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儿生命体征测量
小儿各个年龄段的生命体征值

小儿各个年龄段的生命体征值
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值的参考范围:
- 呼吸(单位:次/min):新生儿为40~45;1岁以下为30~40;2~3岁为25~30;4~7岁为20~25。
- 脉搏(单位:次/min):新生儿为120~140;1岁以下为110~130;2~3岁为100~120;4~7岁为80~100。
- 血压(单位:mmHg):新生儿正常值为60<收缩压<90,20<舒张压<60;婴儿正常值为87<收缩压<105,53<舒张压<66;幼儿正常值为95<收缩压<105,53<舒张压<66;学龄期儿童正常值为97<收缩压<112,57<舒张压<71。
- 体温(单位:℃):肛门测量:36.5~37.5;口腔测量:36.2~37.3;腋窝测量:35.9~37.2。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生命体征会受到年龄、活动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病情观察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病情观察常用的小儿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和血压。
以下将详细介绍每个生命体征测量的方法及其病情观察意义。
1.体温测量小儿体温通常通过腋下测量。
在测量前,可以先用酒精擦拭干净,在加热的温度计底端放置一层透明保护套,并要求患儿尽量放松。
将温度计插入腋窝下1.5-2cm处,使其与体表接触完全,保持2-3分钟后取出,记录体温。
正常小儿体温在36.5-37.5℃之间,有时可稍高于37.5℃。
如果体温超过37.5℃,可能表明患儿有发热,可能是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
反之,如果体温低于36.5℃,可能表明患儿体温过低,可能是身体循环不良、内分泌紊乱等问题。
2.呼吸频率测量测量呼吸频率时,需密切观察患儿的胸部和腹部运动。
可以通过观察患儿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来计算呼吸频率。
0-1岁婴儿正常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0-60次,1-3岁幼儿为每分钟20-30次,3-6岁儿童为每分钟15-25次。
如果呼吸频率明显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儿有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问题,或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3.心率测量测量小儿的心率需要使用心电图设备或听诊器。
通过听诊器听取心脏区域的心音,每分钟记录心脏搏动的次数。
新生儿的心率通常在120-160次/分钟之间,1-2岁儿童为每分钟80-120次,2-6岁儿童为每分钟70-110次。
如果心率明显超过或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儿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问题。
4.血压测量小儿血压的测量需要使用适合儿童的袖带和血压计。
袖带应当正确包裹在上臂,通常测量位置约在肱动脉水平。
0-1岁婴儿的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70-95mmHg,舒张压40-65mmHg;1-3岁幼儿为收缩压80-110mmHg,舒张压50-75mmHg;3-6岁儿童为收缩压95-110mmHg,舒张压60-75mmHg。
血压的异常可能表明患儿有高血压、低血压、心脏病等问题。
除了测量生命体征,病情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生命体征的测量

体温过低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脉搏及呼吸测量
各年龄段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年龄 新生儿 呼吸 40~45 脉搏 120~140 呼吸:脉搏 1:3
<1岁
1~3岁 4~7岁 8~14岁
30~40
25~30 20~25 18~20
血压的测量
6.测量如一次未听清需要重新测量时,必须将袖带内气体驱尽, 并使汞柱降至“0”点,稍等片刻再测。
7.水银柱每秒下降4mmHg,放气太慢,舒张压
偏高。 8.第一响为收缩压,消失时为舒张压。 变音与消失音有差别时,120/80/60mmHg。
• 血压计及袖带消毒、听诊器清洁流程 • 每个血压计必须要有两条袖带,每天由夜班护士将血压计打 开,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30分钟消毒;袖带每周日清洗、消 毒。 • 将血压计袖带更换将换下的袖带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的 消毒液中30分钟再清洗干净、晾干后备用;被患者血液污染 的血压计、袖带应立即消毒。 • 听诊器每次用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清洁幵消毒;每天夜班 护士置于紫外线灯下照射30分钟消毒。
体温测量
1.体温计种类与构造 (1)水银体温计
(2)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 (4)感温胶片 (5)其他 远红外测温仪、报警体温计
• 2.体温计的消毒(水银体温计) • 1)体温计及体温计盒应每周集中清洁消毒两次,遇有污染应随 时消毒;传染病人应设专用体温计并单独进行清洁消毒。 • 2)清洗消毒流程 • 体温计每次用后用肥皂水清洗污渍→清水冲洗→浸泡于75% 的酒精中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置于清洁容器中备用。 • 3)传染病及特殊感染患者用后体温计应先消毒,浸泡于500mg /l含氯消毒液(第一液)5分钟→取出放入500mg/l含氯消毒 液(第二液)30分钟→清洗擦干→浸泡于75酒精中待用。 • 4 酒精及消毒液每周更换两次。
小儿生命体征的测量

.
