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考场作文的提分技巧 专题提分一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准确,立意深刻巩固提升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考场作文的提分技巧 专题提分三 掌握议论文构段的标准模式及五种变式巩固提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考场作文的提分技巧 专题提分三 掌握议论文构段的标准模式及五种变式巩固提升

掌握议论文构段的标准模式及五种变式1.请以“实干是成功的基础”为中心论点,写一个议论文的论证标准段,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答:答案:(写作示例)实干是成功的基础。

没有人可以凭做梦成功,没有人可以靠臆想发财,一个人的想法就好像是一扇门,实干才是打开大门的金钥匙,有了理想,就要昂首挺胸,大步迈向前方,不要犹豫,不要彷徨,只有靠自己的脚才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也许爱迪生引领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然而他留给我们的实干精神却不应被遗忘。

电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留声机不是脑袋想出来的,他所承载的是实干留下的汗水与勤奋。

司马迁百万余字《史记》,李时珍十年《本草纲目》,马克思三十年《资本论》,这些都是他们实干的结晶。

徐霞客若没有亲自游历群山,如何写出《徐霞客游记》;艾菲尔若没有亲自检查图纸考察钢材,如何建造艾菲尔铁塔;爱因斯坦若没有一步步论证实验,如何提出跨时代的“相对论”?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实干是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必经之路,是一把不可或缺的金钥匙。

2.请用“名言+观点+事例+分析”的方式写一段议论文字,论述“包容的力量”。

答:答案:(写作示例)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

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

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包容的力量,也不仅仅成就在“小我”之上。

3.请用“事例+分析+观点”的方式写一段议论文字,论述“脚踏实地才能实现梦想”的观点。

答:答案:(写作示例)著名语言大师侯宝林,有一次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一本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当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后,虽时值严冬,但他还是坚持天天到那里去抄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提升之有效审题立意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提升之有效审题立意课件
三、总结全文 (比喻、排比)
呼唤个性
文学离不开个性的参与 艺术离不开个性的引领 生活离不开个性的点染
学贵多问
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 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科学的魅力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公正。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永恒。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崇高。
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怨,在 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与尽。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来论证
实例二
论点:
爱拼才能赢
分论点: 1.只有勇于拼搏,才能激起蕴藏着的巨大
的潜力,才能取得胜利。
奥运中国女排大翻盘的事例
2.只有勇于拼搏,才能使自己提高到一个 较高的精神层面上,才能具有不断进取的顽强 意志,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对手。
主体段是文章的分论点段,一般 由3段组成,每段200字左右。是议论 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 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 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 以丰富的论据、严密的论证和充沛的 情感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主体段是 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重要部件。
评一评 题目: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学生齐声答:“让我们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
教师严肃地纠正:“不!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 我用食
指蘸,舔中指,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
立意: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2.以果溯因法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
“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
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存在不足:
有叙无议(以例代议)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拿高分的七大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拿高分的七大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拿高分的七大技巧高考作文是考生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道题目,也是很多考生拿高分的关键。

下面为大家介绍七大拿高分的技巧。

第一,审题准确。

审题是写作的基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写作的目的和立意,确保自己的文章围绕主题展开,不偏离主题。

第二,构思合理。

作文之前一定要有一定的构思,要用大致的框架来搭建文章,否则就会容易走题。

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提纲等工具来整理思路,确保文章的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第三,开门见山。

作文要点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要在开篇的时候进行主题定位,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采用问题引入、引用名人名言等方式引起读者的关注,并提示文章的主旨。

第四,中心突出。

作文要有一个主旨,有一个中心思想。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要围绕中心思想进行展开,可以提出几个观点或理由来支撑自己的主张,要注意每个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不要杂乱无章。

第五,论证有力。

作文中的观点要有充分的论证,可以使用事实、数据、例子、比喻等方式来加强论证的力度,使读者信服。

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等来增加可信度。

第六,语言得体。

作文要使用得体、准确的语言表达。

要注意词汇的选择和搭配,句子的结构和长度,不要出现语言错误和不通顺的表达。

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第七,结尾精彩。

文章的结尾要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或感悟,要给人以留白和思考。

可以使用总结、引用、反问等方式来结束文章,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关于如何写高分作文的七大技巧,希望对大家备考高考作文有所帮助。

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多读书,多积累素材,提升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一,审题准确。

在高考作文中,审题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确定写作的目的和立意。

有时候,题目可能会有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我们要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能够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展开文章。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范围和要求。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考场作文的提分技巧 专题.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考场作文的提分技巧 专题.

