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上)
古典写实油画技法

3
作业
一 西藏人物 二 自画像 尺寸:60X80cm
4
主要内容:
工具和材料 依托材料的选择和三大类胶的准备 依托的制作 油画中各类油的特性以及各种油中包含的主要成分 光油的原材料、制作方法及其使用 各种媒介剂的配制与应用 油画颜料制作 关于各种色素粉,颜料粉的特性 油画的透明画法
18
动物胶种类主要有皮胶,骨胶,鱼鳔胶等。中国的明胶实际上是精练的 皮胶。中国的皮胶质量比法国的要好。动物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胶 里含有色素,其颜色成分有可能影响画面。选用动物胶时胶质越透明, 越软越好。动物胶分块状,颗粒状和粉状几种。颗粒状,块状的胶比粉 状的杂质少,质量好。动物胶吸水后膨胀,作依托材料及绘画结合剂用 量不宜太多,如使用过稠,涂的太厚将会导致画布崩裂。使用动物胶适 于木板上作画,如使用画布,墙面一旦受潮易损坏。
古典写实油画技法
1
教学目的·手段
通过对古典写实油画技法的系 统学习真正意义上去零距离直 面油画
讲授 课堂示范 课堂点对点辅导 讨论 总结展览等
2
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古典写实油画技法的系统 学习 掌握基本的技法技巧 重中之 重是每个环节都会为基础每个环节 都不能出错 还有对课外知识的掌 握程度
17
于水彩画。
画布涂料剂的配制:西班牙白粉1份+钛白粉1份+水1份(可根据需要 量多少加)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卡巴洛尔1份,充分搅拌匀即可使用。 西班牙白粉可用大白粉替代。 A. 画布制作底子的步骤: (1) 卡巴洛尔1份+6倍水搅匀,用宽笔与画布成45°度角刷匀画布第 一层; (2) 待第一层干透,再用画布涂料剂刷第二层或第三层。涂料剂最多刷 两层。注意,刷每层时如有胶液渗透到画布的背面,马上用海绵吸掉 或用调色刀刮掉,使只不影响画布正面的伸缩。 法。 B. 木板上制作底子的步骤: (1) 卡巴洛尔1份+6倍水搅匀后在板的正反面同时各刷一层; (2) 待第一层干透,在板的正面刷5层涂料剂,背面刷3层涂料剂。 注意,每层都须干透后才可刷下一层。两面刷胶的目的是防止木板变 (弓)形。 C. 纸上作画的准备: 画纸是按重量区分的,从30g到300g纸型不等。只刷一层卡巴洛尔即可 作画,也可以只刷一层涂料剂就作画。卡巴洛尔具有抗油性,涂料剂 属于半吸油性,可根据作画需要和用纸张的薄厚来选择方 2.动物胶制作依托材料
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风格油画中的运用

以分 为 如 下 几 类 。 (一 ) 油 性 材 料
二 、油 画技法论述
油画创 作所使 用 的油 性材料 一般 指一些 由酿 蛋 白和蛋
(一 ) 近 代 画 法
彩 等属 于乳剂 的材料 而制成 的 ,这种 材料需 要画 家反复 厚
近代 画法与传统 的画法 有所不 同 ,该 画法通 过借 助坦
关 键 词 : 油 画材 料 ;枝 法 ; 写 实 风格
随着现 代经济 的飞速 发展 ,人们 的生活 质量 和水平 都 括 乙烯 、丙 烯等 ,依靠这些 材料 的独特性 ,提高 了油 画创
已经逐 渐提高 ,个人 品味和 审美也 随之提 高 ,更愿 意欣 赏 作 的重要价值 。
和追求 比较人性 化和 简单化 的艺术文 化 。油 画不仅 仅具有
三种 。其 中媒介剂 主要是调 和油 画颜料所 使用 的材料 ,可 以进 一步使 基底材 料与颜料 进行有 效契合 ,一般包 括某些
油 画材 料是 画家进行 艺术创作过程 中的重要构成部 分 , 结合剂 、上 光剂 以及 稀释剂 等 ;油 画颜料 主要是为 了将创
属 于 基 础 材 料 ,通 过 材 料 的 运 用 将 油 画 的艺 术 效 果 呈 现 出 作 的色彩充 分表现 出来 ,根 据画家 的个人需 要和 画面需要
地体现 出来 ,是油性 与水 性材料进行混合 制成的油 画材料 , 进行 合理铺设 与构思 。一般 都是一次 性着 色 ,如果存 在不
被视 为新 型材料 ,例如 蛋彩 、蜡 质等都 属于该类 材料 。在 合理 或者不正 确之处 ,可 以用 画刀将 修改之处 刮去 ,然后
油 画创 作 中 ,乳剂 材料得 到 了广 泛应用 ,一方 面乳剂 材料 再进行 色彩 的调 整 。在直接 画法 中,绘 画 中每 一笔 的使用