9
体温测量
• 口温 ⑴口表水银端放于舌下热窝。 ⑵闭紧口鼻,用鼻呼吸。 ⑶测量时间:3分钟。
.
10
体温测量
• 腋温 ⑴擦干汗液,放于腋窝处。 ⑵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加紧。 ⑶测量时间:5~10分钟。
.
11
体温测量
• 肛温 ⑴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
卧位。 ⑵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
3~4cm。 ⑶测量时间:3分钟。
• 4 酒精及消毒液每周更换两次。
.
7
⑵ 将体温计汞柱用手或离心 机甩至 35.0 ℃ 以下 。
.
8
体温计的校对方法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 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 40℃ 以下的水中,3分钟后检查,凡误差 0.2℃以上、水银柱自动下降 玻璃管有裂缝的不能再使用,合格的体温计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内备用。
.
15
• 体温过低 • 轻度:32~35℃ • 中度:30~32℃ • 重度: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 致死温度:23~25℃
.
16
脉搏及呼吸测量
各年龄段小儿呼吸、脉搏(次数/分)
年龄
呼吸
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岁
30~40
110~130
1~3岁
25~30
100~120
4~7岁
.
4
体温测量
1.体温计种类与构造 (1)水银体温计 (2)电子体温计 (3)可弃式体温计 (4)感温胶片 (5)其他 远红外测温仪、报警体温计
.
5
.
6
• 2.体温计的消毒(水银体温计)
• 1)体温计及体温计盒应每周集中清洁消毒两次,遇有污染应随 时消毒;传染病人应设专用体温计并单独进行清洁消毒。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体格发育

测量脉搏与呼吸注意事项
• 测脉搏时病人如有剧烈活动,应先休息1530分钟再测; • 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博动易与病 人脉博相混淆;指压不能过大过小,大小适 中; • 异常脉搏、危重患者需测1分钟; • 脉博短绌者须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 另一人测脉率,由听心率者发出“开始”、 “停止”的口令,计数1分钟。
血压的测量
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及校对血压计的准确性,以防血压计本身 造成的误差。 2. 测量前如有吸烟、运动、情绪变化者,休息 1530min再测。 3. 四定:定时间、部位、体位、血压计 4. 手臂位置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坐位——平第四肋 卧位——平腋中线 5. 袖带松紧能插入一指,宽窄适度。 过紧、过宽——偏低 过松、过窄——偏高
血压的测量
各年龄段的平均血压
年龄 血压(mmHg)
1个月
1岁 6岁
84/54
95/65 105/65
10~13岁
14~17岁
110/65
120/70
儿童血压的计算公式:收缩压=(年龄×2)+80(mmHg) 舒张压=2/3收缩压(mmHg) 1kPa=7.5mmHg 1mmHg=0.133kP
血压的测量
测量血压的步骤: • (一)评估 1.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的汞柱有无破损,是否保持在“0” 处,橡胶管和输气球是否漏气,检查水银是否充足,水银 柱有无自行下落,有无气泡。 2.核对姓名、床号 3.要求患者安静休息5-10min,若剧烈活动,情绪紧张等需 让其安静休息30分钟再测量 4.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测量血压的目的和过程,以及需要患 者配合的地方。
• 测量腋温 ⑴擦干汗液,放于腋窝 处。 ⑵紧贴皮肤,曲臂过胸, 加紧。 ⑶测量时间:5~10分钟。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体格发育

难者,禁用口腔测温;直肠或肛门疾患及手术、腹泻、心 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腋下有创伤、手术或炎症,腋下 出汗较多,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
整理ppt
11
(4)测口温时,嘱病人勿用牙咬体温计,如不慎咬碎体温 计而吞下汞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随后口服蛋 清或牛奶,使蛋白与汞结合,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 可进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3.将食指、中指、无名指
的指端按在桡动脉的表面 • 4.一般病人测30秒,将测
得的脉率乘以2 • 5.若5岁以内小儿须用听诊
器听心尖搏动 • (6)如发现脉搏短绌,应
由两人同时测量,一人听心
• 2.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 一呼一吸为一次
• 3.计数半分钟,将测得的呼吸 次数乘以2,呼吸不规则的婴儿 要数一分钟
(5)为婴幼儿、危重病人、躁动者测量时应有专人守护, 以防发生意外。
(6)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在床旁重新监测,必要时 做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
⑺ 甩体温计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它物,以防撞碎;切忌 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以防爆裂。
整理ppt
12
体温过低
• 轻度:32~35℃ • 中度:30~32℃ • 重度:30℃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 致死温度:23~25℃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 及体格生长发育
L/O/G/O
心脏外科
整理ppt
1
生命体征
1
体温
2
脉搏与呼吸
3
血压
整理ppt
2
测量生命体征的目的
• 体温、脉搏、呼吸与血压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 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 状况的指标,合称为生命体征。生命体征能反 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可以了 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 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 常收集的、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资料,具有 重要的临床意义。
