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17至20课 智取生辰纲

合集下载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智取生辰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掌握一定的文学分析技能和思维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1.对小说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

2.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思考相应的主题问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挖掘小说深层的意义和思想。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小说中体现的文化因素,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哲学和人生启示。

3.帮助学生对小说的文学特色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智取生辰纲》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2.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小说蕴含的主题思想和哲学意蕴。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小说的文化背景、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小说。

2.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组织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小说中的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四、教学过程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75分钟)教学内容:1.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文化、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教学步骤:1.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10分钟)。

2.介绍《智取生辰纲》的作者——黄易(10分钟)。

3.讲解《智取生辰纲》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5分钟)。

4.分发相关阅读资料,让学生自学并做笔记,做好口头解释准备(20分钟)。

第二课时(75分钟)教学内容:1.小说中的情节发展。

2.小说中主要人物性格。

教学步骤:1.讲解《智取生辰纲》的情节发展(15分钟)。

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20分钟)3.开设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讨论,可以就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进行讨论(40分钟)。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

智取生辰纲教案智取生辰纲教案教案主题:《智取生辰纲》剧情赏析学科:语文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剧情,了解《智取生辰纲》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了解《智取生辰纲》剧情和故事背景。

2. 分析人物性格、行为动机以及角色关系。

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

2. 掌握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转折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2. 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剧情赏析(3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分析,分析其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角色分析的展示。

其他小组可以就展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补充。

三、故事情节(4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重点介绍故事的发展过程和高潮部分。

2. 学生讨论:就故事情节中的转折点、高潮部分进行讨论,分析故事情节的逻辑性和紧凑性。

四、文学鉴赏(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再次分为若干小组,就《智取生辰纲》中的某一场景进行鉴赏,分析场景中的语言运用、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等方面。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场景鉴赏的展示。

其他小组可以就展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补充。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舞台表演或讲解,展示他们对《智取生辰纲》所了解的知识和对角色、情节的理解。

2.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展示和合作学习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情况,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的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问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智取生辰纲》故事简介、角色介绍、图片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语文看起来是非常好学习,但是实际上,语文其实并不是很好学习,因为语文成绩是很难提高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斗笠lì襁褓qiǎng bǎo[点拨:“滞”不要误读为“dài”。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现代文九(上)第五单元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现代文九(上)第五单元

现代文课文复习要点——九(上)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重点字词】1、生字注音。

趱zǎn行虞yú候尴尬gān gà这厮sī朴pō刀恁nèn地省xǐng得崎岖qíqū兀的wù dì怄òu 剜wān 唣zào 忒tuī面面厮觑qù聒guō噪阮ruǎn 嗔chēn2、字词注释。

(1)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2) 这干系须是俺的干系:责任。

(3) 且睡了,却理会却:且。

(4) 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兀自:尚且,还。

(5) 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逞辩:卖弄口舌。

(6) 也合依我劝一劝:合:应该。

(7) 早是我不卖与你吃早是:“幸亏”的意思。

(8) 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争:这里是不要紧的意思。

(9)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吃:被。

(10)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计策。

【重点句段】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情知道被差出来。

心里都知道被派遣出来(是苦差使)。

2、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你们不要怨恨,赶到东京时,我亲自赏你。

3、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你反正打算到村里去卖,一起付给你钱,就卖些给我们,有什么要紧。

4、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你这客人好不规矩,体面人也这样找麻烦。

【重点常识】1、《水浒》又称《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朝代)人。

【重点问题】本文内容:“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第18课杨修之死【重点字词】1、生字注音。

庖páo官鸡肋lèi 夏侯 dūn 食讫qì佯yáng 簏lù谮zèn 叱chì退麾hu ī军绰chāo刀主簿bù2、字词注释。

《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

《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

《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一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欢迎参考阅读!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

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快走!”他们到了黄泥冈。

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

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

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

”杨志说∶“这是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车的在乘凉。

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卖枣子到东京去的。

”杨志这才放下心来。

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他走到松林边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酒吃,也解暑气。

”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药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

”白胜说∶“好,五贯钱一桶。

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边吃枣子,一边喝酒。

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点枣子,进松林里去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药倒在瓢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

”吴用拿酒瓢到另一桶酒里舀出一瓢说∶“我再喝一瓢。

”白胜一把夺过吴用手中的酒瓢,放在酒桶里搅了两下,说∶“你这客人有头有脸的,却不是君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智取生辰纲》一. 教材分析《智取生辰纲》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曹操智取生辰纲的故事。

本文通过曹操的智谋,展示了他的机智、勇敢和领导才能。

课文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本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曹操的智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于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理解有所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曹操的形象,体会他的智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曹操的智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深入理解曹操的智谋,体会课文的文学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曹操的智谋。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录音,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2.相关资料:收集与曹操相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曹操的形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与曹操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智取生辰纲的原文及翻译

智取生辰纲的原文及翻译

智取生辰纲的原文及翻译智取生辰纲的原文及翻译"智取生辰纲"写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智取生辰纲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智取生辰纲原文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趱行。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言,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杨志提了朴(pō)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

两个虞侯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会做大老!”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

