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说课稿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澳大利亚地理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性强:教材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多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

2.实践性弱:教材内容较为理论,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3.地域性明显: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具有独特性,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个国家,拓宽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的相关地理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认知水平: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待提高。

3.兴趣特点:学生对外国地理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对具有独特性的国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感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分布和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源,生动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国家,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特点。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到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土著文化以及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地球仪的使用、大洲和国家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

然而,对于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经济状况以及土著文化等,学生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主动探究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了解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土著文化、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澳大利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土著文化等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自主探究澳大利亚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板书设计:通过板书,总结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

《澳大利亚》教案(精选3篇)《澳大利亚》篇1【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课的学习对世界地理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偏科思想的存在,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本节课注重用情感教学,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同学先在感性上对澳大利亚的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大体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争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从感性到理性充分理解知识,最后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板书设计】澳大利亚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国徽图片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澳大利亚的过会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标识?它们是什么动物呢?这说明澳大利亚动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动物非常可爱。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4《澳大利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澳大利亚作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大陆,其特殊性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关注。

同时,学生对于澳大利亚的了解可能仅限于Kangaroo(袋鼠)等动物,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澳大利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图片展示、实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以及主要城市等基本知识。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对气候、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澳大利亚特有的 Kangaroo(袋鼠)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特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面积、邻国等基本信息。

3.地形地貌:利用地图和图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形地貌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4.气候特点:结合地形地貌,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规律。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澳大利亚》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广人稀的国家;2.了解澳大利亚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3.初步理解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与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的关系,以及气候对人口分布、植被、农牧业发展的影响;4.了解澳大利亚在二次大战后利用本国矿产、草场和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工矿业与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5.培养学生认识农牧业发展与自然条件关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较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现代化的工矿业与农牧业,人口、经济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教具准备】澳大利亚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基本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在图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陆和大陆岛。

学生:……(讲授新课)教师:本节课学习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澳大利亚国家。

师生交流信息的方式与方法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在挂图上指出,其他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最后给以明确订正。

教师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范围。

[板书]第二节澳大利亚一、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教师:请同学们阅读地图册中大洋洲图,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

学生:……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位于东半球,是南半球国家,南回归线从大陆中部通过;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教师:大洋洲的面积是多少?学生:……教师:大洋洲面积900万平方千米,澳大利亚面积为768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澳大利亚约有人口1600万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澳大利亚说课

澳大利亚说课
9
意图:通过读图的形式, 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归纳知识,加深印象
铁:西部
煤:东部沿海
铝土:东北部
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
矿产资源,说出铁、煤铝土矿的分布地区。
10
东南沿海
气候温---和----湿---润-对外联系便----利---
人口稠密 城市集中
开发-----早---------
意图:使学生养成知识小结的习惯,增强构建宏观知识
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 1
4
教学过程
2
教法运用
3
学法指导
1
地位与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2
地 位 和
我讲的是七年级下册第八 章澳大利亚的第三部分——“
作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因此它
用 在本课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3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 地图和资料,说明澳
1.了解澳大利亚城市 及人口分布特征,并 分析其原因。知道澳
体系的意识。
11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 是悉尼的灵魂,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奇 迹之一,2000年奥运会在悉尼成功地举行。
12
堪培拉(Canberra)简介
•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一个年轻的城市,人口30万。 原为牧羊地,1927年联邦政府从墨尔本迁此。旅游业甚盛。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 照的日子。城市中心的格里芬湖喷泉,即为纪念库克船长 上岸200周年而建的“库克船长纪念喷泉”,水柱高达 140 米,极为壮观。全城树木苍翠,鲜花四季,每年九月,堪 培拉都举办花节,以数十万株花迎接春天的 到来,被誉为 " 大洋洲的花园城市 " 。

