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1第 1单元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课题 姓名 总第 1 课时 等级 一. 【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主要制度。

2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及其作用。

3了解隋文帝、隋炀帝两个人物;识图“隋朝疆域”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二. 【重点、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把握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三.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四.【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 预习案1、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 年,北周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杨坚就是 帝。

(2)隋朝的统一: 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 ,南北重归统一。

2、隋朝的繁荣①原因:国家_________,社会 ;隋文帝 。

②表现:人口 、粮仓 。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 , 。

②时间人物: 年, 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起 ,今北京市,南至 ,今杭州市。

由北向南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四段,连接五大河:海河、________、淮河、_______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四五千里。

④地位和作用:地位大运河是 。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自测:通过预习,你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吗?隋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B.探究案(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问题三:秦、隋两个封建王朝在历史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你能找出几处?五. 【展示点评 归纳提升】六、【复习巩固 达标检测】1.隋朝重新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0年2.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是在(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3.隋朝的都城在(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建业4.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与洛阳相连接的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5.隋朝主持开通大运河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6.隋朝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 B.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C.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发展 D.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7.阅读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熟记隋朝建立及统一;2、了解隋朝繁盛的表现3、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隋朝大运河;学习方法:阅读、讨论、练习(二)自主学习充分准备(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他就是隋文帝。

年,隋朝军队灭掉南朝最后一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2.隋朝经历了、两位皇帝的统治。

3.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二)大运河的开凿:结合《隋朝大运河》图表,回答填写知识结构图示:.目的2.时间:年,统治时,开凿了大运河。

3.中心;规模:起止点:北达(今)南至(今)长度:。

地位:作用:二.预习成果展示三.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回顾上学期所学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状况,并绘制南北朝的结构图表2.你认为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王朝,请你指出隋朝的特点。

3.隋朝的统治同历史上哪些王朝相类似?四.师生小结五.当堂达标(一)单选题隋朝建立的时间是A81年B87年89年D618年2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在A北京B西安洛阳D南京389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王朝是A秦汉B东汉西汉D隋朝4开通大运河的皇帝是A隋文帝B隋炀帝唐高祖D唐太宗隋朝的都城是在A洛阳B开封长安D建康6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社会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统一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了北部的边防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句话指的是A隋朝运河的作用B唐朝南北交通之发达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的作用D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8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开通了大运河隋朝初期的经济繁荣D创立了科举制9下列对隋文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运河D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Zxx] 0与隋朝统治类似的朝代是A秦朝B东汉西晋D东晋六作业:背诵文第一、三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第 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班别:__________学号: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和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难点:全面分析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自主学习】自学与交流: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________建立朝,定都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帝。

2.隋朝的统一:_______年,隋灭________ ,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的统治:⑴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⑵表现:国家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

二、隋朝大运河:⑴目的:,巩固。

⑵时间:在在位时开凿。

从605年起。

⑶三点:中心在,北达,南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

五大水系:连接、、、和五大河流,全长两千多公里⑷地位:是。

⑸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

【探究活动】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增《汴水》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曰休《汴河怀古》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利,南通商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②上述水利工程的功能是什么?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扩展材料二中水利工程的功能,那么扩展其功能的重大建设工程是什么?③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的观点正好相反,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巩固练习】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 )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08年 ( ) 3.“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班级:姓名:一、目标引航:1、了解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

2、掌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其影响。

3、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预习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及如何辩证评价大运河。

三、开始学习:(一)基础闯关,自主学习学法点拨:阅读教材P1—5,结合导学,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南北重归统一:1、隋的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

2、隋的统一:年,隋灭掉南方的朝,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大运河的开通:1、开凿目的:2、运河开凿时间人物:________年,_______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合作探究一】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识读教材P4“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来完成)五大河流,全长________。

4、运河地位: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5、运河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

