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之我见-自然辩证法论文-2017s328-陈丽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之我见-自然辩证法论文-2017s328-陈丽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之我见-自然辩证法论文-2017s328-陈丽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之我见

(2017级针推科硕2班 2017S328 陈丽)

摘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著名箴言,它使哲学因此发生了转向,把哲学对象从自然转向了人和社会,使“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浅层面上得以升华,解决了关于哲学本质的问题。认识自己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哲学思考,其关键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并于认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此外,略论了佛教中的自我认识和苏格拉底的自我认识间的异同。总之,在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精神生活却出现危机的当代,温习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格拉底;科学精神;哲学思考;“无我”

如果走进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就会看到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它反映了古希腊思想家对人自身的关注和思考。而中国的古人也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可见“认识自己”是一个从古至今仍然探讨不休的哲学话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就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认知略谈一二。

1、认识自己是一种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源于古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1]。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则是内在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自然物的本质是内在的,体现的是自主性原则和内在性原则 ,也就是理性原则,作为自然物质的人也不例外。而何又谓理性?辞典上说:“理性,一种从一些信念的真达到另一些信念的真的能力”。简单说来,理性是一种保真推理的能力。保真推理本质上只是原初真理的自我展开,它是“自己”推出“自己”。但保真推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活跃在内在性领域之中。所以唯有指向“自己”,“认识”才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必然性,这是西方理性主义的内在性思路特色[2]。但这种内在性思路对于中国来说却难以理解,因为祖国传统思想推崇“无我”、“天人合一”等,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互相联系,不可能从个体推论出普遍真理,而是要看整体运势。如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但亚里士多德却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人若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就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3]。

2、认识自己是一种哲学思考

就像无法飞出银河系来看到银河全貌一样,人也很难将自己从本身抽离出来,然后以一个公正客观的外在角度看待自己。从外界的获得的自我评价亦带有不同程度的他人主观色彩,故从内部认识自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本性。虽然《论语》言“人之初,性本善。”。但世上只要存在一种事物,那么必然也存在一种和它相反的事物。有善良的本性,就有与之相对的罪恶本性。英国著名伦理小说《发条橙》说:“彻底善与彻底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人的本性与之俱来,但在认识清楚后,便可以自己作出选择。也有人说要解放天性才是真正的自由,若人不能认识到其罪恶的本性,那么这天性的释放就犹如挣脱牢笼的野兽,后果不堪设想。其次,认识自己的内心。生而为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内心世界,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只能人云亦云,湮没在社会的洪流中,等于白来世上走一遭。在功利主义风气盛行的当代,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利益至上。绝大部分人的学习和工作为了功利,即使这并不是自己内心的选择;甚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这样做,只是盲目地随着大流而走。如国内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其考试人数之多和竞争之激烈令人感到诧异。还有关于大学的学习,曾经看到一位学者的话,大意是如果一位大学生在学校里只习得了一

门专业技能,这便是大学教育最大的失败。大学更重更要的是教授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很难认识自己真正的内心。当然不得不承认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会影响国民的价值观。正是这样,人们才更需要了解自己内心的声音。最后,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而苏格拉底之所以被称为最智慧的人,是因为他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然而“无知者无畏”,不能认识自己不足的人如同井底之蛙,以为井口上的那片天就是整个世界,自己已经无所不知,从而不再对未知存有敬畏之心。当一个人自以为走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其实只是对自己的认识走到了死胡同。

