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和“做”的区别

合集下载

“作”和“做”用法的区分

“作”和“做”用法的区分

“作”和“做”用法的区分“作”和“做”用法的区分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复杂,有的情况下还有争议。

根据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提出的意见,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不过,吕叔湘认为,区别的标准不是绝对的,遇到没有把握的词,他宁可写“作”不写“做”。

参考词典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下面对“作”和“做”用法的区分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进行分类辨析。

一、“作”作为双音词的语素和成语的语素的用法(一)制造:制作、作伪、作票、作俑、始作俑者、自作自受、为人作嫁、作茧自缚。

(二)工作、做工:劳作、作息、操作、深耕细作、日出而作。

(三)从事、进行某种活动:作法、作弊、作战、作恶、作案、作孽、作怪、作梗、作奸、作乱、作伴、作罢、作保、作为(指所作所为、行为、主动的行为)、大有作为、作恶多端、作奸犯科。

“作法”有三种用法:①指道士等施行法术;②写文章或绘画等的方法,如“小说作法”、“国画作法”;③办事或制作物品的方法。

用于含义③时,一般写成“做法”。

(四)创作:写作、作文、作画、作诗、作曲、作家、作者。

(五)著作、作品:大作、杰作、拙作。

(六)为、充当、当作:作废、作伴、当家作主、为虎作伥、认贼作父、作贼心虚。

(七)故意装出某种样子:装作、作态、作派、装聋作哑、装模作样。

(八)起、兴起、出现:振作、一鼓作气、兴风作浪。

(九)作为:①当作,如“把他作为朋友”;②就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来说,如“作为一个记者,应该尊重新闻事实”;“作为词典,必须有检索方法”。

(十)发作:作呕、作酸。

(十一)做作、造作。

以上十一种用法中,“作”均读去声。

但“作”另读阴平时,特指作坊。

二、“作”作为单音动词与双音的动名词宾语构成词组的用法指“从事、进行某种活动”,如:作贡献、作处理、作调查、作报告、作动员。

“作”与“做”可以随意通用吗

“作”与“做”可以随意通用吗

“作”与“做”可以随意通用吗长沙市十六中高建湘(2004年2月)学生在写作和阅读过程中,常常对某些汉字的用法产生模糊的认识,以至于不能正确地使用。

如“作”和“做”就是这样。

作、做二字,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但它们在使用上是有区别的。

作,诞生于殷商时期,做,至宋、元时才问世,当“即使,播弄”讲。

明代时成了“作”的俗字。

明末出版的《正字通》释义说:“做,作俗字也。

”这说明,在明代,“做”已作为“作”的异体字在民间流传了。

“作”兼有“起”和“工作”两个含义,“做”是后造字,作为“作”的俗字,只表“工作”及其引申义。

“做”虽然是“作”的俗字,但不能完全取代“作”,在表示“工作”及其引申义时,作、做二字有时通用,有时不通用。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先生曾专门论述过作、做二字,他说:“古代只有一个‘作’字,是个入声字。

后来在说话中变成去声,可是读书音还是入声,就有人造出一个“做”字来代表说话的去声字音。

这种‘文白异读’的现象,现在许多方言里都很普通。

不过,‘做’和‘作’跟别的文言异读字不同之处是;别的字只有一个字形,说话用一个音,读书用另一音;‘做’和‘作’两个字形,说话里边有些从书面里来的字眼,也说‘作’,读书的时候遇到‘做’字可不能读成‘作’。