6、运河评价:【合作探究二】结合教材P6两个“小朋友”对大运河的说法,谈谈你怎样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合作探究三】你认为隋朝的统治类似于哪个朝代?试分析它们的相似点(二)达标检测☆选择题: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2、隋朝统一南北朝时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是( )A.宋朝B.齐朝C.梁朝D.陈朝3、下列哪项不是隋朝实现统一的条件()A.民族融合的加强B.江南经济的发展C.陈朝的强大D.隋的军事准备充分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A.专供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B.解决陆路交通的不便C.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D.加强对江南地区的开发5、某游客从余杭(今杭州)出发,沿运河乘船直达洛阳。

这位游客最早可能生活在()A.元朝B.宋朝C.唐朝D.隋朝☆材料题:6、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学习目标1、指导隋朝统一的时间和意;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二、学习重点、难点:隋朝大运河;学习方法:阅读、讨论、练习三、自读文本,预习交流(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________年,北周外戚________ 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他就是__________帝。

2、隋朝的统一:________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________,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哪些?4、隋朝对全国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意义?5、隋朝的繁荣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人物:________年,_______ 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概况: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起_______,(今______),南至________,(今______),由北向南,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段,连接、、、和五大河流,全长________。

4、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画出隋朝大运河的简图吗?四、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1、活动一:分析下列图表,得出结论,然后概括一下这些结论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你从中的到了什么启2、活动二:通过看书、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隋炀帝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4)你认为隋朝的统治类似于哪个朝代?试分析它们的相似点。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等问题,培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问题和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学习重点1.隋初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2.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1.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以正文为纲,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应到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简短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

学习过程课题导入 1.同学们知道京杭大运河吗?隋炀帝是为了赏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吗?这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在当时有什么作用和地位?自学自清一. 填空题1.隋朝的建立时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南北重归统一时间__________,隋灭__________。

2.大运河开通的时间:从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开通大运河的目的3.大运河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二.动脑筋你能总结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问题探究1.今天的运河与隋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区别?”2.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3、我们从隋文帝身上能学到什么?达标测试一、选一选。

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短暂的璀璨与辉煌。

它的都城在()A.北京 B.余杭 C.长安 D.建康2.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581年 B.618年C.589年D.605年3.唐朝一位余杭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4.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A.乘舟上赏琼花B.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C.去江南旅游 D.运粮食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班级姓名
一、自主学习通过读书,独立完成下列填空题
(一)隋朝的兴亡
1、隋朝的建立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夺北周政权,称帝,建立,定都,
杨坚就是。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王朝---- ,结束了末
年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

3、隋朝的繁盛(措施)隋文帝是一个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提倡,
注重,加强,发展。

(开皇盛世)隋文帝后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国家疆域,国力,经济,社会,人口大幅。

4、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统治时期,自恃国家富强,,,
,激化了国内矛盾激起了。

(灭亡)农民起义了隋朝的统治。

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所杀。

不久,隋朝灭亡。

二、(大运河)
5、开凿的目的为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和
运输,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了一条横贯南北的大运河。

6、京杭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起,南到。

从北向南分为四段:、、、。

连接起了、、、、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开凿的积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适应了后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
、和联系,维护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大运河的开凿,给人民带来了。

(三)赵州桥
8、赵州桥位于今天的河北,由隋朝杰出工匠设计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

二、合作探究。

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案

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案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2.学会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学习难点】对隋初经济的繁荣的感受和理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的辩证分析和评价【预习案】一、导学引航研读教材(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他就是 -------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问题归纳:隋朝对全国的统一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

2.时间人物:-----------年,----------- 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3.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起 ------,(今--------市),南至--------,(今--------市),由北向南,分为--------、---------、--------和----------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

二、预习反馈自主探究1.隋朝的繁荣①原因:-----------、-----------------②表现:--------------------、---------------。

2.问题归纳:大运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探究案】三、小组合作讨论解疑合作探究一以下是隋朝的人口、垦田及粮食情况;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万人人口激增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垦田扩大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粮仓丰实通过以上资料,得出什么结论,并说出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隋朝建立和统一、隋朝大运河的构成等相关史实。

