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简介

- 4-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Qingdao Institute of Bioenergy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
1838 1873 1896 1931 1954 1958 1970 1972 1972 1974 1976 1976 1977 1978 1981 1988 2002 Muller Lugmbuthl Unna Wathin Bnders et al Marston Power et al Carlson Ferenczy et al Michayluk Ferenczy et al Fodor et al Hopwood Gleba et al Menczel Kirimalra et al Stemmer et al 动物病理组织中发现多核细胞 天花病脓胞周围发现多核细胞 水痘侵害过的皮肤中发现多核细胞 麻疹病人扁桃腺中发现多核细胞 组织培养中发现麻疹病毒能诱导细胞用和成多核体 用副流感病毒诱发细胞融合 探索用硝酸钠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用NaNO3进行了烟草种间原生质体融合 以白地霉营养缺陷型为材料经原生质体融合首次完成异核体形成 发现PEG是一种良好的聚合剂用于原生质体融合 是一种良好的聚合剂用于原生质体融合 发现 以曲霉 青霉营养缺陷型为材料经原生质体融合首次完成异核体形成 巨大芽孢杆菌内株间原生质体融合成功 链霉菌原生质融合并获融合重组子 用PEG+高pH-Ca2+研究原生质体融合 高 用高pH-Ca2++9℅DMSO与少量 与少量PEG获得较高的融合率 用高 与少量 获得较高的融合率 原生质体PEG融合获得黑曲霉二倍体柠檬酸高产菌株 融合获得黑曲霉二倍体柠檬酸高产菌株 原生质体 一种新的体内分子育种方法——全基因组改组技术 全基因组改组技术 一种新的体内分子育种方法
微生物工程思考题

微生物工程指导1、什么是微生物工程?它是由哪四大技术结合发展起来?(1)微生物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2)传统发酵,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与改造2、微生物反应过程的特点(与化学工程相比)(1)优点:(与化学工程相比)①生产过程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条件温和②原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含有毒物质。
③能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反应,如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
④生产产品的生物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⑤通过微生物菌种改良,能够利用原有设备使生产飞跃上升。
(2)发酵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①底物不能完全转化成目的产物,副产物的产生不可避免,因而造成提取和精制困难②微生物反应是活细胞的反应,产物的获得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也受细胞内因素的影响,且菌体易发生变异。
③原料是农副产品,虽然价廉,但质量波动较大。
④生产前准备工作量大,花费高,相对化学反应而言,反应器效率低。
⑤发酵废水常具有较高的BOD 和COD,需处理后排放。
3、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1)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2)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3)第二代(近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4)第三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4、微生物工程产品类型有哪些?(1)微生物菌体的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的生物转化(5)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5、作为发酵工业用的微生物菌种应符合哪些要求?(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所需的代谢产物,产量高。
(2)可以在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且所需酶活力高。
(3)根据代谢控制的要求,选择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或调节突变株或野生菌株。
