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利编号体系的演变
中国专利文献编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而分为三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列表举例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受理专利申请的年号,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前的ZL 为汉语“专利”的声母组合, 一 般用在专利公报或检索工具中。
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9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如 89103229.2,增加小数点后面的计算机校验码,其它含义不变。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 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 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 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 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 开始。
首位数字表示专利权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修改后的专利法,伴随1994年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 ),1995年4月开始公布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为此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新变化。
第三阶段:1993年后的编号体系此阶段的编号特点:(1)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均给予国家申请号,仍由9位数字组成。
7第七章 专利信息检索

617 7000 47000 54000 1980. 1. 1~1984. 12. 31
第四版 8 20 118 618
第五版 8 20 第六版 8 20 第七版 8 20 118 118 120 620 624 628
58545 1985. 1. 1~1989. 12. 31
64684 1990. 1. 1~1994. 12. 31 66691 1995.1. 1~1999. 12. 31 69000 2000.1. 1~2004. 12. 31
国际专利分类号由五级号组成,五级以下的各级分组, 类号顺序制编号,其类目的级别用类名前的圆点“·” 表示。下面,是一个完整的IPC分类号: F 04 D 29/00 ↑ ↑ ↑ ↑ 部 类 小类 主组 (至主组级)
F 04 D 29 / 30(至分组级) ↑ ↑ ↑ ↑ ↑ 部 类 小类 主组 分组
五、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及其变化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变化与专利法修改和管理方 面的需求,以及程序上的需要有关。
我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分别作 过修改,因而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88 第二阶段:1989-1992 第三阶段:1993-
(1)1985-1988年的编号体系 这一阶段的编号体系有以下特点: a. 申请号、专利号、公开(公告)号、审定号共用 一套号码。 b. 三种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分 别编号,其申请号都由八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 申请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种类,其中“1”代 表发明,“2”代表实用新型,“3”代表外观设计; 后五位数字是序号。 c. 编号每年自1号开始,专利号与申请号相同。 d. 公开号、审定号、公告号是在申请号前冠以字母 CN,后面标注文献种类代码,如CN88100001B。
专利文献检索

专利法中关于不受理专利权的规定
• • • • • 科学发现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动物和植物品种 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专利文献
• 专利文献(Patent Documentation)的狭义范
专利制度
• 专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 相结合的手段推动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国家 授予专利权人一定期限内的独占权,以公开其 技术作为交换条件。
• 专利制度的目的:
–用法律的方式,对符合专利法有关规定的发明创造 授予专利权; –把发明的内容公诸于世,以便进行技术情报交流、 技术有偿转让。
1993年-2003.10.1编号体系
申请号 发明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 PCT发明专利申请 实用新型 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 PCT实用新型专利申 请 外观设计 93100001.7 94190008.8 96180555.2 98805245.8 93200001.0 94290001.4 98900001.X 93300001.4 公开号 CN1089067A CN1101484A CN1242105A CN1258422A 授予号 专利号
– 对专利缺乏广泛的宣传,人们对专利的认识不够重视。 – 专利文献作为法律文献,用词晦涩易读性差。 – 一项技术分散于多个专利,初学者查起来不容易。
• 文献重要性
– 据EPO (欧洲专利局)的统计指出:欧洲每年大约浪费200亿美元的投资[6]; 若能应用好专利文献,能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少花60%的研究开发 时间。
专利法律制度的作用
• 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国专利申请号的新变化

申请号举例
说明
DE
德国
1 95 00002.1
2 95 00001.5
3 99 02380.1
4 99 03073.7
5 89 00001.2
6 89 00001.4
10 2004 000001.7
20 2004 000001.3
50 2004 000001.4
60 2004 000001.9
3 04 30800.5
第6-10位数字表示00000-99999之间的申请顺序号
2001年பைடு நூலகம்月24日以后的编号体系:
创新申请号用10位数字表示,其中:
前4位数字表示申请年号
第5位数字“1”表示创新专利申请*
第6-10位数字表示00000-99999之间的申请顺序号
*2001年5月24日澳大利亚正式建立创新体系,创新专利逐步取代原有的“小专利”,经形式审查即可授权,有效期由6年改为8年。
第二个破折号后的7位数字表示申请顺序号