大多数北方方言没有入声,‘做’是去声,‘作’也是去声,完全同音,意思又相同,什么时候写哪一个字,这就麻烦透了。

”吕叔湘先生作了上述分析后指出;“区别的办法基本上还是用‘文’和‘白’做标准,但不是绝对的。

那怎么办呢?我说,遇到没有把握的字,宁可写‘作’不写‘做’。

”吕先生还对做、作二字的用法做过如下补充说明:“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区别。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根据吕叔湘先生的辨析,将作、做二字用法归纳为下表:义项作做语素单音节动词语素单音节动词从事作战作恶作案作弊作孽作怪作祟作梗作奸作乱作调查作报告作动员作贡献作处理做活做事做寿做操做好事做坏事做手脚做生意做生日做学问做早操做练习劳作施行劳作日出而作作法(施行法术)制作创作著作行为造就作茧作俑作伪作嫁自作自受写作创作作文作诗作画著作作品诗作佳作做作作用操作作为(所作所为)作人(造就人才)做法(工作方法)做衣裳做馒头做衣柜做记号做文章充当装作作为作工作官作主作客作伴作对作废作罢为虎作伥认贼作父作态装聋作哑装模作样作为(表身份)作为(表成绩)作榜样做工做官做主做伴做客做东做作做弄做人(为人处事)叫做做老师做医生做媒人做保姆做资本做中人做挡箭牌做出榜样做好做出贡献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找到区分做、作二字用法的一些规律:1、区别二字的基本方法,是用“文”和“白”做标准;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内容具体或口语色彩重的词,一般用“做”。

一二年级区分“做作坐座”

一二年级区分“做作坐座”

区分“做、作、坐、座”一、课前导入(作业讲解)二、知识点、例题“作”和“做”“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时通用,所以使用时让人犯难,不知该用哪个字。

作,是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最初的含义是“起”,现代汉语里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气”、“枪声大作”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

在这个意义上跟“做”不会打架,因为“做”无此含义。

“作”和“做”,都有“从事”、“制作”、“充当”的含义,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最早出现在宋、元时代,当“即使”“播弄”“做作”讲。

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渐渐演变成为“作”的同义词。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作”“做”二字的用法做了如下补充:“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言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从吕叔湘先生的论述中,可以找到区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规律:1) 区别的基本标准是“文”和“白”,内容抽象或书面语言色彩重的词语,一般用“作”,成语都用“作”。

2) 做单音节动词用,多数用“做”,少数用“作”的,其宾语内容也比较抽象。

宾语是动名词的(如:报告,调查,榜样,处理,动员,贡献),一般也用“作”。

3) 表身份、成绩、行为等义的“作为”,用“作”。

4) 遇到没有把握的词,宁可写“作”不写“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统一。

坐和座座是个名词,而坐是个动词。

坐▷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坐,坐垫,坐骨,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坐禅,坐功,坐骑。

▷乘,搭:坐车,坐船。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

坐庄。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坐落,坐北朝南。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坐锅。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坐。

作和做作有什么不一样作指什么意思范文

作和做作有什么不一样作指什么意思范文

作和做作有什么不一样作指什么意思范文“作”和“做”这两个常用的词,由于不仅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词义相差甚微,所以在报刊上常被用混淆或混用。

因此有必要辨析。

“作”常用来表示当作、作为和充当的意思,如作罢、作别、作价、作保、作陪、作依据、作为献礼、过期作废、认贼作父。

“作”还常表示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如作案、作恶、作乐、作祟、作了报告、作出规定、特作如下通知。

“作”还表示写作和作品的意思,如作曲、作词、成功之作。

“作”也表示振作、起始和装作、发作的意思,如一鼓作气、日出而作、装模作样、作呕。

“作古”表示去世,“作为”表示所作所为或成绩,也都用“作”。

“做”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法、做买卖、做好准备、做出成绩、多做贡献、做到公正办案。

“做”还表示制作和制造的意思,如做衣服、做家具、做文章、做作文。

“做”也表示当、充当的意思,如做媒、做官、做老师。

“做”还表示举行、举办和用做、结成某种关系的意思,如做寿、做礼拜、树皮可以做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做伴、做亲、做朋友。

“作”和“做”都有表示充当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所以有些词可以通用,如作客和做客、作对和做对、作声和做声、作人和做人,可以通用。

但不是表示这方面意思的词都可通用,例如,作对和做对头、作态和做出一种姿态、作曲和做文章、做教师和作为教师,还有文章“作法”和处理事情的“做法”,其中的“作”和“做”都应该区别使用,因为表达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