(4)选育抗噬菌体能力强的菌株,使其不易感染噬菌体(5)菌种纯,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6)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以保证安全6、微生物工程工业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些因素?(1)生产菌种的性能(2)发酵和提取工艺条件(3)生产设备7、微生物菌种分离与筛选工作程序分哪几步?样品采集→增殖培养→纯种分离→生产性能测定8、微生物菌种选育的方法有哪些?(1)自然选育(2)诱变育种(3)杂交育种(有性、准性)(4)原生质体融合育种(5)基因工程育种9、菌种保藏方法中,常用于产孢子和芽孢的保藏的方法是哪一个?现逐渐被哪一种方法取代?沙土管保藏法,现被真空冷冻干燥法取代10、微生物酶活性调节的方式有哪些?(1)共价修饰(2)变(别)构效应(3)缔合与解离(4)竞争性抑制11、酶合成调节的类型有哪些?(1)诱导(2)阻遏<末端产物阻遏,分解代谢产物阻遏>12、了解酶合成调节的分子机制(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13、了解分支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类型(1)同工酶调节:某一分支途径中的第一步反应可由多种酶催化,但这些酶受不同的终产物的反馈调节.(2)协同反馈调节: 需有一种以上终产物的过量存在方有明显的效果。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简介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简介原生质体(protoplast)这个术语最早是由Hanstein 在1880年提出来的。
确切地说,食用菌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壁完全消除后余下的那部分包裹的裸露的细胞结构。
原生质体虽然失去了细胞壁存在时的原有细胞形态,变成了圆球体,但它仍然具有原生质膜和整体基因组,是一个具有生理功能的单位。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fusion)是指通脱壁后的不同遗传类型的食用菌菌株原生质体,在融合剂的诱导下进行融合,最终达到部分或者整套基因组(核基因、线粒体基、胞质基因)的交换和重组,生产出新的食用菌品种和类型,也就是说,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上是一种不通过有性生活史(sexualcycle)而达到遗传重组或有性杂交的育种手段。
近日,在佛山科技学院召开的“草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成果鉴定会上获悉,该院农学系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成功地选育出草菇新品种Vp—2、Vp—3。
专家们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成果数据可靠,技术新颖,品种表现良好,种性稳定,菌丝生长健壮,爬料速度快,抗杂能力强,子实体结实,基部紧凑,个体适中,兼备双亲优良性状,生物特性明显优于目前生产使用的当家品种。
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项目鉴定委员会主任、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丘元盛介绍,该项目成果具有技术的前瞻性和研究的独创性:采用超声波处理结合溶壁酶酶解,很好地解决了草菇细胞壁裂解的难题,为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提供了大量原生质体,完善了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和融合技术;创造性地利用不同草菇品种间存在拮抗作用进行融合子初筛,利用不同草菇种间分解脱脂牛奶、可溶性淀粉、聚半乳糖醛酸等物质的能力差异性,定量检测融合子与亲本间的酶分解能力,通过DNA随机多态性差异检测进而确定融合子,技术操作新颖,为食用菌育种开辟新途径;开创性采用液氮研磨与溶壁酶酶解相结合提取草菇菌丝DNA技术,获得高纯度遗传物质,圆满解决草菇等真菌DNA提取过程中破壁困难和纯度不高等技术难题,实现现代分子生物学水平格测融合子的技术性飞跃。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果酒酵母育种上的应用

第1第 期 20 9 0年9 3 月 卷
l 63 == I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 果酒酵母育种上的应用
陈娟 阚建全 杨蓉生 杜木英 , , , (. 1西南 民族 大学生命科学 与技术 学院 , 四川 成都 60 4 ; . 10 12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 院 , 重庆 4 0 1 ) 0 7 5
原 生质体 融合技 术 (r o l tui ) 称为 细胞 po p sfs n 又 t a o 融合技术 , 是指用 酶法 去除细胞 壁 , 制成 由原生质膜包 被 的原生质体 , 然后采用 物理 、 学或生物学方 法诱 导 化
了细胞融 合技术 的发展 ,使该技 术跃上 了新 的阶段 。
摘 要 : 原 生质 体 融 合技 术 的研 究 进展 进 行 概 括 , 述 该 技 术 的 重 要 环 节 , 对 论 包括 遗 传 标 记 选择 、 生 质 体 制 备 、 生 原 再
和融合 以及融合子的鉴定等。通过分析其在降酸、 增香 、 嗜杀活性和抗氧化性等优 良性状整合上 的研 究结果, 表明原
作 中 , 大地 推动了微生物研究的进程 。 极 2 原 生质体 融合技术
生质体 , 并提 出了原生质体 的概念 。E d dy和 E m r n m es o
又 以酶法相 继 制备 出 了酵母 菌 和丝状 真 菌细胞 的原
