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真情

合集下载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5篇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5篇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5篇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从细微处见真情家,是孤雁向往的巢,船舶停靠的岸,落叶回归的根。

曾经,我喜欢家;现在,我依赖家;未来,我怀念家。

家是我生命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他们给了我太多太多。

初三以来考试很多,身边的同学考试问分数而担忧,曾经不谙世事的我们开始对分数变得斤斤计较。

前些天因为备考,一直都没有好好睡。

要么就是挑灯夜战,要么就是别人挑灯夜战,唯独我在睡觉。

但睡得极不安心,因为心里还在思忖着:别人努力用功我怎么好意思睡觉呢!这样磨蹭着又很快到了午夜12点。

我依旧坚持着埋头苦战,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对面房间的灯还一直亮着。

我不禁开始埋怨,凭什么大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而不被时间束缚。

哪怕是深夜,他们也可以挺着早已疲惫的身躯,靠在床头看诱惑的电视连续剧,或坐在电脑桌前聚精会神地聊着天。

于是,我开始和自己较劲,你们不睡,我也不睡。

时间依旧流逝着,已经凌晨了。

可是,不在作业状态的我还有好多试卷没写好呢。

眼帘慢慢的下垂,靠在桌上,不想动了。

这时候,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无声地走进我的房间,轻轻的叫醒我,叫我喝完了再说。

当时的我哪还有心情喝牛奶,直接一头钻进被窝。

她站在原地愣了一会,离开了。

第二个夜晚,时间依旧如此循环。

我还是挑着灯埋头苦战。

不过今晚,妈妈早早地就把牛奶热好端进我的房间放在写字桌上。

当我把自己累趴下时,我注意到妈妈房间的灯依旧亮着。

于是,关了灯,幸福的睡了。

一会儿,对面的灯也暗了。

这时,我才明白。

为什么妈妈房间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因为,她只有知道我安心的睡好才能入睡,只有看到我喝完她亲手泡的牛奶时,她才会安心的微笑。

终于,在那个不眠之夜,我的眼泪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心里闪过无数次后悔。

但是过去已无法改变,所以我只能更努力,用成绩回报她------我最爱的妈妈。

家,是我温馨的港湾,是我坚强的后盾,是我殷切的期望。

【初二作文】初二八年级作文 细微处见真情(8篇)

【初二作文】初二八年级作文 细微处见真情(8篇)

【初二作文】初二八年级作文细微处见真情(8篇)【作文一】细微之处见真情
人生中总有那么些细微之处,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温馨和感动。

而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着这样一些让我感受到真情的时刻。

有一次,我生病了,无法去上学。

本以为只是短暂的休息,但结果却需要在家养了好几天。

这时,我感受到了父母的真情。

每天早上,妈妈都会给我煮热腾腾的粥,让我在温暖的床上喝下。

爸爸则帮我整理好被子,打开窗户,让阳光照进来。

虽然他们平常也会陪伴我,但这一次,他们付出的更多,真情的滋润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动物园游玩。

朋友一点也不胆小,见到大猩猩时还伸手向它做鬼脸。

结果,大猩猩突然伸出胳膊似乎要去扇打他。

眼看就要扇中朋友的脸,我紧张地抓住了他的手,使劲往后拉。

大猩猩没有扇到朋友,而我倒在了地上,右手被关在大猩猩笼子里。

我感到剧痛,朋友忙喊救护人员,附近的游客也纷纷帮忙。

他们用尽全力将笼子撬开,把我救了出来。

在这个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陌生人的真情。

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全,用实际行动帮助了我。

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能够见到真情。

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真情无处不在。

这些细小的事情似乎平凡普通,但它们却温暖着我们。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会在未来帮助别人,传递更多的爱和温情。

作文教学案例于细微处见真情

作文教学案例于细微处见真情

作文教教事例:于细微处见真情一、教课目标:针对学生在记述文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行文干巴,没有感染力,经过教课使之明确:在记述文写作中显示真情实感的方法,即“于细微处见真情”。

二、教课要点:商讨记述文细节描绘的方法,真切、生动、典型和富裕个性,唤醒读者的感情贮备,写出细节的深长意味。

三、教课难点:在细节描绘中如何找动情物,抓触发点,以细节显示真情实感。

四、教课假想: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拥有永远艺术价值的细节。

成功的细节描绘常常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地。

在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取,发现学生不会写记述文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记述文的训练,但是记述文越写越差,究其原由就是缺乏真情实感的表露,这类真情实感的缺乏又源于对生活细节的捕获。

