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与健康教案
远离嘈杂噪音教案

远离嘈杂噪音教案教案标题:远离嘈杂噪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噪音对学习和健康的负面影响。
2. 学会识别和评估不同环境中的噪音水平。
3. 掌握减少噪音干扰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学生远离嘈杂噪音,创造安静学习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白板2. 音频设备或音频剪辑3. 视频剪辑(可选)4. 测量噪音水平的仪器(例如:噪音计)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一些噪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噪音的注意。
2. 引导学生讨论噪音对学习和健康的负面影响,例如:分散注意力、增加压力、损害听力等。
3. 提出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技能。
主体:4. 介绍噪音的来源和分类,例如:交通噪音、机械噪音、人声噪音等。
5. 播放不同环境中的噪音录音,让学生识别和评估噪音水平,并讨论对学习的影响。
6. 展示视频剪辑(可选),介绍一些有关噪音对健康和学习的科学研究结果。
7.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减少噪音干扰的方法和技巧,例如:使用耳塞、选择安静的学习环境、规划时间表减少噪音等。
8.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噪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9.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共同总结有效的减少噪音干扰的方法和技巧。
总结:10.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内容和技能。
11. 强调远离嘈杂噪音,创造安静学习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
12. 鼓励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这些知识,共同营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拓展活动:1. 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录不同环境中的噪音水平,并写下对学习的影响。
2. 学生设计并制作宣传海报,宣传远离嘈杂噪音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学生采访家人或邻居,了解他们对噪音的看法和如何应对噪音干扰。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
2. 学生完成自主观察和记录的报告。
3. 学生设计和制作的宣传海报。
备注:根据教育阶段的不同,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进行调整和适应。
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教案远离噪音

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教案远离噪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健康领域教材的第四章“生活与环境”,具体内容为“远离噪音”。
本章主要介绍了噪音的定义、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减少噪音对身心的伤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噪音的定义,认识到噪音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噪音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并学会预防和减少噪音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录音机、噪音检测仪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让幼儿了解噪音的来源和危害,引发他们对远离噪音的思考。
2. 讲解:讲解噪音的定义、危害以及预防和减少噪音的方法。
(1)噪音的定义:噪音是指那些对人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干扰的声音。
(2)噪音的危害:噪音会影响人的听力、心理健康,甚至引发一系列生理疾病。
(3)预防和减少噪音的方法:远离噪音源、降低音量、佩戴耳塞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问题,分享预防和减少噪音的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正确佩戴耳塞,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预防和减少噪音。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耳塞模型,增强他们对听力保护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远离噪音2. 内容:噪音的定义噪音的危害预防和减少噪音的方法耳塞的正确佩戴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调查家里的噪音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减少噪音的措施。
答案示例:(1)噪音源:电视、空调、洗衣机等。
(2)预防和减少噪音措施:降低音量、使用隔音垫、合理安排使用时间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远离噪音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1)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参与到家庭、社区的环保行动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4噪声控制与健康生活-教案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节噪声控制与健康生活【2022年版课标要求】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学情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难点:弄清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噪声的防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示波器、录音机、乐音与噪声的音源文件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设计】课前预习(一)引入新课[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二)进行新课一、乐音与噪声教师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制造一段刺耳的噪声,让学生认识乐音与噪声。
教师补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只要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声的防治指导学生读表:书第52页(或用投影仪打出)环境噪声限值适用区域白天环境噪声/dB夜晚环境噪声/dB特别需要安静的康复疗养区5040居民、文教、行政办公区5545商业中心区、商业与居民混合区6050工业中心区6555交通干线道路(公路、航道)两侧7055铁路干线两侧7060通过阅读表格,让学生感受到:噪声是我们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人类造成很大的危害。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意识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
教师指出:在现代化都市中,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等都是当代社会的重大公害,减弱噪声污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上述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可以从几个途径减弱噪声?总结出可以从三条途径减弱噪声污染。
并分别举例:安装消音器或隔音罩;植树造林(重点讲解其优越性);戴耳塞等。
学生参与:列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方案。
请同学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
【布置作业】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板书】第四节噪声控制与健康生活1.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
2.噪声的防治(1)来源①物体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大班健康教育噪音污染教案

大班健康教育噪音污染教案
《远离噪音污染,重拾健康人生》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2. 能够知道如何有效避免和减少噪音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噪音污染?
2. 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3. 如何避免和减少噪音污染。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噪音污染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噪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引发他们对噪音污染的关注和思考。
2. 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噪音污染的定义和形式,以及噪音对健康的危害,如影响睡眠、引起听力损伤、影响心理健康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噪音污染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促使学生认识到噪音污染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4. 阐释:教师向学生阐释如何避免和减少噪音污染,包括从个人层面注意环境卫生、合理使用各种声音设备,以及从社会层面加强监管和管理。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对噪音污染的认识和
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环境提出改进措施。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对于噪音污染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建议
噪音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健康教育需要持续深入,学校教育部门应该增加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同时,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噪音污染对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
幼儿园中班《怎样减少噪音》环保教案