引用歌词和蕾切尔的名言,是理论论证,与上文的事例论证互 补,手法多样,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文章的能力。 结尾呼应标题,强化观点。
【自我感悟】
突破点一
“三层五段”式结构模板
所谓“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是就作文的篇章结构而言,这 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观点,三个角度, 三句画龙点睛的话”,全文一般分为五个 (也可以更多)自然段: 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 后照应,紧扣话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段,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 面对论点进行展开论证,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 言,这三个段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 观点;还要用几句精辟的话进行分析议论,以显深刻。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能有发现、 发明和创造。(第三个分论点,也采用“观点+诠注+事例+分析 +结论”展开。这三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或采用并列, 或采用递进,也可采用正反对比。)
⑤卞之琳的诗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即使距离真实那么 遥远,我们依旧在鱼缸中幸福地生活。或许我们在另一鱼缸中生 活,这本身就是一种真实。事情历来都是相对和多维的,鱼缸内 外两重天。(文章的结尾照应开头,再现中心论点,点题扣题,设 置情境,憧憬坚信自我的美好未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而“呦 呦鹿鸣”中的“鹿”,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懂得分享的一个代表: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鹿只要发现了丰美的水草,就会呼唤同 伴,分享美味。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应该像鹿一样懂得分 享。 小羽无疑是优秀的,她拥有花茶专利,可以说走在了群体 的前列,她让更多毫无技术的人分享了这项专利,使得这种新式 花茶形成一种潮流,在市场上形成了产业规模。这就是战国时期 的吕不韦所说的“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高考语文考试高分写作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考试高分写作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考试高分写作技巧和方法一、审题定位,抓住要点在写作之前,首先要仔细审题定位,确定文章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抓住核心要点。

通常,高考语文写作的题目要求会涉及一些事件、一些人物、一些问题等,考生要对题目要求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在抓住要点之后,考生可以列出提纲,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

审题定位和抓住要点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取得高分的前提。

二、注意文体尺度,不要偏题在高考语文写作中,题目的文体范围较广,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小说等等。

考生在写作时必须注意选择正确的文体,并且要遵循这个文体的要求。

比如,议论文要明确观点,论据充分且有理有据;说明文要说明事物的原因、特点、用途等等;记叙文要有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考生要根据所选文体的要求进行写作,切忌偏题和写作失误。

三、合理运用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现力修辞手法是文章的一种修饰和增色的手法,通过在文章中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比如,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事物的对立面,增加文章的张力;排比句可以加强句子的节奏感和铿锵感;比喻和拟人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观点。

考生在写作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章的质量。

四、遣词造句精准凝练,展示语文修养在高考语文写作中,用词准确、句法工整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要注重选择合适的词语,使句子表达准确清晰。

尽量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词语,使文章的观点明确、逻辑严谨。

另外,考生还应该注意句法结构的准确运用,使句子通顺、表达流畅。

合理运用各种句式和语法结构,可以展示出考生的语文修养,提高文章的质量。

五、多读书多积累,拓展写作的素材写作需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考生应该多读书多积累,扩大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通过阅读,考生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人物、事件、问题等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同时,通过阅读名家的作品,考生还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审题四法

高考语文考场作文审题四法

[写作]考场作文审题四法□汪永亮“条条大路通罗马”,考场作文审题的方法有多种。

然而,要准确无误地把握命题重点,“比较辨析”是好方法之一。

(一)语法比较显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中能鲜明体现中心的词语。

抓住题眼,准确理解其含义,作文时才能突出重点、立意鲜明。

命题作文的标题语言往往比较简约,因此其中的每个词几乎都对写作起着约束和限制作用。

这时,可以用语法比较的方法,使题眼得以显现。

语法比较的第一步,是运用增删、替换等手法改变原意;第二步,将改题与原题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明确“题眼”。