生质体 , 为微生物 的细胞融合开辟 了道路 。17 9 4年 , 加 拿大籍华人高 国楠发现 聚乙二醇( E 在 c 参与下 P G) a 能促进植 物细胞原 生质体融合 , 这一发 现极 大地促进
时首次发现了细胞融合现象 。16 年 , 本 的 O a a 90 日 k dt
基因重组育种

• 1998 年陈五岭等又报道了激光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此外, 其融合率还受其它诸因素的影响。
毒性小,仪器昂贵,操作难度高,很难推广。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步骤
• 离心分离,洗涤菌体 • 酶解脱壁 • 原生质体再生及剩余菌数的测定 • 制备的原生质体去除酶液 • 促融 • 融合子再生 • 融合子筛选
参与融合的亲株数并不限于一个,可以多至三个、 四个,这是一般常规杂交所达不到的。
(3)重组频率特别高,因为有聚乙二醇作助融剂。
(4)可以和其他育种方法相结合,把由其它方法得到 的优良性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一个单株中。
(5)可以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钝化亲株的 一方或双方,然后使之融合,再在再生菌落中筛选重组 子。这样往往可以提高筛选效率。
• 应用灭活原生质体作为遗传标记选择融合子
原生质体经紫外线照射、加热或经某些化学药剂的 处理,可使其丧失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的能力,而只能 作为遗传物质的供体。从而只根据另一亲株特性设计选 择条件而选择融合子。周东坡等通过紫外线照射灭活原 生质体融合选育了啤酒酵母新菌株。用0.11 %碘乙酸, 30 ℃处理产阮假丝酵母( Candida utilis ) 原生质体40min 后,与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原生质体融 合,利用形态差异选择融合子。
选定几种有特定整合 位点的 Hfr 菌株,使 之与F–菌株进行接合,
并在不同时间使其中 断,最后,根据F–中 出现Hfr菌株中各种形
状的时间顺序(分
钟),可以绘出较为
完整的环状染色体图 (chromosome map)。
中 断 杂 交 试 验
位点特异性重组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摘要: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在发酵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microbialprotoplast fusion)技术具有重组频率高、受结合型或致育型限制小以及遗传物质传递完整等优点,是微生物育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结合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组成,包括制备、再生、融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融合子的筛选方法,重点评述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应用在微生物育种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育种基因组重组引言: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工业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发酵过程的成败及某一发酵产品是否具有工业化价值。
自然界中的原始菌株大多不具有很高的工业化价值,因此需要对菌株进行选育和改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项重要的菌种改良技术,是将亲株细胞分别去除细胞壁后进行融合,经基因组间的交换重组,获得融合子的过程。
与其他育种技术相比,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有重组频率高、受结合型或致育型限制小以及遗传物质传递完整且不需要完全了解作用机制等优点,因而被国内外微生物育种学者广泛应用。
1974年,匈牙利的Ferenczy成功将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使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首次应用于微生物中。
接下来的几十年,该技术的基本实验方法逐步完善,现已作为一项十分有用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中。
本文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过程及其应用于微生物育种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由第一作者在CNKI进行检索。
网址:/。
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2007/2012;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范围为2007/2012。
