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方案

合集下载

几种杀虫剂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效试验

几种杀虫剂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效试验

几种杀虫剂对甘蓝甜菜夜蛾的防效试验南晓云【摘要】采用5种杀虫剂对甜菜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溴虫腈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3种药剂具有很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防效达84.19%~89.66%,药后7d防效达94.52%~97.76%.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较好,药后1d和7d防效分别为69.58%和94.65%.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差,药后1d和7d的防效分别仅为57.18%和78.72%.【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2(000)014【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杀虫剂;甜菜夜蛾;防效【作者】南晓云【作者单位】山西省沁源县交口乡政府农科站,046500【正文语种】中文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具有群居习性的害虫,其卵粒常聚集成块,幼虫常群集为害或扩散,而成虫则群体迁飞[1],该害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可为害多种蔬菜及其他植物。

近年来,蔬菜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栽培模式的变化,特别是设施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为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创造了条件。

长期以来,对甜菜夜蛾的防治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但该虫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苏云金杆菌、苯甲酰脲类和多杀菌素等多种类型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

为了筛选出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于2010年在山西省沁源县交口乡进行了防治该虫的田间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1 试验材料试验药剂有40%毒死蜱乳油(chlorpyrifos;上海惠光化学有限公司)、15%茚虫威悬浮剂(avermectin;美国杜邦公司)、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emamectin-benzoate;南通联农农药制剂研究开发有限公司)、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chlorantraniliprole;美国杜邦公司)和10%溴虫腈悬浮剂(chlorfenapyr;美国氰胺公司)。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

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杀虫作用及其田间应用方法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后效作用明显等优点,然而,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限制因素。

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研究情况,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杀虫特点和应用技术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措施。

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下称)属杆状病毒科的一类病毒。

其作为杀虫剂,目前已广泛用于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农林害虫生物防治。

与传统化学药剂相比,其具有特异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安全、无害等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整个害虫种群起到一定的致弱作用,从而实现对害虫的可持续控制。

然而,NPV杀虫剂在田间实际应用中也存在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和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

因此,如何根据NPV杀虫剂自身特点在田间合理使用,成为该项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所面临的紧迫课题之一。

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开展的NPV 生物特性和田间应用的研究情况,对NPV杀虫剂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并提出了田间应用技术建议。

1 NPV种类NPV是一类能在昆虫细胞核内增殖的,具有蛋白质包涵体的杆状病毒。

它的数量在已知的昆虫病毒中居首位。

在我国已报道的超过290种昆虫病毒中,有212种为NPV。

目前,国际上已有多种NPV杀虫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表1)。

其中我国正式登记的有8种(表2)。

表1国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防治对象应用作物使用国家美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zea NPV) 美洲棉铃虫棉花、烟草、大豆、蔬菜美国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brassicae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主治甘蓝夜蛾)蔬菜法国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 NPV)甜菜夜蛾蔬菜荷兰、美国、泰国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 NPV)多种鳞翅目昆虫蔬菜危地马拉、美国茶小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doxophyesorana NPV)茶小卷叶蛾蔬菜德国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richoplusianiNPV)粉纹夜蛾蔬菜美国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agraphafalcifera NPV) 棉铃虫、甜菜夜蛾、芹菜夜蛾棉花、蔬菜美国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toralis NPV)灰翅夜蛾棉花法国大豆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nticarsiagemmatalis NPV)大豆夜蛾大豆巴西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rgyiapseudotsugata NPV)黄杉、冷杉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森林美国、加拿大、(LymantriadisparNPV)俄罗斯松黄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eodiprionsertifer NPV)松黄叶蜂森林美国、英国、法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 NPV)棉铃虫棉花、蔬菜俄罗斯马铃薯麦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hthorimaeaoperculella NPV)马铃薯麦蛾茄科蔬菜、烟草秘鲁、埃及、突尼斯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cunea NPV)美国白蛾森林俄罗斯表2中国已登记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使用情况病毒名称登记作物防治对象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armigeraNPV)棉花、烟草棉铃虫、烟青虫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NPV)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exiguaNPV) 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PV)十字花科蔬菜甜菜夜蛾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suppressariaNPV) 茶树尺蠖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obliqueNPV) 茶树茶尺蠖黏虫核型多角体病毒(LeucaniaseparataNPV) 小麦黏虫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Gynaephorasp.NPV) 草原草原毛虫2 NPV杀虫剂的杀虫特点1)特异性强,杀虫谱窄,对天敌安全。