在汉字中,“作”字出现很早,“做”字出现较晚,开始凡写“做”的地方都可写“作”,现在已有分工,不能混用。

习惯上,制作或活动涉及的对象是具体的,一般用“做”;抽象一点的或书面色彩重一点的,一般用“作”;成语里一般用“作”。

给我一篇关于汉字的作文,400字左右我爱汉字。

我爱它的历史悠久;我爱它的优美姿态;我爱它的神奇有趣。

汉字拥有四千多年之久的历史,经历了重重演变。

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一直到今天的行书、楷书。

“作”与“做”的区别

“作”与“做”的区别

“作”与“做”现代汉语中的“作”与“做”,用途很广,使用频度很高,所构成的词语很多,二者之间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一、“作”“做”溯源甲骨文中有“乍”而无“作”。

“乍”,是“作”的古文。

在甲骨文中作为动词,意义同“作”。

例如:甲骨卜辞“我乍邑”,意为“我建筑城邑”。

金文铭辞也以“乍”为“作”。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兮甲盘》:“兮白吉父作般(盘)。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吴王寿梦之戈》:“乍在古铭器中一般用为作字。

”“乍”作为动词,其读音在宋代《集韵》中为“即各切,入铎,精”,与“作”同音。

“乍”可能是会意字,但其字形结构至今不明,《说文解字》认为“乍,止也,一曰亡也。

从亡从一”,不足为据,一般不为人们所认可。

“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乍声。

“作”的起源很早,我国早期的典籍,已大量使用“作”,其语义已充分发展,是一个义项丰富的多义词。

《周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农氏作(兴起)。

”《尚书·舜典》:“伯禹作(充任、担任)司空。

”《逸周书·作雒》:“(周公)乃作(兴建、建造)大邑成周于土中。

”《周礼·考工记序》:“作(制造)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左传·庄公十年》:“一鼓作(振作、激发)气,再而衰,三而竭。

”《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作(兴建、建造)邑于丰。

”《楚辞·天问》:“启代益作后(充任、担任)。

”“作”有入声和去声两个读音,二者的中古音(唐宋音)用音标表示,分别是[tzak] [tza]。

《广韵》:“作,则箇切,去箇,精。

又则落切,入铎,精。

”《广韵·暮韵》:“作, 造也。

臧祚切。

”又《箇韵》:“作,造也,则箇切,本臧洛切。

”“作”本为入声字,去声的“作”来自入声的“作”。

入声的“作”有“为也、起也、行也、役也、始也、生也”诸义(见《广韵》), 去声的“作”只有“为也”一义, 即“造也”。

作重要讲话

作重要讲话

作重要讲话
作重要讲话和做重要讲话的区别如下:
1.从语体色彩来看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2.指代词不同
作指一般性的活动,且动作性不强,其用法与进行”相当,意义很虚。

例如:作安排、作采访。

做指具体性的事务或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

例如:做工、做活儿、做题。

3.意思不同
“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且动作性不强,其用法与“进行”相当,意义很虚;“做”多用于具体性的事务或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

4.语义内容不同。

“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作”“做”可以通用。

“用做”之义,“作”“做”一般通用。

做与作的区别

做与作的区别

一、涉及范围
“做”侧重于具体事物,如:做作业,做手术。

“作”侧重于抽象事物,如:作斗争,作案。

二、感情色彩
“做”所连接的多数都是中性的事物。

如:做客、做梦,都无所谓好坏;“作”所连接的多数都是贬义的事物。

如作恶、作弊、作假等。

三、词性
“做”是“全动词”,它能独立地作为一个动词;如:做游戏。

“作”是“半动词”,它往往跟别的动词连起来使用,才能表达一个完整
的动作意思,如:叫作、制作、作战等。

总结
“做”1.侧重于具体事物
2.连接的多数都是中性的事物
3.全动词
4.充当某种身份
“作”1.侧重于抽象事物
2.连接的多数都是贬义的事物
3.半动词。

“做报告”,还是“作报告”

“做报告”,还是“作报告”

昨天下午打球的时候,接到了宛霞的电话,问我,老师啊,“做报告”,还是“作报告”啊,“作”和“做”这两个字,到底用哪个呀?这个问题,提得很有必有,“作”和“做”的某些用法,从来就是众说纷纭,专家们各有各的见解,好像到现在两个字的一些用法也没有一个规范的说法。

做和作这两字区别是什么呢?我把《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和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的有关内容打出来,你自己参考吧。

你一看就明白了。

《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的相关解释:【辨】作和做:都可以作动词,表示从事某种活动。

