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电工基础教案3

合集下载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2)掌握欧姆定律、功率公式及电能的计算;(3)学会使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工测量工具;(4)能够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兴趣和爱好;(2)增强学生安全意识,遵守用电规则。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1)电路的概念:电流、电压、电阻;(2)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

2. 欧姆定律及功率公式(1)欧姆定律:I = U/R;(2)功率公式:P = UI。

3. 电能的计算(1)电能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2)电能的计算公式:W = Pt。

4. 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1)万用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2)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3)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5.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1)串并联电路的特点;(2)串并联电路的计算;(3)故障诊断与维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组成;(2)欧姆定律、功率公式及电能的计算;(3)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4)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解决。

2. 教学难点:(1)欧姆定律、功率公式的应用;(2)电工测量工具的选用与操作;(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公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实验法:进行电路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电路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4. 问题解答法: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2. 实验器材:电路实验套件、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开关等;3. 参考资料:电工技术相关书籍、网络资源。

电工基础(邮电版)授课教案:6.6 安全用电

电工基础(邮电版)授课教案:6.6  安全用电

电工基础(邮电版)授课教案第六章三相交流**6.6 安全用电一、电气事故1、电流伤害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是电流通过人体发生触电事故,轻者受伤,重者死亡。

实践证明,频率为50~100Hz的电流最危险。

若人体通过50mA的工频电流就会有生命危险。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为30至40mA,电击时间为l~2min,触电者会出现心跳不规律,血压上升,强烈痉挛,知觉消失。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为40~500mA,电击时间超过0.1s,触电者可能发生心室纤颤,知觉消失,以至死亡。

触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主要由通过人体的电流来决定。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与触电电压大小和人体电阻有关。

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约为800Ω,当皮肤出汗时,电阻还要低。

一般情况下,规定36V以下电压为安全电压。

如果在金属架或潮湿的场所工作,那么安全电压等级还要降低,通常为24V或12V。

2、电磁伤害人体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可吸收辐射能量。

当电磁场的强度高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对人体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3、静电伤害静电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们有害的一面,其主要危害有引起爆炸和火灾,造成电击和影响生产等。

因此,在人们不希望有静电而出现静电时,就要采取措施,防止它的产生,或使静电小到一定程度,尽量减少危害。

4、电路故障在电路故障发生的同时,可能伴有人身事故或其它事故的发生。

例如,短路故障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架空线的断落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等。

15、雷电伤害一次雷电放电电流可达几千安至几百千安,持续时间可达30μs~50μs,具有相等大的破坏力。

二、触电方式触电方式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和病理伤害。

发生触电的原因很多,常见触电方式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1、单相触电当人的一只手接触到一相带电体时,就会发生单相触电,此类触电事故约占总触电事故的75%以上。

当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达220V,触电示意图1。

图1 单相触电图2 两相触电2、两相触电如图2所示,当人的两只手同时接触两相带电的导线时,不论低压电网的中性点是否接地,都会发生两相触电事故。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

中职《电工基础》教案第一章:电工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电压:电源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性质,单位是欧姆(Ω)。

1.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第二章:电工元件2.1 电阻器电阻器的种类: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线绕电阻器等。

电阻器的选用: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功率。

2.2 电容器电容器的种类: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等。

电容器的作用:储存电能、滤波、耦合等。

2.3 电感器电感器的种类:固定电感器、可变电感器、线圈等。

电感器的作用:储存磁场能量、滤波、延迟等。

第三章:简单电路分析3.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

串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并联电路的计算:总电阻、总电流、总电压等。

3.3 混合电路混合电路的特点:串联和并联的组合。

混合电路的计算: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分析电路。

第四章:电工测量4.1 电流表和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电压表的使用:并联在电路中,量程选择合适。

4.2 电能表电能表的作用: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的使用:串联在电路中,正确接线。

4.3 多用电表多用电表的作用:测量电流、电压、电阻等。

多用电表的使用:正确选择测量功能和量程。

第五章:安全用电知识5.1 触电的危险性触电的危险:电流通过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命。