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绘画中的运用

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绘画中的运用油画是艺术家经常使用的一种绘画媒介,其在写实绘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油画材料和技法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和传神。
在油画的材料方面,主要包括颜料、画布、画板、画笔、调色板和溶剂等。
颜料是油画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选择颜料时应考虑其颜色的稳定性和光线下的反射特性。
常用的颜料有铅白、锐金石赭、矾赭、灰黑、赭石等。
画布和画板是油画的载体,它们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可以经受油画的压迫和变形。
而画笔则是艺术家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不同类型和尺寸的画笔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纹理和效果。
调色板用于混合不同颜料和调整颜色的明暗度,它可以是木制、玻璃制或塑料制的,具体的材质取决于艺术家的个人偏好。
溶剂是将颜料融合在一起的重要介质,通常使用的溶剂有纯净的亚麻油、琥珀色调和剂和酸性油等。
在油画的技法方面,主要包括素描、临摹、层叠和斑点等。
素描是油画创作的基础,通过线条和阴影的描绘,艺术家可以表达出形象和空间的层次感。
临摹是在现实或其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绘画,通过模仿来提高绘画技巧。
层叠是油画的常用技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透明的颜料叠加,加深对立体感和透明度的表现。
斑点则是通过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斑点来描绘物体的光影和细节,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油画材料和技法在写实绘画中的运用可以实现许多艺术效果,例如通过使用不同颜料和混合溶剂,可以实现颜色的变化和渐变。
油画的层叠技法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纹理和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真实和具有观赏价值。
油画的斑点技法则可以通过细小的斑点表现出物体的特征和微妙的变化。
油画材料和技法在写实绘画中的运用对于创作的成果和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艺术家应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和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材料和技法,灵活运用它们,以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的作品。
油画造型材料与构思

浅谈油画造型材料与构思关键词:油画;造型;材料一、引言西方的油画材料与技法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不同时期材料与表现技法曾随着不同流派风格的油画创作而发生变化。
在传统绘画艺术中,材料激发的选择,绘画风格样式的应用一般要服从于具体的表现对象,前者是手段和形式,后者为目的与内容,因此油画材料与技法也长期处于从属的地位。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总体上以严谨的写实造型为主,在色彩上强调固有色,使用的主要技法是透明画法和多层混合技法。
材料一般使用白色或浅色的优质细纹画布,底子涂层要处理平整。
一切造型艺术都离不开其事物本身的固有形态。
