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政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布日期2000-8-22 15:15:00 )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世纪即将过去,在20世纪的后5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古老的农业又将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
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世纪,也将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全面走向繁荣的世纪。
展望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因此应认真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
农业发展是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选取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实践表明,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会产生正、负双向作用和影响。
当经济体制的安排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相协调,经济政策适当时,可以调动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并促进农业的发展;反之,经济体制的构造超越或滞后于农业生产力的实际状态,经济政策失误时,则难以激发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潜能和发展冲动,从而可能使农业垦迟滞运转状况。
新中国农业的发展,以1978年党的十一周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后20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历史。
这两个20年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特点鲜明的历史阶段。
后者的成功与前者的失误正是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双向效应的真实写照。
我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光辉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包括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生产;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口决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行农林牧渔并举;实施科教兴农,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保护、加强农业的宏观调控等等。
农业规划政策环境评估报告

农业规划政策环境评估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农业规划和政策环境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农业规划政策环境评估报告旨在评估目前农业规划政策的实施情况,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农业规划政策的背景和目标:农业规划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农业发展制定的战略和政策。
其背景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变化,并且可以参照国际发展趋势。
农业规划政策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供应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平衡城乡发展。
二、农业规划政策的实施情况评估:1. 农业生产效率评估:通过评估农业生产效率,可以衡量农业规划政策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评估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农业科技应用情况、农机具普及率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分析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目标。
评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农业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农残和化肥使用情况等指标。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规划政策。
3. 农民收入评估:农民收入是衡量农业规划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重要指标。
评估农民收入可以通过考察农民务工、家庭经营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来分析政策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三、未来农业规划政策的建议:1. 加强科技创新:农业规划政策应注重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育种、农机具等方面进行技术革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2.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规划政策应注重保护农田水土资源,合理规划农田利用,加强农田水资源管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提高其素质和技能水平对于推动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供相关培训课程,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生态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这些政策的效果,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政策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但也伴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暴露。
农药、化肥的滥用以及大规模养殖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二、政策目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等。
三、政策措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包括加强污染防治措施、推动农业节水与节能、实施农药减量替代、推广有机农业、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等。
四、减少农业污染通过推行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和循环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有效减少了农业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负荷。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养殖场和农药使用的监管,事故和违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五、推动绿色转型政府鼓励农民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向低碳、低污染的方向发展,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升创造了条件。
六、提升农产品质量政府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监管的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溯源体系的建设。
通过政策推动,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
七、提高农民素质农民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政府通过推动农民培训和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技能。
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农民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环境意识提供了保障。
八、效果评估综合评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可以发现,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农业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
然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落实和监管,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现状评估

农业环境问题现状评估概述:农业环境问题是指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包括土地资源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空气质量的下降等。
本文将对农业环境问题的现状进行评估,重点分析农业对土地、水和空气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一、土地环境问题:农业生产对土地环境造成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地退化、土壤质量下降和土地资源浪费。
农业耕地过度开垦、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都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此外,部分地区土地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得耕地资源不断减少。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作休耕、有机农业和精细农业,同时加强土壤保护和耕地保护。
二、水环境问题:农业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
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和灌溉农田的增加,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供给不足。
另外,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物,如氮和磷,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和喷灌,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
三、空气环境问题:农业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业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农田施肥过程中产生的氨气。
农业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农田施肥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推广农业机械化和科技化,减少农业燃烧的频率和数量,同时加强施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
四、农业环境问题的原因:农业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提高,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二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存在,导致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三是农业管理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农业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因此,解决农业环境问题需要从源头着手,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管理体系的完善。
五、解决农业环境问题的挑战:解决农业环境问题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需要时间和投入,存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成本;其次是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性较大,不同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和解决办法也各异;此外,农业环境监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包括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的增强。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国内粮食市场现状及政策分析

2021年国内粮食市场现状及政策分析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已处于全球粮价“高地〞。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重于泰山。
针对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现行的收储制度,2021年我国将采取分品种施策的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
2021年国内粮食市场现状及政策分析详述如下。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粮食总产量62143.5万吨,比2021年增加1440.8万吨。
其中,谷物产量57225.3万吨,比2021年增加1484.6万吨。
在国内粮食总产量“十二连增〞、国内外粮食价差明显处于高位导致进口粮源数量大增的格局下,2021年国内粮食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加,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创历史新高。
受制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加工行业处于整合去产能化,终端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更多最新粮食行业市场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1-2021年粮食行业市场竞争力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1年以来,国内小麦、玉米及稻谷市场均面临因经济增速放缓及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所引发的需求疲软、粮企生存环境艰难的困局,但品种间受政策“双刃剑〞作用影响不一。
小麦、稻谷及玉米市场行情呈现弱势运行态势,价格底部重心明显下移,尤以玉米市场价格跌势明显。
政策定调粮市改革2021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假设干意见?,要求“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在农产品〔000061,股吧〕领域,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2021年1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改革粮食价格形成和收储机制,完善玉米、大豆补贴政策,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2021年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自2021年以来,国家就开始对现有粮食价格政策进行改革,当年开始试点推行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2021年不再提高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调整油菜籽临储收购政策,且大幅下调玉米临储收购价。
农业分析与农村环境保护