儿童正常生命体征

儿童正常生命体征儿童正常生命体征是评估儿童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儿童的生理状态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一、体温:正常儿童的体温通常在36.5°C到37.5°C之间。
体温的测量可以通过腋下、口腔、耳朵或肛门等部位进行。
使用电子体温计或红外线耳温枪等工具可以准确测量体温。
体温高于37.5°C可能表示发热,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
二、呼吸:正常儿童的呼吸频率通常在每分钟20次到30次之间。
呼吸可以通过观察胸部起伏或计算每分钟呼吸次数来测量。
注意观察呼吸是否平稳、规律,并且没有异常的呼吸音。
异常的呼吸频率、深度或节律可能是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表现。
三、脉搏:正常儿童的脉搏通常在每分钟70次到110次之间。
脉搏可以通过触摸颈动脉、手腕动脉或股动脉等部位来测量。
观察脉搏的强度、节律和规律性。
异常的脉搏频率、节律或强度可能与心脏疾病、循环系统问题或其他疾病有关,需要及时就医。
四、血压:正常儿童的血压范围与年龄、身高、体重等因素有关。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高,可以参考相应的血压标准来评估血压是否正常。
血压的测量通常需要使用血压计和袖带来进行。
高血压可能与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或其他疾病有关,需要及时就医。
除了以上几个常见的生命体征,还有一些其他指标也可以用于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例如身高、体重、头围和骨龄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评估是否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或超前等问题。
儿童正常的生命体征是评估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
家长和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其他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发育。
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关注儿童的饮食、睡眠、运动等方面,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新生儿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新生儿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温度测量腋窝温度:将温度计放置在婴儿腋窝中,手臂紧贴身体。
保持5-10 分钟,然后读取温度。
腹股沟温度:将温度计放置在婴儿腹股沟皱褶处。
保持 5-10 分钟,然后读取温度。
肛门温度:将温度计润滑并轻轻插入婴儿肛门约 2.5 厘米。
保持 2-3 分钟,然后读取温度。
呼吸频率测量观察婴儿的胸部和腹部起伏 60 秒,计算呼吸次数。
确保婴儿保持冷静和安静,以免影响呼吸频率。
心率测量听诊器测量:将听诊器头放置在婴儿胸部的心跳处,计数 60秒内的心跳次数。
动脉触诊测量: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婴儿的手腕内侧,计数60 秒内脉搏跳动次数。
血氧饱和度测量使用脉搏血氧仪测量婴儿手指或脚趾的血氧饱和度。
将传感器的探头小心地放置在手指或脚趾上,读取仪表上的血氧饱和度读数。
体重测量使用电子婴儿体重秤,确保体重秤已校准并放在平坦的表面上。
脱掉婴儿的衣服,轻轻抱起婴儿并将其放在体重秤上。
读取体重秤上显示的重量。
头部周长测量使用软质卷尺,将卷尺放在婴儿前额最突出的部分和枕骨最突出的部分,绕过婴儿头部。
确保卷尺平整贴合婴儿头部,读取卷尺上的周长。
身高测量使用婴儿量高板,将婴儿平放在量高板上,头部紧贴头部位置指示器。
用测量条轻轻拉直婴儿的双腿,读取测量条上的身高。
其他生命体征监测皮肤颜色:观察婴儿的皮肤颜色,注意是否有苍白、发黄或发绀。
意识水平:评估婴儿的意识水平,如哭泣、反应性或嗜睡。
活动量:注意婴儿的活动量,如四肢活动、翻身和抬头。
注意事项确保所有仪器和设备都已正确校准和清洁。
在测量前让婴儿平静和放松。
轻柔地处理婴儿,避免造成不适。
测量值正常范围因婴儿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异。
如果测量结果超出正常范围或婴儿出现任何异常症状,请立即联系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冰冷 呼吸减慢 血压降低,脉搏细弱,心律不齐 感觉、反应迟钝
23
护理措施
早产儿进保暖箱 将环境温度提高,室温保持在24~26℃,
室内避免对流冷空气 给予热水袋或电热毯加温,注意加温速
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血管扩张;加温 时防止皮肤烫伤
24
1 2 3
25
1 2
26
6
产热与散热
产热过程: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 代谢的过程,以化学方式产热,产热部 位是肝脏和骨骨各肌。
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散热 部位主要是皮肤,呼吸、排便也能散发 部分热量,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四种。
7
体温的调节
包括:自主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8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 调节. 方式: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
32
呼吸的调节
包括: 中枢性神经调节 化学性调节 反射性调节
33
正常的呼吸
在安静状态下,呼吸节律规则, 频率与深浅度均匀平稳,呼吸无声 且不费力。
34
小儿呼吸和脉搏正常范围(次/分)
年龄 新生儿 1岁以下 2~3岁 4~7岁 8~14岁
呼吸 40~45 30~40 25~30 20~25 18~20
(二)呼吸
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从 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仙机体产生 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外环 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27