在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物象的造型,因为造型是艺术作品的主体框架,是艺术作品创作的主干,造型对造型艺术的形式美起着主导作用,造型风格的产生同艺术家个人艺术修养相辅相成。
二、不同流派风格的材料传统写意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写意油画以直接技法为主,比较多的采用颜料厚涂和薄涂相结合的方法,在形体描绘上更强调把握对象的整体节奏感,并特别讲究运笔的韵味而不拘泥于细节的真实。
印象主义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印象派风格基本上是采用直接画法,通常以白色画布为主以使色彩获得最强烈的基底衬托。
画布纹理不宜太细。
出现了厚涂,点彩,干画等多种技法。
他们注重捕捉外光的瞬间变化,注意环境色的影响,追求画面整体色彩的和谐与气氛。
照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使用摄影技术作为辅助的创作技法,以油画和丙烯作为主要媒介手段。
使用的基底材料通常是比较细的画布,采用平整的胶粉底子或者油性底子。
装饰绘画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
装饰风格油画作品的材料选择和特殊技法的运用特别重要,有时会对画面色彩和肌理效果起决定作业,使用不同粗细纹的画布或木板,特殊的纸张或色彩底子等也可以形成装饰感,也可使用特殊的颜料来造成特殊的肌理。
在绘制技法上则可不拘一格地采用各种手段和工具,如拼贴、滴流或其他特殊方法。
古典油画做底的做法和介绍

古典油画做底的介绍和做法画布为什么要做底子?以亚麻布等纺织品作画布,必须经过预先处理方能使用。
所谓“处理”就是“做底子”。
理由是:1)填充纺织物纹理之间的孔隙,创造一个既节省颜料又适宜绘画的纹理表面。
纺织物孔隙多,对于较精致的绘画作品来说,直接在上面作画,既浪费时间又浪费材料。
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画布上作画,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画颜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与颜料色层隔离开,以免颜料中的油侵蚀纤维,同时防止色层受到从画布后面渗透潮气的损害。
油画颜料中的酸性物质能使画布变脏,而潮气又会氧化色层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
所以画布底子的处理与作品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3)良好的画布底子,能保证着色层的明亮度与鲜艳度。
不合格的底子或没有做底子的画布,着色后会使画面灰暗。
4)亮底子能够提高画面颜色的鲜明度。
5)做过底子的油画或坦培拉绘画一旦支承材料遭到腐蚀,可以通过“换背术”,将色层从旧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古典油画的底子类型古典油画无论在木板或画布上作画,都需要进行涂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结材料和填充材料两类。
根据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画有八种制底方法。
(1)胶底。
古代大师常使用动物胶,如骨胶、兔胶等。
最好的是羊皮纸胶,可用清水浸泡、加热熔化。
(2)白垩底子。
白垩(碳酸钙)粉、锌白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而成。
(3)半白垩底子。
白垩粉、胶溶液各一份混合。
再加入半份熟亚麻籽油,使用这种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胶涂底层。
(4)酪素底子。
自古代有美术记载起,画家就使用酪素。
酪素是一种易碎而柔软的物质,作底子时需要用水稀释,并溶入少量碳酸铵。
(5)鸡蛋底子。
鸡蛋黄能增加底子的柔软性。
蛋黄底作为最后涂层使用时,可以产生最好的结果。
蛋清蛋黄都可以作白垩底子的添加剂。
(6)石膏底子。
石膏(硫酸钙)也称轻晶石。