3、关于佛学中的认识自己

前文提到了“无我”意识在中国比较普遍,而中国传统文化又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这可能受到了佛学中的“无我”的影响。这里的“无我”并不仅仅是没有的意思,而是指万物的本质。因为人们往往把自己和自己看到的表象当作“我”,那么这个观察事物的立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我们看到的的万物的存在与消失只是凭感官判断的。当人们判断事物的状态和存在与否的时候,这个事物本身的状态也在发生改变,故用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无我,包括其他的感官如耳、鼻、舌、身也一样。佛学中认为人是由五个元素即“五蕴”构成的,即色(物理)、受、思、行、识(心理)。如果说五蕴是“自我”,那么人就理所应当地可以控制它们,控制自我不会生老病死,但事实是人们对于“自我”并没有这样的绝对控制权,生老病死并不由人类的意志而变化,所以佛教说五蕴是“无我”。因此佛学中的认识自己,就是认识“无我”的概念,即人自身并没有任何具体的属性,从自身得到的一些结论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不真实。只有认识到自身和万物一样的“无我”本性,才是真正的认识了自己。佛学的这种自我认识更倾向于修身养性,以期达到“恬淡虚无”的精神境界。这和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否定通过自我认识后再认识世界的正确性,因为一切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后者则相反,肯定了要认识世界就必须先认识自己。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里写道一位优秀的生物学家因为无法想出“人和动物有什么本质不同”的答案而精神分裂,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人会思考自己为什么是人,以及为这个问题寻找答案,但动物不会,动物只是本能地生存着。得到答案以后他的精神就恢复了正常。所以当人类摆脱了只为本能生存的时代后,来到物质十分丰富的今天,更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认识自己。这也是人类生存的价值所在,引用一句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

PS:我认为美国版的电影《发条橙》主要表达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在英国版的原著中主人公恢复了善心),小说中的主人公亚历克斯家庭富裕,父母和谐,老师也尽职尽责,尽管他明白是非,成绩优秀,还有不俗的音乐品味,但他就是喜欢作恶,比如无故痛打老乞丐、入室抢劫、强暴妇女等。后来亚力克斯入狱两年后接受冲击治疗,即一边播放他最喜欢的贝多芬的交响曲,一边强迫他不停的观看各种犯罪录像。直到最后只要他一有想作恶的念头或听到命运交响曲就会呕吐不止,因此对他原先的各种不良嗜好产生了条件反射性的厌恶。当亚力克斯以改造成功的“好人”身份出狱时,他已经是一个被剥夺了自由意志的“发条橙子”,既消除了恶习,也泯灭了自己的个性和人性—因为亚历克斯的本性也许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恶,只有这种本性的存在才能让他充满活力。所以,世上一切恶的本性都必须要消除么?

参考文献

[1]袁维新.科学本质理论:基本观点与范畴[J].科学学研究,2010,28(06):809-815.

[2]吴国盛.科学精神的起源[J].科学与社会,2011,1(01):94-103.

[3]石海燕.认识你自己——从宗教到哲学的反思[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01):13-16.

[4]魏艾.佛教的两大定律——性空无我与因果循环——佛学基础知识讲座之五[J].法音,1982,(06):4-5.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简述其主要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朴素自然观特点 (1)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性质与局限性 (1)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认为自然界的运动不存在偶然性,运动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 (2)形而上学性(3)不彻底性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都是不 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认识自然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1)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重大举措。首先它是实现新阶段发展目标的需要。本世纪前半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 以来 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 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 而实践证明 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 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21世纪一个国家经济的兴衰 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的信息技术水平。 (2)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国家的任务 既反映了党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 也反映了对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的科学分析 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自己做的贡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去奋斗,青春只有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 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苏格拉底的故事

One day, Plato asked Socrates What love is. Socrates said: I ask you to go across this rice field, pick up and bring back the biggest and best ear of wheat, but remember one thing, you cannot go back, and you just have one chance. Then Plato did so, but he came back with nothing after a long time. Socrates asked him why? Plato answered: I once saw some very big and good wheat when i walked through the field, but i was always thinking that maybe there would some bigger and better ones, so i just passed by; but what i saw later is not better than before, so i had nothing at last. Socrates said this is love. Another day, Plato asked Socrates What marriage is. Socrates said: I ask you to go across this forest, cut down and bring back the thickest and solidest tree as the Christmas tree, but remember one thing, you cannot go back and you just have one chance. Then Plato did so, but he just brought back a not tall and solid but just good one. Socrates asked him why?

