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学案
《周亚夫军细柳》【建议收藏:初中古诗文学案】

1初中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编稿老师 周静 一校 贾梦淼 二校 黄楠 审核 陈娟一、重点1 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史记》。
2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 学习作者描写周亚夫的写作手法。
二、难点1 学习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 学习周亚夫的治军原则。
1 走近作者司马迁(?—前143),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 了解《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描绘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表现了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3 梳理结构“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西汉名将,绛侯周勃之子,封条侯。
军,驻军、驻扎。
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第一段:点明背景,交代因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奉命备战戍边。
第二段:集中地表现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第三段:借文帝之口,赞扬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一、分段研读,疏通文意第一段: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1 识记文言词语入边:侵入边境。
军霸上:驻军霸上(地名)。
守:太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
2 参考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2胡人侵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三篇】

【导语】这⾸五⾔律诗描写了⼀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的政治抱负。
⽆忧考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1、导⼊:同学们,⼤家好! 2、请⼤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暮云平。
这⾸五⾔律诗描写了⼀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的政治抱负。
这⾥⾯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主⼈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格魅⼒。
3、请⼤家将书翻到167页,本⽂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家介绍⼀下司马迁? 4、看⼤屏幕:《史记》: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读课⽂,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屏幕,我们来了解⼀下⽣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门彀go⼸弩nǔ按辔pi徐⾏ 作揖yī介胄zhu嗟jiē乎曩n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 7、下⾯,⽼师来给⼤家范读⼀下课⽂,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步了解课⽂。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打起精神,⾼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请同学们依照课⽂注释,合作完成课⽂翻译。
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
就派⼀名代表将问题写在⿊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
⽼师将⿊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
为:动词wi介词w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们下马⾼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定稿集体备课)

《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等第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掌握基本的文言词汇。
3、反复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4、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
课前搜集资料加深认识。
1.作者简介:
2.作品简介:
3.写作背景:
4.生字词:
祝兹()侯棘()门彀()弓弩()
按辔()作揖()介胄()嗟()乎曩()者
5.(1)词类活用
介胄之士军霸上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锐兵刃
(2)古今异义
壁门士吏请以军礼见使人称谢
(3)一词多义
军――军细柳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
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天子为动
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备胡以军礼见
将——诏将军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之——已而之细柳军文帝之后六年称善者久之
(4)通假字
军士吏被甲改容式车
6.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3.皇帝到部队慰问将士,部队一般会有什么反应?汉文帝到细柳营劳务,遇到的是什么反应?
4.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5.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周亚夫和汉文帝两个人物的看法。
7.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23.《周亚夫军细柳》学案

课题:23.《周亚夫军细柳》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号积累文中重要词语,疏通文意。
分析周亚夫人物形象,思考周亚夫品质的当代意义。
1.积累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2.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相关文学常识。
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思考其品质的当今意义。
二、我知周亚夫1.作者——完善司马迁名片。
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朝代)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补充资料)2.出处——完善《史记》相关文学常识知识卡。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百度百科)(设计意图:通过完善司马迁名片和《史记》文学常识卡,一来检查学生知识储备和预习情况,二来利于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
)3.读准字音祝兹()棘()门诏()书彀()弓弩()按辔()徐行()作揖()介胄()嗟()乎曩()者可得而犯邪()4.重点字词解释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以:()军:()②上自劳军劳:()军:()③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乃:()节:()诏:()④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约:()驱驰:()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介胄:()见:()5.读重点句子,并翻译句子。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忠诚、勇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周亚夫的忠诚和勇敢。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本节课选自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纪行散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周亚夫军细柳》的阅读理解与分析,重点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具体涉及以下方面:
3.更多关注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他们个别辅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忠诚、勇敢等品质。
1.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周亚夫的形象特点及其在细柳营的所作所为。
2.主题思想:探讨课文所反映的忠诚、勇敢、严明军纪等价值观,以及古人对军事、政治的认识。
3.人物形象:分析周亚夫、汉文帝等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他们的刻画和评价。
4.语言特色:学习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理解古代散文的句式、词汇和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文言文词汇与句式:例如“细柳”一词,需要学生了解其指代的是军营中的细柳树,而非字面意义上的柳树。
-人物形象深层次分析:周亚夫的刚直不阿不仅仅是个人性格的展现,更是作者对忠诚、正直等品质的推崇,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写作技巧的内化与应用: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将对比、衬托等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新课标语文《周亚夫军细柳》学案1

《周亚夫军细柳》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学习正侧面相结合和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现实意义。
【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
(1)司马迁,字_______,西汉夏阳人,伟大的______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前104年,开始撰写《史记》,前98年,因替投降匈奴的________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__________的撰写。
(2)《史记》原名__________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2.了解本文的背景资料。
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祝兹.()侯棘.()门彀.()弓弩.()按辔.()徐行诏.()揖.()胄.()曩.()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彀:诏:居无何:节:约:介胄之士:动:谢:曩者:【课堂探究】1.一词多义周亚夫军.细柳()军上自劳军.()已而之.细柳()之不闻天子之.诏()称善者久之.()持.满()持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词类活用(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活用词语: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2)锐兵刃。
活用词语: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3.古今异义(1)军.霸上。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2)天子先驱..至。
第25课 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周亚夫军细柳》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
2.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3.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重点难点】1.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2.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周亚夫军细柳》,完成下列任务。
1.了解作者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认识《史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纪传体: 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古代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他二十三史,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
3.背景链接本文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题目是编者加的。
汉文帝即位之后,跟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的政策,双方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了交。
公元前158年,匈奴单于起兵六万,袭扰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为了加强防卫,汉文帝委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位将军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细柳。
这三处地方离长安较近,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
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4.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jí]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细柳营”、“真将军”、“军纪严明”等。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学会对比阅读,将《周亚夫军细柳》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周亚夫的忠诚、敬业、严谨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2)学习周亚夫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对周亚夫形象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亚夫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周亚夫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阅读(1)选择与《周亚夫军细柳》相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2)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强调周亚夫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写一篇关于周亚夫的人物评论,可以从周亚夫的形象特点、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并能进行对比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亚夫军细柳
班级:姓名:
一、导:导出目标
1.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探究文章通过对比、反衬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学: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祝兹.侯棘.门彀.弓弩.按辔.徐行
诏.揖.嗟.胄.轼.曩.
2.文学常识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朝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包括十二、十表、八书、三十、七十,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
“本纪”是叙述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记载典章制度和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列传”主要是历代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物的传记。
《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鲁迅称它是“”。
三、议: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自由划节奏,交流,明确,朗读。
(三)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已学文章等方式译读课文,标出疑难字词;
2.疑难问题组内合作解决,组间援助;
3.检测:重点语句理解(抓住重点词、倒装句式)
(四)细读探究
1.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
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四、结:课堂小结
五、练:当堂检测
(一)必做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l)上自劳.军(2)彀.弓弩
(3)天子且.至(4)居.无何
(5)于是上乃使.使(6)天子为.动
(7)改容式.车(8)曩.者
2. 翻译下列句子。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嗟乎,此真将军矣!
(4)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二)选做题
1.“既出家门,群臣皆惊”一句中,你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
2.本文对周亚夫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