澳大利亚说课课件

澳大利亚说课课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地关系发展观,增强对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的理解。
说教材——重、难点分析
重点
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 澳大利亚农牧业和工矿产业分布特点及有利条件。
难点
澳大利亚存在众多特有生物的原因; 澳大利亚地形、气候与发展农牧业的关系。
说学情
优缺点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时期,虽然其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但是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缺乏生活经验,其 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考虑问题比较片面。因 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并充分满足初一学生的表现欲,发挥学生作 为课堂主人翁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
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以及形成原 因。 澳大利亚农牧业、矿产的分布 特点及发展有利条件。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团结协 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初步 学会分析人类发展农业、工业 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 关系。
说教材——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读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通过旅游情景带入,记住特有生物名称和 分析特有生物的原因, 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合作探究自然环境 与发展农牧业的关系。 通过自主读图,独立思考的方式找出澳大 利亚矿产、人口、城市的分布特征,以及 归纳工矿业发达的原因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澳大利亚》 说课
说课人
时间
目录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教法、学法
4
说教学过程
5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澳大利亚》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 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多个地区与国家的又一个区 域,教材选取了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概括了澳大利亚 的特点和地位,即“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 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如此打破了 直接介绍地理特征的传统,而是通过精准的形象提炼, 将地理特征融入其中,这样更便于教师的课程开展, 让学生在兴趣中发散思维、拓展知识。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

澳大利亚说课稿篇一:澳大利亚说课稿《澳大利亚》说课稿禹城市莒镇中学祁同强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莒镇中学的祁同强,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五课《澳大利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作业设置和板书设计七大方面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澳大利亚不仅自然环境独特,而且经济发展富有特色,人口和城市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同时,与我国在许多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因此,教材选取澳大利亚作为“不同发展类型的国家”,是非常必要的。

其知识结构如下: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被太平洋与印度洋包围,孤立存在。

2)地理位置长期孤立,生物进化缓慢,故形成特有生物。

3)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牧业产品大部分出口。

5)讨论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6)矿产资源丰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超过农牧业与工矿业。

7)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

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5.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知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说课稿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各位评委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呈现说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地位: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澳大利亚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

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

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点:澳大利亚在这个区域,面积最大,具有独占一个大陆、并孤悬海外、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等地理特点,。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由“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三部分组成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亚洲及其周边一些地区,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是,由于是初一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喜欢新鲜、生动的东西,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直观、感性的手段辅助教学,易于学生理解和产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首都和主要城市的分布
2、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以及形成原因
3、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分布、特征
4、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小组探究提高学习兴趣,记住主要动物名称和生活特
性。

了解澳大利亚很早以前就孤立存在于南半球,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
因而有了独特而古老的生物。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自然环境
与农牧业分布的关系,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3、读图,采用自主学习法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再通过小组研究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
展观
2、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
要性的理解。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

(2)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四、教法学法分析
由于本节课理论知识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自己观察,再利用观察猜
想、探究讨论、体验精神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从知、情、意、行等
方面有所发展。

本节课中我采用“引导一探索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知识内在联系,运用材料分析法、读图发现法、归纳总结法、直观教学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设计
(-)导入一播放精美视频(请跟随老师一起到美丽而神秘的地区去看看)
(-)沧海桑田
(三)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四)板块的运动(重难点)
(五)总结练习
(-)导入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年级比较小,对神秘美丽的事件有强烈的好奇心,导入播放一段特别有吸引力的视频,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第一时间抓住本堂课学生的心理。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设计意图:我们隆重请出我们的美丽导游:这是她为我们设计的旅游线路图第一站:我们先来到的是首一堪培拉
1、在动物园里看到了许多动物,但是你知道下面哪些是澳大利亚的
动物吗?
(袋鼠鸭嘴兽码鹊考拉)
视频、图片展示,生动形象,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很好。

2、这些动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古老、特有)
3、虽然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
大利亚有了一个美丽的称号,有谁知道?(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4、那这些动物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有呢?
(看地理位置:找出澳大利亚、找出周边大洲大洋、南回归线穿过)
看大陆漂移学说:几千万年前分离、进化缓慢没天敌
联系以前学过的板块知识,将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
5、听一段博物馆的播音:抢答澳大利亚有多少其他州没有的鸟类、植物?
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参观完动物园,同学们都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但是火车汽笛长鸣,催促着大
家赶紧上车喷向第二站一墨尔本(美丽风景)
承上启下的过渡,直接进入第二部分学习
1、出示图片:墨尔本附近牧羊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阳总数和出口羊
毛最多的国家展示澳毛衣服
2、奇怪:孤立大洲,羊从哪来?
为什么在这繁殖并发展到如此多的数量呢?(地形、气候)
其实,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
小组合作探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以及混合农业带,増强竞争
意识、培养合作意识。

分成6个小组,一起研究,派代表发言参观牧
羊场:总结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是:力求使学生轻松愉快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放手让
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让学生参与体会。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中地理教学资料的积累和运用,同时,为了突破难点采用数字星球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技能、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当然了,本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出宝贵意
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