例如作文题“一个奇特的梦”,通过增删和替换,原题就可以变为“一个梦”或“一个奇怪的梦”“一个特别的梦”等等,将它们分别与原题比较,我们发现:“一个”只是数量上对“梦”作了限制,表示作文的文体是记叙文;“奇特”则是从内容和性质上对“梦”作了限制,与“奇怪”“特别”不同,它还蕴含着“令人向往”甚至“美好”的意思。

显然,“奇特”是该题的“题眼”,行文如能扣住它,也就扣住了重点。

需要指出的是,命题式的作文题由于其语法构成方式不同,重点题眼的显现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审题时应从语法关系上去比较辨别,弄清标题词语间的语法关系。

一般说来,偏正短语式的短语,题眼是在内容性质上对“中心词”起限制作用的那个词,如《生活的味道》,题眼是“生活”;介宾短语式标题,写作重心应该落在特定时空、特定背景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上,如“面对新课程”,重点就是写人们“面对”新课程时的想法、做法;并列式短语,写作重点应该是两者或三者的关系,如“快与好”“人与路”等;单句式标题,题眼是谓语动词,如“雕刻心中的天使”等。

以单个词为话题或单个词命题的作文题,要开动脑筋,运用联想,找到该词的多个近义词,以便比较分析,明确重点。

如: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一对兄弟,经常跟随父亲去牧羊。

一天,他们躺在草地上,仰望着蓝天,突发奇想,要是自己也能长出翅膀飞上蓝天,那该多好。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五大技巧专题01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含解析

专题01 审题立意方法及训练一、审题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是构思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如何审题始终困扰着很多的同学,如今,笔者提炼出几种审题方式,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找对象看看材料社稷的对象有几个,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假如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当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确定要辨析清晰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含意有些材料运用比方或蕴涵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当细致分析,细致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依据。

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发觉,虽然很多同学理清了关系,还是提炼不出来重点,对于材料似乎是理解了,但是不知道写什么。

那么,你就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确认吧。

二、用确定的思维方法解析材料下面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法”,是最保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1、概括中心:人物或者主体﹢事务﹢结果2、询问缘由、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也要学会问为什么)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说白了,就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是怎样。

三、立意古人云:“文贵立意。

”“每个人各自的想法”即是指文章的立意。

只有先确立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要写什么,须要些什么来写,且它的好坏关系着整篇文章的成败。

1.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示意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原委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确定不能卖。

高考二轮复习解题能力大突破:高分作文6大窍门

高考二轮复习解题能力大突破:高分作文6大窍门

高考二轮复习解题能力大突破:高分作文6大窍门高考作文分值高,限时短,如何在瞬间打动阅卷老师,让他情不自禁地为你打出理想的分数,《试题调研》专家团给出的以下六个小窍门值得认真借鉴。

题好文一半,阅卷老师喜欢根据题目来判定考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

拟题应遵循准确贴切、简洁醒目和新颖别致的原则,或单刀直入,亮明观点;或妙用修辞,生动形象;或巧借诗文,意境深邃;或引入时尚,新鲜活泼;或借用公式,耳目一新;或妙用标点,耐人寻味。

精雕细琢,标新立异,让标题靓起来,闪亮老师的眼睛。

作文的开头要遵循契合题意、简洁流畅的原则。

或开门见山,首唱荣华;或妙用名言,先声夺人;或设置悬念,扣人心弦;或铺陈渲染,营造气氛;或叙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修辞,添色增彩。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闲情偶寄》)。

无论时间如何紧张,作文的开头总是要打草稿或腹稿的,让开篇成为文章的最大亮点,并使阅卷老师心悦诚服,“不敢弃去”。

高考作文素材选择要真实、准确、典型、新颖。

做到素材新活,一是搜索新奇,即从现实生活、历史典故、文学名著中去搜寻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旁征博引,既丰富文章内容,又显示与众不同的新意。

特别是引用文化含量比较高又比较现代的例子,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是柳枝新翻,同样一个“万能”素材,用自己的眼光审读,发现别人所未发现的意蕴,或者从违背常理的角度去巧妙运用素材,运用不同观点去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要学会找到适合话题的切入点,推陈出新。

