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与噪声练习题和答案
初二物理乐音与噪音试题

初二物理乐音与噪音试题1.小明家所在的住宅区靠近高速公路,在调查了本社区噪声污染情况后,他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如下建议:(1)在社区中植树种草(2)向社区中的每位居民发放耳塞(3)在高速公路与住宅区间建隔音墙(4)为住宅区装双层玻璃窗(5)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你认为这些建议中,能有效降低噪声污染的是。
不能有效降低噪声污染或不适合的是。
【答案】(1)(3)(5)(2)(4)【解析】在社区中植树种草和高速公路与住宅区间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也能起到降低噪声污染的作用。
思路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如何减弱噪声。
2.在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增大声音响度的是( )A.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B.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C.通过喇叭形的筒传声D.离声源更近些【答案】B【解析】响度跟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离声源更近些和通过喇叭形的筒传声都能增大响度。
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可以改变音调,所以不能增大声音响度的是选B。
思路分析:增大声源的振动幅度,离声源更近些和通过喇叭形的筒传声都能增大响度。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学生了解增大响度的方法。
3.大多数昆虫飞行的时候,它们的翅膀不停地振动,因而发出嗡嗡声.蜜蜂带着花蜜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时候,平均每秒钟振动440次。
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蜂房.试解释这个现象.【答案】频率不同时音调不同.养蜂人根据音调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来【解析】频率不同时音调不同.蜜蜂带着花蜜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时候,平均每秒钟振动440次。
养蜂人根据音调能辨别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了蜜飞回来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音调。
4.如图所示,用一塑料片刮木梳的齿,先慢慢刮,然后迅速刮.你发现两次声音的音调不同,前者音调,这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有关越高,所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答案】低频率频率【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八年级物理 上册 乐音和噪声 同步练习 北京课改版

乐音和噪声第一课时一、填空题1、乐音的三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__,它跟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有关.某物体每分钟振动600次,则该物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Hz .2、如图1所示,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来判断的.3、如图2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声音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4、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2)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3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6、小明在用小提琴表演时,用琴弓上的马尾与琴弦摩擦,琴弦因为__________而发声;同时又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小提琴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7、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能起到“扩音”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前者是使声音的________增大,后者是要较好地保持原声的_________.图3甲 图2图18、小提琴和大提琴都属于弦乐器,都是靠琴弦的__________而发声的;但当它们以相同的音调及响度演奏时,我们还是能将它们的声音区分开来,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不同.二、选择题9、小华到医院就诊,医生用听诊器听他的心脏搏动情况(如图4).听诊器的主要作用是( ).A .增大响度B .提高频率C .减小响度D .改变音色10、有的同学在唱歌时会说“这歌曲太高,唱不上去”,这里所说的“太高”是指( ).A .歌曲的响度大B .歌曲的音调高C .歌曲的振幅大D .歌曲的音色太差11、CCTV 青年歌手大赛上,有一道“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听辨题,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鉴别的依据是(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1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响度很大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D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13、在奥运歌曲选拔比赛的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14、如图5所示,琴师在使用二胡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图4琴轴琴枕图5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15、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小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不同的人在隔墙房间讲话我们能分辨出来,是由于每个人讲话的音调不同D.吹笛子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16、向远处的人喊话,喊话的人用手做成一个喇叭形状,放在自己的嘴上,这样可以().A.提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少声音损失B.提高声音响度,听得更清楚C.提高声音音调,听得更清楚D.减小声音分散,听话人处响度增大17、体育课上老师发出的口令,在操场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1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音调随着水位的升高而逐渐升高B.音调随着水位的升高而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三、实验与探究题19、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既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已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小兰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1__________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字母代号).20、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请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表要求填写.21、学习《声音的特征》之后,王刚和他的同学们为研究声音的特征而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实验:(1)吹笛子时,用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3)用二胡和小提琴演奏《二泉映月》;(4)放在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5)使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你认为能够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的实验是哪几个?各探究了哪种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实验虽然不能探究影响声音特征的因素,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响度;音调;音色;音调;频率;102、音色3、乙丙;甲乙4、振动;振幅越大声音越响5、响度;音调6、振动;频率(或音调);空气7、响度;音色8、振动;音色(提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琴弦不同)9、A10、B11、C12、B13、A14、B15、D16、D17、A18、A19、(1)D、E(2)C、A、B、D20、(1)音叉、乒乓球(系着细线)、小锤(2)a用小锤击打音叉发声,将乒乓球接触音叉,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b用更大力击打音叉,重做上面的实验(3)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或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20、(1)选择鼓、小锤等探究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将耳朵贴紧鼓面用小锤轻敲鼓面,可以听到声音;(2)选择音叉、小锤和乒乓球可以研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用小锤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然后贴近吊着的乒乓球,重敲时音叉发出的声音大,乒乓球振动的幅度就大;(3)选择钢尺或木梳等可以研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缓慢拨动或快速拨动木梳,木梳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同;(4)选用钢尺、木梳、鼓、橡皮筋等可以探究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21、能探究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是①②③三个实验.(1)实验探究了声音的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2)实验探究了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3)实验则探究了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4)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5)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6 乐音和噪声 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乐音和噪声知识点1乐音三要素1.如图1-6-1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
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图1-6-1A.振动的幅度B.组成的材料C.振动的快慢D.自身的结构2.2018·西城一模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3.2017·北京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4.一般情况下,女生说话声音比较尖细,实际上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5.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
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特性。
人们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特性分辨出吼猴的叫声。
知识点2噪声及其控制6.在人们休息的环境中,机器的轰鸣声就属于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__________处减弱;在__________过程中减弱;在________处减弱。
8.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
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处减弱声音的;“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0.在经过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这是利用哪一种途径减弱噪声的() A.在人耳处B.在声源处C.在传播过程中D.在人耳处和声源处11.如图1-6-2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的声音发生变化。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图1-6-2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2.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对某同学说“回答问题时,请声音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13.2017·门头沟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14.2017·燕山一模图1-6-3为一枚古银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币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来鉴别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图1-6-3A.音调B.响度C.音色D.回音15.2017·西城一模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乐音和噪声-教师用卷