2、培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从比较中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3、认识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对隋朝的繁荣所起的推动作用;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难点:(1)隋初经济的繁荣的原因。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是个的皇帝。

他在位时,改革,发展,注重,国家出现了统一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

二、大运河的开通1、在位时,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余杭,由北向南分别为、为、、,为全长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合作探究1、结合课本的“阅读文字”(第2-3页),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灭掉陈朝统一全国?①陈朝腐朽:陈后主整天沉迷酒色,不理政事。

大臣昏庸,自以为是。

守江将士战备松弛等。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奠定了灭陈物质基础。

隋为灭陈作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③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

2、分析下列图表,得出结论,然后概括一下这些结论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时间隋初隋盛时结论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万人?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千五百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洛口仓?①结论: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②特征:社会经济繁荣。

③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3、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中国是诗的国度。

从古至今,脍炙人口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反映历史的诗词占了不少篇幅。

下列几首反映的是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看法: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汴河直进船》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胡曾的诗把隋亡的原因归之于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李敬芳认为运河连接了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有害,利害参半;皮日休把开凿运河的利处提到大禹治水的高度来评价。

诗如画,诗如镜,诗言志。

读完上面诗句后,你同意哪种观点?拓展延伸隋朝和秦朝在历史上有哪些相似之处?(1)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以庸代役。

(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4)统治者都重视边疆地区、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如秦朝加强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隋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

(5)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

(6)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

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

课堂检查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3、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4、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5、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A永济渠,江南河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6、阅读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龙舟水殿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曰休《汴河怀古》回答:①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②上述水利工程的功能是什么?当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扩展材料二中水利工程的功能,那么扩展其功能的重大建设工程是什么?③材料二反映出唐代对该项水利工程的开凿普遍持什么看法?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史学争鸣:对于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自古及今,见仁见智,多有争论。

综合起来,大体有“贪恋江都美景”之说,有“搜括江南财富”之说,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之说,有“攻打高丽”之说。

那么,隋炀帝开凿运河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呢?唐朝以来的诸多史家为了无限丑化隋炀帝的个人形象,认定“开凿大运河是隋炀帝贪恋江都美景”,并视作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惟一动机,那是失之偏颇的。

实事求是地说,隋炀帝贪恋江都美景,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杨广在江都的时间不算短,从开皇十年,任扬州总管开始,直到开皇二十年,他被立为皇太子后,才离开江都,前后有十一年之久。

当时的江都(现扬州),是个繁荣富庶、人才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曾享有“天下第一”的盛名。

据《隋书•地理志》的记载,江都郡辖有十六个县,是当时江南地区辖县多、人口众的雄藩大郡。

从遗留下来的杨广咏扬州的诗文来看,杨广喜爱江都,不仅是因为江都是个雄藩大镇,还有他喜欢的江南美景。

他的《春江花月夜》诗云:“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可见其怀念江都美景之情。

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定这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真正动机。

对此,唐人许棠看出了隋炀帝当时开通运河的真实意图。

他在《汴河十二韵》说:“昔年开汴水,无应别有由,或兼通楚塞,宁独为扬州?”。

“贪恋江都美景”之说的主要依据是隋炀帝三巡江都,以单纯的享乐视之,假定此理成立,那么隋炀帝不辞辛苦,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西巡陇右和北巡雁门又当如何解释?因为那些地方并非“游幸之地”。

开凿江南运河前一年,隋炀帝对给事郎蔡征说:“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而江东诸帝多傅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此何理也?”答曰:“此其所以不能长世。

”上述对话十分明确讲了两层意思:其一,隋炀帝凿运河是与巡游联系在一起的,他不愿“坐深宫”,他要沿河到各地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其二,隋炀帝开凿运河想从根本上解决新建王朝“不能长世”的问题。

隋炀帝认为,中国经历了太长的南北分裂,只有南北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防止分裂。

修建运河,才是融合南北最有效的方法。

隋炀帝经过运河四出巡狩,履行帝国天子职责,了解下情,巩固统治,而不愿效南朝“亡国之君”。

此“巡狩”显然不是单纯的享乐、游玩,而是一种军事和政治的示威。

把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说成是为了到江南游玩,这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动机“纯属搜括江南财富和个人巡游享乐”。