申请顺序号大于700000的表示PCT申请。
W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PCT/DE79/00016
PCT/IB94/00041
PCT/CA2004/123456
2004年前的编号体系:
PCT=表示PCT申请
斜线中的字母代码表示PCT申请受理国(局)
斜线中的数字表示PCT申请年号
各国专利申请号的新变化
专利文献部严笑卫霍庆云
为便于专利信息的检索和利用,我们对各国专利申请号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跟踪。在这里我们将各国的专利申请号与原有的专利申请号汇总列表如下,以有利于方便的使用各国的专利文献。
在资料汇总中为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将专利文献使用频率较高的国家优先列出,并按国家代码的英文字母排序。
中国专利编号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导游词(精选4篇)山西晋城皇城相府篇1好了,“点翰堂”先给大家简绍到这里,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现在我们来到了相府的中院。
相府东房是陈廷敬的起居室,陈廷敬在长达53年的京官生涯中,只回家3次,均在此居住。
西房是陈廷敬的书房,桌上放有文房四宝,墙上挂着用红木做的梅、兰、竹、菊墙屏4块,象征着主人严谨自谦、做人为官的品德。
室内南侧所放琴、棋,显示出了陈廷敬除了有高超的文学素养之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下面大家请随我到相府的后院去参观一下,相府后院的正房中间,挂着康熙皇帝中年时的一幅画像,这幅画像以及两边的诗作,都是康熙皇帝赐给陈廷敬的。
(过去,皇帝能够赐赠其诗、画,这对朝官来讲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大家再看这边,这边是东厢房,陈列的是陈廷敬的诗作和书法展。
西厢房摆放的是陈廷敬在朝为官期间所写的奏折。
(陈廷敬不但文学才华冠盖群英,而且还精通满族文字,对满、汉文化的融洽功不可没。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导游词篇2女士们、先生们: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阳城县城东15公里的北留镇皇城村,是一座建于明清两代的古城堡建筑群,总面积36580平方米,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清文渊阁大学士。
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总裁官、康熙皇帝35年讲经老师陈廷敬的故居。
皇城相府是国家4A 级旅游区,也是电视剧《康熙王朝》外景拍摄地。
陈廷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直至成为一代名相,被当代史学界誉为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
皇城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科甲鼎盛,明清两代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为清代中国北方文化大家族。
这座古老雄伟的建筑叫御书楼,因藏有康熙御笔而得名,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
康熙四十九年(1710),72岁高龄的陈廷敬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均被康熙帝婉言谢绝。
当年十一月,他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获得恩准。
但康熙帝命他原官解任,但仍留京用事,总裁《康熙字典》的编修,并说:“卿是耆旧,可称完人。
专利编号有哪几种-其作用各是什么-

---------------------------------------------------------------范文最新推荐------------------------------------------------------ 专利编号有哪几种?其作用各是什么? 专利编号是专利局为每件专利申请案或专利编制的各种序号的总称。
在各种专利编号中,专利申请受理部门在受理专利申请时为每件专利申请案编制的序号称申请号;在公布专利申请或专利文件时为每件专利申请或专利编制的序号称文件号。
在文件号中,延迟审查制国家为公开申请说明书编制的序号称公开号;不审查制国家在完成专利申请案的形式审查后为公告申请说明书编制的序号称申请公告号;审查制国家在完成专利申请案的实质性审查后为公告申请说明书编制的序号称审查公告号(包括日本的特许公告号,联邦德国展出号,中国的审定公告号);在颁布专利时编制的序号称专利号。
申请号与文件号作为专利编号的两个主要系统,在使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
申请号是确定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标志,主要用于专利局内部专利申请和审批流程中的文档管理,它也是专利申请人与专利局之间有关专利事务联系的唯一依据。
文件号用于专利申请文件或专利文件的公布,它是图书文献部门管理公开出版的专利申请文件或专利文件及公众索取专利说明书的重要依据,它与专利说明书类型标识连用,可提供专利法律信息。
由于各国编制专利编号的方法不同,一些国家的申请号与文件号在形式上有明显区别,如英国,申请号为年度系列编号,一件申请案的申请号为:年/年度内序号;公开号则为连续1 / 11系列编号。
另一些国家则一号多用,即公开号、审查公告号、专利号均延用申请号,如联邦德国。
不管申请号与文件号在形式上是否有区别,在使用时,切不可混淆二者在不同场合的不同作用。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保证商品质量和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专利文献类型号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85-1992年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B,经实质性审查、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U,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专利公报),文献种类代码为S,初步(形式)审查合格、但尚未授予专利权。
中国专利说明书的种类1993年以后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C,经实质性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代码为Y,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代码为D,初步(形式)审查合格、授予专利权。
•(一)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未经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说明书。
发明专利申请提出后,经初步审查合格,自申请日(或优先权日)起满18个月即行公布,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见图1)。