幼儿园中班《怎样减少噪音》环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噪音的概念,知道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减少噪音的意识。
3. 引导幼儿掌握减少噪音的方法,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2. 教给幼儿减少噪音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减少噪音。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生活中噪音的场景。
2. 视频: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教学卡片:减少噪音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噪音场景。
b. 邀请幼儿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问题。
2. 讲解:a. 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b. 教师讲解噪音的概念,引导幼儿认识到噪音对环境的危害。
3. 互动:a. 教师出示教学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减少噪音的方法。
b. 邀请幼儿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方法。
4. 实践: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减少噪音的场景。
a.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b.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6. 作业:a. 教师布置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共同实践减少噪音的方法。
b.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园合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小小环保宣传员”活动,让幼儿向家人、朋友宣传减少噪音的重要性。
2. 组织家长座谈会,探讨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安静的生活环境。
3. 开展“环保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制作减少噪音的道具,如隔音板、降噪耳机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减少噪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实践减少噪音的情况,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
3. 期末评估:通过问答、实践操作等方式,评估幼儿对减少噪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小班噪音污染安全教案

小班噪音污染安全教案标题:小班噪音污染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 学会辨别噪音污染源。
3. 掌握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4. 培养孩子们对噪音污染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噪音污染?2. 噪音污染的危害。
3. 常见的噪音污染源。
4. 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噪音污染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到噪音对听觉的刺激和不适,引起学生对噪音污染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a. 讲解噪音污染的定义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c. 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噪音污染源的特点和危害。
3. 操作(20分钟)a.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内的噪音污染源,如电器设备、交通工具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辨别噪音污染源。
b. 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噪音污染源的调查,记录下调查结果和对应的危害。
c.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思考并提出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4. 总结(10分钟)a. 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和提出的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b.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减少噪音污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四、教学资源:1. 噪音污染录音。
2. 画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3. 学校内的噪音污染源。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调查结果和提出的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六、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机构,了解他们在减少噪音污染方面的工作。
2. 组织学生参与噪音污染减少的实际行动,如制作宣传海报、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案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学会辨别噪音污染源,并掌握减少噪音污染的方法。
同时,通过调查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对噪音污染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拓展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远离噪音幼儿园中班教案

远离噪音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噪音对生活的影响,知道噪音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听力,学会在嘈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噪音的定义:让幼儿了解噪音是什么,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2. 噪音对生活的影响: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3. 噪音对身体的危害:让幼儿了解噪音对身体的危害,如影响听力、引起头痛等。
4. 噪音对心理的影响:让幼儿了解噪音对心理的影响,如引起烦躁、影响睡眠等。
5. 如何减少噪音:让幼儿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噪音,如保持安静、关紧门窗等。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噪音的定义、影响、危害及减少噪音的方法等。
2. 图片素材:噪音的例子、噪音对生活的影响等。
3. 故事素材:关于噪音对生活的影响的寓言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噪音的寓言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利用PPT,让幼儿了解噪音的定义、影响、危害及减少噪音的方法。
3. 互动: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创作:让幼儿分组创作关于减少噪音的公益广告,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五、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是否有在噪音环境中生活的习惯,并尝试提出改进建议。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一个关于减少噪音的家庭小视频,记录幼儿在家庭中的实践过程。
六、教学内容:1. 噪音监测:让幼儿了解如何监测噪音,如使用噪音计等工具。
2. 噪音投诉:让幼儿了解如何在遇到噪音问题时进行投诉,如向物业管理、政府部门反映等。
3. 噪音法规:让幼儿了解国家对噪音的相关法规,知道违反噪音规定会受到什么处罚。
七、教学过程:1. 讲解:利用PPT,让幼儿了解噪音监测的方法、噪音投诉的途径和噪音法规。
2. 互动:模拟噪音投诉场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如投诉者、物业管理人员等,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健康噪音污染教案