预防触电的措施:保持电路干燥、使用绝缘工具等。

5.2 安全用电规则遵守安全用电规则:不私拉乱接电源、使用合格电器产品等。

紧急情况处理: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急救。

第六章:交流电基础6.1 交流电的特点交流电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

交流电的周期和频率:周期是电流一个完整的正负变化所需的时间,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周期的个数,单位是赫兹(Hz)。

电工基础教案(修改)

电工基础教案(修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定律教学内容: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尔定律。

重难点:欧姆定律教学进程:见下面第一节电路及电路图一、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2)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3) 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二.电路的状态(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进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第二、三、四、五、六节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电阻一、电流电路中电荷沿着导体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流动的方向(或负电荷流动的反方向),其大小等于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符号I或i(t)表示,讨论一般电流时可用符号i。

二、电压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

三、电位在电路中选定某一点A为电位参考点,就是规定该点的电位为零,即U A= 0。

电位参考点的选择方法是:(1) 在工程中常选大地作为电位参考点;(2) 在电子线路中,常选一条特定的公共线或机壳作为电位参考点。

在电路中通常用符号“⊥”标出电位参考点。

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全文)

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全文)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变换交流电 压、电流和阻抗来实现电能传输和分 配的一种静止电器。
变压器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用于升高或降 低电压,以满足不同电气设备的需求 ;在电子电路中,变压器用于实现阻 抗匹配、信号传输等功能。
变压器的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特殊变压 器;按相数可分为单相变压器和三相 变压器;按冷却方式可分为干式变压 器和油浸式变压器等。
05
磁路与变压器
磁场的基本性质
01
02
03
04
磁场是由运动电荷或电流产生 的特殊形态物质,具有能量和
动量。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 力作用,且磁力作用是相互的

磁场具有方向性,可用磁力线 形象地表示磁场的分布和方向

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B来 表示,单位是特斯拉(T)。
磁路的基本定律
磁路的欧姆定律
电工基础课程教案(全文)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电工基础知识 • 直流电路分析 • 交流电路基础 • 磁路与变压器 • 电动机与发电机 • 安全用电与接地保护 • 实验与实训项目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电工基础课程的目的
培养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工理论、电路分析、电气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知识 和技能。
触电急救措施与应急处理
01
应急处理
02
在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切断电源,然后使用干粉灭火器等合适的灭 火器材进行扑救。
03
在发生电气事故时,保持冷静,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和报告 。
04
对于可能引发电气事故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