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简报

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简报

上海农业科技陈时健,等: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简报2020(5):152-153•植物保护•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简报陈时健(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201)俞才军(上海市浦东新区书院镇集体资产管理事务中心201305)摘要:为明确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及适宜剂量,特进行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每667in?用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40-50mL,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施药后14d,保叶防效为76.62%〜83.66%,杀虫防效为81.82%〜87.50%,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环境友好。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效果;保叶效果;水稻中图分类号:S435.112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上海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卩在浦东新区常年发生3〜4代,近年来发生程度均达偏重发生至大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是一种新型病毒杀虫剂,属于生物型农药,作用机理独特,其被害虫取食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会侵入虫体并进行大量复制增殖,使昆虫停止取食直至死亡,而昆虫死体可继续将病毒传染给其他害虫或下一代害虫,从而达到长效控制虫害的目的叫同时,与化学药剂相比,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具有害虫对其无抗药性及其对人、畜和环境安全等优点。

因此,为验证3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适宜剂量、持效期及安全性等,笔者于2019年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该药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远东村进行,试验田土壤为砂壤土,pH为7.8,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性质和肥力基本均匀一致。

第5个获批登记的草地贪夜蛾防治药剂——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第5个获批登记的草地贪夜蛾防治药剂——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37第5个获批登记的草地贪夜蛾防治药剂——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继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的300亿芽孢/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登记证号为PD20190002)、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登记证号为PD20171744)、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32000 IU/毫克苏云金杆可湿性粉剂(登记证号为PD20084969)和32000 IU/毫克苏云金杆菌G033A 可湿性粉剂(登记证号为PD20171726)之后,近期,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登记证号为PD20150817)获批扩作登记,这也是我国批准登记的第5个草地贪夜蛾防治药剂。

一、产品简介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首次发现并分离出的广谱昆虫病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授权号:ZL200710168528.X。

该病毒具有广谱杀虫活性,对夜蛾科具有极强的杀虫活力,对螟蛾科具有较强的杀虫活力。

该产品自2013年7月获批登记以来,表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二、产品特点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广谱杆状昆虫病毒杀虫剂,可感染32种鳞翅目昆虫,对稻纵卷叶螟、小菜蛾、棉铃虫、茶尺蠖、烟青虫、黄地老虎等一些重大农业害虫有理想的杀虫活性,效果好,且不易产生抗性。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系列杀虫剂对小菜蛾、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烟青虫、黄地老虎、粘虫、斜纹夜蛾、茶尺蠖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具有80%以上高杀虫活性。

但对人的皮肤无刺激,对蜜蜂、鸟类、鱼类安全,对家蚕、小鼠没有致病性。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富含18种氨基酸和蛋白质,其中富含的昆虫活性多肽成分,已经被证实具有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可以使作物显著增产,既杀虫又补充营养。

三、作用机理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产品施用到作物上被害虫取食或经其他途径接触后,病毒侵入害虫体内,大量复制增殖,破坏害虫细胞和组织,使昆虫发病而停止取食直至虫体内腔化水而死。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04
甘蓝夜蛾的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的评价指标
死亡率和治愈率
评估防治效果时,需要关注甘蓝夜蛾的死亡率和治愈率,这是最 直接的评价指标。
生长发育抑制
防治方法可能会影响甘蓝夜蛾的生长发育,通过观察其生长发育情 况,可以间接评估防治效果。
繁殖能力
甘蓝夜蛾的繁殖能力也会受到防治方法的影响,对其繁殖能力的评 估也是衡量防治效果的重要方面。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核多角体 病毒等,对甘蓝夜蛾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掌握防治适期
在甘蓝夜蛾的幼虫期进行 防治,此时虫害抗药性较 弱,防治效果较好。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化学农药,如敌百虫、 辛硫磷等,进行针对性防 治。
交替用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农 药,采用不同类型农药交 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抗药性产生。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甘蓝夜蛾的概述 •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法 • 甘蓝夜蛾的防治方案 • 甘蓝夜蛾的防治效果评估 • 甘蓝夜蛾的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 其他甘蓝夜蛾防治的相关信息
01
甘蓝夜蛾的概述
甘蓝夜蛾的分布与危害
分布
甘蓝夜蛾分布广泛,在蔬菜产区 均可发生。
危害
以幼虫咬食寄主植物的叶片、花 蕾、幼果等,严重时可将寄主植 物食成光杆或全部食光。
甘蓝夜蛾防治药剂筛选及优化
针对甘蓝夜蛾的防治药剂进物的影 响。
相关政策法规
农业农村部门关于甘蓝夜蛾防治的指导意见
针对甘蓝夜蛾的防治,农业农村部门可能会发布相关的指导意见,包括防治策略、防治时期、防治药剂等。
农药管理法规
农药管理法规中可能包括关于甘蓝夜蛾防治药剂的管理规定,以确保药剂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效果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茶尺蠖效果

