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尼采的“成为你自己”解读

合集下载

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到尼采“成为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到尼采“成为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到尼采“成为你自己”汉诗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哲学观点上自成一体,作为一个旷世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为古希腊文明标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思想高度。

悟空今天带大家先来八卦一下这位大师,再通过故事来了解他的两个核心观点:“认识你自己”和“德性即知识”。

一、苏格拉底的妻子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个心胸狭窄、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而且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困窘不堪。

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您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位妻子?”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了。

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探讨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因此,在西方,“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

二、我不是老师苏格拉底通常并不是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出现的。

他在和别人谈话时,并不是刻意地想要教导别人,而是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帮助别人产生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传授给他们什么。

苏格拉底认为,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靠别人传授。

惟有从自己内心产生出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拥有知识和智慧。

事实上,他给人的印象恰恰是想要向他的谈话对手学习一点什么东西。

所以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而不是正襟危坐地讲课。

苏格拉底的这种教育方式,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

有个关于他的故事是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可是却到处碰壁。

反而遇到了许多忧愁、烦恼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寻觅关于快乐的答案。

“老师,您是希腊最聪明的人,请您告诉我们,快乐到底在哪里?”“我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我不是智者,我只是一个哲学家。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

对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启示【摘要】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多深刻的思想和有价值的问题追随他的门徒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有柏拉图、色诺芬等当时最著名的奴隶主贵说要人认识“真正的我”这个我是指我的灵魂心灵也就是“理智”。

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关心自己的灵魂因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

一个把自己的灵魂或理智看做至高无上的人自然能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并且能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所以苏格拉底把他的伦理学说建立在一种知识论上。

他认为“美德就是知识”而不道德便是无知的同义语。

一个人没有知识也就是不懂得善的概念是什么他就不可能为善而一个人有了知识就决不会为恶。

善出于知恶则出于无知。

那么为什么往往一个人明知某种事情是不道德的却偏偏会去做呢苏格拉底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你真知道是不道德的你就决不会去做你之所以去做就完全证明你是无知的就说明你没有真正的知识。

认为道德行为必须奠基于知识产生于知识这是苏格拉底伦理学说的根本基点。

这种有价值的思想对以后伦理学说的发展影响特别大。

既然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那么善这个概念的含义究竟又是什么呢苏格拉底的回答并不很明确。

有时他认为善就是对人有用的、有益的诸如健康、有力、有财富、有地位、有荣誉等等此外还有节制、正义、勇敢、敏悟、强记、豪爽等所谓“灵魂的善”。

这些行为有时有益有时亦有害究竟有益或有害主要取决于是由智慧的灵魂还是由愚蠢的灵魂来指导它们。

所以善可以说系于智慧美德也就是智慧。

这样便又回到了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

由美德就是知识苏格拉底又推出了一个“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

苏格拉底是借一个神话故事来“论证”他的这一学说的。

故事说德尔斐的传神谕的女祭司告诉苏格拉底的朋友凯勒丰说苏格拉底是人间最聪明的人。

苏格拉底说他感到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就去证实这个“神谕”因为神谕是不能轻视的“我应该首先考虑神的话”。

为了证实神谕他就到处去找有知识的人谈话其中有政治家有诗人有工匠等等。

他想看看他们的知识在哪里是否比他更智慧更聪明。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
摘要:
1.引言
2.苏格拉底简介
3.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及其含义
3.1“认识你自己”
3.2“人生如负重旅行”
3.3“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4.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对后世的影响
5.结论
正文: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众多的名言中,有三个著名的观点被认为是苏格拉底最重要的思想,它们分别是:“认识你自己”、“人生如负重旅行”和“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首先,“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强调了人应该对自己的内心和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审视,人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其次,“人生如负重旅行”是苏格拉底对人生的另一种看法。

这句话意味着人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承担责任,克服困难,才能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这种观点鼓励人们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是苏格拉底对生活的态度。

这句话强调了审视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应该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审视,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西方哲学,还影响了政治、文化和宗教等领域。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中汲取智慧,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总之,苏格拉底的三句话:“认识你自己”、“人生如负重旅行”和“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生和自我审视的新视角。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引言: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之一,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他提倡通过对自己的思考来了解自己,并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质疑来寻找真理。