比较“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小定稿

比较“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 “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分别是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而对于普罗泰戈拉这位哲学前辈的观点,后生苏格拉底持反对态度,并加以猛烈的批判。“人是万物的尺度”选自《论真理》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当年智者的这一句话致使苏格拉底用一生去辩驳。苏格拉底总是自称一无所知,而“认识你自己”这句被刻在特尔斐神庙大门石柱上的铭文成为苏格拉底的名言。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中记录了这两位古希腊著名演说家的一次深刻热烈的对话,普罗泰戈拉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他以“有智慧的人”标榜自己。然而苏格拉底则自称为“爱智慧的人”。他把智者斥为“批发货零售精神粮食的商人”。由此可见,“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的比较,是智者和哲学家的一场辩论。 普罗泰戈拉处在希腊城邦繁荣时期,伯力克里时代的民主制度下的竞争主要通过辩论和演讲进行。具有高超的辩论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先决条件。智者学派适应民主政治和社会时尚,应运而生。而生于中等阶级家庭的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人。当他正当年轻气盛之时,普罗泰戈拉已经是胡子一把的老者。不同的是,苏格拉底处在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公民各行其是,政客乘机摇唇鼓舌,结党营私,煽动民族,造成审判的不公平,削弱了国力。雅典民主制的弱点充分暴露。类似于中国的孔丘身处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却不断宣扬自己的“仁爱”思想,“西方孔丘”——苏格拉底也通过招募学生讲学,张扬自己的政治思想,致力于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的提出也反映是当时城邦公民思想的开化,自主,具有人类中心主义和唯我主义的倾向,他们以自己为中心,用自己的辩论和言辞去说服他人支持自己,将自己的感觉认为是物质世界发展的规律和真理。所以,才会有《论真理》中“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非存在者如何不存在的尺度”这样的命题的提出。普罗泰戈拉解释这个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显现的哪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显现的那样”。他认为自己是存在者的判断者,也是非存在者的不存在的判断者。在这个命题中,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是以个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衡量事物存在状态的准则,把个人的感觉看作是事物的真相,把知识归结为因人而异的感觉,这是一种感觉主义的真理观。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尺度和标准,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衡量这些不同认识的优劣是非,显现出智者学派相对主义的观点。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他的哲学思想是通过他的学生整理留下来的。其中,色诺芬的《回忆录》中记载着苏格拉底和欧绪德谟的对话,欧绪德谟刚刚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的意义和重要性。这句写在特尔斐神庙大门上的铭文意在告诉前来祷告的人们:“假如你无法做到认识你自己,那么无论你从女祭司那里得到了什么建议,都不能正确地理解或适当的使用。”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凭借祭祀和神谕来去完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苏格拉底并没有完全摆脱智者思潮的影响,但是他在自然哲学内部挖掘出摆脱自然哲学困境的原则,以心灵为本源的原则等领域,达到了普罗泰戈拉所不能及的深度。苏格拉底要求首先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源相符合的原则,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他打比方说,那些直视太阳的人会弄坏眼睛,不如通过太阳映在水面的影子去看太阳。同样,灵魂是人认识外部事物的中介。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是事物的真理,在认识你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在汽车发展领域的体现 作者姓名邢壮 学院名称机械与车辆学院 学号 2220160219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教学班名称 4 授课教师刘丹鹤 日期 2016年10月

自然辩证法在汽车发展领域的体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交通工具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古代的马车,到19世纪的蒸汽机车,再到20世纪的内燃机车,然后到了今天的多功能现代汽车。汽车行业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在汽车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能源短缺、污染和交通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科技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去蓄意伤害她。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清洁能源的,大大减少尾气排放以及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本文利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了汽车发展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并指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汽车;双刃剑;自然辩证法

目录 第1章汽车行业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污染和交通问题 . (2) 第3章我们的反思 (5) 第4章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5) 第5章总结 (5) 参考文献 (7)