如何使学生的记述文拥有感动读者心里世界的动人之处,在作文中显示细节描绘这样的亮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一定指引学生进一步的掌握记述文细节描绘的方法。

五、教课实录:1、以歌曲《同桌的你》导入新课,找出这首歌以细节动人的地方。

导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拥有永远艺术价值的细节。

成功的细节描绘常常能达到“一瞬传情,以目传神”的艺术境地。

在高考作文复习备考取,发现同学们不会写记述文了,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记述文的训练,但是记述文越写越差,究其原由就是缺乏真情实感的表露,这类真情实感的缺乏又源于对生活细节的捕获不够。

如何使记述文拥有感动读者心里世界的动人之处,在作文中显示细节描绘这样的亮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一定进一步的掌握记述文细节描绘的方法。

板书:课题:记述文的细节描绘2、展现一篇学生的记述文习作,扣住了主题,语句也通畅,可就是读了味同嚼蜡,究其原由就是缺乏真情实感,如何才能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呢,就是要着重“于细微处见真情”,在细节描绘中找动情物,抓触发点,以细节显示真情实感。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一)窗外,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我凝望着天空,记忆之门渐渐打开……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准备去上兴趣班,妈妈突然一把夺过我的包,开始翻箱倒柜起来。

我疑惑不解,想:咦?怎么回事,妈抢我的包干什么?找什么东西呀?可是我一瞄手表,顿时着急了——还差5分钟就上课了!”妈,马上上课了,快点把包给我啊!“我一面低头穿靴,一面急的朝妈妈大吼。

好像看见妈妈放了什么东西在我的书包里。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冲过去就把包抢了过来,看着我愤怒的脸庞,妈妈刚想解释什么,就被我”砰“的关门声给盖住了,连书包的拉链都没有拉好。

我冲出了家门,在路上飞快的狂奔着,突然一颗晶莹的雨滴落到我鼻子上,随后雨越下越大,像一颗颗豆子往下倒,我无奈只能加快脚步继续飞奔,望着边上小朋友在雨伞的遮挡下依然嘻嘻哈哈的笑着,我的心仿佛跟外面的天气一样,感觉好冷,好冷……只听“啪”的一下,我因为一个路上太滑,一个踉跄重重地摔了一跤,书包的拉链也被摔开了,一把醒目的蓝色雨伞从我的书包里掉落在地上。

怎么回事?我书包里怎么会有雨伞,难道是妈妈放进去的?想到这里,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撑起了妈妈给我的雨伞,跑进到了兴趣班。

下课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一股股暖流波涛汹涌,充斥着我的内心。

原来,爱也可以藏在细微处的……我撑着妈妈给我的那把雨伞,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不是滋味,一幕幕的画面像电影般在我脑海里闪过:妈妈每次在我出门的时候,总会不住的叮嘱我:“儿子,过马路的时候小心,两边看看……;妈妈每次在我吃鱼的时候,总是很细心的把鱼刺挑出来;妈妈每次在我做作业的时候,总会给我端上一杯热牛奶;妈妈每次在我……想起这些往事,再也不讨厌妈妈曾经的唠叨了。

突然,鼻子一酸,眼眶不争气的红了,眼泪像珍珠般的落下。

雨渐渐的大了,好像是上天也为这伟大的母爱而哭泣。

爱,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惊天泣地,她就像沙漠中的一杯水,哭泣时的一张纸,这些都是爱。

于细微处见真情700字作文

于细微处见真情700字作文

于细微处见真情年级:初二字数:700字体裁:记叙文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他们认为: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会那些潜藏在微小中的事物:情感,真相,美丽……而最常被我们忽略的,就是真情。

自从上初中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的东西日益增多,慢慢的,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脾气也慢慢增长了,时不时会吵架,我和父母之间距离被拉得远了,很少再有共同话题,不是学习,就是考试,生活中充满唠叨、批评与埋怨,我有时觉得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