1985年出版至今•(二)发明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C发明专利申请经实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发明专利说明书(见图2),从而取代了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B)的出版。
•(三)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文献种类标识代码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出版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见图3),从而取代了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U)的出版。
•(四)外观设计授权公告,文献种类标识代码D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初审合格即可授予专利权,自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在外观设计公报中公告,外观设计申请公告(S)也随之取消。
外观设计专利(单行本)(图4),2006年以后出版。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1993年来的编号体系1994年我国参加了《专利合作条约》(简称PCT) 2003年10月1日申请号升位2007年7~8月文献号升位我国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中字母的含义(2004年7月1日之前)A(表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B(发明专利申请审定说明书);C(发明专利说明书);U(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说明书或公告说明书);Y(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专利说明书);S(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
中国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的概念和编排

一、我国专利申请号的概念1. 我国专利申请号是指在申请专利时,由专利局根据申请顺序和年度安排给予的编号。
其编排规则是“国家代码+序号+年份”,表示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专利申请中的顺序号和年份。
2. 我国专利申请号中,“国家代码”是指专利申请者在申请时所选择的国家或地区的代码,例如我国是“CN”。
二、我国专利号的概念1. 我国专利号是指专利被授予后,由专利局根据授予顺序和年度安排给予的编号。
其编排规则是“国家代码+种类代码+序号”,表示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专利中的顺序号和种类。
2. 我国专利号中,“种类代码”是指专利类型的代码,例如发明专利为“B”。
三、我国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的编排规则1. 我国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的编排规则是根据专利局的规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编排的。
其中,国家代码、种类代码和年份等编号是根据统一的规则进行编排的,确保专利信息的查阅准确和便捷。
2. 我国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的编排规则要求提供清晰、规范的编号格式,以便于专利检索、防伪识别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使用。
1. 我国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作为专利信息的重要标识,被广泛应用于专利检索、专利管理和专利交易等方面。
通过标识号的使用,可以准确地识别和查询特定专利信息,提高专利信息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效果。
2. 随着我国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和专利保护意识的提升,我国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专利信息化管理和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语我国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作为专利信息的重要标识,其编排规则和使用规定对于保障专利权益、促进专利交易和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界应当加强对于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的了解和应用,共同推动专利信息化管理和运营的高效发展。
六、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的重要性专利申请号和专利号作为专利信息的重要标识,对于专利申请、授予、管理和交易等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专利申请阶段,申请人可以通过专利申请号来查询自己的申请进展情况,了解是否已经受理、公开、审查等信息,并可以根据专利申请号进行上线查询申请文献,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专利文献部汤才祥熟悉专利知识的人们都知道专利文献的重要性,因此,了解中国专利文献号的编号体系,对识别中国专利文献和查阅中国专利文献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处所称的“专利文献号”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法定程序,在专利申请公布、专利申请审定公告(在1993年1月1日前)和专利授权公告时给予的文献标识号码。
自中国实行专利制度以来,由于专利申请量的大幅度增加和专利法的两次修改,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已经经历了三个编号阶段以及正在和即将经历第四个编号阶段。
在中国专利文献的查阅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包括六种专利文献号,即:申请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一件专利申请时给予该专利申请的一个标识号码;专利号——在授予专利权时给予该专利的一个标识号码;公开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审定号——在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公告时给予公告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公告号在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公告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申请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发明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发明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授权公告号在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给予出版的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的一个标识号码;中国专利文献的编号体系由于1989年和1993年的两次调整以及正在和将要进行的调整而分为四个阶段:1985年~1988年为第一阶段;1989年~1992年为第二阶段;1993年~2004年6月30日为第三阶段;2004年7月1日以后为第四阶段。