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
具有异常的明度,制法与白垩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
跟制作半白垩底子一样,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两份熟亚麻籽油)。
古典油画

三 胶料
1.动物胶 油画所用的动物胶包括皮胶、骨胶、鱼胶等。具 有凝结和粘附的特性,优点是凝固快,粘性好。其 缺点是耐水性和抗腐蚀性差,遇水后会产生膨胀, 形成脱胶。当含水率达到20 % 以上时,动物胶很容 易腐败霉变,所以要加入明矾等防腐剂。 2.合成胶粘剂 用于绘画的合成胶粘剂分为聚丙烯和聚乙烯两大 类。优质的合成胶粘剂粘结性能好,结膜弹性大, 不会开裂,而且抗菌防霉。国内画家们一般以民用 合成胶粘剂来做画布底子,常用的有聚乙烯醇缩甲 醛(107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和甲基纤 维素等。
四 底子
1.胶质底子 吸收性强,古代的胶质底子主要用于木板等硬质 底材,往往反复薄涂、打磨十几遍,十分光洁。作 画前为降低吸收性,再涂一层薄胶或稀薄的树脂光 油。 2.油质底子 油质底子是在上过胶底的画布基础上采用油性涂 料做成的。油质底子的优点是柔韧性好,能抗潮湿, 适宜于软质依托材料。其缺点是干燥得较慢,如果 底料中油分过多的话就会使底料吸收性减弱,颜料 的附着力也会降低。油底子涂料各层次的含油量应 遵循“肥盖瘦”的原则,逐层加大油的含量,出于 同样的理由,油质底子只能用于油画,不能在其上 画坦培拉或丙烯画,否则会导致色层开裂。由于油 质底子时间长了易泛黄,可以在最后一层底料中加 入少许黑色或灰色产生一种银灰色调,借以抵消黄 色的倾向。 3.有色底子 肌理底子
六 弗莱芒斯绘画技法
1.白色胶粉底+ 铅笔/墨水 + 色底 色底:用达玛树脂和松节油2:8媒介剂,调和铅 白、土黄、煤黑、普蓝、熟褐or铅白色、赭黄色土 黄、土红、钴蓝色和暗焦土色 2.赭石底1 刮平上油,用赭石按水彩意识描绘,保持透明。 这一步要求确定所有阴影的位置和外轮廓,但不要 画得太深,强调形体结构的准确,素描必须包括除 了颜色以外的一切,并注意外轮廓的转折 3.赭石底2 刮平上油,进一步的刻画和调整,反复观察,力 求准确,画出所有明暗,并注意保持整体 4.赭石底3 刮平上油,画出阴影---交响乐的低音部分。古代 大师在这一步将暗部画到不需要再画的程度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上)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上)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一般指历史上从欧洲14世纪的文艺复兴初期起到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阶段的写实绘画风格,这是西方油画最重要和持续时间最长的绘画主流风格。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总体上以严谨的写实造型为主,在色彩上强调同有色,使用的主要技法是透明画法和多层混合技法。
然而这一时期的古典写实绘画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变化,很难简单地用一种风格或技法来概括,如佛拉芒画派、威尼斯绘画、鲁本斯、安格尔、库尔贝等虽然都属写实风格,但其中差异是很大的。
油画:玛利亚·波提纳利,画家:汉斯·梅姆林早期的油画透明技法是单线勾勒轮廓和简单的明暗加上透明色平涂罩色,这也是最基本的间接画法,后来随着明暗和造型等绘画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用线条和明暗作完整的单色素描,最后罩上一遍或多遍透明颜色的技法。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强调再现和造型的写实性,无论一次还是多层的色彩罩染都要服从于形体和造型,而透明画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以把形的塑造与色的渲染分开,这样就可以在从容地集中精力把造型解决好后再考虑色彩问题。
