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一)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知识培训

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高毒物品目录》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二)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哮喘、过敏性肺炎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等 。 ◆职业中毒(60种) :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三氯乙烯等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中署、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病等。 ◆职业性传染病(5种) :炭疽、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等。 ◆职业性皮肤病(9种) :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爆震聋。 ◆职业性肿瘤(11种) :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等。 ◆其他职业病(3种) :.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案例——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时间: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 地点: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
概要
调查组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2023年《职业病防治法》培训试题 (1)

2023年《职业病防治法》培训试题一、单项选择(共20题,每题2分)1.《职业病防治法》是为了()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而制定。
A. 安全生产B. 劳动保护C. 预防控制(正确答案)D. 保护健康2.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正确答案)B. 分类管理,综合管理C. 行业自律,职工参与D. 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3.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
下列关于职业病诊断条件中,不作为界定法定职业病基本条件的是()。
A 、在职业活动中产生B 、列入法定职业病范围C 、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D 、接触职业危害因素 5 年以上(正确答案)4. 2013 年 12 月 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 4 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等职业病共 10 类 132种。
其中,在职业性尘肺病发病人数中,占前两位的疾病是()。
A 、矽肺、炭黑尘肺、B 、煤工尘肺、水泥尘肺C 、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D 、矽肺、煤工尘肺(正确答案)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 技术B. 技能C. 安全D. 职业卫生(正确答案)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下列各类职业危害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A. 触电、窒息B.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C. 噪声、辐射(正确答案)D. 窒息、高温7.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危害劳动者健康、能导致职业病的有害因素。
下列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是()。
A .电焊作业产生的烟尘B .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物C .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D .使用不合理的工具(正确答案)8.企业生产经营性活动的职业有害因素来源于生产过程、劳动过程以及生产环境。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范本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范本一、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指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职业致病因素所致,以特定疾病表现形式出现的、以损害劳动能力和健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职业病的危害职业病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
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肝肾损害、中毒性皮肤病等;职业性噪声对听力造成损伤;长时间处于高温、低温、高压等极端工作环境中会引发中暑、冻伤、职业性心脑血管疾病等。
同时,职业病也严重影响着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职业病防治的首要原则是预防为主。
通过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的改进,有效降低职业致病因素暴露量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2. 综合治理:职业病防治需要综合治理,包括工作环境治理、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的措施。
3. 入职前筛查:在劳动者入职之前进行健康筛查,早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以便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 教育培训: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知识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5. 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致病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职业病危害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6. 动态管理:职业病防治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和改进职业病防护措施,确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职业病防治的基本措施1. 控制职业致病因素: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职业致病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
通过技术措施、工程措施、行政措施等方法,降低职业致病因素的暴露量。
2. 接触控制:对职业致病因素暴露进行控制,采用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措施降低劳动者接触职业致病因素的可能。
3. 定期体检:劳动者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病问题。
4. 应急救护:事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防止事故引起的二次伤害。
5. 健康监测: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病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征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一、职业病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病防治工作重在预防。
三、职业卫生的三同时: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五、有毒物品规定:用人单位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国家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制度,未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六、劳动用品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购买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须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部门或者管理人员检查验收。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代替应当配备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管理制度,要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
职工使用的防止粉尘危害的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教育职工按规定和要求使用。
对初次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由其所在部门进行防尘知识教育和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粉尘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不得超过使用期限。
督促及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否则不得上岗作业。
七、职业卫生禁忌症: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孕期、哺乳期女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
八、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健康监护:是指上岗前、在岗期、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即为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职业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何时施行的?答:2002年5月1日。
2.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由具备资质认证的什么机构进行?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3.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什么?答: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 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原则是什么?答:分类管理,综合管理。
5.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6.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怎样的工作环境,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答: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7.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何时组织职业健康检查?答: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8. 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多少金额的罚款?答: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9.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什么部门制定?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0. 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答: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11.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哪个部门承担?答:用人单位。
12. 建设项目未按照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擅自开工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多少金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上五十万以下。
13.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审核申请和有关资料之日起多长时间内作出审核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答:三十日。
14.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作何种处理?答: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15.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什么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答: 可行性论证阶段。
职业病防治知识内容