药后7d
处理(每 虫口基
活虫数 虫口减 防治 活虫数 虫口减 防治 活虫数 虫口减 防治
2
667m)/mL 数/头
/头 退率/% 效果/% /头 退率 /% 效果/% /头 退率 /% 效果/%
甘蓝夜蛾
核型多角 92.33 31.00 66.43aA 65.41aA 2.00 93.58aA 93.09aA 0.00 100.00aA 100.00aA
1 材料与方法
1.1 作物、品种和供试药剂 防治对象为茶尺蠖;试验品种为福鼎小白茶。 ij]C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k l ] C 10%联苯菊酯乳油(永农生物科技有
限公生产)。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高效茶叶 产业园6号茶园进行,海拔为760m,茶树高约85cm, 茶蓬覆盖度85%,刚抽新芽2~4叶,且长势均匀的老 茶园(种植18年)。 1.3 试验设计
体病毒悬
浮剂 50
10%联苯菊 95.33 60.67 36.37bB 34.44bB 20.00 67.07bB 64.57bB 6.67 66.95bB 63.37bB
酯乳油10
对照(清水) 102.00 98.67 3.20
92.00 6.81
9:;<=>?@ABCD:EFGHIJKLMNOPQ
植物医生
科普惠农 ZHIWUYISHENG

2.2 对作物的安全性 试验期间观察,供试药剂各处理和对照药剂处
理小区太子参生长正常,没有明显的药害发生,说 明试验药剂对太子参安全。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微乳剂
对太子参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好,使用该药剂防治太子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示范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示范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 1 作 物 安 全 性
示 范证 明 2 O 亿P I B / ml 甘蓝 夜蛾 核型多 角体 病 毒悬浮剂在使 用剂量 下对甘蓝 、 西兰花等蔬 菜
安 全无 药 害 。 2 . 2 对 小菜 蛾的 防治 效果
次, 共 喷药 三次 。 采用对 角线 五点 取样 调查 , 每点定 株调 查 2
2 %甲维盐 E C+ 2 0 亿 P I B / ml 甘 蓝夜 蛾病毒 悬 浮剂 1 5 ml +1 5 0 0 0 亿P I B / h l - l l 2 , 江 西省 宜春新
龙 化工有 限公 司 , 广西 田园生化股 份有 限公 司 ,
试 验 点 自购 。
2 %甲氨基 阿维菌 素乳油 3 0 m l / h m 2 ,广西 田 园生化 股份有 限公 司提供 , 试 验点 自购 。
广东 省西 兰花小菜 蛾 , 海南省 甘蓝 小菜蛾 ,
海南省 豇豆 豆野螟 。
1 - 3 示 范 区设 置
各 处理不设 重复 。 示 范药剂 处理 面积 3 3 3 m 2

2 0 亿P I B / m l 甘 蓝夜 蛾核型 多角体病 毒悬 浮
剂( 康邦 ) 9 0 m l 、 1 2 0 m l / 6 6 7 m2 , 3 0 0 0 0 亿P I B/ h m 2 , 江西省 宜春新 龙化 工有 限公 司提 供 。
1 . 1 . 2 对照 药剂
5 3 3 m2 , 对 照药剂 处理 面积 6 6 m2 ~3 3 3 m 2 , 空白
对 照区面积 6 6 I I 1 2 。
1 . 4 施药方 法
于小 菜蛾低 龄幼 虫发 生高 峰期 施药 一次 。 用手动喷雾 器施 药 , 进行 叶面 、 叶背周到喷雾 , 每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娃娃菜小菜蛾试验报告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娃娃菜小菜蛾试验报告