第1章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出行基本依靠脚力。一些稍微远点的地方,走过去需要好多月,这也限制原始社会人类的出行,人类的一些活动都是在部落之内完成的,社会发展缓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了驯养家禽,鸡、鸭、鹅、牛、马。这些家禽一部分进入了人类的餐桌,而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了人类社会早期的交通方式——骑马、马车、牛车。马和牛等动物的脚力远胜人的脚力,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交流。人们出行不再单纯依靠自己的脚力,骑马出行,使得距离很远的两地人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信交流。但是,这种交通,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一些紧急消息,比如:皇帝下的圣旨和家人病逝的消息,并不能及时通知到人。运输行业也是靠着镖局,安全性以及效率性很低。 到了1776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极大地给人类的出行提速。 图1 瓦特与他的蒸汽机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统一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科学观以及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 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4.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 二、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认识的概括和总结,又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具体科学技术实践的重要平台和通道。 三、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趋势 我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对于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只有对企业实行科学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发展,国家的经济才能够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当今社会仍然是热门专业,分析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能够使得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好的服务社会。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企业管理专业中的体现。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已经提到了有关自然的保护,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必然选择。在十七大上明确的提出了“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理念。社会对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更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第一目标,需要特别注重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对生态文明进行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因此自然辩证法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的观念对于企业管理的未来的发展十分的重要。 其次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也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在企业管理专业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书本之上,停留在企业管理的理论之上,需要联系实际,密切的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再次是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尊重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矛盾是事物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道德观

以身殉道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谈论西方哲学,很自然会想起苏格拉底,正如谈论中国哲学,也很自然想起孔子一样,他们都是追求真理和维护真理的哲学家,两者有很多共同点。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道德观 “认识你自己”,这是一条镌刻在德尔斐的智慧神庙上的箴言。也许是受到这条古老的格言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照顾你的心灵”的观点。 一次,苏格拉底为了教育一位狂妄自负的青年尤苏戴莫斯,同他进行了一次机智,生动的谈话。当苏格拉底知道尤苏戴莫斯雄心勃勃,想将来竞选城邦的领袖时,就对他说:“一个希望当领袖的人必须有治国齐家的本领,但是,一个非正义的人能掌握这种才能吗?” “当然不能。一个非正义的人甚至连做一个良好的公民都不够格。”尤苏戴莫斯坚定地回答。 “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正义的行为,什么叫非正义的行为吗?”苏格拉底继续问道,拿出纸,把“正义”和“非正义”分开写在纸的两边,要尤苏戴莫斯一一列举。 于是,尤苏戴莫斯把虚伪、欺骗、奴役、偷窃、抢劫都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对此,苏格拉底运用相反的具体事例,把这些看起来是“非正义”的行为一一予以推倒。 他问道:“作战时,潜入敌方军营,偷窃其作战图是非正义行为吗?为防绝望中的朋友自杀,把人藏在枕头底下的刀偷走,难道不应该吗?生病时儿子不肯吃药,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使儿子很快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使尤苏戴莫斯如堕五里雾中。 苏格拉底在破除了对方的成见后,就正面进行诱导。他继续发问:“是不是有一种学习和认识正义、美德的方法呢?对于正义、美德和善有知的人和无知的人比,哪一种人更能做得更好一些呢?”显然,对于这些问题只能作肯定的回答。这样,苏格拉底就得出了“美德即知识”的结论,并使尤苏戴莫斯接受了自己的观点。 接着,苏格拉底就指出什么样的知识对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这就是“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就是要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长处是什么,短处是什么,从而做到自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除此之外,还要善于认识别人,鉴别别人,通过认识和鉴别别人而认识自己。 那么,如何认识自己呢?这种自我认识应该从哪里着手呢?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区分好与坏、善与恶这些理念入手。在他看来,善的理念决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类并强加于人类的东西,而是合乎人的理性、内在于人的灵魂的东西,是理性本身的必然的要求。因此,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理性,“照顾自己的灵魂”,而这种自我认识是不断地通过自我反省或“回忆”来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论文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 学号SY1405XXX 任课教师叶山岭 上课地点主M101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简介 (1)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 3 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2)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2)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3)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强盛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史。在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中,拥有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航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航空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 引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航空技术创新的实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研工作。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简介[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自然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学衡杂志