但那一次,却让我清楚明白,不管怎样,我们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是他们最爱的。

“妈妈,快过来一下,帮我找一下裤子”我喊道。

“哦!就来。

”妈妈总是那么说。

不一会,妈妈就向我的所在地走来,在衣柜里翻翻找找,“撕拉”一声,只见妈妈找到了一条黑色的老运动裤。

“这件吧!”妈妈拿着衣服对我说我皱了皱眉头,别过脸,一脸嫌弃嫌弃:“不要,实在太难看了。

”“哪里不好了,我觉得蛮好的。

”妈妈十分质疑。

“太丑了。

”“你穿不穿!”妈妈的脸色瞬间有些难看“不穿!”我倔强地说妈妈瞬间就火了,一把抢过裤子,扔在床上,扬起手,就打在我的身上,边打边说:“有的穿就不错了,还嫌东嫌西的……”我死死的咬住嘴唇,硬是没哭天渐渐暗了下来,不知不觉地到了十点,我熄了灯,打开小熊蓝灯,渐渐进入了梦乡……不知过了多久,“吱”一声的开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睁开惺松的双眼,朦胧中,我的视线中进入一个熟悉而又模糊的身影,仔细一看,原来是跟我吵了一架的母亲,她轻轻地走到我的床边,瞧了我一眼,仔仔细细地用手将被子一点点的掩实,轻柔而小心,似乎害怕我从睡梦中惊醒,轻轻地,帮我掩实每一处,最后用手抚摸我的脸庞,才轻轻地转身离开……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不管母亲怎样批评我,训斥我,都是为了我好,突然间泪水从我眼角落下,我把头闷进被子里,啜泣着……妈妈,原来在如此细微的地方,您的爱已经围绕着我,伴我成长!。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8篇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8篇

细微处见真情作文8篇【篇一:细微之处见真情】世界处处有真情,因为有真情,世界才变得更加的精彩。

爱不一定要很伟大,但真情却不平凡。

其实,细微之处也可以见真情。

放假了,我兴奋的坐上公共汽车回家了,打开窗户,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随着车子的飞奔,两旁的树木飞一般的后退,这样幽静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回到家,见表姐夫来到了我家。

原来,他是要接我去玩的。

到了他家,我最想见到的就是表姐一年前生的儿子阳。

果然,我一进门就见到了阳在床上叽叽喳喳的撇着嘴说些什么,他已经会说话,听表姐夫说,阳正在学走路。

我非常高兴,抱着阳亲了几口,他对我露出可爱至极的婴儿般的笑容,表姐教阳喊表叔,他真的喊了一声,他太乖了,一点也不认生。

最后,表姐夫教阳学走路,他满脸堆笑,抱着阳站立起来,阳不知以所然毫不配合,又坐了下去。

又经过几次,阳慢慢地伸出了脚,身体摇摇摆摆,表姐夫稳住了他,他又伸出了另一只脚,我和表姐夫很高兴。

阳也回头对我们笑了笑,喊了声“爸爸”,又继续小心翼翼的伸出一只脚,手也轻轻的摆动着。

阳好像累,坐了下去,表姐就喂了一些奶给阳,阳非常的勤奋,经过表姐夫的一番指导后,阳可以轻松的走几步了。

就在我们正高兴的看着阳走路时,阳走着走着,非常小心,缓慢。

突然,阳的脚被一件衣服挡到了,阳就往下一倒,幼小的他满脸恐惧,因为是地板,阳碰到那可就要受伤,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表姐夫一扑,抱住了阳,就是这个细微的小动作,使我们落下了心里的大石头,也使阳避免受到伤害。

世界处处有学问,世间处处有真情。

小动作大作用。

也许一个小动作可以表现出大感情,所以细微处也可以见真情。

【篇二:细微之处见真情】晨曦要感谢阳光给予人们的温暖,花儿要感谢小草无私衬托的鲜艳,小鸟要感谢树枝让它有高歌的舞台……生活处处洋溢着真情。

记得那是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

轻风抚摸着大地,月亮也洒下她那柔和的光芒,轻轻地铺在我的窗台,我望着星儿,同它一起闪烁着疲惫的双眼。

漫长的一天就要过去了,而我的心里空空的,一片寂寥。

细微处见真情的名言

细微处见真情的名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名言:
1. 细节决定成败,真情见于细微。

——佚名
2. 观察细微之处,方能见到真情实感。

——佚名
3. 真情无需言语,细微之处尽显。

——佚名
4. 细微之举,蕴含真情大义。

——佚名
5. 小事见真情,细节显真心。

——佚名
6. 细微处的关怀,最能温暖人心。

——佚名
7. 真情往往体现在最不经意的细节中。

——佚名
8.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真情中见人品。

——佚名
9. 细节之处见真爱,点滴之间显真情。

——佚名
10. 关注细微,才能发现真挚的情感。

——佚名
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在细微之处能够发现真实的情感,提醒人们要注重细节,从细微处去感受和发现真挚的情感。

它们也告诉我们,真正的情感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表达,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里。

【初二作文】初二八年级作文 细微处见真情(8篇)

【初二作文】初二八年级作文 细微处见真情(8篇)