苏格拉底的这一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的理念,并探索如何应用这一理念来提高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可以总结为“认识自己”。

他相信每个人内心都有真理的种子,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才能将其发掘出来。

苏格拉底经常与人们对话,通过提问来引导对方思考,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的真理。

他不断质疑他人的观点和信念,以求达到更高层次的认识。

为什么认识自己如此重要?认识自己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优点,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克服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

当我们真正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认识自己还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如何认识自己:1.自省:自省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思想和情绪来了解自己。

为此,我们可以定期审视过去的行为和决策,分析它们的结果以及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

只有先了解自己的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规划未来。

2.面对挑战:挑战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机会。

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我们相对脆弱的一面可能显露出来。

通过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进自己。

3.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人的意见和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寻求亲朋好友、同事、导师等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了解自己。

4.积极参与社群:社群是了解自己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社群活动,我们可以与他人互动,并通过他人的反应和反馈来了解自己。

此外,社群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保持学习态度: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寻找机会学习新的东西,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

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实用版】目录1.苏格拉底的三句话概述2.第一句话:认识你自己3.第二句话:未经审查的生活不值得过4.第三句话:我知道我一无所知5.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正文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最著名的三句话,不仅概括了他的哲学观点,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是“认识你自己”。

这句话源自古希腊德尔斐神谕,也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核心之一。

他认为,只有深入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外部信息所包围,很容易迷失自我。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苏格拉底的第二句话是“未经审查的生活不值得过”。

这句话强调的是思考的重要性。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的行为应该经过深思熟虑,而不是随波逐流。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做出选择,如果我们没有深入思考,就无法做出最好的决策。

因此,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我们的行为,才能过上值得过的生活。

最后,苏格拉底的第三句话是“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这句话体现了他的谦逊和求知精神。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无穷的,人的一生都在追求知识,但永远也无法达到知识的终点。

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他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追求知识。

这种谦逊和求知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的三句话,既是他的哲学观点,也是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

他的话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也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读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读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读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是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

这句名言之所以被历代名哲援引,即在于它从正面提出了一个人们既熟悉又难以解决好的这一课题。

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人认知水平的发展,文化和思想传统上各自的差异,加上哲学家们的个人心理气质,思想倾向,知识专长的各异,他们对于哲学所研究的主题,所定的研究目标以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有时甚至存在着彼此对立的状态也是在所难免。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对我的启迪很深,人假如能够认识自己就是一生中很了不起的事,那就是一种理智的,很睿智的一个人。

但大多数人难以做到这点或者说对“认识你自己”是半迷半醒的。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同样都离不了善良、财富和品德,这六个字涵盖了人的生活的全部。

同样由此而引伸出人的一生中离不开三大要素:社会、家庭、职业。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善良,财富和品德发生了裂变一旦成为冷漠、贪婪、失去尊严时,它们将直接给社会、家庭、职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它的必然影响是任何人都不能忽略的。

如:古人所云:人之初,性本善。

这原本是人生存的本源,但对现代人来讲却成了人们渴望的一种施舍,一种人人渴求的心灵鸡汤;还有财富,在大多数人看来,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略了精神享受,物质财富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奠基石,在生存状况基本满足的情况下,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应觉醒,精神创造才是人生命延续的真谛,因为在每个人的天性中都蕴涵着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这种需求理应及早觉醒;高贵的品德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的瑰宝,是看成比生命还要重要的宝贵财富。

人的涵养,学识风度,申士风度过去都是人们心里所向往,更是妙龄女子所追求的偶像。

突然间人们的追求变了,变得那么粗俗,麻木不仁。

有的人仅为一角钱可以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打死;有的人有了钱就想过皇室般的生活,更想过那妻妾成群的生活如此等等。

我思索着这一切的一切,这原本被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一语点破,人原本没有“认识你自己”,所以人们在生活的空间中带有极大的随意性、盲从性。

从苏格拉底的审判到“认识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的审判到“认识你自己”

