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教案-乐音和噪音.doc
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5篇

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精选5篇(一)课程名称:中班社会课教案《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并能正确辨认;2. 培养学生悦耳的听觉感知和音乐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喜爱音乐和音乐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 主题图片:乐器图片、噪音相关图片;2. 音乐播放设备;3. 乐器:小型乐器,如铃鼓、木琴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你们听过什么样的音乐?你们喜欢什么样的音乐?Step 2:呈现主题(10分钟)展示乐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乐音和噪音的概念,并解释二者的区别。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区分乐器的声音和噪音的声音。
提问学生:什么是乐器?什么是噪音?Step 3:感知乐音和噪音(10分钟)播放几段不同的乐音和噪音,提醒学生仔细聆听并分辨乐音和噪音。
引导学生讨论每段音乐是乐音还是噪音。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乐音听起来怎样?噪音听起来怎样?Step 4:音乐欣赏(15分钟)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情感。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段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想象。
Step 5:乐器体验(15分钟)向学生展示不同的乐器,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
让学生依次拿起乐器,教师示范如何敲打乐器产生乐音,并鼓励学生模仿。
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并提醒他们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Step 6:总结(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强调乐音与噪音的区别。
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Step 7:延伸活动(自由选择)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乐器进行继续体验,鼓励他们自己探索和发现乐器所产生的乐音。
Step 8: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做适当的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不同,并能正确辨认乐音和噪音。
乐音和噪音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

乐音和噪音幼儿园中班常识教案第一章:认识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音的定义。
2. 乐音和噪音的例子。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介绍乐音和噪音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幼儿能够理解和区分乐音和噪音。
2. 教师播放一些乐音和噪音的音频,让幼儿听并进行辨别。
第二章:探索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产生原理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通过实验或示范让幼儿能够直观地了解。
2. 教师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拍打乐器或拍手,观察声音的产生。
第三章:感受音乐的美妙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体验到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的特点。
2. 音乐的美感。
教学活动:1. 教师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让幼儿进行欣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音乐活动,如唱歌或跳舞,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第四章:噪音的控制和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到噪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噪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讲解噪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认识到噪音的危害。
2. 教师教授幼儿一些控制噪音的方法,如轻声说话、不在夜间制造噪音等,并让幼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第五章:音乐游戏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幼儿的音乐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游戏的设计和玩法。
2. 音乐游戏的目标和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如音乐椅子、音乐传球等,并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并体验游戏的乐趣。
中班音乐教案:乐音和噪音

中班音乐教案:乐音和噪音教案名称: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 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2. 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
3. 能够通过听音辨别乐音和噪音。
教学重点:1. 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和区别。
2. 通过听音辨别乐音和噪音。
教学难点:1. 辨别乐音和噪音。
2. 在噪音中寻找乐音元素。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各种不同的声音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乐音,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乐音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噪音。
二、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和区别(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和区别。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和区别,并记录在黑板上。
三、乐音和噪音的辨别(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乐音和一段噪音,让学生分别听,并发表自己的听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并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处。
四、活动:辨别乐音和噪音(15分钟)1. 教师准备多个未知音频片段,包括乐音和噪音。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
3. 教师分发音频片段给每个小组的代表,然后播放音频。
4. 每个小组的代表要辨别音频是乐音还是噪音,并告诉整个小组。
5. 教师收集小组的答案,并对正确答案进行讨论和解释。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2. 学生回答课堂总结问题。
六、作业扩展(10分钟)1. 学生可以在家中尝试区分不同的乐音和噪音,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学生可以收集一些乐音和噪音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不同的乐音和噪音,并进行记录。
2. 学生可以制作一个乐音和噪音的对比表格。
备注:根据不同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理解情况,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乐音和噪音初中物理的教案

乐音和噪音初中物理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2.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3. 学会区分乐音和噪音,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2.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
教学难点:1. 乐音和噪音的区分。
2. 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乐音和噪音。
2. 提问: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乐音和噪音的特点(15分钟)1. 讲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听觉来区分乐音和噪音。
2. 实验演示:用音叉、尺子、气球等器材,让学生感受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和变化。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乐音和噪音的特点。
三、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15分钟)1. 讲解声音的产生:振动产生声音。
2. 讲解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
3. 讲解声音的接收:耳朵如何听到声音。
四、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举例说明乐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语言等。
2. 举例说明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噪声除尘、噪声诊断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2. 强调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总结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
2.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最后,通过举例说明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分析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并认识到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乐音与噪声.doc

