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练习题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十课《过秦论》练习题(老师)

10《过秦论》巩固练习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 í”。
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候。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答案:B(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
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答案:B(“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答案: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性散文第10课过秦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0课过秦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一个没有古文明中断的文明古国。
目前,我国已拥有52项世界遗产。
其中,自然遗产12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总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 )。
我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积极履行公约,遗产保护事业________。
经过30多年________的努力,我国建立了中央、地方和遗产地三级管理机构和队伍,形成了________的规划、建设、管护、监测、执法等综合管理体系。
既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丰富性,又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就业增收,还为全球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归口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统一管理,赋予了林业和草原部门新的重大使命,以进一步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推动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事业科学发展。
下一步,要全面加强遗产资源保护,维护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积极引导公众参与保护,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________地履行遗产公约,为全球遗产保护管理提供中国方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唯一一个古文明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
B.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一个古文明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
C.我国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五千年文化,是唯一一个古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
D.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唯一一个古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
解析:画线句有三处语病:“没有古文明中断”不合逻辑,应改为“古文明没有中断”;“五千年”与“光辉灿烂的”,时间词应当放在前面,故排除B、C两项;“古文明”与“文明古国”语意上有重复,故排除A项。
答案为D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使一大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B.一大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被有效保护C.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D.有效保护了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中的一大批解析:若用“使”字句或“被”字句,与上下文不连贯,排除A、B两项。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第10课过秦论练习2一、双基夯实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 藩篱(fān) 蒙恬(tiǎn)B.逡巡(qūn) 锋镝(dí) 墨翟(zhái)C.谪戍(zhé) 鞭笞(chī) 黔首(qián)D.户牖(yǒu) 棘矜(jí) 赢粮(yín)【答案】 C(A.恬:tián;B.翟:dí;D.赢:yín)2.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铜)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答案】 B(这里指金属)3.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答案】D(D当“认为”讲,是一个词,其它的都是“以(之)为”,是两个词)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答案】 D(名状/使动/名动/形动)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 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 D(都是被动句)6.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
形容家里穷。
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
形容房屋破旧。
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
比喻门窗的样子。
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
过秦论练习(教师版)

过秦论(一)语基检测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xiá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
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百有余年解析: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 项中的“有”通“又”。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 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因.利乘便(因为)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D.将.数百之众(率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池)【解析】选D。
A项,“因”意为“乘着”;B项“烈”意为“功业”;C项“揭”意为“举起”。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因.遗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B.亡.矢遗镞(损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C.瓮牖.绳枢(窗户)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纳)解析A(“因”因该解释为沿袭。
)5.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之郡 D.以...桂林、象郡 B.才能不及中人.. C.北收要害致.天下之士【解析】选C。
A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B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 (学生版+教师版3)

1、《过秦论》中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
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
3、《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4、《过秦论》中,作者用“,,
,”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5、《过秦论》中,点出战国四公子的句子是“,,,”。
6、《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作战之术远不及九国之士的句子是“,,
”。
7、《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
1、《过秦论》中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外连衡而斗诸侯。
4、《过秦论》中,作者用“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5、《过秦论》中,点出战国四公子的句子是“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6、《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作战之术远不及九国之士的句子是“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7、《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过秦论的练习题

过秦论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过秦论》一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哪个朝代的兴衰?A. 汉朝B. 秦朝C. 唐朝D. 宋朝2. 《过秦论》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相如D. 司马青衫3. 在《过秦论》中,作者提到秦朝的灭亡是因为什么?A. 自然灾害B. 外患入侵C. 内部腐败D. 民不聊生4. 作者在《过秦论》中提到,秦朝的哪些政策导致了其灭亡?A. 重农抑商B. 焚书坑儒C. 严刑峻法D. 所有选项5. 《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治有哪些特点?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武力治国D. 以文化治国二、填空题6. 《过秦论》中提到秦朝的统治者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导致民不聊生。
7. 作者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它“________”,而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8.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统治者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________”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
9. 在《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而是“________”,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过秦论》中作者对秦朝统治者的评价。
11.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哪些做法导致了其迅速的灭亡?12. 《过秦论》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治国理念?四、论述题13. 论述《过秦论》中作者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评价。
14. 根据《过秦论》,分析秦朝的统治特点,并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翻译题15. 将《过秦论》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非有异术也,盖得其时也。
”六、分析题16. 分析《过秦论》中提到的秦朝统治者的治国策略,并讨论其成败得失。
17.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统治者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七、综合题18. 结合《过秦论》的内容,谈谈你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理解。
19. 请结合《过秦论》中的观点,分析秦朝的统治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

《过秦论》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过秦论》中,秦朝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它的政权,文化上“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过秦论》中,描写六国盟约失败,争着贿赂秦国的句子是: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3、《过秦论》中,描写诸侯国联合起来,互相配合,成为一体的句子是: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4、《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把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
5、《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过秦论》中,孝文王、庄襄王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在他们的统治之下,秦国继续发展壮大的句子是: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7、《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导致秦国灭亡,被天下人耻笑的句子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
《过秦论》练习教师版

