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 关键 词】 糖尿 病 周 围神经病变 依 帕司他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4 8 6 0 . 2 0 1 3 . 0 3 . 0 2 3
硫辛 酸
糖尿病是 目前最 常见 的 内分 泌代谢疾 病之 一 , 其 中 2型
1 . 4 疗效判 定 ① 显 效 : 临床 症 状 明 显好 转 或 消 失 , M C V、 S C V较前增加 2 r n / s以上 或恢复正 常 。②有 效 : 自觉症 状改善 , 末梢神经感 觉好转 , MC V、 S C V较前 稍有增 加 。③无
效: 症状无减轻 、 反而恶化 , MC V、 S C V无变化或进一步恶化。
4 储大 同 .当代肿瘤 内科治疗 方案评价 [ M] .北京 : 北京大 学出版
糖尿病 已成为威胁人 类健康 的第 三大慢性 非传染 病 , 而且 随
着病程 的延长 , 可出现多种 并发症 , 如心脑 血管病 变 、 眼底 病 变、 神经病变 以及 肾脏病 变等 。糖尿 病神 经病变 ( D P N) 是糖 尿病患者最常见 的并发症之一 , 也是最常见 的致残 因素之一 , 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J 。有 报道 2 ’ , 依 帕司他 、 硫辛 酸 分别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 变疗效 均优 越于对 照组 。为此 ,
0 . 0 5 ) ; 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组 患者 的神经传 导速 度 改善 情况 明显好 于依 帕司他 组和硫 辛酸 组,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依 帕司他联合 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 变临床 疗效 显著 , 好 于依 帕司他或硫 辛酸单独 用 药, 且具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疗前后均进行肌 电 图检测 四肢 运动和 感觉神经传导 速度。结果 观 察组临床疗 效明显好 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 意义( < .5) P 0 o结论 . 辛酸联合依 帕司他 片治疗糖尿 病周 围神 经病 变的疗效显著。 0 硫
关键词 : 糖尿病神经病 变; . 辛酸 ; 帕司他 片 硫 依
静脉滴 注 , 同时给予 依帕 司他片 5 m 次 , O 每天 3次 ; 机制 较复 杂 , 一般认 为是在 糖代谢 紊乱 的基 础上 , 多
种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果 , 高血糖 引起 的代 谢紊乱 、 与
血管损伤 、 神经 营养障碍 、 氧化应激 、 自身免疫及遗传 因素 等有关 。糖 代谢异 常对 神经组织 起直 接影响作 用 1 。持久 高血 糖使 多元 醇通路 活性 增高 。被醛糖
所 有 患 者 均 给予 饮食 控 制 配 合 口服 降糖 药 和 ( ) 岛素治疗 , 或 胰 观察组 给予 一硫 辛酸针 6 0  ̄ 0m d 对照组仅 给予依帕 司他 片 5 m , , 天 3次。疗 程 0 g次 每 均为 4周 。观察治疗前 后的症状改善及肌 电图改变 。 显效 : 自觉症 状消失 , 、 反射基 本恢复 正常 , 电 腱 膝 肌 图 N V增加 > r s C 5 g 或恢复 正常 ; r 有效 : 自觉症状 明显
中 图分 类 号 : 8 . R5 7 1 文献 标 识 码 : B D I1 . 6 0i n17 —1 1 0 2 70 8 O :03 9 .s. 13 4 . 1 . . 9 s 6 2 0 2
O 引 言
我 科 20 0 8年 1 ~ 2 1 年 1 月 01 2月应用 一硫辛 酸联合依 帕 司他 片治疗 糖尿 病周 围神经 病变 ( P D N)
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2 . 1 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 比较 , 见表 1 。 表 1 两组 患者治疗后血糖水 平 比较 ( 士s )
注 : 与对照组 比较 , P < 0 . 0 1
2 . 2 不 良反应
治疗期间 , 对照组发生 胃肠道不适 3 例, 皮 疹1 例和低血糖 反应 4 例; 实验组 发生 胃肠道不 适 1 例, 皮
具有 起效 快和半衰期长等特点。商 书霞等 研究认 和H b A l e 水平 ; ② 不 良反应 : 记 录治 疗期 间不 良反应 发生 性增强 , 情况 。 为格列美脲可在胰 内与胰腺 B 细胞表面的磺酰脲受体结合 , 促 1 . 4 统计 学方法 采 用 S P S S 1 9 . 0 分 析相关数 据 , 计 数资料 使 B 细胞 A T P 依赖 的 K通道关 闭 , 使细胞膜去极化和钙离子 采用 % 表示 , 组 间 比较采用 。 检验 , 计量 资料采用 ( ± s ) 通道开放 , 通过钙 离子 内流促使胰腺 B 细胞大量释放胰 岛素 , 表示 , 组 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 P < O . 0 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从 而有 效控制血糖 。本研究显示 实验组降低治疗后血糖水平
・
1 3 8・
中国现代药 物应用2 0 1 4 年2 月第 8 卷第3 期—
』
g
Q 生 :
:
酮症 酸中毒等急性并 发症 , 或糖 尿病肾病 、糖尿病 周 围神经 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 1 . 2 治疗方法 根据病 情需要 给予纠正代谢 紊乱 、消除症 病变 和糖尿病视神经病 变等慢性并发症 , 活质 量 ] 。因此 , 通过药物有效控 制血糖 水平是预防糖尿病 状 、运 动指导和科学膳 食等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 对照组 给予三餐 开始时 口服米格 列醇 ( 5 0 m 次 , 3 次/ d ) 联 合格列 并 发症和提高生存 质量的关键。 甘精胰 岛素是临床 常用的一种长效胰 岛素类似物 , 进 入 美脲 ( 起 始剂 量 2 m g / d , 3次 / d;日最大剂 量 不超 过 4 d ) 机体后可模拟生理基础胰 岛素分泌 , 控制血糖稳定 , 在 2 4 h内 治疗 , 实验组 给予甘精 胰 岛素 ( 起始剂量 1 0 u , 每晚 9 : 0 0皮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首先分析了α-硫辛酸和依帕司他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随后进行了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发现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可以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望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α-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临床疗效、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结果、临床症状、临床应用前景、大规模临床研究、治疗选择。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胰岛素的缺乏或抵抗,导致血糖升高。
老年糖尿病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
α-硫辛酸是一种硫胺类药物,已被证实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神经疼痛。
依帕司他是一种口服可吸收的胰岛素增敏剂,可降低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风险。
结合两者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具有潜在的显著效果。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探究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验证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改善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方面的有效性,并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在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疗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硫辛酸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对比