这两日也看他不得。

权且耐他。

”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

”老都管又道:“且耐他一耐。

” 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

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

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nèn)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智取生辰纲 集体备课教案

智取生辰纲 集体备课教案

智取生辰纲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备课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梗概:《智取生辰纲》讲述了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的故事,展现了梁山英雄的智勇才干。

人物分析: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如宋江、吴用、林冲等。

情节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思考人物行为的动机和后果。

文学欣赏:通过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

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技巧。

2.2 教学难点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的解读。

对古代文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看法。

角色扮演法:学生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对人物心理的理解。

3.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作品分析。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时间分配4.1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故事。

第二课时: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课时:深入探讨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

第四课时: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五课时:进行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总结学习成果。

4.2 时间分配介绍背景和人物关系:15分钟阅读故事:20分钟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30分钟小组讨论:20分钟深入探讨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30分钟欣赏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20分钟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20分钟总结学习成果: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智取生辰纲》学案设计
汪凤琼
学习目标: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 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 细读课文圈出两派力量的人物
3按情节的发展梳理脉络。

4了解作家作品
5相关链接:《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

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近700年来,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逼上梁山”,充分反映了另一个成语“官逼民反”的真理。

今天要学习的《智取生辰纲》,是主人公杨志被“逼”上梁山的前奏曲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学习任务:
1明确下列生字及注音
趱zǎn 虞yú嗔chēn 恁nèn 朴pō[刀]
别拗biè niǔ聒guō喃呐nán nà怄òu
省xǐng 崎岖qíqū忒tuī唣zào 晁cháo
2明确两派力量的人物:面对“生辰纲”这笔巨大的财宝,负责押送的杨志,一路费尽心思,力求“生辰纲”不失;而智多星吴用巧设妙计,众好汉志在必得。

这场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斗智斗谋,最终结果如何呢?分组合作探究交流
(1)基本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情节
(3)生辰纲是什么?
(4)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用怎样的方式从谁的手中取走的?
(5)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6)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简要分析出明、暗两条线索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呢?
(7)小说线索
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
学习任务:
质疑问难
1:前一部分为什么这么着重写次要矛盾?
2:如何看待小说的明暗这两条线?
小组释疑或师生共同释疑。

第四学习时间积累运用不练不讲学习任务:
1四大名著及作者
2《水浒》主要人物姓名绰号及相关故事情节。

3尝试写一段小说。

18 杨修之死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 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3译读课文梳理文意。

4自读检测生字注音及相关文学常识。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学习任务:
分组合作,探究课文相关问题。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4、记叙的顺序有哪些?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找出补叙部分并思考补叙的作用。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顺叙、插叙、补叙、并叙等。

顺叙、补叙。

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5、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6、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思考课后第三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7、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8、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10、《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畅所欲言。

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
学习任务:
你还有疑惑吗?深层质疑问难。

1、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3、《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4 阅读教学用书P8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了解曹操杀杨修的其他原因。

第四学习时间积累运用不练不讲学习任务: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2交流阅读〈〈三国演义〉〉的收获和感受。

19 范进中举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2.能力目标;分析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典型意义。

掌握文章所运用的讽刺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认识科举制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听读课文,正音正字。

2 了解作家作品:介绍吴敬梓、《儒林外史》。

了解科举制、八股文。

3、概括故事情节
一个中心事件;两类人物变化:
4、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读一读。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学习任务:
感知人物形象,探究主题。

1、35年的挣扎,范进中举,是喜,还是悲?
2、我看众生相
胡屠户:前倨后恭
众乡邻:漠不关心——热情帮忙
张乡绅:不识范进——送银赠房
3我看当时社会:
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
学习任务:
深入课文,质疑问难:刻画人物的技巧?讽刺艺术?
1、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刻画最为精彩?
2、小结:文中作者都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小组再次探讨解决。

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释疑。

对比,夸张,细节——讽刺艺术
第四学习时间积累运用不练不讲
学习任务:
1感受名著魅力,充分认识科举制度的危害,体会讽刺的艺术效果
2 多媒体显示“严监生将死”片段。

作者刻画严监生主要从动作、神态两个方面进行描写,严监生临死时念念不忘的是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这件事充分揭示了他吝啬的本性,使他成为文学画廊里一个不朽的形象。

和《范进中举》一样,“严监生片段”主要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3 请设计一个场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并且用到本文运用的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

(300字左右)
4 .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的其他文章,感受名著魅力。

20 香菱学诗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体会文章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
4.走进《红楼梦》,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学习不读不讲
学习任务:
1.大家谈。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2 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3再读课文,按情节的发展梳理脉络。

4.走进主人公——香菱。

第二学习时间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学习任务:
1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黛玉的教和香菱的学。

2、要求学生耐心再读课文一至两遍,归纳作品的主要内容。

(1)在文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

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实践
第三学习时间质疑问难不疑不讲
学习任务:
针对学生疑难师生共同释疑。

1 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2 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
3 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有人说“《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试作分
第四学习时间积累运用不练不讲
学习任务:
1、从文章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文学习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哪些启示。

2、由语文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

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等可作为参考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