农业分析与农村环境保护农业是人类自古以来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而农业分析与农村环境保护则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其生产过程难免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农业化肥与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带来潜在风险。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机械操作也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生物栖息地破坏。
因此,农业对环境的影响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管理。
二、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而农业生产又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源头。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异常的气候事件可能导致灾害性的农作物收成。
因此,我们需要对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农业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减少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
例如,精准施肥技术和遥感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抗病性,减少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灾害性损失。
因此,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对于农村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农业与环境关系的重要途径。
在农业生产中,应当注重保持生态平衡,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农村环境的关键措施。
五、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民收入农村环境保护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保护农村环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项目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因此,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民收入息息相关。
六、农业精准扶贫与环境保护精准扶贫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农业作为贫困地区的重要产业,需要注意促进扶贫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通过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增加收入,进而实现脱贫。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业总结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产业,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农业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农田、水源、空气等环境资源,维护农业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然而,随着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日益显现。
化肥残留、农药污染、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保护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隐患,如农药残留、兽药超标、食品添加剂过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加强监管,提高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食安全。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更大成就。
解读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措施

解读农业环境保护现状及发展措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业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农业环境保护涉及农业生产对土壤、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的影响,以及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护农业环境,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进行解读,并提出发展农业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农业环境保护的现状1.土壤污染严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以及养殖业的粪便和废水,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据统计,中国农田土壤中受到重金属、农药等化学物质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0%。
3.空气质量下降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农药气溶胶、沼气等有害气体,以及养殖业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气体,都对空气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据统计,中国空气质量受到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5%。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农业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1.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管理,促进农业生产的绿色化、无公害化。
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2.推行生态种植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种植的方向发展,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的种植方法,减少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加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降低单一品种种植带来的病虫害风险。
3.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加强养殖水产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加强养殖业的规范化管理,减少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倡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建立农业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环境保护活动。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环境的现状,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共同为改善农业环境的现状而努力。
【2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政策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农业政策涉及领 域的丰富性,决定了农业政策目标的多元性。中国农 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粮食安全、农民收入、食品安全、 环境保护和农业竞争力 。 [13] 在 1990—1997 年这一段 时期,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增加农业产出,尤其是粮 食产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1998— 2005 年这一段时期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保障 粮食安全。中国开始实施对农业的支持,以实现维持 和提高农民收入这一目标。而同时,粮食安全政策依 然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政策目标[13]。 1.3 中国农业政策的利益相关者
农业环境污染监管机制,重视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等政策调整建议。
关键词:农业政策;战略环境评价;农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S19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2009-0574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olicy Ren Jingming1,2, Yu Yuanxiu1,2, Wang Rusong1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综合决策项目“我国农业政策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第一作者简介:任景明,男,1961 年出生,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及学术成就:政策战略环境评价,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通信地址:100012 北京 市北苑大羊坊 8 号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Tel:010-84934475,E-mail:renjm@。 通讯作者:喻元秀,女,1975 年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及学术成就:环境管理及环境评价,已发表论文十余篇。通信地址:100012 北京 市北苑大羊坊 8 号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Tel:010-84935302,E-mail:yuyx@。 收稿日期:2009-03-20,修回日期:2009-04-21。
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等对农业环境产生影响。目前对农业环境影响较大的农业政策有粮食安全政策、
土地政策、提高农民非农收入的政策、结构调整政策和农业环境政策。通过对这些政策对农业环境的
影响分析,提出了要提高对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实施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一体化,深化农地使用
制度改革、明确界定土地所有权主体、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制定激励政策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建立健全