乐音与噪声§3.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不能传声。
3. 知道声音的传播过程。
过程与方法:1. 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
2. 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学习,培养热爱科学,热爱世界,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乐音的特性及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弄清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噪声的防治【教学设备】吉他、发音齿轮【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这说明同样是声音,它们之间也也有不同之处,有的声音好听悦耳,有的声音难听刺耳,我们把这种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把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
一、乐音与噪声1、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
如mp3播放的优美的歌曲、悠扬的小提琴曲等。
2、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噪声,如工地上搅拌机的声音,切割机的声音等。
乐音与噪声的界定教师:从物理学角度来说,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比如有时候你不喜欢听音乐,这时音乐对你来说也成了噪声,所以乐音和噪声具有相对性,时效性,地域性。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声源做有规律的振动的时候产生的声音叫乐音。
那么乐音有什么特性呢?我们看电视或者播放音乐的时候,通常有个按钮可以调节音量的大小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声音是有大小,强弱之分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大小)称为响度。
乐音与噪音教案

乐音与噪音教案乐音与噪音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2、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乐音与噪音教案「篇二」活动目的:1、感受乐音与噪音,理解乐音、噪音两词的意义,能正确运用。
2、通过、听、说、玩、看使幼儿了解乐音的作用与噪音的危害。
3、通过感受乐音与噪音,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正确区分乐音和噪音。
4、养成不发出噪音的习惯。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重难点:区别噪音和乐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活动准备:录有乐音和噪音的磁带、打击乐器、图片等。
活动流程:(感受乐音和噪音)→(区别乐音和噪音)→(敲敲打打)→感知噪音的危害→操作活动活动过程:一、感受乐音和噪音,引起兴趣。
1、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引导:加点声音伴奏怎样?2、说说在音乐伴奏下的感受,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感到舒服,想不想再听一听?3、继续播放音乐。
突然音乐停,录音机里发出难听的拖拉桌子的.声音。
提问:听得好好的,你们为什么把耳朵捂起来?你们觉得哪一种声音好听,为什么?4、小结:原来有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舒服,也有的声音让人听了很难受。
二、区别噪音和乐音(播放音乐片段)并能用乐音和噪音来表达。
大班综合教案:乐音和噪音

大班综合教案:乐音和噪音教学目标1.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2.学习如何分辨乐音和噪音;3.学习如何制造乐音;4.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1.乐器:小鼓、木鱼、铃鼓等;2.噪音工具:鬧鐘、手鈴、鑼等;3.CD播放器,播放不同的音乐;4.音乐书籍。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老师问:“大家有听过什么声音?”孩子们回答了许多不同的声音,爆竹声、放炮声、小汽车声、鸟叫声等等。
老师再问:“那么,这些声音都是什么呢?”孩子们不知道,老师就开始讲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2. 认识乐音老师拿出乐器,例如小鼓和木鱼,给孩子们示范如何敲打乐器,让孩子们也试着敲打。
老师再播放一些音乐CD,让孩子们聆听乐音。
接着,老师将各种乐器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辨别哪些声音是乐音。
3. 认识噪音老师拿出鬧鐘和鑼等噪音工具,让孩子们试着发出噪音。
老师再播放一些噪音CD,让孩子们聆听噪音。
接着,老师将各种噪音工具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辨别哪些声音是噪音。
4. 制造乐音老师让孩子们试着自己制造一些乐音。
例如,让孩子们用勺子敲打饭碗,制造出清脆的声音。
或者让孩子们用桌子和手掌合成乐器,发出乐音。
5. 总结复习老师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制造的乐音,再回顾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最后,老师播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音乐,带领孩子们一起跳舞,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难点1.让孩子们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区别;2.让孩子们分辨乐音和噪音;3.让孩子们自己制造乐音。
教学评价孩子们在本次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清楚地分辨出乐音和噪音的不同,能够用自己的手掌和环境创造出乐音。
同时,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乐音和噪音大班综合活动教案

乐音和噪音大班综合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乐音和噪音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2. 让幼儿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1. 音乐CD若干。
2. 乐音和噪音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乐音和噪音的概念,让幼儿初步理解。
2. 演示: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分辨乐音和噪音。
3.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实践:幼儿分组,一组用乐器演奏乐音,另一组制造噪音,感受两者的不同。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区分乐音和噪音。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音乐元素,如悬挂乐器图片、摆放音乐玩具等。
第二章:探索乐音的产生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了解乐音的产生原理。
2. 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体验乐音的产生。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1. 各种乐器。
2. 音乐CD。
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乐音的产生原理。
2. 演示:教师演奏乐器,让幼儿听辨乐音。
3. 实践: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演奏乐音。
4.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乐音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乐音的产生。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乐器的投放,方便幼儿随时体验乐音的产生。
第三章:噪音的控制与减少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2. 让幼儿能够学会在生活中减少噪音的产生。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 噪音的图片或实物。
2. 环保宣传资料。
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2. 演示:教师展示噪音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感受噪音。
3.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引导幼儿提出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识教案-乐音和噪音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
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
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
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
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
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