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教案

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教案

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教案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1.1 电流定义: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电流的产生:电压使电荷发生移动形成电流1.2 电压定义:电压是电场力推动电荷移动的能力,单位是伏特(V)电压的产生:电源提供电压,使电荷在电路中流动1.3 电阻定义:电阻是电路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单位是欧姆(Ω)电阻的计算:R = V/I,其中V为电压,I为电流第二章:电路的基本元件2.1 电源定义: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常见电源:电池、发电机、电源适配器等2.2 负载定义:负载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装置常见负载:电灯、电动机、电阻等2.3 开关定义: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装置常见开关:手动开关、自动开关等第三章:基本电路定律3.1 欧姆定律定义:电流I与电压V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公式为I = V/R 应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3.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定义:电路中任意闭合回路电压的代数和等于零应用: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解决电压问题3.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定义:电路中任意节点流入电流的代数和等于流出电流的代数和应用: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关系,解决电流问题第四章:简单电路分析4.1 串联电路定义: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分配特点: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应用:计算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4.2 并联电路定义:电路中元件并行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特点:电压相同,电流分配应用:计算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第五章:电路测量与实验5.1 测量工具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阻表:测量电路中的电阻5.2 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设计:确定实验目的、电路连接方式等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测量和数据记录实验分析:根据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六章:电路的进阶概念6.1 交流电与直流电定义:交流电是电压和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直流电是电压和电流方向不变的电特点:交流电有频率和相位,直流电稳定6.2 频率与周期定义:频率是单位时间内交流电变化的次数,周期是一次完整变化所需的时间关系:f = 1/T,其中f为频率,T为周期6.3 相位差定义:交流电中两个电压或电流波形的相对时间差应用:分析电路中波形的相位关系第七章:电路图的绘制7.1 电路图符号电源符号:电池、发电机等负载符号:电灯、电动机、电阻等开关符号:手动开关、自动开关等7.2 电路图绘制规则清晰:符号清晰,连线准确简洁:简化电路,删除多余部分一致:符号一致,电压方向一致7.3 电路图的解读与绘制解读:分析电路元件和连接方式,理解电路功能绘制:根据电路元件和连接方式,绘制电路图第八章: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8.1 电路仿真软件概述定义:电路仿真软件是一种用于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工具作用:模拟电路运行,验证电路设计,分析电路性能8.2 常见的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和实验教学Proteus:界面友好,兼容性好,支持多种硬件描述语言LabVIEW: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适用于复杂电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8.3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打开软件,创建新项目绘制电路图,添加元件设置参数,运行仿真分析结果,优化电路设计第九章:磁路与电磁感应9.1 磁路定义:磁力线在电路中的路径磁阻:磁路对磁力线的阻碍作用磁通量:磁场穿过磁路的面积与磁场强度之积9.2 电磁感应定义:磁通量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dΦ/dt,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Φ为磁通量,t为时间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是阻碍磁通量变化的方向第十章: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10.1 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电枢产生磁场,与磁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控制方式:电压控制、电流控制、转速控制等10.2 交流电机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与磁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控制方式:电压控制、频率控制、转速控制等10.3 电机控制系统定义:通过控制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应用:电动汽车、工业、风力发电等第十一章:电力电子技术11.1 电力电子器件定义:用于电力转换和控制的电子器件常见器件:二极管、晶体管、晶闸管、GTO、IGBT等11.2 电力电子电路定义: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电能转换和控制的电路应用:变频调速、整流、逆变、斩波等11.3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定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应用领域:电源、电机控制、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等第十二章:电气设备12.1 概述定义:用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设备分类: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12.2 发电设备定义:将机械能、热能等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常见设备:汽轮机、水轮机、风力发电机、太阳能光伏板等12.3 输电设备定义: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用户的设备常见设备:输电线路、变压器、断路器等第十三章:电力系统分析13.1 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定义: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作用:实现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13.2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定义:分析电力系统在受到扰动时的稳定运行能力稳定性指标:暂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暂态过程中的电压稳定性等13.3 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定义:分析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和效率经济性指标:发电成本、输电损耗、用电成本等第十四章:电力系统的保护与控制14.1 电力系统的保护定义:对电力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和隔离,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差动保护、距离保护等14.2 电力系统的控制定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控制方法:开关控制、调节控制、最优控制等14.3 电力系统自动化定义: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装置实现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和管理应用:发电控制、输电控制、变电控制、配电控制等第十五章: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系统15.1 可再生能源概述定义:指在自然界中不断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优点:清洁、可再生、减少化石能源依赖等15.2 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定义: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接入电力系统,实现电能的互补和利用技术难点:波动性、不稳定、电能质量等15.3 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在满足人类需求的保证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等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工基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定律、简单电路分析、电路测量与实验、电路的进阶概念、电路图的绘制、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磁路与电磁感应、电机的工作原理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电力系统分析、保护与控制以及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基础知识,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2. 学会使用基本的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

3.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2. 电路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源、开关等。

3. 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等。

4. 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5. 实验技能:电路连接、测量、数据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采用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电工基础》2. 实验室设备:电路实验板、万用表、电压表、电流表、电能表等。

3. 教学课件和素材。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分析等。

3.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考察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讨论: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讨论成果等。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元件。

2. 第3-4周:电工测量工具和仪器。

3. 第5-6周: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4. 第7-8周:实验技能训练。

5. 第9-10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

6. 第11-12周:复习和考试。

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电工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实验操作:电工测量、电路连接和数据分析。

3. 小组讨论:电路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4. 课外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和实验技能。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强调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电工基础教案引言电工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安装、维护和修理。

电工基础是学习电工技术的基石,本文将探讨电工基础教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教学目标电工基础教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解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电工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电压、电流、电阻等。

2. 掌握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

3. 学习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

4. 熟悉常见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内容电工基础教案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工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电压、电流、电阻的定义和关系,以及欧姆定律等基本电学知识。