利益主体农业投入的积极性显显不足。随着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等的变化、农业政策目标的调整,中国农业政 策手段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 段,农业政策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演变阶段: 1.4.1 1953—1978 年 为配合以农扶工的经济发展战 略以及在以增加农产品供给为首要政策目标的指导 下,中国在这阶段主要选择了农产品价格政策。其主
摘 要:国家农业政策是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农业、经济和社会
发展目的,对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国家农
业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中国的环境及其保护事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影响。通过对中国农业政策背
景、政策目标、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手段等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中国农业政策通过改变农户生产结构、
· 224 ·
中国农学通报
0 引言 在一定的政策体系下,可以派生出一系列的控制
社会经济系统和影响资源环境系统的法令和规则,所 以社会经济系统的活动和发展以及环境资源系统的状 态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主要是由政策系统来控制 的,政策是否正确、公平、合理对国计民生和生态环境 关系重大。国家农业政策是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农业、经济和社会发 展目的,对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 具有宏观调控作用的政策措施的总称[1]。国家农业政 策的实施,可能会对中国的环境及其保护事业造成巨 大的压力和影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为国 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而且为人类的生 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需要[2]。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届三 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 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必须懂得,中国现代化 的成败取决于农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 家的现代化,中国仍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 生活水平”。然而,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村综合生产 能力的不断提高,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越来 越突出[3-10]。农业环境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农业 政策有关。为此,笔者对国家农业政策的环境影响进 行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农业政策调整的建议。 1 中国农业政策分析 1.1 中国农业政策背景
任景明等:中国农业政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 225 ·
要措施是:(1)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为了给城市 居民提供低价的农产品,降低职工工资和消费水平,以 减轻工业化发展的财政负担,以及为工业建设提供资 金积累,农产品国家收购价格远低于农产品的价值,以 至于形成了典型的工农产品“剪刀差”;(2)实行农用生 产资料投入品价格补贴。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农民收入,以促进农业生产,国家对农用生产资料、农 业生产用电等农用生产资料投入要素提供了一定的价 格补贴。但总体上,这一时期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属于抑 制性价格政策。其结果是农产品长期低价挫伤了农民 生产积极性,大部分农产品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1.4.2 1979—2002 在这一时期,为调动农民生产积 极性、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紧张的形势,国家仍以农产 品价格政策作为主要的政策手段,辅助运用了政府一 般服务支持、农业结构、农业金融支持等国内支持手 段。如国家多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1992 年以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增加农民收入成 为农业政策重要目标取向的情况下,国家加快了农产 品价格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以期回归农产品价格,缩小 农产品价格与农产品价值之间的背离。尤其重要的 是,中国从 1997 年开始对市场议购粮食实行按保护价 敞开收购的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农产品价格政策已开 始实现了从抑制向保护性的过渡和转变。但总体而 言,这些政策手段运用的并不充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 仍处于“负保护”状态。 1.4.3 2003 至今 这一时期,国家工农发展战略有 所调整,逐步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主要体现在: (1)农产品价格支持转向直接支付。国家在坚持最低 保护价收购的同时,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措施,以期通 过调减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优 化。同时,国家于 2003 年起开始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制 度,尤其是对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农民 实行直接收入补贴,以保护粮农利益,调动粮农种植粮 食的积极性;(2)农业结构政策。国家通过采取划分农 产品优势产区和优势品种、提供良种补贴、鼓励粮食主 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扶持农业 经济合作组织、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进一步完善 劳动力转移培训安置政策等手段来优化农业结构; (3)农业金融支持。国家从 2004 年起逐步取消农业 税,并于 2006 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以进一 步减轻农民税费负担。通过强化农发行政策性贷款职 能、增强农村信用社实力(将 90%以上的城市信用社并 入农村信用社)。通过给予法律法规支持、鼓励发展农业 互助合作保险组织等措施来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服务。
中国农业政策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四个阶段的 演变[11]:(1)传统时期(1953—1978):实行以“工农产品 剪刀差”为主,统一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之下的统购 统销制度和人民公社体制。这一时期,农业中劳动、资 本和土地被集中起来统一使用,根据国家下达的种植
计划生产出的产品及其价值,按照国家征购、集体积 累、社会劳动报酬这样的顺序进行分配[12]。(2)改革Ⅰ 时期(1979—1993 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对城市居民价格补贴为主要内 容 的 粮 食 补 贴 政 策 。 [2] (3) 改 革 Ⅱ 时 期 (1994—2002 年):实行以农业保护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政策,奉行经 济社会共同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协调发展观。 (4)新时期(2003—现在):实行以“取消农业税、反哺农 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新政。 1.2 中国农业政策目标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and Region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2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12)
Abstract: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whole economic policy, which is an aggregate of macro-control policy measures that effec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or achieving aim of the devel⁃ op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implement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policy will give pressure and effect to the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of the background, objects, stakehold⁃ ers and instrument of agricultural policy,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affected the agricultural en⁃ vironment by changing the farmer's yield structure, yield mode, yield technology. The agricultural policies which have great effect are food safety policy, land policy, the policy of improving the farmer's non-agriculture income, structure adjustment policy and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t present. The impacts to the agri⁃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se policies were analyzed. The policy adjustment proposes were put forward. It in⁃ clude that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ecology construct, integrate the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deepen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system, confirm the main body of land use clearly, stabilize the land use contract relationship, constitute prompting policy for lightening the agricultural non-point pollution, develop ecology agriculture etc.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olicy,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