1试 验 目的
由 中 国科 学 院病 毒 研 究 所 研 制 成 功 、江 西 省新 龙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取 得 登 记 并 生 产 的 新 型 病 毒 杀虫 剂 一 甘 蓝 夜 蛾 核 型 多 角体病 毒 被列 入 全 国农业 技 术推 广 中心 的 重点 推广 产 品 。据 悉 ,
虫 病 毒微 生物 杀 虫 剂 ,能 杀 灭 3 2 种 鳞 翅 目害虫 ,可 用 于 防 治 几 9 0 mL浓 度 的 小 菜 蛾 数 量 再 减 少 3 6 %,亩 施 l 1 0 mL浓 度 的
乎对 所 有化 学 农药 均产 生抗 性 的小 菜蛾 … 。同时 ,产 品 中含 有 1 8 小菜蛾数 量再减少 4 4 %。 说 明 ,甘 蓝 夜 蛾 核 型 多 角 体 病 毒 低 种 氯基 酸和 蛋 白 质 ,可以 在杀 虫 的 同时起 到 补充 营 养的 作用 ,与 浓 度 和 高 浓 度 均 可 防 治 小 菜 蛾 ,而 高 浓 度 比 低 浓 度 持 续 致 死
农业工程技术 ・ 综合版 2 0 1 7 年第 8 期
科 研 试 验
D O I : 1 0 1 6 8 1 5 a c n k i l 1 - 5 4 3 6  ̄2 0 1 7 . 2 3 0 1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甘蓝夜蛾核型 多角体病毒 防治娃娃菜小菜蛾试验报 告
郑 惠普 ,裴启丽 ,王先青 ,李伟平
( 青 海省 海 东市农 业技 术推 广站 ,青 海 海 东 8 1 0 6 0 0 ) 摘要 : 甘 蓝 夜蛾 核 型 多 角体病 毒 是 一种 昆虫杆 状 病毒 。 它是 甘 蓝 由表 1 可 以 看 出,施 药 后 小 菜蛾 为 害 数 量 明 显减 少 。 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
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由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的生物农药,通过试验评价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茶叶害虫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防治时期及适宜的使用剂量,对生物与环境安全性的影响等,为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

2 试验地点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高效茶叶产业园
3 防治对象和作物、品种的选择
防治对象:茶尺蠖;试验品种:福鼎小白
4.试验地选择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高效茶叶产业园6号茶园,树高约
85cm,茶蓬覆盖度约85%,刚抽新芽2—4叶且长势均匀的老茶园。

6试验设计及安排
5.1药剂
5.1.1 试验药剂: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江西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1.2 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有限公司)。

5.2 小区安排
5.2.1 处理小区:3个处理小区。

(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2);对照药剂;(3)空白对照(清水)。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9个小区。

5.2.2 小区面积和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采用随机区组排
列。

5.3 施药方法
5.3.1 使用方法:按照药剂标签上注明的方法或要求进行。

按试验设计浓度配制好药液,对茶树进行蓬面均匀喷雾。

喷药时注意对芽梢的正、反两面喷透及丛侧面喷雾,喷至药液欲滴为止。

5.3.2 使用器械:静电喷雾器。

5.3.3 使用剂量和容量:按照标签注明的剂量施用。

通常药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表示为g/hm2(克/公顷)。

用于喷雾时,同时记录用药倍数和每公顷的药液用量L/ hm2(升/公顷)。

20亿PIB/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亩用50毫升。

对照药剂2.5%联苯菊酯亩用10毫升。

7 调查、记录和计算方法
6.1 气象和土壤资料
6.1.1 试验时间及天气
试验时间2015 年8月14日—28日,施药时天气晴,施药后24 h内无降雨,试验期间平均气温17.5 ℃,平均湿度82.46%(见表1)。