2. 电工工具的使用:讲解电工工具的种类和用途,如电钳、螺丝刀、万用表等,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3.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式:介绍电路的元件,如电源、开关、电线等,以及串联、并联等不同的连接方式。

4. 常见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灯泡、电风扇、电热水壶等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电工基础教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电工基础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演示:设置一些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路元件和工具,加深对电工理论的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电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电力设施或电器生产厂家,亲身感受电工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法:1. 笔试:出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考察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操作和结果的理解。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电工基础教学,可以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和教辅资料: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电工基础教材,并提供相关的教辅资料,如习题集和实验指导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电工基础》课程教案
周次第10周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教师王春举授课班级13春机电电子班、机电数控班授课题目6-4自感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态度)1.理解自感系数的概念。

2.了解自感现象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3.掌握磁场能量的计算。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
1.线圈电感的计算和自感电动势的计算。

2.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难点: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
学法指导讲授指导
教具或学具黑板、PPT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课前复习
1.感应电动势的概念。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3.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

4.习题2.选择题(4)。

第四节自感现象
一、自感现象
1.
(1)如图调节R使HL1、HL2亮度相同,再调节R1使两
白炽灯正常发光,然后断开S再接通电路。

学生听练
(2)现象:HL2正常发光,HL1逐渐亮起来。

(3)分析现象。

2.
(1)如图接通电路,灯HL 正常发光,再断开电路。

(2)现象:断电的一瞬间,白炽灯突然发出很强的亮光,然后才熄灭。

(3)分析现象。

3.结论: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本身就产生感应电动势,这个电动势总是阻碍线圈中原来电流的变化。

自感现象:由于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自感现象。

简称自感。

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二、自感系数
1.自感磁通 ΦL :当电流通过回路时,在回路内产生的磁通叫自感磁通。

2.自感磁链:ψL = N ΦL
3.自感系数(电感):L =
I
L
ψ
L 表示各线圈产生自感磁链的能力,表示一个线圈通过单位电流所产生的磁链。

4.单位:亨利(H )、毫亨(mH )、微亨(μH )
1H = 103 mH = 106 μH
三、线圈电感的计算 1.B =μH = μl IN
,Φ = B S = l
INS μ,由N Φ = L I 得
L =
l
S
N 2μ
2.(1)L 由线圈本身的特性决定,与线圈的尺寸、匝数
和媒质的磁导率有关,而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

(2)上式除适用于环形螺旋线圈外,对近似环形的线圈,且在铁心没饱和的条件下,也可用上式近似计算。

(3)铁磁材料磁导率μ不是一个常数,铁心越接近饱和,这现象越显著。

所以具有铁心的线圈,其电感不是一个定值,
这种电感叫非线性电感。

四、自感电动势
1.E L = t
ΔΔψ
;ψL = L I 所以
E L =
t
l l Δ2
1ψψ- =
t LI LI Δ12- = L t
ΔΔI
自感电动势大小与线圈中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

2.E L 方向:用楞次定律判断。

五、自感现象的应用
1.荧光灯主要组成:灯管、镇流器、启辉器。

2.启辉器结构:充有氖气的小玻璃泡、静触片、U 形触片、稀薄的汞蒸气。

3.荧光灯的工作原理。

4.镇流器的作用:
(1)荧光灯开始点燃时产生瞬时高压。

(2)荧光灯正常发光时,与灯管串联起降压限流的作用。

5.危害。

六、磁场能量
1.磁场能量和电场能量相同的特点:
(1)磁场能量和电场能量在电路中的转化都是可逆的。

线圈也是储能元件。

(2)它的计算公式和电场能量计算式相似。

W L =
2
1L I 2 L 反映储存磁场能量的能力。

练习
课堂小结
1.自感现象、自感系数的概念。

2.自感系数、自感电动势的计算式。

3.荧光灯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4.磁场能量的计算式。

习题(《电工基础》第2版周绍敏主编)
4.问答与问答与计算题(3)~(5)。

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此概念较抽象,必须联系实际并引入实例,方面让学生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