呼吸全过程
空 气
呼 吸 道
O2 肺
泡 CO2
肺毛 细血 管
肺通气肺换气Fra bibliotek外呼吸
肺 静 脉
左 心
肺 动 脉
右 心
动
脉
O2
毛细 组织
血管 CO2 细胞 静
脉
气体运输
19
高热患儿的护理
观察病情 促进散热,降低体温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 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加强心理护理
20
体温过低
是指机体深部温度持续低于正常,体 温在35℃以下者。体温过低可影响体内 葡萄糖等物质的代谢,损害脑细胞,甚 至造成心率减慢、死亡。
21
常见疾病
早产儿 手术后 严重营不良 其它
中枢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9
影响体温的因素
昼夜差异 年龄 性别 饮食 运动 情绪 其它
10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小儿体温正常值
年龄
正常值
年长儿
37℃
幼儿
36~37℃
小婴儿
36.5~37.5℃
11
异常体温及处理
体温升高 体温过低
12
体温升高
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类:发热、过热。 发热:根据致热源的性质的来源不同,可
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类, 感染性发热较多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 过热:体温调节系统失去调控或发生调节 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13
发热过程及症状
体温上升期 体温持续期 退热期
14
15
常见的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不规则热
16
17
18
高热患儿的护理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反应,它对机体产 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发热可使血中白 细胞增多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加强机 体的防卫功能;另一方面,如果发热过高, 时间持续较久,则会对机体平生不良影响, 如引起全身不适、厌食、代谢率高,甚至直 接损伤组织细胞。所以,对高热患儿应加强 护理。
29
呼吸运动
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 扩大和缩小。 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30
由膈肌舒缩活动为主引起的以腹壁起伏为 主要表现的呼吸运动称为腹式呼吸;
由肋间外肌舒缩活动为主引起的以胸壁起伏 为主要表现的呼吸运动称为胸式呼吸;
婴幼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31
呼吸的调节
呼吸运动是通过神经和化学途径进行 调节以维持血液中O2、CO2、H+ 的正常 浓度。
脉搏 120~140 110~130 100~120 80~100
70~90
呼吸:脉搏 1:3
1:3~1:4 1:3~1:4
1:4 1:4
35
生理变化
年龄 性别 血压 温度 情绪 运动 气压
36
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 费力,并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 异常及呼吸肌加强收缩的表现。引起呼 吸困难的最常见原因是气道阻塞、肺扩 张受限、肺实变或肺不张,以及心力衰 竭等。
41
异常呼吸型态
节律异常 (1)潮式呼吸 (2)间断呼吸 (3)叹气样呼吸
42
异常呼吸型态
音响异常 (1)蝉鸣样呼吸 (2)鼾声样呼吸
43
脉搏
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 内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的波动,这种周 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有 节律的扩张与弹性回缩,这种动脉管壁 随着心脏的舒缩而出现周期性的起伏博 动,即形成动脉博动。
内呼吸
28
呼吸过程
是由三个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环节构成, 即外呼吸、气体运输及内呼吸。 外呼吸:是指外界环境与血液之间在肺部进行 的气体交换,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气体运输:是指通过血液循环将氧由肺运送至 组织细胞,同时将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运送至 肺。 内呼吸:也称组织呼吸,是指血液与组织之间 的气体交换。
小儿生命体征测量及病情观察
1
重点
生命体征测量 病情观察及处理 操作注意要点 绘制体温单
2
一、生命体征测量
目的:
观察和测量生命体征 为诊断提供依据
3
生命活动的内容
体温 呼吸 脉搏 血压
4
体温
人体具有一定的温度,就是体温。 可分为:体表温度
体核温度
5
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 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体 内氧化时释放能量,其总量50%以上迅 速转化成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不断地 散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的能量贮存 于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 能散发到体外。
37
根据呼吸困难发生的时相不同临床上又可 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嘛吸困难
38
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
咳嗽、咳痰 喘息 胸痛 发绀
39
异常呼吸型态
频率异常 (1)呼吸过速 (2)呼吸过缓
40
异常呼吸型态
深浅度的异常 (1)浅快呼吸 (2)深快呼吸 (3)深度呼吸
44
血压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45
小儿各年龄血压正常范围
年龄 1个月 3岁 6岁 10~13岁 14岁
血压mmHg(kpa) 80/54 (10.6) 90/60 (12/8) 105/65 (14/8.7) 110/65(14.6/8.6) 120/70 (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