2016.02临床经验131硫辛酸等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对比陈春燕湖州安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江西省安吉县 313300【摘 要】目的:通过随机对照实验观察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一组单用硫辛酸,另一组采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周后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及神经电生理的改变;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5%)优于硫辛酸组(68.9%),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MNCV 与SNCV 均较前提高,但联合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且无不良反应;【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硫辛酸;依帕司他;神经传导速度DPN 是糖尿病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5%-90%,其中主要为感觉及自主神经受累[1];这种病变起病隐匿,且一旦发生大多为不可逆的,往往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我科应用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胶囊治疗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住的DPN 患者148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 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四肢感觉异常、麻木、疼痛、蚁行感等;膝腱反射减弱、消失;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随机分为硫辛酸组74例,其中男33例,女41例,年龄(58±6)岁,病程(9.5±5.7)年,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组74例,男34例,女40例,年龄(57±7)岁;病程(9.2±5.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DPN 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无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损害者,并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所有患者均饮食控制配合口服降糖和/或胰岛素;空腹血糖均控制在6.0mmol/l ,HBA 1C<7.0%;硫辛酸组给与硫辛酸注射液(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600mg/d 静脉滴注;联合组在使用硫辛酸基础上加依帕司他胶囊(唐林,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50m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12天;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测定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 )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全部患者治疗前后作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1.2 疗效标准(1)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跟腱、膝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NCV 增加>5m/s ;(2)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跟腱、膝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NCV 增加<5m/s ;(3)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跟腱、膝反射无好转,肌电图无变化;显效与有效累加为总有效率;1.3 统计学方法t 检验;临床疗效比较用成组设计等级/频数表资料的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析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NCV、MNC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NCV、M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依帕司他片与前列地尔注射剂联合治疗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方面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今后在临床上加大应用与推广力度。
关键词:依帕司他片;前列地尔注射剂;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可引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并发症,甚至有10%的患者病情在诊断为糖尿病时已合并神经传导异常的症状,若病情严重至一定程度则会导致患者四肢远端感觉障碍[1]。
目前,临床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机制,但临床一致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血管损伤与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2],在治疗上可选择依帕司他片、前列地尔注射剂等药物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
基于此,本研究将以上两种药物作为2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與单一采用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阳新明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000)032
【摘要】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疗程均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4%和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结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优于α硫辛酸单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阳新明
【作者单位】417605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4例临床观察 [J], 王胜强
2.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孙殿静;谷巍;刘晴晴
3.甲钴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张艳丽;王丽云;张操
4.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临床观察 [J], 晋根芳;葛建国;张占锋;
5.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赵力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α-硫辛酸联合唐林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

(10.26±2.36)个 月。 单 一 组 男 性 17 例,女 性 21 例;年
②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评估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包
龄 为 34~73 岁,平 均 年 龄(54.42±3.79)岁;病 程 均 值 为 括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具体为右腓肠神经及正中神经,
(10.17±2.29)个月。经统计学评估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 神经传导速度越高,表示患者恢复越好。
对研究中所获取的数据采用 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
分析,计数资料结果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 资料以(χ-±s )表示,采用 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
作者简介:王志凌,大学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糖尿病。E-mail:wangzhiling07@