《学衡》一九二二年 一月01期 通论P10—30 《学者之精神》刘伯明P10—13 《评提倡新文化者》梅光迪P14—21 《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之商榷》萧纯锦P22—30 述学P33—78 《国学摭谈》马承堃P33—42 《论艺文部署》张文澍P43—48 《汉官议史》柳诒征P49—62 《老子旧说》钟歆P63—68 《近代西洋史学之发展》徐则陵P69—78 文苑P80—106 文录(P80—83):《自莲花洞登黄龙寺记》邵祖平 名家小说(P84—101):《钮康氏家传》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泾阳吴宓译 诗录(P102—106):《怀简盦然父昆季》,《与钓徒夜坐沙江》,《观穫稻》, 《于人家田畔见老松殆百年物》,《枯根》,《秋与三首》,《清明思袁山》, 《袁山》,《渔丈人行》 杂缀P109—114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胡先骕P109—112 《评尝试集》胡先骕P112—113 书评P116—138 《评尝试集》胡先骕P116—138 二月02期 通论P11—33 《再论学者之精神》刘伯明P11—13 《评今人提倡学术之方法》梅光迪P15—23 《文学研究法》吴宓P25—33 述学P37—76 《国学摭谈(续)》马承堃P37—41 《许书述微》张文澍P43—47 《四书所启示之人生观》缪凤林P49—59 《马克思学说及其批评》萧纯锦P61—76 文苑P79—102 诗录(P79—83):《思齐一日夜书事八首》,《酒余晚眺》,《夜中》,《寒夜潭秋见过》,

《立春鸣雷有怀瘦弟》,《江上偶成》,《江上望庐山》,《壬癸杂诗》, 《冷曹》,《春日杂诗》,《后湖绝句四首》 名家小说(P84—101):《钮康氏家传》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泾阳吴宓译 杂缀P105—131 《无尽藏斋诗话》邵祖平P105—125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胡先骕P127—131 书评P135—163 《梁氏佛教史评》柳诒徵P135—144 《评尝试集(续)》胡先骕P145—163 三月03期 通论P11—33 《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胡先骕译P8—19 《论中国社会之病源》柳诒徵P20—30 《文德篇》缪凤林P32—40 《论批评家之责任》胡先骕P42—55 述学P56—87 《国学摭谈(续)》马承堃P56—62 《苏格拉底自辩篇》景昌极P63—87 文苑P79—102 诗录(P89—95):《登泰山作》,《除夕怀瘦弟》,《北雁荡》,《宿外家感赋》, 《岁暮奉怀然父兼呈简庵》,《感秋八首》,《新秋杂咏》 词录(P95):《一萼红》 名家小说(P97—111):《钮康氏家传》英国沙克雷W.M.Thackeray,泾阳吴宓译 杂缀P113—118 《浙江采集植物游记(续)》胡先骕P113—118 书评P120—127 《评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柳诒徵P120—127 四月04期 通论P7—53 《论今日吾国学术界之需要》梅光迪P7—13 《说今日教育之危机》胡先骕P15—24 《论戏曲与社会改良》华桂馨P25—29 《论新文化运动》吴宓P31—53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论追随者们几代人共同来完成的理论形态。B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看法”(自然观),是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包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完善的。 C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它具有直观性、辩证性、思辨性的特点,是古人对自然界及本身的一种不成熟的局限性的认识。D第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具有实证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E它们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并对自然界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前人的成果之上批判继承和发展的结果,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16-17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19世纪的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2.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苏格拉底哲理故事寓意

苏格拉底哲理故事寓意 导读:苏格拉底哲理故事寓意 怪题 古希腊有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比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聪明。 有一天,苏格拉底问他一个问题:“世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青年人不假思索地回答:“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自然是先有蛋罗!” “蛋是鸡下的。没有鸡,蛋从哪里来?” 青年人想了想说:“那还是先有鸡!” “你刚才已经说过,鸡是从蛋中孵出来的。没有蛋,鸡从哪里来?” 青年人抱怨说:“你怎么提出这样一个怪问题呢?现在我也问你一个问题。” “请提吧。” “你说说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苏格拉底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 青年人笑了:“这样看来,你和我其实差不多啊!” 苏格拉底说:“不,你是以不知为知,我是以不知为不知。以不知为知非知,以不知为不知非不知矣!” 选择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