从苏格拉底的审判到“认识你自己”
洪祖利
【期刊名称】《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0)001
【摘要】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审判,它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众多的评判.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其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认识你自己”是苏
格拉底哲学思想的核心.苏格拉底的审判正是“认识你自己”的最终结果,而苏格拉
底哲学思想的转变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转变从“自知无知”
开始,通过“认识你自己”的方式,从而达到“有知”.“自知无知”、“认识你自己”以及“有知”是苏格拉底审判背后隐藏的不在场的要素,而这些隐藏的不在场的要
素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洪祖利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02.231
【相关文献】
1.苏格拉底之死与民主--读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 [J], 周利娜
2.审判被审判——论沃格林笔下的“苏格拉底审判”戏剧 [J], 周洁
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语境下的人性思想探析 [J], 许杰; 邓小明
4.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J], 林鹏
5.从巴门尼德、智者到苏格拉底——浅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哲学蕴涵 [J], 刘怀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简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

简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

简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因为现代人越来越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殊不知,事情并非如此,甚至相反。

古人早就提出了这个道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把它完全颠倒了。

比如看过许多关于“考公务员”的帖子,总有人夸夸其谈自己的理想、性格特点,条件是最好是个公务员。

他们根本不了解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只是凭空想象,就一口断定公务员一定会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既然如此,他们自己怎么就不去报名?以至于最后竟然引起数千人上万人蜂拥而至去报名。

那么这些人中有多少人能成功呢?恐怕寥寥无几。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通过自身努力去考上了公务员,并且坚持了下来。

他们的结局或许是悲惨的,毕竟公务员并不适合他们,可是有谁能说,这样的人没有机会成功呢?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这样才能更容易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是绝对正确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判断,听听别人意见,再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分析。

这样才能避免受骗上当,受到伤害。

当然,“认识你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能认清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就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不要让别人的话牵着鼻子走,我们要自己拿主意,作决定。

即使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明确的事情,你还是应该仔细地想想,你究竟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千万不要被别人轻易洗脑。

人的精力和智慧是有限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而我们又无法同时兼顾许多方面,所以我们往往很难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所以应该保留个人的想法,在有利于发展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决定。

那么,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够认清自己呢?首先,要多与别人沟通交流,开阔视野,放松心情,要懂得欣赏自己,尽管自己有缺点,但是我们也有优点。

比如乐观,爱帮助别人等。

其次,要相信自己,摆脱狭隘,克服自卑。

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你就会变得宽宏大度。

最后,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勇敢地去直面困难,不逃避、不退缩,积极向前,在磨练中逐渐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尼采的
“成为你自己”
【中文摘要】本文是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和尼采的“成为你自己”两个哲学命题的一些阐述,形成以及转变的原因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和评论。

【关键词】认识成为德性自我超人价值一、苏格拉底和“认识你自己”据说,德尔菲神庙的墙上,有一些铭文,其中有两条最为有名的格言,其一便是:“认识你自己”。

[1]苏格拉底说:“我往下看,发现这位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完全不用心灵,也不把它当成安排事物的原则,而是求助于气、以太、水和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

”[2]对阿那克萨戈拉的失望或许就是苏格拉底的“自我”哲学产生的原因。

由此苏格拉底也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

他认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着一些与世界本原相符合的原则。

因此,苏格拉底提出人应该要“认识你自己”。

他主张首先在心灵中寻找这些内在原则,然后再依照这些原则规定外部世界。

[3]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不会盲目,才可能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就像通过水面去看太阳就不会坏眼睛一样。

当然,苏格拉底还认为“德性就是知识”与“认识你自己”是两条相互呼应的原则。

[4]确实,一个人对自身的认识也就是他关于德性的认识,一个人如果对德性有了认识,有了这方面的知识,那么对自身的认识便会更进一步,就知道自己是谁,该干什么。

这就是他提出该观点的主要目的,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

进而启发人们去努力地认识自己,去追求真理、正义、明智、勇敢等德性,完善自己的德性,然后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苏格拉底同时也在自然哲学内部挖掘出摆脱自然哲学困境的原则,其深度为智者思想所不能及。