英文检索词为“protoplast fusion、research、progressions”;中文检索词为“原生质体融合、应用、研究进展”。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摘要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提高重组频率,使得遗传物质的交换、传递更完整,成为微生物育种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过程包括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原生质体融合以及融合体检出等步骤。
在每个步骤中均要考虑到其应注意的因素,从而提高原生质体育种的效率,达到快速育种的目的。
因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优势,其在多功能菌种选育、工程菌选育和工业生产育种等方面应用广泛。
关键词原生质体制备融合育种原生质体再生融合体检出引言传统的杂交育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受到亲和力的影响,并且要求亲本有性的分化,而原生质体育种则克服了这些缺点。
当细菌细胞壁被剥离,剩下由原生质膜包围的原生质部分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融合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1]原生质体融合不受种属限制,能够完整的传递遗传物质,使得重组几率提高进而提高育种速度。
[1-2]育种步骤可分为五大步骤:直接亲本及其遗传标记的选择、双亲本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亲本原生质体诱导融合、融合重组体分离、遗传标记分析和测定。
1.亲本遗传标记的选择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的双亲本一般要携带遗传标记,以顺利地筛选到融合子。
常用营养缺陷型、抗性、荧光染色、温度敏感性、孢子颜色、菌落形态等作为标记。
其中营养缺陷型是常用而有效的选择手段。
[3]2.原生质体制备制备原生质体是融合育种的前提,为了制备原生质体,需要将包围细胞的细胞壁去除掉。
去壁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机械法、酶法和非酶法,现在使用较多的是酶法。
[4]2.1酶法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1)菌体年龄微生物的生理状态决定了原生质体的形成,而菌龄明显影响了原生质体的形成率,菌龄过长不利于释放原生质体,过短则菌丝体容易破裂。
丝状真菌一般选择年轻的尖端生长点的菌丝;细菌与霉菌一般采用对数生长期,而放线菌以对数期到静止期的转换期为好。
[5](2)稳定剂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因此对环境十分敏感,渗透压尤为重要。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

融合的优势十分明显 ,当进行融合时,细胞壁 被去除后 ,原生质体的膜就变得极易融合,没
有极性 ,整个细胞质和细胞核发生相互融合 ,
1原生质体融合的程序
主要包括 :a .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 ;b . 对原生质体进行灭活 ;C o 对原生质体 的纯化 ;
建筑与预算
CON ST RU CTl oN A ND BUDGE T
D O I : 1 0 . 1 3 9 9 3 / j . c n k i . j z y y s . 2 0 1 7 . 1 0 . 0 0 8
2 0 1 7 年第 1 0 期
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与展望
王佳蕊 ,魏
( 沈阳建筑大学
炜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辽宁 沈 阳)
摘 要 :细 胞融合 技术 ,其遗传信 息量大 ,且不 受亲缘关 系 的影 响 ,更 能将双 亲的优 良性状遗传 到 自 身 ,只需定 向筛选双亲遗传 性状的融合子 , 操作 十分简单 ,因此拥有 了广 阔的应用 前景。在工业 、医 药 、农 业等诸多领域 中获得 了开创性的进展 ,不断 扩大其应用的领域 。这项技术 既对基 因的定位 、遗 传 的互补 、核质关 系 、基 因的调 控 、细胞的棉 衣 、疾病 的发 生 、废水 的处理 、膜蛋 白动力学 等领域 中提供了强有 力的处理手段 ,又在免疫 学 、发育 生物学 、遗传 学特别是克 隆抗体 、微生 物菌种选育 、 基 因图谱的绘 制等诸多方 面 ,都具有 重要的意义 。 本 文综述 了原生 质体 的融合程 序 ,及原 生质融合
差异小 ,而且菌丝的活力高 , 形成原生质体便
变性 ,从而使酶活性受到影 响甚至是消失 ;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因素很多 , 不同的微生物
有其较为适当的形成条件 。 在菌龄的选择上 , 多采 用对数生长期或生长中后期的菌 , 这是因为 , 菌体的
不同生理状态直接影响到细胞壁的结构 , 对数生长 期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最低 , 细胞壁对酶的
作用最敏感 , 但是对数生长早期的菌相对较为脆弱 , 受酶的过度作用会影响原生质体的再生率 。研究表
融合子 。 结果在所得的融合子中 85 %以上 只产生 去甲基产物 , 从而提高了目的产物的相对产量 。
4 .3 获得新代谢产物的菌株 贺敏霞等[ 21] 通过诺卡氏菌原生质体融 合重组