持有此论者否定了开凿运河和攻打高丽的关系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当时的高句丽,决非所谓附庸小国,它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军事强国,已经有能力臣服四周小国,并且威逼中原,对大隋也是时有冒犯掠占。

高句丽与北方草原民族突厥、吐谷浑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在中国北主形成了一个弧形的威胁圈。

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灭南陈后,高丽王高汤“闻陈亡,大惧,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

开皇十八年二月,高丽王发兵进功辽西,文帝接到报告后,任命他的儿子杨谅为行军元帅,率30万水陆大军分路进功。

陆路大军从山海关开进,遭遇大雨,粮食供应断绝,无功而返。

水路大军从东莱渡海直接进功平壤,但舰队受到大风袭击,大半沉没。

这次攻打高句丽,历时三个月,撤回京师的部队只有十分之二,死伤的有25万人左右。

这是大隋无法忘掉的心头之痛和奇耻大辱。

直至开皇末,隋朝君臣“朝野皆以辽东为意”。

隋文帝的心头之痛显然影响着隋炀帝,隋炀帝自己也把征高丽称作“承先旨”。

当年杨谅等率百万之众,攻打高丽,因“馈运不断,军中乏食”等原因而惨遭失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为军事常识。

隋炀帝深明此理。

所以,隋炀帝即位后,首先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以适应攻打高丽的需要。

据《隋书•阎毗传》载隋炀帝“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毗督其役。

”这充分说明,隋炀帝开凿北运河是有其攻打高丽的军事目的的。

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应该说,是各种因素的综合。

既有耀兵江南,四处巡游,加强对各地的控制的动机,又有加强南北经济联系,快捷投运军事力量,攻打高丽的目的。

其主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

课本剧及辩论辞课堂剧《大运河之争》隋炀帝:众位爱卿,听说扬州新出一种花叫琼花,花大如碗,芬香扑鼻。

朕想亲自去瞧瞧,各位有何高见呀。

大臣甲:天降瑞花,这是皇上的福分,皇上早就该去了大臣乙:洛阳至扬州上千里,路遥地远,皇上龙体怎能受如此劳顿?大臣甲:臣有一计,可解此忧。

隋炀帝:卿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大臣甲:我们可以先修一条从洛阳到扬州的运河,再造几百艘龙舟。

那样皇上就可以坐上龙舟,一路上游山玩水,直到抵达扬州,欣赏琼花……隋炀帝:好主意,好主意啊!大臣丙:皇上,这万万不可……隋炀帝:(疑惑不解地)为何呐?大臣丙:皇上,我朝刚刚经历二世,国力尚弱。

运河开凿,工程巨大,它绵延数千里,需征发几百万民工,此乃劳民伤财之举啊。

大臣甲:大胆放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

皇上想征多少人就征多少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怎由得你来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大臣乙:(沉吟地)眼前看老百姓是苦了点,但运河修好后,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的发展啊。

大臣丙:(哭诉)可老百姓的生死谁管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隋炀帝:(大怒)琼花是我的,天下的百姓也都是属于我的。

朕宣旨:运河即日动工!退朝!生:(鼓掌)唇枪舌剑辩题:科举制的利弊正方1: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也能做官。

反方1:科举制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也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正方2: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

著名宰相房玄龄,大诗人李白、杜甫不都是参加科举考试后成名的吗?反方2:那大文豪蒲松龄就不是通过科举考试成才的,还有范进,还有孔乙己……(生笑,鼓掌)正方3:蒲松龄不也是因为想通过科举考试才用功读书,没考上就做了文豪,这正说明科举考试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那是学习的动力啊。

范进、孔乙己更是了不得,“(生大笑,鼓掌)反方3:每年科举录取的人有几个?为了几个人牺牲多少读书人的幸福?更多的人才都被埋没在科举考试之下正方4:科举制还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