在“作(做)诗”“做(作)文章”“叫(作)做”“当(做)作”等词语中可以相互换用。

区别在于:①适用的范围不同。

用“做”的地方大多都可以换用“作”;但有的用“作”的地方,却不能用用“做”,如“枪声大作”、“成功之作”等。

②所带的宾语不同。

“作”常带动词作宾语,如“安排”“演说”“估计”“斗争”“分析”“研究”“调查”“评论”等,也可带较抽象的、有较浓书面语色彩的名词作宾语如“文章”“曲”“诗”等;“做”多带较具体的、有较浓口语色彩的名词或代词作宾语,如“饭”“衣服”“事(儿)”“活(儿)”“手艺”等。

③词性不同。

“作”还兼名词,“做”不兼名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的相关解释:[比较]做与作语音上二者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区别。

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等。

虽然说得很明白了,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两个字的用法有时很容易说清,约定俗成。

前些年,高中课经常辨析“做客”和“作客”的用法,这两个字,用法是相当清楚的。

“做客”,动词,是动宾关系,侧重指到亲戚、朋友处走访、聚会或是串门儿、聊天,强调的是就地、临时性的。

或表示相互间的一种寒暄(客套话)。

如,他去同事家做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和“做”的区别“作”和“做”用法的区分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复杂,有的情况下还有争议。

根据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提出的意见,习惯上,具体东西的制造一般写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点的、书面语色彩重一点的词语,特别是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如“作罢,作废,作对,作怪,作乱,作价,作曲,作文,作战,装模作样,认贼作父”。

不过,吕叔湘认为,区别的标准不是绝对的,遇到没有把握的词,他宁可写“作”不写“做”。

参考词典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下面对“作”和“做”用法的区分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进行分类辨析。

一、“作”作为双音词的语素和成语的语素的用法(一)制造:制作、作伪、作票、作俑、始作俑者、自作自受、为人作嫁、作茧自缚。

(二)工作、做工:劳作、作息、操作、深耕细作、日出而作。

(三)从事、进行某种活动:作法、作弊、作战、作恶、作案、作孽、作怪、作梗、作奸、作乱、作伴、作罢、作保、作为(指所作所为、行为、主动的行为)、大有作为、作恶多端、作奸犯科。

“作法”有三种用法:①旧时指道士等施行法术;②写文章或绘画等的方法,如“小说作法”、“国画作法”;③办事或制作物品的方法。

用于含义③时,一般写成“做法”。

(四)创作:写作、作文、作画、作诗、作曲、作家、作者。

(五)著作、作品:大作、杰作、拙作。

(六)为、充当、当作:作废、作伴、当家作主、为虎作伥、认贼作父、作贼心虚。

(七)故意装出某种样子:装作、作态、作派、装聋作哑、装模作样。

(八)起、兴起、出现:振作、一鼓作气、兴风作浪。

(九)作为:①当作,如“把他作为朋友”;②就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来说,如“作为一个记者,应该尊重新闻事实”;“作为词典,必须有检索方法”。

(十)发作:作呕、作酸。

(十一)做作、造作。

以上十一种用法中,“作”均读去声。

但“作”另读阴平时,特指作坊。

二、“作”作为单音动词与双音的动名词宾语构成词组的用法指“从事、进行某种活动”,如:作贡献、作处理、作调查、作报告、作动员。

特别提醒:考虑到与“作贡献、作处理”等用法的衔接,建议不使用“做出贡献、做出处理”的说法,而写成“作出贡献、作出处理”。

三、“作”作为单音动词与双音的名词宾语构成词组的用法指“充当、当作”,如:作榜样、作结论。

特别提醒:考虑到与“作榜样、作结论”等用法的衔接,建议不使用“做出榜样、做出结论”的说法,而写成“作出榜样、作出结论”。

四、“做”作为双音词的语素的用法(一)干、从事、进行某种活动:做活、做事、做寿、做操、做爱、做梦、做戏。

(二)办事或制作物品的方法:做法。

(三)为、当、充当某种身份:做工、做官、做主、做客、做东、做鬼、做媒、做亲。

(四)制造:做饭。

(五)为人处世:做人。

(六)作为:叫做。

(七)装出某种样子:做作。

五、“做”作为单音动词与单音的形容词或动词构成词组的用法如:做好、做到。

六、“做”作为单音动词与多音的名词宾语构成词组的用法(一)干、从事、进行某种活动:做买卖、做好事、做坏事、做满月、做手脚、做生意、做生日、做学问、做早操、做练习。