段落体现文章的节奏,体现思维的层次性,体现文脉。

好文章必有精巧的段落,应试作文最忌“老三段”。

段落划分要清晰,六至八段为妙,每段说清一层意思。

段落不可太长,免得表意杂乱不清;意思变换要自然分段,以显层次分明;要敢于写独句段,形成内容上的跳跃;巧写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使段与段之间逻辑严谨;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照应;末尾段不可太长,一锤定音,点到为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场作文如何审题准确,立意深刻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人为大家奉献了毕生的力量,于是,人们在他老得不能行动的时候用尽所有能够称赞的词汇称赞他。

这个人对此感到肉麻,表示不满。

他吹灭了在他面前的蜡烛,说:“一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样一根蜡烛,一吹就灭吗?它怎么跟太阳永恒的光辉相比呢?”
一个智者说:“你太谦虚了。

一个人的肉体可以像蜡烛,一吹即灭,但是,一个伟人的思想和功绩,却可以像太阳的光辉,光耀万代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则寓言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意义。

审题时要注意“一个智者”的话,根据这句话可立意:人的伟大来自奉献,世界上只有精神是永恒的;伟大与平凡;人生追求:永恒。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15年不发表任何文章,一直琢磨他的《正义论》。

他讲课非常认真,当他讲完一学期的课向大家告别时,学生们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

他已经离开教室很远,学生还在鼓掌——为他的学术精神而鼓掌。

有在场的中国学生问,你们要鼓到什么时候?他们回答,要让罗尔斯教授在很远的地方仍然能听到掌声。

现在《正义论》成了经典,全球研究它的专门论著有五千余部。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叙事性材料,可以从材料中不同人物的角度切入,进行多角度思考。

从罗尔斯教授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严谨治学”“人生价值追求”“专注学问、淡泊名利”“人格魅力”等;从学生的角度可立意为“尊重”“价值取向”“表达尊重的方式”等。

写作时要注意,议论文的观点要来源于材料,文体要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

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
“皆因绳未断。

”老禅者随口答道。

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

“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

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


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一理通百事啊!”后生恍然大悟!
我们的人生,不也常常被那些无形的绳索牵住吗?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请以“斩断缚心的绳索”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个作文题有两点是分析题目时首先要注意的:一是“缚心的绳索”的比喻义,二是“斩断”所明示的内容。

审读材料,特别是审读引语时,要重点分析两个问句的意思。

写作时要紧扣“斩断缚心的绳索”。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15年12月15日上午,西安市民李女士乘出租车时,将手机落在了车上,虽说她最后取回了手机,但也付出了100元的“好处费”。

掏了100元钱,手机失而复得,看似是值了,可西安市民李女士觉得,拾金不昧不是应该提倡吗?为啥还要好处费?
归还失物时是否可以索要好处费?人们众说纷纭。

站在失主的立场上,有人替李女士抱不平:“给不给报酬是我的权利,手机是我的,司机捡了应该给我吧。

如今这司机竟然张口要钱,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

”站在司机的立场,也有人支招:“《物权法》第112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请据此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理解或感悟。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社会常识与法理之间存在矛盾的生活实例。

拾金不昧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美德并不是法定的义务。

在拾到他人的物品后,拾金不昧值得赞赏,但索要好处费也并没有不当之处,从法律角度规定给予拾得者一定的好处,也许有可能促进“拾金不昧”品德的发扬。

这则材料,以写二元辩证关系思考的议论文为宜。

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漫画的提示和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漫画的范围。

【写作提示】作文的材料是一幅漫画,但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

漫画上的“有眼不睁,有耳不听,有口无语,健康废人”可以看出,真正健康的人是“观察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聆听他人,接受别人的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多与他人交流”,能围绕这个寓意的范围立意即可。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去年,北京某中学学生用手机拍摄了一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

结果遭到私家车上的四人下车“围攻”。

这四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其中一女子不停地说:“你有什么权利啊,读书读傻了吧!”而这名学生则表示私家车占用自行车道,人人都有权利拍照。

该事件引发了网友热议,有网友极力为该生点赞,有网友认为学生应专心学习,也有网友虽赞同这种勇气,却不支持他的这种做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题是一道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题。

可以从中学生的角度写人人有责,担当精神;可以从私家车主角度写遵守社会规范,提升文明素养;可以从最后一类网友的角度写做事要讲究有效的方式、方法。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