日期平均气温(℃)最高温度(℃)最低温度(℃) 天气情况降水量(mm) 2015-8-14 19.8 26.4 13.2 晴
2015-8-15 18.9 25.3 12.4 阴
2015-8-16 18.2 24.6 11.8 阴转小雨 2.3
2015-8-17 18.2 24.1 12.3 阴
2015-8-18 18.7 24.5 12.8 多云
2015-8-19 17.6 23.4 11.7 多云
2015-8-20 17.5 23.1 11.9 阴转小雨 3.2
2015-8-21 18.5 24.8 12.1 阴
2015-8-22 15 20.4 9.6 阵雨36.7
2015-8-23 14.5 19.7 9.3 小雨9.2
2015-8-24 15.9 20.9 10.9 阴
2015-8-25 16.5 21.2 11.8 多云转晴
2015-8-26 18.3 24.3 12.2 晴
2015-8-27 17.7 23.5 11.8 晴转多云
2015-8-28 17.4 23.2 11.5 阴转小雨 2.8
平均数17.5 23.3 11.7 - -
表1 试验期温度及天气情况统计表
6.1.2试验区土肥情况
红黄壤土,pH 5.5 ,有机质含量中等,田间无草,肥力均匀,各试验小区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均匀一致。

6.2 药效调查
6.2.1 调查方法:晴天在上午晨露未干时(上午8:00-9:30)进行,阴天全天都可进行调查。

每小区随机抽查30个芽梢(一芽3、4叶)上的幼虫数量,记载活虫数。

6.2.2 调查时间、次数:施药前调查茶尺蠖发生基数,处理后1、3、
7、14天分别调查1次残留虫量。

观察有无药害发生(以是否产生黄叶、灼伤、枯斑等为准)。

6.3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校正防效(%)=[1-(CK药前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CK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前活虫数)]×100
8结果与分析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大田茶尺蠖防治中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茶尺蠖具有较好的防效。

药后3d防治效果基本都达到93%以上,药后7d未发现活虫(见表2),从表3可以看出甘蓝夜蛾核型多
角体病毒对茶尺蠖平均防效达85.77%;而对照药剂联苯菊酯系茶园常用药剂,其防治效果不太明显,药后1、3、7d后防效均未达30%,对茶尺蠖平均防效才20.72%。

从表3可知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对照药剂联苯菊酯药效对比差异显著,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与空白对照清水对比防效呈极显著性差异,对照药剂联苯菊酯与空白对照清水对比防效呈显著性差异。

而药后14d整个试验区均没有发现活虫,分析其原因一可能系天气所致,由于8月17日—19日出现间断降雨,试验所在地出现最低气温9.3℃(见表1),超出茶尺蠖所能适应的温度范围,造成茶尺蠖大量死亡;原因二可能系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存在一定传染性,导致整个试验区茶尺蠖感病死亡;原因三可能是药后14d已超出茶尺蠖龄期,茶尺蠖已化蛹或自然死亡。

整个实验未发现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叶产生药害,故该药在茶园中使用是安全的。

药剂处理虫口
基数
药后1d 药后3d 药后7d 药后14d 活虫

减退

校正防

活虫

减退

校正
防效
活虫

减退

校正
防效
活虫

减退

校正
防效(头) (头) (%) (%) (头) (%) (%) (头) (%) (%) (头) (%) (%)
甘蓝夜蛾核型多
角体病毒
92 31 66.30 64.26 2 93.55 93.06 0 100 100 - - - 2.5%联苯菊酯95 67 29.47 25.20 46 31.34 26.12 37 19.57 10.84 - - - 对照(清水)105 99 5.71 - 92 7.07 - 83 9.78 - - - -
表2 两种药剂对茶尺蠖田间防治效果
处理平均防效(%)
显著性差异比较
0.05 0.01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85.77 c B
2.5%联苯菊酯20.72 b AB
对照(清水)- a A
表3 两种药剂对茶尺蠖田间防治效果显著性差异比较
9讨论
因本次试验是在8月份进行的,茶尺蠖存在世代重叠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试验分析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何种龄期防效最佳。

从药效和成本综合考虑,建议在茶发芽率较高时进行一次试验判断其经济效益。

因天气等原因,本次试验未能准确的判断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持效期。

但从本次试验药后3d、7d的防治效果看,生物农药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效果明显。

该药对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茶尺蠖也有较好防效和较强速效性,可经进一步试验判断其持效期及经济效益,再进行推广性示范,示范防治效果明显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