2019-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题:乐音和噪声一、单选题1.关于“0dB”的理解,正确的是( )A、0 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ﻩB。
0dB说明物体不振动ﻩC。
0 dB说明频率低于20 HzD、说明频率高于20 000 Hz【答案】A【解析】分贝是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与响度有关,与音调即频率无关.0dB是人们听觉的下限,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因此0dB时物体有振动、故选A、2.关于乐音和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的音调高ﻩB、噪声的音色差C、乐音的音色好ﻩD。
乐音也能成为噪声【答案】D【解析】解:A、从环保角度来讲,一切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人们不喜爱、不需要的声音就是噪声.噪声音调不一定高,乐音音调不一定低.不合题意、ﻫBC、乐音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噪声和乐音不能比较音色特点,故不符合题意ﻫD、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音乐是乐音,然而半夜12点的音乐就影响人们的休息,故也是噪声.因此音乐有时也能成为噪声.符合题意、故选D、3.某歌舞厅晚上播放优美的乐曲时声音特别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优美的乐曲肯定不是噪声ﻫB、声音是没有细菌的,因而可不能影响人的健康ﻫC、在物理的角度不属于噪声、在环保角度是噪声D。
以上都对【答案】C【解析】解:A、优美的音乐尽管动听,假如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音,故A 错误;ﻫB、声音是一种声的污染,它是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的,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故B错误;ﻫC、优美的乐曲时声音特别大,在物理的角度不属于噪声、在环保角度是噪声,故C正确、ﻫ故选:C、ﻫ4.无锡市政府决定从2019年10月起禁止摩托车在市内载客运营,从噪声的角度考虑,您认为是()A。
减少噪声的传播距离B。
减少噪声源的数量ﻫC。
《乐音、噪声、超声与次声》试题答案8-16

《乐音与噪声、超声与次声》答案8-16乐音三特征:1、若蜜蜂的翅膀每分钟振动3600次,则其振动的频率是_60__Hz。
2、娄底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
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Hz。
3、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音调。
4、(莆田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单调__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大。
月宫里的嫦娥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__真空_不能传声。
“嫦娥一号”卫星在绕月轨道上向地面传回最后一段语音“经过一年的太空遨游,我的任务已经结束,……”这段语音是通过__电磁波__传回地球的。
5、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注意听暖水瓶中的空气柱发出的声音。
实践证明,随着气柱由长变短,气柱发声的音调越来越高。
6、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带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低。
7、用纸片刮动梳齿,纸片就振动,发出声音,很快刮动梳齿比慢慢刮动梳齿,纸片振动得__快_,快刮时,纸片发出的音调__高_。
8、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B)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者都不同9、(广东省)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B)A、响度B、音调 c、音色 D、振幅1、“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趵突泉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产生的声音(C)A、音调高B、音色美C、响度大D、都不正确2、先轻敲一下大钟,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3、(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第三节《乐音与噪声》典型例题(北师大版初二上)(13套)典型例题9