职业病防治知识内容职业病的诊断应根据以下原则:1.有明确的职业史、工作环境有害因素的监测资料和生物监测资料等。
2.症状、体征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物理学检查、生化检查、其他辅助检查等的结果与所碰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存有明晰的因果关系。
职业病确诊后,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按以下原则进行治疗:1.避免危害因素稳步入侵人体。
2.促使已被吸收的危害因素排出体外。
3.消解病因。
4.特效拮抗治疗。
1、防尘措施“八字经”防尘措施“八字经”,即革、水、密、风、护、管、查、教8个字。
革:改革工艺或技术革新,如操作自动化,机械化;水:烫式作业,避免粉尘舞动,例如水磨石英、水力明砂;密:将粉尘密闭,如用管道化,除尘器,布袋除尘等;风:通风除尘,例如自然通风,将粉尘飘落跑;护:除以上措施外,应注重个人防护,使用防尘口罩等;管:防尘工作理应非政府、制度、检查评选,防尘设备应当强化检修、保护等管理的全面落实;查:检查身体(就业前检查、定期检查),测定粉尘浓度、检查设备:教: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作好自我保健工作。
2、铅中毒的症状及防治铅中毒多为慢性。
其主要症状:常感乏力,口内有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发展下去出现隐隐腹痛,神经衰弱综合症,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黑色的铅线;严重者则出现腹部绞痛、贫血、末梢神经炎或伸肌无力;甚至出现铅中毒性脑病或瘫痪。
防治铅中毒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用无毒或低毒材料代替铅,如用锌、钡白、铁白代替铅黑生产漆等。
(2)降低车间空气中的铅浓度,使其达到卫生标准。
(3)强化个人防水,穿过滤器防尘、防烟口罩,穿工作军服,不得在车间内抽烟,排便前要刷牙,上班必须淋浴,秉持车间内湿式打扫制度。
3、怎样预防汞中毒?(1)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例如用电子仪表、气动仪表替代汞仪表。
(2)从事汞的灌注、分装作业台应有一定的倾斜度,并设有吸风装臵及贮水的汞收集槽。
(3)被汞蒸气污染的车间,用19克/立方米碘加酒精熄灭熏蒸,并使之构成不易挥发的碘化汞,然后用清水冲洗。
职业病防治法律知识

有关概念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义务 3、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应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4、报告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如实向行政部门 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职业病危害事故、职业病 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 5、卫生防护义务: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 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 6、减少危害义务:用人单位应当采用有利于防治职 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 料,逐步替代职业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有关概念
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 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 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有关概念
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义务
10、培训教育义务: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应当进行上岗前 、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 11、健康监护义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 职业健康检查。 12、事故处理义务:发生或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 故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和控制措施, 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遭受 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及时组 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于工作者身上,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
职业病的防治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和社会责无旁贷的义务。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包括职业病的定义、分类、预防措施等内容。
一、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由于接触或暴露于有害物质、有害因素或特殊工作条件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它通常是一种长期暴露于特定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疾病。
二、职业病的分类职业病按照病因可分为两大类:有害物质引起的职业病和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1.有害物质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中毒、放射病、物理因素损伤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而引起的。
2.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殊工作条件或环境中所引起的。
三、职业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预防措施:1.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应确保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例如通风良好、无毒害物质等。
2.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劳动者在接触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时,应正确佩戴个体防护设备,如口罩、耳塞等。
3.定期体检:企业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职业病。
4.加强培训教育:企业应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企业应根据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6.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工作环境,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7.加强监督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四、职业病的防治效果评估职业病的防治效果评估是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一)
做为一名劳动者,在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应注重自己的职业健康保护及安全。
了解掌握生产劳动中的一些职业卫生知识,无疑会对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职业病诊断应考虑哪些因素?
(1)病人的职业史;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3.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4.噪声对人体有何危害?如何控制和预防?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
长期从事噪声作业,主要会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严重的可致噪声性耳聋。
噪声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①控制噪声源,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加强维修,降低松动的附件撞击产生的噪声等.②阻断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墙等。
③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坚持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对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得参加噪声作业。
5、生产性粉尘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铸造、玻璃、水泥、家具制造、石材加工等行业均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病。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尘肺病共13类。
尘肺病在我国职业病发病中占首位。
尘肺病常见症状:气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晚期病人多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涨、体重减轻等症状。
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速发型矽肺”。
还有些接尘者,在脱离粉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尘肺病无法治愈,但可以预防。
如采取湿式作业、密闭尘源、抽风除尘等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粉尘的浓度、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正确佩戴防尘口罩而不是纱布口罩,对接尘工人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等,都是预防尘肺病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