不过我们更应该去深入了解的是他的“认识你自己”即“自知”。

这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立足点。

也使得在他的哲学中,知识成为了一个核心问题。

然而,苏格拉底放弃对自然奥秘的思辨使他的思想始终局限在道德实践领域,让他习惯于社会交往的实际行动,没有提出世界观和伦理学的完整理论。

所以我们看到,苏格拉底的“自我”既有理性,也有伦理的、实践性的。

对哲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方式。

二、尼采和“成为你自己”你的良知在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

”这是尼采在《知识二七O节》中说的。

尼采认为,如果所谓的“认识自己”——即“理性”——是我们走向毁灭的原因,那么自弃、误解、蔑视、心胸狭隘、庸俗,往往就是理性的本身。

[5]因为认识自己的本能太快,往往会让自己陷于极端的危险当中,但其中的意志会产生支配作用,慢慢将你从偏失的轨道中引入正途,培养出一切有用的能力。

尼采在《瞧这个人·聪明九节》中说:我一点也不希望自己有所改变。

总而言之,尼采希望成为一个“自我肯定”的人,成为自己。

成为那个最原始的拥有生命本能的人。

在尼采看来,西方的唯物主义传统使人们日益丧失自己原始的生命力;而基督教传统则使人失去了自己的自我。

[6]尼采还发现,道德能约束和制服人的激情。

而人应该克服这样的道德。

克服自己,成为超人,重估一切价值,对西方文化的基础进行彻底的反思。

尼采认为,自我是独立的。

当不存上帝时,一切都取决于自己,“我”必须证明“我”的独立
性。

[7]我要有我的个性,成为我自己是一种必须。

尼采的成为你自己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毋庸置疑,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许多处于困境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盏耀眼的明灯,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

激励着他们努力进取、奋发图强,为自己立法,实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着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尼采对传统道德的否定势必会对社会的秩序产生冲击,同时,固有的价值观念根深蒂固,难以改变,也会使人们产生迷茫。

三、从“认识”到“成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也在不停地发展,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一路来到了尼采的“成为你自己”。

毋宁说,应该是一种进步。

苏格拉底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8]。

就是说从苏格拉底开始,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程序就被尊崇为在其他一切能力之上的最高级的活动和最堪赞叹的天赋。

其特点便是知识高于一切,包括生命。

于是,唯理智主义支配了此后的西方文化。

[9]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导致了哲学史上最基本的派别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最终形成。

[10]虽然这两种对立的倾向是哲学俱生的,但苏格拉底纯粹实践理性的“自我”的建立,宣告了古代唯心主义派别以成熟的形态正式脱离朴素唯物主义哲学阵营而与之尖锐地对立。

到了尼采生活的近代,对科学的崇拜进一步加强了唯理智主义。

而尼采认为对此的过分推崇,使科学的界限就不是那么地正确,有所僭越。

这也使得人被束缚,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

因此,人就无法克服自身,成为一个超人的人。

他需要人自己去铸造新的价值,但我们又不得不重估一切价值,因为现状很大程度上与现存的价值有关。

[11]他对他所定义的真正的人,或可能的人充满了渴求与期望。

在尼采的思想中,人就是要成为自己。

所以我们说,从“认识”到“成为”是一种进步。

认识是对自己内在的灵魂的一种拷问与熟知,是为了能更好地发现存在的真理,完善自身的德性。

然而成为你自己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转变,也可以激励人们发奋图强。

如果一个民族可以奋发向上,那它可以造就很多的伟人与强者。

他们会提升自己的美德,去满足自己的欲望,在同时也改造着整个世界。

尼采的“成为你自己”是一种态度,一种价值取向。

很难说它之中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因素,不过却可以去激励我们为了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从这一点来说,尼采是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尊重的。

纵观苏格拉底和尼采,我不认为一定要给他们比个高下出来,我们应该去辨证地认识这两个人,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他们的思想产生在不同的背景下,而且有一定的继承,但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努力地理解其中精华,让自己进一步完善,向着更好的自己努力进发。

--------------------------------------------------------------------------------[1] 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2007第二次印刷),70页[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印版,39页[3]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印版,40页[4]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印版,40页[5] 林郁主编《智慧金言集——尼采的智慧》文汇出版社,2002,20页[6] 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8页[7] 尼采原著,刘烨编译《尼采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33页[8] 尼采原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三联书店,1986,64页[9] 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5页[10] 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2007第二次印刷),79页[11] 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71页论文出处(作者):拉德布鲁赫相对主义法哲学及其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