因此创作稿子的造型要准确、肯定、充分,一般在上布前应有比较具体的素描准备稿子并应把形的问题解决好,尽量避免罩色时再去调整修改,留下后患。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般都使用白色或浅色的优质细纹油画布,白色的底子可以使光线通过透明的颜色层透射到画布后利用底子的亮度将色彩折射出来,产生具有深度的、表面透明光亮如玻璃釉色般的色彩效果。
无论是胶粉底子或油性底子,画布的底子涂层都要处理得平整。
用木炭在画布上起稿后可用定画液将稿子固定,然后用墨水、坦培拉颜色或丙烯颜料进一步定稿勾勒轮廓,轮廓的形要画得肯定、具体,因为在后面的罩色阶段基本小再对形作大的改动。
这一步的造型的准确才能保证后面罩色的成功,必要时应用坦培拉乳剂白色修改形。
应注意的是在油性底子上作画时不能用坦培拉乳液进行底层塑造而应用偏“瘦”的油性颜料作画以保证颜料层次间的肥瘦关系。
经典古典油画的作画技法陈述,为你揭开奇迹的秘密你也能画好油画

经典古典油画的作画技法陈述,为你揭开奇迹的秘密你也能画好油画古典油画的作画程序较为严格,一般都会先在纸上确定一张油画的素描线稿,然后同比例放大到油画布上,之后再在有色的画底上用浅色颜料塑造出完整充分的素描关系,干透后再在上面进行透明罩染。
尽管17世纪后许多画家开始作画时使用了一些类似今天用颜色去直接塑造形体的技法,但是直到19世纪前在欧洲油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依然是这种透明画法。
不论是格列柯、鲁本斯、伦勃朗等所创作的那些写意倾向很明显的巍巍大作,还是文艺复兴早期北欧画家的那些精雕细刻的作品都是如此。
我们在这里将从古代文献上了解到的几位有代表性的古典油画大师的作画程序作一个大致的介绍,他们是凡·艾克、达·芬奇、提香、卡拉瓦乔、伦勃朗。
了解一下他们所使用的油画技法的异同之处,对我们去探索古典油画的奥妙是大有益处的。
凡·艾克是公认的古典油画的奠基人。
他所发明的油画技法对后来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严格地说,我们在前面古典油画的材料的制作方法一节中所介绍的那一整套,基本上都没有超出他的贡献。
早期的油画还是保留了许多脱胎自坦培拉的痕迹,许多油画作品本身就是用坦培拉作底后完成的。
凡·艾克的油画多是画在木板上的,将麻布贴在刷过6遍胶的木板上,然后用白垩粉调胶均匀地涂在画布上。
将素描稿仔细地透在画底上,然后用软毛笔调和坦培拉作出精确的素描关系。
用熟油、松节油和媒介剂调色由浅入深地上色。
待单色稿干透后涂一层发光剂使白垩底子不致吸油。
上第一遍颜色时每种颜色均应加少许白粉,然后在上第二遍色时,所调入的白粉应相应少一些,使画面的色彩逐步产生透明的感觉和鲜明的色相。
进行透明罩染,达到油画最终的效果。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与科学的巨匠,他将艺术与自然科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显示出他跨越各个领域的非凡才能。
达·芬奇在作画前先在木板上刷一层平滑光洁的石膏与胶的调料,待石膏底干后用一种接近皮肤的颜色起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一般指历史上从欧洲14世纪的文艺复兴初期起到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阶段的写实绘画风格,这是西方油画最重要和持续时间最长的绘画主流风格。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总体上以严谨的写实造型为主,在色彩上强调同有色,使用的主要技法是透明画法和多层混合技法。
然而这一时期的古典写实绘画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变化,很难简单地用一种风格或技法来概括,如佛拉芒画派、威尼斯绘画、鲁本斯、安格尔、库尔贝等虽然都属写实风格,但其中差异是很大的。
油画:玛利亚·波提纳利,画家:汉斯·梅姆林
早期的油画透明技法是单线勾勒轮廓和简单的明暗加上透明色平涂罩色,这也是最基本
