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概念
三年级数学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它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要点:1. 数与计算:- 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 掌握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计算。
- 学习简单的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
2. 几何初步:-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 学习测量长度,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理解长度单位(厘米、米)。
- 初步了解面积的概念,通过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来培养空间观念。
3. 数据与概率:- 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够通过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来展示数据。
- 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游戏来体验概率。
4.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时的计算、时间的计算等。
-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5. 数学思维:- 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考,通过数学游戏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 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6. 数学文化:- 介绍一些数学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化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我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的认识:认识0-1000之间的整数,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和数的写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和竖式计算,认识加减法的特点,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3.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乘法的基本概念,进行乘法口算,乘法竖式计算,以及乘法表的记忆。
4. 除法的概念和计算:认识除法的基本概念,进行除法口算,除法竖式计算,理解商和余数的概念。
5. 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数的奇偶性,数的前后序关系,数的个位和十位的概念。
6. 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包括圆形、矩形、三角形和正方体等基本图形的特点和命名。
7. 时、分和秒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和秒钟的概念,进行时间的读写和运算。
8. 简单的数据统计: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包括数的分类统计、图表的绘制和数据的分析等。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总结一、加法与减法1. 口算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
2. 连加连减:通过连加或连减的方式求和或求差。
3. 集合运算:学习集合运算的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
二、乘法与除法1. 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学习乘法与加法的运算规律。
2. 乘法口诀:熟记乘法口诀表,掌握乘法口诀的实际运用。
3. 除法: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除法口诀。
三、数的认识与运算1. 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习数字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
2. 位数与大小比较:学习数字的位数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
3. 数轴的理解与应用:通过数轴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行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 实际问题运算:通过实际问题进行数的计算和运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分数的认识与运算1. 分数的概念:学习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分数的比较: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
3. 分数的运算:学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运算。
4. 分数与整数的转化:学习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转化方法。
五、长度、面积和体积1. 长度的认识:学习长度的概念和常用的长度单位。
2. 面积的认识:学习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
3. 体积的认识:学习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4.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换算:学习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六、图形的认识与运用1. 点、线、面的认识:学习点、线、面的基本特征和属性。
2. 常见图形的认识:学习熟悉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和属性。
3. 图形的分类和比较:通过图形的形状和属性进行分类和比较。
4. 图形的位置关系:学习图形在平面内的位置关系,如在左侧、右侧、上方、下方等。
七、时间和日期1. 时钟的认识:学习读懂时钟上的时间、操作时钟进行时间加减运算。
2. 时间的计算:学习时间的加减法运算,计算时间的差值。
3. 日历的使用:认识日历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理解日期的表示方式。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式收集数据。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概念和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概念和
计算》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能够应用周长进行简单的问题求解
-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 教材: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 教具:圆规、直尺、图形卡片等
教学步骤
导入引入
1.利用幻灯片或教具展示不同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边界部分是什么。
2.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边界部分的长度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周长。
概念解释
1.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语言解释周长的概念:周长是闭合图形
的边界长度。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图形的周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计算方法
1.通过示例图形,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周长的方法。
2.解释如何使用圆规和直尺测量直线段的长度,并将它们累加
得到周长。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计算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方法。
实际应用
1.给出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尝试计算其周长。
2.引导学生应用周长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如围墙的周长、绳子的长度等。
总结反思
1.提醒学生复今天研究的内容,并总结关键知识点。
2.通过问题的形式进行小结和回顾。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关于周长的练题。
2.自主选取一些图形,计算它们的周长并写下过程。
以上是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概念和计算》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周长进行求解。
新人教版重点小学新三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概念(已整理)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班别:姓名: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7、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
)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8、生活中的方位知识(1)、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晚上,面向北极星,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2)、.我们通常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生活中白天用太阳辨别方向,夜晚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来了,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3)、风从那边刮过来,那边就是风向。
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风筝,旗帜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
(4)、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2、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3、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 ? ?商×除数=被除数? ? ? ?被除数÷商=除数? ???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2023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也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
2023年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课程目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口算和运算技能,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1、整数的认识学习认识数码,大小和顺序;比较、排序、填写缺省数等,让孩子们逐渐建立对整数的概念,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加减法的学习包括口算以及列竖式等计算方法,逐步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学习几何图形名称、特点、类别等基本知识,通过图形分类和对图形各组成部分的描述,逐步解决几何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量的认识和测量包括长度、重量、容积等量的认识、掌握以及度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应用的实际意义,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量和单位比较的技能。
5、时间的计算和运用学习时、刻、分、秒等时间单位的认识,熟悉钟表的构成和指针的指示,能够灵活掌握时间计算和处理方法,掌握时间运用能力。
三、教学建议为保证教学质量,我们鼓励教师以少而精的方式进行教学,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1、注重巩固基础,逐步提高难度在整数概念、加减法、几何图形、量的认识以及时间的计算等教学内容中,我们通过阶梯式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再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2、注重实践和应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践和应用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培养学生数学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在商。
)
5、除法计算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数量=每份数相加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2.通常条形统计图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3.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1个,2个,5个,10个,还是更多单位(数量)。
4、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
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个当中1、3、5、7、8、10、12 这7 个月是31天,4、6、9、11这4 个月是30天。
3.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平年与闰年大月、小月天数是相同的,只有二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
4.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6.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
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二)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比如,午3日→3+12=15时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4、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6、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