志愿者上前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并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2.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五. 学习反思通过上述学习过程,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天然的纹理的类型特征,掌握了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描述、想象和表达能力。
同时,本课程鼓励学生运用创新精神进行创意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精神。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首页图版----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的金银文物,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金银器的艺术风格特征。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一个特色栏目之一。
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
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等。
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
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的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
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雕塑、皮影、陶瓷等。
本册选取了我国唐、元两朝的金银器,有唐朝的刻花赤金碗、镂空银香囊、鎏金鱼龙纹银盘、刻花銮金鹦鹉纹银罐,元朝的如意纹金盘等。
这些金银器雕刻精细、工艺绝伦,雍荣华贵,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中国金银工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早在商代已有黄金饰品的制作。
金银文物也相当丰富。
其中商、周时代金银器的制造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春秋战国时期金银器的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
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美的创造》教案及反思

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美的创造》教案及反思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踏入校园,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对美术充满好奇和兴趣。
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在美术表现技巧上还处于初步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内容:《美的创造》是浙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旨在以“美的创造”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五彩斑斓的风景等。
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风格。
然后,让学生运用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如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等,进行自由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学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
2.掌握一些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美术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展示和评价作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掌握基本的美术表现技巧,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美转化为自己的创意表达,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美。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9《天然的纹理》 人教新课标

《天然的纹理》教案课题:《天然的纹理》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9课,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不仅用眼睛观察,还能用触觉去感知身边的事物,并且掌握如何表现肌理的不同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大胆表达自己感受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这几年的美术训练,已经形成了一些造型、表现的能力,本节课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这对于学生掌握新知及表现肌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性思维和大胆表现的能力。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运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造性思维和大胆表现大自然中肌理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说出不同肌理带给自己独特感受。
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能掌握拓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肌理,感受天然纹理的美感,并且强化这种肌理美感。
教具准备:收集树叶、羽毛、图片、水粉套具、范画和课件等资料。
学具准备:收集树皮、扇贝、树叶、藕片、水粉套具、油画棒、记号笔、纸、等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
组织教学,强调学具摆放整齐、有序。
二、课堂教学。
(一)引导阶段,初步感受、了解什么是“肌理”和“触觉肌理”。
师生共同问好,启发谈话。
师: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好不好?生:好。
师:生活中我们习惯了用眼睛来观察感受周围的事物,今天我们不用眼睛,你还能知道吗?老师在这个箱子里准备了几件东西,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乖,老师让他来摸一摸。
师:现在,我们让这个同学闭上眼睛,用手触摸里面的东西,你们就睁开眼睛触摸你们前面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实物,然后说一说你摸到的东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位小朋友还要猜猜它可能是什么东西?好,看谁对物体的描述是否恰当、清晰。
学生:准确描述并猜出物体。
(讲台生:我摸到的东西感觉毛茸茸的,还光滑细腻,中间有一根又长又硬的东西,它可能是羽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第9课《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第9课《天然的纹理》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材料的纹理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掌握短笔画描绘自然物的技巧与方法
•提高色彩、形体表现能力与美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
•自然材料的纹理特点及其表现方法
•短笔画描绘自然物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
•自然材料的纹理特点如何用短笔画表现
•如何把握短笔画和色彩的细节表现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几张树叶、花朵等自然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特征,以及不同自然物的纹理特点。
2.讲解
通过PPT等多媒体方式,向学生讲解自然物的纹理特点和常用的表现方法,以及短笔画的细节表现技巧。
3.示范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些自然物的纹理,然后分别示范使用短笔画表现。
4.实践
•让学生在素描本上先画出要画的自然物的轮廓
•再重点描绘大自然物的纹理细节,选择合适的颜色,然后再使用短笔画表现。
5.展示
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画廊或墙面上,展现给其他同学和老师欣赏,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6.作业
老师布置一些自然物素描作业,在家完成后带到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评估
•学生画的自然物素描作品的技法与思路
•学生对自然物的形态特征和纹理特点是否有深刻理解
•学生作品的色彩和构图是否合理、清晰
六、教学参考
•《美术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上册课本
•美术杂志、教学实践杂志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美的纹理美术课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创造美的纹理》本课选取艺术家波洛克的作品和他创作时的情景图,以及一些同龄人的作品,旨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丰富学生创造素材的多样性,拓展新的思路。
让学生走进生活,接触自然界中美的纹理。
通过身边的工具材料,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学习情感,能够自主的进行探究、发现、创造有特色的纹理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
2、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
(一)欣赏自然纹理的美
1、师:今天我带来了前不久捡来的一个宝贝,大家想不想看?(师出示:有纹理的石头。
)
问题深入:你在这个宝贝上发现了什么?
你从这些纹理上看出了什么?
2、师:这石头上的自然纹理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
其实我们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见到很多美的纹理,你能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还发现了纹理吗?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自然纹理,再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吧!(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自然纹理)学生欣赏,并用手触摸。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欣赏,并说说看到纹理的感受。
(二)揭题并探讨创造纹理的方法
1、大家有没有发现最后一个纹理和前面的纹理有什么不同?(最后一个是:雪地里的车轮印和行人脚印)
2、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有一些自然存在的纹理以外,我们也可以创造纹理。
(多媒体出示课题:创造美的纹理)
3、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创造纹理?
4、教师介绍创造纹理的方法,并作纸团压印和颜料流淌的方法示范。
5、再展示教师创造美的纹理的完整作品。
6、欣赏了老师创造的纹理你觉得美吗?刚才我们也知道了一些创造纹理的方法,你觉得要怎样做,创造出来的纹理才美呢,或者创造纹理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观察,说不同。
(引出人创造出来的纹理)
学生说可以创造纹理的方法。
学生欣赏教师的创造纹理作品。
学生思考、并发言。
(三)积极尝试创造美的纹理
1、安排学生创造纹理。
教师提示大家发挥合作精神,材料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