上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 “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最在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路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着他们了。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 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新发展

苏格拉底幽默小故事

苏格拉底幽默小故事 一、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 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 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 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 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 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 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 雨的。” 二、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 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三、教择偶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 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 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很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 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 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准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美 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哲学&智慧小故事一则【认识你自己】

凯勒丰是与苏格拉底【点击查看相关链接】相知极深的朋友。有一天,他特意跑到特尔斐【点击查看相关链接】神庙,向神请教一个问题:世上到底还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神谕曰:没有谁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凯勒丰高兴的向苏格拉底展示了神谕的内容,可是他从苏格拉底脸上看到的却是茫然和不安。 苏格拉底不认为他是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于是,苏格拉底要寻找一位智慧声望超过他的人,以反证神谕的不成立。 他首先找到一位政治家。政治家以知识渊博自居,和苏格拉底侃侃而谈。苏格拉底从中看清了政治家自以为是其实是无知的真面孔。他想,这个人虽然不知道善与美,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我却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看来我似乎比他聪明一点。 苏格拉底还不满足,依然继续着他的求证。他找到了一位诗人,发现诗人吟诗做赋全是出于天赋,而诗人自以为能诌几句酸诗便可以目空一切。 接下来,苏格拉底又向一位工匠讨教,想不到工匠竟重蹈诗人的覆辙。因一技在手便以为无所不能,这种狂妄反而消弭了他所固有的智慧之光。 最终,苏格拉底悟出了神谕:神并非说苏格拉底最有智慧,而是以此警醒世人——你们之中,惟有苏格拉底这样的人最有智慧,因为他自知其无知。 人世匆匆,自以为是的人大有人在。有几人能像苏格拉底那样虔诚的求证自己的无知呢? “认识你自己”,这句镂刻在特尔斐神庙上的名言,曾赋予了苏格拉底一种深沉智慧的目光。而今,苏格拉底的证明则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智慧之门:许多时候,认识自己,或者认识真理,都是从认识自己的无知开始的。 有些人能认识到自己的执着和不足;有些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不足,或者根本不承认自己的不足,不去找自己的问题。其实,最有智慧可能就是能够充份认识自己不足的人。 充份认识自己,知道该做甚么不该做甚么,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严肃的修正错误,才能真正提高。 苏格拉底是先哲,还在求证自己的无知,而我们做出一点点的成绩时怎么能狂妄自大呢?当别人批评或指责我们时,是反唇相讥,还是闻过则喜,坦诚的接受并改正,越有能力的人越谦卑,就像很丰满的稻穗都是垂下去的。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学院机电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SX1605133 姓名张区委 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6年12月12日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技术发展的作用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辨证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必须纳入到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哲学也就是自然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一)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 四个方面,即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总之,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三)相关解释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事实上,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而一致性和差异性,都与人类的认识能力密切相关。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研究自然界辩证运动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服务。因此,阐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归宿。 (四)具体而言 第一,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哲学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次是总体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层次是三大并列的哲学——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社会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哲学(辩证思维逻辑)。自然辩证法处于自然科学与总体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中介地位,是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第二,自然辩证法是从具体科学技术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第三,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五)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它不研究自然界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它具有哲学性质。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一般方法,它不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的特殊方法,因此它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性质,而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层次。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功能及其发展规律,因此它具有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即科学性质: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