第三节《乐音与噪声》典型例题(北师大版初二上)(13
套)典型例题9
夜晚,歌舞厅正在播放优美的舞曲,同时声音专门大.对此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不是噪音
B.从物理学角度看,优美的舞曲属于乐音
C.关于想休息的邻近居民而言舞曲属于噪声
D.不管从什么角度讲,悠扬动听的舞曲都应属于乐音
选题目的:通过此题教会学生从从物理学角度和从主观的感受上方面辨认生活中的噪音.分析:噪声从物理学角度和从主观的感受上分不给出了定义,假如没有讲出从哪个角度去看咨询题,结论就往往不成立.如优美的舞曲从物理学角度看是乐音,关于正在跳舞、观赏音乐的人也属于乐音;但关于想休息的人来讲,它那么属于噪声.B、C选项分不讲明了看咨询题的角度,同时从看咨询题的角度判定是正确的.
答案:B、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_第三节_噪声习题(含答案)

第三节噪声1.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B.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体健康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D.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2.在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B )A.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3.深夜时,正在播放的电视屏幕上常会出现“夜深了,请你把电视的音量开小点”的字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减弱噪声__,从乐音的角度来分析,这是要__减小响度__。
4.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生答卷,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__声源处__减弱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无规则__振动__产生的,我们能分辨出汽车的鸣笛声和铃声,是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__振动__不同。
5.下列交通标志牌,表示防止噪音产生的是( C )6.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不合理的是( A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7.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C )A.道路两旁植树B.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C.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8.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C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9.下列措施中从声源处消除噪声的是( B )A.在道路两旁植树B.开会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C.电影院采用隔音墙D.强噪声环境下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10.镇江大市口广场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分贝(_dB)__。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基础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下列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但有时也会成为噪声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振动有规律的声音都是乐音,不会成为噪声D.乐音是指40dB以下的声音,噪声是指40dB以上的声音【答案】A【解析】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
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B.小鸟的叫声对我们来说是噪声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答案】A【解析】解:A、小鸟的发声器官振动会发出声音,故A符合题意;B、小鸟的叫声对我们来说是乐音,不是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音色,故C不符合题意;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响度变大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答案】D【解析】解:A、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如果有些同学大声嬉戏,则对其他同学正常的学习、休息造成妨碍,因此是噪声,与题意不符;B、半夜时分是人们休息时间,引吭高歌虽然在物理学方向是乐音,但肯定会影响别人休息,故仍是噪声,与题意不符;C、上课时间,个别同学尽管小声说话,但已经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妨碍,因此是噪声,与题意不符;D、歌剧院中,歌唱家虽然引吭高歌,但在歌剧院中是供观众欣赏的,不是噪声,与题意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音与噪声练习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些声音是噪声
A.教室里老师讲课的声音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火车的鸣笛声
D.公园里悠扬的声音
2.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旁或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3.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4.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5.一位同学晚上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他应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用棉被把电视机捂住
B.把音量开关关上,不让电视机发生声音
C.插上耳机,自己用耳机听
D.让家人把耳朵塞住
6.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有消音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7.为了消减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械换成噪声小的机械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8.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A.马路上车辆的鸣笛声
B.自由市场喧闹的叫卖声
C.音乐欣赏会上演奏的钢琴声
D.在沉静的夜晚突然有大声谈笑声
9.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噪声声源外加个外罩
B.砍掉马路和住宅之间的树
C.带耳塞
D.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门窗背向居民区
10.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物理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
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利的演讲声
二、填空题
1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强弱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__________做单位。
要保证睡眠和休息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dB,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___dB.
12.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3.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住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是:甲在________减弱,乙在________减弱,丙在________减弱.
14.无声枪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孔,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三、问答题
15.如图所示,你见过这种装置吗?从图中你看出什么?这符合环保要求吗?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A项中是学生上课要听的声音,不是噪声;D项中音乐声是乐音,且地点是在公园里.B、C项中的声音都是声源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且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选B、C.
2.解:A、B、C项分别是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D项是不可能做到的.
3.解:选B.乐器在不按要求弹奏时,发出的声音也可成为噪声,在妨碍他人时,也是噪声.点拨:噪声不只是机器发出的,各种声源发出的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
4.解:A、D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选C.
5.答案:C.
点拨.A、B虽减弱了噪声,但达不到看电视的目的;D是不符实际的做法.故应排除.
6.解:A、B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D是制造噪声的根源,C是在噪声源处减弱噪声.选C.
7.ABC.
8.C.
9.B.
10.D.
二、填空题
11.无规则振动,分贝,50,70
12.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13.解:甲关窗,阻挡了噪声的传播,乙用被蒙头,将耳捂住.丙要求将音量放小,减弱声源振幅.填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点拨: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实际应用有许多具体做法.
14.答案:声源;人工:传播过程.
三、问答题
15.图中装置为噪声监测设备,可以看出此时声音等级为58.60分贝,从课本中可以查出,此声音等级属较静,对人比较适宜.点拨:本题中的噪声监测器不太常见,且综合了声音的等级和人的主观感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