的间接画法,后来随着明暗和造型等绘画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用线条和明暗作完整的单色素描,最后罩上一遍或多遍透明颜色的技法。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强调再现和造型的写实性,无论一次还是多层的色彩罩染都要服从于形体和造型,而透明画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以把形的塑造与色的渲染分开,这样就可以在从容地集中精力把造型解决好后再考虑色彩问题。
因此创作稿子的造型要准确、肯定、充分,一般在上布前应有比较具体的素描准备稿子并应把形的问题解决好,尽量避免罩色时再去调整修改,留下后患。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般都使用白色或浅色的优质细纹油画布,白色的底子可以使光线通过透明的颜色层透射到画布后利用底子的亮度将色彩折射出来,产生具有深度的、表面透明光亮如玻璃釉色般的色彩效果。
无论是胶粉底子或油性底子,画布的底子涂层都要处理得平整。
用木炭在画布上起稿后可用定画液将稿子固定,然后用墨水、坦培拉颜色或丙烯颜料进一步定稿勾勒轮廓,轮廓的形要画得肯定、具体,因为在后面的罩色阶段基本小再对形作大的改动。
这一步的造型的准确才能保证后面罩色的成功,必要时应用坦培拉乳剂白色修改形。
应注意的是在油性底子上作画时不能用坦培拉乳液进行底层塑造而应用偏“瘦”的油性颜料作画以保证颜料层次间的肥瘦关系。
用丁透明罩色的媒介剂可用达玛树脂三合油或玛蒂树脂透明调色膏,也可以用现成的醇酸树脂媒介剂等干燥速度较快的媒介剂,颜料则选择透明或半透明的油画色。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画面一般不流露明显的笔触,宜使用较软而有弹性的圆头笔、尖头笔或扇形的狼毫笔,在明暗与色彩过渡或遇到过于明显的笔触或肌理起伏可用软的扇形笔将其扫掠平整,干燥后如需要还可以使用细砂纸对局部进行打磨。
使用透明技法时底层塑造的色彩调子应该比预期完成后的色彩要亮一些,甚至稍稍粉一些,这样透明色罩染后就可以达到恰当的明度和色彩,否则罩染后会使得整个调子颜色过暗。
在上色前用润色光油或稀释后的二合油媒介剂把整个画面薄涂一个隔离层。
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底子的吸收性略降低一些,同时在罩色时不至于破坏底层的画稿。
罩色的顺序要从亮部到暗部,分块进行。
如一遍不能达到预期的色彩效果的话,可以待颜色干后再加一次。
需要强调的是透明罩色的颜料不应是如水彩那样稀薄透明,应保证颜料中始终以色料为主,这样才能得到足够的厚度和色彩浓度,否则过多的媒介剂会造成色层的腻滑而反复罩染又会使得色彩浑浊。
另外,罩染的颜色也要单纯、明净,不要调和多种复合颜色,当需要间色时可采用两次原色罩染叠加的办法来产生以保持色彩的透明。
多层罩染时后面罩色应等前一遍颜色干透后方可进行。
文艺复兴时欧洲北方的尼德兰绘画技法传到意大利后,经威尼斯画派改造开始有了向油性技法和直接画法发展的趋向,在色彩上的变化则更大。
乔尔乔尼和提香是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画家,艺术史学家曾一度难以区分他们俩的一些作品。
这幅戴红帽男子肖像即是如此,但最后结论还是将其归于提香。
这是他早期的作品,颜色层并不厚,温暖的色调和谐透明。
各种布、丝绸、皮毛和金属的质感刻画得轻松而逼真,皮肤颜色在黑白服饰与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很有层次。
蓬松的须发、领子与脸部形成鲜明对比,暗部、衣领以及背景等多处可以看
出透明色罩染的技巧,而毛领子的亮部则用不透明的白色画出细节并再次罩上色彩来取得协调。
提香通常使用粗亚麻画布为基底,到了后期他作画时已经将底稿和上色合为一体,而且不经具体起稿就直接画出色彩与明暗,这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变化。
提香罩染色时也是用透明或半透明颜料,但比北方画家要稠厚得多,色彩效果更浓烈,如这幅画中的红色帽子估计就是用茜素红罩染的。
有人推测在商业港口的威尼斯画家更容易得到高级的颜料、所以画面的色彩更漂亮,不过到了提香时代,画家对色彩的认识已经进步了许多。
这也是事实。
提香
作画笔法多变,重抹、轻敷、薄擦、厚涂,不一而足。
据记载,他在上色或修改时还经常用手在画布上揉接颜料,使形体与色彩的过渡更浑厚。