关键词:α- 硫辛酸;唐林依帕司他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19.18.0092.02
糖尿病神经周围病(DPN)变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经传导速度减慢;④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感觉障
指的是周围神经系统发生功能或者结构损害,可对患者感 碍、麻木疼痛等。
摘要:目的 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取 α- 硫辛酸 + 唐林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 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苏州市相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共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76 例,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单一组与联合组,
各组 38 例。两组均采取唐林依帕司他片治疗,联合组同时服用 α- 硫辛酸治疗,分析疗效。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
1.1 一般资料
①治疗效果:经治疗,患者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神经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观
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针联合依帕司他。
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83.33%)、观察组治疗后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50.43±3.51)m/s、腓总神经(45.94±3.32)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67.69±3.29)m/s、腓总神经(49.09±3.33)m/s]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标签: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依帕司他;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较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50%~80%,常累及周围神经及中枢神经,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
糖尿病神经病变致病因素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微循环及代谢功能异常,从而导致感觉及运动神经系统遭受损伤,若病情严重,则可能会致残,甚至会导致死亡的发生。
我院对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针、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片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标准[1]。
男51例,女4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6.3±8.4)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8±3.2年)。
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感觉神经及肢体运动异常,且存在触电样、灼烧样、刀割样疼痛或隐痛,温度觉、触觉、痛觉等感觉神经减退或消失;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并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或降糖药口服控制血糖。
观察组给予依帕他片50mg口服,3次/d;前列地尔针10μg静脉滴注,1次/d;硫辛酸针60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采用前列地尔针联合依帕司他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给予2w1疗程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消失,给予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NCV)恢复正常或增加>5m/s,膝、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患者自觉症状得以明显减轻,给予肌电图检查,NCV恢复正常或增加>3m/s,膝、腱反射有所改善,但仍然未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NCV、膝、腱反射均未得以任何改善[2]。
1.4统计学处理神经传导速度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治疗效果用[n(%)]表示,采用SPSS16.0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 结果
2.1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8
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两组患者NC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NCV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NCV 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感觉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目前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大部分认为是因血脂代谢异常和长期高血糖造成营养神经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及小动脉内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多糖类及脂肪沉积导致管腔狭窄,造成神经纤维氧化应激增强、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前列地尔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血管扩张剂,其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对患者神经组织、微循环的营养和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有效改善。
硫辛酸属于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其抗氧化作用强大,能够使超氧化物生成有效减少,其作用机制为:使血清过氧化物酶水平降低;使神经Na+-K+-ATP 酶活性,从而使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改善;抑制脂质过氧化;使神经营养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保护血管内皮功能[3]。
依帕司他属于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其能够选择性抑制醛糖还原酶,临床研究证实[4],依帕司他可以对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的积累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采用前列地尔针联合依帕司他的对照组,且神经传导速度也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采用前列地尔针、硫辛酸针联合依帕司他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0001-10022.
[2]冯翠娥,石振东,张建伟.依帕司他、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6):19-20.
[3]邓锡忠.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当代医
学,2011,17(36):135-136.
[4]张玮,秦波,付欢欢.前列地尔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7):35-36.
[5]Kim MY,Suh S,Jin SM,et al. Education as prescrip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ompliance and efficacy in clinical practice[J]. Diabetes Metab J,2012,36(6):45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