(二)制造:做衣裳、做馒头、做衣柜、做圈套。

(三)标注:做记号。

(四)创作:做文章。

(五)为、充当、当作:做工人、做老师、做医生、做媒人、做保姆、做资本、做中介、做挡箭牌。

(六)装出某种样子:做样子。

七、“做”作为成语的语素的用法尽管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但作为成语的语素,仍有几个不常用的“做”,如:做神做鬼、做小伏低、做张做致。

而在不同的词典中,常用的成语“做贼心虚”和“作贼心虚”两种说法并存。

考虑到成语里一般都写成“作”,建议不用“做贼心虚”,而用“作贼心虚”。

除了从语法和语义两方面进行分类辨析,根据有关专家关于异形词整理的最新意见,“当做、做弊、做美、做弄、做声、做秀”视为异形词,分别推荐使用的是“当作、作弊、作美、作弄、作声、作秀”。

还有,“做伴”现在一般写成“作伴”,“做主”现在一般写成“作主”。

在《现代汉语词典》之后,有的新词典对“作”和“做”的用法提出不同看法,有的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规范意见。

这些看法和意见值得参考,但不宜简单地作为判断正误并追究采编校人员差错责任的根据。

凡是正规出版的词典认可的用法,或者正规出版的词典也无法阐明的用法,尽管有不同意见可以商榷,但都不能认定差错。

只有违反《现代汉语词典》规定的用法,且没有正规出版的其它词典根据的,可判定确实误用的,才认定差错。

在使用时怎样区别“作”与“做”呢?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中,“作”、“做”既沿袭了历史上的习惯用法,又有所规范。

“作”、“做”的用法大致如下。

(一)从语体色彩来看:区分“作”、“做”用法的基本标准是“文”与“白”。

“作”多用于具有书面语色彩的词语,特别是文言词语均用“作”,成语几乎全用“作”;“做”则多用于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

这种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

前者如:作成(成全)、作罢、作别、作答、作伐、作废、作古、作践、作结(收尾)、作乱、作孽、作陪、作祟、作态、作息、作谢、作业、作揖、作俑、作战、操作、创作、动作、耕作、工作、劳作、写作、制作。

成语一般用“作”。

例如:当牛作马、敢作敢当、敢作敢为、故作高深、胡作非为、矫揉造作、苦中作乐、弄虚作假、述而不作、无恶不作、为非作歹、为虎作伥、为人作嫁、惺惺作态、寻欢作乐、以身作则、自作聪明、自作多情、自作自受、作恶多端、作法自毙、作壁上观、作奸犯科、作茧自缚、作如是观、作善降祥、作威作福。

后者如:做鬼、做媒、做梦、做买卖、做眉眼(使眼色)、做圈套、做人家、做人情、做生活、做生意、做手脚。

(二)从语义内容来看:“作”表示的动作性不强,意义比较抽象、泛化;“做”表示的动作性强,意义比较具体、实在。

前者如:作案、作保、作弊、作恶、作风、作梗、作价、作脸、作数、作速、作为、作伪、作用、作证、作准(作数)、炒作、合作、协作、运作、恶作剧。

后者如:做饭、做菜、做鬼脸、做家务、做手势、做姿势、做游戏、做针线。

(三)从语法特征来看:宾语是双音节动词,多用“作”,在这种情况下,宾语成为名物化的动名词,“作”的动词性已经虚化;宾语是双音节名词,多用“做”,表示做某件事或某方面的事。

前者如:作报告、作测试、作比较、作补充、作变动、作处理、作点拨、作调查、作斗争、作分析、作贡献、作回应、作介绍、作解释、作决定、作努力、作判断、作思考、作说明、作调整、作妥协、作牺牲、作修正、作演讲、作咨询。