提香并不太关心画面表面是否平整、形体轮廓是否清晰等在当时看来是绘画基本规范的问题,他追求的是色彩、形体和空间关系的总体感觉。
油画:海伦娜·弗尔曼肖像,画家:鲁本斯
欧洲传统古典绘画以坦培拉和树脂—油结合的混合技法在鲁本斯时已趋完善,他的技法也曾影响到委拉斯贵支,后者则在提香和鲁本斯基础上向纯油性利料和直接技法又推进了—步。
年轻而有天赋的委拉斯贵支24岁起就被任命为宫廷画家,1648年他被西班牙国千派往岁马选购艺术品,期间画了两幅重要的肖像画,一幅是著名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另一幅就是这张《德·帕雷亚的肖像》。
德·帕雷亚是教皇的臣仆,当时被派到委拉斯贵支画室里做助手,委拉斯贵支将这幅肖像处理得非常朴素,但人物神情动态又有一种高贵的气质,眉宇间流露出自信和睿智。
在罗马的这一时期正是委拉斯贵支艺术的高峰期,对油画直接技法的运用己十分熟练。
虽然他还是使用褐色的粗麻画布底色,但已不再作精密的线稿,而是直接用笔调颜料起稿,所有的轮廓线都是经过几次反复来回处理,成为自然的明暗和体面转折。
委拉斯贵支在后期一般也不再用透明色罩染的技术,无论亮部、暗部,还是两者的转换,都不是死板地用笔过渡,而是直接调出比较厚实的颜料,用厚涂或半厚涂的方法画出最后色彩效果,显得肯定结实。
在脸部和五官的刻画上,没有一处是生硬的线条轮廓,完全以非常感性化的方式用明暗结合体面的方法进行塑造,准确生动又富有虚实变化,使头部形体感充实而整体。
一些地方他用笔或手进行揉接的技巧,使过渡处变得柔和。
背景的处理则只是为了形成与人物的色彩和空间关系,用松动而简练的笔触沿着轮廓周围作一些铺垫。
整幅画的节奏连贯,富有生气,实际上已具有一定写意意味。
作为西班牙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委拉斯贵支的这种熟练而高超的直接绘画技巧对后来的西班牙乃至欧洲油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法国印象派画家如马奈等也从中受到肩发。
油画:达娜厄,画家:伦勃朗
文艺复兴时北欧和威尼斯的古典写实油画技法经鲁本斯继承并发展后,到了17世纪的荷兰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度,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无疑是伦勃朗。
尼德兰和佛朗德斯的坦培拉技术,威尼斯画派的浓厚色彩罩染,卡拉瓦乔式的戏剧性光影和鲁本斯的亮部不透明厚重笔触在伦勃朗的笔下被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化为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表现内容上,伦勃朗则既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通过高超的技巧将乞丐、屠宰坊等底层生活内容画得出神入化,又有变神圣为平凡之心,把宗教与神话演绎成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油画《达娜厄》取材于希腊神话,曾被许多画家画过,表现的是主神宙斯化作金雨使遭囚禁的女神达娜厄受孕的故事。
伦勃朗画时以自己的第二任妻子萨斯基娅为模特,把达娜厄画成一个急切期待爱人来临的普通妇女。
画面的暗部用薄而比较透明的暖褐色调为主画成透气并富有深度感:亮部则以铅白和蛋乳液混合的厚而不透明白色有力地塑造出形体。
床幔枕褥的花边细节刻画精致而不琐碎;几块响亮的白色烘托出丰腴柔和的女人体,显得格外圆浑饱满。
皮肤、头发和纺织物品等各种质感具体而逼真。
典型的伦勃朗伦式光线神奇地忽隐忽现在画面上。
从这幅作品的局部可以品味伦勃朗高超的用笔用色技巧,在轮廓转折和明暗交界处他用笔或手揉接扫掠,以笔触先虚后实的方法重叠压出结实而有变化的边线。
背景和暗部的粗放处大刀阔斧,而精微处则
细针密线,如额头、鼻尖以及手镯头饰等高光处的用笔简练精确。
伦勃朗作品的颜料涂层的厚度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厚只是他十分善于处理颜料厚薄的对比并且形体起伏及明暗结合起来,再加上各种透明色彩的罩染的技巧来使得笔触感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