研究发现 , 有 4 株融合子产生亲本没有的甾体转化
中间体 , 3 株融合子产生亲本没有的抗生物质 , 还得 到 1 株甾体转化活力明显高于亲本的融合子 。林荣 团等[ 22] 的研究更容易说明这个问题 。他们 以天然
Key words :pr oto plast ;pro toplast fusion ;g ene tic and breeding
原生质体融合(prot oplast fusio n)是细 胞融合 (cell fusio n)的一个组成部分 。 由于对植物细胞和 微生物细胞进行细胞融合时 , 必须除去细胞壁 , 而剩
无抗菌活性的链霉菌(S treptom yces liv idans)1326 与链霉菌 1254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进行种间原生质
源降低发酵液的温度 。 因此 , 将酿酒酵母 396(能利 用甘蔗糖蜜生产酒精)和假丝酵母 C6(45 ℃生长良 好)为亲本 , 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得到在 40 ℃培 养 条 件 下 原 料 利 用 率 为 94 .3 %、乙 醇 产 量 为 59 .7 g/ L的属间融合株 。 4 .5 改良菌种的遗传特性
由于在自然条件下 , 原生质体发生融合的频率 非常低 , 所以在实际育种过程中要采用一定的方法 进行人为地促融合 。当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化学 法 、物理法和生物法等 。 这几种方法各有其自身的 特点(表 1)。
3 原生质体融合子的筛选
获得了融合体之后 ,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原生质 体融合子的筛选 。在融合体中除了重组体外 , 还有 异核体或部分结合子 、杂合二倍体或杂合系 , 这些都
在抗生素的研究中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用于 提高抗生素的产量 。 但是 , 种间融合获得的融合子
菌株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希望有的组分 。 为了解决这 一问题 , 张瑾阳等[ 20] 在进行去甲基金霉素产生菌与 金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以选育产去甲基金霉素
的菌株时 , 对金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 , 减少了既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又产生去甲基产物的
酵母于 40 ℃时产酒明显下降 , 为此必须消耗大量能
在工业微生物育种上 , 人们根据不同需求通过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出了高产 、优质 、抗逆性强等
的微生物菌种 。 4 .1 选育优良的菌种
原生质体融合广泛应用到酿酒酵母的改良 。 彭 帮柱等以酿酒酵母 1605 和苹果酒酵母 E2 为亲本 ,
另外 , 添加 0 .02 mo l/ L 镁离子或 0 .6m ol/ L 的钾粒 子 , 有利于原生质体的稳定 , 提高原生质体的产 量[ 1 0] 。
1 原生质体制备及其影响因素
2 原生质体融合的促融方法
微生物细胞一般是有细胞壁的 , 因此原生质体
融合的第一步就是制备原生质体 。 当前去除细胞壁 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法 、非酶法和酶法 。 采用前两种
贵州农业科学 2007 , 35(3):139~ 141 G uizho u A g ricultural Science s
[ 文章编号] 1001-3601(2007)03-0159-0139-03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丁 朋晓1 , 2 , 杨季芳2 * , 谢 和1
方法制备的原生质体效果差 , 活性低 , 仅适用于某些 特定菌株 , 因此 , 并未得到推广 。 在实际工作中 , 最
有效和最常用的是酶法 。 该法时间短 , 效果好 。 到 目前为止 , 适合于原生质体制备的各种酶类已经得 到开发和应用[ 6] 。在酶法中使用的酶主要为蜗牛酶 或溶菌酶 , 至于具体使用哪一种酶要根据所研究的 微生物的种类而定 。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使两个菌株的遗传物质
得到重组 , 从而获得兼具两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菌 株 。如苏云金 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 I lus thuri ngiensi s subsp .i sraelensi s)产生的杀虫毒素主要杀死 双翅目昆虫 , 而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基变种(B aci l lus thuringiensi s subsp .k urstaki H D-I)产生的毒素蛋 白主要杀鳞翅目昆虫 。 将这两个菌株的原生质体进
物理法
用物理的手段(如电场 、激光、超声波 、磁声等)使亲本 的原生质 体发生 融合 。 最常用的主要有 :电处理融合法 、激光诱导融合法以及在电融合 技术上改进的方法如磁-电融合法 、超声-电融合法及电-机械融合法等 。
优点 :电融合条件可控 , 融合率高 , 无毒 。 缺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备条件 要求高 , 费用 较贵 。