【初二作文】初二八年级作文细微处见真情(8篇)篇一:细微处见真情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些细节想出许多事情,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可能是藏在一个微笑中,也可能是藏在一个温暖的拥抱中。

这些都是展现真情的细微之处。

一天,我在上学路上走着,看见了一个卖鲜花的小贩,她手里拿着一束鲜花在微笑着向过路人推销。

我本来只想路过,可是她那一眼的微笑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便走了过去,买下了那束鲜花。

这就是一种细微的真情传递,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利、互惠。

还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位老爷爷穿着一件很破旧的毛衣。

虽然已经是深秋了,但是老爷爷好像并没有什么感觉。

他虽然很瘦,但看上去却很精神。

然而,我还是觉得他有点冷,于是我走到他身边,不好意思地问他可不可以给他买一件新的毛衣,他一边点头,一边拱手感谢我,他的眼里流露出的是对我的感激和真情。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细微之处蕴含的真情。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会互送艾叶,为的就是让对方能够健康长寿。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蕴含着深深的真情。

一个人从细微处关心别人,代表着这个人具有深厚的感情,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

因此,细微之处的真情传达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使我们更加接近、更加理解别人。

让我们从细节处品味人生,从细节处发现真情,尤其是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我们更需要这种温暖和真情。

篇二:细微处见真情生活中,细节往往才是真实的展示。

在微小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温暖、真情实感的一面。

有一次,我上街采购早餐,本来开始是只想买一个包子的。

可是,当我拿着钱想付款时,我发现囊中羞涩——钱不够了。

至此,店主看到我是个小孩子,就特地让我吃了一个三鲜锅贴,还给了我一个水饺,没有让我难为情。

这是店主的细节关怀,也是生活中柔情的演示——如果没有细节这个词,我就无法真切地感受到店主的善良和体贴,看不到人世温暖的一面。

过年过节,热心邻居往往会送些小礼品给对方,在对方的生活中做一些小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教学案例:于细微处见真情
一、教学目的:针对学生在记叙文中存在的问题:文章缺乏真情实感,行文干巴,没有感染力,通过教学使之明确:在记叙文写作中显示真情实感的方法,即“于细微处见真情”。

二、教学重点:探讨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唤醒读者的情感储备,写出细节的深长意味。

三、教学难点:在细节描写中怎样找动情物,抓触发点,以细节显示真情实感。

四、教学设想: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在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中,发现学生不会写记叙文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可是记叙文越写越差,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真情实感的缺乏又源于对生活细节的捕捉。

怎样使学生的记叙文具有打动读者内心世界的动人之处,在作文中显示细节描写这样的亮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掌握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

五、教学实录:1、以歌曲《同桌的你》导入新课,找出这首歌以细节感人的地方。

导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

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以目传神”的艺术境界。

在高考作文复习备考中,发现同学们不会写记叙文了,从小学到高中都在进行记叙文的训练,可是记叙文越写越差,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这种真情实感的缺乏又源于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不够。

怎样使记叙文具有打动读者内心世界的动人之处,在作文中显示细节描写这样的亮点是很重要的。

那么必须进一步的掌握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方法。

板书:课题:记叙文的细节描写2、展示一篇学生的记叙文习作,扣住了主题,语句也通顺,可就是读了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实感,怎样才能使文章有真情实感呢,就是要注重“于细微处见真情”,在细节描写中找动情物,抓触发点,以细节显示真情实感。

板书:于细微处见真情3、教师讲述:记事写人离不开情节,但重要的却是刻画人物。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刻画人物通常用肖像、语言、心理和动作等描写手法,但当你觉得没有重大行动和众多语言或无法具体的刻画人物时,不妨借助细节的刻画来完成。

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都能表现人物感情,透视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毕现,收到点滴传神的艺术效果。

这一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认识到记叙文贵在细节传神,当你觉得缺少感人的事情时,不妨把人物放在显微镜下透视,你就会发现许多动人感人之处。

人们常把细节描写比作作品的血肉,艺术的生命。

所谓把人物放到显微镜下透视,就是要我们在描写人物时抓住肖像、语言、心理和行动的细节,以小见大,于细微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达到细节传神,以情动人的目的。

选择和提炼细节应当做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板书)4、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记叙文的典范篇目,体味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如《项脊轩志》中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细节真实生动,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结尾对妻子所植的那一株枇杷树的描写等等。

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眼睛三次变化的描写。

如《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时爬月台时背影的描写。

如《阿Q正传》中对阿Q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

如《陈奂生上城》中对陈奂生住在旅馆中的心理与行动的描写。

…… 5、名篇导航:展示《学生阿D》,学生找出细节描写的地方是怎样显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的。