《过秦论》练习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逡巡 q ūn锋镝 d í孝公既没 mò...B.鞭挞 chī藩篱 f ān蹑足行伍 xíng ...C.召滑 shào锄耰 yōu度长絜大 dú...D.劲弩 jìng非銛 ti ān万乘之势 shèng ...A( B.蹑足行伍h áng; C.度长絜大duó;D.非銛 xiān)瓮牖绳枢 yǒu.比权量力 liàng.一夫作难.n àn俯首系颈 xì.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外连衡而斗诸候B.赢粮而景从C.执敲扑而鞭挞天下D.倔起于阡陌之中C( A、“衡”通“横” ,B、“景”通“影” , D、“倔”通“崛” )3.以下句中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王亡矢遗镞之费亡:丢掉,失掉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北边的军队..竿为旗揭:举D.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摆列序次C.斩木为兵,揭..B(北:失利,溃败的军队。
)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才能不及中人....C.自认为关中之固D.致使天下之士....C( A.山东:古义,崤山之东;今义山东省。
B.中人:古义,平时的人;今义:订契约时的证明人。
D.致使: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而致使)5.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内立法度,务耕织...③处连衡而斗诸候④会盟而谋弱秦..⑤履至尊而制六合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却匈奴七百余里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A.①②⑤ /③④ /⑥⑧/ ⑦B.①②⑧ / ③⑦ /④/ ⑤⑥C.①③⑥ /②⑦ /④⑤⑧D.①⑧ / ②③ /④⑥ /⑤⑦B(①②⑧名词作状语,③⑦动词使动用法,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⑤⑥名词用作动词)6.以下句子的句式特色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例:非抗于九国之师也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移之徒也B.身故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非銛于钩戟长铩也D.铸认为金人十二C(例句和 C 项都是状语后置, A 判断句, B 被动句, D 定语后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因遗策(由于) 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遗镞(损失)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惫)
C.瓮牖绳枢(窗户) 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D.履至尊(登上) 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2.加横线的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也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仓皇东出
B.逸豫可以亡身李牧连却之会盟而谋弱秦
C.函梁君臣之首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满招损、谦受益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
4.与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5.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下之欲疾其君者
C.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哪里、怎么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不知东方之既.白既:已经
C.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士兵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
D.前太守巨逵察.臣孝廉察:观察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阻塞
7.选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项庄素善.留侯张良。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范曾数目.项王。
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B.①/②④⑥/③⑤/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⑦⑨/⑥⑧ 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
8.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
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
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
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
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
9.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 )
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
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南取百越之地
二、主观题
11.《过秦论》是西汉文学家____________写的一篇史论文,所谓“过秦”,即____________。
作者以秦王朝不义而亡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汉文帝施行仁政,防止重蹈秦始皇因施行暴政而迅速灭亡的覆辙。
12..
(1)战国四公子:
齐国___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赵国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楚国__________ (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魏国_______(姓__________名__________)。
(2)先秦著作中经常提到的“关东”指__________ 以东,“山东”指_________以东,“河南”指__________以南。
“百越”指古代__________族居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统称百越,也叫__________。
(3)“黔首”是__________朝对百姓的称呼,“氓”“隶”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泛指下层人民。
“七庙”是__________的宗庙。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5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3.“行伍”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陈涉的三个不利的方面依次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一个有利的方面是:_________ (都用自己的话概括)
15.这段话中共有五个“而”,请分别指出其意义和用法。
(10分)
(1)而.迁徙之徒也:(2)而.倔起阡陌之中:
(3)转而.攻秦:(4)赢粮而.景从:
(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6.《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针对这一主旨,请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1)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嬴政何其愚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A项因:沿袭。
2.D 分析:“逼”没有活用。
3.B 分析:A、C、D三项均为被动句,被动词为“于”“为”“见……于”。
被动句的被动词除此以外,还有“为……所”“见”,还有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B项句式为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的类型有三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借助提宾标志词“是”“之将”宾语提前。
B项即属于第三种情况。
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
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考生须结合课内学过的句子理解,归纳总结。
4C目的/A用B把D凭借
5.D A极:名词,相当于“极点,这里指坏的极点”/程度副度,相当于“尽情享受”。
B疾:病痛/厌恶。
C与:介词,相当于“跟”/动词,可译为“结交”。
D闻:使……听到。
6.D 察:经考察后予以举荐、选拔。
7.B ①中的“善”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②中的“水”、④中的“东”和⑥中的“目”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③中的“日”和⑤中的“上”都是名词作状语;⑦中的“耻”和⑧中的
“鉴”都是意动用法;⑨中的“活”是使动用法。
8.C A项中的“崤”应读“xiá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í”。
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9.A B 景——影,C 从——纵,D有——又。
10.D 名作状/ 使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贾谊言秦之过(或指出秦的过失)
12.答案:(1)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
(2)函谷关崤山黄河越桂浙闽粤百粤
(3)秦民奴隶天子
13.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
这里用“行伍”是用来指代军队。
答案:借代
14.不利的方面依次是:①战斗力低下;②人员少;③武器差。
有利的一个方面是深得民心。
15.(1)连词,表递进,而且;(2)连词,表转折,却;(3)连词,表承接,就;(4)连词,表修饰,可不译;(5)连词,表因果,因而。
16.(1)斩木为兵将百人以亡秦族陈涉不亦雄哉
(2)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果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