现说明如下。
一、以“一号制”为特征的第一阶段1985年4月1日我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付诸实施。
1985年9月开始出版各类专利文献。
1985年~1988年的专利文献编号基本上采用的是“一号制”。
即:各种标识号码均以申请号作为主体号码,然后,以文献种类标识代码标识各种文献标号。
具体编号如表一所示。
表一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的编号体系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1)三种专利申请号均由8位数字组成,按年编排。
例如:88100001,前两位数字表示申请的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其中: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后五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顺序号。
(2)一号多用,所有文献号沿用申请号。
专利号的前面冠以字母串“ZL”,ZL为“专利”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组合,表明该专利申请已经获得了专利权。
公开号、公告号、审定号前面的字母“CN”为中国的国别代码,表示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或中国专利局)出版。
公开号、公告号、审定号后面的字母是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其含义为:A—发明公开、B—发明审定、U—实用新型公告、S—外观设计公告。
(3)由于专利局刚开始受理专利申请时的几年(大约是1985、1986、1987年)没有使用校验位,所以,那时的专利申请号不带圆点(.)和圆点后面的校验位。
由于当时的公开号、公告号、审定号、和专利号均沿用申请号,所以当时的这些专利文献号均不带圆点(.)和圆点后面的校验位。
第一阶段的编号体系的特点是一个专利申请在不同的时期(如:申请、公开、公告、授权等)共用一套号码,共用一套号码的编号方式的突出的优点是方便查阅, 易于检索。
不足之处是:由于专利审查过程中的撤回、驳回、修改或补正,使申请文件不可能全部公开或按申请号的顺序依次公开,从而造成专利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给文献的收藏与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1989年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作了调整。
于是,自1989年起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进入了下述的第二阶段。
二、以“三号制”为特征的第一阶段为了克服“一号制”的出版文献的缺号和跳号(号码不连贯)现象,便于专利文献的查找和专利文献的收藏和管理,从1989年起,采用“三号制”的编号体系。
即:申请号、公开号(发明)、审定号(发明)、公告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各用一套编码,专利号沿用申请号。
异议程序以后的授权公告不再另行出版专利文献。
具体编号如表二所示。
表二第二阶段:1989年~1992年的编号体系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1)自1989年开始出版的专利文献中,三种专利申请号由8位数字、1个圆点(.)和1个校验位组成,按年编排。
如89103229.2。
(2)自 1989年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7位数字组成,按各自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
起始号分别为: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自CN1030001A开始,发明专利申请审定号自CN1003001B开始,实用新型申请公告号自CN2030001U开始,外观设计申请公告号自CN3003001S开始。
其中的字母(或字母串),例如:CN、A、B、U、S,与第一阶段的含义相同。
字母串CN后面的第一位数字表示专利申请的种类: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
第二位数字到第七位数字为流水号,逐年累计。
1993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中国专利文献编号体系又有了新的变化,即自1993年1月1日起,进入了第三阶段。
三、以取消“审定公告”为特征的第三阶段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
于是,从199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一次修改的专利法。
由于第一次修改的专利法取消了三种专利授权前的异议程序,因此,取消了发明专利申请的审定公告,取消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的公告,并且,均用授权公告代替之。
第三阶段的具体编号如表三所示。
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1)由于1992年修改的专利法取消了“异议期”,取消了“审定公告”(发明)和“公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因此,自1993年1月1日起出版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含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含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时授予的编号都称为授权公告号,分别沿用原审定号(发明)或原公告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序列,文献种类标识代码相应改为C—发明、Y—实用新型、D—外观设计。
(2)自1994年4月1日起,中国专利局开始受理PCT国际申请。
