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精选学习文档精选全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精选学习文档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本节课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采用直观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解说《澳大利亚》,本课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地理课程标准》在“世界地理”(五)“认识区域”中明确:1、在地图上指认所学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所学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说教材:作为世界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仍延续了前面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三、说学生:(“地理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的活动。

”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1、学生在前几章节已经学习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具备了学习《澳大利亚》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读图、判断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四、说教学目标:(基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及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2、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生存原因;3、依据图文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大自留盆地,并简说明成因;4、依据图文资料,说出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澳大利亚地理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性强:教材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多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

2.实践性弱:教材内容较为理论,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3.地域性明显: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具有独特性,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个国家,拓宽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的相关地理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认知水平: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待提高。

3.兴趣特点:学生对外国地理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对具有独特性的国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感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分布和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源,生动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国家,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一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澳大利亚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能对澳大利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如知道澳大利亚有袋鼠、考拉等特色动物,以及澳大利亚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学生能够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澳大利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特色动物和矿产资源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原因,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情况。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澳大利亚》篇1【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课的学习对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偏科思想的存在,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注重用情感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同学先在感性上对澳大利亚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大体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从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环境以及其在我国外交中的地位。

澳大利亚作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对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认识世界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和主要地形特点;2.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影响;3. 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4. 澳大利亚的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5. 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友好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三)教材特色本文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示了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两国友好交往的史实。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点;2. 掌握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3. 熟悉澳大利亚的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4. 认识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友好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2.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3. 能够就澳大利亚的地理、文化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讨论与交流。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热爱;2. 增进学生对我国与澳大利亚友好关系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3.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其对气候、生物等方面的影响;2. 澳大利亚的资源、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 我国与澳大利亚的友好关系及其发展历程。

(二)难点1. 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的影响;2.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3. 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拓展与应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澳大利亚作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陆,其特殊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关注。

同时,学生对于澳大利亚的了解可能仅限于Kangaroo(袋鼠)等动物,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澳大利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气候、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澳大利亚特有的 Kangaroo(袋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特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等基本信息。

3.地形地貌: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4.气候特点:结合地形地貌,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规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理解。

但针对澳大利亚这一遥远的国家,学生们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和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增强国际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澳大利亚的特色动物——袋鼠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和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矿产资源等产业,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澳大利亚的说课稿

澳大利亚的说课稿

澳大利亚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本文作为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国家地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差异,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全球观念。

澳大利亚作为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典型实例。

(二)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1. 地理位置: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

2. 地形地貌: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为三大部分,即西部的低矮高原、中部的广阔平原和东部的山地。

3. 气候特征: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 自然资源: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石、煤炭、天然气等,同时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5. 经济发展:澳大利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服务业、采矿业和农业是其三大支柱产业。

6. 城市与人口:澳大利亚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悉尼、墨尔本等大城市。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掌握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提高地图阅读能力。

3. 了解澳大利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地理环境差异,培养全球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热情。

2. 增强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澳大利亚》。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澳大利亚”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是学生在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内容。

在教材的内容上,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几个极具特色的标题,例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些标题当中隐含着澳大利亚重要的地理特征。

这样一个标题设计既可以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说学情
在分析完教材之后,简单的分析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所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思维还不够宽泛,地理视野较窄,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所以针对以上的学生特点,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设定如下的教学目标(过渡)。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澳大利亚古老物种以及物种独有性的原因。

2.知道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简要分析其与自然条件和农牧业生产、分布的关系。

3.结合地图和资料,联系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分析工矿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条件和特点。

我的难点是:
体会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的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上述目标,我采用合作探究式法、地图法、以及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整个教学过程(过渡)。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

我将利用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的风光录像,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澳大利亚的探究渴望,同时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世界化石博物馆
1.位置特点
【观察位置】
通过给学生展示澳大利亚在世界的位置图,学生读图得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分析、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2.古老的动植物
播放《悉尼野生动物园》视频并出示图文资料: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

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提问: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刚才看到的这些动物,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大陆漂移示意图》和补充材料分析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从视频中获取地理信息。

利用文字资料,让学生整体感知澳大利亚的古老生物。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探究其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察“颜”观“色”——看地形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
(2)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区适合放牧?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读图得到:
(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

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2)平原地区、中部高原地区。

【教师总结】从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浅褐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根据图例可知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高原广阔,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是非常有利的。

那么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澳大利亚发展农业有利呢?
2.明眸慧眼——找气候
教师PPT 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2)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降水南北多,中部少。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澳大利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东部、南部沿海地带气候相对湿润。

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发展,中部地区虽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也适合畜牧业发展。

所以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3.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因地制宜
【情境创设】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布局何处?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得到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

为巩固以上内容,我会向学生出示资料,展示澳大利亚三个牧羊带,学生通过澳大利亚牧羊带分布图,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利用图文资料,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展示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找找有哪些矿产资源,归纳总结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特点,读图说出煤矿和铁矿的分布特点及好处。

学生: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

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沿海分布,交通便利,便于出口。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出:澳大利亚矿产丰富,储量和产量都很大,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很大,所以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快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再通过交流归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归纳能力和思辨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我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有哪些,同时这样设计也能够达到检测的效果。

作业: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对比悉尼奥运会成功举办,分析北京在城市建设、城市环境、全国的旅游、交通及人文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哪些优势和不足? 牧羊带
分布地区生产规模牧草质量产量载畜量生产稳定性养、牛与经
济作物混合

绵羊与小麦
混合带
粗放牧羊带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结课方式和作业,让学生思考本课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

七、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研发人员:陶娟平(深圳)
审核人员:雷文国(福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