苏格拉底的哲学小故事

苏格拉底的哲学小故事 【篇一:苏格拉底的哲学小故事】 为你推荐的名人故事: | | | 苏格拉底是伟大的哲学家,许多哲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故事是 哲理最好的出处。苏格拉底身上有许多小故事值得我们学习。作文 栏目为您准备了一篇《苏格拉底的故事》,希望对您会有所帮助。【篇一: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继续说:当你要告诉别人一件事时,至少应该用三个筛子 过滤一遍! 第一个筛子叫做真实,你要告诉我的事是真实的吗? 我是从街上听来的,大家都这么说,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那就应该用你的第二个筛子去检查,如果不是真的,至少也应该是 善意的,你要告诉我的事是善意的吗? 不,正好相反。 他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不厌烦地继续说: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检查看看,你 这么急着要告诉我的事,是重要的吗? 并不是很重要 苏格拉底打断了他的话:既然这个消息并不重要,又不是出自善意,更不知道它是真是假,你又何必说呢?说了也只会造成我们两个人的 困扰罢了。 【篇二:苏格拉底的故事】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 其师徒间有几个比较著名的故事 柏拉图的启示(恐为后人假借希腊贤哲之名杜撰) 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 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 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 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 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 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 好看的花 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 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 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 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吗。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之我见-自然辩证法论文-2017s328-陈丽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之我见 (2017级针推科硕2班 2017S328 陈丽) 摘要:“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著名箴言,它使哲学因此发生了转向,把哲学对象从自然转向了人和社会,使“人是万物的尺度”在浅层面上得以升华,解决了关于哲学本质的问题。认识自己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哲学思考,其关键在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的本质并于认识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主体意识觉醒,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最终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此外,略论了佛教中的自我认识和苏格拉底的自我认识间的异同。总之,在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而精神生活却出现危机的当代,温习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格拉底;科学精神;哲学思考;“无我” 如果走进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就会看到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苏格拉底最著名的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它反映了古希腊思想家对人自身的关注和思考。而中国的古人也道:“人贵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可见“认识自己”是一个从古至今仍然探讨不休的哲学话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就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认知略谈一二。 1、认识自己是一种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源于古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1]。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则是内在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自然物的本质是内在的,体现的是自主性原则和内在性原则 ,也就是理性原则,作为自然物质的人也不例外。而何又谓理性?辞典上说:“理性,一种从一些信念的真达到另一些信念的真的能力”。简单说来,理性是一种保真推理的能力。保真推理本质上只是原初真理的自我展开,它是“自己”推出“自己”。但保真推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活跃在内在性领域之中。所以唯有指向“自己”,“认识”才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必然性,这是西方理性主义的内在性思路特色[2]。但这种内在性思路对于中国来说却难以理解,因为祖国传统思想推崇“无我”、“天人合一”等,认为宇宙间的万物都互相联系,不可能从个体推论出普遍真理,而是要看整体运势。如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但亚里士多德却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人若不能真正认识自己,就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因为“人是万物的尺度”[3]。 2、认识自己是一种哲学思考 就像无法飞出银河系来看到银河全貌一样,人也很难将自己从本身抽离出来,然后以一个公正客观的外在角度看待自己。从外界的获得的自我评价亦带有不同程度的他人主观色彩,故从内部认识自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本性。虽然《论语》言“人之初,性本善。”。但世上只要存在一种事物,那么必然也存在一种和它相反的事物。有善良的本性,就有与之相对的罪恶本性。英国著名伦理小说《发条橙》说:“彻底善与彻底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人的本性与之俱来,但在认识清楚后,便可以自己作出选择。也有人说要解放天性才是真正的自由,若人不能认识到其罪恶的本性,那么这天性的释放就犹如挣脱牢笼的野兽,后果不堪设想。其次,认识自己的内心。生而为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内心世界,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只能人云亦云,湮没在社会的洪流中,等于白来世上走一遭。在功利主义风气盛行的当代,一切以利益为中心,利益至上。绝大部分人的学习和工作为了功利,即使这并不是自己内心的选择;甚或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这样做,只是盲目地随着大流而走。如国内每年的公务员考试,其考试人数之多和竞争之激烈令人感到诧异。还有关于大学的学习,曾经看到一位学者的话,大意是如果一位大学生在学校里只习得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