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乐音和噪声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乐音和噪音精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乐音和噪音精选一、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音的定义:乐音是指音调、音色和音量都和谐悦耳的声音,而噪音则是音调、音色和音量不和谐、刺耳的声音。
2. 乐音和噪音的产生:乐音可以通过乐器、人声等产生,而噪音则可能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嘈杂声音。
3. 乐音和噪音的辨别:通过实例分析,让幼儿学会辨别乐音和噪音,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征。
4. 乐音和噪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乐音在音乐、语言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幼儿对乐音和噪音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噪音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学会辨别它们。
难点:让幼儿理解乐音和噪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生活中降低噪音污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各种乐器、生活噪音录音带等。
学具:每人一个噪声计,用于测量和比较不同声音的响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听一段录音,其中包括乐音和噪音,让他们在听后说一说自己对这两种声音的感受。
2. 乐音和噪音的定义: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以及它们的特点。
3. 乐音和噪音的产生:介绍乐音和噪音的产生方式,让幼儿知道乐音可以由乐器、人声等产生,而噪音可能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嘈杂声音。
4. 乐音和噪音的辨别:让幼儿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辨别乐音和噪音,并能够说出它们的特征。
5. 乐音和噪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乐音在音乐、语言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噪声计测量和比较不同声音的响度,加深他们对乐音和噪音的认识。
7. 教具演示:利用音响设备和各种乐器,现场演奏乐音,让幼儿亲身体验乐音的美妙。
8. 游戏环节:组织一个“噪音减少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降低噪音污染。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乐音和噪声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3. 教学方法:讲故事、播放音乐、实际操作。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2) 讲解:通过图片和故事,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3) 实际操作:让幼儿听音乐,判断是乐音还是噪声。
4) 总结:复习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第二章:感受乐音和噪声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听觉和视觉感受乐音和噪声。
2. 教学内容:通过音乐、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乐音和噪声。
3. 教学方法: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实际操作。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 讲解:通过音乐和图片,让幼儿感受乐音和噪声。
3) 实际操作:让幼儿听音乐,判断是乐音还是噪声。
4) 总结:复习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第三章:创造乐音和噪声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乐器和声音创造乐音和噪声。
2. 教学内容:通过乐器和声音,让幼儿创造乐音和噪声。
3. 教学方法:演奏乐器、发出声音。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 讲解:通过乐器和声音,让幼儿创造乐音和噪声。
3) 实际操作:让幼儿演奏乐器,发出声音,判断是乐音还是噪声。
4) 总结:复习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第四章: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噪声污染对听力的影响,学会保护听力。
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游戏和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故事、玩游戏、实际操作。
4. 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噪声污染对听力的影响。
2) 讲解: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3) 实际操作:让幼儿进行游戏,学习保护听力的方法。
4) 总结:复习噪声污染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五章:音乐欣赏与噪声控制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学会控制噪声。
乐音和噪音大班教案(精选16篇)

乐音和噪音大班教案(精选16篇)篇1:乐音和噪音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分辨周围环境的各种声音,使幼儿初步了解噪音对身体有害,乐音对身体有益。
幼儿能不制造噪音、避免听噪音活动准备:两段不同的录音带、一段录有轻松的音乐、一段录有幼儿的嘈杂的声音、绘画纸和水彩笔活动形式:集体活动过程:1、分辨乐音和噪音,听两段不同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是乐音还是噪音,说说为什么。
2、扩展幼儿对噪音和乐音的经验和认识,讨论、表达听乐音和听噪音的不同感受。
3、幼儿园有噪音吗?怎么发出来的?4、在幼儿园以外还听国哪些噪音?听后有什么感觉?5、我们平时听到的乐音是从哪里发出的?乐音听后会有什么感觉?小结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噪音我们能做什么?绘画:幼儿听两段不同的录音,请幼儿将自己的感受用色彩和线条画出来。
乐音和噪音篇2:乐音和噪音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无处不有.有悦耳动听的,听起来让人舒畅的乐音,有刺耳难听的,听起来让人烦躁的噪音。
平时班级里总有些孩子喜欢大声吵闹或拖动桌椅发出难听的声音,通过这一活动让初步让幼儿理解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并知道了噪音的危害。
同时,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幼儿用肢体动作和表情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音,加深对两者音的理解。
在区分乐音和噪音这一环节,幼儿不难理解,他们都基本能区分辩别出来哪些是音乐和噪音。
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大都能发现生活中许多的噪音,尤其是班级里日常出现的噪音,能积极举手发言。
在理解乐音的好处时,幼儿的知识经验有限,需要拓展。
我借助图片的帮助,让幼儿更加感兴趣。
存在的不足之处:1、在备课中忽略了举例说明噪音的危害这一环节,大多数幼儿只是知道噪音会让人耳朵不舒服。
其中有位幼儿提到噪音污染,我在活动中并没有过多地拓展幼儿关于噪音污染的讨论,担心活动时间太长。
2、活动中,在使用作动表现噪音和乐音中未能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
3、在制作“安静”标志时,对幼儿的启发和指导不够,使部分幼儿未能完成。
乐音和噪音大班综合活动教案

乐音和噪音大班综合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乐音和噪音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2. 让幼儿能够区分乐音和噪音。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1. 音乐CD若干。
2. 乐音和噪音的图片或实物。