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经历了下面几个历程:A)在开始受理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时,为了把PCT 国际申请和国家申请加以区分,因此,指定中国的发明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四位用数字9表示,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四位也用数字9表示,例如:941 90001.0或者942 90001.4。
B)由于指定中国的发明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数量的急剧增长,容量仅为一万件的流水号很快就不能够满足需求。
于是,1996年和1997年的发明的PCT 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除了第四位用数字9表示以外还用数字8表示,例如97180001.6。
C)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容量不足问题,于是,从1998年开始,就把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当作新的专利申请类型看待。
因此,自1998年起,指定中国的发明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三位用数字8表示,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第三位用数字9表示,例如:98800001.6或者98900001.X。
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的容量不足问题。
(3)指定中国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公开号、授权公告号、专利号不另行编号。
即: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编号方法一致。
PCT国际申请无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4)对确定为保密的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后解密的,出版解密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同时在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告。
关于解密专利文献的编号为:在一般的授权公告号的前面冠以“解密”二字,对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的表示如:解密CN1××××××C;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告号的表示如:解密CN2××××××Y。
四、以专利文献号全面升位为特征的的第四阶段为了满足专利申请量的急剧增长的需要和适应专利申请号升位的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从2004年7月1日起启用新标准的专利文献号。
第四阶段的具体编号如表四所示。
表四第四阶段:2004年7月1日以后的编号体系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由于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急剧增长,原来申请号中的当年申请的顺序号部分只有5位数字,最多只能表示99999件专利申请,在申请量超过十万件时,就无法满足要求。
于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不得不自2003年10月1日起,开始启用包括校验位在内的共有13位(其中的当年申请的顺序号部分有7位数字)的新的专利申请号及其专利号。
事实上,2003年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年申请量均超过了十万件大关。
为了满足专利申请量的急剧增长的需要和适应专利申请号升位的变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新的专利文献号标准,并且,将从2004年7月1日起启用新标准的专利文献号。
对此阶段的编号说明如下:(1)三种专利的申请号由12位数字和1个圆点(.)以及1个校验位组成,按年编排,如200310102344.5。
其前四位表示申请年代,第五位数字表示要求保护的专利申请类型: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8――指定中国的发明专利的PCT国际申请、9――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的PCT国际申请,第六位至十二位数字(共7位数字)表示当年申请的顺序号,然后用一个圆点(.)分隔专利申请号和校验位,最后一位是校验位。
(2)自2004年7月1日开始出版的所有专利说明书文献号均由表示中国国别代码的字母串CN和9位数字以及1个字母或1个字母加1个数字组成。
其中,字母串CN以后的第一位数字表示要求保护的专利申请类型: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在此应该指出的是“指定中国的发明专利的PCT国际申请”和“指定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的PCT国际申请”的文献号不再另行编排,而是分别归入发明或实用新型一起编排;第二位至第九位为流水号,三种专利按各自的流水号序列顺排,逐年累计;最后一个字母或1个字母加1个数字表示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三种专利的文献种类标识代码如下所示:发明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A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A8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扉页再版)A9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全文再版)B 发明专利说明书B8 发明专利说明书(扉页再版)B9 发明专利说明书(全文再版)C1-C7 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实用新型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U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U8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扉页再版)U9 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全文再版)Y1-Y7 实用新型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S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学习使人进步S9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全部再版)S1-S7 外观设计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S8 预留给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单行本的扉页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