育种工作中可根据实验目的和 微生物不同加 以选 择。
的新物质 。 4 .4 优化菌发酵特性
许多种微生物能在 45 ~ 65 ℃生存 , 有的甚至更 高 。有种耐热菌可在 98 ℃温泉 中生长繁殖 。 关于
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菌种选育中 的应用[ 4 , 5 , 12]
微生物耐热性的机理研究还不是很清楚 , 但其耐热 性却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 如在酒精酿造中 , 酿酒
生物法
紫外灭活的病毒膜片能使细胞间产生凝聚和融合 。
病毒制备困难 , 操作复杂 , 实验重复性差 , 融合率 很低 。 适用 于动物细 胞融合 。
会在再生平板上形成菌落 。为了从融合后的细胞群 中选育目的杂种细胞 , 必须采用合适的筛选方法[ 11]
默基因(Si lent gene), 若能使这些基因得到表达 , 这 类微生物就有可能合成更多的次级代谢产物 。 近年
Abstract :T he technique of pro to plast fusio n with advantages of transmitting a la rge quantity o f g enetic info rmatio n,
having little influence f rom blo od relationship , selecting pare nt str ains on pur po se fo r breeding the ideal fusio n str ains a nd operating easily , has the w ide applica tion pro spect in microbial genetic and breeding .T he pape r summarize s the prepa ratio n o f proto plas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 rs , the accelerating method o f pro to plast fusion , the selectio n o f fusa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 toplast fusion in micro bial str ains breeding , etc .
DIN G Pengx iao1 , 2 , YA N G Jifang2 * , X IE H e1
(1 .College of Lif e Science , Guizhou Universit y , Guiyang , Guizhou 550025;2 .Collog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 Wanli Universit y , Ningbo, Zhe j iang 315100 , China)
远 , 甚至毫无关系的生物体细胞融合在一起 , 为远缘 杂交架起了桥梁 , 是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有力手段 ,
它不仅在于打破了有性杂交重组基因创造新种的界 限 , 更重要的是扩大了遗传物质的重组范围 。 科技 工作者[ 1 ~ 5] 经过大量的努力 ,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 术在微生物育种上取得了大量的成绩 。 事实证明 ,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 , 得到融合子 8 #菌株 , 具有产香 能力和发酵能力均强于双亲的优点[ 13] 。黎 永学等 以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为亲本进行融合 , 得到的融
合子具有双亲的生物学特性 , 为双歧杆菌生物学功 能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新途径[ 14] 。 王宪等[ 15] 利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具有双亲杀虫谱的新菌株 。 诸如此类的报道国内外均有[ 15 ~ 18] 。 4 .2 提高菌株的代谢产物
[ 收稿日期] 2006-12-22 ;2007-02-14 修回
[ 作者简介] 丁朋晓(1980 - ), 女 ,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环境微生物学 。 *通讯作者 :杨季芳 , 男 , 研究员 , E-mai l :jf kw lq @163 .com
· 140 · 贵 州 农 业 科 学
明 , 使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复合物或商品酶的混合液 比单独使用一种酶的效果好[ 7] 。 陈海昌等[ 8] 证明 ,
在一定范围内 , 酶作用的时间 、浓度都与原生质体的 形成率 成正 相关 , 而 与再生 率成 负相 关 。 林 红雨 等[ 9] 采用酶解 10mi n 后补加 ED T A , 改变酶解环境 中的离子强度和渗透压 , 可以提高原生质体形成率 。
余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prot oplast), 所以植物和微 生物细胞的细胞融合实际上就是原生质体融合 。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