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说课稿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的第一课时。

我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对象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理念几个环节进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学对象做以下的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八章的结束,引出第九章,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材共“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最具特色的三个部分,突出特色的同时强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教材的内容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空间。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生性活泼爱表现自己,好奇心强情绪易调动,但是兴奋时间短,方法不到位,发散思维差。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读图能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并概括其特点;2.阅读资料及图像概括生物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运用地图知道牧羊带的分布并分析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导,以探究为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澳大利亚古老而独特的生物形成的原因;2、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能促进教学双方在课堂的和谐统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我以活动为主线,以探究为主题,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并激励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自主探究,答疑解惑。

三、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是运用教法和学法去实现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新课学习;巩固拓展;课堂评价;课后作业。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精选学习文档精选全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精选学习文档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采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解说《澳大利亚》,本课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地理课程标准》在“世界地理”(五)“认识区域”中明确:1、在地图上指认所学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所学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说教材:作为世界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仍延续了前面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三、说学生:(“地理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的活动。

”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1、学生在前几章节已经学习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学习《澳大利亚》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读图、判断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四、说教学目标:(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2、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生存原因;3、依据图文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大自留盆地,并简说明成因;4、依据图文资料,说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澳大利亚地理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性强:教材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多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

2.实践性弱:教材内容较为理论,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3.地域性明显: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具有独特性,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个国家,拓宽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的相关地理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认知水平: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待提高。

3.兴趣特点:学生对外国地理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对具有独特性的国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感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分布和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源,生动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国家,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特点。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土著文化以及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

然而,对于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经济状况以及土著文化等,学生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主动探究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了解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土著文化、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澳大利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土著文化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自主探究澳大利亚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板书设计:通过板书,总结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一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澳大利亚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能对澳大利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如知道澳大利亚有袋鼠、考拉等特色动物,以及澳大利亚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学生能够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澳大利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特色动物和矿产资源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原因,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特点。

内容涵盖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文化、以及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发展等。

本章节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遥远的大陆,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土著文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以及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土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生动形象地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这个遥远的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等。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如大分水岭、澳大利亚盆地等)、气候特点(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动植物资源(如袋鼠、考拉等)以及土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环境以及其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

澳大利亚作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认识世界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和主要地形特点;2.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影响;3. 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4. 澳大利亚的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5. 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友好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三)教材特色本文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点;2. 掌握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3. 熟悉澳大利亚的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4. 认识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友好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2.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3. 能够就澳大利亚的地理、文化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讨论与交流。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热爱;2. 增进学生对我国与澳大利亚友好关系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影响;2. 澳大利亚的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 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友好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二)难点1.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影响;2.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3. 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拓展与应用。

澳大利亚的说课稿

澳大利亚的说课稿

澳大利亚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国家地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澳大利亚作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典型实例。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2. 地形地貌: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为三大部分,即西部的低矮高原、中部的广阔平原和东部的山地。

3. 气候特征: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 自然资源: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石、煤炭、天然气等,同时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5. 经济发展:澳大利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服务业、采矿业和农业是其三大支柱产业。

6. 城市与人口:澳大利亚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3. 了解澳大利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理环境差异,培养全球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吴明庆
授课班级:初一年(6)-(8)班
研讨主题: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的内容。

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较感兴趣于有“挑战性”的任务等心理特点及新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及重要城市;
(2)运用图片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古老生物的生存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性的学习过程,来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他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3)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2)发达的养羊业和工矿业;
(3)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自流井的成因;
(2)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课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习。

二、教法分析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讲授法、发现法、交流合作学习法、版图、课本插图、学生绘图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法。

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

三、学法指导
探究式学习法和有效的接受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本课尝试将两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力图转变学生以往只是认真听讲、单独记忆、练习巩固的被动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知和发展能力。

四、教学程序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以下主要学习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章《走近国家》第七节澳大利亚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2、唯一一个拥有一块大陆的国家
二、澳大利亚分组考察
1、城市文化考察组:
2、草原风情考察组:
3、荒漠探险考察组:
4、森林生态考察组西部: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孤立的地理位置、无大型天敌、人类开
发晚、人口稀疏)
三、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牧业:重要的羊毛出口国——“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发达的农牧业
农业:重要的小麦出口
铝土矿
2、蓬勃发展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铁矿石
煤矿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