其中的“作”,现在也用“做”,但依过去惯例一般用“作”。

后者如:做工程、做功课、做记号、做家务、做课题、做事情、做事业、做物业、做项目、做学问、做业务。

至于常用的“作出”一语,用法与前者大体相同。

一般带双音节动词,如“作决定”、“作努力”,也可以说成“作出决定”、“作出努力”;少数情况带双音节名词,如“作出成绩”、“作出结论”等。

“作出”与“做出”,可以通用,但用“作出”更合乎书面语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另外,作单音节动词而不带宾语,一般用“做”。

例如:做好、做成、做实(将事情做得扎实、落实)、做完、做得好、做大做强、做到老(学到老)。

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

例如:做作、做作业、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做小动作。

(四)从词义分别来看:各有适用范围,又有交叉重叠。

1.只用“作”或多用“作” (1)“起(起身、兴起、出现、发作等)”之义,只用“作”。

例如:日出而作、兴风作浪、枪声大作、振作,以及作怪、作呕、作响、隐隐作痛、勃然作色等。

至于“作声”与“做声”,《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做声”,但“默”字条的用例有“默不作声”;《辞海》只收“作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作声”为正条兼收“做声”;《汉语大词典》二者均收且释义相同。

因此,二者通用,并可优先选用“作声”。

(2)“写作、创作”之义,“作”、“做”习惯用法有别。

作家、作者、作画、作曲、作文(写文章)、作序、作传(写传记)等,依惯例用“作”。

作诗,依惯例多用“作”,但用“做”也无不可,《现代汉语词典》“做”字条就以“做诗”为用例。

后面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常用“做”。

例如:做文章(写文章)、做小说、做一张画、做一篇序、做几首诗、做两支曲子等。

做文章、大做文章,比喻抓住一件事加以炒作或借题发挥,均用“做”。

“书写”之义,只用“作”。

例如:“仓促,也作仓猝。

”“作品、文章”之义,只用“作”。

例如:作文(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大作、仿作、佳作、杰作、力作、拟作、伪作、习作、原作、著作、拙作、诗作、剧作(3)“结成某种关系”之义,“举行、举办”之义,均用“做”。

前者如:做亲、做夫妻、做搭挡、做对头、做邻居、做朋友。

后者如:做寿、做礼拜、做满月、做弥撒、做生日、做筵席。

3.“作”、“做”有大致分工(1)“从事某种活动”之义,或用“作”或用“做”,或通用。

“作”多用于一般性的活动,且动作性不强,其用法与“进行”相当,意义很虚。

例如:作安排、作采访、作承诺、作冲刺、作沟通、作构思、作观察、作扩展、作检讨、作交代、作交流、作思考、作提示、作修改、作要求、作引导、作注释、作指示等。

其中的“作”,现在也常用“做”。

“做”多用于具体性的事务或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

例如:做工、做课(举行示范性或实验性的公开课)、做活儿、做题、做药(从事药物推销工作)、做账、做保险、做慈善(做慈善事业)、做广告、做卡片、做建材(做建材生意)、做it、做楼盘、做手术、做网页、做珠宝(做珠宝生意)、做房地产,以及做保养、做交易、做实验、做营销、做运动等。

“做事”一词,现在只用“做”。

“做主”与“作主”,两种词形可通用。

《现代汉语词典》采用的是“做主”,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作主”为正条兼收“做主”,《汉语大词典》则不分正、副条兼收“作主”、“做主”。

“处理事情或制作物品的方法”之义,现在通行用“做法”,而不用“作法”。

但“作文或作画的方法”与“施展法术”两义,只用“作法”,而不用“做法”。

出自《史记?商君列传》的成语“作法自毙”,意为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也不能用“做”。

“作派”与“做派”,用法有别。

作派,指派头即故作的姿态、架势,又指作风或做法。

做派,即做功,指戏曲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和表情。

做功,或指戏曲表演中演员的动作和表情,或指物理学上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移动,只能用“做”。

(2)“假装、做作”之义,多用“作”。

如前面所举的“装模作样”、“装聋作哑”、“装腔作势”,现在通行用“作”,而不用“做”。

造作、作态、故作姿态、强作笑颜,只用“作”。

作开心状、作痛苦状之类,因具有书面语色彩而多用“做”,但用“做”也不是绝对不行,《现代汉语词典》“做”字条就有“做痛苦状”的用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