明确:写同学或自己的性格,如果平淡的
记几件事来表现,就显得索然无味,而作者由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阿Q的性格引发联想,写出了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几个片段,来显示自己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

正如作者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所说:初写阿D,是因为发现自己——一名学生也很阿Q,鲁迅先生笔下的“精神胜利法”竟然贯穿我的生活。

于是想写学生中的阿Q,可是写着写着,发现我写的阿Q或者说学生阿Q没有也不可能有鲁迅的阿Q那样复杂、丰富与不朽,遂唤之“阿D”。

阿D也有我的影子,我想也会有众多同学的影子。

也许阿D过于夸张,可还是个可爱的学生,也是一个穿着一中校服,别着二中校徽,说着三中校语,背着四中课文,做着五中试题的学生。

6、讲述:记叙文要显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学会观察、体味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板书: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

展示范文《三本存折》《后母的三巴掌》,然后让学生讨论:第一,找生活中的“动情物”: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蕴蓄着真挚情感的实物载体:它可以是长江、黄河、泰山、昆仑;可以是故宫、长城,敦煌、龙门;也可以是小巧的文具盒、精致的书签;抑或只是一片枫叶、一张旧照片,只要能引发情感波澜,都可以以之为媒,谱写华章。

明确:三本存折,是作者捕捉的三个“动情物”,是一家三代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映现了爷爷奶奶的淳厚朴实、爸爸妈妈的尊老爱幼、我的纯洁向上,构筑了一个令人称道、羡慕的充满爱意的温馨的家庭。

电视、电话、电脑,三个故事,折射三个时代,象征家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立意高远,意蕴丰厚。

第二,抓情感的“触发点”:人的情感虽然是一种意识活动,但情感的活动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刺激,也就是说,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大多与一定的人、事、物相关,特别是某种强烈的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触发点”,它可能是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可能是突然出现的一个人或物,也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等等。

作者要善于抓住这些触发情感波澜的“点”,以之为媒,掀起文章的情感波涛。

明确:“偷瓜”、“放钱”、“请求辍学”是使后母动怒的三个“触发点”;而后母动怒时拍下的“三巴掌”又是使“我”理解、感激后母的三个触发点。

作者正是紧紧抓住这些触发点并对其进行升华,凸现后母质朴、善良、深明大义的。

文章让读者感觉到,三巴掌底下流动的是对孩子深厚的爱意,三巴掌后,收获的是继子的向善向上。

7、作文训练:以“情”为话题写记叙文,要求:显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

注重前面训练的立意与选材,拟题的要求。

展示两篇范文,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路是月的痕》,引导学生进行总评:《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抓住了情感的“触发点”,即父亲闪露的白发,由此打通了与父亲的代沟;《路是月的痕》找出了生活中的“动情物”,即洒满爱意的那条小路以及与父亲产生共鸣的笛声。

8、作文训练: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甲同学是个追求新潮且颇有个性的学生,乙同学是个遵守规则且凡事认真的学生。

甲对乙说:“像你那样循规蹈矩,哪有个性?”乙说:“有个性就是像你那样什么规矩都不放在眼里?”甲得意地说:“那当然,独特才叫个性,你没见大伙欣赏的就是我这敢破任何规矩的个性吗?”乙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你若敢闯红灯,就可能掉脑袋,看你还有什么个性?”的确,当代中学生越来越敢于求新,张扬个性。

你如何看待甲乙两位同学?请以“个性与规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求显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的特点,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

不少于800字。

板书设计:记叙文的细节描写于细微处见真情至微《项脊轩志》生活细节《祝福》亮点《背
影》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阿Q正传》《陈奂生上城》…… 找生活中的“动情物” 抓情感达到“触发点”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的内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寻找亮点,也就是显现真实、生动、典型和富有个性的特点,找生活中的“动情物”,抓情感的“触发点”,教学过程突出了讲练结合。

在高三作文教学的复习备考中,想找一个学生可操作的方法,显得有弄巧成拙之感,但是又毫无办法使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有真正的突破。

因为文章的写作说实话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它需要长期的生活积累与对生活的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

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激动、辛酸泪水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效果还不错,因为在高一、高二的记叙文写作中有过系列的训练,这次课主要是强调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重视。

作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生活,体味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才能做到像《考试大纲》要求的那样:“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有个性特征。

” 说明:此课参照的资料有:百花文艺出版社〈高考作文满分之路〉、课堂内外杂志社主编〈2004高考作文专项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