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乐音和噪音的概念,让幼儿初步理解。
2. 演示:教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分辨乐音和噪音。
3.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乐音和噪音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实践:幼儿分组,一组用乐器演奏乐音,另一组制造噪音,感受两者的不同。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区分乐音和噪音。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音乐元素,如悬挂乐器图片、摆放音乐玩具等。
第二章:探索乐音的产生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了解乐音的产生原理。
2. 让幼儿能够通过实践体验乐音的产生。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探究兴趣。
活动准备:1. 各种乐器。
2. 音乐CD。
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乐音的产生原理。
2. 演示:教师演奏乐器,让幼儿听辨乐音。
3. 实践: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尝试演奏乐音。
4.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乐音的特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乐音的产生。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增加乐器的投放,方便幼儿随时体验乐音的产生。
第三章:噪音的控制与减少活动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2. 让幼儿能够学会在生活中减少噪音的产生。
3.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1. 噪音的图片或实物。
2. 环保宣传资料。
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噪音对生活的影响。
2. 演示:教师展示噪音的图片或实物,让幼儿感受噪音。
3. 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减少噪音的产生,引导幼儿提出建议。
乐音和噪音大班综合活动教案

乐音和噪音大班综合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乐音和噪音1.1 活动目标:让幼儿能理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基本感知能力。
1.2 活动准备:音乐CD、乐器等。
1.3 活动过程:引入话题:讲解乐音和噪音的概念。
播放音乐,让幼儿分辨乐音和噪音。
引导幼儿用乐器演奏乐音和噪音。
1.4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乐音和噪音,与家人分享。
第二章:探索声音的产生2.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培养幼儿对声音产生兴趣。
2.2 活动准备:各种振动产生声音的物品,如尺子、碗等。
2.3 活动过程: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展示各种振动产生声音的物品,让幼儿亲身体验。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用物品产生声音。
2.4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其他振动产生声音的物品,与家人分享。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3.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培养幼儿对声音传播的兴趣。
3.2 活动准备:气球、纸杯等。
3.3 活动过程: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展示声音传播的实验,如吹气球、纸杯传声等。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声音传播的实验。
3.4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尝试其他声音传播的实验,与家人分享。
第四章:音乐欣赏4.1 活动目标:让幼儿学会欣赏音乐。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4.2 活动准备:音乐CD、乐器等。
4.3 活动过程:讲解音乐欣赏的方法。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欣赏。
引导幼儿用乐器演奏音乐。
4.4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欣赏音乐,与家人分享。
第五章:创意音乐活动5.1 活动目标: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创作音乐。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
5.2 活动准备:各种乐器、音乐CD等。
5.3 活动过程:讲解创意音乐的方法。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创作音乐。
引导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5.4 活动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尝试创作音乐,与家人分享。
第六章:节奏与打击乐6.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节奏的概念。
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6.2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音乐CD等。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3.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难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各种声音玩具或物品。
3. 音乐器材。
五、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声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和特点。
2. 声音的辨别:通过各种声音玩具或物品,让幼儿练习辨别乐音和噪声。
3. 声音的感知:通过音乐器材,让幼儿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特征。
4. 噪声的危害:通过故事或视频,让幼儿了解噪声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5. 音乐欣赏:让幼儿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品味和欣赏能力。
6. 创作活动: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7. 课堂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巩固幼儿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让幼儿听一首欢快的歌曲,感受音乐的快乐。
2.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出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3. 讲解与示范:讲解乐音和噪声的特点,示范区分乐音和噪声。
4. 实践活动:让幼儿辨别各种声音玩具或物品的音色,练习区分乐音和噪声。
5. 音乐欣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感受乐音的美妙。
6. 创作活动: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体验创作的乐趣。
7. 课堂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巩固幼儿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1. 让幼儿在家中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乐音和噪声,记录下来。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首简单的家庭音乐作品。
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乐音和噪声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幼儿能辨别生活中的乐音和噪声。