大班健康噪音污染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健康噪音污染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噪音污染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噪音环境保护意识。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噪音的注意。
2. 引导学生讨论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一:噪音污染的了解1. 向学生解释噪音污染的概念,并列举一些常见的噪音污染源,如交通噪音、工厂噪音、音乐噪音等。
2. 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噪音污染。
活动二:噪音污染的影响1. 引导学生思考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如睡眠质量下降、学习效果减弱、听力受损等。
2. 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出噪音污染对健康的其他可能影响。
活动三:噪音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1. 向学生介绍一些噪音环境保护的方法,如佩戴耳塞、减少使用噪音源等。
2. 分小组让学生设计并绘制一个宣传海报,鼓励他们传达噪音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关于噪音污染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听力和环境。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周围的环境,观察并记录噪音污染源。
2.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的噪音环境保护计划。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绘制的宣传海报的内容和创意。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与噪音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如组织噪音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2.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噪音污染防治知识的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音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2012年3月3日是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
本次“爱耳日”的主题为:“减少噪声,保护听力”长时间戴着耳机玩电脑游戏、听随身听、MP3的习惯给年轻人听力造成伤害的现象日趋突出,青少年噪音性耳聋患者越来越多。
专家指出“人长期处在85—90分贝的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
“噪音病”这个词一下子就触动了我内心灵感:噪音污染是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共称为环境的‘三大污染’,但大家对噪音污染既是司空见惯,又是习以为常,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更别说与“病”相联系了。
凭着敏锐的直觉,我觉得这是个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也是个学生感兴趣能主动参与的有价值的研究活动,于是我就将此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噪音与健康。
二、设计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的、实践的、综合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他们能主动参与了解社会,能自主的解决问题,从而使其学习方式的得到有效的改变。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认识到噪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与危害,从而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起不制造噪音,做一位文明的小公民。
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本次活动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选择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并制定好小组计划(大约2课时);第二阶段指导学生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课题研究(采用的方式有:实地考察、设计问卷、采访环保局、医院等专家、查阅资料等);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汇报交流(展示的方式有:录音录像资料、网页、图表、报告、手抄报等);第四阶段评价反思,活动延伸。
三、活动过程:
噪音与健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噪音与健康”活动主题的兴趣,培养孩子筛选课题及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3.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学准备:MP4、课件、分贝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不同的声音,引出噪音。
(出示)MP4同学们都认识这是什么吧?你们经常用它做什么?(听歌)老师用MP4录制了几种不同的声音,你们想听吗?请你闭上眼睛,静静的走进声音的世界。
(播放声音:一段是鸟叫,一段是水声,一段是天籁之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继续听:(一段是各种各样的噪音。
)
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师小结: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但有好听的,优美的,让人舒服的声音,也有嘈杂的,刺耳的,让人烦噪的声音,这就是噪音(板书)
(二)走进生活,寻找身边的噪音。
我们是用什么器官感受到声音的?(耳朵——称为听觉器官)
谁知道3月3日是什么节日?(多媒体演示《爱耳日》小知识)那你的身边有没有噪音,想一想,它对你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
(三)利用测试,深入感知什么是噪音。
(1)我们学校里有没有噪音?(有的说有,有说说没有)
我们来做个实验测试一下好不好?这是专门用来测试噪音的分贝计,有时也叫dB计(出示分贝计实物,并板书)dB是表示什么,谁知道?dB表示分贝,是声音的单位。
嘘!,我们先用分贝计测试安静的教室的声音。
(板书:安静的教室)
好,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的数字是多少?(学生交流)
我们来取个平均数大约是41分贝。
那么你想不想知道你平时说话的声音大约是多少分贝?(一学生回答,同时测出回答问题时的声音的分贝数,板书。
)
那你再猜猜课间吵闹声又大约是多少分贝呢?(学生猜测、交流)
老师在课间用分贝计测试过,大约是95分贝。
(板书)
(2)到底多少分贝的声音才是噪音呢,我们国家有专门的规定标准。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国家规定的噪音的标准图表。
)
(3)谁来说说看了这些数据你有何感想?(学生交流)
师小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连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的分贝都是超标的,又何况是下课的喧哗声呢!我们成天就生活在这种噪音的环境中,我们的器官、神经又会怎么样呢?我真的开始担心了,为什么担心?(健康!)对,我和同学们一样,开始为我的健康担心!(板书:健康)
(4)播放:蚊音现场活动:你听到什么声音了?(学生现场调查:你听到了吗?)
近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我们就定为:噪音与健康。
(四)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
对于这个主题,你最想探究哪方面的内容呢?(同桌两人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板书:
1.噪音对人们有哪些影响?
2.噪音的危害有哪些?
3.哪里有噪音?(种类、大小、原因)
4.怎样消除噪音?
5.噪音与健康的关系?
6.噪音与我们生活环境的关系?
我们按顺序分6个小组,请你自愿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静悄悄的到指定的小组位置上坐好。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调整位置,重新组成小组,坐好。
)很高兴看到新的研究小组的成立,这就有了良好的开端!那么在实施我们的探究之前,我们通常还要做什么,才能使我们的研究事半功倍?(学生交流)对,一份详细的计划,会让我们的研究进行得更顺利,也更容易取得成功!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进行研究,并做一记录,形成计划。
(各小组讨论,做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
(五)汇报交流,活动延伸。
课题组交流小组的初步计划。
针对这个组的计划,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建议,教师也进行恰当的指导(比如:采访时可能遇到的问题?需要带哪些工具?实地考察应选择哪些地点等),促使小组的计划更科学,更实用。
建议课后进一步整理完善,下节课更好的进行交流。
结束语:我们作为社会的小主人,应该为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安宁,我们共同努力吧!
下一次活动布置:办一期《噪音与健康》的小报
(六)做一做“保护耳朵”的保健操
十个手指伸出来
中指摸着小耳朵
压一压,揉一揉
双手掌心揉耳廓
揉耳廓捏耳垂,
耳朵保健经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