但在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中,部分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节奏感。
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并能够用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音乐CD、乐器、图片、故事书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b. 教师播放一首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跟随节奏摇摆身体。
2. 引入主题(10分钟):a. 教师向幼儿介绍乐音和噪声的概念,让幼儿听一些乐音和噪声的例子,并引导幼儿进行区分。
b. 教师通过故事或图片,让幼儿了解乐音和噪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3. 实践活动(10分钟):a.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乐器,如小鼓、铃铛等。
b. 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让幼儿跟随节奏敲击乐器,感受乐音的美妙。
c. 教师让幼儿自由发挥,用乐器创造出自己的乐音作品。
4. 展示与分享(5分钟):a.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乐音作品,其他幼儿欣赏并给予掌声。
b.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乐音和噪声的知识。
b.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噪声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幼儿对乐音和噪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幼儿的分享和反馈,了解幼儿对乐音和噪声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内容1. 乐音与噪声的定义和特点2. 乐音与噪声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3. 乐音与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4. 如何创造乐音和减少噪声5. 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乐音与噪声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幼儿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

《乐音与噪声》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节奏感。
4.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乐音和噪声的定义和区别。
2.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
3. 简单的节奏练习。
4. 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音乐的基本元素。
2. 示范法:示范演奏乐音和噪声,展示音乐作品。
3. 练习法:练习节奏,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
4.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节奏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乐器(如钢琴、打击乐器等)、音乐教材。
2. 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让幼儿对音乐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让幼儿了解音高、音长、音色的概念。
3. 示范:示范演奏乐音和噪声,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两者的区别。
4. 练习:通过节奏练习,培养幼儿的听力和节奏感。
5. 创造:让幼儿利用乐器和教具,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
6.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音和噪声的概念及音乐基本元素的重要性。
8.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乐音和噪声,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乐音和噪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幼儿在节奏练习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听力和节奏感。
3. 评价幼儿在创作音乐作品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在家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音乐家或音乐老师来园进行专题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知识。
2. 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厅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开展音乐主题活动,如音乐绘画、音乐舞蹈等,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乐音和噪声的概念时,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确保幼儿能够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乐音和噪声教案
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噪音和乐音的区别,知道噪音的危害。
2、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2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区别噪音和乐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听觉感受能力和比较能力
3
活动准备:
录有乐音和噪音的磁带、打击乐器、图片
4
活动过程:
一、感受乐音和噪音,引起兴趣。
1、幼儿从外面走进教室,教室里播放优美的音乐。
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
提问:直接问进来的时候听到什么?为什么听了之后你们会笑眯眯的?(幼儿回答:好听。
)优美的音乐让我们感到舒服,想不想再听一听?
3、继续播放音乐。
突然音乐停,录音机里发出难听的拖拉桌子的声音。
提问:听得好好的,你们为什么把耳朵捂起来?
你们觉得哪一种声音好听,为什么?
4、小结:原来有的声音让人听了觉得舒服,也有的声音让人听了很难受。
二、区别噪音和乐音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不同的声音,请你听一听,辨一辨哪些声音是噪音?哪些声音是乐音?可以用动作来表示。
2、听到了哪些声音?
3、喜欢那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
4、小结:我发现小朋友听到动听、悦耳的声音时,都是
笑眯眯的,并做出优美的动作,这些声音称为乐音,还有一些不好听的声音小朋友听到时都皱起了眉头,这些声音称为噪音,而不是乐音。
三、敲敲打打,感受声音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1、老师这里有许多打击乐器,你们觉得打击乐器会发出乐音还是噪音?
2、请幼儿自己试一试,并把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录下来,放给幼儿听,是乐音还是噪音?你们快来听一听,刚才你们的小乐器到底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
3、怎样才能让打击乐器发出乐音?(幼儿一起演奏《小鸡小鸭》)
听后提问:现在你们觉得是乐音还是噪音?为什么?
4、小结:原来同样是打击乐器,大家乱敲乱摇就会发出噪音,大家一起演奏
就会发出乐音。
四、创造安静的环境:
1、在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噪音和乐音?
2、噪音这么难听,我们都不喜欢噪音,现在请幼儿去找一找,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
3、你们找到了什么地方需要特别安静,为什么?
4、如果有些人在医院、寝室里大声讲话,发出噪音,那么你该怎么样?
五、延伸
幼儿一起制作静音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